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汇报材料

2022-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你是身处校园中,还是已经踏入社会,汇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一般而言,汇报的内容既包括对成绩的概括,对于不足的总结,以及对下一阶段目标的计划和完成方法的阐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易地扶贫搬迁汇报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易地扶贫搬迁汇报材料

西北地区易地移民搬迁扶贫

摘 要:易地移民搬迁作为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五个一批”工程之一,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但西北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庞大的贫困人口使易地移民搬迁的精准扶贫之路漫长而曲折,数量大而任务艰巨。通过总结西北地区近年来易地移民搬迁取得的成效,再从精准识别、区位环境、扶志扶智、资金整合使用、扶贫机制创新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易地移民搬遷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难点,提出提高贫困人口识别精准度、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优化项目供给等相应路径选择及建议。

关键词: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扶贫难点;脱贫致富;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问题的提出

易地移民搬迁(也称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政府正在探索实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重要举措之一,目的是通过贫困人口的易地搬迁打破“贫困—环境恶化—再贫困”的恶性循环,实现搬迁群众脱贫致富和迁出地生态环境改善的双重目标,这与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目标是一致的。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对居住在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等“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搬迁工程,是解决深度贫困的好办法。易地扶贫搬迁通过“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已经成为我国精准扶贫重要方略之一[1]。

易地移民搬迁与国外理论研究中的环境移民、生态移民含义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我国学者对于易地移民搬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对易地移民搬迁的政策演进、机制体系、减贫效果的分析:如翟绍果等人梳理了易地搬迁政策的演进过程并提出其创新路径[2];白永秀等人构建了易地扶贫搬迁机制体系[3];李聪认为易地移民搬迁可使贫困群体的经济、社会、文化资本在新的生存空间整合重置,有效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4];邰秀军等人认为集中但不连片的安置方式将更有利于贫困户减贫脱贫[5]。二是对搬迁户的识别、意愿、贫困类型等的研究:如殷浩栋等人构建了扶贫搬迁户识别的多维指标体系[6];时鹏等人认为经济理性是农户搬迁的主要动机[7];刘伟等人证明了确定搬迁农户的贫困成因和类型有助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8]。三是对搬迁后农户生计问题的研究;黎洁分析了影响搬迁农户生计恢复力的主要因素[9];金梅、汪磊、徐锡广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易地移民搬迁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10-12]。四是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执行、实践难点、后果等的研究:如何得桂提出易地移民搬迁政策执行存在偏差,应尽快完善制度建设以提升政策执行力[13];周恩宇等认为现阶段扶贫搬迁在操作上忽视了搬迁户社会融入和社会文化治理问题[14];王宏新提出易地移民搬迁政策应加强科学评估,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更好地处理短期与长期的关系[15]。

已有研究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法借鉴,本文基于西北地区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的背景及成果,分析其现阶段面临的难点。西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形多为山地、盆地、沙漠和戈壁,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导致大部分地区不适宜人口居住且极易滋生贫困,形成较多的深度贫困区。截至2018年底,西北地区贫困人口总数263.56万人,在全国1 660万贫困人口中占比15.88%,且陕西、宁夏、新疆、青海、甘肃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3.2%、3%、6.51%、2.5%和5.6%,均远高于全国1.7%的平均水平。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西北地区亟需寻求更有效的脱贫方式,在深度贫困区开展原地传统方式的扶贫工作难度很大且效果不显著,脱贫后极易返贫,因此,易地移民搬迁工程成为深度贫困人口脱贫的必然选择。

二、西北地区实施易地移民搬迁精准脱贫取得的成效

西北贫困地区与生态脆弱区在地理上高度重合,西北地区较早开始探索通过易地移民搬迁方式来改善贫困人口生存、生活、生产条件,其移民搬迁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80)为计划经济时期人口迁移,在国家开发大西北的号召下,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口迁入,主要表现为大批青壮年从东部省份迁入大西北。第二阶段(1981-2011)对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的县域进行区域性避灾移民搬迁和生态移民搬迁。如:青海省三江源藏区生态移民工程;甘肃省古浪县15万人搬迁安置工程及民勤绿洲生态移民工程;宁夏吊庄移民及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工程;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扶贫移民搬迁工程等。第三阶段(2012至今)为瞄准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易地移民搬迁,将易地移民搬迁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满足搬迁条件的贫困户或贫困村实行易地搬迁,既改善了贫困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又有效遏制了迁出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形成脱贫致富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的效果。

陕西南部地区(也称陕南,包括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三市)地处秦岭巴山腹地,脆弱的地质环境和复杂的地形使当地居民长期遭受洪水和地质灾害的威胁。1983年7月31日,陕西安康遭受的洪水灾害导致870人死亡,经济损失4.01亿元。为减轻地质及洪水灾害带来的危害,陕西展开以避灾减贫为特色的易地移民搬迁工作,于2011年启动了备受瞩目的大规模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计划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搬迁居民240万人,使陕南贫困群众搬离地质灾害多发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打破“受灾-重建-再受灾”的恶性循环,为秦巴山区深度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打下基础。截至2018年底,陕西省共完成266.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移民搬迁工作,易地搬迁脱贫成效为五省(区)之最。甘肃省通过易地移民搬迁实现113.48万人脱贫,宁夏、青海、新疆也都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移民搬迁工作,为“十三五”全面加快开展易地移民搬迁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开展助力,见表1、表2。

“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作为“五个一批”脱贫攻坚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展使西北地区精准脱贫工作成效显著。至2018年底,西北地区累计脱贫1 230.44万人,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大大缩小,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其中陕西省累计脱贫418.5万人,甘肃省累计脱贫478.6万人(见图1),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7.5%、28.5%分别降至2018年的3.2%和5.6%(见图2),均实现2/3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顺利脱贫。

西北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速度快于全国平均速度,但由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截止2018年底,各省的贫困发生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脱贫任务依然十分艰巨。2011-2017年,西北地区易地移民搬迁采取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安置方式,累计搬迁贫困人口418.31万人,使深度贫困人口过上了“挪穷窝、移穷业、断穷根”的生活。搬迁安置实行“五靠近”原则(即靠近中心村、靠近集镇、靠近生态旅游区、靠近产业园区、靠近城区),通过逐步完善迁入地基础设施以及扶贫产业规划的实施,增收体系的建立,社会保障的落实,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大幅度增长。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年均增长达到930元,是西北地区中首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的省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开展推动西北地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宁夏、陕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均超过900元,青海、甘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稍缓,分别为819元和716元(见表3)。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上涨说明西北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虽然西北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大幅增长,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依然显著。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于2014年突破1万元,而西北地区直至2016年只有新疆突破万元,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1 117元(见表3),远高于西北地区增长速度。说明西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因此要不断克服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的难点,因时因地施策,推动西北地区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三、西北地区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面临的难点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要求在精准扶贫上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西北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庞大的贫困人口使精准扶贫下的易地移民搬迁之路漫长而困难,数量大而任务艰巨。本文分别从识别、环境、项目、资金、体制、心理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剖析当前西北地区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的难点。

(一)贫困人口精准识别难

扶贫对象精准意味着扶贫工作不能仅停留在贫困县、贫困村的识别和幫扶上,需要对农村地区开展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要求准确识别每一个贫困户、贫困个体的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为精准帮扶、精准施策奠定基础。但西北贫困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使得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难度加大。部分贫困地区为少数民族聚集区,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活习惯和居住习惯,更加为精准识别增加难度[16]。青海、新疆等地农村居民居住较为分散,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导致贫困测量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可操作性,且部分地区临界贫困户(边缘贫困户)较多,成为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的难点。

过去贫困人口的识别认定是由村干部上报至乡镇干部,再逐级上报至县、市,这样的识别存在较多难题。一是赋予乡镇、村干部较大权利,极易产生弄虚作假,为获取扶贫补贴将贫困名额给亲友的现象,导致真正贫困人口被排除在外,产生虚假识别。二是层层上报时滞较长,每一级需要再统计整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贫困人口的识别认定快则3个月,慢的甚至半年以上。三是贫困的识别标准过于单一,对于没有工作,以务农、养殖、卖菜为生的贫困户,其收入难以核准。四是虽然建立了贫困户档案,但精准识别依然缺乏全面性、连续性,缺乏动态管理。

(二)区位环境改变难

易地移民搬迁旨在消除贫困和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要考察安置地的资源环境承受力,并据此确定安置规模和进度[1]。但西北地区独特的地理区位环境和多民族聚居的特点,使移民搬迁面临诸多困难。一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土地面积大,但多为高原、山地和荒漠,且气候干旱,降雨量少,风沙大,荒漠化问题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承载力较差的现状使得可供选择的大规模移民安置区较少。二是高寒山区、草原地区、偏远城镇和村庄的居民较少,居住分散,在这些地区修建电力、公路、学校的成本太高且不具有规模效应,导致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居民吃水、用电、出行十分困难,且居民都依赖农、牧业生存,维持生计的方式较单一。三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存在较大差异,文化融合较难,这使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后的各项融合更加困难。自然地理环境无法改变,生态环境的修复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这些都成为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的难点。

(三)贫困成因多、程度深

落后的生活条件和思想意识使部分贫困户陷入贫穷的死循环,难以改变现状。一是西北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较为恶劣,部分地区饮水困难且水质酸性或碱性偏高,缺乏微量元素,导致地方病频发。村镇医疗条件的落后和居民生理健康知识的缺乏,使小病不治拖成大病,进一步增加了因病致贫的概率,造成一人生病全家贫穷的局面。二是大多数贫困家庭的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赖农作物种植或畜牧业,而农业易受气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畜牧业易受疫情的危害,加剧了收入的不稳定。同时,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较低,致使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先进的农用设备不会操作,新的养殖技术无法快速掌握,逐渐陷入贫穷的死循环。三是部分家庭观念落后,承袭养儿防老观念,生育小孩多达四五个,父母一方为照顾子女无法外出工作,直接减少了家庭的有效劳动力,且供养较多子女上学读书的花销增大,导致因学致贫的概率加大。四是一些贫困家庭地处偏远地区,历代贫穷,早已习惯了贫困的生活,懒于改变现状,既不愿外出打工,也不愿付出更多的劳动,而是等待政府救济,靠政府补助金勉强维持生活,即“依着门框闲抽烟,等着别人送小康”,陷入贫困陷阱。这些因病因学因懒致贫的贫困户,也成为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进程中的一大难点。

(四)项目供给不平衡之难

扶贫项目供给应顺应精准扶贫的要求,根据贫困县(区、村)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贫困特性以及各扶贫项目的特点,瞄准精准识别的目标靶向,因地制宜的提供扶贫支持项目。但实际的项目供给过程存在四大难点:一是许多特困村缺乏扶贫项目实施需要的配套资金及基础设施,导致项目执行能力较差,在扶贫项目申请中往往无法成功,项目反而流向那些相对不贫困的村庄,造成扶贫项目并未使极度贫困地区受惠的现象[17]。二是地方政府向贫困县(区)提供统一的易地搬迁扶贫开发项目,并未充分考察各地方差异化的致贫原因、资源环境条件、人口因素等,扶贫项目的统一化致使其不符合贫困地的真实需求,造成项目供需不平衡、不匹配现象。三是项目执行只注重短期利益和局部问题,缺乏全局性和可持续性。地方政府关注短期的政绩和绩效,不考虑易地搬迁扶贫项目的长期效果以及贫困户是否能持续受益,导致项目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贫困农户脱贫又返贫的现象经常发生。四是易地移民搬迁项目需要各部门协作才能完成,迁入地的住房、就业、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需要提前规划解决,但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部门缺乏协调合作,影响项目正常运行。

(五)扶贫资金整合使用难

扶贫资金的大量需求与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成为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的难点之一。一是易地搬迁项目需要中央和省级资金投入、地方政府资金投入、搬迁农户资金投入配套才能完成,但地方政府资金受财政收入所限投入不足,农户又不愿自行出资搬迁的现状,使得易地搬迁项目无法正常运转。二是部分地区扶贫专项资金不足,难以满足各贫困县、乡、村对扶贫资金的需要,就向各贫困村平均分配现有扶贫资金,这严重违背了精准扶贫的原则。三是西北地区金融扶贫起步较晚,恶劣的自然条件,较差的基础设施,不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以及地方政府认识不足,使得针对西北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较少,很多扶贫项目无法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造成扶贫资金全靠国家财政的现象。四是各扶贫单位各自为政,将现有扶贫资金乱撒胡椒面,未能充分整合利用,大大降低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贫困群众的受益也大打折扣。

(六)体制机制创新难

常规的扶贫机制和手段在脱贫攻坚阶段恐难奏效,且逐渐暴露出诸如脱贫群众返贫,扶贫项目或资金受限较多,只注重扶贫短期效益,扶贫资源瞄准偏离等问题,创新出更科学、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成为西北地区易地搬迁扶贫工作的难点。一是扶贫工作以政府主导为主,由各级政府扶贫办和地方扶贫工作小组负责,其他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地方私营企业参与度不高,缺乏多方合作协调,导致扶貧工作形不成合力,降低了扶贫效率。二是在政绩考核体系的压力下,扶贫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将注意力放在贫困指标数据的变化上,只注重短期内给钱、给物,使贫困人口数量快速减少和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忽略了对贫困群体脱贫能力的培养,更没有为其制定中、长期脱贫规划,导致暂时性脱贫。三是贫困治理本身是一项包含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有自身动态演变规律的学科,且其理论性、实践性很强,又具有地域特征,极难把握。西北贫困地区缺乏城市与农村的人才流动机制,专业的扶贫机构和相关人才十分稀缺,短时间内要做到因地制宜的创新扶贫体制机制,仍需不断攻克难关。

(七)贫困户脱贫主动性不足

部分易地搬迁贫困户在政府的帮助下脱贫,后又返贫,逐渐陷入持久贫困的恶性循环状态。这一现象与政府扶贫政策的可持续性不足有关,但根本原因是贫困户自身脱贫内生性不足。一是易地搬迁贫困户在搬迁前主要从事农作物种植或畜牧业,搬迁后家庭耕地拥有量大大减少或新的生活环境不适宜继续从事畜牧养殖,但其务农的思想观念难以转变,不愿到附近工厂打工,仅依靠农业生存使他们很快又陷入贫困状态。二是易地搬迁户往往对安置地生活条件和工资水平期望太高,当现实条件无法满足期望时,他们经常放弃工作机会,靠政府补助金生活。三是易地搬迁贫困户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知识获取能力差,且对政府组织的就业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参与积极性不高[18]。没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得他们在劳工市场上处于劣势,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且收入较低的工作,不利于长期脱贫。四是习惯于贫困生活状态的贫困户甚至不认为自己贫困,没有摆脱贫困的欲望和能力,缺乏脱贫的志气,坦然接受政府的救助和资金补贴。这种落后的思想意识使贫困户很难真正摆脱贫困,呈现出脱贫主动性不足的难点。

四、西北地区易地移民搬迁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的路径选择

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多方合力产生凝聚力,才能使搬迁地实现产业兴旺、生态环境改善、人居水平提高、生活富裕等目标。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指引下,提高贫困识别精准度、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优化扶贫项目供给、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等是西北地区实现精准脱贫的主要实施路径。

(一)提高贫困人口识别精准度

首先要采用群众票选的方法识别真正的贫困户,并进行公示公告。贫困村、贫困户的识别标准要向社会公开,贫困户的收入水平、致贫原因等档案资料要在村中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各级政府扶贫办设立电话监督专线,将监督电话在扶贫办官网及各村公示,为群众举报虚假贫困识别提供便捷途径。不断强化村、乡(镇)、县(区)三级公示制度,确保贫困识别结果公平、公开、公正。

目前西北地区扶贫信息化程度较低,还未完全实现实时报送数据、快速在线审核、迅速汇总数据、实时更新数据和网络查询,无法做到扶贫资金使用动态监管和扶贫信息即时公开。西北地区亟需建立基层扶贫信息共享平台,完善扶贫监测体系,逐步实现扶贫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要求每一个或两个贫困村有一名扶贫信息管理员,专职负责扶贫、脱贫、返贫信息的采集、整理、上传和分析,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录入扶贫监测系统并定期更新。扶贫办在扶贫信息共享平台可快速查询各县、各村、各户的详细贫困信息,无需层层上报,既缩短识别时滞,又提高识别精确性。扶贫信息共享平台要向全社会开放,群众可快速查询、了解扶贫动态,做好监督工作。

在建立基层扶贫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扶贫信息管理员要充分发挥作用,及时网络录入、更新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实现扶贫监测的动态管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对于无固定工资收入的农户,要采用多指标考察体系评定其贫困状况,提高识别精准度。首先考察评定对象的耕地面积、农作物种植情况、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等,依据农产品市场价格估算其年收入。其次根据考察对象的住房条件(住房面积、房龄、装修),家电拥有量,主要交通工具等来估计其经济实力。然后了解考察对象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学历等,判断其是否拥有务工能力及务工可能所得收入。最后询问考察对象支出情况,日常生活支出、养老支出、医疗支出、下一代教育支出等,估算其年支出。根据各项指标综合评定考察对象是否贫困、贫困程度及致贫原因,切实提高贫困识别精准度。

(二)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产业扶贫作为当前精准扶贫方略的重点,已成为各地政府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地方政府应根据市场运行规律,制定客观可行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优化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企业获利和贫困户获益的双重目标。优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扶贫直接带动模式。要依托当地自有资源,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长远市场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并通过扶贫优惠政策吸引该产业内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如恒大集团在贵州大方县易地搬迁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创新出搬迁点配套产业模式[19]。政府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建设生产基地,企业负责提供技术指导、产品深加工及销售,各贫困村成立的合作社负责管理、培训、后勤等服务,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又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能够充分调动三者生产积极性,实现共同发展。

学习贵州六盘水“三变机制”改革,优化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模式。将财政扶贫资金、村集体资金资产和农户自持的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整合盘活,入股合作社或企业,以定期取得分红,获得稳定资产收益,壮大集体经济[20]。其中,资源入股要依托产权制度改革,如实行土地流转制度,允许农户转让、出租土地、森林等资源的使用权,转换为企业股权,既减少生产经营成本,又提高资源整合使用效率,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实现稳定脱贫。

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牧业产业,优化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模式。改变低附加值农产品直接出售的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托企业实现特色农产品原产地深加工,既延长农产品生产链,提高其附加值,又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脱贫。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青年劳动力返乡创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现代物流将特色农副产品和地方传统手工藝品出售出去,形成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经济现代化,推动贫困村向小康村转变。

切实结合各贫困村实际情况及需求,优化产业扶贫混合带动模式。由于各贫困村人口年龄结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拥有的资源禀赋差异明显,所以固定产业扶贫模式的照搬不可行[21]。产业扶贫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模式,要切实根据农户、企业、政府所能提供的资源及其需求,把多种模式结合使用,因地制宜地探索出适合各地的产业扶贫机制和模式。

(三)优化扶贫项目供给

针对西北地区扶贫项目供给不平衡的矛盾,要遵循项目运行逻辑,逐步完善。首先要实现扶贫项目申请、确立、实施、评估各个环节的透明化,以便加强监管。在扶贫项目的分配过程中,必须把贫困程度作为首要考虑指标,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项目投入力度,对项目执行力较差的特困地区,更要加大帮扶力度,对项目实施全程跟踪指导,及时提供帮助。要减少项目申请过程中各种不合理的限制条件,为贫困地区申请扶贫项目扫清障碍,将宝贵的项目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区。

扶贫项目的一致化和平均分配极易产生项目实施效果不佳、贫困地区未能真正受益等现象。扶贫项目供给要充分考察需求地的致贫原因、资源环境条件和人口结构特点,设计出适合需求地的差异化扶贫项目,使扶贫项目的各项功能得到有效发挥。鼓励贫困群众积极参与扶贫项目设计,广泛采纳合理建议,使扶贫项目更好地反映贫困群众最真实、最迫切的利益诉求,满足贫困户异质性、多元化的需求。提高地方政府扶贫积极性,强化其治理能力,鼓励基层政府根据当地实际需求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交上级政府评估审批,克服扶贫项目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扶贫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要站在全局角度,更加注重扶贫的长期效益,强调扶贫开发的可持续性。优化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综合考评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持续性及后期维护情况,更加关注贫困人口脱贫质量;建立扶贫项目责任机制,对于荒废的扶贫项目,要寻找其原因,追究项目负责人责任,杜绝扶贫项目无故终止、扶贫资金浪费现象;制定扶贫项目维护机制,对于已经完成的项目,要跟踪观察,做好后期维护工作,及时给予政策、资金方面的帮助,巩固已有扶贫成果,减少贫困户脱贫又返贫现象。

(四)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

在西北贫困地区建立金融扶贫工程,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渠道,促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正常运转。政府要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在贫困地区的网点布局,强化农村地区网点营业能力,加大贫困地区资金有效供给。金融机构要逐步健全金融功能体系,依据西北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特点多元化金融业务,借“三权分置”改革契机,加大宅基地抵押贷款力度,为贫困地区注入发展所需资金;同时创新大病医疗保险、农业保险、创业保险等产品,降低农户经营风险,积极助力脱贫攻坚。

针对亟需易地搬迁又无资金搬迁的贫困户,金融机构要开放绿色扶贫通道,应用村民互保、小组联保制度向贫困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既简化贫困户贷款审批手续,又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助推搬迁工作顺利开展。贫困地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既能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又能引导、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因此,在创新满足贫困人口需求的金融产品的同时,金融机构更要扶持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及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满足其融资需求,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现代农业提供资金支持。

整合各类扶贫资金,规范扶贫资金使用方法,拓宽精准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实现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调统一。各类扶贫项目资金要形成合理,资金使用明细公开化,建立精准扶贫投融资体系,克服扶贫项目实施后期资金不足的难点。地方政府要优化财政税收政策,大力支持金融机构扶贫,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降低金融机构扶贫成本,提高其投资西北贫困地区的积极性。

(五)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自然地理区位环境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西北地区应通过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逐步改善人民生存生活环境,克服精准扶贫障碍。对于居住在深山区、干旱区、沙漠化严重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等有安全隐患地区的农户及贫困户,要与其充分沟通协商,在合理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实现移民搬迁。

为更好的改善移民户的交通、医疗、教育条件,要相对集中的安置移民搬迁户,通过建设易地搬迁移民新村,向农户提供集中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这种集中管理的社区化发展模式,既能提高搬迁户的获得感,又能减少资源的浪费。政府要在加大易地搬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同时,允许社会资本参与,最大化供给总量,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比重,改善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条件。建立合理、安全、便捷的农村道路体系,打破贫困偏远地区与外界的交通障碍,使农民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肉蛋奶可以“走出去”,提高其收入水平。同时要加快自来水管道建设,让村民喝上放心水;提高农村电网覆盖率,做到村村通电,户户可用家电;加快宽带网建设,让村民用上互联网;加快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建设,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提高农村地区基本公共醫疗保险覆盖率,逐步降低因病致贫的比重;提高教育供给在公共服务供给中所占比重,充分发挥教育在易地搬迁脱贫中的积极作用,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脱贫能力。

(六)创新精准扶贫体制机制

创新精准扶贫体制机制,要脱离常规扶贫机制和扶贫手段的限制,立足西北地区脱贫现状,不断优化扶贫政策体系,努力克服以往扶贫工作开展后暴露出的各种问题。首先要根据各贫困县、乡、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短期、中期、长期同时进行、相互配合的脱贫规划,杜绝暂时性脱贫。短期内,通过政策支持、资金补贴、金融服务、社会保障等方式,支持宜搬者搬迁、引导有劳动能力者致富、为丧失劳动能力者提供生活保障,为贫困农牧民提供实现脱贫必要的外部条件。中期内,通过制定符合贫困群体利益的经济增长政策,建立资源开发收益共享机制,依托合作社和当地企业以入股、增加就业等方式,拓宽贫困户增收路径,建立起可以长期发展较为稳固的经济基础。长期内,通过加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建设,支持贫困家庭子女完成高等教育,提高贫困家庭长久脱贫能力,杜绝贫困的代际传递;同时政府引导各职业技校开放贫困户技能培训绿色通道,使拥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永久脱贫。

创新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推动西北地区农、牧业走合作化生产之路。学习贵州安顺塘约村——通过走合作化生产道路仅用两年时间就自主脱贫的经验,改革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的方式,从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开始,向集约化农业经济发展,有效提高贫困户自主脱贫能力。尝试以村或以乡为单位走合作化道路,强化合作社谈判地位和力量,既能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质量更高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又能以更高的价格统一销售农副产品,大幅提高贫困户收入,同时有利于贫困地区水利设施建设、农田和牧场的改造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合作化可以降低“谷贱伤农”的生产风险,也更容易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和金融机构资金支持,通过这种形式将农牧民组织起来,有效提高其脱贫致富的能力和动力[22]。

(七)开展物质贫困、精神贫困双扶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当前,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群众永久脱贫,必须打破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不平衡局面,通过道德评议、教育引导、模范宣传等手段转变群众“等、靠、要”落后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贫困村、贫困户的内生脱贫动力。

开展精神扶贫工作,要通过长期教育、宣传、引导持续向群众传递正能量,潜移默化的转变群众落后思想观念。首先,要创新扶贫政策宣传方式,组织县、乡宣传队与艺术团合作,将法律知识、党的惠农惠民政策、扶贫新政、优秀传统文化以相声、戏曲、小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宣传教育,既有利于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境界,改变陈规陋习和落后观念,又能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要组织各乡评选“脱贫先进个人”“勤劳农户”“最美家庭”“美丽乡村”等各类道德模范和先进集体,深入开展道德讲堂,通过身边故事教育身边的人,充分发挥典型模范示范作用,积极营造比赶超越、不甘落后的奋斗氛围,带动群众鼓足干劲,积极脱贫。精神扶贫要依靠贫困地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充分利用基层干部对各贫困户实际生活、思想状况熟悉的优势,通过定期座谈会、家访等方式,对部分好逸恶劳、等靠要缠、依赖政府救济的后进者给予思想上的帮助,激励其通过努力工作、勤劳付出获得稳定收入,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 贺立龙,郑怡君,胡闻涛.如何提升易地搬迁脱贫的精准性及实效——四川省易地扶贫搬迁部分地区的村户调查[J].农村经济,2017(10):80-85.

[2] 翟绍果,张星,周清旭.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演进与创新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5-22.

[3] 白永秀,宁启.易地扶贫搬迁机制体系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62-74.

[4] 李聪.易地移民搬迁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来自陕南山区的证据[J].经济经纬,2018(1):35-40.

[5] 邰秀军,畅冬妮,郭颖.宁夏生态移民居住安置方式的减贫效果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4):47-53.

[6] 殷浩栋,王瑜,汪三贵.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识别:多维贫困测度及分解[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11):104-114.

[7] 时鹏,余劲.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一个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架构[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1):38-43.

[8] 刘伟,黎洁,李聪,等.移民搬迁农户的贫困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南安康的抽样调查[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6):41-48.

[9] 黎洁.陕西安康移民搬迁农户的生计适应策略与适应力感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9):44-52.

[10] 金梅,申云.易地扶貧搬迁模式与农户生计资本变动—基于准实验的政策评估[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5):70-81.

[11] 汪磊,汪霞.易地扶贫搬迁前后农户生计资本演化及其对增收的贡献度分析——基于贵州省的调查研究[J].探索,2016(6):93-98.

[12] 徐锡广,申鹏.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可持续性生计研究——基于贵州省的调查分析[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1):103-110.

[13] 何得桂,党国英.西部山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偏差研究——基于陕南的实地调查[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6):119-123.

[14] 周恩宇,卯丹.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及其后果—一项社会文化转型视角的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9-77.

[15] 王宏新,付甜,张文杰.中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演进特征——基于政策文本量化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3):48-53.

[16] 黄顺君.“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优势、困境与路径[J].贵州民族研究,2017(7):179-182.

[17] 李博.项目制扶贫的运作逻辑与地方性实践——以精准扶贫视角看A县竞争性扶贫项目[J].北京社会科学,2016(3):106-112.

[18] 谭贤楚,胡容.精准扶贫中的“易地扶贫搬迁”:制约因素与社会影响——基于湖北省A县的实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75-79.

[19] 郭俊华,边少颖.西部地区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模式探析——基于恒大集团大方县扶贫的经验[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43-52.

[20] 杨青贵.精准扶贫背景下资产收益扶贫的现实表达与制度回应[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35-41.

[21] 许汉泽,李小云.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对华北李村产业扶贫项目的考察[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6.

[22] 朱明熙,郭佩霞.西南民族地区农村脆弱性贫困与反贫困研究——基于云贵川民族地区农村的田野调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学出版社,2018:217.

作者:郭俊华 赵培

第2篇:易地扶贫搬迁成效及困境调查

摘 要:作为我国精准扶贫方略的重要抓手,脱贫效益显著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运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现搬迁对象“稳得住、能致富”是下一步工作的内在要求。贵州毕节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较深,是脱贫攻坚形势较为严峻的地区之一。通过对贵州毕节七星关区阳光新城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其扶贫搬迁取得的成效,并就进一步解决搬迁工作中存在的困境提出建议与对策。

關键词:易地扶贫搬迁;自主脱贫信心;后续产业;稳定就业;社会融入

1 引言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解决身处恶劣生活环境与极端自然环境下的特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是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通过扶贫搬迁,将特困人口从不利于其生存发展的艰苦地区搬迁到交通发达、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利于其在政策帮扶下实现脱贫致富。贵州毕节地处乌蒙山连片贫困地区,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山高谷深,且为多民族聚居地区,贫困程度深。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正是解决该地脱贫任务的重要路径。

与其他地区扶贫搬迁有所不同的是,毕节试验区的搬迁安置工程受到了精准帮扶毕节试验区的恒大集团的大力支持。以产业薄弱、经济落后的贵州大方县为例,2015年贫困率高达19.1%,在恒大的对口帮扶下,到2019年,大方县已成功脱贫摘帽。恒大成功探索出“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模式,不仅有效增强了政府作为脱贫主导者扶贫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弱项,而且提高了扶贫搬迁的整体效率。其尝试构建出的扶贫搬迁长效脱贫机制具有参考及推广意义。

通过对贵州毕节七星关区白杨林安置点进行实地调研,分析该安置点扶贫搬迁工作的成效与现存困境,并就进一步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支持工作提供建议与对策,寻求解决贫困户搬迁后稳定脱贫的可行路径。

2 七星关区扶贫搬迁的调查分析

2.1 调查地介绍

截至2019年10月,贵州省已完成184万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即将完成“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共188万人的搬迁计划。据统计,贵州易地扶贫搬迁规模达全国的六分之一,其搬迁经验与迁出后生计支持工作在全国具有典型参考意义。毕节是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主战场之一,截至2019年8月,毕节已实现27.9万人的搬迁入住,搬迁安置率97.89%,搬迁安置与各项后续支持工作逐步有序推进。

调查所选取的移民安置小区地处于七星关经开区与主城区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占地1046亩,总建筑面积约77万平方米,共计156栋,其中贫困人口5441户24688人。安置点规模大,搬迁人群众多,在恒大集团的对口援助下,安置小区建设及后续配套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2.2 调查方法与资料分析

调查小组分别于2019年1月、2月进行了两次实地调研。根据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小组在156栋安置房中随机抽取15栋,各栋各发放问卷20份,共计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65份,问卷回收率为88.3%。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与典型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主要由贫困户家庭基本信息、迁入地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情况、贫困户脱贫能力测度,以及贫困户对扶贫搬迁工作的看法等四个方面组成。

2.3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调查数据显示,搬迁对象家庭人口较多,5人及以上的占到57%,且需要抚养的小孩及老人在4人以上的达到了40%;搬迁户受教育程度以中小学为主,中专文化程度比例为9%,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为3%。在家庭主要致贫原因中,子女上学负担重占比21%,收入来源单一和家庭成员患病或残疾的比例分别为19%、20%;43%的受访贫困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另有26%的受访对象表示收入来源以政府帮扶资金为主。

3 调查地易地扶贫搬迁实施现状

在恒大集团的对口帮扶下,调查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得到了极大推进。下面分别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就业支持、后续产业跟进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基础设施

按照政策,搬迁户可按照20m2/人的标准分得安置房。安置房内配备有基本家电与家具,且已进行简单装修,贫困户可完全拎包入住。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有标准的沥青路面、高标准小学、毕节人民医院对口帮扶的新城分院、依山而建的营盘山公园以及配套的商业街等,已形成一个独立完善的生活小区,贫困户不出安置点,即可置办需要的物品。小区绿化、房屋采光科学合理,安置房均设有阳台,垃圾处理工作也是井然有序。此外,安置点交通便利,北临厦蓉高速毕节北出口,与老城区有多趟公交线路连接。搬迁前后生活便利度对比见表1。不难看出,在大部分搬迁对象看来,安置点生活便利度改善较大,交通便捷度改善尤为显著。

3.2 公共服务配套

为全面协调落实该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政府成立了阳光移民服务中心,并开设社会保障服务、民政、教育、文化服务等多个窗口为民服务。安置点内搬迁户可在工作日找到相应窗口解决困难,群众办事十分方便。服务中心特色之处在于留出一间房用作“家长学校”与“道德讲堂”,供家长接回放学孩子以及不定期举办文化宣讲讲座。此外,各栋安置房均配有帮扶责任人负责联系后续帮扶与政策宣讲。各栋安置房均设有信息公告栏,确保重要通知及政策能通知到人。

3.3 就业支持

移民搬迁不仅仅是生活空间的重置,也带来了生计资本的变更。稳定就业是各项民生工作中的重点与中心点,是解决贫困户后续发展、稳定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阳光新城安置点对移民就业问题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身体健康且年龄合适的搬迁对象实现稳定就业。通过为搬迁对象采取向经发区推荐就业、老城区输送劳动力,以及提供安置点配套的物业管理、基础建设岗位等多项措施以解决贫困户家庭的就业问题。

3.4 后续产业跟进

安置点毗邻经开区,周边企业较多,如内衣厂、服装厂、炮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可解决安置点大批搬迁对象的就业问题。位于安置区中心位置,由恒大集团打造的购物街也是初具规模,一些贫困户可在此租赁店铺以自主创业。此外,恒大引进先进农业科技,开办盛丰农业科技园,通过科技扶贫带动旅游扶贫,旅游扶贫拉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解决就业问题。

基于上文分析,不难发现,通过恒大帮扶、當地政府支持以及搬迁对象自身的努力,安置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就业支持、后续产业推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对建立长效扶贫、脱贫机制有着重要意义,培育并强化了贫困人口的造血能力,诠释了精准扶贫的实质。

4 调查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上文介绍了调查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进展与成效。在政府、帮扶企业、基层工作者等诸多团体的努力下,通过扶贫搬迁,贫困户搬出大山,搬到幸福的移民新区。“搬得出”已基本解决,“稳得住、能致富”则成了搬迁后扶贫工作的必然要求。调查发现,调查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移民生活融入、稳定就业、脱贫信心等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4.1 移民社区融入程度低,搬迁后生活幸福感不强

毕节试验区是多民族聚居区,搬迁对象来自于各地,语言、文化、风俗不尽相同,文化差异给交流带来了不少难题。

受访的杨先生说道:“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都是老年人。在这里人生地不熟,我们手脚也不利索,只能每天都待在家里。”

物理生活空间的迁移不是扶贫搬迁的要义,帮助帮扶对象融入迁入地生活,提升其对迁入社区的满意度与获得感,使得搬迁对象实现安居乐业才是搬迁工作的内在要求。实地调查发现,大部分搬迁对象较少参与社区活动,对移民社区的认同感较低,大部分时间选择待在自家房内。问卷数据显示,空闲时,搬迁对象以在家中做家务、看电视为主,较少出门走动,这也是对移民社区融入程度低的重要原因。

4.2 自身素质等方面受限,搬迁对象难以稳定就业

调查中发现,部分贫困户仍然存在难以就业的问题,有高达42%的受访对象认为改善就业条件是政府最需要改进的帮扶措施。造成搬迁对象就业困难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是搬迁对象文化水平较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调查发现,有30%以上的搬迁对象最高学历为小学及以下,可见文化水平之薄弱。其次是与原住民相比,搬迁对象在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另外,后续产业短期成效不明显,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少也是制约搬迁对象实现稳定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

4.3 搬迁对象自主脱贫信心不足,依赖政府帮扶

部分贫困户思想消极,等靠要观念极深是扶贫工作难以顺利推进的主要制约,政府应以转变贫困户消极思想作为扶志扶智工作的根本目标。调查中发现,部分搬迁对象自主脱贫信心不足,对政府扶贫政策较为依赖,给进一步实现稳定脱贫带来了困难与挑战。

当问及是否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脱贫致富时,有30%的受访搬迁对象认为不能,有9%的搬迁对象有信心一定能,另有61%的搬迁对象认为应该能。分别有42%、36%、18%、4%的受访对象认为脱贫致富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力量主体是各级政府、自身努力、社会帮扶和其他原因。由此可见,仍有部分搬迁对象依赖政府帮扶,缺乏依靠自身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与决心。

部分搬迁对象缺乏脱贫信心,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有一些贫困户惯于享受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宁可一直戴着贫困的帽子,缺少依靠自己、自主脱贫的信念,依赖政策扶持。另一方面,缺少劳动力也是缺少脱贫信心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年龄较大的搬迁对象难以在安置点实现稳定就业,而且搬迁所带来的生活成本的骤升以及搬迁后缺少稳定的收入来源给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带来了巨大困难。

5 结论与建议

不折不扣贯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是扶贫攻坚制胜最有力量的法宝。

因为传统观念、个人条件、资源禀赋、政策执行等因素的差异,调查发现,部分搬迁对象缺乏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仍然依赖直接帮扶,给后续扶持工作带来了困难与挑战。得益于恒大的对口帮扶,调查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但是,搬迁后的持续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困难。

一是培训与发展结合,确保稳定就业。确保搬迁对象稳定就业是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所在。应从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增强搬迁对象就业能力。为避免培训同一化,应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精准培训。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迁入地后续产业,长短期产业配套布局,增加经济效益与劳动岗位数量。建设好移民新区,发展旅游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成效。

二是重视移民社区文化建设,提升搬迁对象的身份认同感。实地调查了解到,部分搬迁对象搬迁后融入感不强,对迁入地的生活缺少信心,有的甚至以打牌度日。应重视移民社区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丰富搬迁对象在安置点的生活,也可以增进搬迁对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此外,建立健全移民社区自主管理制度,提升搬迁对象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从而增进其融入移民安置区的认同感。

三是树立榜样,强化搬迁对象自主脱贫信心与动力。扶贫重在扶志扶智,只有帮扶对象有依靠自身努力奋斗、摆脱贫困的意愿,外部的帮扶才能发挥作用。对此,可采取树立典型自主脱贫模范与开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方式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奖励自主脱贫典型,鼓励他们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郭俊华,张含之.新时代我国易地搬迁精准扶贫要处理好的十大关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8):20-27.

[2]谢垚凡,尹同一.易地扶贫搬迁新实践的调研与思考——以贵州省大方县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01):132-134.

[3]王春蕊.易地扶贫搬迁困境及破解对策[J].河北学刊,2018,38(05):146-151.

[4]谢垚凡,尹同一.易地扶贫搬迁新实践的调研与思考——以贵州省大方县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01):132-134.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910555088);2018年南华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XJXZ251)

(作者单位:1.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南华大学经管法学院;3.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作者:李琪焕 罗清海 邹湘妮 刘玉龙 刘灿

第3篇:易地扶贫搬迁及生态移民汇报材料

一、移民搬迁背景

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易地扶贫搬迁是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消除贫困,提高生产生活水平,实现安居乐业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解决温饱的重要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扶贫搬迁战略的重大举措。自《国家“八七”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国家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先后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对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把扶贫搬迁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目前,部分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历史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资源缺乏,交通不便,教育卫生落后,靠天吃饭的现象较为突出,缺粮、缺水、缺钱和就医上学问题至今尚未彻底解决。因此,扶贫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移民搬迁原则及做法

(一)移民搬迁原则

紧紧围绕整村推进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坚持以解决温饱为中心,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

(1)、瞄准对象、科学规划、量力而行的原则。

(2)、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

(3)、坚持集中搬迁、集中安置的原则。

(4)、坚持群众自愿,政府引导,自力更生的原则。

(5)、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迁入地人口、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移民搬迁做法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安居工程:安居房按巴渝新农村居民通用图集建房的形式(红漆,灰瓦,白墙),每户人均宅基地30m2,超过5人的安5人计算宅基地。

2、农田水利建设:

3、人畜饮水工程:

(2)迁入点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安置区发展方向:结合安置区的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连片规划种植、养殖等,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粮食作物: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实行良种良法配套,提高复种指数。

2、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以中草药、高产经济作物种植为主。

3、养殖业:以山地鸡养殖为主,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饲养。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领导,搞好协调,确保移民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工程,需多方配合,统一协调,共同努力。今后要结合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抓好对移民搬迁工程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进一步完善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土地、建筑用材、用电、用水等协调处理工作,并加强对移民搬迁工作的管理,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施工、统一资金采购、

分户监督管理”方式,加强对资金筹措、材料选购、帐务公开、质量监督等环节的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移民工程上。

(二)、广泛动员,多方配合,加大对移民搬迁工作的支持力度。把移民搬迁工作做为一项社会性事业,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造福于民、荫及子孙的民心工程来抓;要继续落实好中央和市、县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要帮助和支持搬迁群众发展经济,加快扶贫奔小康工作步伐。

(三)、主辅结合,相互补充,采取多种形式搞好移民搬迁。结合实际,改变以往“分散搬迁,插花安置”的方法为以“整体搬迁,集中安置”为主,帮助贫困群众从根本上解决温饱,摆脱贫困。集中安置的总体思路是:要符合城镇建设的需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同时,继续搞好散居贫困户插花安置。有利于这部分人投亲靠友,搞好协作生产,加快脱贫步伐。采取以上两种方法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的方式,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其脱贫致富打好基础。

在抓好以上几点的同时,应继续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想,强化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观念;同时,注意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集团的支持,拓宽社会扶贫的领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打好扶贫攻坚总体战。

第4篇: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xx区就业服务中心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发挥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作用,扎实地开展职业介绍、公益性岗位管理等就业帮扶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实现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易地扶贫搬迁户调查情况

20xx年5月,我区对易地扶贫搬迁XX户XX人进行劳动力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就业情况、培训情况等。全区实现转移就业人数共XX人(其中:单位就业XX人,个体经营831,灵活就业等其他自主就业XX人,公益性岗位XX人);暂未就业有转移就业意向人数共XX人(其中:县内转移XX人,区内转移XX人,跨省区转移XX人,自主创业XX人);暂未就业无就业意向人数共XX人(其中:无技能XX人,年龄大XX人,无就业愿望XX人);有培训意向人数共计XX人(其中:两后生技能培训XX人,参加技能培训XX人)。

(二)做好“送政策、送岗位”工作

根据调查摸底掌握的搬迁户情况,搭建用工单位与搬迁户劳动力的供需平台,及时收集、整理、发布企业用工信息,通过对企业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移民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并印制岗位信息表、就业微信公众号发放到每个搬迁户手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意愿赴企业就业的移民劳动力与企业对接,与人才市场对接,掌上了解区内企业招工信息,促进上岗就业。20xx年3月,我区印制4000多份就业招聘信息宣传单发放到xx区的6个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XX户贫困户手中,使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的贫困户更快更便捷了解本辖区内企业的招聘信息和岗位;8月份发布XX西麦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招工信息及其他适合异地扶贫搬迁户的岗位信息到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区直单位、贫困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工作队员和帮扶联系人,积极宣传、广泛动员贫困劳动力,特别是移民搬迁贫困劳动力到该公司就业,以及推荐到其他适合的岗位就业,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三)鼓励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创业。

一是鼓励易地移民劳动力自主创业脱贫。充分发挥我区劳动职业技术学校的职能作用,对缺少技能、技能偏低、就业困难和有就业创业培训需求的搬迁户劳动力,采取长班短班相结合等多种培训形式,有针对地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截至9月,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班3期,培训合格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XX人;开展保育员职业技能培训班1期,培训合格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XX人。二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创新就业渠道,在xx区人力资源市场开设独立窗口办理国家创业担保贷款业务,支持大众创业。

(三)就业创业政策落实情况

1.为鼓励企业积极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助力脱贫攻坚,我中心下发《关于做好就业扶贫车间推荐认定工作的通知》(XX人社发〔20xx〕37号)到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就业扶贫车间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签订劳务协议或承揽合同的,在1年内累计工作不少于6个月、给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不低于6000元劳动报酬的,按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企业(个体工商户)一次性带动就业奖补。经过对各乡镇(街道)推荐的企业进行实地走访核查,目前为止已对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扶贫车间认定,下一步将申请资金给予企业一次性带动就业奖补。

2.根据《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XX市财政局关于开展XX市农民工创业就业补贴工作的通知》(XX社规〔20xx〕2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区农民工创业就业扶持工作,鼓励农民工,特别是异地扶贫搬迁户创业并带动就业,积极落实农民工创业就业补贴政策。目前已有5家企业申请农民工创业就业补贴,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农民工创业就业补贴宣传及审核认定工作。

(五)做好宣传工作。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发放招聘信息宣传单、张贴招聘信息海报,全面发动有就业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提供职业指导、岗位信息;对有创业意愿的,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有培训意愿的,组织参加职业培训,提供技能鉴定服务;对就业困难的,实施重点帮扶,加强就业权益保护,促进就业创业。

二、存在问题

1、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劳动技能普遍较低。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就业需求群体,但是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都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高中以上学历的占整个移民的比例较小,大多是没有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缺乏生产技能和实用致富技能,自身劳动力较低,就业竞争力不强,安排就业比较困难。

2、到xx区劳动职业技术学校参加培训的人员皆来自各乡镇各行政村的贫困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地点在xx区,距离相对较远,因交通、食宿等问题他们难以负担,所以参加培训的时间有限,能完成并通过考试取得证件的时间就需要更长。另外职业技能考试难度逐渐提升,对于文化程度相对不高的贫困人员来说,通过考试的难度更大。

三、对今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建议

1、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各级人民政府应引导和支持易地扶贫创业就业,对吸收安置移民就业的企业进行贴息支持。同时还要继续落实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核心的雨露计划,对扶贫对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等。鼓励移民就地参加地方农业生产劳动。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的扶持力度。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安排扶贫对象就业。

2、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在目前下达的每年就业专项资金补助额度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开发公益性岗位。针对易地搬迁移民中大龄、身有残疾下岗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夫妻双下岗双失业人员等困难人员提供公益性岗位就业,扶持易地搬迁移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第5篇:南海新农村综合体易地扶贫搬迁汇报材料.2014.5

关于仪陇县马鞍镇

南海新农村综合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感谢各位领导对革命老区仪陇的关心和重视,各位领导不顾舟车劳顿亲临仪陇检查指导,让我们备受感动和鼓舞。马鞍镇南海新农村综合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是我县筹备多年的重点项目,旨在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后续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现将该项目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仪陇县马鞍镇南海新农村综合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于马鞍镇东侧,距离县城东部约60公里,辖南海、大梁、永安3个村5个社。该项目是依托于仪陇县马鞍工业园、马鞍场镇建设的异地搬迁集中安置项目,于2012年底启动,涉及5个村14个社,共274户1554人。项目分两期进行,总投资约3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设住宅496套,共分三种户型。

二、主要特色

该项目紧紧围绕“生活有家园、就业有门路、生存有保障”的目标,创新了拆迁安置模式,突出“三高五结合”的特色,力求建设成为以传承客家文化为主,集游、购、娱等为一体的易地扶贫搬迁的现代农村社区综合体。

(一)“三高”提形象

一是高起点规划。该项目定位为打造极富民间特色的“中国客家民俗风情园”,邀请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以“人地共生,风情山寨”为目标,紧密围绕“自然、人文、宜居、发展”四大核心理念,营造原生态农家风情与自然景观,凸显客家文化特色的现代人文景观,并满足现代农民安置的确保生活、宜居发展的需求。

二是高标准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安置”的原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群众的不同需求,按照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水平,设计了三种户型,一楼房屋均作为商业经营用。

三是高速度推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争取立项,获取合理市场配置资源拉动建设,农户积极配合促进工作开展,该项目现即将完成场平工程。

(二)“五结合”求发展

一是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综合体项目紧邻马鞍场镇,配合马鞍场镇各项目建设,力求繁荣商贸经济,实现小城镇建设一街一景、一楼一景、一步一景、步步有景的目标。

二是与工业园建设相结合。马鞍工业园是仪陇县重点打造的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园,目前入驻园区有三家企业,总投资33.6亿元,园区建成后将实现工业产值约52亿元,提供8000多个就业岗位,从而极大的解决了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

三是旅游文化相结合。马鞍镇作为朱德总司令的家乡,是全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正全力打造全国伟人红色旅游经典示范区。南海新村项目将以此为契机,结合客家民族文化,着力发展旅游业。

四是与产业开发相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综合体底层房屋均作为营业用房,将采取BT模式进行招商,农户可以自主创业,从而优化市场配置,全力打造商业聚集地。

五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资源合理利用、产业开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求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局面。

三、发展前景

目前一期工程规划共为六个主题体验区:即客家围屋 体验区、客家会馆体验区、客家民俗(如婚嫁、餐饮等)体验区、客家商业体验区、三乡文化(书法、剪纸、篆刻)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住宿房屋围绕主题体验区有机分布,同时还布置了为居民服务的幼儿园、社区活动中心、医疗中心等公共设施。二期工程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客家博物馆、特色街区等规划设计。未来的“中国客家民俗风情园”将成为集自然、文化、居住、旅游、商务为一体的农村综合体,是中国西部客家文化的集中展示园,并在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改善景区风貌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工作进展

(一)征地拆迁安置成效明显

签订房屋拆迁安置协议32户,拆除房屋31座,坟墓迁移 78座,并完成异地扶贫搬迁近300亩用地、高速公路连接线、二三号路及坟墓集中安葬点的青苗、林木和坟墓补偿款发放。

(二) 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完成了综合体一期修建性详细规划已通过规委会评审,正在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预计本月底完成,投资近300万元;

二、

三、四号路纳入即将启动建设;三号路箱涵设计工作已完成;四号路正在施工建设;投资近700万元的一期场平工程正在紧张施工,预计本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预计7月份启动建设。

五、主要问题

由于项目规划起点高、涉及群众面积大、搬迁工程规模大、配套建设投资大等因素,项目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恳请上级领导重点考虑。

仪陇作为朱总故里、革命老区,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规划发展,项目落成后,我们一定要更加想民众之所想,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借鉴优秀经验,让南海易地扶贫搬迁新农村综合体项目成为真正引领群众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坚实桥梁,以实际行动回报各位领导对仪陇的关心和厚爱!

第6篇:XX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

(2017年8月16日)

现将XX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406户1566人,其中XX镇东区幸福家园安排374户1448人,麻林河村安置点安排32户118人。

二、项目建设进度:

镇东区幸福家园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占地80.72余亩,初步规划建设一个建筑面积37477㎡18幢6层

套住宅楼,分为50㎡、75㎡、100㎡、125㎡、150㎡五个户型,安置2017年度易地扶贫搬迁户374户1448人,配套建设一所幼儿院。目前已有6栋178套房屋主体封顶,正在进行室内涂料粉刷、地坪硬化、水电安装、外墙保温及墙漆粉刷等建设内容,目前进度已完成90%,部分上下水管道已经完成,部分道路硬化已经完成,部分道牙安装结束,预计9月底可以分房到户;其余196套已经完成项目选址、农转用土地手续已经办理和征地等前期工作,住宅楼地基已开始施工,预计11月底建成交付使用。

1 XX村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占地21.2亩,建筑面积2950㎡,计划安置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户32户118人。已经完成项目选址、征地及地表清理,地基开挖已经完成,沙土垫层、地基承载力检测已完成,目前地基墙体开始砌筑。

三、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939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1096.2万元,通过省政府债务注入项目资本金2192.4万元,通过承接专项建设基金注入项目资本金783万元,承接长期低息贷款4854.6万元,省市县三级财政各156.6万元计469.8万元。

XX镇人民政府

2017年8月1日

第7篇: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五篇

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五篇

按照发改局预安排,经镇党委政府召集各村(社)认真研究,实地规划,严格按照所实施项目务必有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受益的原则,计划安排村(社)道整治15.769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渠系整治3.522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蓄水池维修1口,涉及易地搬迁户2户5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其中,金光村道路整治3.652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渠系整治0.898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笔水社区道路整治2.648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8户XXX人;渠系整治0.433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1户4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国和村道路整治0.086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渠系整治0.26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黑虎社区道路整治0.746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渠系整治0.16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志气村道路整治1.479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渠系整治0.254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木门社区道路整治0.223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6户XXX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棚村村道路整治3.11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渠系整治0.384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9户XXX人;维修蓄水池1口,涉及易地搬迁户2户5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踏水村道路整治1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2户4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苗园社区道路整治0.528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园山村道路整治2.297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渠系整治0.813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019年2月20日珠嘉镇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已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3月中旬完工。

我县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文件精神,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总体要求,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搬迁方针,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1XXX人,其中**年实施433口人(XXX户),**年实施1XXX人(XXX户),现已全部完成任务,住房建成率XX%、搬迁率XX%。现就工作开展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一、精准识别,确保“搬得出”

深入落实湘扶办发[**]1号文件和湘扶办联[**]10号文件精神,按照“必须符合脱贫致富条件,必须与就业和产业紧密结合,绝不能有安全隐患”的要求,根据“先定地域后定人”的原则,精准识别有搬迁意愿和安置意愿的贫困人口。我县实施的XXX户1XXX人涉及到XXX个乡镇、XXX个自然村,涉及到的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寨近XXX个,主要是解决无房户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确定了以“小集中、小插花分散安置”为主的安置模式,坚决杜绝“就地重建”、“简单位移”、“从山顶到山腰”、“单门独户”安置等现象。**年小集中和小插花自建安置XXX户XXX人;**年镇区购房安置XXX户XXX人,小集中和小插花自建安置XXX户XXX人。

二、精准施策,确保“稳得住”

深入贯彻“易地扶贫搬迁要着力加强产业配套和就业安置”的中央精神,我县严格按照搬迁贫困人口人平XX.X万元的预算标准制定了产业后续发展扶持方案,针对不同的易地扶贫搬迁方式,实施了15项产业扶持奖励政策,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如欧阳海镇镇区购房安置的XXX户XXX人,首先安排村党支部班干部外出学习西红柿种植技术,回来后带动贫困户发展西红柿种植,当地政府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租赁田土,用于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和有机水稻,并在安置房顶发展光伏发电产业。)

**年,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XXX人以发展农业为主,XXX人以外出务工为主,XXX人以社会保障兜底为主。**年,政府帮助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XXX人发展农业生产,支持鼓励XXX人外出务工,对XXX人无劳动力的对象进行社会保障兜底。

三、精准管理,确保“住得安”

我县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和住房质量监管,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县**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县易地扶贫搬迁“百日攻坚”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调度会达6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督查10多次。严格落实了政府和村支两委的主体责任,有任务的村都成立了建房理事会,负责监督项目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坚决执行面积红线不碰、自筹资金不超、质量安全不减的“三不”工作要求。两年来,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施工现场规范,施工期间未发生任何事故,交房后未发生质量问题,搬迁贫困户非常满意。严格落实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18年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与产业后续扶持项目总投资4XXX万元,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的水、电、路、讯、机耕道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按2万元/人的标准投资,现全县所有项目都严格按照财政评审、招投标等建设程序启动实施,建成验收合格后交审计部门。

四、全县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自查自纠整改落实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拉网式全覆盖核查行动中,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还存在些许问题,汇报如下:

1、个别乡镇存在搬迁对象不精准的问题。例如:舂陵江镇苗元村清水平李龙,有人举报其亲戚为前村干部,存在“优亲厚友”问题;莲塘镇沙泉村李道平,有人举报其加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时已有住房,且并非危房;莲塘镇潘家村4组彭美金,纳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时,把已经在建房屋算作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房屋。白水瑶族乡四合村贫困户唐异安,按夫妻2人标准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规定面积50平米,政府补助4万元,个人出资6XX元。经现场查看,目前唐异安家建房两层半,估算面积120平方。据唐异安反映,自己只住一楼,二楼及以上属于他小儿子的房子。存在疑似超面积、搭车建房嫌疑,有待进一步核实。

2、个别乡镇存在选址不合理、不科学以及住房安全隐患的问题。例如:正和镇和谐村解放李家组李家村李祖名,住房旁5米处有滑坡情况;白水瑶族乡江友村下洞坑组杨齐祥,住房右后方20米处有山体滑坡情况;桥市辉山村茶叶冲赵秋元,住房后方有山体滑坡隐患;白水瑶族乡四合村14组李根华,住房旁有条小溪;桥市乡辉山村丝茅冲组公路旁欧阳运生,住房旁3米内有电杆,电线穿过住房楼面,存在安全隐患;桥市乡架珊村7组马路旁刘德英,楼面钢筋裸露,存在安全隐患;舂陵江镇苗元村12组刘月光,楼梯无扶手,楼面无“女儿墙”;桥市乡桐林村7组李民卫,自制建议木板扶手,楼面无“女儿墙”存在安全隐患等。

3、个别乡镇存在住房面积不足或超面积情况。例如:莲塘镇楼下村4组王建4口人,住房面积少于人均23㎡,整户少10.36㎡;莲塘镇麻料村村口路边刘映华5口人,住房面积少于人均23㎡,整户少12.8㎡;桥市乡辉山村太平山肖定顺6口人,住房面积少于人均23㎡,整户少16㎡;舂陵江镇苗元村12组张荣建3口人,住房超面积18㎡。

4、个别乡镇发现住房质量问题。欧阳海镇购房安置点,201房贫困户彭占珍家房屋的客厅天花板呈现大面积漏水痕迹;303房贫困户周金林家客厅水泥地板大面积起沙,需要重新抹水泥浆;502房贫困户张社发家卧室墙壁存在数处凸起、歪斜情况。

5、个别乡镇存在住房整体达到搬迁入住条件尚未搬迁入住的。例如:白水瑶族乡雅里村1组陈宝国,塘市镇千秋村公平六组吴富成等,达到搬迁入住条件,但尚未搬迁入住。

6、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展个体较快,但总体上不平衡。例如:浩塘镇、仁义镇基础设施大部分已完工验收,建设项目主要有机耕道、通村公路、路灯、修缮水渠、开钻水井等等。舂陵江镇、白水瑶族乡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较慢。

7、个别乡镇存在档案资料不扎实和公安户籍信息有误的情况。例如:欧阳海镇“一户一档”资料不齐全;舂陵江镇苗元村梨头岭横国山张显球5口人,户口簿信息有误,户籍簿信息显示其妻子户口为非农户口;桥市乡大滩鲁塘冲黄社妹,户籍簿信息有误,户籍簿信息显示户主为肖军。

(二)、整改落实情况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全覆盖核查行动中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县政府常务会议、联席办会议,就发现的问题由县委副书记黄力签发督办函,责令各有关乡镇按时整改到位,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反馈、汇总。现仁义、白水、正和、太和、欧阳海5个乡镇已基本整改到位,整改问题如下:

1、舂陵江镇苗元村清水平李龙举报情况已核查,其问题不存在;莲塘镇沙泉村李道平、莲塘镇潘家村4组彭美金举报情况已核查,其举报问题不存在。白水瑶族乡四合村唐异安是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人),其所在自然村桥背冲地处半山腰,土地极为有限。**年,该自然村获批空心村改造立项。因唐异安与唐田中是父子关系,为整合资金,整合土地,节约工料,父子协商共建一栋,协议一楼50平方米产权归唐异安所有,二楼、三楼产权归唐田中所有。落实国家有关补助政策时,只有唐异安享了受贫困户异地搬迁每人2万元的专项补助,唐田中未享受该项补助。因此,唐异安易地搬迁建房不存在超面积、搭车建房问题。

2、选址不合理及住房安全隐患情况由住建、国土部门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杜绝安全隐患。正和镇和谐村解放李家组李家村李祖名山体滑坡,白水瑶族乡江友村下洞坑组杨齐祥山体滑坡,桥市辉山村茶叶冲赵秋元山体滑坡,均已建设护坡工程。桥市乡辉山村丝茅冲组公路旁欧阳运生,电线电杆问题已通知电力部门进行专业的防护;白水瑶族乡四合村14组李根华,已在在溪边进行护坡,同时在屋后砌了一条宽1.2米的楼梯,保障房屋安全。住房其他相关安全隐患(例如:楼梯扶手、女儿墙等等)均已建设防护。

3、对于住房面积不足情况,现乡镇采取了在欠缺面积住房旁加建一间功能房,达到不低于人均23㎡面积标准,现各乡镇已基本上整改到位;住房超面积情况,已通过住建部门对住房面积进行专业测量,并对超出面积提出指导建议,现各乡镇已基本上整改到位。

4、欧阳海镇购房安置点住房质量问题,201房贫困户彭占珍家房屋的客厅天花板呈现大面积漏水痕迹;303房贫困户周金林家客厅水泥地板大面积起沙,需要重新抹水泥浆;经核查确有地板起沙现象,现开发商已购置水泥进行整改,目前均已整改到位。

502房贫困户张社发家卧室墙壁存在数处凸起情况:凸起属于粉刷过程工程质量不高,现核查无安全隐患。

5、未搬迁入住贫困户现均已搬迁入住。

6、现已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慢乡镇的建设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完成进度。

7、已督促乡镇进一步核查档案资料,完善“一户一档”等易地扶贫搬迁相关资料,户籍信息有误的已督促加快乡镇对户籍问题的整改,现户籍信息有误情况均已整改到位。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对搬迁对象识别的精准力度,组织“回头看”。

(2)加大对住房安全问题的“监控”,对其可能存在的,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防护措施,杜绝其安全隐患。

(3)加大对发现的问题的整改落实力度。

自**年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我县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我县针对XXX户2XXX人贫困户进行摸底核查,确定“十三五”时期计划搬迁2XXX人,分三年实施。按照自治区的安排部署,**年计划搬迁XXX人,**年计划搬迁1XXX人,2018年计划搬迁XXX人。截至2018年2月5日,我县报名搬迁的XXX户全部签订拆旧协议;**年通过本村自建和县城以购代建的分散安置方式已完成搬迁安置XXX户XXX人;**年采取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的方式完成搬迁安置XXX户1XXX人(分散安置XXX户XXX人,集中安置XXX户XXX人),其中由于群众举报5户XXX人,相关部门正在核查。

(一)多措并举,全力抢抓进度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政治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年11月、12月均采取无双休日工作机制向全年目标冲刺。以问题为导向,以年内搬迁任务为目标,针对目前存在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我县多措并举,抢抓进度。一是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指挥长,县党政分管领导为副指挥长,县发改局、扶贫办、政通公司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象州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指挥部,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县委书记、县长每月亲自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做到“一把手”亲自抓。二是实行领导包点,组建“八包”专门工作班子,1个县领导负责1个乡镇项目点,细化包点责任领导及班子工作职责,倒排工期,完善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八包”责任,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有力保障。县城老乡家园项目包点责任班子进驻工地现场办公室,坚持每晚八点召开当天小结协调会议,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倒排工期,全力抢抓时间。将项目每一栋楼分批次的建设任务工期进行倒排并实时跟进。四是增加搬迁办工作人手,工程进度与搬迁其他业务同时抓。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专责小组工作人手缺乏,县委、县政府通过抽调3名人员和招聘4名编外人员,充实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队伍力量,实现工程和搬迁内业进度同步抓,为贫困户如期搬迁抢抓时间。

通过以上超常规工作措施,**年我县老乡家园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计划建设的16栋228套楼房全部于**年12月28日前达到入住条件,并于年底实现搬迁入住XXX户1XXX人,其中脱贫XXX人。我县**年搬迁任务数为1XXX人,截止日前,搬迁入住XXX户1XXX人(其中老乡家园XXX户XXX人),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搬迁精准率100

%,搬迁入住率XX%,稳居全市第一,并多次进入自治区通报红榜。

(二)加强协调沟通,确保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填报精准

根据自治区《关于做好**

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受益户添加工作的通知》(桂开办发〔**

〕104

号)文件精神,我县将计划搬迁的贫困户名单和每一批搬迁入住的名单明细罗列,对接扶贫部门,将标识户和已搬迁户录入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后导出进行双向核对,确保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填报精准。

(三)完善拆旧、后扶、增减挂方案,大力推进“4个”政策文件落实

我县于10月9日,分别下发《象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象州县易地扶贫搬迁拆除旧房有关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象政办发〔**〕85号)、和《象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象州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方案的通知》(象政办发〔**〕88号),为县易地扶贫搬迁的拆旧、后扶、增减挂等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组建“八包”领导班子,“包建设进度、包工程质量、包资金监管、包搬迁入住、包后续产业发展、包就业创业、包稳定脱贫、包考核验收”,全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

我县报名搬迁的XXX户全部签订了旧房拆除协议。我县将按照“适度、可行”的原则,结合搬迁户旧房质量、旧宅基地占地面积等情况,按照拆旧后每户奖励2-XX.X万元的标准,给予积极拆旧的适当提高奖励金额,提升搬迁户拆除旧房的积极性。选定妙皇刁家、石龙花山2个拆旧试点,带动全县搬迁户拆除旧房积极性。

(四)开展产业就业大排查,将后扶落实到户到人

**年10月份起,我县对易地扶贫搬迁户和预搬迁户进行产业就业意向大摸查,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对用工岗位缺口进行大排查,我县已于**年11月5日召开**年易地扶贫搬迁入住政策宣讲会,对今年预脱贫的9个贫困村XXX户搬迁户开展搬迁入住前期工作培训。于**年11月21日已组织XXX户XXX人进行分房工作,同时邀请9家企业代表到场,进行“双向选择”,举办专场招聘会,当场签订就业、培训等协议。当天全县XXX个乡镇XXX户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前来应聘,其中有XXX人达成就业意向,有XXX人有创业意向。初步实现将后续扶持政策落实到户到人。已于**年12月11日举行老乡家园第一批搬迁入住仪式;于**年12月22日举行老乡家园第二批分房;于**年12月28日举行老乡家园第三批分房。目前我县已有XXX户达成就业意向和创业意向。同时借年底农民工返乡时机,组织搬迁户进行产业就业培训扶持等,将后扶切实落实到户到人。

(五)高度重视,及时解决人手紧缺问题

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专责小组工作人员人手缺乏,县委、县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增派7名工作人员充实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队伍力量。实现了专人专管易地扶贫搬迁档案,严格按照《自治区移民搬迁专责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档案管理的通知》(桂移民组发〔**〕24号)要求,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把好整理关卡,把各项问题解决在档案归档之前,对档案进行签单、分类、整理、编目、装盒,做到整齐规范、排列有序、查找方便。

(六)

全民参与,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充分调动全县各部门力量支援老乡家园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推进,如**年11月11日上午,我县老乡家园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受区域停水影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措施,协调消防部门协助解决工地建设用水问题。象州消防迅速出动,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工地建设用水问题,为我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进度抢占时间。

二是社会各界热心参与扶贫工作。我县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为易地扶贫搬迁户献温暖。象州县双穗米业有限公司、象州县华金养殖场、广西象州融星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象州县古磨养殖场、雄基广告公司、象州县金日珠宝行、象州县二次方传媒、象州县书法家协会、广西联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下田锰矿有限责任公司、广西象州星球混凝土有限公司等多家爱心企业和社会群体为搬迁入住的群众捐赠了棉被、红米、日用品、对联等物资。

四、搬迁户政策期盼

1.搬迁进城后能享受当地居民的政策待遇。

2.政府加大创业、就业扶持,搬迁后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3.搬迁后能同时享受两地政策,如保有农村田地,国家惠农政策,城镇居民待遇等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拆旧工作问题。群众对拆除旧房政策给予的理解较少,特别是搬迁进城后耕地等均在乡下,造成务农等成本高,对于拆除旧房子采取能拖就拖的态度,影响拆旧工作推进。

2.后续扶持工作开展难的问题。后续扶持发展工作任务重,工作内容较为繁琐,缺少资金支持,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协作,

还需要各企业支持配合,同时群众外出较多,工作开展较为困难。

3.搬迁入住后续管理难问题。特别是搬迁到城镇的后续管理许多问题涉及到政策,处理解决较棘手。

4.搬迁人口变动问题。搬迁前后贫困户家庭人口变动与国扶系统不能及时同步,难以精准,导致工作重复繁重。

5.搬迁户城镇政策落实难的问题。搬迁进城镇的贫困户身份比较特殊,特别是两年内,属于两地居民状态,各项政策落实起来比较繁琐。

全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4个,安置XXX户1XXX人(其中钦南区XXX户1XXX人,钦北区XXX户XXX人,灵山县XXX户XXX人)。整个“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在**年一年时间内完成。2018-2020年我市无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重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后续扶持工作。

一、2018年主要工作落实情况

(一)及时出台后续扶持工作方案

切实加强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我市组织各相关县区深入开展后续产业扶持前期调研,认真研究安置区及周边后续发展可利用资源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特点落实相应的后续产业扶持措施,及时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方案》。我市后续扶持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具体明确到搬迁安置点、到搬迁户,经各县(区)组级审定后,切实将实施任务具体落实到部门及有关负责人。各县(区)列出搬迁户后续扶持项目清单,倒排工朝,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加强安置点扶贫车间建设,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我市各县区确实加强安置点扶贫车间建设,2018年,钦南区建成广西奥佳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钦南区移民安置就业扶贫车间并投产,主要生产碱性无汞环保纽扣电池以及5号、7号民用电池。钦北区建成富贵金桔合作社柑桔茶系列产品加工扶贫车间,预计明年2月份投产。灵山县陆屋镇广西泰晴玩具有限公司加工玩具扶贫车间于今年8月份开工,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中。这些安置点扶贫车间的建成投产,将解决相当一部分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三)加强培训及就业帮扶

钦南区2018年开展创业培训、就业技能培训6期,搬迁群众参加就业创业培训共XXX人;举办专项招聘会2场,进场企业110家,提供岗位9XXX个,达成就业意向人数XXX人,帮助实现就业XXX人。钦北区扶贫办、人社局牵头,汇集17家企业到安置小区举办“现场就业专项招聘会”,介绍部分搬迁户到企业就业务工,实现了XXX人转移就业(包括外出岗位务工)。灵山县人社局、陆屋镇政府、文利镇政府联合分别在陆屋镇和文利镇组织了1期中式面点师培训班,共培训XXX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XXX人;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举办了3次招聘会,送岗位到家门,参加招聘会的求职者有100多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XXX人。

(四)加强产业扶持

钦南区、灵山县部分贫困户有特色种养产业,对符合奖补标准的,及时给予奖补。钦北区利用自身优势,还发展了以下产业:一是肉猪养殖产业示范小区项目。投入专项扶贫资金XXX万元,合作社带头,搬迁群众参与,预计每年能为每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实现分红约5XX元。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2月产生效益。二是微田园项目。项目位于易地扶贫安置小区东北面50米,投入资金XXX万元。项目主要为每户搬迁户提供0.05亩坡地,供各户自行发展特色瓜果蔬菜,实现瓜果蔬菜自供自给。该项目于2018年7月底开始实施,已完成土地分配确权任务,目前安置户已种上果蔬。三是开发综合市场项目(规划)。项目位于安置小区西南面,与小区相邻,项目用地面积2亩,计划投入资金XXX万元。项目建成投产每年能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至XXX万元的资产收益,并优先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创业提供场所及服务。

(五)逐步推进旧房拆除及复垦工作

我市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大部分是原租地安置的二次搬迁移民户,其旧房是支付30年的租金,由上级投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安置房,到目前还有十多年的租期,移民没有产权。根据《自治区移民搬迁专责小组关于脱贫攻坚问题(**

年第28

期)答复的意见》,同意不界定为移民搬迁户的旧房,不需要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其他人员正通过试点,逐步推进旧房拆除工作,全市共拆除旧房XXX户,其中钦南区XXX户,钦北区XXX户,灵山县XXX户。

(六)加强安置点管理工作

钦南区根据安置点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社区村民委员会,行政上归沙埠镇桥坪村委会管理,设置了管理办公室,帮助群众办理户口迁移,之女上学等手续,做到事事有人管。钦北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以新成立的安置小区村民小组形式迁入行政村大直镇大直村委会,所有搬迁户户籍迁到大直村民委员会米连自然村后,行政隶属于大直镇大直村民委员会。安置小区村民小组现有中共党员4人,设立党支部1个。小区实行支部、楼长工作机制,以自愿参与为原则,民主推选楼长3名,保洁员1名。小区日常在镇党委、村支部两级党组织领导下有效管理,充分发挥党建惠民服务,努力营造“守望相助”的邻里氛围,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灵山县陆屋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管理机构初步陆屋镇马鞍村委会,学龄儿童就近新光农场幼儿园、小学就读、就医依托陆屋中心卫生院、新光农场卫生院;文利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管理机构为文利镇升安村委会,学龄儿童就近升安小学幼儿园、小学就读、就医依托文利镇卫生院、文利镇升安村委卫生室。

二、存在问题

由于**年底刚搬迁入住,各县(区)后续扶持工作进度相对滞后。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继续抓好后续帮扶脱贫产业和就业工作,让易地搬迁户在家门口就业。组织企业在安置点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加工点,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从事农产品加工、手工工艺、种养殖等生产活动或来料加工业务;在小区旁边建设农家果蔬示范园、综合农贸市场,开办“微田园”等农耕场所,发展蔬菜、特色水果;抓好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落实相关帮扶政策,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力争有劳动力的家庭实现1人以上稳定就业;充分利用靠近工业园的优势,优先安置搬迁贫困户就业。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吴城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拿出过硬办法,采取超常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吴城镇位于桐柏县城东北10公里处,总面积144平方公里,辖XXX个行政村,XXX个村民小组,XX.X万人,耕地面积XX.X万亩。吴城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村7个,贫困人口1XXX户5XXX人,其中已脱贫XXX户1XXX人,未脱贫1XXX户3XXX人。是桐柏县十个一类贫困乡镇之一。

**年,吴城镇确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三处,确定搬迁对象XXX户XXX人,其中,代湾农贸市场安置区安置贫困人口XXX户XXX人,桃花河安置区安置贫困人口XXX户XXX人,王湾村上湾组安置区安置贫困人口XXX户XXX人。目前,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全面竣工,贫困户已全部搬迁入住。

2018年,拟在代湾农贸市场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处,已确定搬迁对象XXX户XXX人,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XX.X万元,地方配套资金XX.X万元,统一规划建设用地20亩。目前,该项目建议书已提交至县发改委,正在审批中。该项目建成后,可依托镇集贸市场和扶贫就业基地增加就业岗位XXX个,节约耕地100余亩,为该社区原始居民及周边居民提供文化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公厕、诊所等公共服务设施,节约公共设施用地面积和建设费用,进一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二、主要做法

(一)围绕资源整合强保障

为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吴城镇着重在“两个整合”上下功夫。一是整合人员配备,加强部门配合。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协调小组,服务和监督项目建设;土地、城建、农电等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积极参与选址测绘、环评、土地报批、规划许可等工作。二是整合项目资金,提高使用效益。积极争取并引导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安全饮水、乡村公路、农网改造等项目资金最大限度的整合到安置区,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推进政策落实解民忧

吴城镇实行搬迁责任制(即脱贫责任组长包村、村组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包户),在走访时,详细掌握搬迁户生产生活动态,把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政策向搬迁群众全面、准确、客观的阐释清楚,尤其是与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产业等方面的政策,做到准确无误、不漏一户,同时,跟踪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做好搬迁户的“引路人”,确保搬迁户在扶贫政策上应享尽享,消除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的情结。

(三)紧贴民生需求谋产业

吴城镇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以“市场牵动,行政推动,产业带动”为突破口,为搬迁群众谋就业之法,增强搬迁户自我“造血”功能,保证每一户都有至少一项致富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是通过安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市场需求,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二是积极协调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以及扶贫就业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与搬迁户发展订单农业或吸纳搬迁群众务工。三是组织邀请相关部门为搬迁群众提供生产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改变原有落后生产方式,实现增收渠道多元化。

下一步,我们将精准分析工作中的不足,补齐短板,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工作措施,加强部门协调,抢抓时间节点,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快速推进。

一、基本情况

我区“十三五”期间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个(**4个、**3个、20181个),其中城区安置点1个、中心集镇安置点6个、中心村安置点1个,计划安置11XXX人(其中贫困人口10XXX人),涉及全区XXX个乡镇的搬迁对象。目前8个安置点已经全部完工,现入住2XXX户10XXX人(贫困人口2XXX户10XXX人),入住率XX.X%。

二、工作完成情况

(一)工程建设。我区8个安置点项目工程建设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管理,严格控制住房建设标准和建房成本,确保农户不因搬迁而举债。目前8个安置点项目已全部完工并验收入住,工程完工率XX%。

(二)搬迁入住。按照省、市、区脱贫攻坚相关工作要求,截止目前。我区**年计划搬迁的XXX户3XXX人中已入住XXX户3XXX人(其中贫困人口XXX户3XXX人),入住率XX.X%;**年计划搬迁1XXX户8XXX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XXX户7XXX人),现入住1XXX户7XXX人(其中贫困人口1XXX户7XXX人),入住率XX.X%,余下未入住人员因审计整改清退部分重复享受政策的搬迁对象,加上旧房拆除工作推进中有部分群众意愿发生变化所致,目前各乡镇正在按照“退一补一”的原则实施动态调整管理。2018年杨武乡安置点已完成验收,近期即可组织XXX户XXX人搬迁入住。

(三)规范资金管理。我区坚持资金省级统筹,封闭运行管理。严格按照《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办法》执行,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物理隔离、封闭运营管理。**年计划到位资金19XX.X万元,实际到位18XX.X万元,资金到位率XX.X%,已支付13XX.X万元,资金使用率XX.X%;**年计划到位资金47XXX万元,实际到位46XXX万元,资金到位率XX.X%,已支付39XXX万元,资金使用率XX.X%。

(四)统筹衔接“五个三”。我区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要求,瞄准“打造易地扶贫搬迁一流精品工程”的目标,落实“五个三”改革经验,用足“绣花”功夫做深做细搬迁群众思想工作,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搬迁入住的7个安置点,“三类保障”、“三个场所”、“三个机制”及党的基层组织均已建立健全。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夯实了基础。

(五)积极推进拆旧复垦复绿。拆旧复垦工作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中的一项重点,也是难点。各乡镇组建工作专班,深入搬迁村寨逐家逐户反复开展群众工作,把政策和道理讲清楚,帮助群众把账算清,把利弊分析清楚,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截止目前,**年前期摸底可拆除旧房XXX户,现已拆除XXX户50.8亩(其中有XXX户为连体房,在旧房拆除中不影响其他未搬迁农户住房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应拆尽拆),拆除率XX.X%;已复垦复绿XXX户46.4亩,复垦率XX.X%,余下未复垦的可确保年底前完成目标。

三、下步工作打算

我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目标已基本完成,2019年工作重心将转向8个安置点的后续服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社会治理、就业增收、就医就学、生活保障等后续服务保障工作机制,确保到2020年,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教育、医疗、警务等基本公共服务XX%实现全覆盖,就业得到充分保障,收入水平明显提升;迁出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权益属性明确,迁入地服务配套齐全、治安秩序良好、环境卫生整洁、干群关系和谐;搬迁群众良好生活习惯基本养成,与安置地社会有效融入,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大幅提升,与全国全省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过上和谐幸福新生活。

第8篇:易地扶贫搬迁搬家对联

1、感恩思进 坚定信念跟党走 脱贫致富奔小康

2、不忘党恩

党恩布神州全民享小康 人心向政府社会皆和谐

3、乔迁之喜 易地搬迁政策好 村民心中谢党恩

4、脱贫攻坚 托党恩乐迁新居 感良策喜脱贫困

5、党恩赐福

河深海深不如党的恩情深 千好万好不如政府领导好

6、人民政府为人民 幸福不忘共产党

7、共产党好

精准扶贫见成效感谢共产党 勤劳致富建家业不忘习主席

8、脱贫攻坚 政策拓宽平坦路 春风吹暖贫困家

以上是整理各大网站内容!

上一篇:趣味化学知识竞赛下一篇:全县税收政策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