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探索

2022-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 过多地采用抽象的讲解、机械的记忆, 缺乏教学情境的创设,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很多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习惯于老师给予答案, 面对变化多样的现实问题往往束手无策。面对现状,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 进行情境教学的研究很有价值。初中物理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 可以激起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 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变得主动活跃, 亲身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在参与的过程中, 在自主的、积极的探索活动中, 获得体验, 不断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

1 初中物理情景教学的开展

1.1 通过讲故事创设物理情境

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给学生讲生动的寓言故事或名人故事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讲“机械运动”一节时, 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师讲述了下列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 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 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 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 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故事讲到这里, 不用说学生的兴趣来了: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连高速飞行的子弹都敢抓, 了不得!什么情况下才一能顺手抓过一颗飞行的子弹呢?学生在这种心态下学习, 效果自不必说, 并且也较好地突破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一难点。再例如, 《物体的运动》时,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刻舟求剑》成语故事:有一次, 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 船到江心时一不小心, 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好心的船夫愿意帮他捞剑, 可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 把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 并说:“不用了, 等船靠岸后再从这里捞吧!”船靠岸以后, 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船边下水, 替他打捞宝剑。于是学生在大脑中便产生一系列问题:他会捞到剑吗? (肯定不会) , 他为什么捞不到宝剑? (学生带着疑问, 接下来教师便可引入物体运动的概念了。)

1.2 通过实验创设物理情境

实验是物理的基础, 是生活的再现, 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 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 所以利用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是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想象力的很好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优势和学生对实验非常有兴趣的心理, 精心筛选和设计一些跟教学内容有关的演示实验和趣味实验, 并在演示过程中激发学生提出物理问题。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 教师首先出示一块平滑的硬纸板和一个杯口平齐的一次性水杯, 将硬纸板盖住杯口, 倒置过来, 硬纸板掉下, 然后再在一次性水杯里到满水, 用硬纸板盖住杯口, 重复刚才的过程, 结果纸板不掉, 水不洒, 同学们看后一脸疑惑, 急切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样的情境设置为引入大气压强做了很好的铺垫。再例如讲授《熔点与沸点》时, 教师利用实验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在讲台上放一盏酒精灯, 举起一张纸折成一只盒子, 教师将纸盒里装满了水, 待纸盒湿透了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 结果纸盒没有烧起来, 然后加热至水烧开。学生看到这一现象后便产生疑问:“为什么纸盒不会烧掉, 而且还能把水烧开?”此时学生已处于兴奋状态, 急切等待教师的解答, 这时就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真实的情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知识的理解认识也加深了一步。

1.3 通过多媒体创设物理情境

在教学中, 教师恰当地将多媒体引入物理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 经过图形动画文字、声音等处理, 以一种逼真模拟的方式, 将静态变动态, 将微观或宏观庞大的物理过程进行模拟, 将一些课堂上无法实现实验的问题,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加以演示, 在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 开阔视野;也可以提供生活实例, 深化认识等。例如, 在学习“物态变化”时, 针对“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 有的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冬天原野里的大雾, 房屋上的白霜, 西藏的雪山, 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 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 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再例如在“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播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录相剪辑。学生看完后, 教师再创设如飞船的发射、变轨、运作、返回、着落等一些问题情境。再如讲到光的直线传播时, 一个日、月食如何形成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多媒体课或影片展现整个日、月食形成的运过程, 使学生能生动形象的感知这过程, 让他们仿佛处于浩瀚的宇宙中观察这一现象。

1.4 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创设物理情境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平时同学们经常会见到一些现象, 但都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 我们就可利用这些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起学生回忆平时经常会见到一些现象来创设物理情境。如讲《惯性》时, 引导学生回忆在乘坐公交车时经常发生的现象, 汽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时人们会后倾或前倾的现象, 提问学生或者在百米赛跑时问什么同学们不能马上停下来等等。通过这些同学们亲身经历的现象, 使他们仿佛置身其中,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积极思考, 探索结果。再例如:在讲授匀速直线运动时, 有关“速度”概念的引入是很重要的, 教师在讲新的概念前, 先给学生看一段视频:奔跑的猎豹, 爬行的蜗牛, 正在行驶的汽车, 跑道上的运动健将等。然后教师发问: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很容易看出, 猎豹跑的快, 蜗牛爬的慢, 那么你们知道生活中我们经常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吗?生: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比如100米赛跑, 同时起跑, 先到达的跑的快。师:如果这两个人跑的路程不一样, 用的时间也不一样, 那怎么来比较快慢呢?同学们在思考, 在讨论, 这个时候老师引出比较方法, 即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从而引出速度的概念。

2 结语

总之, 在进行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时,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应用多种技术与方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新而有趣、有适当难度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力争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创设相应的“环境”, 激活学生的情境思维, 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创设, 所以探讨和研究如何进行中学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物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施昌荣.学生自主发展的物理情境教学策略探索[J].天津教研, 2007, 3.

[2] 吴剑平.创设适宜创造力训练的物理问题情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7, 9.

[3] 王领凤.物理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学生创新精神[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6.

上一篇: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对策研究下一篇:浅议如何解读设计素描中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