中华传统美德诚信(通用10篇)
诚信
5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一、立足课堂教学, 开设美德课程, 进行学科渗透
1.传统美德走进校本课程。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 美德课程的开设和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 能够使美德教育系统化。我校在自编教材《中华寓言故事》的基础上, 搜集和整理了一系列中华传统美德材料, 包括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美德故事等, 以年级为单位精编成册, 每册包括爱国孝亲、诚信守纪、修身处世、勤学立志、自立自强等篇章, 作为传统美德课程校本教材, 题名“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供1~5年级学生使用, 为课题实施提供了材料上的保障。与此同时, 每周开设一节校本课程———美德教育课, 班主任担任美德教育教师, 从人员、课时、内容上提供保证。这样, 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对校本教材的拓展阅读, 系统地去感知传统美德故事, 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杰出的人物和为人做事的道理, 从而对自身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学科课程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学校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渗透, 即通过各学科教学, 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教师不仅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 更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情感体验, 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取新知和丰富体验的过程。
教科书中通常蕴含着丰富的美德教育材料, 为此, 我们要求任课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不忘对美德教育内容进行挖掘,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以语文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汉语拼音“ɑoe”时, 以自编的故事《小燕子回家》引入:“春天到了,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她看到春天的祖国像一个大花园。她又见到了自己的伙伴:小姑娘、大白鹅、大公鸡。小姑娘正在为明天的歌咏比赛做准备呢, 看她张大嘴巴 (ɑɑɑ) 练声练得多认真哪。她要演唱的歌曲正是《我们的祖国像花园》。大公鸡看到了自己的伙伴小燕子, 高兴得欢呼起来‘ooo’, 腼腆的大白鹅不好意思地弯下了长长的脖子, 样子就像‘eee’。让我们也到这美丽的花园里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吧。”在这个美丽的故事中, 学生们聆听、模仿、展示, 不仅掌握了“ɑoe”的音和形, 也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 幼小的心灵经受了一次爱的洗礼。
二、拓展美德资源, 创设传统美德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 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1.创设美德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感染学生。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创建优质管理文化的重要途径。为营造美德教育氛围, 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传承和发扬、美德和美育、规范和成长、体验和分享相融合, 发挥潜在教育功能, 走内涵发展之路, 寓教育于方寸之间。
教师层面:作为管理者, 我们坚信, 任何人都可以在充满激情的工作中体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与幸福, 也都有收获成功人生的可能, 但是工作的质量往往来源于面对工作时的态度, 推诿、拖拉、寻找借口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们希望“不找任何借口”成为大家面对事业时的严肃态度, 成为全体教师做人成事的准则。因此, “工作中拒绝任何借口”成了我校教师自觉遵行的行为文化, 每一名教师力争成为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学生层面:从掌握文明语言起步, 把最基本的文明语言“请、您、谢谢、对不起”作为必备的交际语言;把最朴素的动作“鞠躬、行礼、示意、微笑”作为待人接物中传递的和睦举止;把“不打架、不骂人、不比吃穿、不乱花钱、诚实守信”等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作为最起码的道德认知和健全的法纪意识的保证;传颂“爱国、诚信、正义、为公、奉法、尊长”的美德故事, 使传统美德精神深入人心;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增强民族自豪感;将《论语》作为校本教材中文字凝练的智慧导语, 让学生理解“君子”与“美德”的深刻内涵。
六个楼层的整体设计, 寓美德故事图片与文字于一体, 不仅是一种智慧的引领, 更是美德承载的最高境界, 于无声中成为师生心灵品位的高尚追求。
2.让学生理解、融入美德氛围, 涵养品质。
为使学生进一步融入学校文化氛围, 我们在校园广播中开设了美德栏目, 宣讲传统美德文化主旨及相关内容, 让学生对美德教育入脑入心。同时, 针对学生因分布楼层和行走路线所限而无法全面了解学校整体文化布置的情况, 学校组成文化氛围宣讲小组 (由学生担任宣讲员) , 以班为单位组织专题参观活动, 达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三、分解美德教育目标, 细化规范训练点
1.以“着力培养一个好习惯”为抓手细化文明礼仪, 强化落实。
美德成块:依据学生年龄特点, 本着“小、实、活”的原则, 出台了包含礼仪常规要求、劳动教育要求、公德要求、诚信要求、学习要求等的《朝阳小学学生成长系列要求》, 把美德教育内容细化分解为阶段性的习惯养成目标和文明礼仪要求。在教育手段上坚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采集和再现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景, 以讨论、座谈、反馈的形式, 情理结合, 学生按具体要求去做;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 每学期评选出文明学生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和训练, 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涌现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文明班集体。
规范以点:将美德教育内容细化规范为一个个训练点, 内容渗透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起床、上学、回家、卫生、作业等方面对学生一天的行为设定相应的标准, 分周训练实施, 定期检查反馈, 并以每周填写“笑脸卡”的形式记录学生行为变化的轨迹。通过《朝阳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训练方案》《朝阳小学行为规范训练细则》、校园“笑脸卡工程”等, 将一条条规范立体化、形象化, 提高了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让规范内容走进学生的心中, 内化为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行为习惯。学生们主动自觉地遵守一日常规, 学校秩序良好。
2.开设礼仪讲坛, 举手投足间传承文明。
我们立足校情, 依据《朝阳小学学生成长系列要求》的要点, 编写了《朝阳小学学生礼仪规范》系列校本教材, 借助学校红领巾广播中的“礼仪与我同在, 文明与我同行”栏目, 开设礼仪讲坛。在落实措施上, 以年级集会的方式上大课, 开展礼仪要点的专题讨论, 通过抽测、观察、知识竞赛、擂台赛、表演赛、问卷调查等方式, 保证知、情、意、行等环节的统一, 让责任与文明同在, 理解与行动并行。
四、活动引领, 制度规范
1.综合实践活动成为美德教育的载体。
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内容组成, 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 并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学生发展的联系, 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开展“童话进校园”活动。我校学生中约有70%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大多家境困难, 父母多为低收入、重体力劳动者, 无暇照顾孩子, 亦无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此, 我们开设了电影课, 让童话、美德故事走进课堂, 走到学生身边, 实现美德教育立体化、日常化, 从而有效地弥补了一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中华勤学故事》《中华美德故事》《二十四孝故事》《经典童话故事》等动画片、木偶剧, 让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感悟传统美德, 懂得敬老孝亲、自立自强。
(2) 在校园广播中开辟“心灵品读”栏目, 通过分享励志成功的哲理故事, 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 塑造美好心灵, 并把哲理故事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 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尤其是强化了学生的道德情感, 使其道德行为找到了最有力的情感支撑。
(3)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 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教师节组织敬师会、表彰大会, 国庆节组织书画摄影展, 清明节举办诗歌朗诵和故事会;六一期间, 除举办传统的庆祝活动外, 还组织开展“我心中的老师”演讲比赛、“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竞赛等。结合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举办“传统美德伴我行”手抄报比赛、“中华美德代代传”故事大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主题征文和班队会活动、“小小校园导游员”美德宣讲活动等。学生们还在科技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创造的艰辛, 感受科技的魅力;社区实践活动中, 学生们践行公益精神, 感受参与和奉献的快乐……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成为美德扎根在学生心中的重要途径。
2.学校、班集体制度形成规范。
学校加强德育制度建设,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在《小学生守则》《文明班集体评比条例》《学生一日常规》《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等制度的基础上, 开展常规教育和日常评比活动, 促进美德教育目标的落实, 达到让全体学生知晓规范、执行规范并外化为自觉行动的目的。
缇萦救父
公元前167年,山东临淄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后来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就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就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治错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
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是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的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他们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可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们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了一个办法,把肉刑改为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就这样,缇萦救了她的父亲。
汉文帝废除肉刑,这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件具有进步意义的大事,而缇萦救父可以说是引发此次改革的导火索。小姑娘缇萦的勇敢和仁孝也传遍四方。
各大新华书店有售
购书信息
山东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图书发行总公司
地址:济南市纬一路321号
邮编:250001
网址:http://www.sjs.com.cn
电话:0531—82092661
联系人:牛元涛
电子邮箱:faxing@sjs.com.cn
一个秦国的故事。商鞅厉木体现了诚信。当时商鞅推出新的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于是放了一个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如果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众人皆不信,有一种是讲木头搬到北门。商鞅就如约的上给了他十斤。商鞅想以此建立权威,并取信于民。也称为徙木取信。
庆龄当了国家的副主席后,她诚信的高尚品格仍不变。一次,她去幼儿园对小朋友许下承诺,“六一”儿童节那天和小朋友们一起过节日。可是那天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老师和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会来了,当她们失望地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时,宋庆龄奶奶的车奇迹般地出现在校园门口,孩子们惊喜地笑了,老师用激动的心情紧紧握住了宋庆龄奶奶的手,宋庆龄奶奶对老师说了一句话:“既然我说了,就得守信。”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周幽王的爱妃“褒姒”就是看到接到烽火的诸侯,在得知消息是假的后,乱做一团的样子时,才会开心的笑,周幽王为了博得这个美女的笑,就采用“烽火戏诸侯”,结果到了匈奴攻打周都的时候,没有救兵,最终亡国,留下了笑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以俭为本,以节理事的质朴之风,“己知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品行,历久弥新、世代相传。这些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道德的根脉,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我们必须发扬光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华夏之地,历来崇尚公而忘家,精忠报国,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以报国为追求,在民族危亡之际,总是挺身而出,“我以我血荐轩辕”。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林则徐“荀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避避趋之”。这种关心国家命运,心系民族危亡的可贵品质,有口皆碑,流芳百世。
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炎黄子孙,重气节。讲立身,脊梁直,骨头硬,浩然正气之士灿若群星,他们立身做人光明磊落,对国家民族忠心耿耿。战国时的屈原、汉代的苏武、宋朝的文天被祥等,生活富裕时不骄奢淫逸,生活贫寒时不动摇志向,强暴面前不屈膝变节,留下了“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民族风骨,为历代人民所敬仰。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一直是严酷的。
祖先们不屈不挠,艰辛创业,用勤劳的汗水,改造山河,建设家园,发展文明,铸就了不向困难低头、舍得吃苦耐劳的民族传统。“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开拓精神,“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砥砺之志,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赞美、崇尚和仿效。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我国劳动人民历来崇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凡事恪守信约,履行诺言,说到做到,言而有信,以至今天人们仍以“诚实贵如珠宝,守信乃人民之珍”,“言必信,行必果”等谚语、格言,当作处世、修身的根本。
勤学求索,自强不息。世代流传的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故事,张衡艰辛创制地动仪,祖冲之倾注毕生心血计算圆周率,司马迁发愤 60 年著《史记》,不都是我国人民勤奋学习,刻苦攻关,坚忍不拔精神的体现吗?力戒靡奢,克勤克俭。中华民族倡导清廉节俭,千百年来一直以俭为本,以朴为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十分珍惜劳动成果。“俭以养德,奢必丧志”被人们奉为生活的宝鉴。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从孔子提倡“孝”开始,对父母尊重、赡养,被视为做人的起码道德;不孝,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由孝敬父母进而推广到全社会的尊老爱幼,童叟无欺,敬老尊贤,成为衡量社会风气的重要标志。谦和礼让,严己宽人。
“满招损,谦受益”,先人后己,和睦邻里,宽厚待人,一直是我国人民在相互交往时所遵循的准则,为华夏神州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好,共同为国效力的故事,就是着眼大局,胸襟博大,不纠缠个人恩怨得失的典范。助人为乐,先人后己。从古到今,中华民族一向把慷慨解襄,救人之危、解人之难当着自己的最大快乐。友人、邻里、同事之间友好相处,彼此关之,相互照顾,亲密和谐。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历来受到人们的唾弃。尚德重义,厚德载物。古人强调立身做人“品德为先”、“道义为上”,认为美好的品德能够容纳天地万物,信奉“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君子之交淡如水”。
在这读本科的两年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电视摄像、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日的基本能力;
3.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日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
4.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5.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动态。
在校学习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
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 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 是一个由多方面因素组合起来的价值系统。从不同方面具体来说可分为:个人处世美德: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立志高远, 知耻自重, 谦虚向学, 躬行实践, 注重人格等;家庭生活美德:有勤俭持家、劳动致富, 孝敬父母、慈爱子女, 夫义妇顺、相敬如宾, 兄友弟恭、妯娌和睦, 亲善邻里、注重家教等;职业生活美德:有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勤业精业、精益求精, 诚信为本、义重于利, 艰苦创业、利用厚生等;公共生活美德:有尊老爱幼, 扶危济困, 见义勇为, 贵和乐群, 严已宽人, 团结友爱等;处理国家民族关系方面的美德:主要有忧国忧民、情系故土, 公忠体国、精忠报国, 抗暴御侮、坚持正义,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民族和睦、协和万邦等。其中, 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 对国家、民族、社会发展和进步影响最大, 集中表征着中国道德文明的精华和智慧的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高尚的传统美德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 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 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 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西汉初年的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 公而忘私”, 强调为整体而尽忠、献身的精神。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有“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之语, 他为国事日夜操劳, 最终耗尽自己的全部精力;北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末顾炎武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历史上, 中国屡遭外敌入侵, 国破则家亡, 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 并升华为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精忠报国”体现了古代爱国者岳飞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了近代爱国者魏源寻求富国强兵之路的理性爱国精神;“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则体现了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爱国精神, “为国分忧, 为民解难”, “以天下为己任”这是爱国的知识分子的理想, 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 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2. 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 吃苦耐劳而著称于世。中国古代的许多神话和传说, 如女娲补天, 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反映了先民在洪荒时期勤劳勇敢、艰苦奋斗, 与自然斗争, 发展中华文化的历史。羿射九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 则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自强不息精神。《周易·上经》中有“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 (自然) 的运行刚强劲健, 有道之人应当效法天, 永不自满, 努力向上, 绝不停止。孔子“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奋进精神, 孟子“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的顽强意志, 均是自强不息的入世精神的光辉典范。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曹操所作《龟虽寿》, 其中有:“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己”的名句, 更是凸显出了自强不息和发奋向上的精神气概。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从地下爬起来, 擦干了身上的血迹, 掩埋好同伴的尸体, 又继续战斗了”。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并不断走向强盛的巨大动力。
3. 推崇仁爱, 崇尚和谐, 爱好和平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 推崇“仁爱”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 以“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 并把“爱人”作为“仁”的根本要求, 特别是当人和人之间发生矛盾时, 应当从自己的欲望、感情、意志、追求等方面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 强调要“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孟子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苟子则强调“仁者自爱”。墨子从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功利原则的角度, 提出“兼相爱, 交相利”的思想。从仁爱精神出发, 我国古人主张“和为贵”, 提出了“亲仁善邻, 国之宝也”的思想, 强调社会和谐, 讲求和谐相处, 倡导团结互助, 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中国人在对外关系中秉承强不执弱、众不暴寡、富不侮贫的精神;中华各民族始终相互交融, 和衷共济, 形成了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始终亲仁善邻, 协和万邦, 与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4. 倡导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守信
诚信即诚实信用, 表现在职业生活中就是说老实话, 办老实事, 做老实人, 言必信, 行必果, 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敢于并善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孔子提出“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的思想, 并认为“民无信不立”, “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把说话算数、言而有信看作是人的立身行世的基点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吕氏春秋》有《贵信》篇, 把信当作立身处世的根本, 并主张人生以信为贵, 认为人际关系缺少了信任势必导致其紧张和冲突, 结果陷入人人自危的状态。“君臣不信, 则百姓毁谤, 社稷不守;处官不信, 则少不畏长, 贵贱相轻;赏罚不信, 则民易犯法, 不可使令;交友不信, 则离散郁怨, 不能相亲;百工不信, 则器械苦伪, 丹漆染色不贞”。中国传统道德认为, 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 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 取信于人。
5. 注重人伦价值及道德责任, 在义利关系上, 主张见利思义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 十分注重人伦价值及道德责任的修养。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这“约之以礼”, 就是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尚书》中最早提出“五教”, 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悌、子孝”, 孟子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概括成五类, 并提出了调整这五类关系的准则, 即“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朋友有信,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在中国传统道德的五伦关系中, 尤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人伦关系。《管子·五辅》有“为人父者, 慈惠以教;为人子者, 孝悌以肃”的说法, 儒家《大学》有“为人子, 止于孝;为人父, 止于慈”的说法。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孝敬父母, 尊老爱幼, 强调一个人在家庭中的道德责任。在义利关系上, 儒家伦理道德认为, 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 应当“以义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 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思想, 孔子把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用来评价人的道德,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认为重义者为君子, 而重利者则是小人, 又说:“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历代儒家所主张的政德、士德、武德、商德、师德、医德等职业道德, 都把讲诚信、重道义、见利思义视为最主要的内容。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价值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长期历史发展中, 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传家之宝。
1.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传统美德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共性, 反映了我们民族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治生理财、治国安邦等方面的智慧和思维成果,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愿望和要求。可以说传统美德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和价值共同性,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或意义上超越地域、阶级、种族和时代的局限, 上升到普遍理性和价值目标的层次, 成为凝聚各阶层和各民族意志和愿望的道德粘合剂, 它像我们祖先的血液一样, 流动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管中, 在中国悠久历史中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自秦汉以来, 2000多年中, 在各朝代, 许多民族曾建立过独立政权, 相互间也曾长期混战, 造成沉重的灾难。但每次分裂大都是短暂的, 而且之后又复归于更高度的统一。2000多年中, 中国统一的时间约占2/3, 分裂时间占1/3, 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大致相同的区域的国家, 这是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宏大的包容性、巨大凝聚力紧密相关的, 中华传统美德渗透到我们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中, 成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 正因如此, 每当历史上出现外敌入侵时, 中华民族都能够万众一心地抵御外侮, 同侵略者展开殊死的搏斗, 直到取得胜利;每当内乱出现之时, 人们往往又可以在“中华一体”的民族认同基础上, 捐弃前嫌, 团结一致, 变分为合, 转乱为治。
2. 中华传统美德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 有着强烈而积极的精神激励作用
作为思想意识形态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人们的社会实践、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传统道德习惯, 它使人陶冶爱国情操, 从小树立爱国爱民的志向;它让人孝顺父母, 对其充满孝心;它让人仗义疏财, 尽力帮助别人;它感化了身边的一切, 让处世的人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从而弥补了愚昧与笨拙、丑陋与缺点, 促使人性朝着真善美方向发展, 从而提高民族素质, 有利于调整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同时, 中华传统美德对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具体成员, 有着强烈而积极的精神激励作用, 成为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精神动力。成为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或精神纽带, 成为焕发人们为民族统一、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的精神源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 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 不断前进, 坚持与内部恶劣势力和外来的侵略压迫作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以艰苦奋斗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顽强进取, 百折不挠, 使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屡创辉煌。
3. 中华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孕育了无数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 在优良传统美德的熏陶和孕育下, 涌现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公而忘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我以我血荐轩辕”,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形成了一种为国家, 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 他们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价值
当今世界突出的特征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多样化。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文化嬗变的时期, 在外来文化中一些消极腐朽东西影响下, 在市场经济利益原则的驱动下, 自私自利, 见利忘义, 损公肥私, 坑蒙拐骗, 尔虞我诈, 不守秩序, 恶性竞争等不良道德现象和行为时有发生。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荣辱观, 是悠久厚重的民族文化流传下来的宝贵道德遗产, 它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1988年1月, 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头2500年, 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可见中华传统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如“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见利思义”的重义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勤劳节俭”的勤俭精神;“厚德载物”宽厚精神;“谦敬礼让”的谦虚明礼精神等等。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品德, 把传统美德寓于现代德育之中, 在学校把传统美德作为德育内容的有效补充,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内化为学生实践, 让传统美德的内涵成为学生自觉的习惯, 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怀, 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丰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涵, 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 提高国民素质, 增强民族凝聚力, 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艳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价值.江汉大学学报, 2007 (12) .
[2]王泽应.中华传统美德通论.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9) .
一、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
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有着多方面的作用,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求索创新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团结友爱精神三个方面有更为突出的作用,具备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1.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求索创新精神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对教学的兴趣,确立自己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所授内容设疑、提问和求新,激发学生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可充分运用场地、器材、地形、地貌、挂图等创设教学情境。总之,教师要力求学生每上一节课,每学习一个新内容,都有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角度考虑,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很大,教师要因人而异,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求异。充分发挥学生特长,训练其发散思维,启发联想想象,从而引导学生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观念,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探索,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权威理论体系的束缚。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问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表现,这种心理倾向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发展,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以此来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中经常采用“问题一结论”;“问题—探索—结论”的方法,增强训练,反复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2.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
(1)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意识。体育教学中,可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制定合理的规则,使学生明确拼搏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的,仔细观察记录学生的差距,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又可将其改为“不公平”的练习形式。如篮球运动中骨干学生与非骨干学生不相等人数的对抗赛,这种形式,即调动了骨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练习不认真的态度,又减轻了非骨干学生的心理压力,树立奋力拼搏的信念,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拼搏进取的意识。
(2)帮助学生提高对竞争的承受能力。教师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充分利用体育课的特有内容和形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竞争中摔打,并经受成功和失败的考验,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在竞争中失败的学生进行个别教育,鼓励他们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进行,针对个别学生怕失面子的思想,帮助他们认识什么是真正的面子。那些因为竞争落后而一蹶不振的人才是真正的丢面子。
(3)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快乐、积极情感体验,其中包括经受一定的辛劳和痛苦之后的快乐体验,只有当学生真正体验到练习过程中的愉快时才能以苦为乐,乐在其中。如在跳高项目中,有的学生跑到杆前不敢越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讲清动作要领,注意语言暗示和引导,降低器械的高度,加宽跳高架的距离,以降低或减轻条件反射,这样学生就能鼓足勇气,越杆而过。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锻炼意志,体验欢乐。学生成功之后,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总结原因,是靠自己的努力还是凭自己的运气等,这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为他们再次竞争获得动力。
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人与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合作。学习一个动作、练习一次接力跑、一次游戏,如果没有同学的合作就很难取得胜利。例如:在技巧运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保护与帮助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教师只要抓住这一环节,从讲明保护与帮助的重要性,到学习保护与帮助的具体方法,再到实践中运用保护与帮助,就会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同学的爱,集体的温暖,从中受到教育。
(2)通过集体游戏和竞赛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体育教学中,游戏和竞赛等集体活动的教材比重很大。实践证明,通过游戏和比赛可以让学生明白:集体比赛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完成和决定全队胜负的。只有通过全队的齐心协力、默契配合、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战胜对手。学生在竞争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树立为集体争光的信念,培养其与人协作、互帮互助的高尚品质。
二、体育教学中提高教育效果的措施
1.结合教学训练和比赛实际情况,明确教育目的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是逐步形成的,将教育寓于日常教学与训练之中,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容易被接受,效果较好。教师除课前、课后进行必要的口头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执行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顽强勇敢、拼搏进取、团结友爱的精神。
2.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
每个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意识形态水平各不相同,意志品质发展变化也不—样。例如:低年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态度认真、积极性高、但容易忘记自己的任务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违反纪律。高年级学生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遇到较难的技术或大负荷的练习时出现“怕”的思想等,这都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分别对待,适时引导,避免出现负面效应。
3.深挖教材,提高教育的真实体验
体育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通过课前认真备课,深入挖掘教育因素,联系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工作。例如在排球的教学中,先介绍我国女排的拼搏进取精神,“五连冠”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使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感受到美德的育人作用。
4.掌握适宜时机,提高教育效率
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的适宜时机,如在游戏比赛的时候,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学的失误。为提高学生的拼搏竞争意识,如在学生练习有困难的时候,及时分析总结,让学生知道成功来之不易。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毅力。通过同学的保护与帮助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主题活动加入时间:2008-11-7 17:38:18点击:441
——崇明县实验中学优秀主题团日活动
●问题与背景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铸造着我们民族的灵魂,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它积淀着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永生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宗旨。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成年人只有通过学习、寻找、了解掌握传统美德知识,才能增强识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的道德判断能力,才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如果把人生的旅途比作一只航船的话,那么了解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就是这只航船的“指南针”、“方向盘”。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发动广大团员青年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我校决定在各团支部中广泛深入开展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诚信之风”为主线的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从而使我们的团员青年在自觉参与喜爱的活动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强化教育,提高队员的文明水平
和道德观念。
活动主题与目标
以团支部组织形式引导团员青年学生开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诚信之风”主
题系列活动。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五千年的古国文明博大精深。如果仅用干巴巴的大道理去说教,那么教育效果是可想而喻的。为此,我校设计的活动旨在使我们的学生在讲优秀的传统美德小故事、征文、演讲比赛、“乘中华美德之风,踏崇明大开发之浪”学生摄影绘画比赛、“诚信关爱责任”主题班队会等活动中,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从而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真切感受中国了起、中国人了不起,进而自觉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活动口号: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诚信之风
活动内容与载体
1、各团支部以讲传统美德小故事为切入口,从故事中了解历史,了解英雄人物,从而
感受前辈伟人等优良品质,学习他们的传统美德,陶冶思想情操。
2、各团支部以征文演讲为切入口,通过前辈等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开展征文演讲活动,从身边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倡导诚信文明之风,增强
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3、以“诚信关爱责任”为主题,引导不同年级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团员青年养成明礼诚信,关爱他人,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增强班级和团支部的凝
聚力,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4、以“乘中华美德之风,踏崇明大开发之浪”为主题,引导各团支部学生开展绘画摄影比赛。通过绘画、摄影,抒发对宝岛崇明的热爱,从而为振兴崇明、开发崇明出一份
力。
5、以“孝敬父母、尊师敬业、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谦虚礼貌、诚实守信”等十八个传统美德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关于宣传和歌颂长征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雷锋精神等内容自创名言警句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促使团员青年歌颂弘
扬雷锋精神、奥运等精神,做传统美德的传承者。
活动过程与操作要点
活动过程
1、德育处制定活动方案,由团委具体负责落实。启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
诚信之风”系列活动
2、团委举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诚信之风”主题升旗仪式,并在升旗仪式
上向全校学生发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的倡议。
3、利用学校宣传画廊、各中队黑板报、学习园地等阵地,开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诚信之风”展示宣传活动,营造浓郁的德育活动氛围。
4、各团支部重点开展“诚信关爱责任”主题班队会活动。为使这项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首先对各团支部主题班队会方案进行评比,在此基础上,开展主题班队会观摩展示评比活动,同时,在活动中有部分中队邀请家长一同参与,真正起到小手牵大
手,共同树立诚信文明之风。
5、各团支部在自荐、推荐基础上,每支部一人参与校级讲故事、演讲比赛。通过视频让全校队员一起参与观看,从中了解历史,了解英雄人物,学习他们的美德品质。
6、各团支部在自荐、推荐基础上,每支部交2幅摄影、绘画作品,通过学校评比,将
获奖作品张贴在校宣传栏中,促使全校师生共同为建设家乡作应有贡献。
操作要点
1、以团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2、团支部书记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各团支部制定符合支部实际的活动
计划交学校团委,有条不紊引导团员青年开展活动。
3、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同时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探究型学习等活动相结合,使团员
青年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与感化。
4、德育处、团委为各支部提供活动平台,搭建展示舞台,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激励评
价机制,作好总结表彰工作。
●取得的成效与反思
在组织开展的“名言警句”征集活动中,团员们很有创意。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名言警
句:
1、承华夏之爱国勤俭,做创世纪之时代新人。
2、在行为中体现中华美德,在举止中突现爱国情怀。
3、奥运,是不服输,是勇往直前,是汗水与血水之后的成功,成功之路上最强的对手
就是自己。因此,要想成功,请先战胜自己。
4、长征的故事告诉我们何为坚强的毅力;非典时期,我们学会了同舟共济;神州五号飞上天的那一刻,我们理解了自豪的含义;奥运赛场上,我们又知道了拼搏的豪气,雷
锋精神,让我们体会了助人为乐的本意。
5、礼貌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
6、美德如甘醇的美酒,只有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其真正的价值、诱人的芳香才能沁人
心脾,令人久久难忘等等。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诚信之风”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振奋我校学生的精神面貌。文明诚信之风已成为学校德育活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前人的美德中寻找自己的不足,从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宏图中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已成为我校学生的主流思想与自觉行动。活动促使学生养成优良品德,奠定做人之本、立业之基。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坚持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在一点一滴中积累,在一言一行中培养,逐步养成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生活基本规范的良好习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努力养成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克己奉公、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正确认识世界、正确对待人生,正确选择人生道路、正确把握人生准则,努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
民的人。
反思:
1、各支部团员的水平不一,团支部书记组织实施能力不同,因而活动开展的层次也不同,所取得的成效有明显区别。为此,如何统一团支部书记的思想认识,加强各支部的管理,提高团支部书记工作和组织活动的技巧,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应抓好的重点环节。
2、活动在一段时间里搞得轰轰烈烈,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清楚地意识到,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有反复的过程。为此,我们的活动不能紧一时松一时,应不断推陈出新,把握时代脉搏,与时惧进,号召学生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从近处着落,使
作为一名单位职工,我们要懂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社会进步将产生重要作用。它有利于改善当前社会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有利于造就优良品格;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有利于改善和建立起适应我们当前社会的人与人的思维和道德标准,建造出一个团结友爱、与人为善、公道正派、诚实守信的和谐社会。因此,它是人人都需要,人人都渴望拥有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成为没有发生过断裂的社会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进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源流长,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团结统一的文化纽带与精神支柱。而这种民族精神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传统美德和高尚品格,都是由众多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地用自己闪光的思想和行动来塑造和形成的,并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当今的青少年是未来的开拓者,但开拓者首先必须是一个优良传统的继承者,没有继承作基础,开拓进取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华美德教育,并让学生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认同民族精神,注重知行统一,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铸造了我们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它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它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的。不仅具有倡寻民族气节,挽救民族危亡的积极 意义,而且突出了要求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所以每当中华 民族濒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都起到了救亡图存的战斗号角作用。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诸如卓 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 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我们看到了民族的未来,我们有更加坚强的信念,我们会用行动来完成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我们一直都很棒,我们一定会更强,我们因有这样的模范而骄傲。我们会以此为榜样,好好学习,掌握知识,进一步完善自己,为能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而努力。所以,我们体会到的更深刻意义就是作为中国未来的接班人,做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而且应该做好的就是全心全意学习,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党的根本任务,学习一切我们应该学好的,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中华传统美德诚信】推荐阅读:
中华传统美德奉献09-19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大全10-04
中华传统美德经典诵读10-05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名句11-09
中华传统美德主题班会教案06-29
道德讲堂(弘扬传统中华美德)11-28
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读后感10-23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1-17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11-18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敬老新风讲话高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