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气象综合观测的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十三五规划中要求气象综合观测基本实现综合化, 全面实现信息化, 初步实现智能化, 适度实现社会化。当前, 我国要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 限制很多, 有很多新问题、新挑战需要解决。

1 问题的提出

1.1 人才方面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自动化的气象综合观测体系, 数据采集基本实现自动化, 气象数据审核、站点维护、装备保障等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这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经验、高超的业务水平、科学技术实力、创新能力, 还需要强烈的责任心, 荣誉感以及强健的体魄。但从目前情况看, 很多从业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1]。人才结构出现失衡, 面临青黄不接的状况, 老一辈经验丰富的人员面临退休, 虽然坚持在岗位上, 但面对目前逐渐普及的自动化设备十分不适应。工作中在数据审核上还需要借助传统的手绘气象图, 并不能完全体现自动化设备的优势。

而新鲜血液的注入不够, 新人虽然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度高, 但经验不够, 过分依赖自动化设备, 将现有自动化设备的缺陷扩大化。同时从人才总量来看, 从事气象综合观测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总量不足, 虽然自动化设备的普及, 使得对观测人员的数量要求降低, 但工作职责的转变使得能够肩负起自动站仪器维护工作并具备丰富观测工作经验的高素质人员十分缺乏, 并且很多老一辈气象人做到退休却不能退, 甚至退休后被返聘回来继续工作的很多。许多新毕业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却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 并愿意更多地选择机场、海事等方向的气象部门。

1.2 技术方面

气象观测技术是一向综合性很强的科目, 涉及很多技术层面的问题。目前虽然自动化设备逐步普及, 其中有一些属于国家自行研制, 但很多都需要依靠进口, 如电子湿度传感器就需要进口。这涉及传感器方面的技术, 我国在传感器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国外差距很大。

近些年, 虽然气象综合观测信息化已经基本实现, 气象预报的准确率有所提升, 但基于计算技术的气象图绘制技术存在缺陷, 很多气象人继续手绘云图也属无奈之举。电脑绘图有误差, 也只能人工来弥补。中国综合观测体系体量虽然庞大, 但站点分布不均, 在气象数据的采集上也存在缺测和错误的数据。中国气象局研发的MICAPS系统能够自动绘制等值线, 但在技术实力不强的前提下, 自动绘制气象图就容易出现误差, 只能手工修正。

就目前的情况看, 主要技术方面的问题还在于如何以现有技术装备, 落实装备保障, 观测站点多, 分布广;如何精准掌握所有站点运转状况并及时反馈装备保障工作情况, 如何确保装备保障业务的完成, 是摆在气象综合观测人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应对的策略

为了应对气象综合观测业务的新形势, 提高气象综合观测水平, 解决目前业务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研究资料的综合分析, 总结出如下策略, 作为参考。

2.1 科技创新、打造平台

新技术在气象综合观测业务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 鉴于气象综合观测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的现状, 目前还需持续科技创新, 坚持探索一代、研制一代、列装一代的业务发展思路。不断提高气象综合观测技术水平。同时, 新技术的应用必须要有高素质人才予以维护管理才能发挥其效用, 基于云物大智移五项技术, 落实十三五规划的要求, 使气象综合观测业务走向智慧化的道路。这就需要以顶层设计的思想打造统一的技术平台以及统一的制度平台, 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和集约化建设。加强装备保障能力, 强化计量检定能力, 同时完善观测业务的运行机制, 实现智慧化、规范化的运行管理体系。逐步消除分散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扩展气象服务的广度、深度, 紧盯发展前沿, 根据不同时期生产实际需求及时开展气象科研开发, 通过气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服务水平的提高[2]。同时加强气象观测质量管理, 通过建设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气象观测装备质量检验能力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并建立健全气象观测标准体系, 实现业务标准化。而职能部门要肩负责任, 加强标准质量监督管理, 基于标准实施监督检查。

2.2 转变理念, 培育人才

鉴于当前气象综合观测人力资源结构失衡、高素质人才不足的问题, 首先需要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 加强科学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党员干部要起带头作用, 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用科学理论和知识武装自身, 只有真正解放思想才能促进事业的发展。其次, 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 把先进的理念、方法引进来, 通过合理的薪酬福利、晋升机制等引进高素质人才, 补充新鲜血液。同时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以老人带新人的师徒模式、集中培训、研讨会议等多种形势开展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同时构建开放式研发和成果转化机制, 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

2.3 加大投入, 保障发展

一方面, 气象综合观测业务新体系的构建、智慧化的气象观测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结构都需要资金投入来保障, 因此应加大财政投入。同时使多方参与, 统筹社会力量, 加强气象综合观测业务建设[3]。另一方面, 随着先进技术装备的落地应用, 装备保障必须高度重视。与日俱增的观测装备, 给装备保障工作带来了艰巨挑战。某省气象部门的一张网护数千站的方法值得借鉴, 该省以市场化机制, 专业化队伍, 社会化保障的思路打造装备保障网。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思路, 借助互联网推行精细化管理, 在装备保障方面取得了极大成效, 装备保障覆盖率从以往的37.3%提高至80%, 部分下辖区域实现全覆盖。具体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强化设备的维保培训, 并每年举办依次技术竞赛以及技术保障培训, 搭建自动气象站的维护维修资金池, 重点完善装备保障服务价格体系, 为装备保障提高资金支持。在技术层面上,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定位技术, 搭建了一个智能巡检管理系统, 利用智能手机中的APP就能详细查阅所有站点巡检情况和结果明细, 并对未正常运行或未巡检的站点发出报警信息。

3 结语

当前气象综合观测业务面临新问题、新挑战, 人才、技术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根源因素。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与文献资料进行了探索, 虽然有所不足, 但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希望与业内同仁探讨。

摘要:目前, 气象综合观测面临着很多问题, 制约了其发展。基于此, 从人才、技术两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并由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仅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综合观测,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 成少丽, 旷煜菲.加强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低碳世界, 2016 (26) :268-269.

[2] 王跃红.浅析综合气象观测的问题及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 2016 (19) :20.

[3] 闫茉.综合自动气象观测技术要点分析[J].农业与技术, 2014, 34 (6) :222.

上一篇:互联网环境下的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下一篇:高危型HPV感染载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