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课

2023-0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物理实验课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创新物理实验

摘 要:隨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快速推进,对初中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实验教学作为物理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否取得有效的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实验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成为当前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而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无法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限制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动手能力,降低实验难度,创建有效情境等等一些方法,希望对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带来积极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物理实验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等核心素养与能力,而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对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对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性,通过创新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最终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

1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整个实验的过程机械与死板,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手段较为单一,造成学生的实验学习较为被动,学生无法对物理知识进行有效的利用,进而阻碍了学生的物理学习。

1.2实验教学氛围还不够活跃,教学重点还不够突出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实验结果的呈现,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不能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对自身物理学习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同时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其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不够突出,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无法把握住实验的重点,阻碍了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降低了学习质量和效果。

2核心素养下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

2.1注重物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学习困难,因此如何让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与生动,如何让学生的物理学习变得更加有趣灵活,这对于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来说,其在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到一头雾水,那么物理实验教学如何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就成为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注重物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我们在进行“趣味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卡纸和胶水等物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制作一个“电话传声筒”,通过一根线连接学生制作的两个“听筒”,以此来验证声音是通过介质来传播的这一定律;又如,在学习光现象这一部分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两片玻璃镜和卡纸品制作潜望镜,然后让学生利用潜望镜去进行观察,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快速的掌握,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定律;再如,在学习热现象这部分知识时,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烧不坏的手帕”,使学生掌握燃烧必须满足可燃物燃点的这一定律……。其次,除了在课堂上开展这些有趣的实验活动以外,还可以在课外向学生布置相应的趣味实验,如“水果电池”的制作。不难看出,通过趣味化的物理实验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实验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相应的物理知识与概念,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2.2注重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情境的创建,提高教学质量

进行物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而创建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有效的物理实验情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

例如,在进行“重力势能与动能之间相互转化”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一根绳子拴住一个重物,并将这个重物挂在铁架上,待稳定后松开手这时重物就会向远离老师的方向进行运动,并出现一个最高点;当出现最高点后,重物就会朝着教师的方向进行运动,这时学生肯定都会担心重物碰到老师,但学生发现当重物返回时并没有碰到老师,而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就会充满疑惑,就会想知道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而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好奇心理,逐步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最终使学生明白这是因为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要注重通过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作为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手段的创新,通过教学创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最终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云山.初中物理高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物理教育,2015(2).

[2]韩宇,黄媛媛.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兴趣[J].中华少年,2015.

[3]朱志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培养学生能力[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卷一)[C],2012.

[4]刘晓银.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選择与创新[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01):54-55.

作者:周家豪

第2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创新物理实验

摘 要:在现代初中物理教学的大背景下,许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仍在沿用旧时的讲授制教学,忽略了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导致他们对初中物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阻碍了学习水平的提高。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坚持做到具有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降低学习物理实验的难度;创设相应的情境,提高教学质量这几大关键方面,不断加强学生的物理素养,继而为学生未来的學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实验;创新

一、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要具有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本身是枯燥的,物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有些学生会不理解老师所说的内容,更不知道如何去做。尤其是物理后进生,他们在听、看教师做物理实验时,往往是一头雾水,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讲解物理实验要学习的内容呢?创新教学首先就是要摒弃死气沉沉的传统教案,老师可以先写出一份具有“趣味性”的教案,其次就是让课堂变得生动、活跃,不怕课堂有声音,教师应该做的是让学生在有秩序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实验。

例如,教师可以创建“趣味实验活动”,在研究声现象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彩纸和胶水之类的物品,在课上制作一个“电话传声筒”,通过一根线连接同学们制作的两个“听筒”,以此来验证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在学习光现象时,用两片玻璃镜和卡纸等物品,制作好一个潜望镜之后,把它放到桌子下,就可以潜望到桌子上方的情况,这就学习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利用了两次反射;在学习热现象时,教师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尝试制作“烧不坏的手帕”,学习燃烧是必须满足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一内容……教师除了可以在课上带领学生做这些有趣的实验外,还可以给学生留置课后实验,比如“水果电池”,这就需要用到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来完成。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对物理实验的上课兴趣,还能激发探究乐趣,培养动手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可能有些后进生对知识本来的掌握不是很充分,教师要尤其重视,对他们进行鼓励,还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他们的实验成果,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降低学习物理实验的难度

学生的聪明才智不仅来自他们大脑所思考的东西,还来自他们的手指头,动手能力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去分析、思考问题,并且有助于自己一步一步得出结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难度。

例如,教师在讲授“液化现象”时,教材中只是有压缩体积的演示内容,并没有降温液化的实验,因此,教师就可以要求同学们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准备好一块玻璃,在教师演示完压缩体积的幻灯片之后,让同学们思考片刻,然后拿出玻璃,并对其呵气,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气体降温液化的现象,后进生也会轻松容易地掌握这一知识点,并自己得出结论。针对后进生不太容易理解,也不太会动手操作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合理分配实验小组,将班里的尖子生和后进生分到一组,让尖子生带领后进生做实验,但要注意的是,要求同学们轮流做实验,让每个人的动手能力都得到提升。

三、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去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教师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进行物理实验,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充满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思考实验问题、解决类似实验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时,用细绳子把一把大锁拴住,挂在铁架台上面,教师把锁靠近自己的鼻子,待锁稳定后松开手,铁锁会摆向另一个方向,有一个最高点,紧接着锁会继续向教师的鼻子方向摇摆,学生肯定都会很担心地让老师躲开,但教师会心一笑,等到铁锁靠近老师的鼻子后,就会停下来,并不会伤害到教师,学生都很疑惑。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就很想去探究问题的根本,教师也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一步一步地给学生进行解释,这是由于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公园中滑滑梯,在滑滑梯的过程中,会发现不同学生滑滑梯的时间是不同的,教师也亲自尝试一下,发现他和学生的时间也不同,这是为什么?学生就会动脑筋进行猜想,物理教师也因此可以很轻松地引出摩擦力的概念,在相应的情境中不仅学习了摩擦力,还更好地为以后关于摩擦力的实验做了很好的铺垫,激发了学生探究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情感体验。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观察和参与到直观的现象中的做法,值得推崇。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初中物理教师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对物理课堂进行有效的创新,丰富他们的物理素养,加强其物理学习水平,以此使初中物理的学习充实且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云山.初中物理高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物理教育,2015(2).

[2]韩宇,黄媛媛.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兴趣[J].中华少年,2015.

编辑 郭小琴

作者:王小梅

第3篇:初中物理实验器材的改进与创新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影响

摘 要:初中物理實验是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验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懂得物理实验用到的各种方法,也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现有的初中物理实验器材也存在一个很大问题,影响到学生在做实验的顺利进行,如果对现有的实验器材进行改进与创新后,可以让实验的现象更加的明显、节约课堂教学时间、降低实验成本等等,所以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非常重大,影响到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物理实验;器材;改进与创新;教学影响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中学物理学科是物理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个基础就好比根基,没有根基就搭建不出高楼大夏,没有根基也建造不出宏伟桥梁。所以中学物理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物理知识的积累,而物理又属于基础科学,所以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未来的物理教学更加侧重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现阶段物理教学中只注重模拟实验和验证实验的练习,而不关注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能力的提升这种现状,物理教学应该更多的重视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对物理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

2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现状

经过作者在云南各地州熟悉的教师和当教师的同学中了解到,我省的物理实验课程开展总体情况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很多学校存在有开设实验课程表,但实际物理教师并不真正去做实验,主要原因是觉得做实验花费时间和精力太多,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没有必要去做,讲讲就得了,愿意把更多时间花费在课堂上讲新课,赶课,把时间花在考试上,让学生学会考试就得了,所以就导致甚至演示实验都懒得做。总的来说,就是我们的科任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只注重模拟实验和验证实验的练习,有的一个学期做一个实验只是勉强的去做,为了应付学生,应付检查,好交实验报告,而不关注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能力的提升这种现状,依然存在传统的陈旧的观念,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3物理实验器材的改进与创新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影响

3.1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清楚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后的气泡的大小变化和沸腾时温度变化情况。但是,在现实的实验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教材里的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细线、火柴、硬纸板等按照教材里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会出现的情况那就是:首先,教师简单讲解和学生组装实验装置后,需要10度分钟来;其次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加热需要20多分钟来水才开始有沸腾的现象;然后,就是再加热5分钟来水才沸腾,但是,才刚刚观察到实验的现象时候,下课铃声已经响了,学生就在慌里慌张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就已经收场了,整个实验没有达到实验目的。但是,如果对“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也就是实验器材的改进,把烧杯改为大试管进行实验,把温度计改为量程超过100摄氏度的温度计,整个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整理实验器材完毕最多也只用20分钟,剩下的时间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发言,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得到的数据得到什么规律,还可以当场写上实验报告,而且在实验中用的是大试管,装的水量相对烧杯较少,高度比烧杯高,不用温水也不用硬纸板遮盖,就能明显观察到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和沸腾过程中的内外同事进行的剧烈现象,还节省了很多教学时间,真是一个小小的改进达到完美的实验目的。

3.2节省教学时间

一堂课,45分钟拿去做实验,时间是很紧的,很多新教师没有经验实验都没有做到一半就下课了,这样的结果真的影响很大的,学生扫兴,教师无奈。不光对新教师来说,对老教师来说,真正去做一堂课的实验,很多老教师也没能在一堂课就能真正的完成实验教学。

3.3减少实验器材损坏降低实验成本

如果将连接电路的导线两端制作成夹子的形式,不光在实验中连接简单方便,节约教学时间,而且还大大减少每次实验时对各种实验仪器接线柱的扭动,这样实验仪器的接线柱就不容易损坏。在每次维修的电流表、电压表、灯座、开关等等,就能体会到大多数的损坏或者暂时无法使用的都是因为接线柱由于扭动过多而损坏了。把学生实验配套电源改进成都可以由实验教师能统一控制最大电压,比如教师控制本次实验学生最大只能用到6V的电压,其他同学在做事实验时候,个别不听话的学生想调到8V、12V他都不能为所欲为,避免了学生因实验中个别不听招呼的乱调节的电压超过了额定电压,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器材顺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把学生电源设置一个短路跳闸功能,只要学生的实验电路发生短路,学生的电源就会立刻跳闸,发出警报提示,这样也能避免因为学生实验出现的短路现象,烧坏了电流表、学生电源等实验器材,在实验器材的维修中也发现,学生电源一旦短路而损坏的一般情况下是无法维修的,学生电源的损坏代价是巨大的。所以,只要厂家在设计教学实验器材时能考虑到这些实验器材的改进与创新,就能大大的减少实验器材的损坏,降低实验的成本。

3.4实验安全问题卫生问题得到解决

在凸透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传统的教学实验是用蜡烛进行的,在这两个实验中,如果使用蜡烛就会出现蜡烛到处滴,地面很滑,会出现滑倒的安全隐患。在配套的实验桌上的电源,也会出现学生实验过程中电路短路而烧坏电路,引起火灾事故。前者可以把真蜡烛改进创新成假蜡烛,后者可以设计增加一个短路跳闸开关,这样就可以解决实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水沸腾的实验中,把烧杯改成试管,把酒精灯灯芯调节稍微短一些,都能避免实验中沸水飞溅出来烫到学生的安全隐患。把蜡烛改成假蜡烛可以避免实验中蜡烛到处滴到桌面、实验器材、地面等地方,在打扫卫生时不用花大量时间去清除蜡迹。把导线改成两端有夹子的,就能避免实验中把导线的一端绝缘层去掉乱丢在地下的卫生问题。

3.5提高学生自信心减少教师工作

物理实验器材的改进与创新,学生实验的时间足够了,实验现象明显了,不会害怕短路、不会乱调节电压而烧坏实验仪器被老师批评了,也不存在什么多大的安全隐患,学生做起实验来简单容易操作,实验成功率高,学生就更加有信心。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器材的改进与创新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影响意义是巨大的,初中物理实验器材的改进与创新也不一定全部靠厂家去改造,有的实验我们作为一个物理教师,也可以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改进、去创新,把自己发明与创造的实验作品优美地、神奇地展示给学生看。实验器材的改进与创新,让我们的物理教师教学起来更加的轻松、容易,甚至把我们的教学课堂提高到艺术的境界,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物理是快乐的。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是影响到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也影响到物理课堂教学,这个意义不可估量,我们作为物理教师要有自信心,在物理教育教学上敢于想、敢于做,大胆去创新,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的完善、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 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01):1

[2] 肖知兴.中国人为什么创新不起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2~20

[3] 朱永新.我们需要从教育原点“再出发”[J].云南教育视界,2008,(02):40

作者:邓发周

第4篇: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实验课

如何上好实验课

高兰英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都知道,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总结十几年的物理教学经验,我认为做好物理实验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认真备课

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课一样备好课,写好教案。除此之外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像许多老教师,虽然讲课多年,而且每个实验在他们心中都应该了如指掌,但每次上课前仍要认真预做。因为时间条件变了,因素也随着变化,只有预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不至于上课时,由于仪器等原因问题做实验万一失败了而慌了手脚,本来自己胸有成竹的实验,却因自己的疏忽大意,闹得自己尴尬而下不来台。在此同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应该做的一项工作。而不少教师不予重视,结果实验开始了,才发现有的器材短缺,有的仪器不能使用,至使一部分学生做不成实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要求学生预习实验

提倡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要布置预习提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例如可采用提问检查,进实验室前检查笔记等形式;也可以权力下放到小组长,由他们检查后汇报预习情况。对于无故不预习的学生,可采取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办法。这样要求几次学生就怕看到预习了实验的同学先做实验,而自己得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情况,下次做实验时就记得迫使自己先去预习实验,慢慢地就逐步走向正规了。

3、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而实验恰恰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好动、对事物好奇、有想法的年龄阶段,所以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会事半功倍。而且在观察这些物理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整个现象的发生过程,产生的条件和说明的道理。

4、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大部分实验都配有插图,老师应引导学生识图画图来学习图中所包含的意义。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实验,也便于学生理解实验、掌握实验。比如在做重力——质量图象实验时,列好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直角坐标系描出各点,再绘成G—m图象,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己绘图,就基本能掌握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关系。学生在实验中通过绘图可能就能牢固地掌握各种物理知识。

5、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实验和小制作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

教材上有很多章节中或习题后面配有一些小实验,小制作。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做好这些小实验,小制作。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比如:用纸盒烧开水,学生开始不相信、怀疑,通过自己动手后才确信了,由好奇产生动手的欲望;这些小实验简单易做随处可以完成,但却能说明道理,这样使教学变得轻松了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小实验、小制作的动手,从而和课堂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何乐而不为!

6、自制教具

我们的条件不是很好,缺少仪器的时候时有发生。其实我们可以自制一些简易教具,有些教具虽然简易,但可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呢!比如:在讲焦耳定律时,可以取一节干电池,将口香糖锡纸剪成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后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由于中间电阻大,通电时会迅速升温发热,从而引起锡纸点燃。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又比如:在大气压强教学中,可以用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然后用一个乒乓球横切过去,让杯内无气泡,再倒过来,使劲向下摔,乒乓球不会掉,杯内的水不会流出来,现象很明显。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惊叹到底是什么把乒乓球和水牢牢地托起呢,甚至有学生还想到可能是水的粘力把乒乓球粘在杯口上,所以乒乓球不会掉,水不会流出来。从而引出课题,效果真的很好!另外,老师经常自制一些教具,学生对老师的敬业会更钦佩的,这样会收到双重功效。

总之,上好一堂实验课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第5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器材: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实验记录:

五、实验结论:

六.讨论、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第6篇: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物理教育】初中物理实验考试题都出自这里

2017-03-15让物理变简单

实验步骤、操作、结论

1力学 基础性 1. 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2. 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8 N。

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

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 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 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4. 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 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 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 3 。 【实验结论】

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 2400 kg/m 3 。 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液体密度 【实验步骤】

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 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 V。

3.测容器质量(m容)与剩余液体质量(m剩=m总-m容) 。 4.算出密度:ρ

5.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

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形成密度的概念。 【实验器材】量筒、天平、水、体积不等的若干铜块和铁块。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体积。 2.要记录的物理量有质量,体积。 3.设

【实验结论】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 3.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4.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6.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

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张硬纸板、细绳、剪刀等。

【实验步骤】

探究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两个力的关系;探究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

1.如图 a 所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才能平衡。

2.如图 b、c 所示,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能平衡。 【实验结论】 二力平衡的条件: 1.大小相等(等大) 2.方向相反(反向) 3.同一直线(共线) 4.同一物体(同体)

7.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U 形管压强计、大量筒、水、盐水等。 【实验步骤】

1.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观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这现象说明: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保持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观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化,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种类)的关系。

 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注意】

 在调节金属盒的朝向和深度时,眼睛要注意观察 U 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 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8.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和细线等。

【实验步骤】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值。(研究时必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记录实验数据)

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位置或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记录的数据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据,需多次改变杠杆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异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实验中先确定杠杆受的作用力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实验必须尊重实验数据,不得随意篡改实验数据。

2电学 基础性

9.(1)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目的】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 0~3A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流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0.5 A。

(2)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目的】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压表、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 2.5 V。

10.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电池组、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测定性

11.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R=U/I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

2.移动滑片到三个不同位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根据公式计算三次的电阻,最后通过求平均值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12. 测定小灯泡电功率

【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电键、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P=UI

【实验步骤】

1.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2.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电源电压要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3.移动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下此时的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4.改变滑片的位置,使得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大于或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电功率,并观察记录小灯的发光情况。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分担一部分电压,从而改变小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的电流。

探究性

13. 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若干节干电池、电键、电压表、电流表、两个不同导体、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将导体甲连入 M、N两点,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电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改变电池的节数,再记下两组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 4.用乙导体换甲导体,重复上述实验。

5.本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试验,得出普遍的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

1.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同一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为定值。 3.不同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同。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中作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3光学 验证性

14.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实验步骤】 1.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烛焰位于凸透镜的 2f 以外(u>2f),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像的情况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与凸透镜的 f、2f 相比较(f

4.使烛焰位于凸透镜 f、2f 之间(f2f)。

5.使烛焰位于凸透镜 f 以内(u

2.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u﹥v 成缩小的像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u﹤v 成放大的像

15.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两支等大的蜡烛、火柴以及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点燃的蜡烛B。 3.移动玻璃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看上去好像点燃一样,这个现象表明了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虚像的位置。

4.测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 5.观察蜡烛A和蜡烛B的连线,发现:连线垂直于玻璃板。

6.若要判定所成的像的虚实,应该在像的位置放一块光屏,通过玻璃板观察上面是否成像来进行判断。

★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方便确定虚像的位置。 用两支等大的蜡烛:为了方便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实验中,眼睛观察到有2个像,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蜡烛A的虚像,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蜡烛B的虚像。 进行多次试验的目的: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 【实验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4.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实验方法归纳

1控制变量法

1.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2图像法

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

U 、电功率PUI 。 Rms、重力Gmg、速度v、杠杆平衡VtF1L1F2L

24.压强:

pF

Spgh

浮力:F浮=液gV排 热量:Q=cm(t2-t1)

等公式。

3转换法的应用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4实验推理法

1.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5等效替代法

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4.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6类比归纳法

1.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4.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5.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7篇: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探究问题的物理方法。初中阶段有哪些物理方法?

一、常见的物理方法

模型法:即将抽象的物理现象用简单易懂的具体模型表示。如用太阳系模型

代表原子结构,用简单的线条代表杠杆等。

转换法: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我们常根据它

们表现出来的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如根据电流

的热效应来认识电流大小,根据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认识磁场

等。

等效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

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

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压力等。

描述法: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常用线条等手段来描述各种看不见的现

象。如用光线来描述光,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用力的图示描述力

等。

类比法:在认识一些物理概念时,我们常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

现象进行类比,以帮助我们理解它。如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

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

叠加法:物理学中常常把微小的、不易测量的同一物理量叠加起来,测量后

求平均值的方法俗称“叠加法”。

实验+推理法: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实验大多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到导体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

第8篇: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实验课之拙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都知道,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本人已从事十多年的物理教学,认为做好物理实验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认真备课

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课一样备好课,写好教案。除此之外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像许多老教师,虽然讲课多年,而且每个实验在他们心中都应该了如指掌,但每次上课前仍要认真预做。因为时间条件变了,因素也随着变化,只有预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不至于上课时,由于仪器等原因问题做实验万一失败了而慌了手脚,本来自己胸有成竹的实验,却因自己的疏忽大意,闹得自己尴尬而下不来台。在此同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应该做的一项工作。而不少教师不予重视,结果实验开始了,才发现有的器材短缺,有的仪器不能使用,至使一部分学生做不成实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要求学生预习实验

提倡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要布置预习提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例如可采用提问检查,进实验室前检查笔记等形式;也可以权力下放到小组长,由他们检查后汇报预习情况。对于无故不预习的学生,可采取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办法。这样要求几次学生就怕看到预习了实验的同学先做实验,而自己得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情况,下次做实验时就记得迫使自己先去预习实验,慢慢地就逐步走向正规了。

3、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而实验恰恰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好动、对事物好奇、有想法的年龄阶段,所以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会事半功倍。而且在观察这些物理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整个现象的发生过程,产生的条件和说明的道理。

4、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大部分实验都配有插图,老师应引导学生识图画图来学习图中所包含的意义。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实验,也便于学生理解实验、掌握实验。比如在做重力——质量图象实验时,列好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直角坐标系描出各点,再绘成G—m图象,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己绘图,就基本能掌握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关系。学生在实验中通过绘图可能就能牢固地掌握各种物理知识。

5、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实验和小制作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 教材上有很多章节中或习题后面配有一些小实验,小制作。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做好这些小实验,小制作。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比如:用纸盒烧开水,学生开始不相信、怀疑,通过自己动手后才确信了,由好奇产生动手的欲望;这些小实验简单易做随处可以完成,但却能说明道理,这样使教学变得轻松了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小实验、小制作的动手,从而和课堂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何乐而不为!

6、自制教具

有些学校的条件不是很好,缺少这种或那种仪器,很少能做一个完整的实验。其实我们可以自制一些简易教具,有些教具虽然简易,但可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呢!比如:在大气压强教学中,可以用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然后用一张扑克牌横切过去,让杯内无气泡,再倒过来,使劲向下摔,扑克牌不会掉,杯内的水不会流出来,现象很明显。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惊叹到底是什么把扑克牌和水牢牢地托起呢,甚至有学生还想到可能是水的粘力把扑克牌粘在杯口上,所以扑克牌不会掉,水不会流出来。从而引出课题,效果真的很好!另外,老师经常自制一些教具,学生对老师的敬业会更钦佩的,这样会收到双重功效。 总之,上好一堂实验课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第9篇: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

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

湖北省钟祥市第八中学徐国文

电话13997908566

邮编431900

物理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实验技能,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是值得认真探计讨的。下面,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切实重视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教学

初中物理第

一、二册课本中安排的小实验有21个,练习中的实验题就更多了。这些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这此小实验适应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一方面,简单易做,可以由学生自己取材,自己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紧密配合教材,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筋,从中领悟学习的物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促进他们的智能融洽结合,和谐发展。

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教学,教师是关键。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和整个体系,按照各个小实验和实验题的不同特点和作用进行分类,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包括实验的组织形式,时间安排和效果检查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设备不太复杂、材料容易收集,操作比较简单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特别是小制作和设计实验,教师要给予指导,甚至做出示范;还要注意提前“备料”,平时注意收集资料。

二、调动学生做好小实验的积极性

首先,我们举办实验的小展览,把前届学生的小制作,获奖作品、实验报告或小论文以及科学家的小故事等展览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其次,要注意抓“起步”。第一册物理练习——关于长度测量的观察、实验题,课后第一个小实验又是自制的卷尺测身高。我们挑了几个学生把自己测得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因为他们的数据各不相同,我们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并教育学生认真对待每

一个实验和如何多动脑筋,多想几个为什么,然后再让活宝重新测量,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初中二年级做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虽然橡皮筋容易找到,但实验时不很准确。我们就稍作改变,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弹簧,指导他们制作弹簧秤,并逐一校准。由于弹簧秤的实用性,学生高兴,家长欢迎。在初中三年级,为了加深学生对摩擦起电的理解,我们把课后磨擦起电的实验与练习中自制简单验电器的实验题结合起来,利用第二课活动时间进行分组实验表演评比。学生分组比赛,都希望自己小组获胜,于是翻资料,找“顾问”,情绪很高。评比时,实验器材有:塑料泡沫、牙刷、梳子、兽皮、腈纶布等,验电器式样也各异。有一个学生还当场讲了一段梳头发、脱腈纶衣见“鬼火”的模拟故事,使活动更具声色。

三、大胆改进小实验,加强小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82页关于光的折射现象,实验中,我们学生做了“水中分币折射现象”的小实验。学生倒水时往往会把分币冲浮而游动,达不到实验目的,即使慢慢倒水,保特分币在杯底的位置不动,学生对倒水后能看见分币,并随水面的升高而上浮的现象,往往怀疑为分币被水冲浮起来了,影响实验效果。我们将这个实验作了改动,把课文中的“往空的茶杯里放一枚分币”的做法改成“在空的杯底涂上一点红漆”或者直接利用搪瓷牙标底部有年瓷的黑点代替分币来做实验,使实验更为简单易做,效果更好。

为了更好地配合课内教学,我们增加了一些练习性的小实验。例如,利用磁极相互作用的性质作“自动跳棒”、“小猫钓鱼”小制作。利用大气压的作用作“空茶壶变茶”的魔术表演等。讲到光学时,我们拿了一些口径相同的凹、凸透境,平面境玻璃镜,让学生分辨。结果,同学们各显神通,有的用于摸透中央和边缘厚薄来分辨,有的同学提出了用放大或缩小的像来分辨的方法。

四、把小实验、实验题引进课堂教学中来

有些小实验、实验题跟课内的物理概念、规律密切相关,可把它引进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我们把上述水中红漆点折射现象和用纸盒烧开水的小实验等引进课堂,分别给学生做和教师演示。实验时,学生看到意想不到的现象无不感到新奇,产生疑问,并由“凝”激“趣”,随时进入新课,效果很好。

在第二册第114页练习中,关于“一位同学做实验时,需要阻值为2Ω、5Ω、40Ω的电阻各一个,但是手边只有一些阻值为10Ω的电阻,请你为这位同学考虑一下,怎样用10Ω的电阻,组成所需要的各个电阻,一共需要多少个10Ω的电阻”的实验设计题,有些学生感到困难。我们就利用习题课的时间,引导学生计算,经过计算,然后引入实验设计,再不感到困难了,这样既巩固掌握了所学的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做好小实验,大力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

初中学生一个特点就是爱动手,在养成做好物理小实验习惯的基础上,可以布置一些有意义的实验给他们做,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在创造因素。如在学习平面成像时,我们布置学生拿两个平面镜,平行相对而立,中间放一只小车,从一镜旁看,能看到另一镜里有几个小车的像?起初,学生的答案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经过争论和实验,学生激动地对老师说:“我们从镜亮度看到一列车队,有无数个像!”我们又以理发店里的人在两面镜中间,可以看到对面镜里无数个像来启发他们,其中两个学生还制成了一个小作品《万里街》。 初中物理第二册中有一个小实验:“楼梯电灯开关电路”在楼梯(或楼道)中间安装的电灯,需要在楼梯的上、下两头都能控制它,当上楼时,能用下面的开关开灯,人上了楼梯以后,能用上面的开关关灯;当下楼时,能用上面的开关开灯,用下面开关关灯,让学生根据设计的电路图,组装电路。有一个家住在医院的学生,做实验后提出了一个绝妙的联想,病房

1、2号病床上分别装上一个电键,各控制护士室里的一盏小灯泡,则病人与护士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

在校运动会上,我们又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类似形式,在广播室里安装两个电键分别控制预告比赛项目表上的两盏小灯泡,来让各班知道将要进行的比赛项目,以便进行准备。

在智力竞赛上,我们又启发、引导学生利用电磁继电器控制工作电路的作用,结合上述的形式,自制了一个简单的“抢答装置”。

通过这样的实验制作,学生的潜在创造精神不断表现了出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上一篇:变电站二次设备台帐下一篇:海参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