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对高校老师的要求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具体科目教学以及课外辅导教学活动中, 在具体教学中体现思想性和政治性。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无疑对各科非思政科目教师是种挑战。这种模式首先是要求教师从注重“授业”转为更注重“传道”。高校采取专业分科教学, 尤其是注重就业目标的民办高校, 对教师具体学科知识要求严格, 十分看重教师的“授业”技巧, 然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最终需要脱离学校而独立, 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掌握正确的历史观, 并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更为重要。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知识教学与思想德育的结合, 注重学生获取抽象知识和提升能力的结合。这就是要求教师除了注重大学生知识教育, 还要注重大学生的德育和政治教育。

其次, “课程思政”模式还要求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过硬, 能够为人师表。打铁还需自身硬, 教师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才能发挥好的教学效果。民办本科高校教师虽多是名牌学校的硕士或者博士毕业, 但不乏专业知识过硬, 却德不配位者。“课程思政”即要求专科教学老师的三观符合主流价值观, 能够为人师表, 传递正能量。最后, “课程思政“还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 能够融会贯通不同学科知识差异, 掌握“课程思政”的技巧。传统模式的专科知识教授多限于本门专业知识,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善于总结和发现专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及其所蕴涵的德育资源, 并将这一资源引申开来, 使得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 思想的道德情感得以洗礼。

二、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民办本科高校多建校时间短、师资力量偏薄弱, 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不如公办院校。同时, 高校教育正处于持续改革中, 这些因素让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不同层面均存在问题。

(一)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缺乏良好师生关系构建能力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多硕士或博士应届毕业, 年龄与大学生相差不大, 这本有利于规避师生之间的代沟。但从整体上看, 民办本科青年教师要么只专注于课堂, 缺乏与学生交流, 上课来, 下课走, 与学生很少互动;要么不能把握师生之间的交往程度, 与学生走得过近, 导致教师权威感下降。很多民办高校学生由于高考成绩不佳, 自信心受到打击, 同时, 性格和情商发育不健全的学生数量颇多, 这些初入大学的学生正需要寻找榜样和被引导。但由于师生间缺乏沟通机制, 师生交往模式不合理。导致双方之间缺乏理解, 不能相互吸取正能量, 学生对老师缺少认同, 教师对学生冷漠或即使有心指导学生, 也有心无力, 爱莫能助。这种师生间关系紧张、冷漠的现象表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缺乏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能力。

(二)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能满足新时代要求

当前00后出生的学生已经开始进入高校, 00前后出生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家庭愿意花费资源帮助他们成长。因此, 很多00后多才多艺, 爱好广泛。如喜欢街舞、RAP, 古典乐器, 无人机之类等。他们也喜爱在贴吧、QQ、B站、知否等网络空间网上冲浪, 并接收或融入诸如汉服文化、变装文化等亚文化圈。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 人们最容易接受的是接近自己当前经验的知识。00前后出生的大学生与80后和90后的青年教师知识经验不同, 如果教师仍旧依靠传统的教案和老旧的教学模式, 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 “课程思政”要求青年教师探索专科知识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以辅助思政教学。青年教师虽然有心采用新教学模式, 但教学经验缺乏, 对00前后大学生知识经验又缺乏了解, 难以达成教学目标。知识缺乏广博度和缺乏掌控“以学生为中心”课堂的能力, 导致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难以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任务。

(三)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积极性低

民办高校虽然注重老师的福利待遇, 且愿意青年教师留下长期发展, 但青年教师在经过1-2年的新鲜感期后, 就受到金钱、更丰富体验的生活等因素的诱惑, 职业发展陷入迷茫期。大多数青年教师会在婚姻、住房等生活压力下动摇他们在教育行业发展的信心, 加上对教学进展的失望, 不少迷茫期的青年教师教学积极性下降。与公办院校相比, 民办高校的教师也缺乏提升空间。科研和新技术转化落实项目均可以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 使个人兴趣可以多方面发展, 但我国高级别实验室和科研项目集中在公办院校、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也多由公办高校落实开展。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缺乏这些机会, 容易萌生跳槽、离职继续进修的念头, 因此也不愿意花更多精力在教学上, 教学效果也难保证。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综合素养提升策略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交流机制, 构建师生关系融洽的校园氛围

教学质量是民办本科高校的生命线, “课程思政”模式有利于提高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 但前提是师生之间科学合理关系的构建。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 需要一定的权威性和维护专业形象;而要提升教学效果, 又需要互动频繁、生动有趣而富有吸引力的课堂。科学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既不刻板、高高在上, 也不宽容放纵, 丧失教学主导权。既能严肃认真地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 又能答疑解惑、与学生平等交流。这种课堂效果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既有的知识结构、经验, 然后对各类教案博采众长, 归纳总结和尝试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要了解学生, 不仅需要青年教师多观察和收集信息, 更需要民办高校构建合理的师生交流机制。如建立教师学生微信圈, QQ群, 邮箱互通交流机制;定期举办师生联谊会。同时加强尊师文化教育, 利用强制性机制维护学校课堂纪律。如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教室, 禁止学生通宵玩网络游戏等。师生交流的加强, 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 而科学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 给青年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二)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给予青年教师人文关怀

青年教师多刚从高校毕业, 且有党员身份, 但由于青年思维的可塑性, 部分青年教师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还没有定型, 其自身也需要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人的价值观多是经过社会历练, 吸取人类文化精髓以及遭遇生活挫折后得出的反思, 是人终身学习的结果。人的价值观不仅要放在历史长河中考量, 也要面向广袤宇宙。稳固的正能量的价值观是自我反思和思想碰撞交流的结果。青年教师如果闭门造车, 不参与学习交流, 不仅不能在思想上给与急需指导的大学生以帮助, 而且自身也容易陷入消沉中。因此, 高校管理者尤其是党政工作者要加强青年教师管理, 加大高校青年思政教师综合素养提升政策的支持力度, 提出促进教师不同层面知识发展的有效策略, 规范高校思政教师条件性知识标准。

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管理能力, 首先是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党政思想教育。建立针对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 提升青年党员教师的思想觉悟,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党员精神。学习可以以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读书班等形式开展。其次, 是要加强青年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训。给青年教师充电既能树立他们的教学信心, 又能提升他们综合能力。职业培训应以多样化的方式展开, 包括交流、集中报告、青年沙龙、专题调研、现场教学演示等。最后, 要鼓励和引导青年教师学习新教学理论, 掌握新教学模式, 开展教学创新。只有知识储备丰富、教学技巧熟练, 才能在教学中将条件性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旁征博引, 生动有趣, 提升教学效果。针对00前后大学生喜欢信息化技术的特点, 青年教师要善于在网络上收集教学资源, 在教学方法中融入新媒体新技术, 总结国内外名师课堂组织和教学内容编排技巧, 转变教学理念和模式, 增强教学时代感和吸引力。民办高校可以邀请优秀名师与青年教师就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交流, 就青年教师的教学困惑、思想问题等进行答疑解惑, 给予青年教师人文关怀, 坚定他们继续在教育学上探索。

(三) 给予青年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空间

网络时代,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趋势明显, 教师的知识量已经难以包容学生多面的兴趣发展, 教师权威容易受到冲击, 师生认同感差。人本主义教育法认为教育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技能和知识, 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 情感交流方式等。教师的教学虽然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主导作用, 但真正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的是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 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青年教师要提升教学能力, 需要加强对教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掌握了这些高阶的教育理论知识, 青年教师会对学生的不配合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应对教学挫折也更理智。民办高校应对专业科目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加以训练和考核, 提升青年教师理论素养, 帮助他们完善知识储备。

除开教学上的发展空间, 青年教师对自身在科研、工程项目管理上的发展空间也十分看重。不少公办高校均有相应的基金项目支持青年教师的发展。民办本科高校也应加大科研资金、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项目资金的投入。让青年教师得以多方面发展, 给予青年教师较大的综合素养提升空间。通过科研或工程实践, 青年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加强, 并有机会在多样化的生活中感知社会主流思潮, 感知劳动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 了解中国广大民众所需要的激发潜能的正能量所在。这也有助于青年教师体会“课程思政”的内涵, 在专业科目教学中更好地融入思政教学, 以提升民办高校教学质量。

摘要:“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是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新的挑战。本文基于“课程思政”视角, 分析了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

参考文献

[1] 黄珊.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研究[J].才智, 2019 (15) :191.

[2] 张新军.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 2019 (10) :77-78+80.

上一篇: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稳压电源下一篇: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银行信贷支持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