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分层次教案(精选8篇)
近几年来,我校生源每况愈下,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生家庭教育环境都有差异,甚至学习态度、品德修养都存在较大差异,这给我们的教学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分层次教学模式成了必然选择。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差异有区别地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授方式、确立评估体系,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下的区别化教学,它融因材施教的思想于集体化教学之中。它的实施关系到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与生存,直至关系到学校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饭碗”。
一、分层次教学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就是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育中既要把握学生整体性特征,又要顾及学生个性化特点。因此,欲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认真反思,找出其不足之处。学生成绩不佳,除了教师的教学活动仍然偏重于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的智能发展等因素有关外,漠视学生在知识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对“因材施教”原则贯彻不力,恐怕也是主要原因。“因材施教”的原则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既受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艺术、教育手段的影响,也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刀切密切相关,还与受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的限制有联系。因此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而改革的最好方法是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分层次教学能真正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的目的,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激励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超前发展。同时创造条件,鼓励促进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的学生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办学目标,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背景和指导原则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分层教学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似乎成为解决学生个别差异、实现最优发展的灵丹妙药。但大量的分层教学改革的实验表明,它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在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学生发展的弊端。在对以往的分层教学实验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我们逐步确立了我校分层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
1.区别对待差异的原则。
研究分层教学,首先要研究学生差异。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我们把学生的差异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可变差异就是指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策略、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可以改变的。不变差异是指学生在个性特征、学科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相对于可变差异而言,他们在短时间内不可改变,这些差异是学生的优势差异,我们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质促进学生个体优势的发展,做到学有专长。基于这些认识,我们便制定了“正视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作为统一目标和结果的可变差异)、发展差异(统一目标基础上的优势差异)”的区别对待差异的原则,为分层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2.多元分层递进的原则。
与单纯对具体学科分层教学实验不同的是,我校的分层教学范围更广、形式更多、探索的空间更大。我们有对分层次考试、分层次教学、分层次作业的实践探索,还有成立实验班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最优发展的探讨。这些多层次的探讨,为我校实施分层教学创造了一个浓厚的氛围。
3.意识要超前的原则。
分层教学都要面对一个分层后学生、教师及家长如何看待分层的问题,对分层的正确认识是分层教学取得成效的前提。对此,我们把建立正确的分层观念作为实施分层教学的首要内容,务必使他们认识到:分层是为了教学和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的依据,教师只有通过分层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才能有助于促进有差异的学生得到普遍发展。脱离那些不切实际、无用的教学,尽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这才是真正的教学中的平等,而不把平等仅仅停留在入学机会平等的水平上。
3.全面指导学生选择的原则。
教师对学生层次的选择要作出全面的指导,主要内容为:指导学生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不要偏高,力求使自己获得最大发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自己的学习层次;指导学生适应分层后教学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将学习动机和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
4.主体性原则。
一是在正确指导的同时让学生自己作出选择。二是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充分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施分层教学、照顾学生差异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学生“我愿意、我能够、我深信”能做好的事情,也只有使分层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分层教学的成绩才可能有质的提高。
三.分层次教学的特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习主动性。
分层次教学中,班级的管理比较松散,教师的监督作用降低,这时,一些自主性比较强的学生能够主动配合科任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一些学习主动性比较差的学生.学习成绩就出现了滑坡。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自主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2.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强的适应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个学生的任课教师可能三年或六年都没有变化,他们常常习惯于一个教师、一种模式的教学,分层次教学中,随着层次的变化,任课教师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这时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比较强的适应能力,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和学习方式,尽快适应新的任课教师。
3.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交流、竞争。
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竞争面比较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分层次教学中,学生可以分科目、同一层次、不同班级进行交流、竞争,同学之间的交流面扩大,在同一层次的学生的竞争也更加公平、激烈。
4.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教学施行分层次递进的方式,相应的班级管理也应当同步、分层次进行,与分层次教学相配套,促进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养成。
四、各项分层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1.实行分层次考试,以考促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试作为对学生课业评价的主要方式,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起着重要的调节和导向作用。由于分层次考试比分层次课堂教学易于操作和被学生接受,所以我们先从实施分层次考试入手进行分层教学实验。
作为教育者,我们看到,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这种差异更加明显,对同一张试卷,有的学生感到轻而易举,有的学生却望而生畏,久而久之,有的学生感到学有余力,学习空间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有的学生却连学习的信心和勇气都会动摇甚至丧失。于是,我们提出从每一个学生实际出发,立足于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与提高,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具体做法是:把同一科试卷根据难易程度分成A、B、C三个层次,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水平自选。同时,允许对自己成绩不满意的学生申请补考。这样,使学生的学习从对名次的追逐、对分数的斤斤计较的重压下解放出来,而回到了它的初始目的——获取知识。分层次考试使学生考出了信心、动力和前进的方向,满足不同学生成功的需要,并通过给学生考试的自主选择权,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主动发展意识。譬如一个学生如果这次选了B,考试成绩非常满意,那么下一次考试,学生就一定会选A,这时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会按A类的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学习。在分层次考试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出题的科学性,使考试层次的划分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明确,并在每次分层次考试结束后进行优秀分层次试卷的评比。现在我们使分层的A类试卷主要面向考取省市重点高中的学生,B类试卷面向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C类试卷面向合格的普通初中毕业生,同时也满足体育、艺术生的需要。
2.实施分层次作业,注重作业的实效性和反馈功能,挖掘作业的教育价值。学校不仅注重作业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查与巩固功能,更重要地强调了作业的反馈功能和实效性。作业的布置与修改要面向不同的学生体现层次性,不再是“一刀切”,而要给出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选择。现在各学科的课外作业的布置由各科教研组统一安排,由任课老师轮流出本学科、本节次的课外作业,题目上标明A、B、C三个层次,使学生作业在分层的基础上更加科学、规范。此外,我们允许学生作业“开天窗”,不会题目可以不做,以增强作业的实效性,从而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也使每个学生都能立足各自基础通过作业发现问题,巩固知识,同时要求教师尽量多的面批作业。
3.实施分层次教学过程。
分层教学后,不仅是学生分层,而且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要分层,制定科学合理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起到教学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分层施教,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加强了。如对低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低起步、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原则;对中层次的学生采用“重概念、慢变化、多练习、注激励”的教学原则,而对高层次学生采用“小综合、大容量、高密度、促能力”的教学方法。其次是训练分层,评价体系也分层,即使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甚微,也要适时进行鼓励,也要予以积极肯定。分层次教学班不同于分快慢班,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奋斗中的每个学生在校园的蓝天下昂首做人。增加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我们的做法是:
(1)充分备课是基础。教师在充分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教材,科学处理教材,在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组织教学、备作业练习、备教学评价上狠下功夫,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知识起点,以教师之主导作用促使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以双边活动作桥梁,沟通教学渠道。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学生基础构成较为复杂的班级,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比例,把握合适的教学起点,不断改良和优化其学习品质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基本要求。
(2)方法得当是关键。与上述基本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就是分层次练习、分层次提问、分层次指导、分层次要求、分层次评价,以此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全体学生的求知愿望。分层次练习是指教师在巩固所授知识的过程中,按高、中、低不同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练习,使其各有所得;分层次提问是指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让不同水平的同学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以使学习吃力的同学有同等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分层次指导贯穿于分层次练习和分层次提问之中,要求教师拿出更大的耐心和热情去关爱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缩短其与优等生的差距;分层次要求并不是无原则地降低要求,而是基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一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受到激励和鼓舞。因此,教师对学生在知识的识记、认知、理解和应用等方面的要求应力求明确具体,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要 有明确的目标;分层次评价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措施,形式上有学科竞赛、技能比武、课堂提问、作业及期中期末考试等。学科竞赛展示了优等生的实力,课堂提问、作业和期中考试占50%,可保证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在及格线以上。对于试题的难度,我们要求任课教师科学把握,并保证有不同难度的选做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这一做法为优等生提供了获取高分的机会,为基础较差的同学提供了达标的机会,结果是大家都是胜利者。
总而言之,各环节上的分层次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投入极大的精力和热情,才能使分层次教学取得实效。分层次教学的各个环节既各有特点,又密切联系,相互渗透,但目的却是共同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分层次教学由于学生的自主选择,使学生的流动性加大。减少了师生间的联系和课下的交流。这就对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长远来看,这样的要求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但这种能力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培养。
2、由于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演示、实验或看录像资料、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分层次教学由于常常是两个至三个教师同时开课,给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的周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建议学校启用部分的旧实验室,并添置部分实验器材以满足教学需要。
3、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前提是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分层次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只有教师的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改革才是有后继力量的、有生命力的。要提高教师的素质,除了要集中学习以外,更根本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不断地、自觉地自我更新、自我补充,这就需要有较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要切实提高素质需要更宽松一点的环境。同时,分层次的教学加上兴趣小组的开设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要求上好两个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又要开设一门选修课,而工作量要适当才可能精益求精。
六、分层教学的体会与成果
分层教学改革的实验,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看,已改变了我国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从课程结构来说,已从宏观的课程改革进入中观阶段,对相关学科的课程进行了改革;从教学要求来说,脱离了传统的统一化、标准化、机械化,代之以多样化、层次化和个性化,建立了以达到统一教学要求和个体优势发展为教学要求的新教学目标,各层次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正在变成现实;从教学内容来说,改变了过去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千篇一律的模式,教学内容因学生层次有了适当的变化;从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来看,分层次教学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学生能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真正体现了我们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能跑则跑,能飞则飞。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1. 分层次教学的依据
(1) 分层次教学遵循教学的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之一。任何事物的内部结构都具有层次性, 各种教育对象具有层次性, 各种教学方法同样具有层次性。因此, 分层次教学要求教师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时, 树立层次性观点, 在明确物理知识系统的层次和各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 采用合理的知识延伸与扩展顺序开展教学;在了解学生学习程度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层次的基础上, 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2) 分层次教学符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掌握学习”的策略。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B·S·布卢姆认为:清晰而确切的教学目标是实施的前提, 也是后续评价的标准, 其教学目标分类往往是用各种较确切的行为动词来表达的, 因而具有可测性。布卢姆还指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学会的东西, 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 (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 。”因此, 分层次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把每一个知识点的认识从低级到高级进行有计划的、有层次的教学。
(3) 分层次教学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学, 使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不断完善其个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认为: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 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 而往往是先形成初步的概念, 然后,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而逐步扩大和加深, 趋向完善。同一个知识点学生可能在课堂练习、单元复习、各种考试中多次遇到, 但作为教师对此应有一个整体的考虑和打算, 使之在各个不同教学阶段以不同类型、不同深度或难度的练习题, 有梯度、多层次地出现, 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全方位的领略, 多层次的领会, 实现知识逐步由单一向综合, 认知水平由低级向高级的有序转变。
(4) 分层次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观点。分层次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观点, 认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都是能动的角色, 应发挥师生双方积极性, 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有计划地将所要研究的问题有序地启发出来, 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从问题中来, 到问题中去”的动态转化过程, 把学生的“动”——动脑思考、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口议论, 有机地渗透到各个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在“动”中获得知识, 形成能力。
(5) 分层次教学遵循了教学的成功性原则。成功性原则是指在各种教育、训练中使学生有成功的快乐体验, 减少失败的体验。成功对发展具有激励作用,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使他们感到物理不再成为一门难学的功课, 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尊自强的品格,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完善。布卢姆认为:除了有生理缺陷的学生以外, 其余所有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不过是一种学习速度的差异。只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倾向, 以及学习成就状况, 有重点地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 都能达到确定的基本目标。
2. 分层次教学的模式
分层次教学的操作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分类推进, 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贯穿始终, 其教学的基本模式如下:
目的: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深化教材
程序:分层示标→逐层启动→扣层应用→依层评价
步骤:激趣→示标→点拨→活动→范例→练习→反馈→矫正
方法:趣中导→动中学→评中教
分层示标:本环节包括激趣和示标两个步骤, 在开讲时, 运用设疑、激趣等多种方法, 创设物理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 抓住契机, 顺着学生思维发展的趋势, 因势利导地展示教学目标的具体层次, 根据“照顾差异”的原则,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产生强烈的目标意识, 从而自觉地学习。
逐层启动: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逐层组织教学内容, 合理地设置知识台阶, 通过“点拔”,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决不简单地把现成的结论和盘托给学生, 力争做到凡能通过实验传授知识一般不用其他方法;凡能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而获得知识, 教师绝不包办代替;凡能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或争辩解决的问题, 一定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经历尽可能丰富的活动, 从而既学到知识, 又培养了能力。
扣层应用:这是知识的应用阶段, 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通过例题和组织学生练习等活动来应用所学知识, 在例题和习题的配备时应区别对待, 紧扣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出不同的要求, 在深度、难度上体现出层次性, 分类设置问题, 兼顾各类学生,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新的情境中, 应用学到的知识, 使新知识得到巩固。
依层评价:这是分层次教学的最后一环, 本环节要求教师针对反馈来的信息, 依据不同层次的目标, 判断学生学习知识的到位程度, 作出形成性评价, 及时矫正知识的缺陷, 促进全体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
3. 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1) 提高了学生素质。由于“分层次教学”注重教给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培养了学生志趣、爱好和特长, 促进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
(2) 更新了教学观念。在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 实验教师逐步改变了旧的教育观念, 树立起新的教育观念, 在思想认识上, 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四个转变:在教育观上, 由“智力中心”转变为“全面发展”, 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在学生观上, 由偏爱优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在教学观上, 由“教”为核心转变为“学”为主体, 由“一步到位”转变为分层推进;在评价观上, 由区分学生的水平转变为改善学生的学习, 运用形成性评价来调控教学过程。
(3) 培养了骨干教师。通过教改实验的锤炼, 锻炼了一批思想素质好、改革意识强, 业务能力过硬的实验教师队伍。他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教改实验, 承担了大量的研究课、公开课和示范课, 经常作教改经验介绍, 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4) 促进了教学科研。自开展分层次教学以来, 实验教师深深地认识到要搞好教改, 需要进行系统理论学习和不断地探索。因而, 直接促进了教师对教育理论、新课标、教材和教法的研究。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我们初步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
总之, “分层次教学”反映了当前“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也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然, 我们对“分层次教学”的探讨, 仅仅是初步的, 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解决, 让我们为之继续努力奋斗。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 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 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而要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特征, 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培养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为此, 江苏省大丰市由点到面地进行了“分层次教学”课题的教改实验, 构建了中学物理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几年来, 笔者对“分层次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分层次教学 优势优点 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46-01
分层次教学是以差异教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实践,根据班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身心、性格特点进行划分,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将班级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的,再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寻求最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变,实践证明,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对初中物理的教学有效性起到了提高的作用,同时,也一定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学生学习习惯。由于扩大招生,初中的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距离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施行分层次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要选择。
1 初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优势和优点
1.1 分层次的教学手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进入初中后开始正式接触物理学科,然而物理学科的很多概念抽象、公式复杂,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用到抽象思维,这令很多基础差的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接受困难,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打击,进而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分层次教学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1.2 分层次的教学手法,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信息控制更为灵活
分层次的物理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划分好不同的层次,教师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行不同的教学手法。基础好的学生对概念和公式的吸收和了解快,教师便可以多为这类学生讲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让他们“吃得饱”。基础较差的同学,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比较慢,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设置在对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公式的运用上,让他们“吃的了”。分层次的教学手法,让教师对教学内容信息的控制更为灵活,极大得提高了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1.3 分层次的教学手法,有利于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教学需要跟上时代不断发展的脚步,不断改善自身,灵活应对。分层次的教学手法,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是在新教学改革的大主题下,灵活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
2 初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教学措施
2.1 对教学体系组织的分层次
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的不同差异,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划分,大致分为优、中、困三个层次。
优层次:自身基础较好,特别是数学基础,对物理学科抱有兴趣,理解能力强,对物理概念、公式等可以很好的理解,能够灵活地运用理论和公式。
中层次:基础较好的学生,数学成绩一般,理解能力较强,对物理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可以理解一般的物理概念、原理和公式。
困层次: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水平低,对物理学习兴趣平平或低下的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一般概念、定理、公式等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
2.2 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分层次
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水平分好层次后,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不能用单一的目标来要求他们。对优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理论来分析问题,灵活全面的利用公式,深入理解物理定律等,对于中层次和困层次的学生就要相对的逐次降低难度。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每个学生都应达到大纲的要求。
2.3 对教学的考评方式也应当分层次
分层次教学并不说是考核的试卷也应当分层次制定,而是应该让学生统一试卷进行考核,这样才能避免基础差的学生考核成绩比基础好的学生高,打击优层次的学生的情况。统一的试卷应当设置基础知识考核部分和提高部分,根据学生各个部分的成绩看学生的学习提升情况。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作业、学习态度等进行考核,不仅能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同时,也能更进一步地实现教育公平。
物理分层次教学是改变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经实践证明,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上取得一定成效,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我们进一步地去探索、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裴希山.分层次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2):62-65.
[2]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12.
[3]伊树江.分层次教学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8.
2009年河北省全面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物理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科,不同的学生由于年龄、生理特征的差异,导致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是导致大批物理差生的根本原因。鉴于此,我们在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中进行了《分层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分层探究教学的含义
所谓分层探究,即在探究教学中,依据物理课程标准,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带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并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个别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评价,使各类学生在探究教学中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分层探究教学的指导思想
现代教学观强调人本主义思想,实质就是强调教学的服务功能,教师的教学应该服从于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一个教学班中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反映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体现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我们教师的教学也就应该是既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现状,又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潜能,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人人都有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个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教学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卡罗尔曾说过“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因此,分层探究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符合学生在发展中的客观要求,也符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三、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分层探究的前提,怎样对学生分层呢?由于对事物的探究,需要基础知识作保障,也要依赖于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发挥。首先要通过了解和研究学生,根据学生在上述方面存在的差异把学生划分成A(学习优等生)、B(一般学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此层次是动态的)。然后把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组内搭配、组间平衡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一A、二B、一C),从中选出一名知识、能力较强的作为小组长。整个分层过程是隐性的,这有利于消除“标签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促使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同时,这样的分层方法,有利于小组内的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促使他们相互借鉴、相互激励、互助合作以达到最后的相互提高、共同进步。
(二)教学目标分层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导向作用。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科学素养的一般要求,是基本目标。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要制定出分层要求的教学目标。因为目标分层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起到定位作用,能够保护好各层次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B层目标为课程标准规定的全部基本要求,可以确定为基本层目标。在《电场强度》这一节,B层目标:知道场强的概念,能利用定义计算有关场强的问题,能熟练运用场强的基本性质解决物理问题。C层目标低于基本层,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最低限度要求。在《电场强度》中C层目标:能复述它的概念,知道它的单位、单位的物理意义,能直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A层目标高于基本层,相应提高教学难度,重点落脚到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事先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每堂课重点训练的探究环节,这是全班学生必须都完成的探究任务,再确定另外两个层次的学生应完成的探究环节。一般而言,C层次学生应具有初步的问题意识,能尝试着应用一般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尝试着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归纳,能复述结论。B层次学生要能够提出问题,能够利用常规方法顺利的进行科学探究,能够总结概括实验结论,能够倾听反馈意见,能够利用结论解释简单现象。A层次学生应能提出较为专业的物理问题,能够利用与他人不一样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能够较为科学的总结结论,能够对他人的探究作出客观的评价,能够创造性的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消除C层次学生对物理学的恐惧,激发他们对物理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决心。培养B层次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他们养成乐于从身边物理现象中探究物理学原理的习惯,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交流的愿望和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持A层次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养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培养他们尊重自然规律、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初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作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初步具有全球意识。
(三)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是分层探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实施的环节。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在采用传统教法的课堂上,教师的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知识严谨、衔接自然,教师在讲台上讲得也兴高采烈、唾沫横飞,可一检查效果,学生却一片盲然。为什么?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利用先前个人的经验,主动探究,重新组合的过程。任何完备的知识,不经过他们自身的内化是难以被掌握的。
在分层探究教学中我们采用了“集中导学、分组探究、个别辅导”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有效控制“分”与“合”的时机和节奏。“合”时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并作适当的知识铺垫和方法指导,分层布置各探究环节的探究任务,评价各小组的探究活动。探究教学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在分层探究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有层次性,有针对性,有启发性、做到先易后难。同时,教师的提问要有引导性,使各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能摘到的境地。
“分”时,充分发挥小组组长的协调作用:先让本组C层次学生发言,再让B层次学生补充、修改前面的意见,最后由A层次学生牵头,统一全组思想,形成材料,选派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代表本组进行探究汇报,末了还要问问A层次学生有无其它思路。
在分组探究时教师一定要认真巡视,发现确有探究困难的小组,教师要个别辅导,但也只能充当引路人的角色,比如多设计几个问题(搭台阶)或者降低原来问题的难度,改变原有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自然过渡到探究的问题上。这种教学方法,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特长的同时,合理利用学生间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各自的内驱力,促使他们主动探究,最终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提高,达到思想的共同净化和升华。
(四)教学评价分层
有位哲人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与赞美。现代心理学表明:学生对学习成败的主观解释,影响着他以后学习动机的强弱,影响着他以后学习的成败。在探究教学中,我这样分层评价学生:对C层次学生,只要他在探究过程中态度积极,最后能复述结论,我就表扬他、鼓励他。对B层次学生,只要他在探究活动中思维主动、活跃,能初步形成结论,我就赞赏他、激励他。对A层次学生的要求要严格一些,当他们方法新颖,归纳科学,应用灵活时,我就发自内心的欣赏他,鞭策他。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应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金平县马鞍底乡中学
史地生组
李俊
一、什么是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它的灵魂也在于“因材施教”。它不仅涉及到教育价值观念的改变,还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组织的调整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等等许多具体而微的工作,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分层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
二、分层次班级教学
虽然国有严禁义务教育学段分重点班、快慢班。但国家的要求也只是站在大城市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的,对这些学如果分快慢班,是会对学生打击。而对于我们所处的边疆少数民族山区学生来说,基础差的学生、调皮厌学的学生占绝大多数情况,很多学生就是来混大岁数的,成绩对他们是无所谓的,我们也只敢要求不打架惹事就行了。如果不分快慢班,首先课堂纪律不能保证,就会因课堂上的纪律问题影响到那已经很稀有的想学习的学生,这些相对的优等生不会对调皮差 生起到带头作用,反而会被影响,最终会让整个班级学风变差。农村初中的生源往往参差不齐,好的可以考及格,差的考个位数。如果将成绩好一点的学生专门分出来,他们的目标是进入高中继续学习,最大的愿望是考入重点高中,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从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方面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培训,使他们在以后高中的学习中不至于那么吃力;而对慢班同学而言,由于一些学生连小学基础知识都还没弄懂,他们多数同学只是想顺利走完初中阶段,进入职业高中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放慢步伐,对他们降低要求。除此之外,分了快慢班,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对整齐,老师也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老师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摆脱以前为了兼顾各个层次学生时的顾此失彼,使的教学效果更好理想。在快班中,学生的强强联合强化了竞争意识,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有很强的危机感,更容易找到拼博的感觉。同样,在慢班,学生之间的实力大体相当,也更有竞争性。在快慢班实行能上能下制度,更强化了全校性的竞。
还有就是,强化教师之间的竞争,敦促部分教师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学习。快班太少,所以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有机会去教。对于没有选上教快班的教师,他们会认真反思自己,暗暗下功夫,苦练本领,争取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登上快班的讲台。人人都想作快班教师,人人都会为争取作上快班教师而努力奋斗,从而在全校教师中无形地形成了一种竞争意识,这种良性竞争的结果,使一部分懒散、疏于教学研究的教师会及时醒悟,不断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校教师整 体素质将在一段时间内提高。
三、初中地理的现状
初中的中考变成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最大的变动还在于地理、生物、信息技术、历史、政治这几科,虽然在不同学段参加学业水平考试,但改变了以住的按100分制计入总分,而是采用折算后的成绩计入总分。就是只要考60分以上的都按10分算入总分,而不及格的按10%算。也就是说这几个科目加起来也才50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学校、学生、家长都不会再看重这几科。当然,对于成绩好的那部分学生,稍花点时间就可以及格。
从小学升入初中,所要学的科目从语文、数学两科,变成了七年级八科,八年级九科,还有专门的体育、三生教育、音乐、美术课。再加上学考的改革,地理的课时量就会被减少,毕竟分值摆在那里,不能去和语数外大分值科目去比。而地理在这几个占10分科目中,是知识点比较广、比较复杂
四、分层教学实施
1、教学目标的分层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在学考时,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初步的认知,是最基础的知识点。B层次是对课本上知识能解释、理解、判断、分析、区分。C层次是能运用是能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时的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要求层次明确。同是,还得具体和学生的层次相一致,就是教学要和快慢班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和。A层基本目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的教学内容,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个目标在所有班级都要让学生掌握。
B层中层目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运用和分析的教学内容。侧重于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这个层次在慢班适当讲解就行了,不要太过于苛刻,有些学生你再怎么讲他都理解不了,基础摆在那。
C层发展目标:少数学生可以掌握的复杂分析和综合运用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性学。这个层次在快班讲解。
例如初中地理“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的教学目标可进行如下分层:A级:能在看到图时找得出主要铁路干线名称和重要铁路枢纽;B级,在A级目标基础上,说得出这些铁路线连接的主要城市、经过的省;C级:在A、B级目标基础上,能熟练运用铁路干线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如旅游、运输选择便捷路线)。实施这一环节应注重,各层次目标虽然有差异,但也只是反映同一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各层次目标之间应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阶梯,使低层目标学生也可向高层迈近。
2、备课的分层
首先,既然分了快慢班,教学目标也分了三层。那么我们在课前备课时,当然也有对快慢班的备课内容有所不同。慢班如果去讲复杂的知识点,他们的思维转不弯来,就会感到很吃力,最终对这个科目 没一点动力。快班,就得准备一些有拓展性的,让他们能自己思考的问题。现在课时紧张,如果不提前做好第节课的准备,做好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就会出现前期讲的松驰,后期讲的紧张,最后没复习时间。
其次,要分清课本和练习册的主次关系。初中地理共四册书,也差不多一学期一册,当然八年级要面对学考,就要做适当调整了。地理虽然只占10分,但也有一本厚厚的练习册。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地理课时间也有限,我们在教学时就不能做到课本和练习册都很好的兼顾到。我们就要把重点放在课本上,多讲课本,多让学生背课本内容,课本才是基础。练习只是课本的延伸。
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几个班级做一次开卷考试,试卷为七年级下册复习卷,卷面上不能从课本上直接得到答案的不超过15分。但考下来,只有极少部份学生考得比平常好很多,部份学生还是不会及格,甚至还有部份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题。这就说明了,部份学生对课本内容相当陌生,翻书抄都找不到在那里。
再次,在讲课本和练习时也要分主次。备课时我们不能备一课上一课,要对整体的课本内容把握清,那些章节是重点、难点,要讲的细透,那些章节的内容点到即可。就算是重点章节,也有一些内容是可以让学生勾画了记背就行的。至于练习册,课本上可以直接找到有题目,就没必要讲了,重点还是放在难题、拓展延伸大的题上。
3、课后辅导分层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树主干,那么课后辅导就是树的枝叶,所以抓好课后辅导也是搞好分层教学不 可缺少的一环。
分层教学课后辅导的总体原则是根据学生成绩梯度,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基础好的A组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参加提高性辅导活动;成绩中等的B组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性辅导活动;基础差的C组学生成立补课小组,从最低起点开始进行补课性辅导活动,平时也可以让A组学生对C组学生进行一帮一辅导。
总之,分层教学不仅体现了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既注重整体的提高也关注个体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实施分层次教学后,教师工作量无疑成倍增加,所以这一教法的坚持,虽对学生有利,对提高教师水平也有很大帮助,但必须建立在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上。
所谓“层次”,有如下几种分法:
一、座位的层次
学生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他们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必要对他们采取分层次的教学,解决他们已经存在的问题,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不同的组别,这方便了教学。把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分在第1、2、3竖作为一组,把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分在第4、5竖,又作为一组。或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分在后面第4、5、6排,作为一组,把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分在第1、2、3排,作为另一组。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还有其它的几种分法。
二、备课的层次
学生分组后,要对他们进行分层次教学,我们教师的备课也要分为几种不同的层次,从而适应教学需要。
1、教学内容(材料)的不同。学习成绩较好的那组,教学内容应该多一些,教学难度也应该大一些,教学要求也应该严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那组,教学内容少一些,教学难度降低一些,教学要求也应该宽一些。
2、教学要求不同。学习成绩较好的那组,对所学内容不但要求理解掌握,而且要灵活使用,学会运用。学习成绩差一些的那组,对所学内容只要求理解,熟记,基本能掌握就可以了。
3、教学方法不同。学习成绩较好的那组,以预习、自学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多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较差的那组,以表扬、鼓励为主,多讲授,多朗读,多操练,熟读所学内容材料,能理解课文意思。
三、上课的层次
在同一间教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可采取复式教学。
1、学习成绩较好的那组,先预习、自学。老师先布置一些预习题(可以写在小黑板上),提出一些较为具体的预习要求,学生通过做预习题,基本上掌握所学内容,能解决课本上的练习题。然后教学习成绩较差的那组,通过学习,让他们基本掌握所学内容,能解决课本上的习题。
2、成绩较差的那组学习完所学内容后,布置他们一些课本上的习题,让他们在课内完成。然后教学习成绩较好的那组,先检查预习情况,再对所学内容进行点拔提高,深化所学内容,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对学习成绩较差的那些同学,要多带读,多操练,熟记所学的单词,短语,句型,语言知识,熟读对话、课文内容、能理解所学内容即可。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他们上台表演(复述)所学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4、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只布置课本上的练习题。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不但要求完成课内作业,还要布置一些课外习题,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提高英语成绩,迅速成才。
四、辅导的层次
辅导对学生巩固、提高所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决不能忽视。早读课要下班辅导,布置朗读的内容,提出适当的要求,完成朗读任务。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由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进行带读,熟读所学内容,并要求背出所学的单词,短语,句型。老师进行检查登记。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要背诵课文,复述课文内容,就课文内容能进行问答。课后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要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指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尽可能阅读英语原著,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要求他们用英语写日记,每周用英语写一篇作文,培养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测验的层次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物理的兴趣和爱好, 对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果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 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 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 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 同一方法来授课, 就会造成“优生吃不饱, 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样, 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 在普通高中物理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 就显得非常重要。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而学生是有差异的, 所以, 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 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 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 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就是为了进行因材施教, 逐步递进, 以便“面向全体, 兼顾两头”, 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 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心理学研究依据。教育心理学认为,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 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心理学称之为“个别差异”。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在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中的个别差异, 有的放矢, 区别对待, 从不同的学生的差异中寻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教育教学理论依据。布鲁姆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 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 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是要适应学生的“学”。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 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
教育教学实践依据。新大纲采用两类物理课的方式来安排必修和选修的内容, 给出两类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要求。其中, 必修物理课是基本要求的物理课, 它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 必修加选修物理课是较高要求的物理课, 它为学习者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适合于理科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目前, 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 存在不少困难。首先, 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不进去”, “学了也无用”。其次, 对普通高中, 以高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成败的观念至今未打破, 于是, 多数教师在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下, 往往不惜血本, 绞尽脑汁, 采用多种手段, 使大多数学生, 陪同几个所谓“有希望”的“尖子”, 为之而“奋斗”, 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 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也严重影响了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 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普通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 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 要以“面向全体, 兼顾两头”为原则,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 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 可分五个层次: (1) 识记; (2) 领会; (3) 简单应用; (4) 简单综合应用; (5) 较复杂地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层学生达到 (1) - (3) ;B层学生达到 (1) - (4) ;C层学生达到 (1) - (5) 。
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 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 同时兼顾A、C两层, 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 使之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 课堂上可以不讲, 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逐步上升的规律, 要求不宜过高, 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 A层基本听懂, 得到及时辅导, 即A层“吃得了”, B层“吃得好”, 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 层次分明。
布置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节内容后, 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 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 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 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 (课后练习) , B层以基础性为主, 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 (课后习题) , 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课后复习题) 各半。
单元考核层次化。单元考核要以课本习题为主, 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 同一份试卷要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 提出不同的要求, 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 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可用附加题形式) 。
课外辅导层次化。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因材施教, 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 给C层学生增加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 能奋发向上, C层学生“吃得饱”, 能充分发展, 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关键词:高中物理;分层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74
一直以来,高中物理教学都存在一个难题,就是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有较大差异,教师为了整体考虑,往往会以接受知识快的学生为对象进行教学设计。这样一来,成绩较差的学生就越来越跟不上班级进度,陷入越学越差的恶性循环。而实施分层教学后,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但能提高班级的平均物理水平,还能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所以,在高中物理课堂进行分层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差异大
高中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学校,学习习惯大不相同,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养成了较好的思维习惯,进入高中后会觉得物理学习得心应手;有的学生初中时物理学习就属于弱项,在进入高中后马上投入新的学习,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在课堂上,学生有没有充分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并不能得知,有的学生掌握了,有的学生没有,时间长了就会拖慢教学进度。
(二)教学方式守旧枯燥
不少高中物理教师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认为只要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方式守旧。物理本身就是较为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没有改革和创新的观念,不注重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会在无形中遏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不敢去质疑教师,不会自主进行思考。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去思考物理原理或现象,他们才能灵活运用公式完成计算。但是高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对于他人传递的信息并不一定能耐心接受,而且一些学生的物理基础相对较弱,学习稍微复杂一点的原理时,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甚至破罐子破摔,这样的学习态度大大影响了他们的物理学习效果。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的策略
(一)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基础差异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基本只能依靠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方式比较单一,而在实施分层次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基础差异。例如,在学习“加速度”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边教学边向学生提问:“例题中的初速度、加速度分别是多少”,了解学生对于授课速度的接受能力,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当有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黑板出一道题目让他们独立解答,然后走下讲台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赶上教学进度。
(二)依据学生兴趣进行教学设计
虽然物理原理和公式教学比较枯燥,但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依据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设计,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力”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举例,男生打篮球时手和篮球之间的力就是相互的,而女生喜欢的瑜伽项目就是很好地利用了重心来维持力的平衡。学生对游戏都比较感兴趣,教师也可以设计几个包含物理原理的小游戏,如让纸团和羽毛同时落地的游戏,和学生进行互动,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②。
(三)分层次进行作业设计
一般情况下,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都是统一的,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异,所以在物理课堂分层教学中,教师也要分层次地设计作业。比如,对于物理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完成额定作业之后继续挑战竞赛题目,并在空余时间对他们进行指导,让学生精益求精,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有进一步提升;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把作业分为难易两个部分,先让这部分学生完成简单的部分,再观察他们的完成情况,如果完成度较好,再让他们完成难的部分,如果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解答疑惑,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分层次开展教学考核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平时对学生进行测验主要是帮助他们复习与巩固已学知识,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物理分层次教学,教师可以分层次进行教学考核,以便更为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同一张试卷可以设计两道附加大题,其他均为基础性题目,第一道附加题目难度适中,第二道题目难度较大,基础性的题目所有学生必须完成,附加题则可自由选择,最后计分时采用基础分的分数③。这样一来,上、中、下三个阶段的学生都有了发挥余地,教师也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学生的能力差异。
三、结语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和教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把握分层次教学的重点,重视学生的基础差异,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内容和作业设计进行分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考核,从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注释:
① 许素芳.浅谈高中物理分层教学[J].祖国:建设版,2014,3(3):232-233.
② 林雨新.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4(5):70-70.
③ 秦皇钺.分层次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俪人:教师,2015(18):63-63.
参考文献:
[1] 顾邵伟.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12).
[2] 田怡.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采用分层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8).
【初中物理分层次教案】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功率教案07-18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06-14
初中物理教案苏科版06-14
初中物理《-功》教学教案11-27
初中物理北师大教案07-13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10-10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06-17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教学教案07-05
初中物理第二课堂教案12-02
新课标初中物理重点课程教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