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依法治校视角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 高校在其管理中与学生发生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 大学生状告学校侵权的法律纠纷也呈上升趋势。高校大学生管理法治化模式已成为必然要求, 即高校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规定调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用法治的思想、原则和方法, 处理学校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矛盾, 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实现规范化、合理化、秩序化, 使指导、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合法化进行。

1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民主法治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现状是:总体上我国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未形成成熟的法治管理体系, 大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具体环节还比较薄弱, 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法律意识较淡薄

一是片面强调严格管理, 片面强调学校的权力, 忽视学生权利的保护。二是把法治与严格管理对立起来, 认为遵循所谓法治原则, 就是放松管理, 就会放任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三是把法治化管理与思想教育对立起来, 认为实施法治化管理就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

1.2 学校内部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冲突

学校内部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冲突是目前侵犯学生权利、引起法律纠纷最主要的原因。从法律的位阶上看, 学校内部规章制度的位阶是最低的, 其效力也是最低的凡与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相冲突, 都是无效的。

1.3 高校对学生违纪的处理程序不完善

一直以来, 高校学生管理在程序方面存在瑕疵, 也是高校在行使管理自主权时普遍存在的问题。程序公正是保证司法公平的最重要的环节。如学生诉高校案件的发生, 很大程度上在于高校的处理程序过于简单, 操作也缺乏透明度, 不给学生申述辩护的机会, 使学生对有关事实和证据缺乏知悉的权利。

2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存在的问题, 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传统文化理论落后的原因;也有教育观念的原因;还有法律法规和制度层面不完善的原因。

2.1 传统文化因素

在传统观念上, 我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 教师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意识普遍存在, 学校对学生可以无所不管, 常常忽视同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因而决定了学生在管理实践中表现出被动与服从, 缺乏主动性与创新能力。

2.2 教育因素

目前, 高校加强了对学生的校纪校规和遵纪守法教育, 但缺乏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和自我维权教育, 这种只指出学生不应当为某种行为而不告知学生享有哪些自由的教育管理方式, 常常导致学生的权利被侵犯, 产生矛盾。所以, 这种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人治”状态, 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实现“法治”。

2.3 法制因素

尽管我国现已出台了《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系列法律、法规, 但却不是很完善, 主要体现在可操作性不强和缺乏程序规定, 且保留了众多的“人治”色彩。《高等教育法》作为针对高等教育的特别法, 却没有对高校必须依法管理学生以及学生和学校的权利、义务、纠纷的解决等内容的规定。

2.4 法律救济因素

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高校学生的救济途径主要包括教育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四种。但高校学生法律救济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还存在一些缺陷, 造成高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3 建议

3.1 增强法制观念, 形成法治化学生管理的育人环境

首先,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 及时清理涉及学生基本权利方面的规章制度, 使学校内部的管理规定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统一, 避免由于校内规定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而引发诉讼。第二, 学校在制定一些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制度时, 应充分尊重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 才能更好地协调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第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学法、懂法, 重视强化自身的法制观念和增强法律意识。不论日常的教育、管理和服务, 还是处理学生违纪问题, 都要依法行政, 依法育人, 提高处理法律问题的能力, 真正把教育、管理学生与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结合起来, 依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2 遵循德法并蓄、宽严并济的原则, 强化服务功能, 加强教育引导

依法管理是学校保持稳定有序的基础和前提, 但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却离不开德治管理的配合。对受处罚的学生, 应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帮助他们认识寻找错误根源, 鼓励他们自觉纠正错误。对其他学生, 要通过对违纪学生的处理, 进一步强化遵规守纪教育, 真正起到惩一儆百的效果。学生工作部门应着重考虑如何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服务, 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情和归属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这样才能避免使我校学生管理工作陷入被动。

3.3 加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的程序意识、证据意识

用法律眼光审视校规, 避免高校管理运行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建立科学、严谨、合理、合法的程序机制, 是管理过程中实现公开、公平的需要。

3.4 培养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尽管大学生的法制课程已经进入课堂, 然而一些学生学用分离, 重学轻用, 以致法律意识淡薄, 更谈不上用法律来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 使它贯穿于大学的整个学习阶段。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高校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自觉意识, 方便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为大学生打下牢固的法律基础, 养成良好的学法、守法和执法习惯, 为他们毕业后步入社会, 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 推进整个社会法治化建设的进程创造条件。

总之, 在我国正逐步走向法治化的今天,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包括思想观念转变、法治观念增强和规章制度依法修订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法律界和高校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 一个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学生管理工作局面一定能够形成。

摘要:近年来, 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发生的涉及法律的纠纷逐渐增多。本文在深入了解新形势下高校推进学生管理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全面、客观的分析研究, 进一步帮助解决和处理高校学生管理与法律法规冲突的问题, 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加快推进高校学生管理民主化和法治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依法治校,高校,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 屈桃.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理论探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 (2) .

[2] 曹勇明.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化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 2007.

[3] 陈庆.高校行政管理权与学生私权冲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 2009.

[4] 杨海波.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建设[J].内蒙占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 .

上一篇:临安市农田鼠害监测及持续开展鼠害防控技术探讨下一篇:论客观归责理论的理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