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

2022-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的优化、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实践途径的拓宽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提出教学对策,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艺术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学前儿童 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教学改革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声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为基础,为幼儿园教育见实习、毕业设计等教育实践奠定基础,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艺术教育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本文试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培养学生艺术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割裂零碎。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各类型的活动缺少整合和领域渗透,因而学生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出现内容零碎和割裂的问题,缺少对幼儿经验的整合。同时,教学的实施仅仅关注引导学生设计和实施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绘画、手工、美术欣赏等集体教学活动,忽视了对学前儿童游戏和一日生活中其他环节的艺术指导,导致学生只会在集体的艺术教学活动中把握幼儿艺术发展,极少关注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其他环节去引导幼儿艺术发展。

(二)教学方法陈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环节,教学的重难点仅仅落在知识层面而非行为能力层面上,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主动性不足,缺乏对理论的深入理解与运用,在实践中难以设计和组织高质量的艺术活动。

(三)课程实践途径单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践环节少,且少有的课程实践主要安排在课内完成,形式单一。课程实践途径单一导致学生可以用于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较少,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不能很好地在实践中运用,不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评价不科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考核一般采用期末考查的方式进行,课程的最终成绩以期末考查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占比非常低。在评价内容上,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实际教学水平。在评价主体上,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对教师评价指标的内容、具体操作步骤和结果较少有发言权,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出现松散懒惰的现象。

二、对策研究

(一)优化教学内容。为了避免课程内容割裂零碎问题,首先开展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调查,分析幼儿教师的工作过程。同时,邀请幼儿园教师参与研讨,并结合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反馈,摒弃传统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章节”式的学科内容体系,以真实职业活动为课程内容主线,最终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设计实施歌唱活动、设计实施韵律活动、设计实施打击乐活动、设计实施音乐欣赏活动、设计实施绘画活动、设计实施手工活动、设计实施美术欣赏活动、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等8个学习模块(包含14项学习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教学内容上,可增加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结合当前幼儿园现行使用的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幼儿园课程统整的特点,重点理解艺术与其他领域统整的综合活动特点及统整原理,并且能够根据艺术综合活动的原理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此外,在各学习模块中渗透区域游戏。如音乐区、美术区的设计与指导以及生活中如何引导幼儿感受与欣赏美,表现与创造美。在教育活动设计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安排学习任务,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使学生设计和实施艺术活动的能力在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完成中不断提高。如设计实施歌唱活动,第一次任务是教师指定优秀的歌唱活动教案,学生进行模拟教学,第二次任务提高难度,指定年龄班、题材,设计教案并模拟组织教学活动,第三次任务可再次提高难度,学生自选年龄班和题材,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素材特点设计教案并实施活动。

(二)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程实施中,构建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每项任务由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等五个阶段组成。在下一个任务的资讯阶段,会对上一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并提出更高的任务要求。以设计实施歌唱教学活动为例:(1)资讯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借助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研讨,归纳总结相关原理,教师适时进行讲解。(2)决策阶段,学生小组合作进行集体讨论,分析教师布置的任务。(3)计划阶段,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明確自己在本次任务中的角色,经过多次研讨制定出活动方案。(4)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设计、制作教具,进行组内试教,组内成员都参与试教,每次试教结束后其他成员提出建议。(5)检查与评估阶段,教师随机抽取一人进行模拟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自评,接着进行小组互评,其他小组对该活动进行评价,指出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教师进行进一步梳理总结、帮助学生提升经验,为下一任务的学习奠定基础。

2.以“案例教学”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了让学生融入真实的教育情景,提高学生设计和组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精选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教学活动录像作为教学素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的要求和教学实施的要点。同时,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的知识与理论,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活动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避免以往教学中学与用相脱节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情景模拟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创设相应的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演示、模拟组织片段教学或在实训室中模拟组织完整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教师角色”意识,锻炼教态、语言、提问、教育机智、活动组织以及与幼儿沟通等能力,帮助学生“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三)拓宽课程实践途径。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校内实训——模拟教学。校内的仿真实训室模拟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配备幼儿桌椅、移动黑板、钢琴等设施设备。在学习课程之初安排学生开展校内实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完成艺术活动方案设计、制作教具、组内试教,最后每组选取一人扮演幼儿教师模拟组织活动。为了避免“表演式”的试教,由非本组成员扮演幼儿。在模拟的幼儿园教学情景中进行实践,有助于提升其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2.校外实训——实景演练。充分利用学生到幼儿园教育见实习的机会开展实训,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足,迅速提高艺术活动设计和实施能力。教师在学生见实习前布置实践任务,如以见实习小组为单位,推选1人担任主教,其他作为助教,共同组织实施活动。第一,活动实施前,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本班幼儿能力及经验,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课堂所学,商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过程,写出详细教案。第二,请指导老师(幼儿园或本校均可)审阅教案、提出建议,组长提前约请幼儿园指导老师到场观看活动实施并给予指导。第三,活动实施时,全组同学全程参与,分工协作,注意观察和记录活动实施的情况,用摄录设备记录整个活动过程,便于实习结束后在课堂上进行活动研讨与交流。第四,活动实施后,组长提前约请幼儿园指导老师与全组同学共同评议活动,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对活动的反思和指导老师对活动的评议。第五,将教案、反思、评议于见实习结束交给任课老师批阅,教师选取典型的活动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摩研讨,并做进一步的指导。

3.以赛促改——举办教学技能大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可选拔学生参加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学校和系部每年会组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说课和模拟上课三个部分。比赛分班级选拔赛、系级初赛和决赛、校级决赛几个阶段进行,系级决赛和校级决赛邀请广西优质园园长作为点评嘉宾,对学生的参赛表现进行全面点评。学生通过参赛,能直观了解自身优点与不足,通过观摩他人比赛能找到差距,进一步激发课程学习兴趣,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中发挥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应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为有效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本课程在组织开展评价的过程中,改变过去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将考核工作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的始终。

本课程每个学习模块都有相应的任务,在每个任务完成后会给学生评定成绩,本门课程的最終成绩取各任务成绩总和的平均分。在评价内容上更加全面、丰富,除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外,还强调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在评价主体上,由原先单一的教师评价变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实习指导老师评价与主讲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使考核更加公正客观,促进学生增强课程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孔德拉秋克.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陈金菊.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刘 英(1984— ),女,苗族,重庆酉阳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责编 刘健华)

作者:刘英

第2篇: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成为学前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有利于促进学前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简要分析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更好地促进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顺利地开展。

关键词:中职 幼师专业 学前儿童 语言教育 活动指导 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背景下,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程之一,对于学生今后从事学前工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这门课程偏重于理论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有效的满足为社会实践工作的发展。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的理论讲解占据了大部分课时,导致学生缺少一定的岗位实践操作机会,对于学生的专业职业素养的形成造成了不利影响。

一、以任务为载体,积极地调整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是学前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根据幼儿教育对培养幼儿教师的要求,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职业能力为培养导向,以任务为载体,积极的调整教学内容,使幼儿教师专业的学生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其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强化技能训练,凸显教学中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中,应重视以任务为载体,积极地调整教学内容这一有效的方式。

二、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

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中,结合实际的教学状况,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需要在案例导入、明确学习任务、探究思考、模拟训练、汇报展示以及互评小结等几个方面。在构建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问题,构建合理的项目模块、任务驱动最终达到能力训练的发展目的。其次,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方面,我们还应在模块教学中,注意构建模式的合理性,以便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提高专业技能。

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是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只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促进技能训练与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重视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交流,力争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重视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四、加强教育实习,提高专业技能

为了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中,加强教育实习,提高专业技能非常重要,这也是关系着学生在进入社会是否能胜任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中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在见习阶段、实习阶段以及定岗实训阶段的学习状况。在见习阶段,学校应在每学期安排一次为期一周的见习,并在见习活动之前,邀请优秀的教师进行示范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刻的体会见习活动的重要性。其次,在顶岗实训的阶段,组织学生到指定的或者自己联系的幼儿园进行实习,引导学生独立带班和组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提高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结合实际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入探究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成为中职幼师专业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视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并结合社会实践发展的变化,增加学生参与实践岗位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張冬梅.如何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法的有效教学[J].大众文艺,2012,(04).

[2]张建锋.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生理卫生类课程教学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5).

[3]曾冠群.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职业能力——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为例[J].教师,2013,(07):114-115.

[4]邹丽君,苏俭.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探讨[J].广西教育,2015,(04):121-122.

作者:王际华

第3篇:浙江出台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指导意见

浙江省发布《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持证残疾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

《意见》要求幼儿园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入园,确保学前教育资源中心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并配备适用的玩教具等设施设备,使其具有学习、游戏活动、基本康复训练的功能,满足随园就读残疾儿童需要。建立和完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科学评估和个别化教育制度,重视加强保育教育常规、设备维护和保养、幼儿安全等管理。同时,学前教育机构要加强与当地医疗、康复机构合作,为残疾儿童提供半日制、小时制、亲子同训等多种形式的早期康复教育服务。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支持各类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机构优先招录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要求充分发挥辖区内特殊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积极承担随园就读幼儿园教师培训任务。幼儿园要设专人管理资源中心,聘请经过专门培训、具有特殊教育知识及技能的教师承担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并落实这部分教师特教补贴等相关待遇。

据悉,今后浙江各地将把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当地学前教育的整体规划,将适龄残疾儿童入园率列入当地教育督导检查内容,创造条件让更多特殊教育学校尽快开办学前教育部,对申请设立特殊幼儿园的,适当降低办学规模、占地面积、室外活动场地面积等准入门槛。同时,坚持“应收尽收”的原则,加快殘疾儿童学前教育的全面普及。

(《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16日)

作者:蒋亦丰

第4篇: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指导试题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辅导三

(第

五、

六、

七、八章)

第五章 角色游戏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什么是角色游戏,至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将学前儿童自己创造的一种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想象和模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称为,又称主题角色游戏。

二、角色游戏的特点 1.独立自主性

2.社会性(本质特征)。表现在:是由于儿童想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容是对成人社会生活内容的部分概括与再现;是在集体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活动方式具有集体性;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水平有密切关系。

3.象征性。表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

三、角色游戏的产生与发展

角色扮演的发展:单纯摆弄、操作实物的行动——在角色游戏的情境下,操作实物的行动——担任角色,但未能以角色要求行动,往往随时可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游戏——按角色要求行动,遵守规则胜过使用物品的直接愿望,但仍不稳定——按角色要求行动,表演逼真——明确角色间的关系,规则复杂化。

游戏内容的发展:主题范围由熟悉的幼儿园或家庭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能力的发展:从无目的到预先想到玩什么,发展到长时间玩情节复杂的游戏;从不参加游戏到在别人带领下玩游戏,发展到主动参与游戏;从听从老师分配到自己提出游戏主题、分配角色,发展到组织小朋友一起游戏,在遇到纠纷时能协调解决。

四、角色游戏的构成因素

1.以人代人——角色扮演:认识和理解成人的行动和活动;可将自己头脑中的表象重新组合,概括性地反映成人活动;能够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来扮演新形象。角色游戏也能促进想象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2.以物代物——对物品的假想:游戏中儿童摆脱眼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为思维的支柱。最初这种假想依赖于实物与假想物之间的相似性,但后来可以脱离实物进行假想。

共 6 页,第 1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3.情景转换——对游戏动作和情境的假想:通过实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并且假想各种游戏情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

五、角色游戏组织与指导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2.接纳性原则

六、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角色游戏虽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活动,它的发展也必须在成人正确指导下才能实现。

(一)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在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印象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幼儿认识成人劳动的社会意义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加深对周围生活的理解)

2.提供游戏场地、玩具材料,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创设物质条件(教师可提供一些形象逼真的主题形象玩具,还需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以发展幼儿想象力;教师创设物质条件,可发动幼儿参与)

3.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保证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

(二)对角色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

1.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主题反映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主题应由幼儿自己提出,不要由教师硬性规定)

2.教会幼儿扮演和分配游戏角色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表现,进行个别教育(观察幼儿的表现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原则)

4.教师可扮演角色,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三种介入方式:平行介入;合作介入;指导性介入 5.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并保持继续游戏的愿望 游戏结束时做好两件事:收拾玩具和评议游戏。

(三)对角色游戏进行评议

常用方式:1.再现游戏内容与行为的评议;2.讨论式评议;3.教师讲评式评议。所有评议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七、各年领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请阅读教材p60~p62。注意比较学前儿童游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

共 6 页,第 2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第六章 表演游戏

一、表演游戏的概念

我国学前教育者对表演游戏的概括: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简而言之,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

二、表演游戏的特点 1.表演性

2.游戏性:幼儿参加表演的动机是为了追求表演的快乐和满足;其内容常常有幼儿认知、情感的特征,并不完全忠实于作品。

3.创造性

三、表演游戏的种类 1.幼儿表演 2.桌面表演 3.木偶表演 4.影子戏

四、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

包括:1.舞台、布景;2.道具、服饰(象征性的)与角色造型

五、表演游戏的表演技能

1.歌舞、戏剧表演技能:包括歌唱表演技能、形体动作表演技能(包括步态、手势与表情、舞蹈动作等)、语言表现技能。

2.木偶操作技能

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表演游戏组织与指导的原则 1.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2.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二)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1.教师示范表演

2.帮助幼儿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 3.训练幼儿的表演技能

4.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游戏进行指导

共 6 页,第 3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5.以观众身份进行场外指导

(三)中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

阅读教材p76~p77。比较中班与大班的差别。

第七章 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指儿童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

一、结构游戏的特点

结构游戏和角色游戏既可分别独立地进行,又可在进行中联结在一起。 1.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 2.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游戏的支柱 3.建构过程具有创造性 4.结构成品具有艺术性

二、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

包括接插、镶嵌,排列、堆积,黏合,穿、编和螺旋五种。

三、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任务

1.激发并维持幼儿对结构游戏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参加结构游戏; 2.指导幼儿逐步学习结构技能,培养他们的结构造型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耐心的结构态度和从事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二)组织与指导模式 1.模拟构造 2.命题构造 3.自由构造

(三)指导方法

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构造物的印象; 2.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和活动场地;

3.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游戏后适时组织分享活动(包括:作品展示与讲解、建构活动过程回顾、作品评价)

四、各年领班结构游戏的指导

共 6 页,第 4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阅读教材p88~p90,并比较各年领班的差别。

五、积木游戏的指导

学前儿童积木游戏发展的七个阶段:光拿着玩,不会搭——能用几块积木,堆叠成简单物体——能进行排列,把积木平铺或堆高——能架空搭出门——能使建筑物四周包围,有一定空间——能搭较复杂的物体或建筑物,但形象不逼真——能按特定的建筑物或物体进行堆搭,形象逼真,能对称或装饰。

指导: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让幼儿学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的教育作用。

第八章 规则游戏

规则游戏是指为实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专门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

一、分类

我国的分类:以达到的教育、教学目的为依据,分为: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

国外的分类:以游戏动作为依据,分为:瞄准游戏、赛跑游戏、追逐游戏、躲藏游戏、猜测游戏、口令游戏、(纸盘游戏、盘面游戏)等。

二、规则游戏的特点 1.目的性和教育性 2.规则性 3.竞争性

4.由成人编制和指导

三、规则游戏的编制

1.规则游戏的构成因素:游戏的目的、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角色行为的规则、内容与玩法的规则、竞赛性规则)、游戏的结果

2.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游戏要有趣味性;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3.规则游戏的编制举例,请阅读教材p99~p101。

四、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组织与指导原则

1.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与教育性的关系)

共 6 页,第 5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2.灵活性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变换游戏玩法、规则;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二)指导方法 1.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准备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三)各年领班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阅读教材p105~p108,比较各年领班的差别。

共 6 页,第 6 页

第5篇: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教学辅导一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教学辅导一

(第

一、二章)

教材:《学前儿童游戏》,柳阳辉 张兰英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第一章

游戏概述

一、游戏的本质

(一)游戏的定义

1.经典游戏理论对游戏的解释 席勒(德):游戏更多的是享乐,使多余生命力摆脱了外部需要的自由表现,愉快是从游戏中得来的。

格鲁斯(德):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是本能的练习。 斯宾塞(英):游戏是健康儿童在正常生活后,有剩余精力需要发泄。 福禄贝尔(德):游戏是儿童潜在本能的表现,是儿童内在需要与冲突引起的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拉察鲁斯和裴茄克(德):游戏是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 霍尔(美):游戏是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加维(美):游戏应当是有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的活动。

以上解释说法不一,但都认为游戏是一种本能表现,自发、愉快、自由式游戏的基本特征。

2.现代游戏理论对游戏的解释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是表现原始的、受压抑的冲动和和欲望的最好方式。 认知发展学派:游戏不是独立的活动,它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个体把信息纳入原有认知图式的方式,是同化超过顺应得活动。

活动教育学派: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儿童对周围现实态度的一种表现,是真实之外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材料,再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活动。

觉醒理论学派:游戏是对环境起作用的方式,可以探寻和调节外部与内部刺激的数量,以产生一个最佳的平衡,从而获得更多的个人满足,游戏是激励探索的手段。

元交际理论学派:元交际依赖于双方对于隐喻的信息的辨识和理解。儿童的游戏就隐喻着“假装的”、“不是真的”,这种言外之意正是元交际的对象。因此,他们认为,只有参与者能够携带着“这是玩”的信息的信号,达成协议或进行元交际,游戏才能发生。所以,游戏是信息的交际和操作的过程,元交际是其特征。

共 6 页,第 1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3.游戏定义中的困难

游戏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人的主体精神的活动,它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下定义,每一种解释和定义都预示着一种角度、一种眼光和一种理解。

(二)游戏的特征

1.游戏具有主动性,是一种自发行为。 2.游戏具有虚构性,是一种假装行为。 3.游戏具有愉悦性,是一种娱乐行为。 4.游戏具有具体性,是一种具体行为。

(三)游戏的本质

研究游戏的本质,就是要揭示儿童游戏产生的原因以及要回答儿童为什么游戏的问题。 1.游戏本能论

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研究、解释儿童的游戏,把游戏看成是一种生物现象,是生物本能的表现。如:

席勒、斯宾塞的“剩余精力说”:游戏是由于机体中剩余精力需要发泄而产生的,认为游戏是儿童本能剩余精力加以释放的最好表现形式。 拉察鲁斯、施太恩的“能力练习说”:游戏是先于劳动,先于童年,对未来生活无意识的准备。 霍尔的“复演说”:游戏是个体呈现祖先的动作、习惯和活动,是重演史前人类的祖先向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补偿与发泄说”:儿童天生的原始冲动和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道德规范等的约束,得不到充分表现,使得儿童内心产生各种抑郁。而游戏可以让儿童完全自主地再现自己的经验或精神的创伤,在想象中发泄各种忧郁和烦恼,从而获得快乐。

游戏本能论揭示了儿童游戏产生的生物学因素,但认为本能是游戏的根源,这使得对游戏本质的解释具有了唯心主义的色彩。 2.游戏社会反映论

从社会学观点去研究、解释儿童的游戏,把儿童游戏看成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活动的特殊形式,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反映活动。 维果斯基、艾里康宁等持这种观点。我国游戏理论研究也深受这种游戏本直观的影响。

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划清了儿童游戏与动物游戏的界限,也肯定了成人指导和教育影响的

必要性及游戏作为教育手段的有效性,但仅将游戏的本质定位在社会性活

共 6 页,第 2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动这一层面,掩盖了游戏活动的自由自主的基本属性,否定了游戏作为一种自发的、自由的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3.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

20世纪90年代后,关于人的主体性及主体他发展与培养问题的讨论,为人们认识游戏的本质,重新审视这种自由自发的活动的价值与意义提供了新的视点与理论背景。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与发展起来的功能特征,包括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游戏是儿童主动的活动;是独立的活动(由内部控制);是创造性活动(目的在自身的活动)。

把游戏看成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较科学地揭示出游戏区别于人类其他活动的本质特征。

二、游戏的分类

(一)皮亚杰的分类

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分为 1.练习性游戏(机能性游戏):

动因在于感觉运动器官在使用过程中所获得的快感,由简单的重复运动组成。在整个幼儿期都能看到,只要有新的机能需要掌握,就会有这种练习。是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以后随着其他游戏形式的出现,机能性游戏的比例在下降。

2.象征性游戏

是2~7岁幼儿的典型游戏。在游戏中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的表现形式。当幼儿把以前经历过的事情、活动及眼前并不存在的事情作为表象回忆起来的时候,机能性游戏便转化为象征性游戏。

3.规则性游戏

以规则为游戏中心,用规则来组织游戏。

4、5岁以后发展起来的游戏,根据规则本身的复杂程度及动作机能的要求,可延续到成年。

(二)帕顿的分类

按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分为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协作游戏、无所事事、旁观。

(三)比勒的分类

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不同体验形式,将游戏分为: 机能游戏、想象游戏(模仿游戏、角色游戏)、接受游戏、结构游戏(创造游戏)

(四)苏联的游戏分类

共 6 页,第 3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强调社会性,以儿童参与游戏的程度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合作游戏。

(五)我国的分类

按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分类: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性游戏(包括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

三、游戏的价值

1.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

2.能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发展思维能力)

3.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社会交往的能力;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4.能促进幼儿情感发展(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和美感;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

第二章

现代儿童游戏理论

一、认知学派的游戏理论

是皮亚杰在其认知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他把游戏放在儿童智力发展的总背景中去考察,认为游戏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游戏方式。

1.游戏是一种同化超过顺应的活动。 2.与认知发展相适应的游戏阶段:

(1)练习性游戏(又称实践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0~2岁,发生于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时期的游戏形式。游戏的目的是要取得一种机能性的快乐,满足生理上的要求,其形式为重复偶然习得的动作图式。游戏的愉悦来自儿童控制自身和环境的感觉,当这种控制能力被反复证实后,儿童便沉溺于发展着的能力和自信的情感中。

(2)象征性游戏:2~7岁,发生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时期的游戏形式。反映了符号(初步的语言和表象)功能的产生和发展,也反映了一种对环境的同化性倾向。象征性游戏是作为表现价值而存在的。

(3)规则游戏:7~12岁,发生于具体运算阶段以后的游戏形式,延续到成年。规则游戏是继续在表现着对现实的同化倾向,规则导致娱乐活动的集体形式。

皮亚杰独特的研究方式对儿童游戏的研究具有新的意义,但其游戏理论过于强调认知作用和智力的作用,忽视了其他因素,如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儿童的生活经验及社会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共 6 页,第 4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认为游戏是宣泄受压抑的原始冲动的最好途径,因为游戏远离了现实,是一个完全受控于自己的自由天地。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

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完全植根于他的人格构成说。他认为人格由三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受唯乐原则支配,自我受现实原则的支配,超我受理想原则的支配。弗洛伊德认为婴儿完全受本我支配,随着经验的积累,自我和超我才一起得到发展。个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要建立和形成自我。

游戏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唯乐原则”的驱使(游戏满足儿童想做大人的愿望;游戏帮助儿童掌握或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强迫重复现象))。

2.新精神分析学派埃里克森的游戏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是心理性欲(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的协调与整合。游戏的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或人格的发展而不同:儿童游戏的形式是使用玩具的游戏,而成人的游戏是创造性想象,表现在艺术、科学和日常生活等活动中。

把人格的发展划分为八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如果发展任务解决得好,就能形成理想的人格,解决不好,则形成与理想人格相反的另一种人格。对学前儿童而言有三个阶段:对人信赖与不信赖的冲突(2岁内);活泼与羞怯的冲突(2~3岁);主动与退缩的冲突(3~7岁)。

三、原苏联的游戏理论 代表人物有维果斯基、乌申斯基、艾里康宁等,强调儿童游戏的社会性。

1.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

他提出了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受社会文化历史制约的,活动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产生与发展中有巨大的作用。

他对游戏的基本观点: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游戏对于学前期儿童而言是主导活动);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儿童的游戏具有社会历史起源);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认为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他认为游戏是社会性实践活动,儿童的游戏活动是在真实的实践情况之外,创造了一种想象的情境。游戏

共 6 页,第 5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2.艾里康宁的游戏学说

他重点研究了角色游戏,认为角色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研究儿童的游戏应当以角色游戏为主要对象。他探讨了角色游戏的社会起源,认为角色游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儿童在社会关系中地位的变化而产生的。他认为游戏的结构包括角色、游戏行动、游戏式地运用物体、游戏者间的真实关系。儿童的周围现实对角色游戏有决定性影响。

四、游戏的觉醒理论 也可称为内驱力理论,它试图解释游戏的生理机制。代表人物有伯莱因、艾利斯、亨特等人。

觉醒理论的两个基本观点: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过程的自动调节机制。在新异刺激——觉醒水平增高的情况下,发生的行为是探究;在缺乏刺激——觉醒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发生的行为是游戏。游戏和探索都是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佳激活水平,所不同的是,探索是由外部刺激控制的行为,游戏是由有机体自身控制的行为。 觉醒理论认为,儿童的游戏不是本能活动,是受外界刺激的变化而产生的内部需要。这一理论还指出了环境与人得交互作用,为我们如何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合理组织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在组织儿童进行游戏时,教师应从整体上考虑游戏材料的数量、新异性等因素合理组织搭配的结构问题。

五、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由贝特森提出,他主要运用人类学、逻辑学和数学理论来研究游戏,试图揭示游戏的意识与信息交流过程的实质。

他认为人类的交际不仅有意义明确的言语交际,而且也有意义含蓄的交际,这种含蓄的交际就是元交际。元交际不仅发生在非言语交往中,而且发生在言语交际中。对于元交际在游戏中的意义,贝特森认为这种游戏的价值不在于其具体的内容,而是在学习关于角色的概念。游戏是一种学习,是在事物的关系与联系中,逐步学会区分与概括的。

共 6 页,第 6 页

第6篇:《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00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答题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表演游戏是指以想象和模仿通过扮演角色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2. 为了保证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教师应该树立指导游戏的权威。

A. 错误 B. 正确

3.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位游戏中心,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活动有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是合作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4. “生活预演说”的代表人物是格罗斯。

A. 错误 B. 正确

5. 四岁幼儿最喜欢规则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6. 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是激活游戏理论的基本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7. 角色意识是角色扮演的基本成分,也是最先出现的成分。

A. 错误 B. 正确

8. 游戏和学习是相互独立,不可相互转化的。

A. 错误 B. 正确

9. 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是象征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10. “复演论”是由美国心理学霍尔提出的观点。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A. 扮演角色 B. 表演文学作品 C. 说唱绘画

D. 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2. 由多数儿童共同扮演社会角色,并融入人际互动、语言沟通,社会规范的一种戏剧性游戏是属于

A. 建构性游戏 B. 功能性游戏 C. 有规则的竞赛游戏 D. 象征性游戏

3. 一个孩子在他原有的认知图中已有“狗”的概念,以后他把大狗、小狗、黑狗、黄狗统统纳入他原有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 )的过程。

A. 同化 B. 冲突 C. 顺应 D. 平衡

4. 儿童游戏的方式随着年龄而改变,其发展顺序何者才正确? A. 独自->平行->联合->合作游戏 B. 平行->独自->联合->合作游戏 C. 独自->平行->合作->联合游戏 D. 平行->独自->合作->联合游戏

5.

三、四岁的幼儿游戏,会与其它幼儿有互动及交谈,但游戏并没有共同目标,这是属于游戏的那一分期?

A. 单独游戏 B. 平行游戏 C. 合作游戏 D. 联合游戏 6. “恩物”的设计者是

A. 卢梭 B. 裴斯泰洛齐 C. 福禄培尔 D. 陈鹤琴

7. 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

A. 机能性角色 B. 对应性角色 C. 想象性角色 D. 虚幻性角色

8. 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 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 B. 严格限制儿童游戏的时间 C. 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D. 当幼儿求助时,应避免予以协助

9. 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是

A. 结构游戏 B. 表演游戏 C. 角色游戏 D. 音乐游戏

10. 投形盒、拼图、嵌板等属于什么游戏的玩具?

A. 音乐游戏 B. 体育游戏 C. 表演游戏 D. 智力游戏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一般而言,对孩子的游戏品质产生不同影响的育儿方式有

A. 敏感型

B. 专制型 C. 冷漠型 D. 温和型

2. 下列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

A. 角色动机说 B. 精力过剩说 C. 松弛消遣说 D. 宣泄说

3.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地位有(

A. 游戏环境的创设性

B. 游戏实施的权威者 C. 游戏进展的支持者 D. 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4. 规则性游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体育游戏 C. 音乐游戏 D. 智力游戏

5. 象征性游戏的构成因素包括

A. 角色分享

B. 情景迁移 C. 物的替代 D. 角色扮演

6. 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分类,游戏分为

A. 动作技能性游戏 B. 认知性游戏 C. 社会戏剧性游戏 D. 结构性游戏

7. 从游戏群体社会性的角度游戏可分为

A. 独自游戏

B. 平行游戏 C. 联合游戏 D. 合作游戏 8. 儿童角色扮演的动机有

A. 认知动机 B. 学习动机 C. 模仿动机 D. 情感动机

9. 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两条途径包括

A. 教学游戏化 B. 游戏的教育化 C. 教育的游戏化 D. 游戏化教学

10. 下列属于想象性角色的有

A. 医生 B. 神仙 C. 黑猫警长 D. 奥特曼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 简述弗洛伊德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1) 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2)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 2. 游戏群体的社会化趋势是怎样的?

1、从独自游戏到集团游戏 儿童游戏活动的社会性发展轨迹表现为:首先出现的是“独自—机能性游戏”;其次是“平行—模仿性装扮”;然后进入“集团—合作性游戏”。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集团游戏表明,儿童随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社会性不断加强。

2、集团性装扮游戏的合作功能 (1)游戏前的准备和协商:包括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和材料的选择。 (2)游戏过程的协作。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00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答题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角色意识是角色扮演的基本成分,也是最先出现的成分。

A. 错误 B. 正确

2.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位游戏中心,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活动有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是合作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3. 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古代教育家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

A. 错误 B. 正确

4. “复演论”是由美国心理学霍尔提出的观点。

A. 错误 B. 正确

5. 为了保证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教师应该树立指导游戏的权威。

A. 错误 B. 正确

6. “生活预演说”的代表人物是格罗斯。

A. 错误 B. 正确

7. 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是象征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8. “老鹰抓小鸡”、“官兵捉强盗”等游戏属于结构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9. 游戏和学习是相互独立,不可相互转化的。

A. 错误 B. 正确

10. 四岁幼儿最喜欢规则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精力过剩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席勒 B. 格罗斯 C. 皮亚杰 D. 维果斯基

2. 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是

A. 结构游戏 B. 表演游戏 C. 角色游戏 D. 音乐游戏

3. 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 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 B. 严格限制儿童游戏的时间 C. 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D. 当幼儿求助时,应避免予以协助

4. 投形盒、拼图、嵌板等属于什么游戏的玩具?

A. 音乐游戏 B. 体育游戏 C. 表演游戏 D. 智力游戏

5.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象征性在下列哪一个时期成为游戏的基本特征?

A. 感知运动期 B. 前运算期 C. 具体运算期 D. 形式运算期

6. 儿童游戏的方式随着年龄而改变,其发展顺序何者才正确?

A. 独自->平行->联合->合作游戏 B. 平行->独自->联合->合作游戏 C. 独自->平行->合作->联合游戏 D. 平行->独自->合作->联合游戏

7. 一个孩子在他原有的认知图中已有“狗”的概念,以后他把大狗、小狗、黑狗、黄狗统统纳入他原有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 )的过程。

A. 同化 B. 冲突 C. 顺应 D. 平衡

8. 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A. 科学教育活动 B. 游戏

C. 日常生活活动 D. 上课

9. 由多数儿童共同扮演社会角色,并融入人际互动、语言沟通,社会规范的一种戏剧性游戏是属于

A. 建构性游戏 B. 功能性游戏 C. 有规则的竞赛游戏 D. 象征性游戏

10. 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

A. 机能性角色 B. 对应性角色 C. 想象性角色 D. 虚幻性角色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原则有

A. 选择适当的童话、故事

B. 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C. 帮助幼儿组织游戏 D. 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 2. 儿童角色扮演的动机有

A. 认知动机 B. 学习动机 C. 模仿动机 D. 情感动机

3. 下列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

A. 角色动机说 B. 精力过剩说 C. 松弛消遣说 D. 宣泄说

4. 下列属于想象性角色的有

A. 医生 B. 神仙 C. 黑猫警长 D. 奥特曼

5.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地位有( A. 游戏环境的创设性 B. 游戏实施的权威者 C. 游戏进展的支持者 D. 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6. 成人作为游戏进展的支持者,其支持主要表现在

A. 材料的支持

B. 精神的支持 C. 时间的支持 D. 语言的支持

7. 一般而言,对孩子的游戏品质产生不同影响的育儿方式有

A. 敏感型 B. 专制型 C. 冷漠型 D. 温和型

8. 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两条途径包括

A. 教学游戏化 B. 游戏的教育化 C. 教育的游戏化 D. 游戏化教学

9. 游戏实现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

A. 游戏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 B. 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 C. 游戏使儿童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 D. 游戏帮助儿童摆脱了自我中心 10. 规则性游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体育游戏 C. 音乐游戏 D. 智力游戏

四、简答题

1. 简述结构游戏的特征。

1)从材料上看,是一种素材玩具。2)从行为上看,是一种构造活动。3)从认知上看,是一种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的体现。 2. 游戏群体的社会化趋势是怎样的?

1、从独自游戏到集团游戏 儿童游戏活动的社会性发展轨迹表现为:首先出现的是“独自—机能性游戏”;其次是“平行—模仿性装扮”;然后进入“集团—合作性游戏”。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集团游戏表明,儿童随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社会性不断加强。

2、集团性装扮游戏的合作功能 (1)游戏前的准备和协商:包括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和材料的选择。 (2)游戏过程的协作。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00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答题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幼儿在家扮演的是妈妈,去医院上班时医生,这种较色属于关联性角色。

A. 错误 B. 正确

2. 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古代教育家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

A. 错误 B. 正确

3. 表演游戏是指以想象和模仿通过扮演角色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4. 游戏和学习是相互独立,不可相互转化的。

A. 错误 B. 正确 5. “生活预演说”的代表人物是格罗斯。

A. 错误 B. 正确

6. 规则性游戏是发生于认知发展的感觉运动时的游戏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7. 一般而言,个人安静的游戏一般发生在较大、开放式的空间。

A. 错误 B. 正确

8. “复演论”是由美国心理学霍尔提出的观点。

A. 错误 B. 正确

9. 角色意识是角色扮演的基本成分,也是最先出现的成分。

A. 错误 B. 正确

10.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位游戏中心,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活动有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是合作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儿童当一种游戏玩腻时,又去玩另一种新的游戏,这在游戏时间的角度分类上属于

A. 未分化型游戏 B. 累积型游戏 C. 连续型游戏 D. 分节型游戏

2. 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 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 B. 严格限制儿童游戏的时间 C. 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D. 当幼儿求助时,应避免予以协助 3. 下列几组游戏中,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A.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B.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C. 有规则游戏 音乐游戏

语言游戏 D. 计算游戏 科学常识游戏

语言游戏 4. “恩物”的设计者是

A. 卢梭 B. 裴斯泰洛齐 C. 福禄培尔 D. 陈鹤琴

5. 由多数儿童共同扮演社会角色,并融入人际互动、语言沟通,社会规范的一种戏剧性游戏是属于

A. 建构性游戏 B. 功能性游戏 C. 有规则的竞赛游戏 D. 象征性游戏

6.

三、四岁的幼儿游戏,会与其它幼儿有互动及交谈,但游戏并没有共同目标,这是属于游戏的那一分期?

A. 单独游戏 B. 平行游戏 C. 合作游戏 D. 联合游戏

7.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A. 扮演角色 B. 表演文学作品 C. 说唱绘画

D. 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8. 投形盒、拼图、嵌板等属于什么游戏的玩具?

A. 音乐游戏 B. 体育游戏 C. 表演游戏 D. 智力游戏

9. 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

A. 机能性角色 B. 对应性角色 C. 想象性角色 D. 虚幻性角色

10. “精力过剩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席勒 B. 格罗斯 C. 皮亚杰 D. 维果斯基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成人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其关键是尊重儿童,要做到

A. 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 B. 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 C. 尊重儿童支配游戏材料的权利 D. 了解孩子的心理

2. 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原则有

A. 选择适当的童话、故事

B. 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C. 帮助幼儿组织游戏 D. 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

3. 游戏实现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

A. 游戏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 B. 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 C. 游戏使儿童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 D. 游戏帮助儿童摆脱了自我中心

4. 成人作为游戏进展的支持者,其支持主要表现在

A. 材料的支持

B. 精神的支持 C. 时间的支持 D. 语言的支持

5. 象征性游戏的构成因素包括

A. 角色分享 B. 情景迁移 C. 物的替代 D. 角色扮演

6. 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分类,游戏分为

A. 动作技能性游戏 B. 认知性游戏 C. 社会戏剧性游戏 D. 结构性游戏 7. 规则性游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体育游戏 C. 音乐游戏 D. 智力游戏

8. 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两条途径包括

A. 教学游戏化 B. 游戏的教育化 C. 教育的游戏化 D. 游戏化教学 9.

下列属于想象性角色的有

A. 医生 B. 神仙 C. 黑猫警长 D. 奥特曼

10. 培养幼儿观察力的要点有

A. 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培养独立观察的能力 B. 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C.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D. 语言在提高观察力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

简述弗洛伊德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1) 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2)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 2. 游戏群体的社会化趋势是怎样的?

1、从独自游戏到集团游戏 儿童游戏活动的社会性发展轨迹表现为:首先出现的是“独自—机能性游戏”;其次是“平行—模仿性装扮”;然后进入“集团—合作性游戏”。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集团游戏表明,儿童随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社会性不断加强。

2、集团性装扮游戏的合作功能 (1)游戏前的准备和协商:包括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和材料的选择。 (2)游戏过程的协作。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00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答题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位游戏中心,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活动有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是合作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2. 幼儿在家扮演的是妈妈,去医院上班时医生,这种较色属于关联性角色。

A. 错误 B. 正确

3. “生活预演说”的代表人物是格罗斯。

A. 错误 B. 正确

4. 四岁幼儿最喜欢规则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5. 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是象征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6. 一般而言,个人安静的游戏一般发生在较大、开放式的空间。

A. 错误 B. 正确

7. 为了保证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教师应该树立指导游戏的权威。 A. 错误 B. 正确

8. 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是激活游戏理论的基本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9. 游戏和学习是相互独立,不可相互转化的。

A. 错误 B. 正确

10. 规则性游戏是发生于认知发展的感觉运动时的游戏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 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 B. 严格限制儿童游戏的时间 C. 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D. 当幼儿求助时,应避免予以协助 2. “精力过剩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席勒 B. 格罗斯 C. 皮亚杰 D. 维果斯基

3. 下列几组游戏中,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A.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B.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C. 有规则游戏 音乐游戏 语言游戏 D. 计算游戏 科学常识游戏 语言游戏

4. 儿童当一种游戏玩腻时,又去玩另一种新的游戏,这在游戏时间的角度分类上属于

A. 未分化型游戏 B. 累积型游戏 C. 连续型游戏 D. 分节型游戏

5. 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

A. 机能性角色 B. 对应性角色 C. 想象性角色 D. 虚幻性角色

6. 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是

A. 结构游戏 B. 表演游戏 C. 角色游戏 D. 音乐游戏

7.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A. 扮演角色 B. 表演文学作品 C. 说唱绘画

D. 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8. 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A. 科学教育活动 B. 游戏

C. 日常生活活动 D. 上课

9. 投形盒、拼图、嵌板等属于什么游戏的玩具?

A. 音乐游戏 B. 体育游戏 C. 表演游戏 D. 智力游戏

10. 一个孩子在他原有的认知图中已有“狗”的概念,以后他把大狗、小狗、黑狗、黄狗统统纳入他原有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

)的过程。

A. 同化 B. 冲突 C. 顺应 D. 平衡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地位有(

A. 游戏环境的创设性 B. 游戏实施的权威者 C. 游戏进展的支持者 D. 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2. 儿童角色扮演的动机有

A. 认知动机 B. 学习动机 C. 模仿动机 D. 情感动机 3. 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原则有

A. 选择适当的童话、故事

B. 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C. 帮助幼儿组织游戏 D. 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

4. 从游戏群体社会性的角度游戏可分为

A. 独自游戏

B. 平行游戏 C. 联合游戏 D. 合作游戏

5. 游戏实现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

A. 游戏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 B. 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 C. 游戏使儿童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 D. 游戏帮助儿童摆脱了自我中心 6. 下列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

A. 角色动机说 B. 精力过剩说 C. 松弛消遣说 D. 宣泄说

7. 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两条途径包括

A. 教学游戏化 B. 游戏的教育化 C. 教育的游戏化 D. 游戏化教学 8. 规则性游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体育游戏 C. 音乐游戏 D. 智力游戏

9. 象征性游戏的构成因素包括

A. 角色分享 B. 情景迁移 C. 物的替代 D. 角色扮演

10. 下列属于想象性角色的有

A. 医生 B. 神仙 C. 黑猫警长 D. 奥特曼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 简述结构游戏的特征。

1)从材料上看,是一种素材玩具。2)从行为上看,是一种构造活动。3)从认知上看,是一种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的体现。

2. 游戏群体的社会化趋势是怎样的?

1、从独自游戏到集团游戏 儿童游戏活动的社会性发展轨迹表现为:首先出现的是“独自—机能性游戏”;其次是“平行—模仿性装扮”;然后进入“集团—合作性游戏”。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集团游戏表明,儿童随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社会性不断加强。

2、集团性装扮游戏的合作功能 (1)游戏前的准备和协商:包括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和材料的选择。 (2)游戏过程的协作。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5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四岁幼儿最喜欢规则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2. 游戏和学习是相互独立,不可相互转化的。

A. 错误 B. 正确

3. 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是激活游戏理论的基本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4. 表演游戏是指以想象和模仿通过扮演角色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5. “老鹰抓小鸡”、“官兵捉强盗”等游戏属于结构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6. 幼儿在家扮演的是妈妈,去医院上班时医生,这种较色属于关联性角色。

A. 错误 B. 正确

7. 规则性游戏是发生于认知发展的感觉运动时的游戏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8. 角色意识是角色扮演的基本成分,也是最先出现的成分。

A. 错误 B. 正确

9. “复演论”是由美国心理学霍尔提出的观点。

A. 错误 B. 正确

10. “生活预演说”的代表人物是格罗斯。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由多数儿童共同扮演社会角色,并融入人际互动、语言沟通,社会规范的一种戏剧性游戏是属于

A. 建构性游戏 B. 功能性游戏 C. 有规则的竞赛游戏 D. 象征性游戏

2. 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 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 B. 严格限制儿童游戏的时间 C. 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D. 当幼儿求助时,应避免予以协助

3.

三、四岁的幼儿游戏,会与其它幼儿有互动及交谈,但游戏并没有共同目标,这是属于游戏的那一分期?

A. 单独游戏 B. 平行游戏 C. 合作游戏 D. 联合游戏

4.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A. 扮演角色 B. 表演文学作品 C. 说唱绘画

D. 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5. 儿童当一种游戏玩腻时,又去玩另一种新的游戏,这在游戏时间的角度分类上属于

A. 未分化型游戏 B. 累积型游戏 C. 连续型游戏 D. 分节型游戏

6. 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

A. 机能性角色 B. 对应性角色 C. 想象性角色 D. 虚幻性角色

7. “精力过剩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席勒 B. 格罗斯 C. 皮亚杰 D. 维果斯基

8. 儿童游戏的方式随着年龄而改变,其发展顺序何者才正确?

A. 独自->平行->联合->合作游戏 B. 平行->独自->联合->合作游戏 C. 独自->平行->合作->联合游戏 D. 平行->独自->合作->联合游戏 9. “恩物”的设计者是

A. 卢梭 B. 裴斯泰洛齐 C. 福禄培尔 D. 陈鹤琴

10. 下列几组游戏中,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A.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B.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C. 有规则游戏 音乐游戏

语言游戏 D. 计算游戏 科学常识游戏

语言游戏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两条途径包括

A. 教学游戏化 B. 游戏的教育化 C. 教育的游戏化 D. 游戏化教学

2. 成人作为游戏进展的支持者,其支持主要表现在

A. 材料的支持

B. 精神的支持 C. 时间的支持 D. 语言的支持 3. 规则性游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体育游戏 C. 音乐游戏 D. 智力游戏

4. 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分类,游戏分为

A. 动作技能性游戏 B. 认知性游戏 C. 社会戏剧性游戏 D. 结构性游戏

5. 从游戏群体社会性的角度游戏可分为 A. 独自游戏

B. 平行游戏 C. 联合游戏 D. 合作游戏

6. 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原则有

A. 选择适当的童话、故事

B. 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C. 帮助幼儿组织游戏 D. 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 7. 培养幼儿观察力的要点有

A. 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培养独立观察的能力 B. 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C.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D. 语言在提高观察力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8. 下列属于想象性角色的有

A. 医生 B. 神仙 C. 黑猫警长 D. 奥特曼

9. 儿童角色扮演的动机有

A. 认知动机 B. 学习动机 C. 模仿动机 D. 情感动机 10. 象征性游戏的构成因素包括

A. 角色分享 B. 情景迁移 C. 物的替代 D. 角色扮演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 简述结构游戏的特征。

1)从材料上看,是一种素材玩具。2)从行为上看,是一种构造活动。3)从认知上看,是一种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的体现。

2.简述弗洛伊德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1) 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2)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6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00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答题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生活预演说”的代表人物是格罗斯。

A. 错误 B. 正确

2. 规则性游戏是发生于认知发展的感觉运动时的游戏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3. 游戏和学习是相互独立,不可相互转化的。

A. 错误 B. 正确

4. 表演游戏是指以想象和模仿通过扮演角色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5. “复演论”是由美国心理学霍尔提出的观点。

A. 错误 B. 正确

6.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位游戏中心,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活动有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是合作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7. 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是激活游戏理论的基本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8. 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古代教育家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

A. 错误 B. 正确

9. 四岁幼儿最喜欢规则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10. 角色意识是角色扮演的基本成分,也是最先出现的成分。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儿童当一种游戏玩腻时,又去玩另一种新的游戏,这在游戏时间的角度分类上属于

A. 未分化型游戏 B. 累积型游戏 C. 连续型游戏 D. 分节型游戏

2.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象征性在下列哪一个时期成为游戏的基本特征?

A. 感知运动期 B. 前运算期 C. 具体运算期 D. 形式运算期

3.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A. 扮演角色 B. 表演文学作品 C. 说唱绘画

D. 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4. 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A. 科学教育活动 B. 游戏 C. 日常生活活动 D. 上课

5. “精力过剩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席勒 B. 格罗斯 C. 皮亚杰 D. 维果斯基

6. 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是

A. 结构游戏 B. 表演游戏 C. 角色游戏 D. 音乐游戏

7. 由多数儿童共同扮演社会角色,并融入人际互动、语言沟通,社会规范的一种戏剧性游戏是属于

A. 建构性游戏 B. 功能性游戏 C. 有规则的竞赛游戏 D. 象征性游戏

8. 下列几组游戏中,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A.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B.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C. 有规则游戏 音乐游戏

语言游戏 D. 计算游戏 科学常识游戏

语言游戏 9. 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 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 B. 严格限制儿童游戏的时间 C. 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D. 当幼儿求助时,应避免予以协助

10.

三、四岁的幼儿游戏,会与其它幼儿有互动及交谈,但游戏并没有共同目标,这是属于游戏的那一分期?

A. 单独游戏 B. 平行游戏 C. 合作游戏 D. 联合游戏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培养幼儿观察力的要点有

A. 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培养独立观察的能力 B. 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C.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D. 语言在提高观察力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2. 成人作为游戏进展的支持者,其支持主要表现在

A. 材料的支持

B. 精神的支持 C. 时间的支持 D. 语言的支持

3. 一般而言,对孩子的游戏品质产生不同影响的育儿方式有

A. 敏感型

B. 专制型 C. 冷漠型 D. 温和型

4. 成人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其关键是尊重儿童,要做到

A. 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 B. 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 C. 尊重儿童支配游戏材料的权利 D. 了解孩子的心理 5. 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原则有

A. 选择适当的童话、故事

B. 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C. 帮助幼儿组织游戏 D. 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 6. 儿童角色扮演的动机有

A. 认知动机 B. 学习动机 C. 模仿动机 D. 情感动机 7. 游戏实现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

A. 游戏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 B. 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 C. 游戏使儿童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 D. 游戏帮助儿童摆脱了自我中心 8.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地位有(

A. 游戏环境的创设性

B. 游戏实施的权威者 C. 游戏进展的支持者 D. 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9. 规则性游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体育游戏 C. 音乐游戏 D. 智力游戏

10. 从游戏群体社会性的角度游戏可分为

A. 独自游戏

B. 平行游戏 C. 联合游戏 D. 合作游戏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 简述弗洛伊德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1) 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2)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 简述结构游戏的特征。

1)从材料上看,是一种素材玩具。2)从行为上看,是一种构造活动。3)从认知上看,是一种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的体现。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7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老鹰抓小鸡”、“官兵捉强盗”等游戏属于结构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2. 规则性游戏是发生于认知发展的感觉运动时的游戏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3.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位游戏中心,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活动有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是合作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4. 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是象征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5. 幼儿在家扮演的是妈妈,去医院上班时医生,这种较色属于关联性角色。 A. 错误 B. 正确

6. 游戏和学习是相互独立,不可相互转化的。 A. 错误 B. 正确

7. 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古代教育家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 A. 错误 B. 正确

8. 四岁幼儿最喜欢规则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9. 一般而言,个人安静的游戏一般发生在较大、开放式的空间。 A. 错误 B. 正确

10. 表演游戏是指以想象和模仿通过扮演角色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

A. 机能性角色 B. 对应性角色 C. 想象性角色 D. 虚幻性角色

2. 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 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 B. 严格限制儿童游戏的时间 C. 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D. 当幼儿求助时,应避免予以协助 3. “精力过剩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席勒 B. 格罗斯 C. 皮亚杰 D. 维果斯基

4.

三、四岁的幼儿游戏,会与其它幼儿有互动及交谈,但游戏并没有共同目标,这是属于游戏的那一分期?

A. 单独游戏 B. 平行游戏 C. 合作游戏 D. 联合游戏

5. 由多数儿童共同扮演社会角色,并融入人际互动、语言沟通,社会规范的一种戏剧性游戏是属于

A. 建构性游戏 B. 功能性游戏 C. 有规则的竞赛游戏 D. 象征性游戏

6. 投形盒、拼图、嵌板等属于什么游戏的玩具? A. 音乐游戏 B. 体育游戏 C. 表演游戏 D. 智力游戏

7.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A. 扮演角色 B. 表演文学作品 C. 说唱绘画

D. 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8. 儿童当一种游戏玩腻时,又去玩另一种新的游戏,这在游戏时间的角度分类上属于 A. 未分化型游戏 B. 累积型游戏 C. 连续型游戏 D. 分节型游戏

9.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象征性在下列哪一个时期成为游戏的基本特征? A. 感知运动期 B. 前运算期 C. 具体运算期 D. 形式运算期

10. 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A. 科学教育活动 B. 游戏

C. 日常生活活动 D. 上课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成人作为游戏进展的支持者,其支持主要表现在 A. 材料的支持

B. 精神的支持 C. 时间的支持 D. 语言的支持

2. 培养幼儿观察力的要点有

A. 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培养独立观察的能力 B. 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C.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D. 语言在提高观察力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3. 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原则有 A. 选择适当的童话、故事

B. 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C. 帮助幼儿组织游戏

D. 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 4. 规则性游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体育游戏 C. 音乐游戏 D. 智力游戏

5. 儿童角色扮演的动机有 A. 认知动机 B. 学习动机 C. 模仿动机 D. 情感动机

6. 象征性游戏的构成因素包括 A. 角色分享 B. 情景迁移 C. 物的替代 D. 角色扮演

7. 下列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 A. 角色动机说 B. 精力过剩说 C. 松弛消遣说 D. 宣泄说

8. 一般而言,对孩子的游戏品质产生不同影响的育儿方式有 A. 敏感型 B. 专制型 C. 冷漠型 D. 温和型 9. 游戏实现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 A. 游戏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 B. 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 C. 游戏使儿童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 D. 游戏帮助儿童摆脱了自我中心

10.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地位有( A. 游戏环境的创设性 B. 游戏实施的权威者 C. 游戏进展的支持者 D. 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

简述结构游戏的特征。

1)从材料上看,是一种素材玩具。2)从行为上看,是一种构造活动。3)从认知上看,是一种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的体现。

2. 游戏群体的社会化趋势是怎样的?

1、从独自游戏到集团游戏 儿童游戏活动的社会性发展轨迹表现为:首先出现的是“独自—机能性游戏”;其次是“平行—模仿性装扮”;然后进入“集团—合作性游戏”。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集团游戏表明,儿童随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社会性不断加强。

2、集团性装扮游戏的合作功能 (1)游戏前的准备和协商:包括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和材料的选择。 (2)游戏过程的协作。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8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00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答题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是象征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2. “复演论”是由美国心理学霍尔提出的观点。 A. 错误 B. 正确 3. 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古代教育家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 A. 错误 B. 正确

4. “老鹰抓小鸡”、“官兵捉强盗”等游戏属于结构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5. 表演游戏是指以想象和模仿通过扮演角色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6. 幼儿在家扮演的是妈妈,去医院上班时医生,这种较色属于关联性角色。 A. 错误 B. 正确

7. 为了保证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教师应该树立指导游戏的权威。 A. 错误 B. 正确

8.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位游戏中心,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活动有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是合作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9. 角色意识是角色扮演的基本成分,也是最先出现的成分。 A. 错误 B. 正确

10. 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是激活游戏理论的基本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 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 B. 严格限制儿童游戏的时间 C. 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D. 当幼儿求助时,应避免予以协助

2. 儿童游戏的方式随着年龄而改变,其发展顺序何者才正确? A. 独自->平行->联合->合作游戏 B. 平行->独自->联合->合作游戏 C. 独自->平行->合作->联合游戏 D. 平行->独自->合作->联合游戏 3. 下列几组游戏中,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A.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B.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C. 有规则游戏 音乐游戏

语言游戏 D. 计算游戏 科学常识游戏

语言游戏 4.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A. 扮演角色 B. 表演文学作品 C. 说唱绘画

D. 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5. 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A. 科学教育活动 B. 游戏

C. 日常生活活动 D. 上课

6. 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是 A. 结构游戏 B. 表演游戏 C. 角色游戏 D. 音乐游戏

7.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象征性在下列哪一个时期成为游戏的基本特征? A. 感知运动期 B. 前运算期 C. 具体运算期 D. 形式运算期

8. 儿童当一种游戏玩腻时,又去玩另一种新的游戏,这在游戏时间的角度分类上属于 A. 未分化型游戏 B. 累积型游戏 C. 连续型游戏 D. 分节型游戏

9.

三、四岁的幼儿游戏,会与其它幼儿有互动及交谈,但游戏并没有共同目标,这是属于游戏的那一分期?

A. 单独游戏 B. 平行游戏 C. 合作游戏 D. 联合游戏

10. 投形盒、拼图、嵌板等属于什么游戏的玩具? A. 音乐游戏 B. 体育游戏 C. 表演游戏 D. 智力游戏

、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地位有( A. 游戏环境的创设性 B. 游戏实施的权威者 C. 游戏进展的支持者 D. 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2. 成人作为游戏进展的支持者,其支持主要表现在 A. 材料的支持

B. 精神的支持 C. 时间的支持 D. 语言的支持

3. 一般而言,对孩子的游戏品质产生不同影响的育儿方式有 A. 敏感型 B. 专制型 C. 冷漠型 D. 温和型

4. 儿童角色扮演的动机有 A. 认知动机 B. 学习动机 C. 模仿动机 D. 情感动机

5. 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分类,游戏分为 A. 动作技能性游戏 B. 认知性游戏 C. 社会戏剧性游戏 D. 结构性游戏 6. 成人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其关键是尊重儿童,要做到 A. 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 B. 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

C. 尊重儿童支配游戏材料的权利 D. 了解孩子的心理

7. 下列属于想象性角色的有 A. 医生 B. 神仙 C. 黑猫警长 D. 奥特曼

8. 象征性游戏的构成因素包括 A. 角色分享 B. 情景迁移 C. 物的替代 D. 角色扮演

9. 下列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 A. 角色动机说 B. 精力过剩说 C. 松弛消遣说 D. 宣泄说

10. 游戏实现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 A. 游戏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 B. 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 C. 游戏使儿童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 D. 游戏帮助儿童摆脱了自我中心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 游戏群体的社会化趋势是怎样的?

1、从独自游戏到集团游戏 儿童游戏活动的社会性发展轨迹表现为:首先出现的是“独自—机能性游戏”;其次是“平行—模仿性装扮”;然后进入“集团—合作性游戏”。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集团游戏表明,儿童随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社会性不断加强。

2、集团性装扮游戏的合作功能 (1)游戏前的准备和协商:包括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和材料的选择。 (2)游戏过程的协作。

2.

简述弗洛伊德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1) 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2)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9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生活预演说”的代表人物是格罗斯。 A. 错误 B. 正确

2. 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是激活游戏理论的基本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3. 幼儿在家扮演的是妈妈,去医院上班时医生,这种较色属于关联性角色。 A. 错误 B. 正确

4. 为了保证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教师应该树立指导游戏的权威。 A. 错误 B. 正确

5.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位游戏中心,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活动有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是合作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6. “老鹰抓小鸡”、“官兵捉强盗”等游戏属于结构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7. “复演论”是由美国心理学霍尔提出的观点。 A. 错误 B. 正确

8. 角色意识是角色扮演的基本成分,也是最先出现的成分。 A. 错误 B. 正确

9. 四岁幼儿最喜欢规则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10. 规则性游戏是发生于认知发展的感觉运动时的游戏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象征性在下列哪一个时期成为游戏的基本特征? A. 感知运动期 B. 前运算期 C. 具体运算期 D. 形式运算期

2. 儿童当一种游戏玩腻时,又去玩另一种新的游戏,这在游戏时间的角度分类上属于 A. 未分化型游戏 B. 累积型游戏 C. 连续型游戏 D. 分节型游戏

3. “精力过剩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席勒 B. 格罗斯 C. 皮亚杰 D. 维果斯基

4. 下列几组游戏中,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A.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B.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C. 有规则游戏 音乐游戏

语言游戏 D. 计算游戏 科学常识游戏

语言游戏

5. 儿童游戏的方式随着年龄而改变,其发展顺序何者才正确? A. 独自->平行->联合->合作游戏 B. 平行->独自->联合->合作游戏 C. 独自->平行->合作->联合游戏 D. 平行->独自->合作->联合游戏 6. “恩物”的设计者是 A. 卢梭 B. 裴斯泰洛齐 C. 福禄培尔 D. 陈鹤琴

7.

三、四岁的幼儿游戏,会与其它幼儿有互动及交谈,但游戏并没有共同目标,这是属于游戏的那一分期?

A. 单独游戏 B. 平行游戏 C. 合作游戏 D. 联合游戏

8. 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

A. 机能性角色 B. 对应性角色 C. 想象性角色 D. 虚幻性角色

9. 由多数儿童共同扮演社会角色,并融入人际互动、语言沟通,社会规范的一种戏剧性游戏是属于

A. 建构性游戏 B. 功能性游戏 C. 有规则的竞赛游戏 D. 象征性游戏

10.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A. 扮演角色 B. 表演文学作品 C. 说唱绘画

D. 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下列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 A. 角色动机说 B. 精力过剩说 C. 松弛消遣说 D. 宣泄说

2. 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两条途径包括 A. 教学游戏化 B. 游戏的教育化 C. 教育的游戏化 D. 游戏化教学 3. 从游戏群体社会性的角度游戏可分为 A. 独自游戏

B. 平行游戏 C. 联合游戏 D. 合作游戏

4. 一般而言,对孩子的游戏品质产生不同影响的育儿方式有 A. 敏感型 B. 专制型 C. 冷漠型 D. 温和型

5. 培养幼儿观察力的要点有

A. 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培养独立观察的能力 B. 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C.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D. 语言在提高观察力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6.

儿童角色扮演的动机有 A. 认知动机 B. 学习动机 C. 模仿动机 D. 情感动机

7. 规则性游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体育游戏 C. 音乐游戏 D. 智力游戏

第7篇:电大 2013年春季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专科) 形成性作业三

第1题:多选题

1、以下属于现代游戏理论的是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知发展游戏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游戏的觉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等

2、以下属于认知发展理论观点的是

游戏是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

游戏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游戏对原有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

儿童游戏的动机基础在于智慧的发展形式,即同化超过了顺应。

3、 我国民间游戏的价值包括

有利于提高幼儿身体机能的素质和文化的传承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完善幼儿的人格发展

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发展多种能力

有利于幼儿审美情趣的发展

4、 对幼儿规则游戏的评价内容包括:

评价幼儿模仿力、想象力与独立性表现

评价幼儿能否遵守规则

评价幼儿对规则打破后的反应

评价幼儿对规则与自由的认识

5、社会文化历史学派认为游戏的发展价值有

游戏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游戏有助于意志行为的发展

游戏不是一种独立意义的活动,而是认知水平的表现形式

6、 运用游戏包括

角抵类

球类

投射类

冰水类、杂戏类

7、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要点有

依据幼儿年龄特征进行相应指导

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主确定游戏主题

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游戏角色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适时介入指导

8、我国学前教育机构按照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分类,把游戏分为

创造性游戏

想象性游戏

规则性游戏

自主性游戏

9、结构游戏的基本特征有

以物质材料为基础

是一种构造活动

体现着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

表演性

第2题:是非题

1、教师可以通过表演、师幼共同表演来培养幼儿的表演技能。

正确 错误

2、我国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审美情趣的发展。

正确 错误

3、埃里克森指出,游戏不是一种独立意义的活动,而是认知水平的表现形式。

正确 错误

4、玩腻了画画就换成玩沙子,沙子玩够了,又去玩搭积木,这是一种统一型游戏。

正确 错误

5、表演游戏中,在为幼儿选择服饰道具时,要考虑安全舒适性,材料也不能过重,要考虑材料的季节性。

正确 错误

6、我国民间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完善幼儿的人格发展。

正确 错误

7、 智力游戏指以运用智力为主的游戏形式,将智力活动与娱乐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包括:棋牌类、拼摆类。

正确 错误

8、皮亚杰认为象征性游戏出现在0-2岁。

正确 错误

9、游戏反映儿童的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正确 错误

10、 我国民间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身体机能的素质和文化的传承。

正确 错误

11、运用游戏指那些以运用体力为主、有一定活动强度的游戏形式。

正确 错误

12、 象征性游戏阶段可以分两个小阶段,即象征性的顶峰(2-4岁)和由象征而接近现实(4-7岁)。

正确 错误

13、游戏促进儿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 错误

14、皮亚杰认为游戏规则的复杂性反映了玩游戏儿童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

正确 错误

15、早期经典游戏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精力过剩说”、“生活预备说”、“成熟说”、“松弛消遣说”、“复演说”等。

正确 错误

16、 象征性游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角色游戏。

正确 错误

17、蒙尼格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他强调游戏最重要的价值就是释放被抑制的攻击性从而降低焦虑。

正确 错误

18、 体育游戏是指以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游戏。

正确 错误

19、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是结构游戏。

正确 错误

20、按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可以把智力游戏分为:利用实物的智力游戏、利用图片的智力游戏、语言与动作配合的智力游戏、纯语言智力游戏;(

正确 第3题:论述题 错误

试述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的联系与区别

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都属于象征性游戏,并在角色扮演、象征方法上有相似之处,但是主题及内容来源,规则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1、在主题来源上,角色游戏中的主题和内容主要源自儿童日常生活经验中,是家庭和社区生活经验的反映。表演游戏主题和内容主要来自文学作品、幼儿自我想象创编的故事。

2、在游戏规则上,表演游戏中,故事是先行的,它基本确定了游戏的整体框架。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发挥想象进行自发扩展延伸,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和情节发展联系起来。在每次表演之前,幼儿之间会有一个基本达成共识的脚本,角色行为多少受到脚本的规范,不能胡乱进行。所以表演游戏有一定的故事结构框架来进行规范。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自由度相对较大,可以根据情节发展,自由选择、改变内容、切换主题,之前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脚本,不需要商讨一致。

3、在游戏形式上,表演游戏是“游戏”而不是“演出”,如果不能保证最基本的游戏性,那么表演游戏就失去了游戏活动的目的。所以,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娱自乐的活动,重在好玩有趣,至于观众满意度,幼儿不必考虑。比如,歌舞戏剧表演的重点是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和生动形象的表现力。角色游戏则看重幼儿扮演角色的逼真程度,大灰狼要有大灰狼的凶恶,小绵羊要有小绵羊的温顺。

注:完成后客观分得分78分。

第8篇:学前游戏理论指导简答题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理解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变化?

[答案要点]

教师是儿童游戏中的他人、教师的角色是动态的、教师介入儿童的游戏很重要。

2.为什么在游戏中要重视对儿童游戏的观察?

[答案要点]因为在观察中及时掌握儿童游戏的特点,加以指导和教育,对白己的教育教学作有很大的帮助。

一、真实地了解儿童;

二、准确地预设游戏;

三、有效地指导游戏;

四、及时有效地评价游戏。

3.象征性游戏为什么是学前儿童阶段的典型游戏?

I答案要点]

通过象征性游戏,儿童可以脱离当前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语言符号进行思维。

4.谈谈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交往能力、自控能力。

1.象征性游戏为什么是学前儿童阶段的典型游戏?

[答案要点]

通过象征性游戏,儿童可以脱离当前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语言符号进行思维。

2.如何理解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

[答案要点] `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是足幼儿园活动课程的灵魂。

3.简述游戏与发展儿童解决问题能力的关系。

[答案要点] 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交往能力、自控能力。

40、 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致经历了那几个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介绍和引进西方游戏理论开始我国儿童游戏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 第三阶段研究受到毁灭性其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第四阶段儿童游戏得以重新起步。

41、 皮亚杰认为练习性游戏的发展趋向有哪些?

答因为增加了表征而演变为象征性游戏 伴随社会化的方向倾向规则性游戏 向真正的适应发展成为严肃的智力活动。

42、 简述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意义? 答

1、保障儿童的游戏权力

2、创造与儿童年龄特点相适宜的幼儿园生活

3、让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43 、简述对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现场指导进行评价的主要内容?答

1、引导游戏的进程

2、教师自身与幼儿的相互作用

3、教师指导的对象和范围

4、探索和运用多样化的指导方法

5、激励式指导方式或类型

6、游戏常规的建立。

1、幼儿园玩具使用的常规有哪些 ?答根据个人或集体游戏的需要有计划地拿取玩具教育幼儿不要多占或独自占有玩具需要其他小朋友手中的玩具时应在取得对方同意后再使用教育幼儿不争不抢大家都喜欢的玩具应轮流使用要爱惜每一件玩具做到轻拿轻放并主动地拣起掉在地上的玩具不丢不乱扔玩具不把玩具放入口中游戏后需要洗手发现玩具损坏及时向教师报告游戏结束后应把全部玩具收拾得井然有序要定期对玩具消毒、清洗、修补等。

2、根据玩具的功能及教育意义具体可以把玩具分为哪些类型 ?答社会性玩具认知性玩具、活动性玩具、科学性玩具、语言表演玩具、音乐玩具、娱乐玩具、结构游戏玩具。

3、创设户外游戏场地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地质地貌多样化第二设备、材料多样注重搭配第三合理的区域分布。第四保持环境的自然性。

4、如何进行规则游戏的指导? 答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1.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2.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3.准备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

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1.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2.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3.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4.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5、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

答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与教育性的关系灵活性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变换游戏玩法、规则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6、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 家庭包括亲子关系、育儿态度、家庭结构同伴电视课程方案

7、学前儿童积木游戏指导要点是什么?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让幼儿学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的教育作用。

1. 游戏的特征有哪些?答:游戏具有主动性,是一种自发行为。 )游戏具有虚构性,是一种假装行为。 )游戏具有愉悦性,是一种娱乐行为。 )游戏具有具体性,是一种具体行为。

2. 皮亚杰是如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 答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发展是沿着认知发展的线索而展开的,在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便会出现不同水平的游戏形式,根据这一假设以及对儿童游戏的观察,他将游戏分为以下三种:1.练习性游戏;2.象征性游戏;3.规则性游戏。

3. 帕顿是如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 答:美国的帕顿按照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幼儿游戏行为归纳为六种类型:1.独自游戏2.平行游戏3.联合游戏4.协作游戏5.无所事事6.旁观

4. 我国是如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 答当前我国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是按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来分类的并已列入有关法规。1.创造性游戏2.规则性游戏。

5. 什么是游戏的觉醒理论?答1.游戏的觉醒理论也可称为内驱力理论,它试图揭示游戏的生理机制。 2.“觉醒”是游戏的觉醒理论的核心概念。 3.游戏的觉醒理论认为,儿童的游戏不是本能活动是受外界刺激的变化而产生的内部需要。

6. 什么是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答1.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贝特森提出来的,他主要运用人类学、逻辑学和数学理论来研究游戏,试图揭示游戏的意识与信息交流过程的实质。 2.贝特森认为人类的交际不仅有意义明确的言语交际,而且也有意义含蓄的交际。这种含蓄的交际就是元交际。 3.贝特森认为游戏的价值不在于其具体的内容,而是在学习关于角色的概念。

7. 认知学派有关游戏论述的实质是什?答:1.皮亚杰认为游戏是一种同化超过顺应的活动。同化是指主体用自己已有的动作图式去合并或整合外部事物,从而丰富自己的动作。顺应是指使主体改变自己的原有动作图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2.皮亚杰认为,在儿童早期,由于认知结构发展的不成熟同化和顺应之间往往是不平衡的。当同化大于顺应时,所产生的活动具有游戏活动的特征。儿童在游戏中总是用已有的经验去同化现实,将现实改造成为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自己的世界。 学前期儿童由于认知结构发展不成熟,因而往往不能保持这种平衡,而表现为模仿和游戏。皮亚杰认为儿童游戏时,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顺应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同化

8.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游戏理论是什么? 答:1.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敌意或报复冲动的宣泄,儿童就是为了 追求快乐、宣泄不满而游戏。 2.游戏的动机是“惟乐原则”。儿童游戏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 3.弗洛伊德认为,儿童通过游戏自由地表现他们愿望的时期是短暂的,随着与自我发展相联系的理性思维过程的开始而结束,批判性能力或理性的因素的加强束缚了游戏的发展。

9.游戏的物理环境指什么?它们是如何对幼儿游戏产生影响? 答:1游戏的物理环境包括:游戏场地、游戏材料厂、游戏时间等。 2场地的大小、结构、空间密度和分布、室内还是室外等,都对儿童游戏产生影响。2.玩具材料与游戏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玩具材料的种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玩具材料的数量对儿童游戏的影响,玩具材料的特征戏儿童游戏的影响。 3.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游戏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儿童游戏的质量。无论哪种游戏,儿童都需要充裕的时间去探索和尝试。有充裕的时间,儿童才能尽情地投入、愉快地享受,才能达到游戏的目的。

10.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良好游戏环境有什么特征? 答: 构成幼儿游戏环境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为物理因素,一类为社会因素,两者共同构成儿童游戏的客观背景。

11. 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

1、开放性,游戏的时间、空间、材料以及精神环境的开放,动态性,环境随着幼儿经验的丰富,兴趣、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2、适宜性,环境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和教育要求的,适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实际需要并能取得好的游戏效果的.3、参与性,游戏环境应是幼儿参与布置的,能为幼儿所支配的,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摆弄材料,按自己的游戏意愿改变游戏场地。

12. 教师投放游戏材料时应注意什么? 答:第一,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游戏材料.第二,投入游戏材料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第三,灵活投入游戏材料. 第四,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作用。

13. 如何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 答:1,不同种类游戏的时间。1.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对幼儿的发展各有其自身价值和功能,安排时要全面考虑。2.室内游戏和户外游戏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安排时不可偏废。3.自由游戏最能体现游戏的自主性,满足每个幼儿不同需要。 2游戏时段的安排。1.游戏时间要“专项专用”不能被其他活动所占用,保证较长的、较为集中的游戏时间。2.善于利用各种时间让幼儿进行游戏。

3.保持作息制度灵活性。

14. 创设游戏环境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第一,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创设游戏环境.第二,因地制宜,创设游戏环境. 第三,充分发挥游戏环境的整体效用. 第四,重视游戏精神环境的创设。

15. 什么是游戏观察?进行游戏观察有何意义? 答:游戏观察是教育工作者在自然、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感知、记录、分析的过程。进行游戏观察的意义:1.游戏观察是了解幼儿的最佳途径。2.游戏观察是有效指导游戏的前提。3.游戏观察是正确评价游戏的依据。4.游戏观察是改进游戏活动的基础。

16.对游戏观察结果的分析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答:在观察、记录、分析游戏的过程中,幼教工作者可选择从以下方面考虑:1.游戏空间安排。2.游戏时间。3.游戏材料。4.游戏态度。

5.游戏主题。

17. 如何理解游戏评价的含义?游戏评价的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答:游戏评价即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取科学的态度的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游戏评价的类型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游戏评价种类所作的划分。1.从评价的内容分析。2.从游戏评价的主体来看。3.从评价的功能来讲。

4.从评价进行的时间来。5.从评价的参照体系来看。

18. 玩具对幼儿有什么教育作用? 答:(发展幼儿动作,增强幼儿体质 (增进幼儿的知识、开发幼儿的智力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 (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 (玩具是幼儿生活的好伴侣,使幼儿生活得充实而快乐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19.为幼儿配备玩具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要根据幼儿园教育任务配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2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配备玩具。3要坚持卫生与安全的原则配备玩具。4要坚持经济耐用的原则配备玩具。

20. 对幼儿园玩具管理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1玩具要合理放置,便于幼儿取放。2健全玩具使用的常规。3正确为幼儿介绍新玩具。

第9篇:学前游戏理论指导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5)

1、明明的妈妈告诉老师,明明的玩具很多,可是在玩的时候,他总是只玩枪棍之类的玩具,其他玩具不是当成“靶子”,就是置之不理。你有什么建议吗?请给这位家长―个“爱心小贴士”吧。 [答案要点] 教师要学会引导孩子玩各年龄阶段的有代表性的玩具,话言引导,并编制好游戏的计划。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2、平平坐在幼儿园区角的地上,拿着一辆小汽车,在地上推来推去, 口中喃喃自语。你认为平平在这一游戏中,获得了哪些体验,有助于哪些方面的发展? [答案要点] 平平体验了坐车的情绪以及相关交往体验,也观察了汽车的特点,有助于动作技能、语言、智力(感知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这几点展开论述。

3、案例以“我的家真美丽”为主题的游戏中教师先引导小朋友们谈自己家附近的各种游乐场、商店、超市等设施,同时在建筑区里投放了大家一同制作的各式屋顶、招牌、数字牌、秋千、滑梯、果树、草坪等材料,然后,教师在建筑区建了一幢孤零零的住宅楼引导小朋友美化这里的周围环境。.....小朋友们搭建的小区环境新颖漂亮、别具一格,充分显示出小朋友们的独特创造力。 请结合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基本原则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个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合理之处? 答: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包括,

一、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有二。第一,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第二,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灵活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第一,根据幼儿的举、需要变化游戏玩法、规则。第二,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2、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场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主班老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哗”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做动作。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坐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 结合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试分析该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答: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要遵循自主性、接纳性原则。角色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在游戏中,至多只能充当游戏“脚本”的“改写者”角色,而不是游戏“脚本”的“编写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强加给幼儿,而案例中幼儿“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 第二轮表演时,“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这都充分体现教师干涉过多,没有新生和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接纳性原则是指幼儿在与同伴、材料互动中会产生新的兴趣和需要,而这些未必是教师所预设的,这时教师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敏感的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想法,使幼儿的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自己“想要玩的”和“喜欢玩的”游戏而不是“教师要他们玩的游戏”。而案例中明显教师没有悦纳幼儿对游戏的新想法,而是不断通过言语指导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

3、冬天到了,幼儿园开展冬季锻炼。有一位大班的老师认为在扔沙包活动中可以教幼儿学会测量,于是他把幼儿带到了户外。户外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水泥砖铺成的。他先让幼儿扔沙包,然后问“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幼儿说“可以数地上的方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在老师的不断提问和要求下,幼儿举出了可以用棍子、跨步、绳、布条等不同方法。老师很满意这样的结果,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了。然而,整个过程对幼儿来说索然无味。 请你说出这个活动的问题何在? 答: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包括:第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第二,要有趣味性。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4、某大班角色游戏区,几个幼儿在玩“食堂”的游戏。突然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生菜、熟菜混杂在一起,一些青菜分别散落在桌上、地上,还有几个幼儿拿着蔬菜当武器相互追打。“检查卫生啦,”这时只见老师手臂上戴着“卫生检查员”的袖套.到“食堂”检查卫生来了。“卫生检查员”一一指出了“食堂”的杂乱现象,食堂里的“服务员”接受了意见,搞起了卫生食堂”的工作变得很有秩序了。

游戏现场指导的基本策略有哪些?请分析案例中教师运用的是哪种策略?为什么?答:角色游戏中,教师现场指导的方法有:第一,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第二,教会幼儿扮演和分配游戏角色.第,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表现,进行个别教育.第四,教师可扮演角色,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第五,使幼儿恰恰地结束游戏,并保持继续游戏的愿望。案例中教师用的是第四种方法。

上一篇:风电场施工技术方案下一篇:课件鲁智深大闹野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