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研究计划

2023-0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日常工作中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的重要工具,你在拟写计划时会感到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验教学研究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实验教学研究计划

基于“卓越计划”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是我国工科类院校机械类专业必开的基础性实验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常见机械结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形式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近年来各大院校的扩招,加之受传统实验教学的影响,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效果。为加强我国机械类人才培养的力度,本文首先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其次,对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综合措施,完善实验内容体系,以此推动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最后,本文提出的实验改革在我校国家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行,通过实践表明,以上举措对于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卓越计划;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体系

一、引言

众多学者认为,当下教育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创新设计能力不足以及缺乏实践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工科类学生与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设计能力有着明显的差距[1]。因此,为适应新形势发展,满足社会行业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我国在2010年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養计划”(简称“卓越计划”)[2]。该计划实施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具有独立自主创新设计能力的高质量高技术的工程技术人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我国工科类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对机械结构原理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众所周知,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的有效实践手段。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机械零件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形式,而且还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尤其重要。文章结合我校实验教学的现实情况,从目前我校工科类专业实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出发,以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为例,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提出了改革思路以及新举措。

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是包含了机械原理、机械制图以及机械设计等三门机械类学生必须掌握的必修课程的系列实验[3],它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诸如机械制造基础课、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其他专业课程实践以及学生的毕业设计尤为重要。

1.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实践与机械专业学生课程教学实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乃至以后从事社会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各高校不断地扩招,各教学单位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的课时不断被压缩。加之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授课教师只是要求学生粗略地掌握机械零部件的结构以及相关原理,对学生后期如何运用以及拓展并不是十分的重视,这也是为什么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多年来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足的关键因素。

2.实验教学内容单一。国内大多数工科院校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内容都是依托于自身学院所开展的机械设计基础的理论课程,学院并没有建立良好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不完善是导致实验教学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同时,教学单位也没有制定系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开展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工程需求严重不符,学生根本无法有效地掌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的精髓,不能独立设计实验、清晰地认识机械零部件以及完成实验,更别说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创新。更为严重的是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内容并没有独立开来,没有成文的实验教材,只是简单地被安排在机械设计基础的理论课教学当中,依附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仅仅服务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单个理论知识点,侧重于对某一个独立的理论知识点的验证,而忽略了实验内容之间本身的相关性,课后实验课时甚少。因此,按照这样的实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学生对于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的常见方法和手段无法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实验的一般理论与方法更是无法掌握。

3.实验教学模式陈旧。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传统的课程。由于它开课时间较早,一直还是沿用传统的教材以及教学模式,教育思想保守,教师依旧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4]。在现有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的主体是老师,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模式、教学计划、教学评价以及后期考核等众多事项都掌握在教师手里。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此教学根本激发不了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的积极性。学生无法将所学的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点与机械设计基础实验项目有效结合起来,在整个实验教学中,教学方法不具备创新性。学生更是没有机会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设计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4.实验教学资源不足。受地域限制、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教育资源不平衡发展,众多地方高校出现实验设备老旧和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5],高校没有实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常常出现十多个人一起做实验,很多学生并没有亲身参与实践,只是单纯地站在一旁观摩,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在大众教育进一步走向普及教育的形势下,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相似和工程性与创新性的缺位[6],阻碍了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于招生规模大的综合类理工科高校和行业高校,问题尤为突出。工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必然离不开实践,高校只有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拓展,与实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理论教学—实践—项目驱动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21世纪“卓越计划”的发展需求。

面对当前大学基础实验教学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各大院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的效果,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培养21世纪的高层次应用性人才,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1.建立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并未将相关理论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的实验项目设置对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性方法十分不利,对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为困难。众所周知,良好的实验教学质量需要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来支撑,因此,本文在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改革中首先将实验内容层次化。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建立“多层次、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体系[7],体现机械设计基础实验项目的相关性,在实验项目设置上,变单一理论知识点实验证明为基础型实验、综合分析型实验和创新设计型实验三个阶段,通过三阶段教学实践的连续培养,逐步实现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由理论知识点到工程运用实践的过渡[8]。第一阶段是基础型实验,是整个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本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实验原理的一般性方法,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点进行简单运用。第二阶段是综合分析型实验,是整个实验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该部分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对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拓展,能够独立完成实验,重点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是创新设计型实验,要求同学能够独立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自主探究。三个阶段呈现出层层递进的关系,同时每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培养目标,但目的都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以丰富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实验讲授方法是吸引学生乐于参加实践的关键。改变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中常规的以老师主讲学生听取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動性以及探究精神,这是提高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效果,学生学以致用的关键。因此,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要引导好学生。此外,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涉及的实验项目多,学生也多,针对该现象,改革中提出不同类型实验用不同的方法实施。例如,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构建分层次指导,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学校要不断鼓励学生自主选修一些实验项目,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实验的敏感度,设置一些有创意性的实验项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更高层次的创新型设计实验。

3.构建开放式实验室。除了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正常教学,学院可以建立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学时,提供工程实验和工程设计平台[9],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的课堂教学。建立良好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实验室要定期更新实验内容,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由专任教师轮班值守,保证学生在实验室就有专任教师指导。除此之外,学校加大开放式实验室宣传力度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由实验室老师带头组建实验创新团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加大实验室硬件建设。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固然离不开实验室硬件平台的搭建。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存在资金不足、实验设备老化、实验条件落后等问题[10],因此,学校在搭建实验平台时应该更加充分有效利用有限的资金。学校应该严格按照教学体系,整体优化,整合相关资源,搭建能够同时满足三个不同阶段实验教学需要的硬件设施平台。在采购实验设备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的性价比,要注重设备的功能性,尽量避免选择功能单一的实验设备。

四、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改革效果

结合学生个性发展、学校特色以及满足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需求。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为目的,制定了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改革方案。本文提出的改革措施在我校国家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行,先后应用于机械类专业的48个班级的本科实验教学中,并辐射推广到12个其他工科类近机械类专业和非机械类专业共120多个班级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1)通过以上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实施后,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积极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学校一系列的反馈意见显示,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的实践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实验教学的改革让学生的创新实践兴趣有了很大的提升,独立设计实验、个人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在开放式试验室,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多项创新创业项目,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大赛,多次取得优异的成绩。(3)实验的改革推动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近几年,学校的一次性就业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了5到8个百分点,连续多年位居同类高校的前列。用人单位的反馈,普遍表明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高,创新设计能力强。(4)通过实验改革,学生在参加国家级、省级的机械设计大赛、挑战杯、机械工程训练大赛以及CAD制图大赛中获奖40余项。

五、总结

21世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时期。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文中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同时根据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学生不仅能够独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而且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尽管如此,对于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这样一门专业的实践课程,我们应该继续考虑如何整合资源,优化现有实验条件,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努力与思考。因此,各高校教师一定要树立起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注重教学质量,为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于克强,孙桂兰,陈国辉.基于微信平台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10+12.

[2]颜志勇,刘靖,向东.基于“制作中学习”教学模式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7,(56):38.

[3]Ying Sun,Jiabing Hu,Gongfa Li,Guozhang Jiang,Hegen Xiong.Mechanical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Based on Romax Designer [J].Revista de la Facultad de Ingeniería U.C.V.,2017,32(10):191-199.

[4]闫镇威.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时代教育,2017,(01):186-187.

[5]王霏,刘斌.新形势下《工业设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49):85-86.

[6]Ying Sun,Wentao Cheng,Guozhang Jiang,Gongfa Li,Yongxing Guo & Hegen Xiong.Building a creative classroom system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J].World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2016,14(4):473-476.

[7]孙瑛,等.基于校企联合协同中心的机械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6):31-33.

[8]张尧成,杨莉,戴军.应用技术型大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226-227.

[9]陈佳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01):227.

[10]孙瑛,等.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07):41-43.

作者:徐春明 周艳 孙瑛 蒋国璋 熊禾根 李公法

第2篇: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促进“卓越计划”实现

摘 要:阐述在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应基于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实现以学生为主导实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加实验中物理原理的新技术、新应用,通过拓展学生能力培养时间与空间、搭建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建立面向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卓越计划”。

关键词:卓越计划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课程要求 能力培养

1 引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启动“卓越计划”,加紧培养一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着力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课程的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10年版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特别提出了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要达到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即独立实验的能力、分析与研究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能力。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与“卓越计划”的目标比较,两者能力培养的要求是相通的。课程要求的实现能够促进“卓越计划”的实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作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积极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设计方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通过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学校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列为车辆工程(汽车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飞行技术等专业的“卓越计划”课程教学。力图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对该专业的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的教学实践,针对大学物理实验作为“卓越计划”之一的课程,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卓越”,就实验课程教学而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2 “卓越计划”的实现要以严谨治学为基础

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我们在“卓越计划”教学班的教学环节上坚持严格要求:每个实验前要做好实验的准备;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要观察细致、记录完备,数据留档;实验结束后的实验报告要实事求是,如果有实验错误要进行分析、讨论,力求找到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对自己实验中产生的问题着手。出现测量数据错误导致实验结果不正确,不要简单否定自己、更不能篡改实验数据。我们的处理方法是让学生在实验报告的“实验分析”中分析讨论实验中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并指出如何避免产生同类错误。例如我们开设的“衍射光栅”实验,是要求学生用测量数据验证光栅方程。在教学中会因为实验仪器分光仪的调节较难,实验的时间较为紧张,有学生因仪器、光栅的调整未能达到正确测量的要求,出现测量错误而未能证实光栅方程的正确性。是光栅方程错误?还是测量错误?错在那里?如何避免?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实验的物理原理、仪器调节原理、光栅衍射角的正确测量方法,教师会鼓励学生找出自己问题的所在,不是简单将该实验成绩判为“不及格”。在这种求是的氛围中,有的学生会再到实验室来,重复实验的过程,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找到自己实验中测量数据错误的原因,有些是读数方法的错误、有些是光栅表面未能与入射光线垂直或者未能注意到光栅缺级现象等等。对于找到问题症结的学生,他们所获得的不仅是理解了实验理论、学会正确调整实验仪器、测量出正确的实验数据、得到一个理想的实验结果,同时重要的通过这个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实事求是、探究真理的精神。这种科学的精神可以推进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勇于探索、克服困难,开拓创新。

3 “卓越计划”的实施要研究教学方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自身则起主导作用。教学目的的实现应该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而异、因班而异。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实现“卓越计划”。传统教学方法中是在实验之前,往往是教师将实验原理、重点、难点讲解一遍,对操作较为复杂的仪器还会做出实验演示。因为课时的限制、学生个体动手能力的差异等,目前的教学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让有个体差异的学生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通常是学生只要被动地按照老师演示的步骤机械的重复实验操作,就能成功的测到数据,完成实验。但是这样进行实验教学,会使学生在思想上对教师的指导产生依赖,导致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有些学生会按部就班、应付了事;对思维活跃的学生还会因为教师一上来就将实验的“重点、难点、技巧”一一叙述,使他们由原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而对实验“跃跃欲试”,也变得失去研究的动力,因为“实验

的谜底”在做之前就已经揭晓。所以,要实施“卓越计划”,在实验前的讲解中可以略去一些物理原理的叙述,相应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实验的引入可以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物理史实、物理现象,例举一些与学生的专业或专业知识相联系的物理原理和实验技术。如在做“霍尔元件测磁场”实验时,可以对霍尔元件的应用作一些介绍。基于物理原理霍尔元件可以检测磁场及其变化,可在各种与磁场有关的测量中使用。运用霍尔效应的磁传感器,已发展为品种多样的磁传感器产品族,得到广泛的应用。如:霍尔加速度传感器,以测量汽车行驶时的纵向和横向的加速度等。做“声速测量”实验时,可以将空气中声速、液体中声速、固体中的声速引入,不同的实验结合了不同的应用,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会使他们提前接触到与各自专业相关的物理原理和技术,不仅会使他们对所做的实验感兴趣,也会使他们在基础实验课程中逐步接触到与专业相关的理论和实验知识,对专业兴趣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建立具有初步的作用。所以在实验课上,可以适度的增加课程中内容的新鲜感、趣味性,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适当的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4 “卓越计划”的实施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除了要研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要不断更新。课程的基本实验内容应该保留,其它的实验内容要结合物理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展现状,不断更新、与时俱进。这样会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实验理论和方法之后,对本专业和学科的先进的技术及应用有一些初步了解,有助于“卓越计划”的实施。国外一些大学的物理实验教材多是自编的讲义,这与我国目前实验教材大多采用正式出版的书籍大不相同。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在保留一些基本的教学内容,其余内容经常修改。因而不必要也不可能用正式出版的書籍。他们追求的是新颖、现代、有特色,而并不追求完整、系统、规范化。这种教学思想与我们有较大差异。国外一些大学都强调教材不必要象操作手册一样将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写得很清楚,让学生按部就班去做,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造成一定的限制,不利于人才的成长。物理实验的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教学生会使用各种仪器设备,也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一些实验的方法与手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物理规律的探索和物理原理的运用,从理论→实践→理论→实践……这样不断重复上升的过程,使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思考,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实验教材中应该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思考,也可以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形式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总之,应该让学生在实验中既动手又动脑,用动脑来指导动手。针对“卓越计划”教学班的专业特点,我们在实验教学计划中除保留一些实现基本实验技术的实验之外,针对他们精选了一些有针对性、结合专业技术和特点的实验。如新近开设的巨磁阻效应实验、光敏电阻的特性曲线测量、光学显微镜测量液体的接触角以及多个运用传感器技术的实验。不仅在实验中作一些有针对性的拓展,还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将实验原理或技术结合专业或兴趣做一些分析和讨论,或者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教学相长,希望学生的问题和观点,促进教师的思考和教材的改进。

5 不断拓展课程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卓越计划”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按计划和教学进度在课堂进行教学,但对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应局限于教室。可以通过利用多种空间、不同的时间进行。我校物理实验中心的演示实验室,开设了行星运动、雅各布天梯、涡电流力学效应演示仪、伯努利悬浮器和激光琴等演示实验。中心的走廊上也布置了 “普适摆”、“锥体上滚”“千里耳”等实验设备。常常看到课间,学生聚在仪器前探讨“千里耳”的原理,或者研究“锥体上滚”的奥妙……没有教师的参与,学生的讨论更自由、更宽松。所以在教学的空间和时间上,我们应该不断地进行拓展。演示实验室开放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是否可以让学生自我管理(勤工俭学);走廊实验也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充分利用这些硬件设施为学生展示物理学理论及其新技术的应用。物理实验室还有不少淘汰、报废的仪器、工具和元器件,设想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对这些废旧仪器拆装并进行修理、组合,或组合成新的实验器具。如果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了解仪器的设计和工作原理,通过这些工作,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都会有所提高。教师还可以通过搭建创新实验平台,让有想法、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余的时间到实验室来,通过自己动手设计的实验解疑释惑,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通过实验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拓展实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营造宽松的环境,使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安排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碰撞和交流。李政道博士在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一次演讲中说,18世纪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中国人做出。但现在中国发明创造较少了,是因为中国学生动手太少了,不重视动手,以为动手就非要有精密的仪器、做复杂的实验。其实,有时使用简单的仪器,废旧的材料,经过巧妙的设计和精心的安排照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 建立面向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

“卓越计划”中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实际就是加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物理实验所做的一个个实验,也可看作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它是以物理实验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为基点,通过各种实验阐述近代科学技术中实验的一般特点,并通过实验者自身的实践来体会和熟悉这些特点,并实现实验目的所提出的目标。在实验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探索一种面向问题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学科知识的运用实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系统集成、综合运用。我国科学界有位权威人士曾说过:“从理论到实验,这是一个进步,从实验到商业应用,这又是一个进步。中国的基本理论并不弱,只是实验和应用方面比较弱。”此话值得每一个从事应用技术的人深思,也值得我们从事实验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深思。

7 结束语

“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不断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实现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 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www.gov.cn/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

[3] 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1

[4] 沈元华.美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考察报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1).

[5] 肖利,李海波,刘茂军.全面实施物理实验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4).

作者:刘烈

第3篇:“卓越计划”下车辆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摘 要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指导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设计创新能力,对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典型工程环节来组织实践环节的改革思路,对实验课程体系构建、实验项目设计、实践环节运行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探索,表明该思路对车辆工程或其他工科专业都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卓越计划 车辆工程 实践教学 改革

Vehicle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Reform and Practice under "Excellence"

LI Zhaohui, ZHU Gang, LIN Jun

(College of Vehicle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Key words excellence; vehicle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1 背景

新型工业化是我国提升整体实力、跻身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需要大量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来实现。面向世界、面向工程、面向实践,这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准则,然而,我国的工科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经费投入等制约,培养的人才工程素质、实践能力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缺乏,与企业急需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着力实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措施,在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未来工程领域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①“卓越计划”的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可知“卓越计划”的实施是有企业参与的依据行业标准的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②

实践是工程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通过实践可以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工程领域的基本技能与行业标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在工程领域的综合素质。③因此,随着“卓越计划”的实施,如何改革现有实践教学运行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卓越计划”参与高校都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 实验教学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学院下属有车辆工程、内燃机、汽车服务等,都是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艺术等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不再单纯看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转而注重学生的实践经历和创新能力。④因此在汽车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变化的推动下,车辆学院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建立了基于实验课程架构,与理论教学并行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实验教学体系,以适应不同培养阶段学生的培养需求。但是,当前的实验教学体系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实验课程体系缺乏工程背景牵引

虽然实现了实验教学独立设课,但实验教学很大程度上还是理论教学的附属与补充,根据理论课程从属的知识体系来组织教学,偏重理论的问题依然存在;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大多是理论课程所属实验的集合,内容仍然依附于各门独立的理论课程,现有开设实验课程模式更多的是形式上的独立;实验课程体系设置缺乏以汽车行业特色与工程应用背景,未能以行业背景下特定工程环节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来整合教学内容,学生难以接受到有效、完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训,离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2.2 实验项目内容缺乏创新

实验项目的内容主要源自所属理论课程的相应章节,强调对科学理论的重现与分析,较少涉及相关基础知识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知识的复合性不足;仍然存在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虽然开设有综合性、设计性项目,但对于不同课程理论知识的融合较少,对工程环节知识的涉及不足,难以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分散知识转化为专业领域的能力,也缺乏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3 与理论课程缺乏协调

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存在一定程度的协调问题,因为实验课程独立设课以后,与理论课程教学在教学进程上是平行的,而每学期教学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在教学班级数多与实验设备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台套数不足的矛盾下,容易出现下列情况:实验进程领先理论课程,学生做实验完全没有理论基础支撑;实验进程大大滞后于理论课程,学生做实验已失去了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领悟的作用,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在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载体,改革工程人才培养传统模式,提升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大环境下,对车辆工程实验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就显得尤其重要。

3 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验课程体系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是通过各门实验课程的设置和各个实验项目的开设来完成的。

针对本专业在实验课程体系、实验项目内容以及教学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卓越计划”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在实验课程开设、实验项目设置、运行机制等方面开展了下列改革与实践探索。

3.1 汽车典型工程环节为主导的实验课程体系构建

工程能力的培养应超越专业的界限,因为解决任何一个工程问题,都需要综合多个学科、多个专业的知识和力量,汽车产品的开发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此,打破原有依照理论课程来划定实验课程的限制,根据车辆工程的专业特色,按照汽车设计、分析、制造、测试及服务等工程环节,以模块化的方式来设置实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具体而言,整车测试、发动机测试与零部件检测归属于测试模块;汽车维修、保养与故障诊断、保险理赔等归属于服务模块;机械制造、数控技术、逆向工程等归属于制造模块;力学分析、CFD三维数值模拟等归属于分析模块;汽车结构等基础性的知识作为支撑。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课程体系框架

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上述内容是分属于机械基础实验、车辆工程专业实验以及若干课程实验的,内容上无横向联系,授课时间也无法统一,无法满足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教学改革,打破基于理论课程知识体系的局限,把在知识结构上分别属于机械原理、力学、制造工艺学、数控技术、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内燃机原理、电子控制技术、仿真计算分析、振动与噪声、汽车服务、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课程的内容,按照汽车设计、分析、制造、测试及服务等典型工程环节的特点为主导,来筛选和重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对象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教学。组织实施跨课程、突出工程背景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建立关于知识的整体概念、培养工程素质。课程体系仍然遵从基础到综合再到设计创新层次的逐步提升,在不同教学环节中逐步加强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2 基于工程背景的综合性设计性项目设计

教学内容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实验项目的实施,将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理论知识,进行“知识点—知识面—某一方面专业能力”的链接,即提升学生知识点形成知识面,再从知识面转化为某一方面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在现有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梳理与整合,大幅减少传统的验证性、演示性实验,仅开设基础理论必需的项目,做到与理论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及扩展;以汽车开发典型工程环节对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需求为主线,构建基于工程背景的综合性与设计性项目,锻炼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

综合性项目的设置应围绕工程环节中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强调相关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以汽车服务模块为例,传统的汽车运用、汽车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等课程的实验项目,只注重了学生在仪器设备使用、检测方法等方面的实践能力,但各知识点相互间的联系较少,经此模式培养的学生在面对真实车辆复杂技术状况的情况时,由于没有建立起一个处理问题的正确思路,通常是无从下手的。针对该模块的综合性实验模块设置为:一组学生面对真实的车辆,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有正确的检测思路与流程,可熟练使用各种检测仪器仪表,从发动机解码、底盘测功机测试到油路、电路分析等多方面检测车辆的技术状况,从而最终分析出车辆故障问题之所在。

设计性项目的构建必须从工程实际需要出发,使学生熟悉工程设计、工程研究的基本方法,以提高其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工程综合能力,从而使其具有独立从事具体工程领域内的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设计与创新等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系统,自行完成实验研究工作。⑤

以汽车测试模块为例,传统的发动机测试包括了从最基础的速度特性、负荷特性到万有特性、废气检测与分析、燃烧分析与振动噪声测试等等,在此基础上的设计性实验可以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依托,比如降低排放这一大的命题。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在熟悉当前国家排放标准法规与发动机台架实验规范的前提下,自行选择合适的缸内燃烧参数与排放测试设备,确定不同的点火以及喷油参数,拟定实验方案与测试流程,采集相应的测试参数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影响排放的主要因素,提出降低排放的建议。

3.3 适应“卓越计划”的运行机制探索

如前所述,实验的独立设课带来了与理论课程存在某种程度的冲突问题,主要表现在时间与内容两个方面。当实验教学的内容按照以工程环节为主线的多模块、分层次改革以后,时间冲突问题就迎刃而解。目前我校针对(下转第126页)(上接第93页)基础模块实行相对理论课程严格的先后修关系,如汽车结构分析类的实验项目必须在汽车构造课程的相应章节开出后进行,或者在理论课程中进行现场教学与实验。

“卓越计划”的典型特征是促进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3+1”培养模式,我校与长安集团、隆鑫集团等重庆汽摩企业建立了“3+1”班。学生在企业实习所开展的工作,均可等效地视为实验模块,在实验课程的成绩评定上,与校内开设实验项目等同,因此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与此类似的是,我校也鼓励以导师项目驱动的模式和各类竞赛来促进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设与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我校学生参加过多届本田节能车竞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等全国性比赛,参赛学生的作品均作为创新设计性实验项目获得了认可。

总体而言,为适应“卓越计划”培养模式,实验教学运行机制的改革方案为:专业基础模块在校内严格按照理论课程计划进度相应开设;汽车开发典型工程环节的实验模块,学生具有选择灵活性,并通过此类模块的锻炼获得基本的工程素养,为深入企业的培训打好基础;企业项目、导师项目与各类竞赛均可同等视为创新设计性实验,不受教学的局限,以更灵活地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4 结束语

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指导下,进行了以汽车设计、汽车分析、汽车制造、汽车测试及服务等典型工程环节为主导的模块化多层次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了整合工程环节技能与理论知识进行实验项目设计的措施,探索了适应“卓越计划”的教学运行机制。改革举措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实践教学的改革除了需要先进的建设理念、完善的教学体系外,还应该通过理论教学的改革来获得持续发展。

注释

① 孙爱晶,范九伦,赵小强.卓越背景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中国大学教学,2013(6):79-80,7.

② 郭磊.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湖南农机,2012.39(5):184-185.

③ 王涛,刘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中国电力教育,2011(30):159-160.

④ 严运兵,张光德,杨启梁.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国冶金教育,2011(3):54-56,59.

⑤ 徐让书,黄福幸.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改革方案.中国大学教学,2002(9):30-31.

作者:李朝晖 朱岗 林君

第4篇:实验小学实验教学计划

为了普及实验教学,加强教育装备管理,切实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效益,我校将扎实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采取多项有效措施,使我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教学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建立机构,明确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1、建立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2、强化实验教学日常管理

(1)学校按要求制订实验室主管领导职责,实验员职责,科任教师职责,学生实验守则,职责分明,责任到人。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仪器设备借用,领用,损失赔偿制度。

(3)实验室在借用、领用、仪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时必须进行填写登记,手续要完备。

(4)建立完整的管理帐册,资料档案,定册清查帐、物、卡,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

(5)各种仪器、设备的存放要根据其性能和学科特点,科学分类摆放,并加强防护工作。

(6)图书室、阅览室面向学生开放,开设阅览课。坚持定期补充新书,不断提高图书使用率。

(7)加强对计算机教学的管理,配备专职教师,加强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并每学期考核一次,检查学生情况。

二、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基础建设。

1、加大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实验基础建设,保障有可靠的安全设施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2、实验经费要专款专用,建立实验经费专帐,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规范实验教学行为,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1、实验教学要实行实验计划、实验申报、实验备课、实验报告"四对口"。

(1)实验计划:每学期一次,各实验科目任课教师要制订详细的演示,分组实验计划。

(2)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实行申报制度,认真填写实验中报单,并与计划、备课一一对应。

(3)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备课,备课的内容要有课型、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器材清单、装配示意图和实验步骤,课后有实验情况记载和实验效果分析。

(4)每次分组实验学生都要完成实验报告,每次实验报告都要批改,有时间记载。

2、实验教学过程要规范。

每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目的要明确,实验之前要与实验员一道预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双边活动,弄懂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数据,掌握实验操作要领,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

3、大力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1)分管实验的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节,并有听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教师和实验员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

(2)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3)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实验操作考查。

(4)每学期举行一次实验教学专题研究活动。

4、各类实验开出率要达标。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要达到100%,演示实验成功率达到95%以上,分组实验成功率达到100%。每次分组实验开出的组数要达到开组数的98%以上。

四、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奖惩机制。

1、学校对实验教学、装备管理工作按工作职责实验实行评估,计入个人工作量和工作业绩,实验员和管理人员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享受教师同等待遇。

2、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选活动,对优秀者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并报送上级参评,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3、开展自制教具、实验论文和实验优质课评比,择估选送市、地参评,获奖者按标准进行奖励。

4、教导处对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情况纳入教师检查范围,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奖惩。

第5篇:实验教学计划

2017—2018年度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 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因此,特制定本年度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政治导向,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并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越时代,真正能够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去实践“三个代

表”,去做学生的贴心人,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去,将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得学生能在实验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领会知识的内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学会去发明创造。争取将实验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实验目标: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初步 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进一步熟悉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和动手能力。

5、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6、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7、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三、实验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3、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4、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做到课前演示。

5、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6、教师要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7、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并在探究中切身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8、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做好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9、对有困难的实验,应尽量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设计一些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

10、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活动与探究,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11、鼓励并指导学生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12、加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以及独立操作的能力。

13、优化课堂结构,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平日注重实验与操作相结合,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14、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到良好的发展。

四、实验教学内容安排

8.21-8.25 1-1水的沸腾,1-2胆矾的研碎,1-3硫酸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1-4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1-5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性质,1 2 活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探究。

8.28-9.1 1 3 1-6取块状固体,1-7取粉末固体,1-8量筒与滴管的使用,1-9酒精灯的使用,

活动:给物质加热,1-10加热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物,1-11洗涤玻璃仪器。

9.11-9.15 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2-2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3硫的燃烧,2-4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9.18-9.22 2-5高锰酸钾制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二氧化锰催化),2-7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活动:氧气的制取及性质。 9.25-9.29 3-1品红的扩散,活动:分子运动现象。

10.9-10.13 4-1沉淀,4-2过滤,4-3用肥皂区分软硬水,4-4制取蒸馏水,4-5氢气燃烧,探究:水的组成

10.30-11-3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5-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5-2镁条燃烧

11.13-11.17 6-1木炭的吸附作用,6-2木炭还原氧化铜

11.20-11.24 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6-3二氧化碳使燃着的蜡烛熄灭,6-4二氧化碳的溶解性,6-5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11.27-12.1 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7-1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器原理,7-2粉尘爆炸

12.4-12.8活动:燃料,7-3甲烷的燃烧,7-4镁与盐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2.11-12.15 8-1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探究活动:金属活动性顺序 12.18-12.22 探究活动:铁钉锈蚀条件

3-5-3.9 9-1蔗糖溶解

探究活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9-2碘或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或汽油中,9-3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9-4水和油的小实验,探究活动:饱和溶液

3.12-3.16 9-5三种不同组成的硫酸铜溶液,9-6两种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氯化钠溶液,9-7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3.19-3.23 10-1向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探究活动:自制指示剂,10-2观察盐酸、硫酸,10-3浓硫酸的腐蚀性,10-4浓硫酸的溶解, 探究活动:酸的化学性质

3.26-3.30 10-6观察氢氧化钠,10-7生石灰与水反应,探究活动:碱的化学性质, 10-8试验物质的导电性,探究活动:中和反应,探究活动: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探究活动: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4.2-4.13 探究活动:粗盐提纯,11-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11-2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

4.16-4.20 探究活动:探究初步区王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第6篇:双语教学实验计划

2010年3月

双语教学实验计划

指导思想: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素质双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双语教学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市教育局关于的指导意见为工作宗旨,以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为思路,逐步开展英语特色建设,引进双语教材,全面开展英语特色活动,争创双语教学特色学校。 工作目标:

为学生今后继续学好外语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由点及面逐步培训提高非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整体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双语教学研究体系。以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追求“认真、规范、细致、创新”的工作要求和“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的工作宗旨。加强有效教学研究,进一步将 “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习负荷,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目标落实到实处。

具体工作:

1、创设双语教育氛围。

在校园内、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中,营造浓郁的双语教育环境和氛围。在校园内进行双语环境整体设计、建立双语网页、双语教育宣传栏等,形成浓郁的双语教育氛围。除实验双语教学的课程外,其他的课也要尽量使用英语作为简单的课堂用语和组织教学。为有效增强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每周定期、定时举行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外语角活动,每次的活动将有一定的会话内容,创设一定的会话环境,使学生在较真实的环境中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学校图书馆将添置一定数量适合学生阅览的外语图书,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外语素养。

2、加强培训

(1)、确定在七年级教学中尝试双语实验教学。组织教师学习国内外成功的双语教学实践经验,了解国内双语教学的现状,把握语言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的可行性理论依据。

(2)、学校将加大对青年教师英语培训力度。本学年,双语教师将继续参加专业培训,全体教师利用业务学习,积极进行以英语日常用语和课堂用语为学习内容的校本培训,让全体教师成为英语大环境中的一份子。

3、深入研究

(1)、双语实验教师要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制订“双语”的分学科分学年目标,避免双语教学无序性和随意性。

(2)、在用活现有双语教材的基础上,尝试编写活动课程的校本双语教材,使教材内容更丰富,更适合儿童对英语的操练和记忆。 (3)、建立“双语研究课题组”,将学科教师与英语老师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协同研究,进行双语备课,处理好学科知识与教学语言的关系,避免双语教学中“学科损伤”现象的发生,组内必须上好一月一次的双语研讨会,共享智慧,弥补不足。

4、开展活动

(1)、每年组织一次“英语节”活动,学校组织各年段学生参加各种不同的竞赛活动,如:英文歌曲连唱,英语课本剧,英语诗朗诵,英语讲故事比赛,英语书写比赛,英语小报设计。

(2)、充分发挥校园双语环境、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的阵地作用,尽一切可能将英语渗透到学生生活中,渗透进全校性活动中,让学生去说,去唱,去演,去交流,去表达。学校利用一切途径营造双语学习氛围,每周一下午利用快乐ABC以及校园广播播放一些英文歌曲和英语常用语教学。各班黑板报都将开辟“英语角”,校园内各类指示牌和墙面都双语化,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英语进行简单的对话与交流,加强双语教学人文环境建设。

以上是双语教研组本学期的教研计划,我们将力保完成教研内容的前提下,加强计划的实效性,以便更好的推动双语教学改革的实验步伐。同时,恳请各位领导对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7篇: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2011---2012常下学期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新课程计划,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加强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新课程实验方案,尽快熟悉教材,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及保养方法,为教师和学生上好实验课提供必要保证。

2、清理各类教学仪器和仪表。搞好仪器入柜、编号、造册工作,并做好建档汇总工作,为教师使用器材提供必要参考,为学校后期实验室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3、迅速修复实验桌上电路,忙恢复学生实验

4、搞好防火、防盗工作,协助安装柜窗玻璃。

5、严格执行教学仪器管理制度,杜绝教学仪器非教学之用。

6、认真执行《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努力钻石业务,掌握各类仪器原理、构造、使用和维修,保证仪器良好状态,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

7、认真填写“实验通知单”,积极协助教师辅导学生实验,完成各项实验,同时搞好仪器收发、借还及清洁卫生等工作。

8、总结经验,积极创造条件,自制、改进教具,并做好水、电、药品节约的教育及安全教育。

二、搞好卫生、做好三防

搞好环境卫生做好三防是实验仪器室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保护仪器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的重要举措。因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1、开学初期对实验室、仪器室的环境卫生进行一次彻底打扫,检查仪器的存放与运行情况,对仪器及仪器橱内的灰尘进行仔细的,对需要保养的仪器进行保养。

2、以后每周对仪器室卫生进行打扫,间周对仪器进行除尘,每月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3、日照较好且无风的天气,开门窗通风,做好仪器室防潮工作。

4、随时观察,及时喷洒无腐蚀性的药物,做好仪器室防虫工作。

三、严格手续,配合并敦促任课教师做好实验

1、严格履行仪器借还、赔偿制度,认真履行各种手续。

2、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提醒任课教师按时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提醒教师随时记好实验记录。

3、敦促教师实验前填写学生分组实验通知单和教师演示实验通知单。

4、认真为师生准备并高度好实验所需器材。

四、严格要求,加强训练,做好实验操作考试的准备工作

1、选好器材,做好调试,确保训练与考试所用器材万无一失。

2、训练中适时巡视,随时维修维护学生使用的仪器。

3、协助教师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力争取得较好成绩。

第8篇:实验中学教学计划

1、3月份组织初中教师进“高中课堂”活动,观摩实验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咬定课改不放松,凝神聚力抓教学。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新;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学校非常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经过一学期的探索和研究,全校师生集思广益,发挥优势,释放潜能,勇于挑战自我,建设了符合我校校情、学情、教情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高效课堂唤醒了教师勇于探索和拼搏的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了师生的向心力,使实验中学的教学面貌和学习风气焕然一新。同时,我们也希望管理区各学校把自己的课改体会和经验带到实验中学来,利用初中教师进“高中课堂”活动这一机会,让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4月份组织高中骨干教师对初中相应学科教师进行初高中衔接教育培训。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在学段衔接处铺垫搭桥的工作,引导新生做好学段之间课程和心理等方面的顺利过渡,促使“教与学,师与生”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发展,实现良好互动。

3、4月份举办教学管理区校长教学论坛。充分利用教学研讨会的形式,交流、研讨十二项育人制度建设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推广典型,促进工作。

4、5月份举办送课下乡活动。组织高中名师到初中上课,展示高效高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特别是针对初中音美等师资相对紧缺的现状,积极进行送课下乡活动,真正形成“龙头带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教学研机制。

第9篇: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2011-2012学上学期

(初一)

制定人:张相德

时间:2011.9.10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2011-2012学上学期

生物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做好本易耗实验器材的购置,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低水平重复和积压浪费发生。

2.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3.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五、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中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

六、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演示4个,分组8个。探究9个。

(一)、演示实验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2、种子萌发时放出了CO2气体

3、萌发的种子吸收氧

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二)、学生实验

1、练习使用显微镜

2、观察植物细胞

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4、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5、观察草履虫

6、观察种子的结构

7、观察叶片的结构

8、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三)、探究

1、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3、探究人自身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4、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6、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7、空气流动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8、叶片正、背面气孔是否一样多

9、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原料吗?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装片的制作

教学难点植物的三大作用及意义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初步学会生物实验基本操作

学会显微镜的使用。

通过实验,学会装片的制作。

验证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观察各植物器官的具体。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思维能力

2、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作出结论。理论实验结合。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事实求是、认真操作的科学态度。

教学措施

以实验为载体,让学生认知、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视野,锻炼能力,强化认知,达成目标。

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空间

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

七、教学进度。

七年级上探究实验(9)(穿插)

1、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3、探究人自身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4、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6、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7、空气流动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8、叶片正、背面气孔是否一样多

9、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原料吗?

七年级上演示实验(4)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十一周)

2、种子萌发时放出了CO2气体(十一周)

3、萌发的种子吸收氧(十一周)

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十二周)

学生实验

1、练习使用显微镜(六周)

2、观察植物细胞(七周)

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七周)

4、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八周)

5、观察草履虫(十周)

6、观察种子的结构(十一周)

7、观察叶片的结构(十三周)

8、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十五周)

八、实验效果检查和成绩评定

1.学期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效果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

2.检查内容: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装置、药品、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熟练程度。

3.实验结束后要填写好实验报告册,教师当场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

九、实验教学管理

1.课前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写出预习报告,上课前由组长收齐并于上课时上交,没有预习报告的同学不准参加本次实验;

2.实验课过程中,注意用电安全,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设备,并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所用设备的型号及运行状况。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跟老师联系,不能擅自处理;

3.实验结束,应先报告老师,检查实验结果无误后,清点整理设备完毕,方可离开;

4.课后,根据实验记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上一篇:趣味知识问答题库下一篇:经典诵读教学总结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