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的军民融合取得了显著进展。由于存在军工相对封闭、军民融合产业支撑不足、资源共享程度不高、机制运行不畅、政策法规不健全等问题, 不能适应新时期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未能有效地将军工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1.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要素分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存在正向互动关系, 且各生产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激发而共同形成产业的整体效应。军民融合产业主要包含以下要素:

1.1 科技研发

科技研发是指包括军工技术民用研发和民用技术军用研发两大研发过程, 是军民技术的双向转移。军民融合的重要特质就是强调军民之间两大创新体系的相互融合, 而科技研发正是一种推进融合的内在推力。科技研发成果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动力要素。

1.2 成果转化

新技术的产生并不等于新产业的形成, 要使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特别是要形成规模效益, 就需要不断加快成果转化的步伐。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提高效益, 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科技成果 (特别是高技术成果) 转化数量、质量和转化速度直接决定了军民融合式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

1.3 企业发展

军民融合式企业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主体。只有军民融合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才能进一步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把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充分发挥企业发展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的作用, 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4 队伍建设

产业发展靠人才支撑, 加强军民融合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能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一方面, 强化军民融合科技转移攻关人才培养, 是实现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关键手段之一。另一方面,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就其本质来看, 就是管理人员的技术经营。

1.5 发展路径

路径即实现军民融合产业健康发展的路线。发展路径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方向, 要使军民融合产业沿着既定的科学路径发展, 才能确保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态势。

2. 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绵阳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 规模较大, 门类较全,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本文拟以绵阳科技城为例, 通过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 分析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具备条件。

2.1 科技研发标准不统一

对于绵阳科技城而言, 在军工技术民用研发过程中, 由于军工技术专业性太强, 保密性太高, 研发技术复杂难度大, 造成部分军工技术无法转为民用技术, 且研发人员的市场敏感度不高, 使得研发的技术不能广泛应用于民用市场;而在民用技术军民研发过程中, 军工单位与民营企业的融合壁垒一直存在。一方面, 民营企业准备进行军品技术开发时, 由于体制机制造成的信息不对称, 研制出军品不能满足军方的需求;另一方面, 军品研发周期长、投入大, 进行前期的科研投入和样品试验需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 且军品配置涉及的行业多, 而各个行业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行业标准, 致使民营企业承担军品任务, 在技术的标准统一上存在很大的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2.2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

绵阳科技城国防科研院所和企业每年虽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面世, 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的很少, 成功转化的更少。据调查结果表明, 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式企业在成果转化方面面临的问题很多 (见图1) , 其中主要问题是缺乏资金。近年来政府给予国防科研院所的军品任务逐渐增加, 国防科研院所勿需为求生存而发展民品业务, 导致西部地区国防科研院推进军民融合产业的动力相对减弱。而且在军民技术转化过程中, 由于军工技术专业性太强, 保密性太高, 造成了部分科技成果无法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

2.3 企业发展环境待改善

在企业发展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不够, 企业投融资渠道单一。政府部门出台了一些鼓励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政策, 但大多政策侧重于扶持大型军民融合型企业的发展, 小微军民融合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明显不足, 而中小型军民融合式企业受资金实力限制, 难以获得发展的资源。此外, 近年来虽然绵阳科技城部分军民融合型企业在投融资方面有一些比较好的做法, 但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整体来看, 依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和适合的金融环境, 融资方式单一。经调研 (见图2) , 绵阳科技城有91%的企业与合作单位合作路径采取自己联系的方式。

在绵军民融合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自筹资金, 占74%, 其次是金融机构贷款, 政府资助、风险投资、国外融资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见图3) 。

2.4 人才队伍建设不畅通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与队伍建设紧密相连, 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缺乏实效。一是院地企协同度不高。由于院地企三方的利益诉求存在分歧, 国防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军民融合型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 各管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 自成体系, 缺乏综合管理, 存在“三条块”的现象, 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二是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军民融合型企业培养人才的渠道狭窄, 未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人才的思想观念落后, 在人才管理和利用方面缺乏经验, 导致企业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极少,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进程。

2.5 发展路径不科学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正确路径的引领, 发展路径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军民融合产业的良好发展。同时,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涉及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一系列的问题, 但是从一定的程度上来看, 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忽视了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的内部关联, 缺乏一条清晰明了的发展路线。路径的不科学性、不合理性, 导致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不甚理想, 严重阻碍了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 西部典型地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以科技研发为动力, 驱动军民融合技术创新

搭建西部地区军民融合科技研发平台。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建立人才、知识结构合理的专职科技研发机构。完善西部地区实验室体系, 构筑技术研发开发体系, 开展基础性研究的科研平台, 拥有关键技术和核心专利, 具备超前的重大产品研制和关键技术储备, 为军民融合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完善西部地区军民融合资源共享互动体系, 积极组织军工先进技术参与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推动军工高科技资源对外开放和合作利用。

3.2 以成果转化为抓手, 推进军民融合产品创新

加速完善西部地区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平台, 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平台, 促进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 完成发明创造、科研成果向商品转化, 提高军民融合企业成活率和成功率。积极搭建西部地区产学研企对接平台, 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 构建产业科技支撑网络, 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政策引导支持的长效对接机制。

3.3 以企业发展为核心, 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创新

完善西部地区企业服务支撑体系;做强投融资平台, 大力培养金融中介机构;制定政策措施, 优化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环境;开展学习和培训工作, 提升金融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建立企业化的运行机制;着力拓宽民进军渠道, 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养, 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

3.4 以要素保障为依托, 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完善西部地区人才保障体系、资金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信息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五大体系建设。建设创新人才体系,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引入多种融资形式, 拓宽融资渠道, 以解决在军民融合技术转移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建立军民融合型协作网络, 科技信息发布平台, 民进军企业数据库。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各项政策规章, 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5 以科学路径为导向, 引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科学的发展需要科学的路径引领, 西部典型地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应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政策等要素组成的保障体系下, 以科技研发为动力, 驱动军民融合技术创新;以成果转换为抓手, 推进军民融合产品创新;以企业发展为核心, 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创新, 以五大保障要素为基础, 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的路径推动西部地区军民融合产业的创新, 从而有效地推动西部地区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摘要:西部地区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 在技术领域孕育了数以万计的科研成果, 但从其经济发展来看, 强大的军工科技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本文在系统分析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要素的基础上, 深度研究当前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以中国 (绵阳) 科技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为例进行案例研究, 提出西部典型地区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典型地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 周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航天企业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 2012

[2] 杨渝南, 张勇.军民融合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157-160

[3] 赵澄谋, 姬鹏宏, 刘洁, 张慧军, 王延飞.世界典型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主要做法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 (10) :26-31

上一篇:“理奥杯”平台下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下一篇:表象训练法在足球颠球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