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年度工作会上的讲话

2023-0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矿年度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2001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年度会议,是在我们即将迈人21世纪的重要时刻召开的。过去的一年,是教育战线全面实现“九五”计划奋斗目标的一年,是深人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的一年,也是完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年初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间题重要谈话的精神;素质教育继续向纵深推进;顺利实现了“两基”预定的奋斗目标;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继续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决定性步伐;加大了对西部教育的支持力度;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教育战线继续保持稳定;各项改革全面深化,事业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教育战线形势喜人。

前不久,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全面规划了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把教育和人才问题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对我们做好“十五”和2001年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次会议的任务,就是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回顾和总结“九五”以来教育事业的成就和经验,分析和认识新世纪初叶教育面临的形势,明确“十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2001年的主要任务,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九五”期间教育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新世纪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九五”期间,我们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抓住机遇、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其主要标志是: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批转了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位,制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教育战线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全党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教育投人继续增加。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自1998年起,连续五年中央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大部分省市也比照中央的做法提高了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1999年,全国教育总经费达3349亿元,是1995年的1.8倍,其中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287亿元,是1995年的1.6倍。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走出了低谷,持续4年保持增长,由1995年的2.41%提高到1999年的2.97%。

——教师待遇与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1999年,全国教职工年平均工资达8474元,比1995年提高56%-在国务院领导同志关心下,加快了教职工住房建设步伐,到1999年底,共完成教职工住房建设投资908亿元,全国城镇中小学和普通高校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达10.3平方米,比1995年提高2.28平方米。为解决高校青年教师的住房困难,从1997年至1999年,投资37.8亿元用于中央部委高校筒子楼改建。2000年开始,中小学教师工资实行财政统一发放,教师工资拖欠问题将从制度上得以根本解决。

——教育法制建设成绩显著。“九五”期间,国家又先后颁布了《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此前颁布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学位条例》等构成了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教育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

(二)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如期实现“两基”奋斗目标。在各级党政、教育部门的努力下,2000年“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5%,青壮年人口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全国通过“两基”达标验收的省市达11个。国家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央和地方共投人专款116亿元,集中投向852个贫困县,取得丰硕成果。

——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继续扩大。1999年普通高中在校生数1049万余人,比1995年的713万人增长了47.19%;1999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1442万余人,比1995年的1230万人增长了17.28%。高中阶段毛人学率由1995年的33.6%上升到1999年的41.5%。

——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九五”期间,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从1995年184万人(本科92.6万)增加到2000年的376万人(本科146万),增长一倍以上(本科生增长58%);研究生招生人数从1995年的5万余人增加到2000年的12万余人,增长了近140%广播电视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得到迅速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5年7.2%上升到2000年的11%左右。

——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进一步扩大。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我国公民出国留学人数达23700余人,另外有来自164个国家和地区的44000余名留学生在我国高校学习。截至1999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34万人,已有11万人学成归国,在各条战线发挥了积极的骨干作用。目前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近400个。

(三)教育改革全面深化,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迈出决定性步伐。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连续三年三大步调整中央部委院校的管理体制,涉及31個省、市、自治区,60多个国务院部门和900余所高校。迄今,已有556所高校经合并调整为232所,并调整了509所高校的管理体制,组建了一批新的综合性和多科性大学。目前,教育部和少数中央部委管理普通高校120所左右,其中,教育部管理的71所,地方政府所属或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达896所。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新体制已基本形成。

——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经国务院授权,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大部分专科教育的权力下放给省级政府,使各省级政府都具备了自行审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的权限;从2000年起,地方所属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招生计划由省级政府制定并管理。在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改革,确定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教育战线空前活跃,事业发展充满生机。

——普通高校招生收费、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1997年完成了招生收费并轨改革,随着高校成本分担机制的逐步形成,2000年又开始全面实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并已基本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招生收费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发生重大变化,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推进。国务院决定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过一年的探索,已形成了政府主导统筹,高校及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2000年全国高校新建学生公寓800多万平方米,预计完成投资80亿元左右,有力保证了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任务的完成。

——社会力量办学得到大的发展。到1999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及教育机构达4.5万所,其中,幼儿园3.7万所;中小学近7千所;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37所;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370所;其他高等教育机构870所。政府为主办学和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的局面开始形成。

(四)素质教育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召开了新形勢下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意见,德育工作有了新进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蓬勃展开,体育、美育工作的加强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了青少年课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治理,推动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局面的形成。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共识,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采取有力措施减轻了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拓宽了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了实用性、针对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

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有了较大调整,本科专业目录由原来的504种调整到249种,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得到了加强,面向21世纪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普遍展开。高考内容的改革向着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方向推进,高考科目改革进展顺利,网上录取正在成为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重要手段。

——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更加重视师德建设,开展了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全员培训;“跨世纪园丁工程”进展顺利,国家培训任务已经过半,各地也加大了培训力度,一个改革开放以来范围最为广泛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热潮正在兴起。师范教育的体制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中小学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和教师聘任制,开始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九五”期间,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有了较大提高。本世纪末解决民办教师的工作目标也基本实现。

——高水平大学和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所高等学校和两个高校公共服务体系取得较大进展,已完成投资150.71亿元;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工作已经启动;“长江学者计划”已有64所高等学校聘任了287位特聘教授和20位讲座教授,这些都有力地提升了重点高校、重点学科的水平,促进了高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高校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更加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学校活力明显增强。

(五)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科教兴国中做出新的贡献。

——高校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九五”期间,教育部及所属高校组织或参与组织的科技攻关项目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占三分之一以上;承担的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占二分之一以上;高校获得的自然科学基金占国家总经费的四分之一以上,每年发表的国内外科技论文占我国发表论文总数的80%以上。新建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高校科研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发挥了国家创新体系重要方面军的作用。

——高校的高新技术成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出了贡献。“九五”期间,高校科技企业销售收人达到1400亿元以上;1999年,高校通过技术转让就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2137个;高校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已有23家。据测算,高等学校技术转让每年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

——高校科技园区建设促进了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国已建有大学科技园50多家,留学生创业园30多家。仅1999年批准建设的1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一年来吸纳的社会资金已超过20亿元,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六)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

——教育网络基础建设快速推进。教育科研网已成为我国第二大互联网络,连接140多个城市和700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用户数量达400多万,不仅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平台,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做出了贡献。

——远程教育迈出了向网络化发展的新步伐。已开通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已具备播出8套电视、8套语音、20套以上IP数据广播的能力。实现了卫星网与CERNET的高速连接,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具有交互功能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重点高校开办的网上教育试点进展顺利。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取得进展。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底,全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近6万所,建立校园网近3000个,每年有3000多万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

(七)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进展,继续保持稳定的良好局面,精神文明建设获得丰硕成果。

——高校党建和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继续加强。“九五”期间,教育部党组和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召开了五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开展了高校“三讲”活动,提高了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做好调整合并高校领导班子的组建配备工作,保障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有了新探索。“两课”新方案已全面实施,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卓有成效。继续加强对师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继续保持了高校稳定。在与“法轮功”邪教势力的斗争、与台独分子的斗争和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的斗争中,大学生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觉悟、法制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维护了稳定的大局。

总之,“九五”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也是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时期。这五年,是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落实的五年,是教育思想空前活跃和解放的五年,是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的五年,是教育改革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也是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的五年。我国教育事业正在步人一个全面进步、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新阶段。

“九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邓小平理论的指引,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倾注了辛勤努力的心血,历届国家教委为本届教育部工作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教育战线的老同志、老专家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他们的力量。

回顾“九五”,我们深深体会到: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面向”来统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间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必须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创造条件,加快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抓住机遇,积极进取,促使教育发展迈向新台阶。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正确处理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关系,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四有”新人。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公正。

第四,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把体制和制度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大胆实践,改革创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建立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第五,必须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和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切实保证“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的落实。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不断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人体制,坚持依靠全社会共同的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教育。

第六,必须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教。始终把法制工作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保障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也应当十分清醒地看到,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间题依然十分严峻。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偏低,资源供给不足,体制和机制不适应、不完善,仍然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任务艰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情况,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加快发展中的质量间题不容忽视,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教育的层次、学科专业、类型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新的紧迫要求。此外,教育发展的模式和机制相对滞后,地区、城乡间教育发展差距十分突出。教育经费投入中,财政性经費占GDP的比例仍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村教育投入体制面临重大调整。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树立和维护教育工作的良好形象,纠正教育行业不正之风已经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我们要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将教育发展和改革与现代化建设全局结合起来,认真分析研究对策,推动新世纪初叶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开创“十五”和2001年教育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刻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全面审视世纪之交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了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奋斗目标,为我们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

教育战线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开拓进取,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努力开创2001年和“十五”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今后五到十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在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发展体制环境、对外经济格局发生“三个重大变化”的基础上,进人“三个重要时期”,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这一转变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育工作影响深远。教育工作如何适应“三个重要时期”的需要,是我们在进人新世纪时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在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事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将会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教育的地位、作用和形态将具有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知识经济的崛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科技和教育成为今后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越来越依赖于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大量的创新人才,越来越依赖于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科学技术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力量和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深刻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人类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方式,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我国加入WTO在即,高新技术人才的争夺特别是信息技术人才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举措。这些新的发展趋势,都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可以说,教育工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得到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推向了时代的前沿。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必将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越来越重要。

面对这一系列的新挑战,我们一方面感到担子很重,另一方面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特别是“九五”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具备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能够承担更为艰巨的任务,迎接更大的挑战。当然,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但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明显增强。只要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前进过程中出现的间题,准备得更充分一些,更加进取一些,用改革的精神来不断推进教育的发展,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就一定能全面开创“十五”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我们在制定教育“十五”计划和研究2001年工作时,认真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这些形势与任务,对今后教育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间题进行了比较深人的思考。根据中央“十五”规划起草小组的要求,逐步形成了“十五”教育发展规划思路与人才战略的初步设想,并向中央有关领导及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作了汇报。同时部内开始了“十五”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数易其稿,形成了《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草案),目前正对规划文本进行修改。这个《草案》提出了“十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战略重点、规划目标和主要的政策措施,已下发各位代表,请大家讨论修改。下面我就几个重大间题谈几点意见:

(一)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央《建议》明确指出,教育要适度超前发展,这是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十五”期间,国家将在新的起点上,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使经济发展更多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必然要求教育加快发展。

加快教育发展,是由现阶段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是教育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人口众多,人力资源素质相对低下,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目前我国人均受教育水平仅为8年左右,相当于最低收人国家的水平。“十五”期间我国每年还将新增劳动人口1100万人,每年还有几百万人需要接受再就业培训。特别是加入WTO后,人口素质的提高对我们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日趋重要。为此,教育“十五”规划提出,要确保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地位,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规模,努力争取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左右,基本满足城镇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增加到1600万人左右,其中研究生60万人。继续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进一步办出特色。强调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调整教育结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十五”期间,我国将进人依靠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无论是传统工业的改造还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都是最重要的基础。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要求进一步促进教育经济的结合,加大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

我国目前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间题。从层次结构来看,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扩大招生,高中階段教育显得相对薄弱;从类型结构来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从学科专业结构来看,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人才以及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从区域结构来看,东西部差距和城乡差距仍十分突出;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手段较为落后。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的“十五”计划把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作为重要的内容。这就是要继续把普及义务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巩固和提高“两基”工作成果,加快发展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调整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加快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建设,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同时,根据国家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要求,调整城乡教育布局结构,努力促进教育相对均衡发展和区域的合理布局。

(三)坚持制度创新,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环境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教育不仅是生产力进步的重要因素,也要参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并受其影响。教育体制改革只有不断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育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和准公共产品,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充分发挥,将使教育的资源配置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今后,在继续加大财政对教育的供给的同时,也要积极动员社会资源,拓宽民间发展教育的投融资渠道。人才需求的结构和质量,也将更多地取决于市场需求。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改变传统的管理和办学模式,主动适应市场的要求,引人竞争机制,重视成本核算,提高办学效益。

满足社会教育需求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是我国初级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要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必须使教育结构更加多样,教育体系更加灵活,教育决策更加科学。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教育需求,避免盲目追求高层次。只有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上都能解决好与经济的结合间题,才能从根本上最终解决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间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求改革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集中精力搞好宏观管理、创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依法行政,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加强制度化建设,积极探索和改进管理方式。

第三次全教会和教育的“十五”规划已经明确了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各地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造改革的新经验。教育部党组充分尊重各地的改革实践。同时,我们希望各地因地制宜,不要“一哄而起”。

(四)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五届五中全会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敏锐地抓住信息化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的重大作用,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而教育信息化则是推行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短缺和国民信息技术素质低下是制约国家信息化进程的核心间题。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成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世界范围来看,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探索未来教育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潮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如果再不奋起直追,将会错过机遇,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不是一个局部的问题,而是关系教育和经济现代化全局的重大战略间题。信息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教育既肩负着培养新一代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的任务,又承担着提高国民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任务。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高校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加快在各级各类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逐步开设计算机课,对在职教师和师范生普遍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新一代成为适应信息社会并富有创造力的一代。

教育信息化也是加快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五”期间,国家将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重点支持并加快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启动“校校通工程”,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网络教育,使之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网络尚不能通达贫困、边远地区的现实条件下,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像带、光盘等各种手段,实现“校校通”。以较低的成本培训教师并将高质量课程送到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五)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为关切的部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受教育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是教育工作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现在,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得到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机会,我们也在千方百计地扩大各种受教育机会。但也必须看到,人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在付出代价。我们决不能因为当前教育资源还供不应求而忽视教育质量,要以最大的力量关注教育质量间题,从落实“三个代表”和“讲政治”的高度,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大教育教学改革,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2001年的教育工作,是在著眼于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趋势、新机遇,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总的工作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十五”期间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深化改革为动力,把提高教育质量、调整教育结构和推进教育信息化摆到重要位置,实现“十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开局。

《要点》着重对加快发展、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推进信息化、重点学科建设、条件保障、语言文字工作、党建和思政工作等涉及教育发展全局九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提出了要求,具体是: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发展。加大教育结构的调整力度,支持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制度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依法治教。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增加教育经费,理顺教育投人体制。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做好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狠抓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树立教育工作良好形象。

2001年的任务十分繁重而光荣。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振奋精神,再接再厉,锐意创新,开创2001年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三、关于做好当前教育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现在教育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落实。同时要指出的是,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些热点、难点,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以利于做好2001年的工作,我在这里着重强调几个间题。

(一)切实把普及义务教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涉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在国家发展和教育事业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进入新世纪,义务教育面临新的任务,也遇到一些新的挑战。我们虽然实现了“两基”这一阶段性目标,但同时必须看到,我们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所取得的成绩带有很大的突击性,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处在较低的水准上,整体教育质量还不高,特别是一些地区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巩固和提高的任务十分繁重。今年普及义务教育的对象主要是贫困、边远地区以及一些特殊的不利人群,任务将更加艰巨。同时,还将面临着2001年的初中学龄人口人学高峰。所有这一切,都不容我们有丝毫的松懈。

新世纪的义务教育既要在发展的基础上巩固,更要在普及的前提下提高。已经实现“两基”验收的广大农村地区,要把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改善办学条件上,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要坚持高水平、高质量,率先走向现代化。各地都要因地制宜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教材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巩固中小学生“减负”成果,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和外语教育,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使我国义务教育能够适应新世纪的挑战。

西部是今后“两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普及义务教育对于西部教育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重大的意义。西部农村地区整体教育基础薄弱,人均受教育年限偏低,经费投人严重不足,办学条件较差,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帮助。西部义务教育也要坚持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出发,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努力把教育与人民脱贫致富和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有所侧重,分步实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城市要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帮助西部贫困地区加快义务教育普及步伐。

“十五”期间,必须始终坚持把实施义务教育作为各级政府的首要责任和公共财政投人的重点,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启动“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落实教师工资的统一发放,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加强对普及义务教育工作中热点、难点间题的督导。在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的过程中,要统筹规划,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结构,精简人员,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

(二)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是我们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直接关系新世纪劳动者素质的高低,要坚持积极发展,深化改革,提高质量。要积极开辟中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空间,主动探索新的发展机制,特别要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通过严格的劳动准人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把社会上的就业需求转化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今后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向有条件的地级城市延伸,大力发展社区性高等职业教育和社区学院,使高等教育区域性布局更加合理,培养当地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社区学院教育成本相对较低;学生又可就近学习,花费较少;“立交桥”开通后,部分学生还可以进人本科学习。我们要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和社区学院的发展模式,把地方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和人民群众的求学热情引导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社区学院上来,在地级城市形成一批社区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培训中心,并使其成为文化中心和继续教育中心,为当地培养一大批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带来的深层次间题和矛盾。

高等教育连续两年扩招,这是中央审时度势,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化和我国下世纪发展的战略需要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欢迎。同时,这种快速发展,也使得原来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间题凸现出来,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如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结构还相对滞后,存在着有什么教师招什么学生的情况,经费缺口继续增大,基础设施老化,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学校基础课师资短缺,教学条件不足,已对教育质量产生一定影响,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

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同时也必须是可持续发展。没有基本教育质量保证的扩招,不是健康的发展;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扩招,也不是可持續的发展。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中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人才培养结构和今后毕业生的就业趋势等问题。要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把培养的人是不是受社会欢迎,能不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衡量质量的重要标准,并以此推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进一步巩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调整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体制和布局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是一场着眼于21世纪的长远发展的深刻变革,从国务院到各部门和各省级政府,对这场改革的操作是积极和审慎的,既没有刮风,也没有一哄而起,而是从实际出发,具体间题具体分析,平稳顺利地完成了改革。

应该说,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伴有较大的风险,做到这一步的确不容易。但能否充分发挥改革的效益,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尽快显示出教育资源整合的优势,用实绩来证明这次改革的成效。这项工作,只能做好,不能做坏。希望各地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统筹,巩固改革与调整的成果。对于调整合并的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加快促进实质性的融合。

目前,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的体制改革与调整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下一步要加快省级部门、行业所属高校的调整步伐,优化布局结构,特别要注意不能在改革中造成现有教育资源的流失。

(五)千方百计地解决好教育投人间题。

加快教育发展,必须进一步增加教育投人。近年来,增加教育投人的总趋势是好的,但各个地区的发展不平衡。要向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反复宣传,现在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同4%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教育经费不足仍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2001年中央将继续落实一个百分点的政策,希望地方能比照中央提高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要继续坚持政府对教育投人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明确各级地方政府的责任。各地要按照中央的精神确保对义务教育的投人和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发放。决不能以教育市场化、产业化的说法推卸政府的责任,也不能用学费来抵顶财政投人的不足。考虑到近年来职工和农民收入的状况,高等学校2001年原则上不应提高学费标准,高中阶段收费也要加强宏观管理,充分考虑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承受能力,严禁乱收费,对这个间题必须从全局和“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贫困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要抓住国家正在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这一重大机遇,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

农村税费改革是当前农村教育投入中碰到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重要间题。税费改革是国家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人的重大措施。教育战线要从全局的高度、政治的高度认识农村税费改革的重大意义,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税费改革后保证九年义务教育投入的间题十分关心,我们要以积极进取的态度研究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所面临的新环境和新间题,提出新办法。“两基”的巩固和提高是关系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的大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发放,保证农村学校运行所必需的基本经费,保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基本投入。从教育内部来说,要通过加强管理,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调整学校布局等措施,提高整个教育工作的效益和水平。从安徽试点的情况看,中央转移支付后,拿到一些经费,但还不能完全弥补,还需要积极争取,相信通过千方百计努力是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重大机遇,从根本上理顺农村义务教育投人的体制间题。对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间题、新情况,大家要及时研究并加以通报。

2000年,我们抓住财政统发公务员工资的机遇,积极向中央、国务院建议,将教师工资间题与公务员工资间题一并考虑,实行了教师和公务员工资财政统一发放制度,这有利于从制度上解决长期存在的拖欠教师工资间题。据初步统计,截止到2000年4月,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西藏五个地方无拖欠,其他26省、自治区、直辖市共累计拖欠135.65亿元,统一发放的制度可望使这个间题得到解决,这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农村教育经费问题。目前这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也还存在不少间题,主要是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制度没有落实。解决教师工资拖欠间题,是关系到教育发展全局的大事。已经实现教师工资财政统一发放的地方要进一步巩固成果,完善机制;尚未实现的要提出时间表,并以十分的紧迫感加紧工作,不能以各种借口拖延。据我们了解,全国没有一个省的财力不足以发放工资,一些地方之所以拖欠教师工资,主要还是由于这些地方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责任不到位,措施不到位。希望这些地方从“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按照中央“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尽快落实这项政策,特别是要认真做好编制内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统一由县级政府发放的工作,并对教师工资实行专户管理。同时,要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防止教师队伍膨胀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六)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将对新世纪我国教育事业提出新的挑战。一是人才竞争日趋国际化。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出台更加宽松的留学和移民政策吸引海外优秀人才,一些跨国公司直接到发展中国家建立研究机构,利用其优质廉价的人才资源。二是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教育输出国利用其教育发达优势,占领国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市场。三是教育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大大推动了教育的国际交流,我们不可能予以回避。这些动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力争占据主动。要采取各种形式,主动出击,积极引进、留住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做好吸引海外留学生的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认真研究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政策界限。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此同时,在国际教育交流、对外合作办学中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高度重视外来文化和西方价值观念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警惕敌对势力利用教育交流进行政治、宗教、文化等意识形态的渗透,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七)继续加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稳定工作。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继续维护高校的稳定局面既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越是加快发展,越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越是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越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深入贯彻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理想教育、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的思想文化阵地,高质量地全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新方案,继续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稳定工作要警钟长鸣,要及时化解影响稳定大局的各种矛盾,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在不断深化改革中保持高校的发展和稳定。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师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手段,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同时也要研究如何防止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传播错误的思想和信息,这是当前高校思想工作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要通过加强网络管理、安全监控和主动引导,使之有利于我们的工作。

(八)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多年来,教育工作一直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教育被称为阳光下最光輝的事业,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种崇高的信任和荣誉,努力保持教育工作的良好形象。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各方面在对教育成就充分肯定的同时,对教育系统存在的行业不正之风间题提出了不少批评意见,新闻舆论对教育也非常关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廉洁自律、维护教育工作良好形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纠正在中小学择校、高校招生考试特别是招收保送生等方面的不正之风。乱收费不符合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必须坚决制止。对违法案件要一查到底,对一些腐败分子要坚决绳之以法,对一些害群之马要坚决清除出去。要把加强师德校风建设提高到维护教育战线的良好形象的重要位置,加强师德教育,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学校管理,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

在本世纪的后半叶中,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新中国教育事业彻底摆脱了在旧中国极端落后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天,我们正在建立起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并在阔步走向现代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我们深信,经过我们奋发努力,我们的教育事业在新世纪一定能够再创辉煌,2001年的工作一定能够为“十五”计划实现良好开局。

作者:陈至立

第2篇:在2010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二)

一、关于2009年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9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推进教育强省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了教育强省推进机制和教育科学发展长效机制。全省教育工作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筹划与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有力推动了各类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学前三年教育在园幼儿120.79万人,比上年增加14.85万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巩固,全省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62%、99.66%;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步伐加快,初中升高中阶段比例达到84.1%,毛入学率约为83.2%,分别比上年提高1.7个与3个百分点;职业教育稳步推进,中职招生人数比上年增长了23.6%,高职招生人数比上年增长25.4%;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在校大学生101.68万人,毛入学率为20.4%,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春贤书记在去年8月视察教育厅时,对教育系统积极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回顾全年的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成绩。

一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2009年,我们按照省委要求,认真做好厅委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落实工作,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对未来一段时间湖南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强省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我们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办好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精心组织与指导全省第二批高等学校、第三批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省先后有76所高校、21834所中职学校和中小学幼儿园,共计27万多名党员分批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得到中央巡回指导组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快。2009年,我们坚持把合格学校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建设了1313所合格学校,加上2008年建成的1274所,共完成总规划1万所建设任务的25.87%。认真开展了合格学校督导评估,验收认定了一批合格学校。同时,积极推进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建设,年内竣工初中工程项目166个,新建特殊学校校舍1.9万平方米,启动224所中小学“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的试点。去年11月,教育部在邯郸召开的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授予我省醴陵市、桂东县、岳阳县“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三是中小学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召开了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会议,督促各中小学严格落实课程计划,严禁举办重点班和加班补课,切实减轻了学生负担;对45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展了督导评估,督促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进一步规范了公办普通高中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高中的办学行为,对2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给予了暂停资格一年和通报批评处分;组织了全省首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机制;圆满完成了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承办任务,精心部署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受到国务委员刘延东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先后遴选立项了10所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等一批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了“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布点工作;争取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1.62亿元,13所职业院校入围2009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7所中职学校纳入中央投资建设项目计划;新组建11个职业教育集团,使目前全省加盟企事业单位达到1072家,初步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对接产业发展的新机制;举办了模块式教学“开放月”活动,开展了春季和冬季技能竞赛,对3所高职学院和l所成人高校进行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对县级政府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出台了职业院校教师编制标准,拟订了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系列政策措施。

五是高等教育质量与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主要是顺利推进了有关高校“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强化了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与管理;加快了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新设普通专业93个、成人专业53个,撤销与停招8个本专科专业;共有83个项目入选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数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组织实施了教育质量与创新工程,立项资助了1672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02个省级教改项目和31个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等一批创新工程项目;加快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共新增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其中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立项成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省属高校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有效提升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分别占全省新增总量的98.05%、100%和94.9%,共获得国家科技奖14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60.87%,其中长沙理工大学主持的科研项目“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省内第一个夺得此项大奖的省属高校;加快推进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与省科技厅、长沙市政府合作承办了2009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共有10所高校签约科研项目84个,项目经费达10,29亿元。

六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09年,我们继续实施农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免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共录取2607名应届初中毕业生为定向免费培养专项计划新生,扩大了本科小学教育免费师范生招生规模;以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为主体,加强了中小学教师学科培训和各类教师专项培训,选拔培养了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校长(园长);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了2466名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加强了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遴选了156名省级专业带头人,确定了40个高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组织252名中职骨干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加快了高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选拔284人作为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3名青年学术骨干人选全国“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个团队跻身教育部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入选数分别居全国第5位和第3位。

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我们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组织了“红歌会”竞赛、“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征文等系列活动;加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举办了“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组织骨干教师分赴改革前沿地区与革命老区参观考察;出台了

《湖南省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配合省委组织部对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了年度考核,组织对12所高校开展了党建评估。

八是教育投入保障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开展了教育强省专项调研督查,及时通报了有关教育投入政策落实情况,督促各地按要求落实与增加教育投入,重点保证了农村教育支出、教育民生支出和教育发展支出。2009年,省本级年初预算为25.74亿元,比2008年增加4.27亿元;省本级主管高校生均财政拨款比2008年提高376元,地方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增长幅度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九是一些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化解。进一步完善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年全省共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42.08亿元,680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中受益;共发放国家奖学金、助学金10.55亿元,资助了18.42万名高校学生和43.94万名中职学生,确保了全省无一人因贫失学。进一步完善了招生考试录取办法,严格执行“不点录”“不降分录取”等政策,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切实维护高校招生考试公平与公正,高校招生录取率达到67%,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进一步完善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组织了“春暖三湘”高校毕业生就业系列活动,累计举办大型招聘会223场、用人单位宣讲会6881场(次),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受到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充分肯定。

此外,民办教育、民族教育、教育对外开放、安全稳定、人事工作、纪检监察、教育审计、语言文字、厅机关建设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一是将民办教育工作纳入了“两项督导评估”,开展考评奖励活动,促进了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坚持建设项目优先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倾斜,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与对口援助力度,积极扶持民族教育发展,继续办好了内地西藏班、新疆班。三是圆满完成了第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组织协调与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宽了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2009年国外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招生人数突破3000人。四是开展了学校及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和高校综治考评,有效预防与及时处置群体性事件,确保了全省教育系统大局稳定。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仍不均衡,农村教育基础依然薄弱,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问题突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仍较普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科与专业结构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亟待提高;高中与高校负债问题十分突出,教育投入与事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切实提高教育科学发展水平。

二、关于2010年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

2010年,是建设教育强省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对于高起点谋划与推进“十二五”规划、开拓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当前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突破制约、促进发展的新举措,不断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年度工作要点已经印发,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里我再强调以下几点。

1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推动教育改革取得新进展。教育涉及的面很广,近年来受深层次因素影响出现的问题不少。解决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既靠发展,更靠改革创新。教育部把今年定为教育改革年,正在研究制定2010年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改革工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教育改革作为推动工作的根本动力,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教育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真正使2010年成为湖南教育改革年。

今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各地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深化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与试点,力争取得明显进展。当前,一是要加大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以省部共建长株潭城市群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认真制订专项方案,启动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政策体系、发展模式与保障机制;二是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落实发展民办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优化民办教育的政策环境,完善民办教育监管制度和质量评估体系,督促民办学校规范招生、依法办学,鼓励与支持有条件的民办学校和民办幼儿园争创省级、国家级示范性学校;三是要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为着力点,深入推进高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改革,研究制订省属高校整体办学水平评估办法,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四是要进一步扩大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以承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规模,打造留学生培养品牌特色专业,鼓励各类学校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对外交流合作,努力提高湖南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对外开放度。

2 以合格学校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近,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就义务教育进入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新阶段的有关工作作出部署,提出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从我省目前建设合格学校的进展情况来看,要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与基本均衡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按照教育部要求,我们要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合格学校建设步伐,探索构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制订均衡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的指导意见,重点要在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机制建设上有所突破。一是要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各地要以实现县域内均衡为突破口,以解决城镇大班额和扶持农村薄弱学校为工作重点,从本地实际出发,研究出台一些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支持力度,落实好本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二是要探索合格学校建设与管理机制。要始终坚持按政策口子落实好合格学校建设的财政投入体制,积

极探索建立社会多渠道筹资、部门包干建校的激励机制,切实解决合格学校建设资金不足、投入渠道不畅的问题。要重点解决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问题,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不断提高合格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三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机制。要把改造薄弱学校与实施扩大内需项目、校舍安全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项目统筹安排,经费捆绑使用,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效益。这里要强调的是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各地一定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集中力量和资源,重点做好防灾需要并结合布局调整需拆除重建的工作,然后再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稳步推进。四是要构建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要加强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城区学校扶持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合作发展的机制,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要组建义务教育资源建设同盟,探索建立农村中小学免费使用优质教育资源的机制,以教育信息化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五是解决好弱势群体受教育问题。要进一步完善与落实有关政策,加快建好一批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加强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前一段,有不少地方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如醴陵市的县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均衡与协调发展机制,岳阳县的“一校多区”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桂东县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和依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机制,益阳市大通湖区的部门包干建合格学校的机制,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希望各地更加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在创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体制方面取得新进展与新成效。省里将在今年上半年适时召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的做法。

3 以推进内涵建设为主线,着力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水平。目前,我省高中阶段教育已进入提高整体水平的发展新阶段。为此,各地要在稳步调整普通高中阶段学校布局、统筹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高中学校优质化、规范化与特色化建设,努力构建高中教育多元化办学模式,统筹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科学发展。一是要加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强化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管理,鼓励与支持省示范性高中对口扶持农村薄弱高中,加大对民族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的指导与扶持力度。二是要充分发挥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三是要积极推进特色化实验学校建设工作,引导与支持普通高中走特色发展之路,形成办学特色。

4 以基础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今年,各地要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骨干体系建设。目前,国家正计划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二期工程,启动中职国家示范校、特色骨干校建设,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省里也将在继续抓好“十一五”项目建设的同时,研究制定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项目建设方案,原则是扶优扶强。各市州、县市区应抓紧推进本级重点项目遴选、立项和建设,为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支持积极创造条件。二是要大力推进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今后几年,各地要继续坚持和进一步落实好这项政策,要把建设好一所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县域教育工作的突出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尽快建好县级职教中心。三是要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当前的工作重点是要坚持以优势产业为依托,根据互利共赢的原则,切实加强项目合作和专业群建设,不断丰富集团化办学的内涵。今后两年,我省汽车、工程机械、轻工、IT、新能源等产业将加速发展,各有关职教集团务必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积极主动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为我省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四是要着力构建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要围绕提高学生职业就业能力,突出抓好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学生专业技能抽检制度建设,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5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着力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据省教育考试院统计,2010年全省共有41.3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比2008年减少9.5万人,降幅高达18.7%。今后几年,我省高考报名人数预计将维持40万左右。按2009年招生录取人数计算,今年高考录取率将达到80%以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同时也表明我省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期即将终结,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将面临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各高校要认清形势,以更积极的态度与更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增强学校综合竞争实力和服务水平。一是要全面改进和加强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加强统筹协调,克服各种障碍和阻力,依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探索建立能体现地方特色和要求的地方院校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投入机制和奖惩机制,通过经费资助和项目示范,引导高校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教学条件,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大力实施质量与创新工程,立项建设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培育和推荐特色优势项目申报国家质量工程;力争项目入选数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二是要着力强化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进一步调整优化高校的专业结构,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大力实施教改项目计划,引导与鼓励高等学校广泛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大胆探索和积极实践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径。大力实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广泛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组织高校开展师范生顶岗实习,参与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三是要以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为引导,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是在积极支持有关高校实施好“985工程”和“211工程”三期建设工作、加强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同时,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立足学校办学定位,依托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集中力量重点培育和突出发展自己的优势特色学科和学科群,以学科发展带动学校发展,加快形成比较优势,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实施,加快启动以优势特色学科为引导的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我省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四是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今年,省里将召开全省产学研经验交流会,总结和推广全省高校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研

究建立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通过改革高校科技资源管理体制等办法,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积极对接产业,主动服务我省“一化三基”和“两型社会”建设,推动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战略合作,整合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高校产学研结合的亮点项目和品牌基地,引导高等学校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增强高校的科研实力和服务能力,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贡献率。

6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各地各学校要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全部教育工作的主题,切实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使命。一是要全面规范办学行为。去年厅里出台了有关规范办学行为的规定、奖惩办法与检查办法等3个配套文件,基本建立起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政策体系。今年,我们将组建专业检查队伍,加大暗访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行为,目的是要依法依规从严治教,切实维护良好办学秩序,努力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把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降下来。特别要强调的是,各市州要督促各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认真履行向全社会公开的6点承诺,充分发挥其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与带动作用。二是要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地要坚持把课程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继续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推动作用。省里今年将开展课改样板校建设,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建设与发展机制。三是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任务。要进一步强化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意识和责任,创新德育内容与工作方式,增强学校德育的感召力和实效性。中小学要按照“三贴近”原则组织开展公民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渗透到学生心中。中职学校要积极开展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构建起“系统的、生活的、快乐的、体验式”德育体系。各高校要在推进科学发展观“三进”基础上,强化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实施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四是要强化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要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课程建设,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进一步做好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组织工作,推动各地各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7 以农村师资建设为重点,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今年要着重抓好四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深入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启动初中起点本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培养试点工作,继续扩大本科小学教育免费师范生招生规模,选拔优秀初中毕业生进行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定向培养;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组织实施好各类培训项目,遴选培养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二是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制定出台全省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方案及系列配套政策,开发中职专业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平台,参与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全面启动技能紧缺专业教师的省级培训。三是着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遴选新一批“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选拔一批省属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指导与督促高校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加强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四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进一步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努力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真谛;要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表彰奖励师德先进集体和个人,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五是切实保障和提高教师的待遇。当务之急是积极争取党政重视与部门支持,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岗位绩效工资政策,同时按省委、省政府部署,稳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以外的教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切实保障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

8 以促进教育公平为要务,着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2010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教育权益。一是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目前,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要全面抓落实。要按照“奖、助、免、贷相结合,大、中、小学全覆盖”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政策和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特困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并全程实施“阳光操作”,确保受助对象公平、公正、及时地得到实惠。二是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工作。要进一步落实有关就业政策措施,拓宽就业创业渠道,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信息提供与推荐服务,积极推动毕业生到农村、到基层、到部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三是着力维护教育安全稳定与和谐。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稳定是第一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坚持安全稳定第一责任不动摇,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教育。当前,重点是要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普遍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加大学校安全防范力度,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维稳工作前瞻性研判,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应对能力;及时排查与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和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三、关于做好今年教育工作的几点要求

第一,抓住机遇统筹谋划区域内教育科学发展。当前,随着建设教育强省战略决策的深入人心和顺利推进,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有关部门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关注热度前所未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全省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更开放的视野、开阔的思路、开明的作风,狠抓各项工作任务与措施的落实。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思考与探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深化对新时期教育宏观管理与科学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要结合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组织开展有关改革与发展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及时调整发展目标和思路,修订完善本地本校发展规

划。特别是要抓住党委政府重视解决教育民生问题的有利时机,主动争取将有关问题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为民办实事工程,争取政策倾斜与税费优惠,加快推进本地教育事业发展。

第二,积极争取与依法落实教育投入。从去年教育强省专项督查调研与有关统计情况来看,全省教育经费总量有了大幅度增长,但各地落实教育强省投入政策的力度与到位情况很不平衡,有的地方与省委、省政府的投入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个别县财政对教育预算内经费投入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究其原因,除了区域经济差异等客观因素之外,也与领导重视程度和教育部门的工作力度有很大关系。今年,省里将进一步理顺教育财务管理体制,完善教育强省投入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教育投入的预算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依法督促各级政府落实建设教育强省各项投入政策。当前,各地要按照有关通知精神,高度关注2010年教育经费预算工作,积极争取党政领导重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主动配合做好本级财政2010年度教育预算编制工作。特别是市州教育局要加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年初预算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并加大协调力度,督促县级财政按规定要求落实教育经费。省里将组织开展专项督查,适时在一定范围和媒体上公开各市州、县市区主要教育投入指标排序情况。

第三,切实提高教育科学管理水平。各地各校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建立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着力提升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完善教育科学管理体系,健全教育科学决策与民主监督机制,探索建立科学的教育目标管理考评制度,统筹推进本地本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要进一步改进与创新教育管理方式,以有效的、科学的管理积极化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一是要加强对教育收费管理,从严治理乱收费和教辅资料散乱等突出问题。二是要加强经费管理,健全财务制度,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开展专项经费绩效审计试点,以严格的管理最大限度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三是要加强对高校招生考试的管理,通过采取招考信息公开和环境综合治理、推进考务管理平台建设等措施,确保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加大对违规招生现象和非法招生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高校招生考试公正与公平。

第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各地要积极争取人大、政协的支持,通过开展执法检查、质询、执法调研等方式,促进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落实,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今年,省里将争取省人大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执法检查工作,并积极配合省人大做好《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出台前的调研与论证工作,力争年内颁布实施。同时,根据省政府的要求,认真落实《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建立重大决策程序规则和专家论证机制,完善教育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度和评议考核制度,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的水平和能力。在推进依法治教的过程中,各地要特别重视与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强省建设的推动作用,扎实做好有关重点工作。今年,省里将启动对12个教育强县市区的视导工作,开展对第二轮首批18个县市区的“两项督导评估考核”,组织对首批18个县市区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各地要认真做好准备和迎检工作。

第五,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自身建设。要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重点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努力把各级班子建设成为引领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要积极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对财务、基建、招生、采购、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审计监管,深入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要继续加大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力度,配合抓好纠风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切实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提高机关服务水平和政务效率。

作者:张放平

第3篇:在教育部2000年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9年12月6日)

同志们:

辉煌的1999年即将过去,世纪之交的2000年就要到来。这次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和总结1999年的主要工作;研究和分析当前教育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具体郎署2000年教育战线的工作。下面,我谈三方面问题。

一、关于1999年的工作以及当前的教育形势。

199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党全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在三场重大的政治斗争中夺取了决定性胜利,各条战线取得了巨大成就。1999年对教育战线来说,也是很不寻常的:一年。这种不寻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两个重要文件,对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1999年,教育战线大事多、喜事多。党中央、国务院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李岚清副总理作了主题报告。在全教会之后,中央还在全国技術创新大会、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专门谈到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江泽民总书记在全教会上指出,要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朱镕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又用了很长的篇幅,专门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李岚清副总理近一个时期以来,就贯彻全教会精神多次作出指示,明确了我们2000年工作的重点。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教育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为世纪之交和下世纪初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全教会的召开,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教育工作受到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到目前为止,先后有十几个省市召开了省级教育工作会议,许多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到会讲话,并从本地实际出发,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提出贸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思路和意见。在中央的直接带动下,有18个省市作出决定,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将省级财政支出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提高1至2个百分点。可以说,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教育工作者深受鼓舞和激励、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展开。加强德育工作,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指导。基础教育加大了课程教材改革力度,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向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德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工作得到加强。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宗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等职业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快了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步伐,推动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着手修订新一轮本科教学计划,把素质教育融人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之中,加强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在1998年顺利完成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撤并部委所属91所(加上两所未调整的共93所)普通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工作的基础上,1999年年初解决了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25所普通高校、34所成人高校98所中专校、232所技工学校的管理体制问题。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们正在落实现中央部门所属的242所高校的管理体制及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连续迈出了三大步,解决了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三次调整,可以预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将发生历史性的变化,这将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下世纪的更好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在总结上海等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1999年1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了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对这项旨在解决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的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推动了以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局面的形成。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高校筒子楼改造进展顺利,“绝不把简子楼带入21世纪”的预定任务可以完成。

——高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1999年我们从高考内容、科目设置到录取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加快了改革步伐。高考内容向着更加注重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考查的方面发展;广东省“*3+X”科目设置改革试点工作的进展,为进一步扩大试点积累了经验;高考录取手段有了重大突破,1999年有10个省、市、区进行了网上录取试点工作。高考改革为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新一轮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改革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为重点,许多学校大幅度地精简机构,通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优秀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提高,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正在形成。

(三)教育事业有了大的发展。

——“两基”工作取得显著进展。1999年是本世纪末实现“两基”目标至关重要的一年,党和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9月到11月,全国人大五位副委员长带队赴有关省(区市)进行了《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检查。教育部党组先后三次召开会议,专题分析研究“两基”工作,进一步强调了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的工作方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进展顺利,对“两基”工作的督导力度进一步加大。经过各地的共同努力,到1999年年底,“普九”的人口地区覆盖率达到80%,青壮年文盲率降至55%以下,完成了预定的“两基”工作任务。

——高校扩招工作顺利完成。根据中央的决策,1999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经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的共同努力,平稳、顺利地完成了高校扩招任务。据统计,199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实际招生为280万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招51万人,增长47%,在校生人数较上年增加76万人,增长22%;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约116万人,较上年增长近16%。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录取率达到49%,比1998年提高了近13个百分点,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有史以来最高的一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毛人学率预计可达到105%,比1998年的98%提高0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各地结合实际,量力而行,不同程度地扩大了高中阶段的招生规模,据10个省(市、区)的统计,1999年高中阶段招生与上年相比增长116%,初步估计全国高中阶段招生规模将比上年增长15%左右。

——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有新的突破。1999年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为标志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特聘教授已有200余人到岗,其转换机制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意义深远。这些措施对加速各地和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导向作用,高校和社会各界反映良好。同时,还进行了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促进了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加强了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回国的工作力度。

——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1999年在高校集中的地区建立一批大学科技园的工作开始启动,不仅很多高等学校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而且还得到了许多省市政府包括一些主要领导同志的积极支持,显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对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孕育和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途径,推动高校师生更多地参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代远程教育有了进一步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教育科研网的提速和卫星电视教育网改造工作,使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奠定基础。加紧了“虚拟学校”的论证和建设,加快了信息资源库建设和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远程教育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

——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迈出新的步伐。1999年,国家加大了对北大、清华两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支持力度。并采取重点共建方式,由教育部分别与中科院和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陕西省、浙江省、国防科工委、黑龙江省共同重点建设若干所高水平大学。“211工程”进展顺利,一批重点学科得到了加强。

——教育经费总量有所上升。根据最近发布的1998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全国教育经费为294906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648%。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0324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912%,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由前一年的249%提高到255%。1999年,仅落实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增加1个百分点一项,就又增加了28亿元。财政部和国家计委安排了147亿元的国债资金用于扩招,各地各高校也配套资金37亿元。并正式启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试点,实施教育储蓄。一些地方也积极出台了增加财政教育投人的政策措施。这对于增加投人总量、缓解我国现阶段教育经费紧张的状况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经受了三场大的政治斗争的严峻考验,继续保持了教育战线的稳定。

全教会刚结束,我们立即召开了第八次全国高校党建会议,就高校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部署。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和“两课”改革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已全面实施新的“兩课”课程体系。虽然1999年突发事件较多,但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继续保持了学校的政治稳定。特别是在三场大的政治斗争中,教育战线也和全国人民一道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表现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强大民族凝聚力,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表现出极高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政治觉悟,充分显示出多年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成效。

(五)“三讲”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自1998年底到1999年第一季度,中央决定在教育部开展”三讲”教育试点。当时正值全教会的紧张筹备期间,我们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边学习、边研究、边整改、边筹备,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在教育战线广大同志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认真学习、发扬民主、开门整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有效形式,使党组的同志及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在新时期全面推进教育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不少地方教委也进行了“三讲”教育。通过“三讲”教育,教育战线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变化,改革的意识更加增强,工作思路也更加明确,对于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教育战线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成绩显著的一年。

回顾即将过去的1999年,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教育在面临难得机遇的同时,教育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可以说,发展机遇越多,需要我们研究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也就越多;教育受重视的程度越高,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也就越高。党和国家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把教育作为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对此,我们既感到非常振奋,也感到责任重大。面对新的挑战,教育工作还有许多不适应,面临的问题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扩大发展规模成绩显著,但矛盾和隐患增多。1999年的扩招工作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央决策的正确性。但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宏观指导不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少数地方和学校出现“高收费”、“乱收费”和高校招生新的“双轨”现象。有些高校以建校费、赞助费转校转专业费等各种名目高收费。此外,客观上由于原有办学条件就紧张,又缺乏足够的准备时间和必要的投入,大幅度扩招导致本来就不宽松的办学条件更为紧张。还有,由于对国家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造成了极少数贫困学生因不了解政策没能去学校报到。这些问题虽是在扩招中难免出现的,但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引发许多不安定因素,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二,关于民办教育问题。全教会召开后,社会各界对中央的《决定》中关于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精神反响热烈,民办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政府对民办教育积极鼓励和支持的力度不够,缺乏新的手段和措施;另一方面,对民办学校发展如何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也不够。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并加快民办教育的立法进程。

第三,关于职业教育问题。发展职业教育,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在1999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滑坡。我们在高校扩招时特别注意加快高职发展,提出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和创业人才。但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报到率偏低。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的形势和问题。

第四,关于教师队伍素质问题。我们拥有1400万的教师队伍从总体上说,数量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是,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队伍暴露出许多不适应。有教育思想、观念和业务能力等基本素质方面的问题,也有队伍结构和管理上的问题,还有师德建设问题。已经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批评,成为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这是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

第五,乱收费收费乱,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目前,“两基”工作中出现的农村初中辍学率明显增高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学校收费过高,各种名目的收费给学生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影响了求学的积极性。城市中小学收费项目更加繁多。同时,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学校也存在规范收费的问题。

第六,如何正确引导极其活跃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热点问题的讨论。当前,社会各界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很多,教育理论研究十分活跃。相比之下,我们的正确舆论引导力度显得不够。

二、关于2000年工作的主要思路和要求。

2000年的工作是很明确的,就是要认真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目前,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大政方针和主要目标都已确定,我们要做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调研、调研、再调研,落实、落实、再落实。我在这里谈一些看法,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一)加强德育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形成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在新的一年里,要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决策上来。加强德育工作,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抓住关键环节,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坚定不移地把加强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在全教会上,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最近中央又专门发了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要根据中央《决定》的精神,把德育工作有机地融人到各个层次和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去。通过有效途径和具体措施,落实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德育目标递进层次的要求。遵循德育的总体目标以及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德育工作,帮助和引导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的法制意识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要加强对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校园育人环境。特别要重视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二,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深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性;教育方法上往往擅长于满堂灌,造成了学生学习被动、课业负担过重,这已影响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些都要求我们尽快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模式和方法,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大胆革新,创造经验,加强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三,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紧迫任务就是要坚决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由来已久。多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次全教会上,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举措,特别是有关调整教育宏观结构、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改革高考制度等,都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创造了很好的宏观环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增强做好“减负”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以治理学生用书为突破口,制止商业性推销活动进人校园,坚决果断地把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减下来,这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实事,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一定要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四,组织实施以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为重点的基础教育教材工程。要制定符合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基本要求,启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建设,促进多样化发展,给地方学校、教师及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充分发挥;要很好地研究解决现行教材的旧和窄、难和深以及过分追求学科体系完整的问题,切实克服教材课程脱离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脱离社会实际等弊端。对外语、思想品德、计算机三门课程的改革问题,已形成了初步指导思想和框架,要抓紧落实。在农村初中教育中,要进一步推广“绿色证书”教育。积极开展勤工俭学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还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要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广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强健体魄,锻炼意志,增强团结合作意识。

第五,继续推进高考制度及相关制度改革,在1999年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高考的内容要向着更加有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在广东进行高考科目改革试点的基础上,2000年扩大到山西、吉林、江苏、浙江等省份;同时扩大录取手段改革的参与面,创造条件,使全国参加网上录取省市数高校数和考生数均超过50%。从2000年起,取消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派遣证”,加大学籍学历管理改革,并着手建立文凭电子注册制度,把文凭印制发放权交给学校。

第六,加大工作力度,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重视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教师掌握和应用新教材、新课程能力的培训。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传播技术,全面启动国家、省、地市三级教育培训。开展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拓宽教师队伍来源渠道。加快师范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步伐,进一步改革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同时要加强薄弱学校和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2000年还要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

(二)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确保“两基”目标如期实现。

2000年是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的最后一年,能否如期完成“两基”任务,关键在此一年。

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两基”继续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坚持“两基”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2000年,要将“两基”人口覆盖率从80%提升到85%,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体现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任务十分艰巨。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既要看到工作的难度,又要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同时,要不断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找出新办法。还要注意研究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加强内地对口教育支援工作。

还要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

第二,要针对当前“两基”工作中存在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初中辍学率明显升高、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艰巨、面临初中入学的高峰、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要确保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目前全国中小学校舍危房还有1000万平方米,还需要约30亿元的投人才能解决,各地要采取紧急措施,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和法律手段,力争把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重视解决处境不利的地区和人群的教育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初中人口高峰期的相应准备。

第三,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工作方针。在尚未实现“两基”的地区,要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的工作原则,防止和纠正不顾基础与条件,为赶进度盲目调整规划,忽视质量,突击达标的现象。同时,要加强“两基”督导工作,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初等教育的检查督导和推动工作,逐步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在已经实现“两基”的地区,把工作重点放在“两基”达标后的巩固和提高上,不断提高“两基”整体水平。大中城市要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三)继续努力,做好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招生工作。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步伐,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发展普通高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办学规模要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要正确认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着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办出特色,增强吸引力。要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要继续扩大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克服困难,以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要使各类高等教育年度招生总量、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率以及应届高中毕业生接受各类高等教育比例与上年相比有一定增长。200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规模拟安排300万人左右,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拟安排180万人。

(四)深化体制改革,为加快教育发展创造条件。

第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取得大的突破。2000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人决定性的阶段。根据国务院的部署,今后除教育部和少数特殊行业部门外,其余中央部门不再管理院校。2000年,要基本完成现中央部委所属242所普通高等学校和106所成人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布局结构的调整力度。希望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有关工作。随着中央部门院校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把高等职业教育和大部分高等专科学校的设置权交给省级人民政府,高等专科学校的招生计划权也将放到省里,省级政府对教育的责任加大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任务也相应加重了,希望各地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同时要加大县级人民政府对学校校长、教师和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

第二,全面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集中的大城市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快改革步伐,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目标。当前,工作的重点是学生生活后勤。我们要用创新的思路,加快学生公寓建设。特别要在地方政府的主导和政策支持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辟多元投资渠道,加快建设进程,并按社会化的机制进行经营和管理。另外,还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水、电、气基础设施的改造,加快高校必需的教学基础设施、必要的体育设施、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高等学校后勤体制不适应、设施落后的状况,使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第三,系统研究民办教育发展机制和政策界限。当务之急是要系統研究新形势下民办教育的发展机制和有关政策界限,既要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制定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措施,也要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科学管理和合理规范,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要尽快完善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吸纳民间资金发展教育,创造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政策环境。

(五)眼未来,面向世界,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我们的工作既要立足当前,更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从长考虑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加快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要充分认识现代远程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对21世纪教育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随着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更要抓紧做好自己的工作,占领必要的阵地。我们已下决心在2000年完成CERNET主干线路提速工程,把主千网速率从现在的2M提高到155M或更高,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并与所有省会城市连通。同时将CERNET与广播电视教育系统结合,构筑远程教育体系基础平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将远程教育延伸到边远和农村地区,这样可有效地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提高教育质量。要制定一个计划,通过有效的途径将机关、企业淘汰下来的计算机调剂到边远和农村地区去装备中小学。

大力发展我们自己的教育软件产业,要采取竞争、开放、合作的新机制,培育教育软件产业。

第二,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办好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我们将在对“211工程”首期建设进行评估验收的基础上,与有关部委、省级政府一起抓紧做好二期工程的规划,加大投人力度。要集中力量支持办好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重点学科,并向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学科倾斜。2000年还要继续实施“长江学者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工程,加强出国留学等教育交流与合作,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出国留学,鼓励回国服务,培养、吸引和留住一批优秀人才,下功夫造就一批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同时,鼓励本科生提早参加科研和社会实践,加强创业教育。

第三,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贯彻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精神,2000年年初将召开高校技术创新工作会议,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要建设一批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努力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服务。加强与有关方面合作,完成15个大学科技园区的试点建设,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一批高校的科技力量和成果向企业延伸,做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的相关工作。

第四,制定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这是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过程中的第一个中长期教育事业规划。我们要在系统总结“九五”计划执行情况,深入分析教育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科学把握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

(六)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开拓教育经费筹攢的新渠道。

继续落实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工作,推动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增加本级财政中教育经费的支出,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依法加强对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农村教育费附加实行乡征、县管、乡用,并保证完全用于教育;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发挥中央专款的作用,确保“两基”目标的如期实现。利用银行贷款加大校园改造和建设的力度,使学校的教学设施、体育设施、基础设施有较大的改善。继续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要以近期发生在山东的特大海难事故为鉴,高度重视许多学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争取各级政府增加投资,狠抓各级各类学校的危房以及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改造工作。

在努力增加投人的同时,要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非义务教育收费的政策措施,规范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和新的“双轨制”,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加强国家对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之家喻户晓,深人人心。

(七)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的稳定工作。

继续改进和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是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千意见》,把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8程,筹备召开第九次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充实和改进高校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继续抓好“两课”教材、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

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要根据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发展,着力做好体制调整后有关学校领导班子的组建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继续做好教育战线的稳定工作。要特别注意高等学校意识形态的动向,积极做好有关工作,落实工作责任,继续保持稳定。

三、做好2000年工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同志们,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2000年是落实中央关于教育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关键一年,也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进人攻坚的一年。做好2000年的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掌握工作主动权。

在当今国内外新的形势下,要把教育改革进一步引向深人,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复杂的局面。这就更需要我们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水平,提高驾驭教育工作全局的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既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保持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考虑教育事业所依托的社会经济的大环境,掌握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握好工作主动权。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清醒地看到问题矛盾和隐患。

(二)要继续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教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也为我们加快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全教会在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结构教育体制等诸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大会。落实《决定》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给地方和学校以广阔的改革空间,鼓励大胆探索;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同时改革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不能大起大落。重大改革方案的出臺还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考虑到社会各方面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加强工作的预见性。当前改革已进人攻坚阶段,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保持稳定尤为重要。我们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继续抓好对“法轮功”的斗争,善于见微知著,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保持和发展教育战线特别是高等学校稳定的大好形势。

(三)保持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防止片面性。

中央的《决定》和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对今后各级各类教育都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具体任务。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各级各类教育在现实发展中的关系,着力调整好教育的宏观结构。

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注意区别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基础好的学校与薄弱学校的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各地不同实际,处理好普九”与发展高中的关系。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避免严重比例失调。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要把调整结构和提高质量摆在突出位置。

进一步理顺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新的发展增长点。在城市,要增强特色和适应性;在农村,要探索实际需要的办学模式,加快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比例,充分利用教育有限资源,相互促进,提高办学效益。

高等教育要确保扩招之后基本的教学秩序、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根据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学科结构,注重发展高新技术相关学科,不同类型高等学校都要办出特色,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抓住机遇抓住重点、抓住关键、狠抓落实。

面对当前的大好形势和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抓住机遇,抓住重点,抓住关键,狠抓落实。对事关全局的关键性工作要紧紧抓住不放并取得突破,要及时解决好制约改革和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总之,要狠抓落实。

2000年要紧紧抓住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中央领导多次批评的一些问题,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使这些方面的状况得到迅速而明显的改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给人民群众以明确的交待,维护教育战线形象,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教育工作的厚爱和支持。

(五)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加强政策舆论引导,提高决策水平。

由于教育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特征,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政府都表现出对教育的极大关心和重视,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鲜经验。我们要积极推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深人地研究世紀之交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以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希望同志们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放宽眼界,多做一些关系未来的研究,及时借鉴一切有益的经验,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有科学性、预见性。

还要加强政策法规研究、规划及预测研究,提高决策水平。

同志们,2000年工作做得如何,将对下个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现在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作者: 陈至立

第4篇:矿党委书记在年度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XX年度表彰大会,首先,我们代表矿党委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刚才刘矿长作了重要讲话,描绘了明年我矿发展的蓝图,擂响了我们跨越发展的战鼓,回顾一年来全矿干群在十里煤海忠诚敬业创佳绩,诚信服从求进取,原煤班产、日产、月产均创20多年来最高水平,在提前120天完成全年85万吨考核生产计划后,又相继提前95天、84天实现95万吨奋斗目标和百万吨创水平目标,年底原煤生产有望突破126万吨,创近三十年来最高水平,为集团公司年产1400万吨创水平目标实现,为千秋跨越式大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此,我再次代表矿党委向一年来奋战在全矿各条战线的党员、干部、职工、家属、离退休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我矿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22个管理办法,确定了“建设队伍,科技兴矿,严格管理,狠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开展了建设学习型企业,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提出了诚信服从,忠诚敬业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组织采煤、掘进、机电运输等系统职工参加技术等级考试,依据等级资格,将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适时提高业务技术骨干的待遇,在全矿开展了评聘“技术大拿”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对业务精、技术熟的生产技术骨干,每月给予800-1200元的补贴,在全矿掀起“学技术,钻业务,比贡献”的学习热潮。通过组织培训,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夯实了安全基础,各项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全矿干群的工作激情,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针对21181和21121工作面的防瓦斯、防灭火工作。加强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隐患,将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在防火方面,采用了注氮设备,充分发挥氮气防灭火在火区启封中的作用。使用的一次性钻杆,不仅有效地缩短了打钻时间,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工效和防灭火效果。组织安装了抽放设备和抽出式风机,9月份新回风立井投入运行后,对矿井通风系统改造,彻底改变了全矿井的风路和设施,减少了一水平通风阻力、增加了二水平风量,加大了瓦斯排放,解决了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瓶颈。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安全基础牢,煤炭产量高,英勇善战的八一队干群,强化管理,杜塞漏洞,分解任务,开足马力生产,原煤生产节节攀升,班产、日产、月产均创20年来最好成绩,生产原煤突破100万吨大关,为千秋提前84天实现百万吨创水平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年来我矿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照"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围绕集中精力抓安全,重拳出击反“三违”,强化基础搞培训,严肃认真查隐患的指导思想,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为保障,以深化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为手段,以狠抓“一通三防”的现场管理为重点,开展了“学、讲、争、创”安全教育活动,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先后开展十五项安全专题活动,在全矿积极营造讲安全、学安全、保安全的浓厚氛围,牢固树立广大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我的责任”新理念,为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夯实了基础,起到了强根固本的作用。

今年以来我们分步实施了困挠职工群众多年的十大民心工程。在井下安装了“猴车”,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购进了6台通勤车,接送职工上下班;修缮了建设于五十年代末期的老调度楼,改善了区队办公条件;新建了西井区澡塘;职工文体活动中心投入使用,丰富了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铺设了工人村供水管道,使群众用上了洁净的水源;安装了矿区工人村到工地的路灯,方便了上下夜班的职工群众;开工新建8栋居民住宅楼,缓解一直困扰千秋职工住房难的状况;投资300余万元装修了俱乐部;对八一队职工公寓外部环境进行了新修,给一线职工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矿区一公里坑凹不平的道路,取而代之的是一条高标准的柏油公路,俱乐部、文化广场的整修工作,也即将竣工。还积极筹措160万元现金,解决了职工群众多年来待报销的医药费;用爱心与真诚激发了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全矿呈现出人心思进同心干,共铸千秋新辉煌的精神风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绩的取得,无不得益于我们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好班子,有一条“以人为本’的好思路,有一支勇于进取的好队伍,有一套科学健全的好制度,有一种狠抓落实的好作风,有一个干事创业的好氛围。回顾过去我们豪情万丈,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同志们,让我们紧紧围绕明年140万吨创水平的奋斗目标,按照;"以严治矿,综合管理,科学决策,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发扬成绩,同心同德,拼搏进取,为集团公司“十年百亿,跨越发展”宏伟目标的实现,再接再励,再立新功!

谢谢大家!

第5篇:XX煤矿矿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2006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表彰暨2007年安全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传达贯彻公司、矿安全1号文件的方针措施,安排部署2007年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2007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再创佳绩。值此机会,我代表矿党政,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刚刚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全矿各条战线上的干部职工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向一贯关心支持我矿工作的公司领导和有关处室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矿长aa同志简要回顾总结了我矿过去一年来安全工作的基本情况,客观分析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就进一步做好今年的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集团公司董事、股份公司副总经理cc同志在充分肯定我矿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从建设新型能源煤化工集团的要求出发,对我矿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更高要求。这次会议是新年伊始召开的第一个大型会议,也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把c总和a矿长的讲话精神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第一政治任务来抓安全生产是煤矿的第一政治,企业的第一效文章版权归文秘资源网作者所有!益,干部的第一责任,职工的第一福利。对我们来说,搞好安全生产什么时间都是第一位的,应贯穿始终,只有在安全这个大前提下搞好生产,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利益的最大化,才能保证职工群众的家庭幸福,才能实现矿区的和谐发展。今天,我矿的安全生产已实现了较长周期,但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时刻不能放松,永远没有终点。全矿各级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和长期性,牢固树立安全为天思想,把搞好安全生产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作为各级干部第一位的政治责任和任务,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稳定、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千方百计把安全工作抓实、抓细、抓好。全矿干部职工必须倍加珍惜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克服麻痹思想和松劲情绪,以严谨的作风、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措施、严格的管理,全面夯实各项安全工作基础,促进安全生产的有序开展。当前,就必须以这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迅速在全矿掀起学习贯彻公司、矿安全一号文件和c总、a矿长讲话的高潮,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橱窗等宣传工具,利用班前班后会、周二活动等有效途径,广泛宣传会议精神,使每一个职工都能全面掌握会议的精神实质,深刻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职工从思想上、行动上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进一步增强遵章作业、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单位、各部门,要对照要求认真查找工作中的差距,细化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确保今年安全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加强引导,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思想决定行为。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行动上才能真正落实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思想观念很重要,必须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增强全员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首先,抓好正面引导。要整合媒体优势,通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安全教育培训,形成大安全的宣传格局,营造上下联动、人人关心安全、全员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以持续的安全教育培训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员工的操作技能,全力创造本质安全大环境。当前,新工人的大量补充又成了今年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他们既是矿区大家庭的新成员,又是我们跨越发展、强势崛起的生力军,但他们走向岗位后的安全识别能力、生产操作技能、现场掌握水平都需要在实践中提高,因此,做好新工人的管理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这就要求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怀和培养,严格落实师徒合同,做好传帮带,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要养成遵章守纪,安全作业的好习惯,自觉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干放心活。其次,突出反面警示。广播电视要通过开辟“警示窗”等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专题栏目,开展好事故案例的警示教育,用他人教训警示我,做到警钟长鸣。各包队科室要充分利用周二包队的有利时机,运用身边人、身边事,现身说法,让大家认识到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就等于制造事故,一时的“三违”,就可能酿成千古悔恨,使大家在思想上受到启示、警示和强烈的震撼,真正从思想上筑牢安全防线。第三,要实现齐抓共管。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要充分发挥好党政工团各自的资源优势,做到工作同步,责任同担,安全教育和现场监控手段并进,保证安全生产持续稳定。井上安全文化体系要围绕安全生产这个主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要大胆、积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安全生产这条主线贯穿到日常工作中,为实现我矿安全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第6篇:在矿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矿党委今天召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会议,下面我再强调三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开展专项治理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研究了治理商业贿赂有关问题。今

年3月份以来,省委、省国资委党委相继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6月9日,省国资委召开了全省地方国有企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座谈会,对全省地方国有企业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作了专门部署。大家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党委部署上来,充分认识搞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1、治理商业贿赂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政府行政行为不断规范,企业依法经营意识得到增强,市场秩序逐步好转。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市场法治秩序不健全,商业贿赂在一些领域和单位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事实表明,商业贿赂破坏市场秩序和交易原则,侵害企业利益,诱发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毒化社会风气,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公害。今年是我矿“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深化改革、创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全集团范围内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把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抓出成效,推动“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的实现。

2、治理商业贿赂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迫切需要。治理商业贿赂是今年反腐倡廉的一项重点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把治理商业贿赂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要求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政府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出成效。大家应该明确,商业贿赂虽然发生在经济交易活动中,但与一些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有密切关系。譬如,有的在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等环节收受好处;有的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收取管理或业务对象的钱物;有的利用自身业务特点,收受各种好处,甚至索贿受贿。因此,要通过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纠正不正当的交易行为,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3、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构建和谐矿区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载体,是承载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主体,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不仅肩负着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而且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我矿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既是规范市场行为、维护企业利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职工利益、推进和谐矿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大家必须站到讲政治、讲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按照我矿统一部署,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此项工作,突出查办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重要案件,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铲除商业贿赂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全面展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这次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坚决纠正在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另一方面依法查处违反法律法规,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中央提出这次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要着力解决公益性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问题;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根据中央要求,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治理商业贿赂要突出抓好工程建设、医疗卫生、物资采购、产品销售等四个领域的治理。各单位、各部室要按照中央、省国资委部署和矿党委要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地推动此项工作全面开展。

自查自纠不力的单位,要加强重点督导。凡是有问题而又不自查自纠的,要坚决严肃查处。尤其是对于收受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而隐瞒不报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切实抓好整改。各单位、各部室要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制度与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漏洞,研究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2、严肃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在抓好自查自纠的同时,要依纪依法查办商业贿赂案件。自查自纠和查办案件要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发现案件线索,就要组织查处。在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方面,要把握以下几点:要利用各种途径掌握案件线索。矿纪委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力量排查案件线索,及时组织力量查办。各单位纪委要认真分析和梳理案件线索,加大案件查处的力度。要发挥群众信访举报作用,动员群众反映和举报商业贿赂问题,拓宽举报渠道。突出查办重大案件。对于涉及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甚至收受贿赂的;对于在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市场交易中收受好处的;对于在医疗卫生和产品销售领域,“吃拿卡要”的,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对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涉案范围广、影响面大的商业贿赂案件和涉及领导人员收受贿赂的案件,要重点查处。要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决防止对商业贿赂案件查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和以罚代纪、以罚代刑的问题。对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典型案件要予以曝光。严格依纪依法办案。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治理商业贿赂根本要靠法制,依法治理要贯彻全过程。这是这项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的关键。”要坚持依法办事、依法治理、依法办案。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既要坚持原则、坚决果断,又要把握政策、慎重稳妥,增强查办案件的综合效果。要严格区分错与非错、罪与非罪的界限,坚持宽严相济。

3、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根据中央要求,既要集中时间开展专项治理,又要从大局和长远出发常抓不懈,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统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各单位、各部室要紧密结合自查自纠和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一要加强宣传教育。各单位、各部室都要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商业贿赂危害性和治理商业贿赂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在全集团形成反对商业贿赂的良好氛围。尤其要结合实际,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算好清廉七笔帐,树立正确权力观”教育,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运用一些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增强教育效果,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形成诚信经营和廉洁经营文化。二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和对本单位、本部门及外单位发生的商业贿赂案件的剖析,深入研究案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举一反三,健全制度。要针对制度和管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漏洞,针对商业贿赂问题的易发部位,建章立制,从源头上堵塞漏洞。这里强调一下,制度建设一定要注重细节。工作在于落实,落实在于细节,细节反映真实,细节决定成效。制度建设也是如此。检验制度是否有力,关键看能不能堵塞漏洞,防微杜渐,收到实效。三要加强监督,规范管理和从业行为。继续推进企务公开,增加办事“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根据现实情况,我矿将逐步加强对单位和部门必要的管理和监督,一些重大事项要履行报批程序和备案制度。要严格执行财务和会计制度,坚决纠正做假账行为。要加强票据管理、资金管理,减少现金交易,逐步从源头上铲除发生商业贿赂的土壤和条件。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有效开展

治理商业贿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切实抓紧抓实。

1、明确领导责任。各单位、各部室要把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统筹安排,加强监督,保证专项治理工作顺利进行。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领导班子要确定一名负责同志具体抓。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作用。

2、加强督查工作。我矿纪检监察机关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单位和部门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情况加强督促检查。强化组织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搞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对自查自纠不认真或问题较多、反映较大的单位和部门,要重点进行督查。对拒不自查自纠、掩盖问题的,一经发现,要从重处理,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3、务求取得实效。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要做到“三个结合”、“处理好五种关系”,即与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紧密结合;与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生产经营和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要处理好集中治理与常抓不懈的关系;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的关系;坚决治理与维护大局的关系;依法打击与教育警示的关系;分管主抓与齐抓共管的关系。要通过治理商业贿赂,发现管理上、制度上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廉洁从业能力,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7篇:在矿升旗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正当全矿上下以饱满的热情强势推进精细化管理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升旗仪式,启用淮北矿业旗帜。这是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宣灌会议精神,提高淮北矿业集团知名度,提升企业形象,实施名牌战略,打造一流品牌的一项重要举措。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开发和持之以恒的宣传灌注,使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战略等得到全体员工的了解、接受,并付之于自觉行动,对内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规范行为;对外展示新形象,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影响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理念树起来,让标志用起来,让旗帜飘起来,让歌曲唱起来,做到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达到培育企业之魂、确立经营之道、坚持以人为本、塑造企业形象、凝聚发展之力的目的。

上半年,通过全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安全形势曲折中趋于好转,生产经营呈现好的发展势头,内部管理明显加强,干部作风有所转变,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下半年工作任务很重,经营指标紧、安全压力大,全矿上下务必保持 1

清醒的头脑,以对企业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这次升旗仪式为契机,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把精细化管理融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努力完成今年既定的目标任务,特别是确保到年底实现安全生产,促进我矿各项再上新台阶。

举行升旗仪式,是我矿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本周开始,我矿升旗仪式将定期举行,希望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组织职工按照矿上要求准时参加,做到衣冠整齐,操作规范,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充分展示当代矿工精神风采,为全面加强我矿企业文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8篇:省国资委主任在某矿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两天省国资委企业党建调研组,在某某矿先后召开了基层单位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和某某矿集团党委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三个座谈会。某某矿党建总体上可用三句话概括:

第一,某某矿集团党建既有较好的基础,也有许多积极探索的新结果,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某某矿集团有一支优秀的党务工作者队伍,有较强的政治优势,党建整体工作走在省属企业前头。

第二,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感到收获大,启发大,有许多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推广。

第三,坚定了我们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下面,我就今后企业党建工作提三点要求:

一、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在新的世纪,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完成三大历史任务,一靠正确的理论和理论指导下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靠坚强的党组织和过硬的党员队伍这个基础。现在我们国企改革已进入了关键阶段,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要实现“两个率先”,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强,党员、干部强,人心就能凝聚,发展就能保证。切实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直接关系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能否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巩固自己的执政基础,直接关系着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任务能否完成,目标能否实现,意义非常重大。

二、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两个率先”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一定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到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对这一方面,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把班子建设好,把队伍建设好。关于领导班子建设,某某矿有很好的做法和经验。我觉得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一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班子建设。把握住方向,把握住灵魂,把握住根本,也把握住长远。

二是要用理想信念来凝聚领导班子建设。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我们的共产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用理想信念来凝聚领导班子建设。

三是用强化能力来提升领导班子建设。这是新时期、新任务的一个需要,要提升执政能力,就是要通过强化班子来提升。

四是要用优良的作风来推动领导班子建设。一个班子一定要有好的作风。

五是要用有效的监督来保证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成员很重要的是要有自律,但也离不开监督,离不开他律。

六是用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来检验领导班子建设。“三个代表”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组织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做到这点了,人民群众就拥护,做不到这点,人民群众就不拥护,领导班子建设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来检验。

企业领导人员要适应建设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讲政治,谋全局,求发展,着力培养和提高五种能力,即:政治鉴别力,战略决策力,统筹协调力,组织执行力,廉洁自律力。

把领导班子建设好,有了一个好的班子,就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没有一个好的班子是做不成事的,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都不会做好,有了一个好的班子,还要建设一个好的党员队伍。

党员教育管理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我们有过去好的做法、好的传统,有很多好的经验需要坚持,需要弘扬,也需要改进和提高,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很多情况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某某矿在适应新的形势进行党建工作创新方面做得很好,在很多矿、很多基层党支部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

党员队伍建设尤其要把发展党员工作做好。要后继有人,不断有新生力量,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政党。在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保持党员队伍生机和活力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既要遵循“十六字”方针,同时还要全面贯彻“十六字”方针,因为“十六字”方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坚持标准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前提,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是保证质量的基本途径。我们要着眼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不懈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历史任务提供组织保证。

三、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新机制、新方式。

加强需要改进,改进是为了加强。在新形势下,要从党的建设实际出发,在改进中进一步加强我们党的工作。某某矿集团在这方面有许多很好的做法,比如说党委坚持抓大事、谋全局,把握正确的导向,引领新一轮创业发展;在参与决策中有三点是很重要的经验,一是过程参与,二是源头防偏,三是带头推动;发挥监督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创新党建管理模式,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创新操作模式,构建新的政治优势,在这些方面都有很具体的形式。比如说,发展党员有三个制,一是民主测评制度,二是公示制,三是票决制,三个制就很完善,这就是在新形势下的探索,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来创新方式、创新机制。

在我们国有企业,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四有”职工队伍,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我们有很强的政治优势,这是其他企业不可比的。光有政治优势还不行,要把它转化为竞争优势,怎么转化?那就是通过我们的党建工作,通过我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激励斗志方面的积极作用。

要澄清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观念,一定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一定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对此要毫不动摇。要建立必需的党的工作机构,充实相应的人员,保证与我们现代化建设、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的党务工作者队伍,这一点也是毫不含糊的。作为党务工作者自身来说,也需要更新观念、学习提高,这也是很重要的。同时也需要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从事党务工作,努力把党务工作者培养成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既要懂经济,也适合做党的工作,这一点很重要,不能错误地认为,有些人不懂经济,人品不错,年龄也大了,就让他干党务,如果这样下去,对我们党的建设极为不利,不能照顾性安排,党务工作者必须是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才行。当然,光懂经济不适合做党务工作也不行。我们要实现“两个率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是实现不了这一目标的,完成不了这个任务的。我们一定要坚持这个标准,把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务工作队伍中来,这样做无论对加强企业党建,无论对企业改革发展都很有意义。

某某矿集团注重在生产一线选拔党支部书记,如果我们的支部强,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那我们生产经营的第一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过去战争年代把支部建在连上,这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非常宝贵的经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党的领导同样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基层党组织有力了,职工凝聚起来了,一个党员带几个群众,把群众凝聚起来,形成合力,无论掘进开采,无论在本地还是到外地,我们这支队伍就是战无不胜的,就能够最广泛地发动群众,取得改革发展稳定的新成绩。

第9篇:矿党委书记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XX表彰大会,首先,我们代表矿党委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刚才刘矿长作了重要讲话,描绘了明年我矿发展的蓝图,擂响了我们跨越发展的战鼓,回顾一年来全矿干群在十里煤海忠诚敬业创佳绩,诚信服从求进取,原煤班产、日产、月产均创20多年来最高水平,在提前120天完成全年85万吨考核生产计划后,又相继提前95天、84天实现95万吨奋斗目标和百万吨创水平目标,年底原煤生产有望突破126万吨,创近三十年来最高水平,为集团公司年产1400万吨创水平目标实现,为千秋跨越式大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此,我再次代表矿党委向一年来奋战在全矿各条战线的党员、干部、职工、家属、离退休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我矿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22个管理办法,确定了“建设队伍,科技兴矿,严格管理,狠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开展了建设学习型企业,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提出了诚信服从,忠诚敬业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组织采煤、掘进、机电运输等系统职工参加技术等级考试,依据等级资格,将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适时提高业务技术骨干的待遇,在全矿开展了评聘“技术大拿”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对业务精、技术熟的生产技术骨干,每月给予800-1200元的补贴,在全矿掀起“学技术,钻业务,比贡献”的学习热潮。通过组织培训,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夯实了安全基础,各项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全矿干群的工作激情,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针对21181和21121工作面的防瓦斯、防灭火工作。加强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隐患,将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在防火方面,采用了注氮设备,充分发挥氮气防灭火在火区启封中的作用。使用的一次性钻杆,不仅有效地缩短了打钻时间,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工效和防灭火效果。组织安装了抽放设备和抽出式风机,9月份新回风立井投入运行后,对矿井通风系统改造,彻底改变了全矿井的风路和设施,减少了一水平通风阻力、增加了二水平风量,加大了瓦斯排放,解决了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瓶颈。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安全基础牢,煤炭产量高,英勇善战的八一队干群,强化管理,杜塞漏洞,分解任务,开足马力生产,原煤生产节节攀升,班产、日产、月产均创20年来最好成绩,生产原煤突破100万吨大关,为千秋提前84天实现百万吨创水平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年来我矿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照"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围绕集中精力抓安全,重拳出击反“三违”,强化基础搞培训,严肃认真查隐患的指导思想,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为保障,以深化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为手段,以狠抓“一通三防”的现场管理为重点,开展了“学、讲、争、创”安全教育活动,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先后开展十五项安全专题活动,在全矿积极营造讲安全、学安全、保安全的浓厚氛围,牢固树立广大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我的责任”新理念,为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夯实了基础,起到了强根固本的作用。

今年以来我们分步实施了困挠职工群众多年的十大民心工程。在井下安装了“猴车”,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购进了6台通勤车,接送职工上下班;修缮了建设于五十年代末期的老调度楼,改善了区队办公条件;新建了西井区澡塘;职工文体活动中心投入使用,丰富了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铺设了工人村供水管道,使群众用上了洁净的水源;安装了矿区工人村到工地的路灯,方便了上下夜班的职工群众;开工新建8栋居民住宅楼,缓解一直困扰千秋职工住房难的状况;投资300余万元装修了俱乐部;对八一队职工公寓外部环境进行了新修,给一线职工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矿区一公里坑凹不平的道路,取而代之的是一条高标准的柏油公路,俱乐部、文化广场的整修工作,也即将竣工。还积极筹措160万元现金,解决了职工群众多年来待报销的医药费;用爱心与真诚激发了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全矿呈现出人心思进同心干,共铸千秋新辉煌的精神风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绩的取得,无不得益于我们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好班子,有一条“以人为本’的好思路,有一支勇于进取的好队伍,有一套科学健全的好制度,有一种狠抓落实的好作风,有一个干事创业的好氛围。回顾过去我们豪情万丈,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同志们,让我们紧紧围绕明年140万吨创水平的奋斗目标,按照;"以严治矿,综合管理,科学决策,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发扬成绩,同心同德,拼搏进取,为集团公司“十年百亿,跨越发展”宏伟目标的实现,再接再励,再立新功!

谢谢大家!

上一篇:酒店大堂案例分析下一篇:毕业证发放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