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两平台工作(精选5篇)
1.学校根据管理要求使用信息管理平台对学校进行管理,做到“校务、政务公开”网络化。全体教师的论文、计划、总结、备课、试题等各方面逐步实行电子化管理,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2.建设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特色云空间主页。教师建设个人空间主页,能够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完成晒课,能够使教学资源在平台上共享,教育教学经验、心得在平台上得到交流。
3.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化校本培训,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要求做到有教学设计作品和资源开发成果,定期开展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特色教研活动;要求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活动,按学校规定完成信息化教学应用课时,积极参加各级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竞赛活动。
4.学校专任教师必须掌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操作方法,正确使用计算机等设备。教育学生爱护设施设备,指导学生正确操作使用。课前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使用完毕后,必须按程序整理好设备物件。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学校管理人员,由专人维修,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动手维修。
5.定期检查评比班班通的使用情况,确保教学应用达标。教师使用“班班通”开展教学活动,每期应达到总课时的50%以上。任课教师利用“班班通”设备上课后,要督促值日学生干部认真填写记录表。教务处对各班级任课教师“班班通”上课情况一周一汇总、一月一通报,并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6.加强对教师电子备课的管理。电子备课的格式固定为Word+媒体素材(课件)形式,其中文本内容(占60%)、多媒体素材利用(占30%)、个性特色(占10%)。文本内容的设计要体现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媒体素材和课件的使用要恰当,链接自如。电子备课要有分工备课和个人自备两个阶段。分工备课的主备教师要提前一周备好电子教案蓝本,上传于学校电子备课平台指定的文件夹中。执教教师将其下载到自己的备课文件夹中,根据班级与自己的教学实际,对下载教案修改增删,体现出二次备课。主备教师还要在自己授课后,及时填充不少于60字的所备教案的小结与反思。教导处定时或不定时按要求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
站在时代发展新的起点, 国家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新的顶层设计, 空前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教育信息化可以破解长期以来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诸多难题。这也反应了社会各界对于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 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要的呼声。
如今, 新技术风起云涌, 移动网络、智能终端、云计算、增强现实等在教育领域迅速发展, 创新的教育理念不断被提出, 种种因素催生教育信息化再次蜕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三通两平台”作为近期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被提了出来。“三通两平台”, 就内容上说是一个较为系统的整体——“宽带网络校
——聚焦“三通两平台”建设
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与“教育资源云平台、教育管理服务平台”。这样的整合创新, 使得教育信息化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形成合力, 能够更好地推动国家教育变革与发展。
摘 要:本文作者通过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领导讲话的深入学习,结合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当前阶段发展状况与战略重点的深入分析,对“三通两平台”的内涵、体系结构、建设内容与实施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对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三通两平台;体系结构;建设内容;实施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07-04
一、引言
全球政治经济竞争的加剧,使各国政府将教育视为国家发展大计,而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成功应用,使各国政府都将教育信息化视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和效率的一剂良药。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国家纷纷制定了国家级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以美国为例,1996年就制定并颁布了第一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在2000年、2005年又分别颁布了两个,2010年11月奥巴马政府发布了最新一轮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该计划的标题为“改革美国教育:技术支持的学习”(Transforming American Education : 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lan 2010),提出了一个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方面提出了主要发展目标和建议。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教育信息化单列一章,并列为十大重大项目之一,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2012年,教育部又正式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十年规划》)。《十年规划》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概括提出了我国教育信息化未来十年的8项任务和5个行动计划。此后,这8项任务和5个行动计划的重点工程又被概括为“三通两平台”建设。“十二五”期间,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核心目标的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已经逐渐明确。
“三通两平台”立意高屋建瓴、文字言简意赅,如何理解其内涵与外延,以何种模式开展相关的建设与应用工作是当前阶段必须认真研讨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十年规划》和领导讲话的深入学习,结合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当前阶段发展状况与战略重点的深入分析,对“三通两平台”的内涵、体系结构、建设内容与实施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对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工作者有所帮助。
二、、“三通两平台”起源与内涵
1.“三通两平台”起源
2012年3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十年规划》,同年5月28日杜占元副部长在北京召开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贯彻应用驱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思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是三大任务和两个平台,是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核心目标。三大任务:第一是要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接入与网络学习环境的问题;第二是加强优质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每个班级都要用上优质资源,资源应用是关键;第三是建设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努力推动个人自主学习和教学互动。两个平台:一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就是资源云服务平台。概括为“三通工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2012年9月5日,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时任国务委员)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加快内容建设与共享;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坚实支撑;加强队伍建设,支撑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至此,“三通两平台”的概念正式确立,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2.“三通两平台”内涵分析
“三通两平台”的本质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促进教与学的变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最终达到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目标。“三通两平台”中“两平台”是基础,是通过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的,而“三通”则主要强调应用效果,具体内涵分析如下。
“宽带网络校校通”是以校为本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当前重点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问题,初步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基本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建设。
“优质资源班班通”是以班为本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要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送到每一个班级,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普遍使用,促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以人为本的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与学习,当前重点是使每个教师、高校学生、职教学生和初高中学生基本实现每人拥有一个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和环境,把技术和教育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中,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就是《十年规划》中的教育云资源平台,该平台要为各类教育资源的汇聚与共享提供支撑,为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衔接提供机制与服务,还要为课堂教学、学生自学提供交流与协作服务。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就是《十年规划》中的教育云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要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校务管理服务,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基础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为社会公众提供教育公共信息服务。
三、“三通两平台”体系结构与建设内容
1.“三通两平台”体系结构
“三通两平台”中“两平台”是基础,而“三通”则构筑于两平台之上,通过两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化服务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化应用,达到“三通”的效果。因此,设计“三通两平台”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体系结构由三层内容组成,最底层为基础设施层,为省级数据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基础运行环境。
中间层是运行于省级数据中心的教育资源和管理服务两大平台,这两大平台是“三通”工程中的信息系统层,通过平台中的信息系统,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教育资源、教与学的沟通交流、教育管理等服务。
最顶层为应用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学生、家长通过对平台所提供服务的深化应用,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也就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2.“三通两平台”建设内容
通过分析建立“三通两平台”体系结构模型,对“三通两平台”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两平台”为系统层,为上层提供教育管理、教与学的信息化服务;“三通”为应用层,强调的是应用效果。进一步地,通过对教与学、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模型的研究,我们提出“三通两平台”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宽带网络校校通
“宽带网络校校通”是指学校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各级各类学校要宽带接入互联网络,并具备互联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和学习环境。具体包括:1)学校实现宽带接入互联网络,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校园网、提供无线接入;2)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计算机教室;3)为教师提供用于网络教学的信息化设备,如计算机、扫描仪、照相机等;4)为学生提供用于网络学习的联网计算机、电子书包等信息化设备。
(2)优质资源班班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是指班级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要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推送到每一个班级,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工具软件和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开展班级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包括:1)利用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仿真实训、学生个性化学习等教学活动;2)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互动、课后复习、教学评价、答疑辅导、网上提交作业、网上自测考试等班级教学与交流活动;3)教师进行基于网络平台的协同备课和集体备课;4)通过网络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开展交流协作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5)为中职教育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基于网络的校企交流协作支持;6)基于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校务管理信息化,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教研管理、设备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协同办公等。
(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指师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与学习活动。通过人人拥有的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平台在资源共享、互动交流、教学管理和教师研修等方面的支撑作用,真正把信息技术和教育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中,形成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教研和研讨方式,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全面互动,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具体包括:1)通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师生建立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推动师生使用个人网络空间管理知识;2)推动师生使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多种交流工具进行教学、讨论、协作的互动交流;3)推动学生使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电子书包、网络作业、网上自测、网络选修课等开展自主学习;4)推动师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组建机构空间(如学校、班级)和兴趣小组空间,开展小组式合作学习;5)推动师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个人事务管理;6)通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推动形成性评价。
(4)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亦即教育云资源平台,该平台要为各类教育资源的汇聚与共享提供支撑,为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衔接提供机制与服务,还要为课堂教学、学生自学提供网络学习空间与交流协作服务。具体可以分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和教学交流与协作公共服务两个方面。
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方面,平台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应包括:1)政府投资建设或者购买基础性教育资源,平台提供存储、汇聚与共享服务让师生能够方便地无偿使用这些资源;2)为学校、教师开发的个性化教育资源提供共享与结算服务;3)为商品化教育资源提供准入机制;4)通过建立教育资源目录,提供教育资源检索与发布服务;5)支持“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方便教师将“三个课堂”引入教学。
在教学交流与协作服务方面,平台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应包括:1)为师生建立实名制认证的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提供基本的文件存储服务、个人信息资源展示服务和个性化配置服务;2)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提供知识管理服务,包括知识分类管理、知识检索服务、知识分享服务等;3)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提供机构空间(如学校、班级)组建和兴趣小组空间组建等服务;4)提供课程录像、电子书包、网络作业、网上自测、网络考试、网络答疑讨论、网络选修课等课堂教学和网络自学的支持服务;5)提供即时或非即时通信工具以及社交网络工具,为师生教学交流与讨论、教师网络备课与教研协作、家校交流、校企协作等提供互动交流服务;6)帮助学生记录个人成长过程,提供个性化成果管理、学生期末自评等服务;7)提供以日程管理为核心的个人事务管理服务。
(5)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亦即教育云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要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校务管理服务,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电子政务、教育基础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教育公共信息服务。
具体功能包括:1)建设满足幼儿园、中小学校和中职学校日常业务管理要求的电子校务管理系统,提供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与实训管理、资助管理、教研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校舍管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等功能,支持学校管理全面信息化;2)建设满足省、地市、区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日常业务办理、监测监管的电子政务系统,包括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管理类、教师管理类、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类信息系统及其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教育规划、教育统计、涉外管理、考试考务管理、业务审批与办理等业务系统,支持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全面信息化;3)以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整合社会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发展和地质环境等数据,建立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为教育管理和决策服务;4)基于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类教育公共信息,为相关机构和人员提供一站式的网上办事服务。
四、“三通两平台”实施模式
“三通两平台”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是一项相互关联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协同配合、各司其职,更需要相关企业积极参与。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建设包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的教育云平台;学校组织师生通过教育云平台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学校应用教育云平台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信息化校务管理,提供培训、指导与技术支持服务;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要通过教育云平台开展本级教育服务与监管活动。
实施“三通工程”,还要创新资源建设和配置方式,要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营维护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倡导用市场化的办法,由专业化的企业或非营利性机构提供服务,由学校或政府购买,形成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组织优势互补的格局。具体地,可供参考的实施模式建议如下:
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设教育云平台
·自建或租用企业资源建设教育数据中心;
·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于云服务模式,为本地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管理信息化等业务应用服务;
·采购成熟的商业软件或企业运营的云服务建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本地区学校和师生提供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服务、教学交流与协作服务;
·构建综合的省级教育云门户,将各种资源与服务整合起来,以统一的门户为各类用户提供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服务、教学互动与交流服务、以及教育公共信息服务。
2.宽带网络校校通
·采取以政府政策支持为主,大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机制;
·学校采用地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卫星网等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实现校校通宽带。
3.优质资源班班通
·通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的教育云平台,采取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政府评估准入的机制,支持多种服务模式;
·公益性资源服务模式:基础性教育资源由政府投资建设或购买,用户无偿使用;
·导向性资源服务模式:个性化教育资源和部分通用性强的优质商品化教育资源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认定,以低价或免费的方式为辖区内师生提供服务,根据师生使用情况给资源提供者付费或给资源使用者补贴;
·商业性资源服务模式:商品化教育资源由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准入,教育云平台提供服务让消费者能够方便地找到其中意的优质教育资源并消费。通过市场调节,让企业投入建设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有良好的回报,推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良性循环。
4.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通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的教育云平台,为个人、学校和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各类网络学习空间;
·个人空间:包括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和家长空间等,个人空间建设应以教师空间建设为核心,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并通过学习任务、学法指导等关键应用带动学生空间建设,通过家校沟通、家长学校等关键应用联通家长空间;
·机构空间:依托学校、教育机构等开展实体机构空间建设,依托学科协作组、学习圈等凝聚同一学科或共同学习兴趣的成员开展虚拟机构空间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聚合和共享,加强学科协作和网络教研;
·区域空间:以县(区)级以上行政区域为主体开展空间建设,实现区域内个人和机构的信息汇聚,展示区域范围内空间建设成果,实现优质资源推送、智能数据挖掘、活动考核评估、积分汇总与评价激励等功能;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运营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要探索利用市场化机制推行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
五、结束语
“三通两平台”是对我国当前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概括,如何具体落地实施,使教育信息化能够真正产生效果,支撑教育向现代化迈进,是教育信息化研究与实践领域的焦点问题。此外,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中,在“三通两平台”之后还着重讲了“一队伍”,即信息化建设队伍,碍于篇幅,本文也未进行分析。对于“三通两平台”,本文的研究还很初步,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国内外同行专家的思考,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批评指正。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对教育现代化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是解决当前教育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口,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与改革,探索教育理念与模式创新,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规划总体部署和省市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我校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发展规划。
一、转变发展观念
教育信息化采用云技术,云平台,未来的教育将改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空间,要转变发展观念。要从“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转变为“为教育现代化而信息化”。过去往往把信息化理解为多少台计算机、多少台服务器、多少个多媒体教室、多少兆宽带,这只是信息产品,不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最关键在“融合”上。在发展方向上,从“建设主导”转变为“应用 主导”。其核心理念就是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融合,这才是教育信息化本质。把握核心理念是以应用为导向,而不是以建设为导向,更不是以建设为目的。应用不是简单的使用信息技术,而是要与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管理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中,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切入点,更是着力点,要用应用评价来推动应用导向,应用的程度越深入,教育信息化水平就越高。
二、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
什么是“三通两平台”,“三通两平台”:教育部提出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资源云平台,形成资源服务的云模式。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实质内容有两个,一是基本解决各级各类 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二是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 教学环境建设。所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从建设角度讲是要完成两项任务,为学校提供宽带接入条件和在学校内部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什么是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一是为学校建设能上网的多媒体教室,二是为教师提供一套基本的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三是一定比例的教师配有计算机并且经过培训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授课。“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不能把它理解成为每个班级安装多媒体设备。所谓 “优质资源班班通”,就是要使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的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能够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还应重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不能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简单理 解成在资源网站开通实名注册的个人空间。“网络学习空间”首先应该是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的一个网络化的社交平台,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网络互动提供支撑。其次应该是一个具有汇聚优质资源能力“资源超市”,为各类资源提供者提供高效的资源交易服务,使教师和学生有更丰富的优质资源可用。再次还应该是一个使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服务平台,平台主动推送资源的功能帮助教师依托空间快捷地获取合适的资源,平台容易使用的开发工具帮助教师提高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最后还应该是一个管理的平台,平台的机构空间帮助助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所有的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统计教师利用网络从事教学活动的频率、效果和教师内生的、自己创造的课件资源的数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或区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网上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条件支撑。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是把教育信息化推进到第三阶段的技术支撑和运行模式,所以我们要提高认识、主动设计。要把“网络学习空间”建成网络条件下从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基本平台,建成一个实名制的、组织化的、可控可管的体系,为所有想在网上进行教学活动或教研活动的教师提供一个网络阵地,逐步形成网络条件下教学活动管理、组织和服务的基本体系。所以我们强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要整校推进,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要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优质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服务必须是一体化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现在看来,“教育资源公共服 务平台”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云服务体系的建设。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学校信息化成本和建设难度;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提高应用水平。“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该是一个运用云计算技术构成的覆盖全国的、多级分布的、互联互通的、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 人人通”提供技术支撑和网络服务的云服务体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网络学习空间”既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组成“细胞”,又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全国师生依托“网络学习空间” 参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网络学习空间”、“班 级集体空间”、“主题资源空间”、“名师空间”、“大师工作室”、“机构 管理空间”等各种空间应用模式,再加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资源中心,共同构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要避免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逐步形成统一的基础逻辑架构,使各地的服务平台及网络学习空间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以保证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广泛共 享。“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首期目标,是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提供准确的数据。平台建设的基本构思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通过应用系统收集和汇总数据。今、明两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办学条件三个系列的数据通过应用系统完整地建立学校数据库。
三、学校落实“三通两平台”重点工作和实施方案 第一,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建设以“校”为本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 施的全覆盖,提高我校已有的宽带,为教师和提供基础设施配套的教学资源和软件资源,改善目前的网络教育和学习环境。
第二,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工作,推进以班为本的教育教学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要从班级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支撑来探讨“班班通”的内涵,包括教师备课、授课与课堂交流、作业与课后交流、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乃至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专业化发展等等。要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真正改革教育教学评价,通过政策引导扭转当前绩效导向的误导;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与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建立支撑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良好环境与机制,包括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支撑服务机制,让教师能够方便、安心、顺心地钻研如何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引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立以人为本的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与学习。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个资源优质、服务优质、管理优质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学校要在“网络学习空间”、“班级集体空间”、“主题资源空间”、“名师空间”、“大师工作室”、“机构管理空间”等各种空间应用模式上下功夫,不但要推动教学方式变革,还要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重在应用,建而不用不算“通”,要“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如:个人空间服务、个人知识管理服务、社交网络服务、互动交流服务、自主学习服务等。
第四,推动教师积极参与自治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集约化。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技术支撑和网络服务的云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以保证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广泛共享。
第五,大力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学校,积极参与自治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学校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和学生家长信息管理工作综合性一体化。
优化发展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县纠风领导小组《全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意见》和县教育局会议精神,在县教育评议组的具体指导下,我校党支部、校长室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并召开专题会议,就我校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切实做到组织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较好地完成了本阶段既定的各项工作。现将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优化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务之风
学校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校务公开栏、行风评议意见箱,设立监督电话。坚持实行公开办事规定程序,公开办事结果,虚心接受教师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为了加强对学校行风评议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校成立了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谈映 常务组长:夏胜强
成 员:周志刚 王喜明 各处室负责人
学校要求各部门领导、教职工认真履行职责,率先垂范,谁分管,谁落实,加强对行风评议的领导。
二、规范办学行为,打造规范办学之风
学校在参加市县对民办职业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专项治理工作动员会后,对学校工作开展了详细自查与规范:
1、完善各类教学硬件设备,根据教育局和校企合作要求改进专业学习课程;
2、增加专业教师招聘与培训力度,努力打造一流“双师型”师资团队;
3、规范招生宣传行为,严格按照教育局要求进行招生及广告宣传;
4、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按照教育局和物价局审批费用收费,不乱收一分钱;
5、实现百分之百就业并常年跟踪服务,坚决执行“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6、树立“安全无小事,处处皆德育”的意识,时刻谨记以安全为中心,责任到人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三、提高服务质量,打造优质服务之风
牢固对立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的服务意识,从学校日常管理、生活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来提高学生和家长的满意率,学校领导、老师天天和学生吃在一块,玩在一起,睡在一层。全力打造“两园”建设,让学生在学校是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
四、严格内部管理,打造严谨管理之风
加强教师思想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校园管理制度建设,引导老师树立以下六个观念:①树立“正人先己”严格遵守师德规范的观念,经常学习,经常对照,不断增强遵守规范的自觉性。②树立终身“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观念,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③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做到教育育人并举,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人才。④树立“身教重于言教”的观念,以师德规范检点自己的言行,培养良好的品行。⑤树立“爱每一个学生”的观念,对存在差异的学生要一视同仁,特别要关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表现不稳定的学生,让这些学生享受到爱的温暖,接受到平等的教育。⑥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学生,创设良好的、愉快地、和谐的、活跃的教育教学环境。
五、塑造良好形象,打造爱岗敬业之风
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倡导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服务学生、爱好学习、正人先己,奉献教育的职业道德,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敬业精神。学校建立了师德承诺制度和师德考评制度,对教师体罚、讽刺、侮辱、变相体罚学生等现象,加强平时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进行处理,问题严重的、影响恶劣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并建立了教师追究责任制度,直接与教师工作考核挂钩。
六、大力改革创新,打造创新创先之风
加强校本培训,通过校园网在线学习,学科教研活动,老带新等形式,强化老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扎实推进“工学结合”课堂建设,在广大教师中开展“工学结合”的通识培训,由每个专业学科开出几节“工学结合”的研讨课,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些“工学结合”的模式加以推广。主动出击,寻找支持,开办学校特色项目,举办pga高中国际课程实验班,进一步深化我校新课程改革工作,引进和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国际化办学的新路,满足国内、海外学生在我校求学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七、存在问题
尽管我校在政风、行风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诸如:教学质量与教育局的要求还有距离、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有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管理队伍执行力不够等)。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把行风建设持之以恒抓下去,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三通两平台工作】推荐阅读:
三通两平台汇报07-03
教育局三通两平台方案12-12
学生工作管理平台09-20
搭建德育工作的平台10-20
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工作情况09-10
校内岗位实践平台建设工作总结11-15
平台运营总监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01-07
2022年工作总结——荆州服务平台09-29
平台入住协议05-24
平台协议培训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