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初探

2023-0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这就导致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公平对待”的话, 讲得内容简单易懂, 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吃不够, 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讲的内容较难, 又使得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下, 使其产生挫败感, 也易丧失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因材施教”的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为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1 分层教学的含义

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遗传、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造成了各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又导致了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的差异。所谓分层教学, 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的差异, 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 有区别的进行教学, 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学习指导、要求、评价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进步。

2 分层教学的原则

2.1 主体性原则

物理学习, 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对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的物理知识认识服务。在分层教学中, 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 教学的主体不是仅仅知道差生或是优生, 教学的主体应该包括所有的学生,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从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正视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 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 积极地思考,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道他们学习知识的正确方法。

2.2 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核心, 由于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 而且在不同时期, 这种差异也不尽相同。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 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 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 及时、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度的帮助。

3 初中物理如何分层教学

3.1 划分层次

划分层次是分层教学的前提, 教师必须仔细调查分析, 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 作业完成好坏, 回答问题等情况, 通过询问、调查、测试等方法, 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类, 当然这个分类只要教师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便好, 不能在班级公布, 以防止刺激学生的自尊心。

3.2 制定目标的分层

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 充分了解教材中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 制定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 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进一步的教学目标定位。

例如:在学习重力的时候,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 要求差生: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 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理解公式G=m g, 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要求中等生:通过各种实验, 可以总结归纳出影响物体重力的因素, 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另外, 还应该了解测量物体重力的方法。要求优等生:在了解影响重力的因素和其相互关系后, 展开联想, 判断不同质量, 不同位置的物体, 重力大小的不同。

3.3 课堂教学的分层

分层教学最重要, 也是最难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共同目标, 统一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同时更应该注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合作学习, 使全体学生都学有所获。

在课堂教学中, 应该给优秀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 主动研究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中等学生, 教师在教学之余, 应该在教学拓展内容上给予一定的点拨与启发, 带动其学习更多更精的知识;对于差生, 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课程知识, 做重点的指导。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物理课实验多的特点, 在班上结成优带差的实验小组, 在实验中让中、差生对实验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优生要培养他们从实验的的现象, 解释实验本质的能力。并且, 可以在各小组中指派优生作为小老师, 对中、差生进行简单的指导, 让优生提问, 培养其发现问题, 掌握重点的能力;让中、差生回答, 因为同为学生, 中、差生在回答问题时, 更为大胆, 有利于培养其对问题的思考。

3.4 作业布置的分层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 需要分层设计。针对优生, 在作业的布置上, 应该以难度较大, 思考性强的习题为主, 刺激学生的求知欲;针对中等学生, 应该以一般的课后习题为主, 使其懂得课堂知识的运用;针对差生, 应该以简单的知识巩固题为主, 使其对课堂知识进行再次复习, 加深印象。

例如:在上完《熔化与凝固》一课后, 教师在安排作业时, 可以分层安排:对于差生, 教师可以让他们将课文中出现的气态、液态、固态、熔化、凝固、熔点、凝固点等相关知识的定义抄写1~2次,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对于中等生, 教师可以在作业安排上,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 总结物质间3种形态的转化规律, 并画图表示;对于优生, 教师可以要求其, 结合课堂所学知识, 发现并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如:电灯为什么要用钨来做灯丝;水银为什么不能做寒暑温度计等。

3.5 考试命题的分层

考试应该根据各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来命题, 做到考试命题的分层。具体来说, 在物理考试考卷的设计上, 应该体现分层, 可以将试题分为三类:基础题、提高题和强化题。基础题:要求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提高题:要求差生选作, 中等生和优生必须完成;强化题:差生不做要求, 要求中等生选作, 优生必须完成。对于不同学生, 要求在必须完成的题型上达标, 无论是差生, 中等生还是优生, 只要在自己必须完成的题型上达标, 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 肯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习的兴趣。

3.6 学习评价的分层

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统一标准。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差异, 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例如:在物理教学评价中, 我们可以采用三组分层的方法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优、中、差”三组, 给三个组制定三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于优组的学生采用竞争式评价, 鼓励优等生互相竞争, 对其的评价, 教师要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对于中组的评价应该差用激励性评价, 鼓励中等学生不畏困难, 勇于探索, 争取赶超优等生, 促使中等生积极进取;对于差组学生, 应该采用表扬式评价, 在学生的学习中发现优点, 肯定其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摘要:自“因材施教”的思想被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以来, 历朝历代教育者都相当重视。当前如何在教育工作中实施“因材施教”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分层教学理论应运而生。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 浅谈如何实现分层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 程金贵.利用分层教学贯彻任务教学法理念[N].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7 (2) .

[2] 丛建明.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科教文汇, 2008, 11.

上一篇:论在民族问题立法引入加权表决制的意义下一篇: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