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变阻器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作用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滑动变阻器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作用(精选8篇)

滑动变阻器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作用 篇1

新课改下更加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中考更是将理化试验作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最重要的电学器件之一,它能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很方便地改变接入电路的阻值,这是由于这一点,使得它是很多物理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器材。下面笔者将对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做一个梳理。

一、保护电路

每次物理电学实验只要涉及滑动变阻器,通常都有同一个要求,在闭合开关之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使其接入电路中阻值最大。而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分电阻的变大都会使等效总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条件下,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大就会将电流限制得很小,无论是对电表、电源还是导线,在这样弱电流的条件下,都不容易损坏。

二、改变电路两端电压实现多次测量

(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使结果更加精确 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的实验中(如下图),实验中由于待测量是一个不变的量,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值,需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电压,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是结论更全面 在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如下图)

本实验由于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随小灯泡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对一个本身变化的物理量求平均值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此实验中多次测量主要是得出全面结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随着加在它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当小灯泡的实际电压变大,实际功率也变大,小灯泡越亮。

三、保持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不变

在探究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如下图)

滑动变阻器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作用 篇2

滑动变阻器是电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元件。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那部分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起到控制电路的作用。在电路分析中, 滑动变阻器既可以作为一个定值电阻, 也可以作为一个变值电阻。

音响上调节音量大小的旋钮;调节电熨斗的温度的旋钮;台灯上调节灯光亮度的旋钮;电脑上调节显示器亮暗的旋钮;另外, 过磅称的称重仪, 汽车上的油量表等都利用了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是电学中常用器件之一。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 (1) 保护电路, 即连接好电路, 开关闭合前, 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最大, 从而, 使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起到保护电路元件的作用; (2)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从而改变与之串联的导体 (用电器) 两端的电压。在连接滑动变阻器时, 要求:一上一下, 各用一个接线柱;实际连接应根据要求选择下面的接线柱。

二、探究滑动变阻器在电学实验中的应用

设计探究的内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即I与U的关系、I与R的关系时,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时,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测量小灯泡阻值时,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时,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中, 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在研究电动机转速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时,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等。

(一)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从而得到多组对应的电压值、电流值, 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为了使研究的问题简单化, 只变化了电压的大小, 保持电阻不变, 所以图中R是定值电阻, 图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R两端的电压的大小。为了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在实验中要保持电阻不变, 通过移动滑片, 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 得出几组对应的电压与电流值, 从而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为了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实验中要用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换用阻值不同的电阻, 通过移动滑片来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看看电阻改变了, 电路中的电流是否改变。电压不变, 电阻变大了, 通过的电流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讨论, 可得: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在这里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特别重要, 电阻改变了, 它两端的电压也改变了, 通过移动滑片, 调出原来的电压, 就能达到保持电压不变的目的。难点在于电阻变大了, 滑片是向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的方向移动, 还是滑片向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的方向移动, 这需要学生在理论上进行探究, 在实验中实践验证, 以便达到熟练掌握。

(二) 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

用伏安法测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一是保护电路, 二是通过移动滑片, 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 得出几组对应的电压与电流值, 算出每次的电阻, 得出电阻的平均值, 可减小误差。

(三) 测小灯泡的电阻

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 如图,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一是保护电路, 二是通过移动滑片, 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得出几组对应的电压与电流值, 算出小灯泡每次的电阻。会发现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 从而得出灯丝的电阻跟灯丝的温度有关,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 电流也越大, 灯泡也越亮, 灯丝的温度越高, 电阻也越大。因此, 在此实验中, 不能求灯丝电阻的平均值作为灯丝的电阻。

(四) 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 滑动变阻器作用一是保护电路, 二是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读出电流, 根据P=UI算出小灯泡功率, 实验中注意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 读出电流, 根据P=UI算出小灯泡额定功率, 再用滑动变阻器将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调到高出额定电压0.2倍, 和低于小灯泡额定电压等几种情况, 读出每次的电流, 算出功率, 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这样可研究小灯泡亮度与其实际功率的关系。

(五) 滑动变阻器在电学实验中的其他应用

滑动变阻器在电学实验中的应用很多。电学实验几乎都用到滑动变阻器。例如,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中, 保持线圈匝数不变,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中, 改变线圈匝数, 用滑动变阻器保持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在研究电动机转速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时,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观察电动机转速变化。

在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的实验中, 用滑动变阻器来保护电路, 调出合适的电流, 顺利完成实验。在探究焦耳定律实验中, 用滑动变阻器来保护电路, 控制电路中的电流。通过引导学生科学探究滑动变阻器在电学实验中的应用, 有效加强了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摘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科学探究滑动变阻器的应用知识, 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系统地掌握电学知识, 提高实验能力。探究性学习的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 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 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水平。在探究学习活动中, 学生需要的是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 设定探究内容。学生在探究中与人交流合作, 通过经历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 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表述或展示探究的结果, 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进一步掌握电学知识。

滑动变阻器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 认识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在中学物理中电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考中电学部分占40%左右。电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电路问题,而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器件,它的存在往往导致电路问题的难度提升了一个台阶,所以若能正确认识滑动变阻器,特别是它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对提升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结构及接线

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它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丝绕在绝缘瓷筒上制成的,它的结构如图0所示,共有a、b、c、d四个接线柱。如果将a和b两接线柱连入电路,则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全部接入电路,电路中电阻不会发生变化,对电路也起不到控制作用。如果将c和d两接线柱连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零,它对电路不起作用。而当a和c、a和d、b和c、b和d任意两接线柱接入电路时,在滑片P滑动时就可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大小,起到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的作用。另外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P置于阻值最大处,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而且流过变阻器的电流也不能超过它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否则会烧坏变阻器。

二、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材中只是笼统介绍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而没有具体分析滑动变阻器在具体电路中的作用,因此很多学生都会误认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只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这种笼统的认识会让学生在遇到相关题目时无从下手。所以本人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将滑动变阻器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作了如下的总结:

1、所有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共同作用

a、通过改变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b、保护电路,即连接好电路,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调到阻值最大处。

2、不同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不同作用

(1)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侧重于: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获得多个电压值及相应的电流值,从而利用多组实验数据,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例1: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S闭合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自a端向b端移动,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如何变化?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如何变化?

解析:R1和R2串联,滑片P向b端移动R2的阻值增大,故电流I减小,即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测量R1两端电压U1 ,U1=I R1,R1不变,而电流I减小,故U1减小,即电压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为U1 / I= R1,R1不变,故其比值不变。

(2)在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换用不同阻值的电阻后,必然引起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故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侧重于: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获得多组电阻值及相应的电流值,从而探究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例2:小刚同学用如图2电路探究在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此实验过程中,当电阻R1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 )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D.将电池个数增加

解析:本题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持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不变,而当电阻R1由5Ω更换为10Ω后,电压表示数将变大,滑动变阻器分担的电压变小,故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右移动,使其两端的电压变大,从而保证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不变。

(3)在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侧重于: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获得多组数据,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少实验误差。

例3:小明和小亮利用图3所示的电路测未知电阻的阻值。

①根据他们连接的实验电路可知,电表甲应是 表。

②实验中他们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观察了两电表的示数,计算出待测电阻R= Ω。

③完成了上步计算后小明認为实验就完成了,小亮则认为仅这样就得出电阻的阻值不够可靠,原因是: 。

④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结果,你认为接下去他们的具体操作应是: 。

答案:①电压表;②10;③单独一次测量的结果误差可能较大;④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在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从而研究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例4:如图4所示是小明探究小灯泡电阻所用的器材,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

①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变大。

②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移到 端。

③小明在实验过程中不小心漏填了一个电流数据,请你把图5所示的读数填入下表的空格中。

④小明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对比得出的几个电阻值,发现每次测量结果都有较大差异,你认为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①略;②略;③0.24;④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析:导体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同时,就会导致灯丝的温度也不同,最终使每次测得的电阻值出现较大的差异。)

(5)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侧重于: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使之在 U实U额 的情况下,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求出小灯泡相应的实际电功率,进而比较实际电功率与小灯泡亮度的关系。

例5:如图6所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①若开关闭合后,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7所示,那么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W;

②若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3 V,电流表示数为0.28 A,那么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W,额定功率为_____W。

解析:①当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时,小灯泡才能正常发光,故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由图7可知此时的电流为0.24 A,故根据P额=U额I额 得,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6 W;②根据P实=U实I实 可知,当电压为3 V,电流为0.28 A时,灯泡的实际功率为:0.84 W,而额定功率则仍为0.6 W。

总之,学生只有正确认识了滑动变阻器,特别是它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才能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向学生介绍一些滑动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如调光台灯、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量多少的装置、风力测定仪、压力测量仪……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地认识滑动变阻器,而且还能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也离不开生活”。

滑动变阻器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作用 篇4

摘要: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课程资源。新课程理念赋予了物理实验更新的作用。做好演示实验,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快乐愉悦中学习物理。注重探究实验,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探究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一个比较全面和完整的实验过程,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多种能力和技能,有时还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开发课外实验与小制作,可发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物理实验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实验与小制作

正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实验本身不仅是物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等都离不开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是检验物理理论的唯一标准,在物理学习过程,要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首先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物理实验能为学生提供获得这种感性认识的环境,物理实验是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快乐愉悦中学习物理。物理实验还是发展学生能力,使学生得到创新意识和科学方法训练的有效途径。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课程资源。新课程理念赋予了物理实验更新的作用。下面是我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实验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演示实验是配合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演示实验可以在课堂上再现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从中直接获得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丰富感性认识,从而创设有利于学习物理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

在讲物态变化时,给学生演示碘升华、凝华实验。“今天我带来一把魔幻‘小锤子’”边说边拿着小锤子形状的玻璃器皿给学生展示,学生观察到玻璃内壁有紫色小颗粒,“这是碘的固态颗粒”之后我把“小锤子”在酒精灯上方晃动加热,一会玻璃器皿中充满了紫色的碘蒸气,学生都瞪大眼睛观察,有的女生说:“好漂亮呀!”我把握时机,讲解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把“小锤子”放在窗台上,窗户开一条缝,吹进冷空气,一会碘蒸气又变为固态的碘,发生了凝华现象。

讲透镜时,给学生展示一种被称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满酒后,杯底立即出现栩栩如生的仙女图画。学生觉得很有意思,急于想知道原因,我适时讲解,杯中酒相当于凹透镜,使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杯底图案位于一倍焦距内,于是成正立放大的像。

演示水的沸腾情况,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讲桌上的仪器,我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沸腾之前在容器底部就有些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达到水面后破裂。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都进行剧烈汽化的现象。

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很自然地引出所要讲解的知识。

二、注重探究实验,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当好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观察、实验、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一个比较全面和完整的实验过程,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多种能力和技能,有时还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

讲解透镜时,指导学生探究了门镜的光学原理。门镜俗称“猫眼”,一般安装在家居的大门上。当有人敲门时,屋里的人就可以通过门镜看到门外的情况,辨别来人的身份。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指导学生拆了一个门镜观察其结构,由两片透镜组成,靠室外的是凹透镜,靠室内的是凸透镜。学生画图经过一系列讨论分析,得出:从室内向外看,凹透镜焦距极短,它将门外的人或物成一缩的很

小的正立虚象,此像正好落在凸透镜一倍焦点以内,成放大的正立虚象,此像恰又在人眼的明视距离附近,对于门外的情况就看得清楚。从门外通过门镜却无法看到室内的任何东西,原来室内的景物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束本应成倒立的实像,但在尚未成像之前就落到凹透镜上,最后得到距凹透镜很近的正立虚像。人眼贴着凹透镜观察,此像远小于人眼近点,无法看清;如果人眼不贴着凹透镜观察,由于通光孔很小,进入人眼的外界光线将远远多于由门镜透出的室内光线,人眼同样无法看清。

学习电压之后提到了水果电池,柑橘、苹果、菠萝、猕猴桃等不仅能吃,还可以用来制作电池。激发了学生对水果导电性能的探究,猜想水果导电性能可能与水果的种类、大小、酸甜、形状、两片金属片插入水果的深度、插入水果的两片金属片的间距等因素有关。之后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学会了运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获益匪浅。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能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还能让学生经历探寻规律的全过程,体会自己发现规律的快乐和成就感,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开发课外实验与小制作,发掘学生的潜力。

让学生在课外自己找仪器材料,自己设计并独立完成一些小实验或小制作。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身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课外实验与小制作的内容要有意义,能激发学生实验或进行制作的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选题要注意安全,一般不涉及用高压电、有毒、有害物质等;实验方法相对简单,取材方便,所需材料为日常生活中容易得到的材料,尤其是易得到的一些废旧仪器、废旧生活用品,如易拉罐、可乐瓶、废旧收音机的喇叭、线圈、磁铁等。

讲解声学时,引导学生用硬纸片把一个废旧收音机的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学生感到好奇,我引入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了解乐器的发声原理后,学生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拉动活塞,音调就

会改变,让学生练习用它吹出一首歌曲,学生很高兴地向家里人展示。讲光沿直线传播涉及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学生不易理解,指导学生把易拉罐的盖去掉,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将小孔对着发光的物体,可以看到发光的物体在薄膜上呈现的像,学生观察到成倒立的像,加深了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在讲完平面镜、透镜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制作模型潜望镜、照相机,并进行小制作的展示、评比,极大地鼓舞了学生。提到纸锅烧水,学生感觉不可思议,很神奇,经过动手实践后,学生发现纸锅确实能烧水,从而对沸腾有了更好的了解。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讲明原因,纸吸收热量之后传递给水,水吸热,当水沸腾时,水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C)所以水能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物理小实验、小制作,可以丰富实验资源,养成学生节约资源和废物利用习惯,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物理这门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总之,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利用物理实验能够创设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物理学习环境,使学生从中获得充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习物理知识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由于物理实验本身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取得实验的成功,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和作用。因此,物理实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科学素质。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这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资源,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使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得到全新落实。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

滑动变阻器顺口溜 篇5

滑动变阻器顺口溜

 

一上一下,滑片最大。

下左右大,下右左大。

接线时一上一下,闭合电路前滑片处于最大,

下端接左端,滑片要放到右端才是最大,

下端接右端,滑片接左端才是最大。

拓展:关于物理知识的顺口溜

一、声学

物因振动而发声,振动停止停发声。固比液气传声快,真空不能传播声。

感知声音两途径,双耳效应方向明。规则振动叫乐音,无规振动生噪声。

分贝强弱要注意,乐音也能变噪声。防噪产生阻传声,严防噪声入耳中。

声音大小叫响度,响度大小看振幅。距离太远响度小,减少分散增大声。

声音高低叫音调,频率高低调不同。长松粗低短紧高,发声物体要分清。

同一音调乐器多,想要区分靠音色,只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传信息。

超声次声听不到,回声测距定位妙。B超查病信息传,超声碎石声传能。

二、光学

发光物体叫光源,描述路径有光线;直线传播有条件,同种介质需均匀;

影子小孔日月食,还有激光能准直;向右看齐听口令,三点一线能命中;

月亮本不是光源,长度单位有光年;传光最快数真空,8分能飞到月宫。

光线原以直线过,遇到界面成反射;一面两角和三线,法线老是在中间;

三线本来就共面,两角又以相等见;入射角变反射角,光路可逆互相看;

反射类型有两种,成像反射靠镜面;学生坐在各角落,看字全凭漫反射;

若是个别有“反光”,那是镜面帮倒忙。

镜面反射成虚像,像物同大都一样,物远像远没影响,连线垂直镜中央.

还有凸面凹面镜,反光作用不一样;凹面镜能会聚光,来把灯碗灶台当;

观后镜使光发散,扩大视野任车转。

不管凸透凹透镜,都有一定折射性;经过光心不变向,会聚发散要分清。

平行光束穿透镜,通过焦点是一定;折射光线可逆行,焦点出发必平行;

显微镜来是组合,两个镜片无分别;只是大小不一样,焦距位置要适当;

物镜实像且放大,目镜虚像再放大;望远镜来看得清,全靠两片凸透镜;

物镜实像来缩小,目镜虚像又放大。为啥感觉像变大,全靠视角来变化。

画反射光路图:

作图首先画法线,反入夹角平分线,垂直法线立界面。光线方向要标全

画折射光路:

空射水玻折向法,水玻射空偏离法。海市蜃楼是折射,观察虚像位偏高。

凸透镜成像:

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照、投、放大对应明

眼睛和眼镜

晶薄焦长看远物,晶厚焦短看近物。晶厚近视薄远视,凹透矫近凸矫远。

近物光聚网膜前,已经成为近视眼。远物光聚网膜后,已经成为老花眼。

三、热学

冷热表示用温度,热胀冷缩测温度;冰点零度沸点百,常用单位摄氏度。

量程分度要看好;放对观察视线平,测体温前必须甩; 细缩口和放大镜

物体状态有三类,固体液体和气体;物态变化有六种,熔凝汽液升凝华;

汽化当中有不同,既有蒸发又沸腾;蒸发快慢不相同,温度面积气流通;

液化方法有区分,压缩体积和降温;液化现象遍天地,雨雾露水和白气。

升华现象不一般,灯丝变细冻衣干;凝华现象造图画,窗花霜雪和树挂;

晶体熔化和凝固,吸放热但温不变。液体沸腾需吸热,升到沸点温不变

人工降雨本领大,干冰升华又液化。吸收热量能致冷,熔化升华和汽化;

四、电路及特点:

摩擦起电本领大,电子转移有变化;吸引排斥验电器,静电放电要注意

毛皮摩擦橡胶棒,棒上负电比较强;丝绸摩擦玻璃棒,丝负玻正等电量

定向移动成电流,电流方向有规定;电源外部正到负;自由电子是倒流。

容易导电是导体,不易导电是绝缘;绝缘自由电荷少,防止漏电和触电;

学电路前画元件,认真规范是关键;整个图形是长框,元件均匀摆四方;

拐角之处留空白,这样标准显出来;通路断路和短路,最后一路烧电源。

基本电路串并联,分清特点是关键;串联就是一条路,正极出发负极回;

一灯烧毁全路断,一个开关管全局;开关位置无影响,局部短路特殊用。

并联电路像河流,分了干路分支流,干路开关全控制,支路电器独立行。

滑动变阻器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作用 篇6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对于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建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地利用实验课程,不但能够有效提升中学生物理学习效率,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本文将以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实验活动的意义,并结合当前中学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

一、实验活动对中学生物理学习的作用

实验能使物理教学直观化和形象化,能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实验能帮助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具体而生动的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创新。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要达成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提升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是结合课本知识点,使中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种物理现象,从而培养他们较高的学习和观察能力以及能继续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因此,研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果。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高师学生不重视对中学物理实验的研究,错误地认为只要学好理论课程,就可以胜任中学物理教学工作,导致了他们从教后对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不重视。(2)实验设备方面,虽说现在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对中学教育这一块投入很大,但还是满足不了中学教育的需求。(3)升学的压力使教师顾不上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去做实验,所以实验在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室在黑板上完成。因为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安排学生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无形中增加了老师很多的工作量,因为通常在中学都没有专职的实验老师。(4)学生方面,中学生作为物理实验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其自身素质也是影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很多中学生对物理实验课程理解不到位,认为实验课堂就是自由活动,在实验过程中不遵守课堂纪律,甚至出现了破坏实验器材等问题,导致实验教学质量不高。(5)工作量方面,应试教育遗留下的问题仍然突出,教师们根本无法从高分竞争中解脱出来。现行的高考制度决定了中学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

三、加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对策

1.通过指导性实验提升学生应变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师操作、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而指导性实验越来越受到教师以及学生们的欢迎,它可以根据中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对实验内容进行分类,让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并进行实验操作,在达到教学目标之外,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之后布置给学生实验作业:“现有50Ω的滑动变阻器R0未知电阻Rx各1个,除今天介绍的测量方法还可用哪些方法可以测出Rx的大小(其余器材自选)?”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测量方法。这样的实验研究课题一方面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实验中经常用到的测量方法,更重要的是还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丰富实验教学器材提升教学效果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中学生的物理知识丰富程度,更重要的就是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体系的理解力,从而更好地应对中考以及高考。纵观这几年的中考与高考题型,实验考题都是在原本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因此对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来说,要通过不同的实验器材来提升教学效果。换句话说就是在保证实验内核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实验方法或者实验工具来实现实验目的的过程,这样一方面可以考查中学生对于实验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创新实验模式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摩擦实验为例,为了能够测出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可以设置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右图),实验器材如下: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木块、秒表、米尺。提出问题:(1)实验过程中相应的物理量有哪些?(2)记录出相应的实验数据是;(3)计算动摩擦因数的公式μ=;(4)为了减少测量的误差,可采用哪些测量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水杯倒置”实验,我们就可以先让同学们做通常情况下的实验———水杯盛满水,再让同学们做一做在水杯不盛满水的时候,看实验是否也能成功,然后让同学们就此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这样使同学们结合所用知识充分发挥其想象。再如,在进行“摩擦力研究”的实验时,可先请同学们自行设计验证“摩擦力及比较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方案;在进行“阿基米德定律实验”研究时,可让同学们想想:怎样操作误差更小,若此实验要进行课堂演示,应选什么样的实验装置讲解更方便、直观,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践行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尤其是实验教学课程更是如此,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应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中多开展讨论和实验教学,努力提供学生创造性活动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和兴趣:合理应用现代化教育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艺术[J].赤子(下旬),2016,(12).

[2]李亚妮.如何提高职业中学物理教学效果[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08).

[3]金长善.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6,(15):184.

[4]罗淑亚.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风,2017,(13):58-59.

[5]王建辉.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12,(13):183.

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精) 篇7

摘要:小实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在课堂上、课后甚至在家里开展。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和工具,自制各种各样简单的仪器。在亲历亲为中,学生观察操作都比较自由,容易触发其创新潜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实验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关键词:兴趣 操作技能 创新能力

实验是我们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法。除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之外,其实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开展得更多的还是小实验。小实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在课堂上、课后甚至在家里开展。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和工具,自制各种各样简单的仪器。在亲历亲为中,学生观察操作都比较自由,容易触发其创新潜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实验虽然显得不太正规,但并不意味着可草率行事,这里仍然包括一个积极思考、认真探索的科学思维过程。因此小实验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一、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离开实验,离开生活,那么学生总会有“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深刻体会,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而小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亲自动手亲自实践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第一节物理课上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矿泉水瓶从中部剪开,用上部的漏斗和乒乓球做了两个小实验。先是将漏斗倒置,将乒乓球放在里面用手托住,分别向瓶口吸气和吹气,并将手指移开,发现乒乓球均不下落。学生们对吹气时乒乓球不下落感到不可思议,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我又将漏斗(瓶口加盖)正放过来,将乒乓球放于漏斗中,向瓶中倒水,可以看到球浮在水面并随水位上升,然后我将水倒掉,将球置于漏斗中(将瓶盖取下),再往瓶内倒满水,会看到球没有上浮,将瓶盖拧上或用手轻轻堵住瓶口,乒乓球马上上浮,学生们感到迷惑不解,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此时学生们已是跃跃欲试了,因为他们会觉得这么简单的仪器,就可以做这么多的小实验,认识到物理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学习物理也应该是一件既有意义又非常有趣的事情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会自己亲自做许多的小实验来探究物理的奥秘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利用一些随手可做的小实验来进行教学。用“土电话”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到合作的快乐;“手影游戏”、“纸锅烧水”使学生体会到魔术的神奇;“瓶口吞蛋”、“叉鱼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让两个学生“模拟平面镜成像”使他们感悟到科学的严谨;用“拔河比赛”的游戏来使学生明白拔河比赛实际上比的是什么;我还让学生在课后用蜡笔或彩笔做“颜料的混合”实验、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来观察“海市蜃楼”、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火柴等等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非常浓厚,所以在课后,学生进行了许多小制作,比如自制了“蜡烛跷跷板”、“潜水艇模型”、“水果电池”、“潜望镜”等。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每一个实验的成功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实验都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收获,都会有新的发现,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小实验可以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每个小实验都包含着相关的物理知识,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现和再学习过程。通过一些课上课下的小实验,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加深理解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后,我让学生课下用罐头盒做小孔成像实验,绝大多数同学课后都有制作,而且收获还不小,学生不仅从实验中知道了小孔成像的原理,而且观察到了成像的性质,更让人惊喜的是,很多同学还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了像的大小与烛焰到孔的距离以及盒的大小(屏到孔的距离)关系的结论,为后面的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自己触摸咽喉,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两手相握,体会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手在桌面上推动,体会摩擦力的存在,随按压桌面压力的变化,体会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通过“大力士捍鸡蛋”的游戏来体会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硬币“跳高”比赛、自制喷雾器等实验,体会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堵住耳朵听课,体会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拍掉身上的灰尘、投递书本等可以认识理解惯性;让学生用两个弹簧秤互拉,来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走出鸡蛋碰石头,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的认识误区;让学生课后在空气中和水中分别托一下铁块,认识到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通过吊着的苹果能否打到鼻子的小实验,理解能量的恒定律;讲大气压时,用两个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我又将吸盘吸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垂直向外拉(克服大气压力)和水平滑动(克服摩擦力)所用力的区别,从而认识到大气压强很大……

小实验和小制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并消除学生对知识的模糊或错误认识,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三、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观察能力是实验操作中最基本的能力。让学生观察指甲剪上有哪些杠杆?观察家里用具和交通工具在哪些地方应用了摩擦?分别用到了哪类简单机械?观察各种家用电器的铭牌来了解它们的额定功率;观察家庭电路和组成;观察灯丝粗细来比较它们电阻的大小等等。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真正做到了物理与生活的很好结合。

小实验“自己会平衡的木棒”和“巧找薄板的重心”不仅复习了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念,还使学生学会了用悬挂法和支撑法(其实都是利用二力平衡)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搞清楚“顶碗”、“走钢丝”等杂技技巧的道理。通过这些小实验增强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操作技能。

四、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在课外实验中,没有现成的器材,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性能相似的替代品,促使学生动手、动脑,这必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而且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般也只能自己单独解决,这必然会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比如学生们用老花眼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分别替代凸透镜(装水的圆形酒瓶亦可)和凹透镜;用自制橡皮筋测力计或拉力计测重力,用废旧的牙膏皮作浮

沉实验;用眼药水瓶和橡皮管做浮沉子;用自制的水气压计测量大气压……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制作并做好一些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创新的能力。又如,利用注射器,你能做哪些实验?给你一个鸡蛋,你可以做哪些实验?再比如,给你一支削好的长铅笔,你能设计哪些物理小实验。(可探究“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的关系”;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细铁丝绕在铅笔的一端或用图钉压入铅笔的一端,制成密度计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取出铅笔,增加铁丝匝数,使铅笔悬浮以至下沉,来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铅笔芯粉末可起润滑作用;可用铅笔分别观察光的折射、反射和直线传播;用笔芯做成滑动变阻器,控制灯泡的亮暗;把漆包线绕在铅笔上制成螺线管,探究电流的磁效应;将铅笔沿斜面滚下,速度很快,将其沿斜面竖起滑下,却很慢甚至不能滑下,或者手掌贴住桌面移动和隔着铅笔移动,能说明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将铅笔一端放在口中,轻轻敲笔杆几下,再用牙齿咬住笔杆轻敲笔杆几下,感受骨传导比空气传声效果好等等)在这些小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科学的成功,决定因素并不是人,是人的努力和奋斗。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现有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小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从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学会科学思维,提高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科学

滑动变阻器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作用 篇8

一、实验名称: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设计思路: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的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想到了可以把乒乓球运用到我们物理实验中来,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三、探究实验:

(一)探究实验一:声音产生的原因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具体做法是利用乒乓球系上一根细线,将乒乓球挂在铁架台上,让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声的音叉会迅速把乒乓球弹开,但乒乓球在重力作用下又会回落,并再次与音叉接触,发生的音叉又把乒乓球弹开。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学生观察音叉的振动,由此学生就能判断出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发声体的振动。如果使劲敲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较大,同时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也大,便可证明振幅大时响度也大。该实验的特点是能见度高,全班同

学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同时实验的趣味性也比较强,学生感觉新颖、奇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实验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一漏斗下放一乒乓球,先用手托着再把手放开,观察到乒乓球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下落,如果从漏斗口往下不断的向下吹气,可看到乒乓球不落下。这一实验说明了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乒乓球上部气体的流速快压强小,下部气体的流速慢压强大,乒乓球受到了向上的压强差所以不会落下。我一般将这个实验交给学生来做,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另外,还可以将两个乒乓球放在水槽中,然后向两个乒乓球中间用玻璃管吹气,这时两个乒乓球就会靠拢到一起,这也说明了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还可以用胶布把乒乓球粘在30厘米长的绳子的一端。拎着绳子的另一端,将乒乓球拿到自来水龙头下,拧开水龙头,让自来水冲在乒乓球上,然后慢慢地把绳子引向一侧,离开自来水。乒乓球会随着绳子离开自来水吗?不,乒乓球不仅没有离开水,反而好像被水“吸引”住了。很快,绳子就与自来水的水柱形成了一个角度。由于水的流动,使得靠近水的一面压强减小,而另一面没有改变,使得两面的压强不等,这样乒乓球就被水“吸”过去了

(三)探究实验三:演示潜水艇的模型。

将乒乓球上打两个小孔,一个小孔用橡皮堵住,再用输液用的针管扎进橡皮,另一端边在注射器上,再把乒乓球用艇形的橡皮泥包

住,放在水中,注射器抽气,艇下沉;压注射器,艇上浮。

(四)探究实验四:学习测量球体直径的方法

利用乒乓球,直尺,两块长方体木块来测量乒乓球的直径。具体方法是:把乒乓球放在两块长方体木块中间,直尺和长方体木块垂直,记下两木块间的距离,并转动乒乓球的不同方向再测量几次,求出平均值,这样测得直径较为准确。这个实验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还能让学生学会测量其它球形物体直径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五)探究实验五:浮力产生的原因

将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把一只乒乓球放在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直到水倒满后,乒乓球还沉在水底并没有浮起来,因为乒乓球下部没有水,所以没有受到水对其向上的压力,只有水对乒乓球竖直向下的压力,所以乒乓球始终沉在水底。当用手指堵住瓶颈的出水口,使水慢慢流下并注满玻璃管后,由于乒乓球的下部有了水,所以受到了向上的浮力,由于乒乓球所受浮力大于其自身重力,所以乒乓球上浮。该实验的特点是简单、醒目、趣味性强。

(六)探究实验六:气体的热胀冷缩

在讲到温度计的原理时,需要介入热胀冷缩的知识,尽管有的同学可能知道这一现象,但如果有一现象明显的实验来验证,效果就更好了。方法很简单,将一踩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里面的气体由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会使乒乓球复原。证明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的特点。

(七)探究实验七:物体具有惯性

在讲到惯性时,将乒乓球放在硬纸片上,用力打纸片,纸片飞出,乒乓球留在原处,是因为乒乓球具有惯性,原来是静止的,还要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所以还会留在原处。

(八)探究实验八:用乒乓球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用力捏乒乓球时,它就产生形变(乒乓球被压瘪),相同条件下,力越大形变就越大.(九)探究实验九:水平仪

用一较长的内径较大的玻璃管或大量筒,装满水,并把黄色乒乓球放进去封住管口,将玻璃管放在桌面上,当球停留在中间位置时,说明桌面是水平的。

(十)探究实验十:分离密度不同的物质的方法

将乒乓球和玻璃球埋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过一段时间,乒乓球从米中“跑”出来。原因就是乒乓球的密度比米小,能上来,此规律能用于分离密度不同的物质。这个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十一)探究实验十一: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乒乓球盖严瓶口,手按住乒乓球把瓶子倒过来,放开手后水不会流出来乒乓球也不会下落。此实验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比用任何语言描述效果都要好。

(十二)探究实验十二:演示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学生对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很容易理解,但对于总是竖直向上的理解有一定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实验:向烧杯中注水会发现沾有细线的乒乓球浮起,此时细线与水平面垂直,说明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当我倾斜烧杯时细线仍然竖直,说明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十三)探究实验十三:机械能的转化

1、把乒乓球系上细线做成单摆,分析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势能→动能→势能

2、将乒乓球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乒乓球下落与地面撞击又被弹起。整个过程中乒乓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又转化为弹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又转化为重力势能„„观察分析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换。

(十四)探究实验十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将两个乒乓球用细线悬挂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它们会被吸引,说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同时接触两个乒乓球,使两个乒乓球带上同种电荷,仔细观察它们在同种电荷情况下的运动情况,得出结论。

【滑动变阻器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作用】推荐阅读:

实验课教案滑动摩擦力09-27

第4节变阻器教案06-26

上一篇:中山地区薪酬调查报告下一篇:工会会议记录表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