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汇报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汇报(精选8篇)

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汇报 篇1

一、村基本情况

石窑子村位于石窑子乡中部,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全乡最大的行政村。交通便利,坝场线贯穿于整个石窑子村,但村内道路均为土路、60%的房屋为土坯房,路灯年久失修,村容村貌较落后。全村共465户、1210人(其中贫困户386户、贫困人口1073人)、耕地面积2551亩,林地面积9854亩。石窑子村是一个典型的宗教聚居村,全村89户、265人信奉天主教。村民以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要的收入来源,2011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20亩,大田作物1831亩;现有大牲畜503头、柴鸡38000只,2011年人均纯收入2340元。

二、石窑子村扶贫攻坚开展情况

紧紧抓住“新民居、基层建设年、扶贫开发”的有力时机,全力打造“设施农业、生态养殖”两大支柱产业,以建设有机农业示范村为目标,大力实施 “一村一品”战略,以产业扶贫带动农民增收,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架豆种植,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蔬菜产业园区。

主导产业方面:2012年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注:每个新建大棚补贴2900元,每亩架豆补贴500元)来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到目前为止:我村新增蔬菜面积800亩,其中大棚120亩、种植架豆500亩、露地蔬菜180亩,预计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320万元,人均可增收1900元。到2012年底,力争通过“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帮扶规划,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540元。

生态养殖方面:绿色田园禽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崇盛牧业有限公司

是我村养殖业发展的两大龙头产业,现年出栏鸡3.8万只,存栏肉牛120头。到今年年底,力争绿色田园年出栏柴鸡、种鸡达到5万只,由崇盛牧业带动农户养殖肉牛达到300头。

村庄建设方面:通过对村容村貌的改建及“四清四化”活动的大力开展,力求将我村建成环境优美、村容整洁、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需省直帮扶单位帮助解决问题。

(一)产业项目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虽经过多年改革,但因为前期投资较大村民主动性不高,产业规模较小,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该村现仍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全村共计耕地2551亩,其中旱平地1351亩,比较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种植,以每个大棚需占地0.8亩计算可大约发展大棚1500个。需前期投资900多万元,除去县扶贫资金外,农户自筹能力低,希望帮扶部门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二是产业发展越来越大,需省直帮扶部门为农户拓宽销售渠道。三是为延伸产业发展链条,需省帮扶部门招商引资一处集销售,储藏为一体的蔬菜市场。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该村平地居多且气候温和,较适合发展大规模蔬菜种植,但因基础设施建设较差,落后的水利设施配备一直制约着蔬菜种植的发展。今年该村对水利设施建设经行了总体规划,计划投资174万元,新打机井4眼,管道4900米,完善水泵、井房等配套设施;进行水源维修,新建水塔一座,主管道4000米,支管道8000米,安装滴灌500亩。在县、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的水利建设已完成大半,现还

有21万元的资金缺口。

(三)村容村貌改造工程。

1、为了提升对外形象,我们对村委会进行全面修缮,改善办公条件,争创五星级(市级)基础党组织。该村计划修缮了13间村委会、配套办公桌椅12套、新建澡堂1处,修缮红白理事房屋12间,建成村民活动、为民服务的综合性场所。现还需硬化街道2600米,总投资46.75万元,利用2012年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14.5万元,还有资金缺口32.25万元。

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汇报 篇2

尹建业在汇报中指出, 中央扶贫幵发工作会议召开以后, 江西省委、省政府迅速采取有力措施, 在全省上下掀起了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热潮, 营造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良好氛围。全力以赴加大扶贫幵发力度, 集中精力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措施, 正确处理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精准扶贫和区域发展两大关系, 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考核机制、精准脱贫退出机制、投入分配管理机制, 构建完善政策支撑、组织保障、信息网络、社会帮扶四大体系, 打好产业脱贫、保障脱贫、安居脱贫三场攻坚战, 着力实施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危旧房改造、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健康、教育和金融十大扶贫工程,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到2018年, 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闲现象, 井冈山市等有条件的革命老区贫W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确保到2020年, 现行扶贫标准下贫W人口全部脱贫, 贫困县全部摘帽。

宫蒲光在听取汇报后对江西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扶贫开发事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宫蒲光指mr■江西的扶贫幵发工作措施得当、成效显著, 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重视程度高, 贯彻落实快;第二, 政策体系全, 组织保障好;第三, 创新举措多, 具体措施实宫蒲光表示,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赣南等革命老区的倾斜支持力度, 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 共同迈入全面小康。

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汇报 篇3

(一)全县投资及完成情况

商都县将“三到村三到户”扶贫攻坚工作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紧密结合,全县计划投资1.008亿元。截至目前为止,共投资4651.3万元,完成危房改造投资1371间,其中新建891间,维修置换480间,共计投资2280万元,院墙整治8503延长米,投资170万元,拆除闲置危房18间,院墙1200延长米,投资8.2万元,新建卫生室3间,文化室3间,便民超市3处,养老服务室3处,投资50万元,通村公路8公里,投资560万元,街巷硬化18.23公里,投资1276.1万元,修复配套机电井32眼,投资288万元,架设高低压线路2公里,投资16万元,安装水泵2台,投资3万元。

今年重点建设的18个行政村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其中七台镇的骆驼盘村和永顺堡村工程已接近尾声。

(二)七台镇骆驼盘村和永顺堡村情况

1、七台镇骆驼盘村“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已完成:(1)投资200万元,为骆驼盘村植树1900株,安装太阳能路灯38基,新建卫生厕所46个,新建圈舍43处;为长胜梁村植树1900株,安装太阳能路灯30基,新建卫生厕所37个;(2)投资340万元,建公厕2处、文化室2间、养老服务所3间、卫生室3间、便民超市3间、村委会2间、活动广场2000平米;(3)投资32.5万元,改造低压线路5千米;(4)投资12万元,安装变压器3台;(5)投资21万元,铺设地埋管道14000米;(6)投资366.74万元,用于危房改造和村容村貌建设,拆除主房262间,新建79间,维修104间,维修附房316间,新建院墙3634延长米,维修院墙1319延长米;(7)投资260.55万元,新修水泥路10条,道路两侧硬化12000平方米;(8)投资40万元,修复机电井8眼。上述八个项目共需投资1272.79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007.29万元。新建主房79间,维修104间,新建院墙3634延长米;街巷水泥路10条,道路两侧硬化12000平方米;修復机电井8眼;新建卫生室、文化站、超市、养老服务室等项目已全部完工。

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汇报 篇4

2010年度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2010年7月15日)

尊敬的检查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办2010年度上半年农综(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今年是扶贫开发进入攻坚克难阶段的关键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县有关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足用活各项扶持政策,拓宽工作思路,加强机制创新,以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移民搬迁、社会帮扶、小额信贷、中低产田改造等扶贫项目为重点,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构建和谐横山营造良好氛围。

一、任务完成情况

(一)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1、重点村建设

一是全面完成2009年度下达我县36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任务,涉及13乡镇36个行政村,共计完成投资2375.4万 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960万元,部门捆绑资金1138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投工折合资金277.4万元。建设内容:新修生产道路455.2公里,村组道路233公里,维修拓宽村组道路78公里,绿化道路20公里,建桥涵4座,铺设管道400米,砌护渠道4公里,做∪型渠700米,改造农电线路8公里,安装变压器5台,维修加固淤地坝23座,劈山造地144亩。新建“三位一体”沼气50个,改厕252个,安装路灯20盏。现所有工程已全部完工,顺利通过市、县验收,等待省级验收。

二是提前谋划,做好2010年度1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项目的勘测、上报等前期准备工作。

2、移民搬迁工程

一是完成实施了2009度年马家梁和常园则两个千村贫困人口搬迁项目,共计搬迁贫困人口118户531人(马家梁50户217人,常元则68户314人),建房404间13497平方米,完成资金3132.3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78.68万元,部门捆绑1971.57万元,地方配套29.3万元,群众自筹852.77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设、村内村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建设、新型农民培训和村级班子建设五大部分。所有工程现已全面完成,顺利通过县、市验收。等待省级验收。

二是启动实施2010年度响水镇白岔峁、塔湾镇八岔、横山镇顾兴庄和高镇师庄4个千村贫困人口搬迁项目,计划完成移民搬迁196户1046人,涉4个乡镇4个行政村,累计完成 投资4308.0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37.08万元,部门整合和群众自筹3870.94万元,完成24702平方米的房屋建设及其村内、村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建设。现在已开工建设,正在实施移民住房主体工程。

3、板块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为了贯彻落实2009年8月份召开的全市农综、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办提出的统筹城乡、整体推进、板块扶贫、连片开发新思路,我县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认真研究论证,规划编制了塔湾镇八岔村和横山镇马家梁村2个扶贫开发板块试点。

塔湾镇八岔村扶贫开发板块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渉3个自然村225户1105人,板块规划项目总投资3635万元,基础设施建设估算投资2624.48万元,产业开发估算101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40万元,县区财政配套资金200万元,部门捆绑资金3045万元。规划时限为3年,规划建设内容为移民新村建设,硬化通村道路,农电改造,中低产改造、种草养羊、大棚蔬菜、农产品加工等项目。截止目前已整合各涉农资金400万元,板块扶贫专项资金100万元。现已完成实施村组道路3公里,新推基本农田300亩,平整移民搬迁地基和养殖小区地基,正在实施移民房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和大棚菜建设项目。

横山镇马家梁村扶贫开发板块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共 渉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281户1043人,板块项目规划总投资4212万元,基础设施估算投资3326万元,产业开发估算投资88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14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0万元,县区配套资金388万元,部门捆绑资金3650万元。规划时限为2年,规划建设内容:移民新村建设,白绒山羊基地建设、种草、养殖业加工建设、科技培训等。该板块现已整合各类资金500多万元,正在实施扶贫千村移民搬迁和羊舍改造工程。

4、信贷扶贫工作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10个国家级和13个省级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

2008年经过竞选确定石老庄等10个村为国家级互助资金试点村,截止目前,10个协会共吸纳会员814户,共收取基准互助金40.585万元,财政注入扶贫资金150万元,累计资金达到190.585万元,投放借款176.759万元,据统计,10个村借款会员新增总收入206.1万元,户均增收1835元,人均增收407元。从2010年元月到现在,10个村已第二轮发放借款187.85万元,扶持会员682户。

2009年度通过竞选高峰等13个村被确定为省级互助资金试点村。各村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建了互助资金筹备小组,各筹备小组将互助资金协会的章程草案拟定 就绪,截止目前13个实施村共动员农户入会1202户,共计发放借款264.5万元,扶持会员963户。

二是与邮政储蓄、农村合作银行协商,截止6月底,共投放小额贷款670万元,涉及14个乡镇39个行政村,扶持贫困户720户,完成了全年投放任务的70%。该项目资金的注入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生产,开发产业的资金需求,很好的促进了我县“羊、豆、薯”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

5、劳动力转移培训

一是依托横山县职教中心,培训输出劳动力617人,其中,缝纫机工300人,餐饮服务100人,挖掘机工217人,超额完成培训任务的20﹪,涉及18个乡镇1个农场。

二是通过实地参观考察、邀请专家、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班共2期20次累计培训青年农民实用技术6000人次,完成市上下达全年任务的60%。

6、社会扶贫工作。

一是中国华能公司定点帮扶工作,今年,中国华能公司计划投资我县199.5万元,重点扶持我县羊产业发展、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支助贫困高中生等。

二是省、市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由省政研室牵头的6个省级包扶单位和由市政协牵头的15个市级包扶单位分别从人力、物力及资金等方面给予我县贫困村帮助,具体帮扶项目正在进行中。三是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工作。根据省、市有关精神要求,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进一步加大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力度,我县积极组织开展“百企百村扶助行动”,组织动员有实力的97家企业结对包扶2009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000元的110个低收入村,通过带信息、带项目、带市场、带技术等多种途径,帮助低收入村增强发展能力、开发优势资源、培育主导产业、拓展致富门路,三年内使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自然增长基础上再多增收1000元。具体帮扶项目正在落实中。

(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一是全面实施完成2009年度8000亩中低产田改造(石马洼农场5000亩,党岔镇马坊村2000亩,横山镇李界沟村田园蔬菜合作社1000亩)任务,累计投入资金59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50万元,群众自筹149万元。建设内容如下:开挖疏浚排水沟17.5公里,衬砌“U”型渠道25公里,砌筑各类渠系建筑物1112座,建抽水站1座,埋设输水暗管2.9公里,架设输变电线路2.0公里。深翻改土秸杆还田改良土壤0.4万亩,平整水地600亩,修筑机耕路20公里,购置农用动力机械2台。营造农田防护林500亩,固堤林500亩,培训农民技术人员3500人次,示范推广登海9号玉米种植1500亩,费乌瑞特马铃薯种植500亩,无土载培大棚种植10棚。上述项目已全部完成,通过县级验收,等待省市验收。二是扶持了横山县达丰精制淀粉有限责任公司的精制马铃薯淀粉加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项目共完成总投资685.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50.0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22.0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3.00万元,银行贷款476.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34.00万元。

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我办把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组织全体党员参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活动开展中领导重视,精心组织,立足实际,认真做好部署动员阶段的各项工作,确保了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一)行动迅速,筹备认真

县委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后,我办立即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县委动员大会精神,决定在全办迅速开展活动。一是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由办主任任组长,有关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二是科学制定《农发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和《农发办关于建立班子成员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的通知》等文件。

(二)层层发动,广泛动员

6月3日上午,我办召开了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县委动员会议精神,对在全县扶贫系统党的基 层组织和党员中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动员会由办陈发厚主持。会上,宣读了《农发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关于成立农发办创先争优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建立农发办班子成员联系点的通知》,并就我办创先争优活动作了具体安排。同时,我办在单位和项目区分别悬挂了宣传条幅,刷写了标语,加大了宣传力度。

三、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我县地理、区位限制、农民意识等原因,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目前尚有5.2万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扶贫工作任重道远。

(二)、资金整合不够,分散了有效的资金,资金捆绑不到位,没有形成资金整合的优势。

(三)、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难落实,特别是贫困村群众资金投入确有实际困难,投工投劳积极性不高,大大减弱了项目实施的整体效益。

(四)、个别乡镇、村组领导对扶贫开发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在组织协调配合上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精准扶贫工作进展 篇5

精准扶贫工作

2015年3月18日,我县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宣传动员、数据采集、评议公示、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跟踪监测六到村到户原则,建立了由包抓乡镇县级领导负总责、乡镇具体实施、包扶单位配合、县扶贫办指导协调工作机制。组织299名包扶领导、268名驻村干部深入村组对低收入户及低收入村重新核实,按照2012至2014年三年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标准,对全县240个行政村低收入户建档立卡,核实贫困户底子。目前,已有8个乡镇进入乡镇公示阶段,3个乡镇正在村级公示,预计4月底前完成贫困户确定工作。

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一是对不具备生存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完成2576户9016人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工作。二是对具备发展基础的贫困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从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结对帮扶等方面入手,制定出台切实有效的精准扶贫方案,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协会托管、川塬互动等方法,使贫困户在全县产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臵,因户施策,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三是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民政兜底保障基本生活,确保老有所养,居有所安,病有所医。四是实施包村联户扶贫。落实干部包户工作制度,县级以上领导每人包扶2名贫困户,科级以上干部每人包扶1名贫困户;每名领导干部包扶托管1名残病弱势家庭。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篇6

尊敬的方市长、崔书记、薛市长,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方市长、崔书记、薛市长长期以来对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感谢各部门领导对扶贫开发工作一如既往的倾力支持。下面,我将全市20**年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情况和20**年工作思路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

一、20**年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情况

2009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中、省扶贫开发政策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议定的工作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预期目标。

(一)项目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截止目前,全市共争取中省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0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1.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020万元。主要包括扶贫重点村建设、整村移民示范村、移民搬迁、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农户小额信贷、农村饮水、扶贫“雨露计划”培训、扶贫整县推进工程、扶持企业贴息贷款、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5500万元,比去年增加1900万元。主要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扶持项目。

(二)扶贫重点村扎实推进。全市今年新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133个,按照去年12月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确定的建设项目和资金捆绑规划,基本完成了当年建设任务。截止目前,共落实部门捆绑项目资金3.1亿元,新修通村水泥路493公里,改造村组道路349公里,新建人饮工程82处,农网改造154杆公里,实施民居改造3439户。

(三)特困村建设成效显著。131个特困村按照2006年规划的建设目标,通过三年的全面攻坚,5.2万特困人口基本脱贫。三年来,131个特困村共落实捆绑项目资金5.5亿元,新修通村水泥路660.7公里,改造村组道路1331公里,有124个特困村通水泥路,新建人饮工程248处,改造电网1034杆公里,移民搬迁2566户10046人,实施民居改造7863户;农村新型合疗、农村低保、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实现全覆盖;主导产业和劳务输出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100元,较2006年增长1600元。

(四)整村移民示范村启动迅速。全市启动整村移民示范村28个,按照农村集镇化的要求,各级扶贫部门按照“搬迁对象严要求、公益建设高标准”的思路,在建设规划上,由城建部门统一规划、扶贫部门负责监理、搬迁对象分户自建;在对象选择上,实行群众公选,三榜定案;在补助标准上,实行因人制宜,区别对待,对贫困搬迁户户均补助1.62万元,对特困户户均补助2.62万元。目前,28个整村移民示范村共搬迁2212户9223人(含面上扶贫搬迁1+5政策511户2132人)。

(五)信贷扶贫再创佳绩。全市启动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126个,注入财政扶贫资金1890万元,目前吸收互助协会会员12356户,到账各类资金2890万元,借款会员2465户,已向贫困户投放贷款1950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问题。针对产业大户和一般农户发展产业的问题,全市今年投放小额贴息贷款2.57亿元。同时,我办围绕农业产业化,大力支持工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年投放龙头企业扶持贷款2.82亿元,有效解决了巴山丝绢、宝业集团、阳晨牧业、秦东魔芋、泸康酒业等20家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六)农民技能培训稳步实施。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劳务输出业受到冲击的现状,我办要求各培训学校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优化培训专业,实行外出务工和就地创业相结合的办法,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业,加大烹饪等专业培训力度,强化提高技能水平,有效解决外出务工难的问题。今年已经招生培训6321人,安置就业3835人。

在抓好扶贫工作的同时,我办统筹兼顾,认真抓好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年继续按照抓点示范的思路,在巩固提高第一批示范村的基础上,新启动建设100个重点示范村,由109个市直部门包抓;启动建设362个县乡示范村,由县直部门包抓。全市新农村建设会议后,新农村建设得到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市级领导多次进村检查工作,县区和各部门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各牵头部门强化督促,分段召开工作促进会议,真正实现了领导力量不减、资金支持不减、帮扶措施不减。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紫阳、白河列入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农综项目县从5个增加到7个,项目资金从去年的3500万元增加到5500万元,土地治理面积达到5.1万亩;争取农业产业化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项目9个,扶持无偿资金800万元。

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部门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县区扶贫干部的真抓实干。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是我们高效开展扶贫开发的坚强后盾。今年,市上将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作为对县区和部门的重要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同时给30多名市级领导重新明确了特困村联系点,联系特困村的各市级领导都深入到村上解决实际困难;市直部门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作为开展社会扶贫的有效载体,加大帮扶力度;县区主要领导亲自召开办公会议,研究解决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问题,落实资金捆绑方案,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二是整合项目资源。去年12月,方市长亲自主持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落实了2009年扶贫开发资源整合方案,各部门大力配合,截止目前,共到位捆绑资金3.1亿元,为搞好今年扶贫开发提供了项目保障,有效解决了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三是严格项目管理。扶贫项目量大面广,涉及群众最根本的利益,管好项目、用好资金是各级扶贫部门的职责所在。今年,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对特困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全面督查;市办联合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通知》,建立了项目申报竞争制度、项目公示公告制度、项目建设监理制度、资金直通车管理制度、项目竣工审计制度、工程后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四是充分发动群众。农民群众是扶贫开发的主体。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我们通过让群众参与决策,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到村的项目上,由群众决策投资方向;在到户的项目上,由群众确定扶贫对象;在民居改造、村道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采取扶贫资金奖补的方式,激发群众主动投资,达到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我市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市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扶贫开发的不断深入,影响我市扶贫开发的各种因素越来越复杂,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多,减贫速度越来越慢。一是贫困面依然较大。虽然2001年规划的扶贫重点村即将实施结束,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扶贫标准的提高,以及当初建设水平低等因素,全市相对贫困面依然很大。据我办年初调查,截止去年底,全市还有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下的村872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5%;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下人口有10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1%;按照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贫困标准,我市贫困人口还有40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5.7%;有11.2万农户需要搬迁重建住房,占全市65万农户的17.2%,19.7万农户需要改造住房,占全市总农户的30.3%;居住在20户以上的组有1548个不能通路。二是贫困程度较深。随着扶贫开发的不断深入,目前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都是贫困程度较深、自身脱贫能力较低的贫困户。从贫困的根源上来看,因灾、因病、因教致贫的比例还很高。一些贫困户虽然已经脱贫,但是上大学难、看大病难、抗大灾难等问题仍然存在。供养一个大学生、看一场大病、经一场大灾,使刚刚脱贫但仍很脆弱的农民又成为了贫困户。从贫困分布的空间上看,我市贫困人口整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既有面上分布的点状贫困户,又有沿河、沿沟分布的线状贫困带,还有山高坡徒、土少水缺等自然条件极差,集中连片的贫困片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康村中有贫困户,贫困村中有富裕户”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三是扶贫投入不足。首先是国家投入少。现在国家对重点贫困村的投入,每村仅30万元,非重点贫困村基本没有投入,据测算,在我市要全面解决一个村的实际问题,至少需要投入资金100-300万元,国家补助资金只能修一段村道公路或解决部分农民的饮水困难,目前的解决方式主要是依靠整合各部门的项目资源;其次是市县财政无配套。由于我市本级财政困难,市县的财政扶贫配套资金一直没有兑现;再次是群众投入较少,由于农村整家外出务工户较多,利用“一事一议”自筹资金搞建设非常困难,加之农村自然灾害频发,工程后续管理存在资金缺口的问题。四是扶贫意识有待强化。个别地方对扶贫开发仍然认识不到位,存在着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资金监管不到位、项目实施不到位以及转移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

三、明年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和重点

2010年是我市扶贫开发十年规划的最后一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继续坚持“扶贫开发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扶贫开发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按照“以整村移民为抓手,促进农村城镇化;以信贷扶贫为抓手,促进农业产业化;以技能培训为抓手,促进农民知识化;以整片推进为抓手,促进扶贫区域化”的具体要求,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力争全面完成《安康扶贫开发十年规划》的目标任务。工作任务是:全年新启动建设126个扶贫重点村,力争完成十年规划中的所有扶贫重点村建设任务;新启动36个整村移民示范村项目,搬迁贫困人口2100户9000人;继续抓好462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投放农户扶贫贴息贷款2.5亿元,企业扶持贷款2.5亿元,巩固提高126个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成果;实施扶贫“雨露计划”技能培训7000人并安置就业;抓好旬阳整县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促进扶贫开发区域化进程,为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战略调整提供实践经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5万亩,扶持龙头企业20家。全年实现脱贫8万人,确保贫困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采取以下几项工作措施:

(一)创新扶贫方式。根据全市不同区域的贫困特征和经济基础,推行连片开发,创新扶贫方式。重点抓好XX县整片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促进扶贫开发实现连片区域化,探索连片开发的新模式。根据各县区地域特征、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种植传统等情况,以扶贫重点村、整村移民示范村和新农村示范村为基础,实行连片规划,推行区城开发。在汉江沿线打造以富硒绿色食品发展为主的新农村示范村群体,在十天高速、小康高速沿线打造以乡村生态旅游服务业为主的新农村示范村群体,在月河川道沿线打造以现代高效农业为主的新农村示范村群体。通过连片区域开发,集中优势资源,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有龙头带动,有特色、有规模,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实现富裕,让有限的扶贫投入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落实扶贫工作责任。进一步推行扶贫开发行政“一把手”负责制、领导挂联制、部门帮扶制等有效措施,提高各级主要领导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确保扶贫开发各项政策不打折扣落实到位。落实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努力协调中省市联县扶贫责任的督查落实,形成全社会扶贫的强大合力。

(三)完善扶贫投入机制。一是积极争取中省扶贫项目投入为主体,确保我市在全省各地市扶贫资金分配中占据较大份额。二是进一步坚持完善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大社会扶贫力度,将有限的涉农资金优先、集中捆绑到贫困村使用。三是争取市县政府尽力按照财政年增长5%用于扶贫投入的要求,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用扶贫资金吸纳民间投入,用项目资金引导信贷投入,解决长期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四)激活扶贫主体热情。创新“项目民选、方案民定、工程民建、利益民享”的项目建设群众参与机制,充分调动激发广大贫困农民参与扶贫工作的热情,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自力更生建家园。

(五)严格扶贫资金监管。进一步完善落实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严格的公示、公告、公开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对扶贫工程的全程监督,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规范管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

(六)强化督促检查工作。争取将扶贫开发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加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力度,以高分值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确保扶贫开发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七)提前搞好扶贫规划。认真抓好2011—2020年新十年扶贫开发调研摸底工作,提前做好规划编制,力争让更多的贫困人口得到党的惠民政策扶持,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

四、请求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确定2010年资源整合方案。请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讨论2010年126个扶贫重点村和36移民示范村项目资金,落实明年扶贫开发部门捆绑资金3.7亿元,已经各县区长召开了办公会议予以确定。请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县区上报方案给予重点倾斜支持。

(二)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建设。一是请市委、市政府继续坚持并强化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工作职责,保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设置不变,确保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力量不减,重视程度不减。二是根据我市扶贫开发现状和下一阶段扶贫任务,请市委、市政府在本次政府机构改革中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建设,以便更加高效地推进我市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扶贫办扶贫开发人员情况汇报 篇7

县组织部:

根据X机编字[XXXX]XX号《关于各县(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机构调整的通知》文件精神,2012年2月23日县委常委会审定,同意将我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调整为县人民政府直属的正科级机构,直接对县人民政府负责。2012年3月30日,XX府办发[2012]XX号文件批准,《XX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的人员编制规定》。“三定方案”明确规定,领导职数: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股级领导职数2名。下设股级事业单位“XX县扶贫开发技术指导中心”,核定事业编制18名。中心领导职数: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

现阶段扶贫办主要职责有以下几点: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省委、省人民政府,州委、州人民政府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全州扶贫开发调查研究、统筹协调、检查指导。

(二)拟订全州扶贫开发中长期规划,提出全州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政策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督管理。

(四)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五)负责联络协调州领导挂点扶贫及其他涉及扶贫工作的重大事项。

(六)负责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连片开发工作。

(七)统筹、协调信贷扶贫工作。负责扶贫开发龙头企业的资格审核上报、引进和扶贫考核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贫困地区产业化扶贫、科技扶贫和生态建设工作。

(八)组织实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九)负责协调、指导全州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

(十)组织开展扶贫开发的统计、动态分析、宣传教育和经验交流工作。

(十一)承担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十二)承办州委、州人民政府和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事项。

现有人员情况:组建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时,实有职工人数15人,有书记一名,主任一名,副主任二名、科员11人。其中:领导4人、调走2人、1人到“四帮四促”联系村挂职一年、任村副支书、1人正在办手术调州扶贫办、1人接近退休年龄、1人11月份退休,现只有13人,身份为参公人员。其中55岁以上1人,50岁-55岁3人,40岁-49岁5人,35岁-39岁3人。而下设股级事业单位“XX县扶贫开发技术指导中心”,核定事业编制18名。目前,无工作人员。

我县作为省“整县推进”十个示范县之一,任务非常重,产业主要涉及茶叶、核桃、精品水果、乡村旅游等多项项目。现人员严重不足,为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调3名人员到“X县扶贫开发技术指导中心”开展相关的业务工作,望组织部准予调动为谢!

特此报告!

2012XX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扶贫工作汇报 篇8

近年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扶贫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行动指南,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行动意见,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紧盯贫困乡村,瞄准贫困人口,以扶贫工作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突破口,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坚持整村推进、整乡推进、贫困连片开发同步进行,全面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1991年被确定为省列贫困县,1992年进入“两西”扶持县,1994年被确定为国列贫困县,200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重点县,2011年被纳入秦巴山连片特困片区县。全县共21个乡镇、350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23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8%,特困村72个,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6万人,耕地31万亩,人均耕地1.76亩。2013年全县人均有粮780斤,人均纯收入3278元,大口径财政收入2.3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2013年有贫 困户1.6万户,贫困人口6.46万人,贫困发生率37.5%。自2000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9亿元,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130个,实施整片整流域推进项目6个。

二、2013年及今年扶贫部门所做的工作

2013年,县扶贫主管部门按照省市及县委、政府的安排,全力实施扶贫项目,狠抓扶贫各项措施落实,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完成了老虎垭流域扶贫开发项目、城关镇整村推进项目、8个整村推进项目和面上项目的实施。完成村内道路硬化23.6公里,新修沙化路31.2公里,新修便民桥6座,实施危房改造723户,新修护村护地河堤2300米,实施“三改”项目155户。实施核桃项目4070亩、茶叶1350 亩、栽植樱桃165亩、种植魔芋400亩,实施互助金项目11个,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员3600人,技能培训700人。二是千方百计动员,全面完成了973名“两后生”培训任务。三是两上北京积极争取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帮扶资金299万元,解决办公楼维修和铜线乡低垭扶贫旅游节点建设资金无处着落的问题。四是抓了扶贫宣传工作。2013年,我县釆取多形式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和途径开展扶贫宣传,在《甘肃扶贫信息网》报送康县扶贫信息398条,采用136条,居全省之首;在《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光明日报》、《陇南报》发表康县扶贫开发文章13篇;在公路主干道沿线制作安装大幅扶贫开发宣传牌12个,尤其在省委、省 政府《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出台后,《康县报》、《康县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对康县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了轮番报到,声势强大,成效明显,为顺利推进扶贫攻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五是抓了建档立卡工作。省市有关会议结束后,县扶贫办及时汇报县委、县政府,并在10月中旬召开了由21个乡镇乡镇长、乡镇扶贫专干、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扶贫系统全体职工参加的全县2012年度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及信息动态管理工作安排部署会,专题安排了此项工作并对乡镇扶贫专干进行了培训。县扶贫办按照县上《关于认真开展2012年度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及信息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给每个乡镇下派了建档立卡指导员,并从监察、扶贫部门抽调科级干部组成四个督查组,对全县21个乡镇的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巡回督查。目前,全县2012年度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及信息动态管理工作已顺利通过省、市审查,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六是全力抓了财政扶贫资金审计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进一步加大资金监督检查力度,制定下发了《康县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抽查方案》、《关于认真开展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财政扶贫资金自查自纠的通知》。县上从组织、纪检、审计、财政、扶贫、发改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分三组对近几年涉及财政扶贫资金的21乡镇、15个县直部门、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7个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审计检查中发现的八个 问题现已全面进行了整改。七是抓了规划编制工作。按时编制完成了《康县五年基本消除贫困实施规划》、《康县阳坝贫困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康县店子贫困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和《康县豆坪贫困片区扶贫攻坚规划》。规划覆盖全县14个乡镇、128个村,其中,特困村52个,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劳务移民、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

2014年,我们着力抓了六件具体工作:一是筹备召开了2014年全县扶贫攻坚大会。二是筛选申报了2014年第二批财政扶贫项目。三是抓紧实施了尾欠项目和2013年第二批项目。四是抓了竣工项目的验收报帐工作。五是配合抓了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及整改工作,做到即知即改,边审计边整改。六是启动了今年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如王坝乡何家庄村,豆坪乡成沟村、西沟村,豆坝乡味石村,阳坝镇二坪村、阴坝村等。

三、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在扶贫开发上,我县坚持群众参与与国家支持相结合、“造血”与“输血”相结合、改变落后面貌与增加群众收入相结合、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全县扶贫攻坚工作。具体做法上: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重新调整县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坚持每月听取一次 扶贫工作汇报,每季度研究一次扶贫攻坚工作,每半年召开一次扶贫攻坚工作现场观摩会,分析研究问题,总结推广经验;建立县级领导包抓、部门帮扶和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县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包抓重点流域,严格落实副县级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贫困乡镇和一个特困村,县直每个部门包抓一个贫困村,每个科级干部包抓8户贫困户,每个一般干部包抓6户贫困户的包抓机制,确保了扶贫开发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坚持扶贫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多年来,我县将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扶贫开发作为解决区域贫困与个体贫困并存问题、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的最有效途径,瞄准最贫困的乡村和流域,在政策、资金、物资等诸多方面给予倾斜扶持,抓重点、攻难点,啃硬骨头,坚持不零敲碎打,不撒胡椒面,努力做到扶持一片,脱贫一片,见效一片,努力打造精品。近年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9亿元,在130个村实施了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项目,项目覆盖率达54.6%,占重点村总数的一半以上,先后完成连片开发、整乡整流域推进试点项目6个。通过项目建设,初步解决了项目村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每个项目户形成了一项以上能够稳定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家庭主要劳动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一至两项种养业适用致富技术,并强化了集科技培训、农家书屋、计划生育、基层组织等为主的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项目村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扶贫效益。三是坚持扶贫整村推进与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深 度结合。全县上下按照“生态为基,发展为需,民生为本”的扶贫开发理念,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脱贫致富和改变农村面貌的一个强有力抓手,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列到哪里,新农村就建到那里。每年整合发改、交通、水务、住建、农发、国土、文化等部门的项目资金,集中攻坚,坚持扶贫整村推进打基础,新农村建设提层次,打造精品,示范带动,剜掉穷根,使财政扶贫资金成为“引子”,整合部门资金,吸引民间资金,发挥了政府投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通过项目整合,集中使用,把一个个贫困村建成美丽漂亮、宜居宜游的新农村、旅游村,赢得了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县的召开。全县目前已建和正建的新农村达到211个,占总村数的60%,仅2013年全县整合各类资金1.975亿元,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68个。四是坚持把劳务经济作为扶贫的主要措施常抓不懈。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始终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紧紧围绕培育劳务输出大产业的目标,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培训输转模式,由短期常识培训向中长期技能培训转变,由粗放的劳动力培训向精细的技术培训转变,由松散的输出就业培训向稳定的基地就业培训转变的“三个转变”思路,着力提升贫困劳动力培训输转层次。全县上下通过“五抓”即抓宣传、抓引导、抓培训、抓服务、抓维权等措施,依托甘肃东方学院、秦陇技工学校、汉中机电学校、陇南卫校、陇南农校、陇南驾校、康县党校及职业中专等职业教育基地,加大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的专业 技能培训和组织输转。2013年全县共输转劳动力6.5万人,户均达到1.4人以上,创劳务收入8.39亿元,新增贫困家庭“两后生”1534名,有1500多个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了良好的职业技能教育并稳定就业,实现了培训输转一人,脱贫致富一家的目标。五是坚持扶贫“造血”狠抓产业不动摇。历届县委、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实施“整县核桃、南茶北桑”战略,大力发展核桃、茶叶、蚕桑三大主导产业和花椒、油橄榄、蔬菜、养殖、中药材、食用菌等区域优势产业。2013年,进一步增加投入,狠抓以核桃产业为主的经济林综合管理,多方筹资1376万元,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89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任务,其中,核桃54万亩,花椒24.5万亩,茶叶5万亩,蚕桑4万亩,油橄榄1.5万亩。核桃产量达1760万公斤,实现产值2.6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仅此一项就达1523元。同时,积极培育新产业,扶持发展了50个有规模、有效益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和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增收基础进一步夯实。六是坚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开展定点帮扶工作。2013年,我县始终把定点帮扶作为扶贫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坚持“双联”行动和定点扶贫有机结合,聚八方之财,举全社会之力,有资出资,有智出智,有项目出项目,定点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央、省、市、县帮扶单位达到114个,帮扶干部2037名,帮扶贫困户12198户,累计投入物资资金1153.8万元,在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扶持,取得了良好的帮扶效果。七是坚持狠抓 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为了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确保扶贫资金真正发挥效益,多次组织召开监理单位及施工企业负责人参加的扶贫项目建设调度会,专题安排部署项目建设任务,通报问题,评比名次,提出要求;分年度清理了往年未开工项目和“半拉子”工程,制定了措施办法,加快竣工验收进度。2013年,县委、政府先后七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县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工作,制定下发了《康县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抽查方案》、《关于认真开展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财政扶贫资金自查自纠的通知》,并从组织、纪检、审计、财政、扶贫、发改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分三组对近年来涉及财政扶贫资金的21个乡镇、15个县直部门、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7个企业进行了全面自查和整改,使财政扶贫资金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和效益。2013年度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核顺利通过。

通过以上重点措施落实,全县大扶贫及以扶贫统揽农村各项工作的格局已经形成,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抓扶贫的热情高涨,2017年全县整体脱贫的意识越来越浓厚,扶贫成效凸显,全县贫困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贫困人口由1991年的14.25 万人下降到2013年的6.46 万人,贫困面由1991年的80%下降到2013年的37.5%,在贫困标准提高近三倍的情况下,贫困发生率下降了42.5个百分点。经济收入明显增长,农民人 均纯收入由1991年的296元增加到2013年的3278元,增长达11倍,近8万贫困群众解决了温饱,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社会各项事业和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县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但受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条件落后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仍然呈现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的贫困特征,扶贫攻坚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县350个行政村、1640个自然村中,有22个行政村、580个自然村不通公路,涉及人口14609人;6万多亩耕地、600多个村庄,需修建河堤577公里;19.81万亩耕地需灌溉设施配套;7万多人的饮水还不够安全。特别是生活在南部深山、林缘地带的贫困群体,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人居环境恶化,发展再生产的要素资源匮乏,人口素质普遍低下,经济收入门路狭窄,其中许多人只有通过移民搬迁才能解决温饱,扶贫攻坚难度大、成本高。二是致贫因素复杂,农村温饱不稳定问题突出。目前,除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性投入不足、人口素质偏低等长期性因素外,致贫致困的突发性因素依然很 多,一遇天灾病患、婚丧嫁娶就暖而变寒、饱而变饥,已脱贫的人口也将重新变为贫困人口,这部分人口长期处于脱贫和返贫的交替之中。三是低水平温饱掩盖了农村扶贫对象规模。由于低水平的温饱掩盖了绝对贫困的实际状况,导致农村低保覆盖面一直比较小。2013年底,全县农村低保面为20.4%,仅占农村贫困人口的55.6%,还远未实现应保尽保,大部分困难群众仍难以享受到国家救助政策。四是扶贫项目投资规模小,建设标准低,10万元以上基础设施要求招投标不符合实际,项目勘察费、设计费、招投标代理费、监理费、审计费等中间费用没有来源,无法支付,给扶贫项目的实施增添了很大的难度。现有的投资规模对于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差、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扶贫攻坚重点村,只是杯水车薪,给贫困村解决不了多少问题,扶贫项目实施后效果不明显,与群众的愿望差距较大。五是部分项目安排不尽合理。如近几年整村推进项目中安排的扶贫贷款贴息,一方面因贫困农户承贷能力差,贷不出来款,贷款贴息就无法落实,另一方面扶贫贷款贴息不是全额贴息,而“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实行贷款利息全贴,农户对申请扶贫贷款贴息积极性不高,致使部分资金闲置,项目无法实施,每年造成扶贫资金滞留。而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交通、水利等急需建设的基础设施却因资金短缺得不到根本改善,造成部分扶贫项目与实际脱节,与群众愿望不一致。“两后生” 培训任务过重,许多“两后生”不愿意再培训,热衷于打工挣钱。“两后生”培训补助打入“一折通”后,虽然解决了国家补助不能直接到“两后生”家庭的问题,但不利于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导致工作不好开展。

五、意见及建议

(一)建议提高扶贫项目投资标准和额度,整村推进每村投资最低不少于300万元,整乡推进项目投资最低不少于1000万元。将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投资提高到与住建部门一个标准;将新修沙化路、拓宽改造村组道路和硬化村组道路投资提高到与交通部门一个标准。本着“扶持一片、见效一片,扶持一村、变化一村”的理念,将财政扶贫资金集中投向实施片区开发、整乡推进、整村推进的重点贫困村。

(二)建议将贷款贴息计划额度予以压缩,增加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对贫困户种养业贷款利息实行全贴,确保项目落到实处,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三)建议加大项目管理费投资力度,解决基础设施项目待摊费用没人管,无处着落的问题。

(四)建议将基础设施项目的招标规模提高到5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不再招投标。

(五)建议将基础设施项目审计标准提高到5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不再进行工程审计,以减少审计工作量和解决扶贫项目资金滞留问题。(六)建议从省级层面协调解决乡镇扶贫专干编制配备问题,以解决乡镇无人员编制和专干不专的问题。

六、今后工作打算

(一)抓好贫困片区扶贫攻坚工作,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整乡推进、贫困连片扶贫项目,进一步提升扶贫开发层次和水平。整村推进是扶贫开发的新路子,坚持以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全力实施以阳坝、店子、豆坪等三个片区扶贫攻坚项目;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整乡推进项目,重点解决贫困村不通路、不通电、饮水、住房不安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村级卫生室和文化阵地配套设施,以更高的质量、标准和品位,大力推进村容村貌改善、建设与管理,真正使贫困村社变成宜居、宜游、宜商、宜投资的生态文明新农村。

(二)以增加贫困家庭收入为目的,加大富民产业培育力度,进一步增强扶贫开发后劲。坚持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重要措施,顺应天时,趋利避害,强力扶持。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桑”战略,继续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四大区域产业和四大地方产品,大力发展核桃、蚕桑、茶叶、中药材,扶持养猪、养羊、养鸡、养蜂、特种水产养殖大户,着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营销专业合作社。紧紧围绕富民产业,大力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企业,按市场需求发展产 业,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加速富民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工业化发展,切实走出一条以富民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的产业化扶贫之路。

(三)进一步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培训输转模式,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切实增强扶贫开发实效。一是着眼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二是对留守劳动力开展以核桃树综合管理、食用菌栽培、养殖等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三是抓好以贫困家庭“两后生”输转为主的职业培训;四是积极争取实施 “雨露计划”项目。

(四)继续抓好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为主体的社会帮扶工作。按照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要求,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创新帮扶工作方式,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高社会帮扶成效。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省级帮扶单位和中国建筑总公司等央企的联系,积极汇报衔接项目,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资金;二是要根据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把行业部门扶贫纳入发展规划,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对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进行整合,优先向贫困乡村倾斜,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各部门帮扶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年度考核和工 作评价,确保行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三是要不断开拓社会帮扶新领域,研究论征一批新项目,搭建社会帮扶平台,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和个人到贫困乡村开发资源,兴办龙头企业,带动当地贫困农户就业和发展增收产业;四是创新扶贫机制,拓宽工作视野,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慈善扶贫、文化扶贫、智力扶贫、信息扶贫等新途径,组织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积极推行“组团式”、“结对子”帮扶,丰富扶贫内容。

(五)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上,要认真总结历年来的工作经验,继续创新实施“两严”、“三专”、“四个确保”资金管理机制。两严:即严格拨款流程,严禁改变资金计划;三专:即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四个确保:即确保资金封闭运行,确保资金直接到项目,确保核算直接到项目,确保资金紧跟项目走。在具体工作上,要严格实行预拨报帐制,明确报帐主体,规范报账资料,县扶贫办、财政局要根据各类项目特点制定严格的报账程序,明确和规范报账所需资料。要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督与检查,坚持监督检查工作常态化,坚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一抓到底,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六)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学习,狠抓扶贫队伍自身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始终 把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作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坚持把教育实践活动与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一切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使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和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规章制度,形成靠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的制度体系;用整改落实促进扶贫工作落实,用扶贫工作成效检验整改落实成果。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努力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不断增强全局观念、奉献意识和力争上游的信心;加强业务学习,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实现高效优质服务;加强机关建设,严明组织纪律,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打造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扶贫干部队伍,为全县扶贫开发跨越式发展和扶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提供人力支撑。

康县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

上一篇:运动会广播稿致啦啦队下一篇:服装岗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