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服务承诺制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承诺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切实做到履行职能,勤政为民,创新行政方式,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县气象局向社会做出如下公开服务承诺:
一、精简规范气象行政审批。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审批(县级气象局的主要行政审批职能有:1.构(建)筑物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2.构(建)筑物的防雷装置竣工验收;3.施放系留、自由气球审批)。
二、严格行政审批流程管理,规范审批工作的环节、时限,简化审批程序,方便企业和群众。积极主动推进将气象行政许可项目纳入县行政审批大厅统一办理,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
三、积极推行气象行政审批公开承诺制度。对所实施的行政审批、审核、申报等事项,采取公开栏、明白卡、服务指南及网络发布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承诺。
四、严格监管收费行为。公开所有技术服务性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收费项目严格按照省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执行,并认真落实有关优惠、减免政策,保证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
提前汇报、通报县领导和相关部门科学决策;及时将天气预警信息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做好灾害性天气的跟踪服务和评估;提高预报准确率,每天通过电视台、手机短信等媒体向社会发布华县短期天气预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十一、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我单位将强化学习,全面提高单位整体素质,以新知识,新理念、新举措,新形象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以上承诺,敬请社会各界予以监督。监督电话:0913-4752569
1 气象科技服务与公共气象服务二者之间的关系
气象科技服务, 是指为人们提供的各类气象信息, 利用各种新技术、科研成果和各种气象产品, 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为人们提供的气象服务。但由于气象科技服务在市场经济下运行。因此, 其本身带有一定的盈利性。所以处理好气象科技服务的公益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是其发展的关键[3]。
公共气象服务, 是指气象部门对群众、各行各业和政府机关等提供气象服务, 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的性质, 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是它主要的手段和方式。
气象科技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尽管这两者一个是盈利性的, 另一个是公益性的, 但是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4]。首先, 气象科技服务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公共气象服务体现出来;其次, 气象科技服务可以为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者无法分割。
2 气象科技服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作用
2.1 促进创建公共气象平台和扩大气象信息覆盖的范围
气象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气象服务, 在整个公共服务体系中非常重要, 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大。所以, 要不断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水平, 完善气象科技服务的能力。此外, 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也使气象科技服务能力更加完善, 气象信息的传递方式也由单一的广播播报逐渐演变为广播、电视和网络综合传递的方式, 而且有的手机用户还订购气象短信服务。由此可见, 更多样化的信息传递方式扩大了气象信息的覆盖范围, 越来越多偏远地区能及时了解天气状况。
2.2 有效促进气象服务的深入
在我国的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初期, 主要是面向政府部门和企业来提供服务的, 气象部门掌握的资料少且单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气象服务也开始由过去单一的防雷技术发展到如今的防灾减灾技术, 可以对雾霾、霜冻、雨雪等自然灾害都提出预警。如今的气象科技服务越来越发达, 不仅能准确预测各种天气现象, 还能够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防灾措施。此外, 很多地方电视台也推出了一些消防减灾的节目, 这些都能够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发展造成的影响。
2.3 有利于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准确性
过去的几年间,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各种气象监测设备的完善和更新, 大大提高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不仅实现了气象的精准预报, 也实现了气象的长远预报, 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都带来了便利。同时, 可进一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减少天气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
3 我国的气象科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3.1 盈利性和公益性之间的冲突
就气象科技服务的性质而言, 它是属于非公益性的, 因为它向社会提供科技服务需要以科技手段为依托, 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又是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一个环节, 因此又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如何解决公益性和盈利性这一矛盾, 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
3.2 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 尽管我国的气象科技服务水平在不断发展, 涉及到的地区也更加的广阔, 但是由于我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导致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不平衡。相对东部地区来说, 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较落后, 所以气象服务也稍落后。相对于城市来说, 农村的经济水平较落后, 所以气象服务也相对滞后。
3.3 专业化人才的缺乏
气象科技的发展对气象科技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 对于气象工作者来说, 如何准确地进行天气预报, 为社会提供及时的气象服务是他们面临的难题。很多工作者由于受到专业水平的限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认为对天气进行预报就是提供公共气象服务, 在认识上存在欠缺, 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
4 加快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水平的措施
4.1 加大对气象科技服务的财政投入
要想解决气象科技服务盈利性和公益性的矛盾, 国家必须要加大对气象科技事业的投入。在我国, 气象科技行业既是事业单位, 又与一般的事业单位存在差别, 因为它既有公益性又有盈利性, 盈利性又必须以公益性为前提, 如果国家不加大对这一行业的财政投入, 就无法提高从业人员的修养和工作积极性。
4.2 创建统一平台
国家通过建立统一的气象平台能够促进气象科技的发展。首先可节约建设成本, 其次, 可加强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让更多人及时获取气象信息, 更能凸显使气象科技服务的意义。
4.3 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促进气象科技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由于公共气象服务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 所以气象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专业素质。首先, 气象部门可引进外来优秀人才。其次, 可通过举办各种培训活动或开展讲座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最后, 各个相关部门和领域要积极进行交流, 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来带动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颖超.气象科技服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和发展思考[J].北京农业, 2013 (21) :187-187.
[2]魏吉忠, 韩玉清, 申童等.气象科技服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和发展思考[J].农业与技术, 2013 (12) :207-207.
[3]彭磊, 苏仲铭, 吴欣昱, 等.气象科技服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和发展思考[J].农业灾害研究, 2014 (9) :53-55.
关键词: 气象;服务;能力
从消费者角度考虑,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支付意愿应该受个体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的显著影响。通过以上研究可知,在公众对气象服务支付意愿中,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的公众在愿意支付方面存在显著性,其中,年龄因素对是否愿意支付费用方面呈负相关,文化程度和收入因素对是否愿意支付呈正相关,并且,通过自变量贡献率分析可知,在以上三个显著变量中,年龄因素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文化程度因素和收入因素;在支付多少方面,性别、年龄、对气象的关注程度、气象预报的及时性、气象信息的准确性、总体气象服务满意度、文化程度以及收入因素都是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其中,总体满意度、文化程度、收入因素对支付多少方面呈正相关,性别、年龄、关注程度、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呈负相关,并且,通过自变量贡献率分析可知,在显著变量中,收入因素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文化程度因素,以及年龄因素和性别因素。综上研究结论,也即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支付意愿确实受到个体因素、心理因素以及收入因素的显著影响,因此,利用公众支付意愿视角评估公众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是有效的。
在现代社会,气象探测数据、气象信息和产品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家安全保障领域,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对公共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以及能源、国防、食物、空间安全提供了越来越有效的科技支撑。建设公共气象对国家安全的支撑体系,要以气象基本业务系统为主要依托,以资料和信息共享为主要特征,建成气象、海洋和空间三位一体的全程、连续、滚动的综合气象服务系统,以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建成高度共享的大容量的数据存储系统及相应的灾难备份系统,实现对各种观测资料的快速采集、传输、存储、加工处理和产品分发,最终达到面向国家安全相关领域的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产品专业化、服务队伍专职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开展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敏感经济部门和敏感地区综合影响的定量评估;建立雷电监测预警预报业务;雷电防护设备等综合研究;建立空间天气监测预警预报业务,提高全方位空间环境变化监测和分析能力;加强海洋气象工作,在我国海域岛购布设自动气象站,收集气象数据料,为我国远洋航行和海洋资源开发作好气象服务等工作,在国家和社会安全领域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具体而言,如天气预报、气象灾害及气象次生灾害预报警报、公 的气象探测资料、数据、等就是典型的纯公共产品,有时又称国家气象事业。还有如人工增雨(雪)、人工防雹、旅游气象服务、水电气象服务、城市污染指数气象服务、交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大型工程建设的专项服务、风景区天气预报服务、局部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水文气象、农业气候区划等专题专项气象服务产品,是准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有的又称地方气象事业。还有少量为企业单位或个人单独提供的专业有尝服务产品,在国外,有私人气象公司,专门为私人提供气象服务,还有专门为某商场、公司、企业生产和提供的气象服务产品,则属于私人产品,由使用者付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提供方式和手段也产生了革命性的进步,由过去比较单一的提供方式变为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短信、报纸、灾害预警系统等传播渠道的十多种提供方式。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是以气象现代化为依托,以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为核心,气象工作围绕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主要包括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等四个部分。气象科技发展的进程是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社会需求是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重要牵引,公共气象服气象在人们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资源利用、气象灾害防御等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项目不断增多,对公共气象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三农”等方面,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和社会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空前增长。
公共气象服务不仅国内需求增长,而且国际需求也在增长,公共气象在应对气候变化、气象灾害防御和安全诸领域,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对公共气象服务的共同需求断增加,合作日益加强,我国公共气象不仅为中国人民服务,还为世界人民服务,中国气象工作也在相关国际事务中为中国争得了话语权。
公共气象服务涉及工业、农业、国防等及为广泛的领域,新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产品不断增加,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高科技、精细化、多层面的气象服务格局正在形成,在气象基础业务、气象科技创新、水电气象、交通气象、风能太阳能资源调查、开发论证、烤烟气象、农业气候区划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服务领域不断出现,针对本地特色和需求的公共气象服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2]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任洁.公共服务能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张康之.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杨欣.公共服务外包中政府责任的省思与公法适用.中国行政管理[J].2010.
[6]孙鸿烈.把握科技趋势紧扣国家需求加快中国气象事业发展[N].2004.
[7]秦大河、孙鸿烈.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总论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8]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金太军,等.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一是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好重大气象服务、突发性事件气象保障服务准备工作;
二是把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放在首位,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及时制作发布春播期气候趋势;
三是认真做好春季低温冷冻灾害性天气服务工作,积极向县委、县政府等有关的部门提供专题气象服务预报;
四是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气象服务工作。
在春播期,屯留气象局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春播期气象服务。
一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天气会商,对春播期天气演变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二是加强春耕期间土壤墒情监测,密切监视旱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三是对春季可能出现的旱情,提前做好人工增雨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是加强各种设备维修维护,确保监测和预报工作正常运转;
10月23~25日,湖涛、沈建国、杨志利一行三人赴寿光、**、**县气象局就县局如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个别访谈、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县一级气象部门来说,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是“三农”。各县局对此都作了积极探索。从三个县局情况看:
(一)为农业服务正普遍受 到高度重视。从领导到一般职工加强为农业的服务意识比较强。三个县局均把为“三农”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面向农村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发布渠道。
(二)为农业服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是局限于大众农业泛泛服务,而是紧扣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不断调整为农业服务的思路和做法。如寿光市气象局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为满足寿光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始终坚持“公众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精细化”的服务理念,以提高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为重心,加强监测能力为手段,使农业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业和农民。
(三)为农业服务讲究特色。**市盐业发达,县局针对盐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与**盐务局合作,开通了盐业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此平台具有信息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时效性新等特点,服务内容包括了最新气象预报、临近和短时的气象预报、降水的定时和定量预报、蒸发量预报和实况等。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广大盐业生产用户尝到了气象信息的甜头,受到了盐业用户的青睐。
(四)基层台站为全省“四个特色气象服务品牌”探索了路子。怎么样打造为果品蔬菜的特色气象服务品牌,寿光局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掌握大棚内外影响蔬菜生长的气象要素的差异性,及时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对棚内小气候做出准确地判断,寿光县局选择在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大棚内建立了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观测项目为:气温、地温、湿度、辐射。并将观测气象信息在中国寿光蔬菜网和寿光农业信息网向公众发布。
(五)为农业服务讲究贴心农民。**针对果品的服务、**针对沿海养殖的服务、寿光针对蔬菜的服务,都做到了贴心贴近农民,深受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寿光局依托“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收集的温、压、湿、光照等气象要素数据及制作的大棚蔬菜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寿光气象网站及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菜农提供服务,受到菜农好评。寿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预报到每个乡镇的精细化电视天气预报,增加了一周天气趋势预报、农事与建议等内容,使预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六)为农业服务科技含量增加。寿光与无锡大气科研所、潍坊市气象局联合开发“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在蔬菜大棚安装自动气象站,获取蔬菜大棚的温度、湿度、地温、日辐射等气象要素资料,对该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外部环境气象条件对温室气象条件的影响规律,建立外部环境气象条件与棚内气象条件的联系。同时建立蔬菜生长条件数据库。收集不同蔬菜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条件资料,包括蔬菜种类、蔬菜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利用大棚内外气象条件的联系,输入最新的天气预报结论,得出大棚内气象要素的预报信息,通过12121、手机短信等渠道为菜农及时提供服务。
(七)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仍是传播气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三个县局都建立了延伸到农村的手机信息库,通过短信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建立的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除发布气象信息外,还多次为市委、市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先后为纪委、宣传部、绿博会组委会、公安、工商、民政、物价、消防等部门,及时发布信息,业已成为推介**气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县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一)人才不能适应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人才匮乏,人才老化的现象,人员队伍素质还需加强,特别是既善管理又懂业务的人才匮乏。特别是既懂大气科学又懂气象服务的人才几乎没有。
(二)预报预测水平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准确率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气象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气象信息发布的渠道不够畅通,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手段不先进,信息传输主要靠电话、手机短信等。怎么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个大事。
(四)单位存在着收入不合法、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防雷审批、技术服务、防雷市场没有彻底分开的现象,县级气象部门只有防雷技术机构,但是没有具有独立法人和独立银行账户,审批收入有的是气象主管机构收取,有的是所属企业收取,这些方式都是不合法的,许多地方纪律检查部门对此质疑,给单位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
(五)职工收入和福利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许多单位的事业人员在企业里领取劳动报酬,部门制定的绩效工资不规范,没有强硬的执行依据,况且全省内部差距很大,存
在着相互攀比现象。今年各级地方政府规范津贴补贴,气象部门暂缓执行,对离退人员收入影响最大,直接影响的了的稳定。
(六)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象局地理位置已经被周围建筑物包围,地方对城市建设十分重视,地方党委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建议气象部门迁站,而气象部门难以抗拒。对此应研究对策。
(七)气象部门实行双重财务体制,但地方对气象事业的投入不及时,不准确,并且科技服务收入不稳定,因此,造成执行预算、决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上半年没有钱办事,下半年花钱困难。
(八)精细化预报水平达不到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制约了气象服务的能力。设施农业气象成果不多,完善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依然沿用大田农业气象的理论体系,因而缺乏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气象预报服务人员对农业、农村工作不了解,预报产品和服务缺乏更好的针对性。
(九)基层台站人员编制少,但业务工作量越来越大,不得不编制外用工。而编外用工又存在新的隐患。气象部门干部职工政治、经济待遇与地方部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省委文件规定一线科级干部主要负责人在基层工作每满5年,按非领导职务晋升两级工资,并享受相应的医疗、住房等相关待遇;职工从事气象工作几十年,技术职务仍然还是初级职称,不利于调动一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省局有专门人员和机构研究公共气象服务问题,特别要重点有针对性的研究县局为农业的公共气象服务相关问题,比如:加强设施农业的气象条件研究工作,建立起一套现代农业气象理论体系,从而确保指导现代农业生产的准确性;还要重视气象部门到底能给农民什么样的预报产品。山东是农业大省,如果认真重视,定能作出大文章。
(二)省局要下大气力研究解决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怎么样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民手中。省局列的课题一定要面向基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不要单求“大和洋”,更不能为了发表文章和评职称。
(三)加强对下指导,尤其要加强实实在在的指导。省局业务管理人员水平高,但对基层工作不是真正熟悉,建议多派业务人员,特别是研究人员深入到县局,帮助工作。县局非常欢迎这样的人员。
(四)建议建立省台、市台预报员下乡制度,让预报员真正了解农业和农民需要,这样做出的预报才有针对性。现在的预报员都缺这一课。
(五)建议职称评审多照顾基层,基层业务服务人员要以工作业绩为标准,不能侧重强调文章。基层业务人员理论水平没法和省局比,但他们是一线直接为农村和经济部门服务的人员。
春运是我县双节期间的头等大事,今年春运开始早,为切实做好我县2012春运气象服务工作,保证我县春运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旅客出行安全,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早部署细安排,按照上级对今年春运气象保障工作的要求,认真落实春运气象服务方案,确保我县春运气象保障工作顺利完成。
一、春运工作早部署,为做好春运气象服务提供领导保障。为切实加强今年春运气象服务工作的落实,我们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业务股室成员参与的春运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局长、副局长带班制度。制定了“唐河县气象局春运气象服务工作方案”、“唐河县气象局春运气象服务应急预案”,“灾害性天气服务流程”,更新了春运领导小组服务平台名单,保证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短信把天气信息传到各级领导手中;我局值班领导、业务人员号码和春运县办公室电话号码上墙,保证服务提前及时,各业务技术人员昼夜值班,密切监视天气变化,业务通讯线路畅通,加强春运期间值班备勤,后勤车辆时刻准备,严格实行领导带班制度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确保春运气象服务工作扎实有效;春运各岗任务、各项工作具体细致到人,有利地保障了春运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确保气象信息、气象资料通道畅通,及时上传下达,春运前,我们对雷达、卫星、自动气象站、计算机、通信网络等设备
进行了检修、维护,确保耗材、备件供应充足,各种业务系统和信息网络技术装备的正常运行,各类观测资料及时上传,信息传输和技术保障,业务系统稳定运行、资料与产品的及时分发;对发电机作了检修,确保春节业务不断电。做好车辆调度,组织协调和宣传报道工作。
二、准确预报、严密监测,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春运期间,为确保领导决策有科学依据,旅客出行及时掌握天气信息,保证人民群众过上安乐、祥和的春节,我们利用手机短信、“12121”气象信息答询系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广播等多种形式,将最新的天气信息发送给县委、县政府、春运办及有关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达到家喻户晓。我们还与县安监局联合,通过气象短信平台,宣传安全知识,请醒大家注意节日安全,过好祥和幸福的春节。
今年春运前期,我县冷空气活动频繁,虽然雨雪量较少,但雨雪连绵,天气寒冷,自1月17日开始到22日连续六天雨雪天气,正值大家臵办年货、春运返程的繁忙时期,大家十分关心天气变化情况,我们提前预报及时服务,自1月16日开始发布“春运天气预报”,至春运结束,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先后发布了10期雨雪天气预报和周、旬预报,提醒广大群众注意出行安全。随着双节的临近,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把做好春节春运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做为重点工作,1月18日我们发布“春节期
间预报”:预计未来3-4天我县有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并伴有4级左右东北风,气温下降6-8度。18号阴有小雨,19-20号有小到中雨雪,局部大雪,21号阴有小雪,22号阴天转多云,23-24号多云,25-27号多云间晴。为了保证全县人民过一个祥和安全的春节,告知大家春节前夕有雨雪天气,春节期间天气晴好,有利于外出和走亲访友。
元宵节期间我县举办元宵烟火晚会,当时有次弱降水过程,我们立即发布元宵期间天气预报:预计我县5号白天到夜里阴转小雨雪,6-7号受较强冷空气影响,风力增大到5级左右,最低气温下降到-6到-5℃。元宵节期间降水不明显,但风力较大,气温较低,对观灯有所影响,请做好相关安全工作。
截止2月16日,春运期间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共发布春运专题预报6期,重要天气报3期;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布预报、预警信息10次,共计2.4万人次; 并通过电视天气预报、广播、网络等将最新、最准确的天气信息及时传送给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
由于准备工作充分,思想高度重视,行动落实迅速,后勤保障细致,我局圆满地完成了春运气象服务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和好评。
唐河县气象局
关键词:气象科普,宣传,气象科技,服务
做好气象科普宣传, 目的是要让人们更多的了解气象、利用气象, 提高人们预防气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 通过气象科普宣传, 让人们真正了解到气象科技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为我们搞好气象科技服务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1 气象科普宣传的内容
要做好气象科普宣传首先确定好要宣传的内容, 宣传的内容要有知识性、趣味性, 又要有通俗性。
1.1 气象与农业
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是最密切的了, 几乎所有的气象条件都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 区别只在于是利还是弊。如何做好气象自然灾害预防工作, 趋利避害, 是保障农业生产丰收的重要因素。另外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 利用好有利的天气条件, 安排好农业生产也很重要。
1.2 气象与生活
天气与人们的生活时时相关。天气条件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及人们的健康等, 有着很大的关系。天气条件对人们的出行活动也有很大的影响。另外, 在汛期外出时, 要了解好沿途线路及目的地的天气情况, 做好预防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突发灾害的危害。在天气变化大的季节, 出行时要特注意冰雪天气的情况。俗话说:“进门看脸色, 出门看天色”, 忽略天气条件对出行的影响, 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2006年7月9日上午7时许, 广西南宁市梁某等13人自发组织的“驴友”探险旅游, 在离市区100多公里的山谷里, 由于连场的大雨导致赵江山洪暴发, 他们在河谷中安扎的帐篷和“驴友”“手手”被山洪冲走, 梁某等12名成员在混乱中通过自救或互救基本脱离危险, 但“驴友”“手手”遇难。这都是典型的因为忽略天气条件、地理环境所造成的血的教训。有时候, 关注天气, 也是关爱生命。所以, 选择好天气出行, 就是选择好心情。
1.3 气象与工商业
根据天气、季节及气候特点, 聪明的商人会及时调整自己经营的物品、范围、数量等, 并根据天气情况来采购、经营与天气相关的商品。如进入雨季, 雨具的销量就会比平常大得多;连续高温高热的天气, 饮料、瓜果、冰冻食品销量也会比平常大得多, 反之, 销量就会明显减少。
1.4 气象与雷电灾害
1.4.1 直击雷
直击雷是通过雷雨云放电直接袭击目标物的一种雷。
1.4.2 球形雷
球形雷 (也称滚球雷) , 又称球形闪电, 会在地面或空气中流动, 当与生命体或其它易燃易爆物品接触时同样可以造成严重的危害。
1.4.3 感应雷
感应雷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在所有的气象自然灾害中, 雷电灾害被联合国有关组织, 列为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是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之一, 每年发生的雷电灾害有近万次, 造成的人员伤亡有3000至4000人。
2 气象科普宣传的形式
2.1 板报宣传栏
对于县 (市) 范围来说, 制作好一块图文并茂的气象科普板报, 固定安装在乡镇市场闹市区或人们密集的聚集区, 效果很好。
2.2 手机短信
手机短信, 是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最好的形式之一, 利用天气预报短信, 每天发送一些气象科普信息及生产、生活建议, 既丰富了气象短信内容, 又达到科普宣传的目的, 一举多得。
2.3 媒体宣传
电视是人们接触频率最高的媒介之一, 所以在电视上,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每天的天气预报时段, 适当宣传一些有针对性、适用性的气象小科普, 效果也是不错的。对于广播、报纸等媒体来说, 可以与这些媒体进行合作, 定期开辟气象科普宣传专栏或节目, 分期、分类进行科普宣传。
2.4 12121气象信息电话
12121气象信息电话, 除了天气预报信箱外, 增加气象科普宣传信箱。
2.5 传单、横幅宣传
利用重大节假日, 大力开展气象科技送下乡、赶大集的活动, 拉宣传横幅, 向群众发放科普传单。
3 气象科普宣传与气象科技服务
事实证明, 通过各种形式的气象科普宣传, 其作用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对气象科技服务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以柳江县气象局为例, 通过板报、电视、短信、传单等形式, 对气象科普进行宣传, 使人们对气象科普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知道了气象与各行各业的关系, 知道了气象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知道了如何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安排好生产、生活等。在防雷科普宣传方面, 柳江县气象局收集了近十年发生在管辖区内的雷击事例, 共有几十起, 雷击死亡十多人, 通过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宣传, 使人们对雷电灾害的防范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也正因为如此, 通过宣传努力, 促成柳江县教育局投入资金近100万元, 对全县中小学校舍不合格的防雷装置进行了全面整改、安装。现在, 柳江县新报建的建筑物中, 防雷设计审核率达到95%, 竣工验收率也达95%。以前很少有人通过电话或上门到气象局 (防雷中心) 咨询的, 现在咨询的人明显增多, 要求安装防雷装置的也多了起来。在天气预报短信订制方面, 柳江县到2006年, 手机天气预报短信订制月均才是1万多门, 而近年猛增到了月均5万门以上, 可见科普宣传的作用, 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实践证明, 在基层广泛开展气象科普宣传, 对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娜, 卢伟萍, 陈静, 董永春.气象短信服务发展方向探讨[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8, 29 (4) :80-82.
[2]苏邦礼, 崔秉球, 苏宇燕.雷电与避雷工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
[3]董蕙青, 李雄, 安爱萍, 郭琳芳, 覃天信, 徐永芳, 谢庆玲.南宁市脑卒中疾病死亡与气象要素的关系[J].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5, 2.
[4]张国君, 张超.气象与疾病[N].萧山日报, 2005-2-23.
【摘要】农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来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为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面对这些变化,农业气象服务也应为农业做好预备工作。本文探讨了农业气象服务的发展思路与趋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气候资源,新农村
农业生产是在自然的、多变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与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掌握当地的天气、气候知识及天气、气候预报信息。作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气象部门,为农业服务是它的重要职责,更是气象部门的重要义务。新经济发展下,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时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技术的创新,与此同时中国气象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应用,使得农业、农村、农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形势下,旧有的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内容、方法、形式已不再适合新形势的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业气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1.发展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建立一批农业气候资源、森林與湿地气候资源、草原气候资源等开发示范基地。加强特色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的气象科研与应用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为农民致富增收提供示范服务。以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主线,研究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优化布局,进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区、分类及评估;为区域生态农业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农民致富增收提供气象保障服务。2.拓宽为农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开展针对现代农业及县(市)、乡镇等基层服务对象的精细气象产品的开发和研究。精细化服务重要的是要提高农业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开展作物生育期、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预报,满足农业生产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在搞好为大田农业服务的同时,要加强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高附加值的“名、优、特、新”农产品的服务措施。同时,为保证气象信息的时效性和覆盖面,更广泛、直接地发挥气象信息在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关键时期的重要作用,在为政府提供决策气象信息服务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加强信息化服务,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整合涉农技术、市场信息的资源优势。对农业生产特别是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生产及交易进行技术指导。3.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与大气科学其他分支学科相比,农业气象仍是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目前该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水平较低,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未来将在大量科学试验基础上,进一步提示生物圈中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研究对象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过程、能量物质转换传输过程和农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各种过程与环境气象条件的复杂关系,并以详细的数学模型和精湛的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再现这些过程。生物圈在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中的作用;生物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农业气象灾害预普、评估、防御;农业气象预报的原理、技术方法等研究将进一步得到加强。4.加强农业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抵御能力积极开展干旱、暴雨、冰雹、霜冻等主要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预警服务,提高农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农村依法建立并维护气象站、气象哨,自愿进行当地气象观测,气象局可通过此渠道为广大农民及时传送气象信息;逐步在农村各乡镇建立一定数量的遥测气象雨量监测点,及时获取当地可靠的实况气象资料,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要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气候灾害风险评估,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环境评价依据;建立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增强对重大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应急保障能力。气象部门应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评估及控制系统,即以气象部门现有监测网络体系为主体,结合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的监测信息,采用地面、卫星遥感信息源,研究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评估及控制技术,实现对大面积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及减灾控制;采用气象部门的气象监测网络与农业部门病虫害监测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及控制技术;研究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及其优化布局技术,气候变化对区域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应变对策。5.开发应用“3S”技术 积极开展集卫星遥感监测及资料处理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于一体的“3S” 技术系统的开发应用研究,开展生态环境评估、干旱监测预警、火灾监测预警、洪涝监测预警等动态监测服务。利用“3S”技术在农业气候区工作已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细分,以便取得更佳的服务效果。6.顺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建立适应农业产业化结构的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农业产业化、高效生态农业是近几年农业发展的新形式,新形势下我们要尽快建立与其相匹配的农业产业化气象保障服务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由这几部分来构成:1)农业产业化工程气候生态环境监测网:在一定的覆盖范围内建立为农业产业化工程建设服务的气候生态环境监测网。2)农业产业化气象服务系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环境监测网的数据资料传输至专用的服务器,再运用高科技手段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其中有:①农业气象情报服务子系统:将获得的实时气象资料、生态观测资料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处理,依据有关指标得出某时段气象环境条件的利弊影响;②农业产业化气象服务预报子系统:建立统计模式、农学模式等类型的预报模型库,结合生态气象监测网的相关资料对农业产业化项目中各种作物的播种期、发育期和产量等进行预测预报并提出生产管理建议;③农业产业化气象服务专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项目生态学特性库,生长发育阶段气象影响指标库,生态监测资料库(历史资料、实时资料),气象观测资料库(实时、历史资料),地理信息资料库等;④农业产业化项目气候区划子系统:基于GIS环境应用空间分析模拟结果进行农业产业化气候区划,为农业生产布局、作物结构调整提供气候可行性论证,建立包括各种要素的小网络推算模块等在内的空间分析模块、气候可行性模拟分析模块、农业气候资源评估模块;⑤农业产业化气象专题服务材料分发系统:借助网络、传真等手段将各种专题分析服务材料发送到农业产业化综合办公室,各级领导办公室,以及各带头企业。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
参考文献:
根据安徽省有关文件精神和《宿州气象局2014年夏收夏种气象服务方案》。为进一步做好我县夏收夏种任务,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灵璧县气象局2014年夏收夏种气象服务方案。
一、气象服务时间
我省夏收夏种气象服务期为每年的5月21日至6月25日,并根据各县、区实际可提前启动和推后结束。
二、气象服务内容
(一)制作服务产品
1.制作并递交灵璧县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
文字内容:前三天夏收区和夏种区天气实况及其影响、未来三天天气对夏收和夏种影响分析以及应对的措施建议。
要求:
每周编写灵璧县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并送到政府和相关单位,复杂天气时适当加密。
(二)全县夏收夏种针对性气象服务
1、及时提供决策气象服务信息。夏收夏种期间,及时开展专题气象服务,向相关决策部门提供。
2、多渠道提高夏收夏种气象信息覆盖面。充分发挥乡镇信息站及信息员的作用,及时传递气象服务信息。通过广播、影视、96121、专刊、电子显示屏、大喇叭、乡镇信息员等渠道扩大夏收夏种气象信息覆盖面。
三、气象服务总结
及时总结夏收夏种气象服务开展情况,并于6月27日前传至市局业务科公共信箱。
“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交流材料
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全旗总面积59800平方公里,是呼伦贝尔市面积最大的旗(市)。鄂伦春自治旗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4389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48.9%。林业施业区面积8730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97.2%,占呼伦贝尔市森林面积的43%,森林覆盖率达82.5%。全旗耕地面积300余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20余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30余万吨。影响林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的有干旱、洪涝、冰雹、高温、霜冻等气象灾害及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衍生灾害。
2011年,作为中国气象局选择的乡村气象服务项目建设的试点单位之一,鄂伦春旗气象局在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和鄂伦春自治旗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确定了“以林为主、兼顾农业“的项目建设思路,在各大农林企业的重视和配合下,积极实施,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一.项目组织部署管理情况
呼伦贝尔市气象局成立“呼伦贝尔市气象局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专家组。并多次召开会议,就项目建设工作做出详细安排,明确了分项牵头人、确定了时间表、制定了工作计划。
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副局长娄玉贵、业务科长刘喜元和鄂伦春旗气象局主要负责人组成项目协调组,多次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和内蒙古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协调鄂伦春旗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有关事宜。
项目启动以来,鄂伦春自治旗政府副旗长赵秀军多次专门听取气
象部门的专题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
二.林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一)构建有效的林业气象业务服务机制
建立了与各林业局防火办、森防站、林场负责人、各农场局、生产队长、全旗各大种养大户的“直通式”服务方式。通过建立鄂伦春旗林农业气象服务手机短信平台,将大兴安岭林管局所属六个林业局下属防火办和各林场负责人、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四个国营农场下属各生产队队长、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殖大户、中小学校主要领导、气象助理员和信息员的手机号码分类纳入短信平台。通过短信平台及时将重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农业气象信息和森防气象信息发送给重大服务对象和灾害防御人员。
修订了《决策气象服务方案》,并按照方案及时为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气象服务。开展关键农事季节和作物关键发育期的动态气象服务;关注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做好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开展森林防火气象服务和遥感卫星火情监测服务;开展人工增雨抗旱防雹扑火气象服务等内容,进一步健全服务产品、提高服务产品针对性。
在2011年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农牧业局、民政局、林业局等部门的服务团队和专家队伍,充分发挥气象专家的作用,为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联合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查,联合发布气象信息专报。
(二)建设专业化的林业气象监测预报技术系统
建成了克一河、甘河、吉文林业局,奎源、奎中和大二沟林场六个五要素自动站以及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中德示范场4要素自动站,2
已投入使用。
与各林业局病防站合作,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踏查,了解森林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趋势和森林有害生物监测数据。购置了CAWS620-MS移动便携式自动气象站,购置了测报工具箱、防护服、病虫害统计器、望远镜、GPS等森林有害生物监测仪器,已下发到各林业局。设备已经投入使用,森林有害生物踏查数据按月上报至气象部门。
(三)开展林农业生产系列化服务(1)开展有地方特色的林业气象服务
在上级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开展精细化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和雷电预报预警;针对林业森林火灾,开展有针对性的扑火专项预报服务。
(2)开展农用天气预报
在春播期、汛期关键农事季节和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来临前,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向各级党委政府、涉农部门、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提供滚动专题气象服务。开展了“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调研活动,全面掌握了我旗林农业基本情况。及时发布干旱、暴雨洪涝、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针对农业气象灾害产生的可能影响提出防御措施与对策,指导农民有效防灾减灾。
(四)加强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服务
编制完成了《鄂伦春自治旗气象灾害防御规划》、《鄂伦春自治旗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鄂伦春自治旗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三.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一)坚持政府主导,构建林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成立鄂伦春自治旗人工 3
影响天气与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的通知》(鄂政办字[2012]59号)。通知决定成立鄂伦春自治旗人工影响天气与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旗政府副旗长赵秀军任指挥部总指挥,旗政府办副主任、旗气象局局长任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农牧业局、国土局、民政局、安监局等20多个单位组成。
(二)构建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
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印发了《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鄂伦春自治旗气象工作奖综合评比办法〉的通知》(鄂政办[2011]51号),把气象工作纳入了自治旗政府对各乡镇政府的重点目标考核。
各乡镇政府按照自治旗政府《关于做好“乡村气象服务”项目建设的通知》(鄂政办[2011]52号)要求,10个乡镇全部组建了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由分管镇长担任组长,全部出台了《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成立鄂伦春自治旗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鄂政办[2011]85号),成立了以旗政府分管副旗长为组长,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副总经理、大兴安岭林管局驻鄂伦春自治旗六大林业局副局长为副组长,气象局、农牧业局、水务局、民政局、科技局、财政局、国土局、广电局、各乡镇及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所属四个国营农场、大兴安岭林管局所属六个林业局防火办等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确定了工作职责。
全旗各乡镇、森工企业和国营农场挂牌成立气象信息服务站21个,组建气象助理员、信息员队伍240人,检查和指导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助理员、信息员8次。《鄂伦春旗气象灾害防御手册》和《鄂 4
伦春旗气象灾害防御指南》已编制完成,正在印刷中。
(三)建设覆盖广的林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
2011年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绿色通道”的通知》,要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传播工作的领导、统一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内容和标识、明确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传播工作的相关职责、规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传播,要求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各通信公司在收到预警信息后要在15分钟内向预警区域内的所有用户传播,广播电台在收到预警信息后20分钟内通过广播系统向可能发生灾情的区域不间断广播,电视台在收到预警信息后20分钟内将气象预警信息通过字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方式进行滚动播出,以便各级领导指挥防灾、抗灾和人民群众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躲避自然灾害。
2012年分别与广电、通信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共同签署《业务合作协议》。双方本着“深化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依托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广电、通信运营商先进的通信技术、强大的服务能力等优势,精诚合作,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努力推动气象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双方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我局与阿里河移动通讯公司合作建立了手机气象短信发布平台,完成了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硬件网络设备配置和信息网站系统的开发。并分类建成旗党政领导、乡(镇)党政领导、旗直单位、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助理员、村屯气象信息员、农垦企业、森工企业、种养殖大户、电子显示屏、气象大喇叭等九类号码信息库。
采购了服务器、多功能一体机、电脑、UPS、路由器等设备,购
置了固定IP,自主开发的“鄂伦春自治旗气象服务平台”已经在各森工企业、农垦企业、乡镇的气象信息服务站以及政府各部门推广使用,对提高气象为农林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预警信息显示屏覆盖了6个林业局和10个乡镇,同时吸纳了克一河森工公司广场大屏幕等社会资源作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形成覆盖全旗的气象信息传播网络。在部分森工企业和农垦企业安装了气象预警大喇叭,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达90%以上。
(四)完善预防为主的林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根据《关于印发《鄂伦春自治旗气象灾害防御应急联动方案》的通知》(鄂政字[2010]82号),鄂伦春自治旗气象局制订了《森林火灾气象服务应急预案》、《人工影响天气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防凌汛应急预案》。建立了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和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信息通报制度。
我局预报服务人员走访鄂伦春自治旗农牧业局、鄂伦春自治旗农业技术推广站、大兴安岭农场局农业处和部分老农户,调查了农作物生育期基本信息、农业病虫害历史资料等。针对各大林业企业开展了森林火灾和森林有害生物历史数据普查,完成了数据收集和分类,建立了鄂伦春自治旗林农业气象灾害隐患信息库。
完成了大兴安岭林管局驻鄂伦春旗境内六大林业局所属45个林场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发放。根据森工企业实际情况,将“两卡”设计成固定宣传栏形式安装到各林场。
在旗委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组织召开了“鄂伦春旗首届乡镇干部气象防灾减灾培训会”。通过培训,广大乡镇干部对气象知识 6
有了进一步了解,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掌握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获取、气象灾害调查上报、气象灾害防御方法等相关气象知识。
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科普宣传栏、气象信息员”为主线的一站、一栏、一员的农村林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体系。通过科普宣传版等形式,把各种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及使用方法、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等向广大农户进行宣传培训。
四.专项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加强部门合作,出台规范性文件。近年来,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陆续下发18份规范性文件,气象局又分别与民政局、科技局、农牧业局、水务局四部门签署了合作协议,本着“全面合作、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合作研究、联合发布、共同发展”的原则,以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机制和资源共享,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工作。
(二)气象为农林业服务的针对性提高
一年之季在于春,做好春季服务工作,将为我们今后的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常规,春季服务开展伊始,我局根据当年的气候特点,制定春季服务工作计划,从春季服务内容,保障措施做出详细的规划,同时明确预报服务人员的职责,即分工又合作,保证了春季服务各个环节的畅通。在工作制度上特别强化值班制度及天气会商发布制度,确保了春季服务产品的质量及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保证我们的服务更具针对性,每年春耕生产开始前,我局组织预报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当年农林业生产安排情况,掌握春 7
季服务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对农林业生产有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天气采取会商的形式,及时通报农林业生产情况,大家共同分析未来天气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确定服务产品如何发布,通过这种方式,使我们的产品真正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服务产品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受到了党政领导及各用户的普遍好评。
(三)农村林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改善
旗政府印发《关于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的通知》后,各乡镇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我局在收到乡镇提交的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申请后,与政府应急办联合对各乡镇开展认证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政府和企业单位颁发了认证证书。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积极推进农村气象灾害监测和接收设施建设,强化各有关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切实提高了农村林区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把握关键环节,乡村气象服务专项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化的气象监测预报技术系统、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林业气象服务、加强农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服务、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加强农村气象、农情信息传递手段和发布机制建设以及建立预报到乡,乡乡有站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使更具针对性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民,提高基层农民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提升农业生产趋利避害水平,促进农业丰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四)气象信息服务站、信息员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强气象信息服务站、信息员队伍建设和拓宽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是解决防灾减灾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必要举措。努力实现 8
“气象信息员到村、预警信息发布到户、灾害防御责任到人、灾情收集到人”。在试点工作的推动下,农村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这也为拓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供了机遇。气象信息员可以充分发挥气象信息中间传输者的作用。能起到传递气象预警信息、指挥群众应急避险、调查核实上报灾情以及开展气象知识宣传等带动作用。
(五)气象业务与服务能力建设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的需求,着力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气象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三农”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延伸服务领域,强化针对性精细化服务,提升决策服务和公众服务的满意度,发挥气象服务最大化效益。通过引进和培训人才并重的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业务应用服务的科技支撑能力,提高为农林服务保障能力。
《鄂伦春自治旗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颁布和实施,将提高鄂伦春自治旗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及其信息发布能力,指导鄂伦春自治旗气象防灾体系建设;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推进鄂伦春自治旗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强气象灾害的科学预测和预防;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鄂伦春自治旗气象服务手册》是我局重要的科研成果之一,集科学性、实用性为一体。《服务手册》涵盖本地气候特点、气候资源及其变化、灾害性天气及其特征、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及服务规范、天气预报与警报、林农业气象服务产品规范、气象服务流程及要点、服 9
务产品的发布手段和服务对象信息库等内容。它既是重要成果,也是基本业务建设,对气象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
五.项目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作为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试点单位,在呼伦贝尔市气象局以及旗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力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的能力建设,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更加注重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更加注重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和应急响应;更加注重提高气象服务效益。做到了人员到位、设备到位、服务到位,圆满完成了试点单位建设任务,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农林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升了气象为农林服务能力,提高了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防御能力。为实现“监测自动化、传输网络化、实景可视化、资料信息化、预报精细化、服务专业化”的现代农林业气象服务新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1、建成具有地方编制和经费的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困难。
2、“两个体系”运行维持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开展气象信息员培训和乡镇干部气象防灾减灾培训。
2、继续加强部门协作,提高气象服务的效益。
3、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
4、完成电子显示屏和气象预警大喇叭的建设。
【气象局服务承诺制】推荐阅读:
气象服务措施05-26
气象服务质量01-18
气象创新特色服务12-08
秋季气象服务工作总结10-28
气象科技服务中心的工作总结12-03
大石桥市气象局气象为农工作总结11-10
榆林市气象局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试题07-16
气象局实习感想07-26
气象局个人总结11-30
气象局工作落实情况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