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奥杯”平台下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一种高层次、开放式、以学生为主体并具有前瞻性的教育, 对推动社会进步, 深化教育改革具有深远意义。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不仅注重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取得的成果, 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养[1]。

一、“理奥杯”科技平台

“理奥杯”是由面向全校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搭建的科技平台, 是学校向省市级和国家级学生科技竞赛输送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的重要渠道。“学术为先, 创新为本”是“理奥杯”科技平台的核心思想, “理奥杯”依托学科优势,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践行“两个坚持”——坚持科技育人, 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坚持实践育人, 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搭建以“理奥杯”科技平台实践体系

结合自动化专业特点和现实情况, 通过创新工作载体, 以“理奥杯”科技节为龙头, 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形成了一套适合特色自动化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培养体系:核心—全员开展创新型教育、激发科技参与兴趣;关键—搭建有效平台, 特点—“学习、实战、交流、提升”, 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一) “明日之星”电子制作活动——激发科技参与兴趣

依托学校的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 针对一年级学生开展“明日之星”电子制作活动让一年级学生通过电子制作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产生初步认识, 掌握基础技能, 为今后科技创新活动打下基础。

(二) 学生科协培训活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科协定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零门槛”式的电子制作培训,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科技活动参与热情, 进一步带动学院的科技制作风气。

(三) 青年教师科技讲座——提高创新思维

针对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这一特点, 为了激发学生更大的科技活动参与热情, 学院聘请青年教师、在读博士作为科技指导教师开展“青年教师科技讲座”。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 从科学普及的角度向学生展示学术研究前沿的最新进展。讲座和培训每个活动周期安排10~15次, 讲座和培训的内容循序渐进, 相互衔接。

(四) “教授科技讲坛”——了解学科前沿知识

学院每年邀请知名博导、教授介绍学科前沿知识、科研课题分析等内容。旨在“拓宽学生视野、促使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积极性”, 每个活动周期安排4~5个独立讲座, 每场讲座均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和代表性。

(五) “理奥杯”科技节大学生科技竞赛——搭建科技实战平台

“理奥杯”科技节大学生科技竞赛是学生科技活动盛会, 经过为期一年的培养、锻炼, 学生提供优秀的作品参加“理奥杯”科技节大学生科技竞赛, 学生在评选过程中通过作品介绍、作品演示、现场答辩等环节可以对自己一年来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 可以横向比较其他团队作品的特点, 通过评选可以系统的总结出当年学生科技活动取得的成果, 存在的不足。此外, 通过学生科技作品评选, 能够筛选出优秀的作品和作者推荐参加国家、省市及行业竞赛, 或吸收有能力的学生进入学院科技创新团队。

三、“理奥杯”科技创新平台下的“四结合”的有效模式

“理奥杯”科技节系列活动开展24年以来, 已经成为学院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健康成才、健全和完善育人机制的重要举措。学生在各种校级、省级、国家级科技竞赛中成绩斐然。

(一) 理论基础与动手实践相结合

学生科技活动与学院专业特点相结合, 科技活动的开展针对不同年级特点, 循序渐进, 从易到难, 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 共同促进学生成才。

(二) 团队合作与个性思维相结合

科技创新活动要求学生打破传统观念, 在理念和方法上能提出独树一帜的观点, 强调独创性与新颖性;同时由于科技竞赛中自由命题, 注重发散个性思维, 所以需要集中团队力量, 拓展学生的思维角度,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学院形成以院级竞赛为普及、提高和以选拔参加校级、省部级和全国竞赛的拔尖三个层次的体系, 实现了“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提高的水平下带动普及”的目标。普及层面主要是开展学术讲座、学科竞赛、院校科技作品竞赛等, 重在提高学生创新兴趣和意识;提高层面主要是通过高水平的竞赛, 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2]。

(四) 专业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 各专业教师积极为参赛同学提供必要的学术及技能指导, 帮助学生克服难关, 带动学生主动求知, 独立自主, 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要:结合自动化专业特点和现实情况, 通过创新工作载体, 形成了一套适合特色自动化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践体系:核心—全员开展创新型教育、激发科技参与兴趣;关键—搭建有效平台, 特点—“学习、实战、交流、提升”, 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理奥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 朱爱胜.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12) :77.

[2] 周仲魁, 夏菲, 梁丽萍等.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49-52.

上一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数学教学下一篇:西部地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