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扶贫和移民办工作情况汇报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铅山扶贫和移民办工作情况汇报(共11篇)

铅山扶贫和移民办工作情况汇报 篇1

2011年以来,在省、市扶贫和移民办的精心指导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县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有关扶贫移民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贫困地区和移民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益事业发展,把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整村推进、扶贫移民、智力培训、社会扶贫、产业扶贫等手段,不断增加贫困群众和移民的经济收入,为2020年共同实现小康社会做出应尽的贡献,现将2011年以来我县贯彻落实扶贫和移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扶贫攻坚有三个新突破。一是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贫困村落后面貌取得新突破。原来贫困村到处破烂不堪,满目苍夷,通过整村推进的村庄整治建设的投入和每个贫困村每年不少于一个新农村点的建设投入。大力整合贫困村的扶贫资金的扶持力度,使贫困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紫溪乡的紫溪村,葛仙山乡朱村,稼轩乡湖村坂村,太源乡马鞍村等的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善,有的进入了全县先进村行列。二是扶贫攻坚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取得新突破。我县原来扶贫只是搞些基础设施建设,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没有成效。2014年我县获得原中央苏

区产业扶贫资金每年1000万元的资金,通过组织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全县贫困户7669户,有60%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合作社,结合我县优势的茶叶、红芽芋、优质稻等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不断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自我脱贫,自我致富的问题。三是扶贫攻坚由“满灌型”向“滴灌型”的精准扶贫取得新突破。2014年我县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通过两公示一公告,我县识别出贫困人口14536人,7669户,其中低保人口11716人,分散五保户513人,扶贫开发人口2307人,下派干部结对帮扶2554人,做到贫困户全覆盖一对一进行帮扶,每户帮扶资金每年不少于200元。出台了《铅山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铅山县干部结对帮扶到户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贫困户档案,记录了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帮扶需要、帮扶措施、帮扶主体,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朝着精准扶贫目标迈进。

移民工作打造“精品”。我县伦潭水库檀合移民新村移民整体搬迁295户,1300余人,打造出全省移民搬迁示范点,从高规划、高设计、高起点布局,村内亮化绿化,沥清道路、下水道、休闲广场、村委办公服务大楼、小学、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牌坊楼等一应俱全,2014年作为全县经济巡查一大亮点,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让移民群众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许多县

市都来我县取经学习。

二、2015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2015年我县整村推进项目共计17个,总投资47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280万元,部门支援资金150.1万元,自筹资金39.9万元。道路建设项目7个,总长5.66公里,村庄整治项目5个,建文化活动中心2个,亮化4处,巷道硬化1500米,建桥项目3个,建桥3座,水利建设项目2个,建防洪堤长500米,疏河6000m3,解决饮用水121户。目前完成工程量的85%,年底可全部竣工验收。

2、移民搬迁安置安置工作

2015年全县移民搬迁52户,220人,分别是斜岭137人,桥亭44人,下陈39人,所有移民都建好新房,搬进新居,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全面完成,进展顺利。

3、产业扶贫工作

2015年我县产业扶贫项目25个,总投资2834.58万元,其中中央产业扶贫资金1000万元,发展茶叶种植3000亩,红芽芋种植5450亩,优质稻种植19234亩,毛竹 1500亩,空心菜种种繁殖600亩,白莲800亩,生猪养殖300头,吸纳贫困户3817户参与产业扶贫,贫困户人均年增收850元。所有项目进入验收阶段。

4、水库移民工作

2015年水库移民后扶项目70个,财政扶贫资金1268.6

4万元,完成修通公路104.8公里,修山塘水库2座,修水渠1.6千米,解决饮用水130户,畜水池4座,建桥4座,修堤坝0.35千米,示范村建设14个,培训移民190人。整体已完成90%,年底全部竣工。5、2015年取得的工作成效。

a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贫困村群众能够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上得了学,看得了病,居有所居,老有所养,村庄整洁,生态环境有了巨大变化。

B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我县贫困人口2011年减少1100人,2012年减少2100人,2013年减少2320人,2014年减少2686人,共计减少8204人。2015年预计脱贫人口达到5000人,到2018年全县基本实现脱贫任务,贫困户达到人均增收1200元,共同向小康社会迈进。

C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经过几年来的帮扶,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部分贫困户逐渐脱贫,大部分贫困善得到缓解,贫富差距不断缩小,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稳定。

三、“十三五”工作总体打算

1、继续抓好省定14个重点扶贫村整村推进工作以及县定16个扶贫村扶持工作。

2、做好5年搬迁2891人的移民安置工作。

3、抓好每年1000万元产业扶贫,发展铅产特色品牌优势产业,做到“一村一品”,真正让贫困户得实惠。

4、进一步搞好精准扶贫与干部结对帮扶工作。

四、2016年的安排和打算

1、整村推进与旅游业结合亮点化。

2、搬迁移民491人,要有集镇化。

3、产业扶贫贫困户参与扩大化。

4、精准扶贫理更加深入化。

铅山扶贫和移民办工作情况汇报 篇2

“十一五”期间,安远县投入各项扶贫资金9189.29万元,通过扶持,全县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扶持发展了脐橙、西甜瓜、食用菌、生猪等一大批具有当地优势的扶贫主导产业,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增强,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一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377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874个。全县88个扶贫重点村的交通、教育、水利等设施得到改善。二是深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五年来,搬迁移民1.4万人,建立移民集中安置点85个。三是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4687人,带动了1600多户贫困户脱贫。四是扶贫产业进一步壮大,群众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五年来,引导扶持贫困户发展“果、瓜、猪、食用菌”等四大扶贫产业,群众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15个乡(镇)40个水库移民安置区内的4168人得到了重点扶持。五是社会扶贫氛围更加浓厚,帮扶成效明显。五年来,累计帮扶资金7091.32万元。通过帮扶,挂点单位帮助挂点村硬化村道59.5公里,安装自来水1620户,修建水沟1.3万米,建休闲场所1.2万平方米;发展脐橙(加工橙)2.2万亩,西瓜1.8万亩;慰问贫困户、受灾户1 120户;捐建学校17所,面积1.1万平方米。通过扶持,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扶贫济困成为社会各界一项重要社会责任和义务,为建设平安和谐新安远奠定了基础。

铅山扶贫和移民办工作情况汇报 篇3

开展情况汇报

XX乡根据《XX县2015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配合县直扶贫部门开展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继县政府召开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启动大会和推进会议之后,为切实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我乡迅速成立了由农程亮乡长任组长,黄数雄副乡任副组长,乡直各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生态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乡扶贫办,目前已落实2人具体办公,主要负责全乡生态移民工作的组织协调、综合统筹、计划安排等工作。

二是做好宣传,下村动员。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扶贫生态移民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动员群众积极参加工程建设,并进村入户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切实解决搬迁工作中涉及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打消群众的思想凝虑,保证生态移民工作的顺利进展

三、是真抓实干,加快项目推进。为确保完成今年扶贫生

态移民工作任务,XX书记和XX乡长多次率分管领导和县国土局、县供销社、县地税局负责人对接协调,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征地拆迁工作。

二、当前工作推进情况

(一)工程进度情况。根据方案分配,XX乡集中安置项目为马蚌村安置点,规划用地28亩,XX乡老乡府、老粮所已完成征地,老派出所、老供销社等地正与县国土局、县供销社、县地税局等单位对接协调,下一步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征地拆迁等工作。

(二)实际搬迁报名情况。根据方案要求,我乡及时下村宣传动员,经摸底调查,第一次共有XX户XX人有意向搬迁,并填表上报,经县扶贫办要求重新填报,并在通知中要求报名者预先上交XX元保障金,此次我乡上报扶贫生态移民共XX户,XX人。

三、原因分析

(一)项目过程推进进度稍缓是由于刚开始落实牵头责任单位不明确,县里也没有明确落实拆迁工作组及相关工作经费,故工作推进存在困难。

(二)实际搬迁报名人数减少主要是由于:一是在摸底调查期间,群众盲目跟风,误解政府会落实土地和住房等更多优

惠条件,忽略自己真正搬迁后会带来系列的生产生活问题;二是地价不明确,群众不敢报名;

三、购买地皮并起好房子需要支付一大笔资金,会导致群众资金周转不足;

四、到县城和乡镇离自己的村屯土地较远,自己返乡搞经济生产不方便并且离开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要到另一个地方去生活,他们真有些于心不忍。

四、下步工作安排

铅山扶贫和移民办工作情况汇报 篇4

关于“吃空饷”整改落实情况汇报

“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是个大气候,责任重大、时间紧迫。为此,接到通知以来,我局领导班子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了该文件精神,按照“认真学习——思考——讨论——沟通——形成意见——上报市局”的思路稳步推进该项工作,下面说下目前进展情况:

一、学习领会阶段

1月25日,组织召开局务会议,一起学习了国务院、省政府、气象部门有关的政策精神。

二、基本情况

我局有3个在编不在岗人员,分别是邱小平、贺波阳、余新生,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其中,邱小平是在编退休,属于个人吃空饷;贺波阳、余新生在编不在岗,没有拿工资,他们的工资用在局里其他方面,属于局里吃空饷。

三、沟通情况

按照国务院、省市气象局的文件精神,分别多次与3人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尽量做其思想工作,保证平和平稳解决问题。

(一)余新生沟通情况

首先,2015年1月27日由王卫阳同志通过电话告知余新生相关政策精神。1月28日,余新生回电话给他,谈了个人想法,本人不想回来上班,但家里反对,思想矛盾,随后王卫阳将该情况反映给刘局长。

刘局长得知情况后,于2015年1月29日打电话和余新生同志沟通,劝其要慎重考虑,最好回来上班,不要轻易放弃这份工作,他表示需要再考虑。2月4日刘局长再一次打电话给余新生,给他做思想工作,还是劝他回来上班,并且告诉他市局整改的截止日期是2月10日,如果不回来上班,最好是自己主动提出辞职申请,并以书面形式申请,这样以后的工作工龄就有延续性,如果被单位辞退,对个人也不好,面子也过不去,对工龄也有影响。2月9日,因为没看见余新生回单位报到,也没有电话回复。于是,刘局长再一次打电话给他,并让他把QQ号码报过来,方便把相关文件精神传给他,他的QQ号是:656525980,但并没有得到详细的通信地址。

(二)贺波阳和邱小平沟通情况

2015年1月29日、1月30日、2月4日、2月9日刘局长和王卫阳通知分别在互相在场的情况下打电话告知贺波阳和邱小平相关政策和决定。邱小平2月9日回单位并谈了个人想法,他是想回单位上班,并已于2月10日报道。贺波阳表示不想回来上班,想办理退休手续。得知他们的想法后,刘局长进一步告知如果2月10日不回到单位报到,按旷工处理,超过15天则自动被清退。

四、形成决策意见 形成如下决策意见,请市局给予定夺:2月10日之间回到单位上班,则安排工作岗位;若15日之内不回来上班按旷工处理,超过15天则自动被清退。

铅山扶贫和移民办工作情况汇报 篇5

近年来,在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认真制定《大桥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沂洋村为带动点,结合实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推进新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始终把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落实了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严格依据全镇5.37万亩粮播面积分摊入户,足额的发放了粮食直补款241.5万元,良种补贴款58.7万元,确保粮款直补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结合本镇产业实际,进一步推进“基地化、工厂化、品牌化”科技兴菌战略,新建了5家银耳烘干厂,规范食用菌生产经营,坚决取缔银耳熏磺,捍卫了古田银耳“中国驰名商标”的荣誉称号,在10年经济危机、出口不利的大环境下,全镇食用菌销量仍达5642吨,增长8.5%,其中银耳4096吨;进一步推进种植业、农副业发展,走规模化战略道路,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效益,水果、蔬菜、畜禽业分别实现产值648万元、1148万元和433万元;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科技服务网络,加大对农业技术、劳务信息、信贷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组织开展“科技百村行”活动,对各村农业人口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普及农业实用科技,提高了农业群众的生产技能。据统计,全共实现农业总产值2.2亿元,增长4%;农民人均年收益4251元,增长5%。

二、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我们通过自筹和部门扶持等各种形式,巩固和加强村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041万元,完成了广胜、门里、横洋、明洋、岭南、金坑里、筹洋、潮洋等8个村27.4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建设,实现了全镇36个行政村的全部通水泥路目标,有效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投资109万元,完成了岭南、中村、苍岩等3个移民村的人饮工程,受益人口达4000多人,改变了原先村民饮水难的状况,全镇共有26个村庄3.3万多人口喝上了放心水;投资65万元,完成了库区项目大桥村防洪堤工程建设;完成了投资124万元的洋中土地整理项目,并全力做好通畔土地整理项目的前期工作,已获得省国土厅的立项审批;完成了二中综合教学楼建设和中村小学建设;实施了中村、横洋水利修复项目,有效改善了农村发展条件。

三、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促进村级民主化管理。

我们以健全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为重点,落实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让村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在规范村务上积极运作的四项制度:即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两委”联系制度,干群交心议政制度,提高了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在财务管理上推行公开透明,监管审核制度,通过村务公开栏,让广大村民对本村财务运作方面有充分的知情权,强化了村级财务收支的监督管理;同时在村民当中开展普法教育,积极引导村民以法律手段表达利益诉求,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培训,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村民自主维权相结合的权益保护机制。

四、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仅注重硬件设施建设,更注重村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我们利用各村的宣传橱窗、文化活动中心、文体广场等一系列公共设施大力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积极做到:

一、以提高村民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科技水平,法制意识为主要内容,通过电教、宣传单、学习文件等方式,在各村广泛开展道德素质教育和文明意识教育,积极引导村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恶习,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二、在各村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平安家庭”等竞赛活动,提高村民争先争优的热情,引导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三、先后在横洋等15个村开展了“家园清洁行动”,并以此带动全镇各村实施了此项行动,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观。通过以上三点,大力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作还做得很不够。一是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还很薄弱;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今后,我们将加倍努力,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

(二)整村扶贫开发工作

目前我镇有溪源里、筹洋两个扶贫开放重点村,我镇在扶贫开放工作中,将对这两个村的工作统揽全镇扶贫工作的中心位置,根据上级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实现全面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镇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抢抓“海西发展,环三先行”、“古宁路建设”的历史机遇,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的,以提高人口素质为倡导,力争扶贫工作“相对稳得住,努力不返贫”。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具体工作:

一、加大农业投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我镇始终把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10年我镇严格依据全镇5.37万亩粮播面积分摊入户,足额的发放了粮食直补款241.5万元,良种补贴款58.7万元,确保粮款直补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基地化、工厂化、品牌化”科技兴菌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建了5家银耳烘干厂,规范食用菌生产经营,促进我镇支柱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种植业、农副业发展,走规模化战略道路,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效益,水果、蔬菜、畜禽业分别实现产值648万元、1148万元和433万元。

二、依靠科技扶贫,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我镇认真开展扶贫培训,把非农技能培训与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努力通过培训输出提高非农收入。一是将扶贫培训工作建立在实施农业科技培训入户的基础上将非农技能培训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积极通过“阳光工程”的实施进行贫困人口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努力通过劳务输出提高贫困人口的非农收入;二是加大镇、村干部的扶贫知识培训力度,通过培训调动广大干部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树立新的扶贫开发观念;三是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科技服务网络,加大对农业技术、劳务信息、信贷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组织开展“科技百村行”活动,对各村农业人口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普及农业实用科技,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能。

三、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我镇先后投资1041万元,完成了广胜、门里、横洋、明洋、岭南、金坑里、筹洋、潮洋等8个村27.4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建设,确保了全镇36个行政村的全部通水泥路目标,有效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投资109万元,完成了岭南、中村、苍岩等3个移民村的人饮工程,受益人口达4000多人,改变了原先农村群众饮水难的状况,全镇共有26个村庄3.3万多人口喝上了放心水;投资65万元,完成了库区项目大桥村防洪堤工程建设;完成了投资124万元的洋中土地整理项目,并全力做好通畔土地整理项目的前期工作,已获得省国土厅的立项审批;实施了中村、横洋水利修复项目,有效改善了农村发展条件;市级扶贫村筹洋村完成了通村和村内水泥路、自来水等一批工程建设,并兴办了银耳烘干厂、实施了竹山垦复等群众增收项目,为该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谋划古宁路沿路发展带,为脱贫致富创造良好机遇。

古宁路建设对我镇的扶贫工作来说,是个大机遇。我镇牢牢抓住不放手,全面科学、合理规划好,严格按照规划,力争通过努力,形成发展的雏形,带动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一是继续全力以赴做好宁古路建设征地拆迁工作。在完成好b1标段征地拆迁扫尾工作的同时,继续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全面完成大桥境内其他标段的征地拆迁工作,确保宁古路大桥段建设顺利实施。二是坚决打击乱滥建行为。沿路发展带沂洋、苍岩两村一体规划即将完成,下一步我镇将严格按照规划,分步实施,力争把这一片区建设成库区新农村示范点。在规划未实施前,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坚决制止任何形式的乱滥建。同时,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宅基地管理,引导村民按规划兴建住宅。

五、加大帮扶力度,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铅山扶贫和移民办工作情况汇报 篇6

一、移民组织机构健全

婺源县移民工作机构健全,项目人员配备到位。在具体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内部管理制度科学规范。

二、移民政策实施稳步推进

移民核定真实准确,采用“一查、二问、三核实、四登记”的工作方法。自上而下,反复听取移民意愿和征求所在村组群众意见确定直补方式。婺源县移民办对移民个人享受补助资格实行不定期检查和每年一次的审核,实现动态管理。

三、移民项目管理规范有序

每个移民村组成立5人管理项目小组,负责监督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对项目资金进行规范的管理,并负责项目竣工验收后的维护保养。

四、移民后扶项目实施初见成效

编制了《上饶市婺源县大中型水库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修编》、《上饶市婺源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五年规划》(2006年—-2010年),切实解决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缓解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

五、社会维稳工作成效显著

铅山扶贫和移民办工作情况汇报 篇7

太平庄乡党委政府,在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整改“回头看”动员部署会后,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工作方案,迅速动员全乡范围乡村两级干部,按照既定部署开展“回头看”工作,现将整改“回头看”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改“回头看”工作进展情况

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来,全乡共查出扶贫领域违法违纪问题60件,已全部结案并整改;

作风问题118件,现已全部完成整改。扶贫领域违法法纪问题给予1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3人党内警告处分,1人责令辞职并给予行政警告处,扶贫领域作风问题给予通报批评、批评教育46人。

在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整改“回头看”动员部署会后,乡党委高度重视,召开党委扩大会及推进会研究部署整改“回头看”工作,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专项治理问题整改“回头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回头看”实施方案,聚焦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四个一批”要求,对去年以来发现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回头看”“大起底”,逐一对照两个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逐项落实整改责任人,强化责任担当,坚决彻底地抓好整改落实。

二、整改“回头看”工作中采取的措施

一是聚焦决策部署,政治责任履行到位。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任,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充分发动、真查实纠。切实落实“回头看”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党委书记亲自抓、负总责。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确保自查自纠到位。树立“自查从宽、被查从严”工作导向,既严查整改不到位的老问题,又深究现存的新问题,拓展自查自纠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三是加大纪律审查力度,腐败作风问题处分到位。把整改“回头看”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农村“两委”换届结合起来,坚决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群众反映强烈的贪污腐败、与民争利、拉票贿选等违纪违法问题,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四是强化责任追究,推动工作落实到位。对“回头看”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依法依规进行查处,退回违规使用资金,并对当事人依规进行处罚;

对“回头看”发现的作风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完成整改,防止反弹回潮。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教育管理。组织乡村两级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抓好问题整改作为践行“四个意识”的现实检验和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有力有序抓好整改落实。党委担当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把整改落实作为检验党员干部责任心、执行力的一次大考,并对责任不实,措施不力的严肃追究。

二是抓好制度落实。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责任体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乡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乡纪委履行监督责任,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党员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压力,将脱贫攻坚担子分担到每名乡村干部肩上,包村领导要指导所包村的问题整改工作,形成人人有压力,个个有担子良好脱贫氛围。

三是严格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两聚焦三紧盯”(聚焦扶贫项目、聚焦扶贫资金,紧盯审计报告、紧盯财务支出、紧盯工作流程),从每个项目的立项、规划、审批、监管、验收、报帐、资金流向等7个环节进行核查,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

陕南移民扶贫搬迁的看法和建1 篇8

中原镇移民扶贫搬迁工作在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坚持以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移民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扶贫移民现状

根据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移民搬迁要求,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农为主,有土安置;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实行整体规划,分年建设,逐步实施的方针,捆绑相关项目资金,加大项目实施力度,重点对居住在边远地区、海拔在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和陡坡峡谷地带,生存空间狭小,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区域的贫困户;远离集镇和交干线,信息闭塞,修路、拉电、通水一次性投资成本过大,孩子上学不便的自然村组和贫困户;地裂、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害,无法在当地生存的贫困户等进行移民扶贫,为其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扶贫移民补助标准从2001—2008年执行“1+5”的补助政策,即中省财政按每搬迁1人补助1000元,每户补助5000元的补助标准执行。2009年起,省上对移民搬迁工作进行政策调整,启动了“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将原分散移民搬 1

迁改为以村为单位进行整体集中移民搬迁,补助标准按“每搬迁1人,省上补助3800元,每户补助1000元宅基地整理费,在享受省上人均补助的基础上建房仍然有困难的绝对贫困户,每户再补助1万元,数量控制在搬迁贫困户的10%以内”。同时,对移民村每村安排10—15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重点用于解决项目村水、电、路等公益项目建设。通过扶贫移民开发,使移民搬迁户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加快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1、需移民搬迁贫困人口多,移民搬迁任务艰巨。根据2011年组织新一轮移民搬迁摸底调查,我镇尚有1.2万人居住在边远高寒山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急待移民搬迁。

2、移民补助标准低,贫困户经济负担重。由于物价指数上升,砖瓦、水泥、钢材、沙石等原材料大幅度涨价,过去移民搬迁按两间两层标准修建,一般投入在10万元左右,现在已超过15万元以上。加之山区群众建房宅基地选址困难,建房屋基开挖花费很大,一些地方农户建房,仅屋基开挖费用就高达三四万元,虽然省上调整了扶贫移民搬迁补助标准,适当增加了补助资金,但与目前的物价上涨因素差距很大,贫困户建房筹资负担很重。

3、山区镇移民搬迁选址难,集中安置困难大。我镇剩余

贫困人口绝大部分居住在中高山区,而且居住分散,可利用耕地少,解决移民搬迁宅基地十分困难。特别是在2009年省上执行新的移民搬迁政策后,我镇落实贫困村整体搬迁集中安置任务更加困难。加之贫困群众受传统观念影响,固守祖地,不愿远离家乡的思想严重,对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带来一定困难。

4、移民搬迁运作成本大,工作经费没有保障。移民搬迁任务繁重,政策性强,加强规范管理显的十分重要。但从项目启动到验收,包括召开会议,项目检查,以及资料管理、档案建设等需要开支大量经费。但省上每年只下达项目计划,却不安排工作经费,加之镇上财政困难,无力解决专项工作资金,因而给移民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几点建议

1、加大移民搬迁工作力度。移民搬迁是从根本上改善山区群众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解决居住在边远高寒、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贫困山区单家独户和部分自然村组贫困问题的唯一有效办法。根据2011年组织移民调查,我镇尚有2900户、1.2万人居住在边远高海拔和自然条件极差、灾害频繁发生的地方,急需扶贫移民搬迁。鉴于近年来移民搬迁指标少,移民开发任务十分艰巨的实际,建议进一步加大移民开发工作力度,逐年增加我镇移民搬迁指标,以加快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

2、实行集中安置与相对集中安置相结合的移民搬迁政策。由于山区土地资源紧缺,移民户调整土地困难日趋加重,致使部分村在移民安置上难以整体集中,特别是我镇贫困群众居住分散,边远吊庄户、单家独户多,实行大集中安置解决宅基地、选择安置点和调整生产用地十分困难,加之不少群众不愿远离故土的思想严重,建议区上研究制定符合陕南实际的移民搬迁政策,采取集中连片安置为主,相对集中、零散插花安置为辅相结合的移民搬迁办法,以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群众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农村城镇化发展为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山区的移民搬迁问题。

3、提高移民搬迁补助标准。鉴于物价上升和原材料大幅度涨价等因素,建议进一步提高移民补助标准。

4、建议尽快制定出台相应的搬迁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

铅山扶贫和移民办工作情况汇报 篇9

一、整村推进成效丰硕

“十一五”期间,争取财政扶贫资金和整合部门资金共1100万元,扶持610户农民发展瘦肉型猪、有机大米、白茶、烟叶等绿色生态产业,发展高产毛竹林基地2000亩,改造低产毛竹林1万多亩。

二、移民搬迁特色鲜明

按照现代“生态型”新村标准建设移民安置社区,把资溪天然生态环境与移民新村完美地结合起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等“八统一”的措施和奖励移民进城无土安置新机制,开拓移民扶贫工作新路,彰显资溪生态移民搬迁特色。

三、雨露计划加速脱贫

“十一五”期间,培训贫困群众1400余人,扶持资金50多万元,实现培训人员100%就业,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目的。

四、社会扶贫成果明显

铅山扶贫和移民办工作情况汇报 篇10

章康华主任首先传达了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学习了两办颁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改革创新,精准扶贫,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要求参会人员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好《意见》、《报告》的精神,实施精准扶贫,畅所欲言、发表见解。

围绕会议要求,有十七位参会者作了发言。发言中,省办领导不时插话,气氛十分热烈。成就在这里展示、经验在这里交流、智慧在这里汇聚、蓝图在这里描绘。每一位的发言都精彩十分,限于篇幅,选择摘录了七位参会者的发言,一展江西扶贫和移民系统打好新形势下扶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赣州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洪明:过去的2013年,赣州市以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为平台,以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整合扶贫资源为抓手,扎实推进连片区扶贫攻坚,深入开展整村推进扶贫,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加快实施搬迁移民扶贫,稳步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认真开展社会扶贫,全力做好水库移民工作,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路,扶贫和移民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展望2014年,要在《意见》和《报告》的指引下,着力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是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在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上有新的突破;二是以贫困村整村推进为抓手,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有新的突破;三是以搬迁移民进城进园为重点,在推进农民有序转移上有新的突破;四是以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在创新“雨露计划”培训机制和方式上有新的突破;五是以国家机关对口支援为契机,在构建大扶贫格局形成攻坚合力上有新的突破;六是以创建扶贫攻坚示范区为平台,在创新方式探索路径上有新的突破。

吉安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巴庚明:2013年,吉安市各级财政投入扶贫和移民资金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市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52.9万人减少到2013年底的41.9万人,减少1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3.51%下降到2013年底的10.8%。新的一年,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为做好国家两大扶贫战略工作的对接;二为实施“六大扶贫工程”;三为积极推进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真正的“把水浇在根上”的扶贫思路,首先要抓住对象核定这个环节,解决“扶谁”的问题;其次是抓住“因户政策”这个环节,解决“怎么扶”的问题;第三是抓住“责任帮扶”这个环节,解决“谁去扶”的问题;最后是抓住“限期摘帽”这个环节,达到脱贫致富这个目的。今年,我市将坚持“核定对象、因户施策、责任帮扶、限期摘帽”十六字方针,并重点在资金安排上突出到户扶持,体现精准扶贫;四为努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

上饶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李志发:2014年是实施“十二五”扶贫和移民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市将以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贫困村和水库移民安置村为主战场,以增加贫困人口和水库移民收入为中心,坚持巩固和完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坚持扶贫开发与“四化”同步发展、高度融合,进一步强化措施,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切实提高扶贫和移民工作水平,奋力为贫困群众和水库移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出新贡献。一是突出重点,大力实施贫困村村庄整治项目,确保648个贫困村每村实施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二是多措并举,积极发展产业扶贫。三是狠抓创新,强化劳动力转移培训。认真按照全省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工作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实施“雨露计划”培训新的方式方法,重点做好贫困学员的宣传组织发动工作,真正让符合培训条件的贫困劳动力能享受这一扶贫“惠普”政策。四是精心组织,稳步推进扶贫移民搬迁。五是广泛动员,不断扩展社会帮扶领域,积极组建上饶市老区促进会。六是注重管理,切实抓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抚州市扶贫和移民局局长廖燕:2014年,抚州市的扶贫和移民工作总体思路是突出一个中心,即贫困群众、库区移民增收发展;瞄准两个重点,既扶贫和移民工作对象;做好三篇文章,即扶贫移民工作创新、创特、创优;实现四个提高,即跑项争资、工作成效、干部素质、对外形象。围绕这一思路,着力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全面提高扶贫效果。按“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二是以六大工程为重点,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全力抓好整村推进、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库区移民、雨露计划以及基层扶贫移民干部队伍建设这“六大工程”。三是以社会扶贫为载体,努力形成扶贫合力。大力推进机关部门和单位包村扶贫、大力推进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大力组织驻抚部队参与扶贫开发;大力开展企业结对帮扶活动;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对外交流与合作;组织开展扶贫募捐活动。

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孙丽敏:2014年,我市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按照省办的要求,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任务,以扶贫帮扶到户为主抓手,坚持既注重困难群众的普惠民生,又关注个体的特殊困难,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具体工作上,在着力做好村庄整治、移民解困、社会扶贫等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扶贫帮扶到户新模式,集中精力在精准扶贫上狠下功夫,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力求成效:(一)不断探索产业扶贫帮扶新形式。重点探索完善三大产业扶贫帮扶新形式,抓好抓牢扶贫开发“牛鼻子”。一是探索产业扶贫到户新模式;二是打造扶贫产业专业合作社组织;三是推进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工程。(二)不断创新劳动力转移培训方式。积极推进以“三结合”方式为重点的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提升贫困人口基本素质。一是将转移培训与搬迁进城进园相结合;二是将转移培训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三是将转移培训与贫困户自主培训相结合。(三)不断拓展移民搬迁扶贫新内容。

鄱阳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陈雪莲:精准扶贫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弄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认为,对象识别是平台,公开公平是关键,因户施策是途径,自我发展是动力,增收脱贫是目的。因此,我县在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之前,重点是抓了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我县从宣传入手,印发了贫困对象识别到户宣传单3.2万份,做到政策宣传家喻户晓,评议过程公开透明,张榜公布和谐稳定。

如何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我们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教训基础上,主要从两个方面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一是全面覆盖式,主要是“雨露计划”劳动力培训政策对全县扶贫家庭做到应扶尽扶,对贫困对象家庭发放贷款贴息,做到应贴尽贴,对贫困户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面覆盖。二是产业帮带式,有四种实践模式:

1、江西澳洋式: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形式,贫困对象的苗木、技术、肥料由产业专项基金承担,并对公司给予帮扶,资金总量的20%为促进劳动奖励费,公司按保底价格收购,高于市场农民自由买卖,低于市场公司负责收购。

2、江西罐源式:以10万头养猪场为平台,发动周边农户种植蔬菜,一方面化解了公司与农户矛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养猪场沼气沼液资源,201 1年种植大棚蔬菜300亩,公司与农户按7:3投入,按3:7利润分红的合作模式。

3、港头式:以港头村为单位,给予种植芡实产业帮扶。通过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帮助贫困户直接参与,从专项扶贫资金中给予贫困农户成本投入70%的奖励,同时安排帮扶资金总量20%作为专业合作社的信息运输管理费等。

4、龙岭式:以龙岭村党支部组织为平台全村发展“一村一品”,大棚蔬菜,按贫困对象成本投入的50%给予奖励,同时对组织给予20%(贫困户帮扶资产总投入)奖励资金用于代管代售服务补贴。

铅山扶贫和移民办工作情况汇报 篇11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中,广昌县委、县政府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扶贫开发纳入《广昌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新模式、新做法。高位推动,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2011年,县委、县政府在制定下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考评中,将整村推进、移民搬迁、“四个一”组合式扶贫等重点扶贫工作列入考核范围,把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工作责任制分解落实到乡镇,建立健全新一轮扶贫工作管理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壮大扶贫资源。去年,上级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量1948万多元、较上年增长1 2.4%,

本级各类扶贫财政配套投入93万元、较上年增长9.4%,占当年任务的120.7%;整合县本级行业扶贫资金6267万元,增长21.3%,构建大扶贫格局,为全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实施起好了步。在开局之年,59个省定贫困村62个整村推进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完工100%;深山区、地质灾害点和抚河源头生态保护区整体搬迁移民1274人,全面完成了省里下达的任务,被省办评为全省移民搬迁先进县;以县为单位,连片开发共投入白莲产业发展资金3.5亿元,其中试点补助资金1000万元。大力实施了以白莲、油菜、药材、烤烟、食用菌等为主的产业扶贫战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目前,全县参与产业扶贫开发的贫困户占全县贫困人口的80%,每年带动6000户贫困户摘除“穷帽”;“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取得初步成效。1000万元产业化专项扶贫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启动了省、市、县机关单位和非公企业包扶工作,今年已筹集扶贫帮困资金2400万元,扶贫帮困有序开展。高产优质太空莲、茶树菇等科技扶贫项目,从试种到现在在全县普及推广种植,确保了全县连续几年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008元提高到3545元、增收1 8.0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2010年的2039元提高到2693元,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到32.05%,老区建设成果日趋显现。

上一篇:爱情的句子短句下一篇:人生,一场梦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