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总结(精选8篇)
2017年,我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根据《恩平市2017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工作实际,进一步推进法治君堂建设,巩固我镇法治建设成果。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
(一)强化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按照省、江门市、恩平市的要求,我镇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落实镇委书记赖坚锋为第一责任人,全面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落实推进法治建设的各项职责。健全各级党委定期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研究法治建设重大事项制度,将法治建设纳入地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同时建立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述职报告制度,把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考察使用干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及时贯彻落实中央、省、江门市法规制度及其配套文件,开展新一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完成对现行有效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统筹做好立改废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法规解释机制和程序。认真贯彻、落
·1· 实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实施细则。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办公室统筹协调、部门分工负责、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党内法规制度工作格局。
(三)健全各级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完善党委议事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决策前合法合规性审查制度。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实施意见》,制订了《君堂镇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管理制度》,聘请了广东润晟律师事务所郑润强同志为法律顾问,为我镇各项政策法规和事务提供法律支持服务,特别在项目投资、依法行政等方面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四)落实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年度任务。着力抓好《法治广东建设第二个五年计划(2016-2020年)》《广东省法制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的贯彻落实,制订了《君堂镇2017年“法治君堂”创建工作方案》,全面推进法治创建活动,明确提出时间进度安排和可检验成果。
二、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市编办统一部署,推进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全面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设立、实施和监督管理。全面清理规范并公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清单。抓好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动态调整。今年1至10月,我镇公共服务中心共接待前来办事群众25549人次,为群众办理事项26966余项;20个村(社区)公共服务站累计接待群众申请办理(代办)公共服务事项13469人次,成功办结13469人次,办结率100%,没有发生群众投诉个案,实现了便民、高效和廉洁的目标。
(二)完善和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健全和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重点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2 · 交讨论或作出决策。健全和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责任倒查制度及支持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
(三)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配合市职能部门深化城市综合执法改革,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监、公共卫生、城市管理等领域实行综合执法。完善执法程序,建立健全加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加快行政执法办案系统建设,推广使用全省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平台。
(四)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强化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加强对重点部门和岗位的权力制约。大力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全覆盖。落实《广东省行政应诉工作规定》,深入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加大对行政应诉工作监督力度。完善落实纠错问责机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切实做到了“政府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各单位和部门没有擅自更改权力事项,也没有收到群众投诉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
(五)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组织实施阳光政务建设、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统一公布制度。深入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社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据统计,今年1至10月,我镇在君堂镇政务网上公开信息363条,在政府公开目录公开信息83条,涉及全镇各项事业,回应12345市民热线42宗,提高了政府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
三、大力提升法治化环境新优势
(一)加大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按照省、江门市的要求,完善企业开办、施工许可、财产登记、信贷获取、投资者保护、税收征管、合同执行、企业破产等方面法规规章、操作流程。建
·3· 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监管规则,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创新商事纠纷解决方式,健全商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落实守法诚信褒奖激励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罚机制。
(二)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法治保障。严格按照省、江门市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法治保障的意见,营造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治环境。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完善知识产权代理、运营、鉴定、维权援助等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研究制定新业态新领域创新成果保护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创业人才激励和吸引政策,强化创新人才法律服务。
四、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全面提升防范化解管控风险能力。加强社会风险矛盾排查研判,健全矛盾纠纷三级台账,严格落实逐月全面滚动排查,建立完善社会稳定风险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加大对涉农涉土、涉劳资纠纷、涉环境保护、涉金融、涉房地产等领域不稳定问题的专项治理力度,做好重点利益群体工作。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和工作预案,落实依法处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机制,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加快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框架,健全落实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诉讼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严格实行诉访分离,稳妥推进信访事项依法终结制度。今年1至10月,我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9宗,调解19宗,调解率100%,调解成功18宗,调解成功率94.7%,并妥善化解了4宗积案;镇村(居)公共服务站共受理矛盾纠纷149宗,调解149宗,调解率100%,调解成功149宗,调解成功率100%,没有·4 · 发生因调处不及时或调处不力引起的进京到省越级上访事件,没有发生“民转刑”案件,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大力整治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突出问题。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规划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了“中心+网络化+信息化”和联勤指挥室的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暴恐专项行动,把暴恐威胁消除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严打突出刑事犯罪“飓风2017”专项行动,切实解决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深入排查整治公共安全隐患,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寄送物流等重点行业的防范管控,构筑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常态化救助救治体系,切实做好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今年1至10月,全镇组织开展了 11 次专项大清查行动,清查治安复杂场所等35处;接有效警情319宗,同比下降21.4%;发生各类刑事案件29宗,同比下降43.1%;侦破刑事案件25宗,同比上升127%;发生两抢案件2宗,其中抢劫1宗,抢夺1宗,同比分别下降60%、50 %和66%;发生盗窃案件19宗,同比下降55.8%。八类刑事案件发生1宗,其中发案数1宗,破案数1宗,去年同期发案数3宗,破案数3宗,同比发案数下降66%,破案率持平(100%);查处吸毒人员50人、收戒33人,侦破涉毒案件数1宗,同比下降66.6%。全镇没有发生涉邪教事件,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暴恐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没有发生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没有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情况。
(三)全面推进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根据各级关于开展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的要求,我镇制定了法治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全面推开法治君堂、太平村委会等11个民主法治村(社区)、大江中心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四)依法开展村(社区)换届选举。2017年,我镇严格执
·5· 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广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选举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和民主评议工作,规范选举委员会产生、村(居)委会成员候选人提名、选举竞争和选举投票等程序和条件,依法推选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代表以及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全面落实选举观察员制度,健全选举监督体系。着力推动非户籍常住人口参加居住地村(社区)选举,切实提高基层民主参选率。依法严厉打击采取贿赂或者暴力、威胁等手段操纵换届选举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村霸”和宗族黑恶势力的整治。2017年4月,我镇顺利完成20个村(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没有发生采取贿赂或者暴力、威胁等手段操纵换届选举违法犯罪行为。
(五)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完善组织协调和监督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律师在开展基层法治宣传、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促进基层治理中的专业骨干作用。实现了市镇村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整合充实各类公共法律服务,加强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的评估。以法治惠民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完成君堂镇法治文化公园建设,促进法治建设有效服务人民群众。宣传推广“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服务功能和水平,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
(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和“七五”普法决议,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健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实行公务员晋升依法行政考核制度。推行外来务工人员岗前普法教育制度,着重培育民主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组织开展法治君堂宣传教育周活动。
(七)突出抓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6 · 课程。大力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以宪法教育为核心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覆盖各教育阶段。切实落实法治教育老师、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职责,加强轮训提高能力。组织好“12.4”国家宪法日、“4.15”国家安全教育日、“6.26”国际禁毒日等集中宣传活动,在开学第一课、学期结束会、毕业典礼等活动中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内容。镇利用9月开学契机,在全镇10间小学、3间中学组织开展了“法制教育进校园,平安校园伴我行”为主题的巡回宣传活动,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五、2018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市,镇委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确定任期和年度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要坚持请示汇报制度,加强党委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各级党委、党员代表和党员同志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和主动向人民群众负责辩证地统一起来,把依法行使职权与推进依法治市有机结合起来,做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做依法治市工作的开拓者
一、加强信访工作,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工作,办好执法监督公开电话。
(二)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建立健全以保障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为目的,基层依法治理为基础,行业依法治理相配套,地方依法治理为主体,各个层次纵横结合的依法治理网络体系。把依法治理同精神文明建设,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社区建设和创建文明安全小区,同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同推进农
·7· 村小康建设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依法治理活动。
(三)全面落实“七五”普法规划,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将宣传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作为重要任务,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宣传报道,加强对地方性法规制定过程和主要内容的宣传报道,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在依法治市中的正确导向和宣传动员作用。
(四)抓好法制教育和培训工作。健全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学法制度,建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责任制;加大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工作力度;办好定期法制讲座和新颁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努力提高镇府工作人员的法律水平;开展对被任命干部任职后的法律培训并逐步制度化。
(五)全面推开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20个村(居)委会要在2018年全部达到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标准。
(六)加强信访工作,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工作,办好执法监督公开电话。
(七)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依法治市中的独特作用。
一、关于2014年工作
过去的一年,在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农机试验鉴定系统和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紧紧围绕农机化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能,强化支撑保障,突出规范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农机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张部长和李司长在讲话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农机试验鉴定工作持续规范发展。
按照农业部农机化司要求,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制度顶层设计研究,积极组织修订完善农机试验鉴定相关规章办法,推进改革进程。举办农业机械部级鉴定授权签字人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农机试验鉴定机构授权签字人依法履职能力和意识。协助农业部农机化司对辽宁、黑龙江农垦等8个省(区、市)的农机推广鉴定管理工作情况和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和指导整改,有效促进了农机推广鉴定工作规范化管理。全年由24个承担单位完成105家企业257个产品的部级推广鉴定有效期内监督检查任务。北京、河北等14个省(区、市)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省级推广鉴定有效期内监督检查工作。各省站还注重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鉴定工作规范性。黑龙江制定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管理办法》,制修订了109个省级农机推广鉴定大纲和3个通则。浙江修订了《浙江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浙江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申请细则》和《浙江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工作流程图》,制定了《浙江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省级鉴定能力认定办法》和《浙江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管理办法》。安徽制定了《安徽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管理办法》《安徽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审定规则》等推广鉴定实施过程的指导文件。福建制定了《福建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的产品及证书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程序》《福建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信息变更程序》和《福建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审查员和检验员管理办法》,修订了58个省级农机推广鉴定大纲。河南制定了《2014年河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工作指南》,修订了《河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细则》。云南制定了《云南省农业机械鉴定机构省级鉴定能力认定实施细则》《云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细则》和《云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管理办法》。甘肃制定了《甘肃省农机产品定型鉴定管理办法》。
(二)农机化质量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按照农业部农机化司要求,积极开展微耕机质量调查、背负式喷雾喷粉机等农机产品质量安全调查,核实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中出现的违规企业产品相关信息,并提出处理建议,保障了购机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继续加大对投诉系统业务协调指导,协助江苏、浙江、辽宁、山东、重庆、黑龙江等省市开展投诉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做好农机质量投诉特别是群体性投诉事件的受理调解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各级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接收农机用户对各类农机产品的质量投诉1714件,较2013年的1531件增加了11.2%,呈现小幅增长态势。受理1669件,处理完毕1567件,结案率93.9%,为农机用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2363万元。北京开展了小麦和玉米播种及收获作业质量调查。天津制定了《天津市农业机械质量监督管理站管理办法》,明确了相关职能,争取项目资金70万元。山西组织开展农机市场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检查农机具19202台(件),查出不合格农机具661台(件)、伪劣农机配件3088件。辽宁组织对享受政府补贴的490台田园管理机、350台联合整地机、720台水稻插秧机、87台粮食烘干机、310台玉米收获机和301台铡草机的用户开展了质量跟踪调查。广东组织对855台增氧机和758个潜水泵的用户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广西检查了152类、4.27万台(套)、3.4亿元的农机产品,开具了293份整改通知书。陕西出台了《陕西省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体系的通知》。甘肃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对100台玉米收获机和350台微耕机开展了质量调查。宁夏制定了《宁夏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宁夏农机质量投诉受理办法》等。新疆已设立区、地、县三级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99个,建设比率达99%,保证了就近就地及时受理农民诉求。
(三)目录管理和归档工作平稳有序实施。
协助农业农业部农机化司加强目录管理工作研究,积极推动目录管理和评审工作改革,起草《2015-2017年国家支持推广目录申报指南》,增强目录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便利性。完成《2012-2014年国家支持推广目录》(2014年调整)收尾工作,共增补682家企业2253个产品,变更133家企业639个产品。总站和各省站积极配合农机化主管部门认真开展国家目录申报受理、推荐上报、初审和综合审议等工作。各省站结合本地区农机化发展需求,严格把关,为各省目录的编制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2014年,共有1620余家企业申报了12400多个产品,各省共推荐1529家企业11810个产品,经过初审和综合审议,共有1496家企业11383个产品通过评审。2014年,总站对通过目录评审的、补贴归档的关键技术参数准确或基本准确、不需要调整产品品目的9508个产品进行归档,经过公示,共有9467个产品进入了第一批《部分通用类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归档信息表》。
(四)农机维修管理服务工作稳步推进。
积极配合农业部农机化司开展农机维修服务能力调研,提出促进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完善农机维修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各地贯彻落实维修管理规定,提升了农机维修管理规范化水平。举办5期农机维修高技能人才及师资培训班,培养各类维修人才280名。全国共核发农机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8155个,高级以上资格占比16.8%。配合制定《报废农业机械回收办法》,研究起草报废农业机械拆解技术规范等文件。组织编写农机合作社建设规范指南,指导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据了解,全国已有10个省份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强化维修网点能力建设,仅山西、江西、江苏三省已累计投资6570万元。江西省2014年继续利用省财政安排的2000万元,以“以奖代补”形式,新扶持143个农机维修网点。各省加强联合执法,形成监督管理合力,山西、河北对5603个维修网点进行了执法检查,取缔500个,纠正420个,查处260个。辽宁检查农机维修网点2267个,核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583张,检查农机维修从业人员4429人,检查农机配件经销点876个,检查农机配件18858件(套),查获假冒伪劣及“三无”农机配件522件(套)。查处违反维修经营许可规定和违反农机维修禁止行为的维修网点288家,限期整改的维修网点71家。
(五)农机化标准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国农机标委会第四届农机化分会紧密结合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继续实施《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2010-2015)》,强化过程管理,加强标准审定,注重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机化标准化工作质量,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4年归口管理20个农机化领域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全年争取发布农机化农业行业标准12项;现行有效农机化国家标准达到12项,农业行业标准达到280项,进一步完善了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举办农机化标准项目管理和标准编写培训研讨班,提高了农机化系统标准项目管理水平和标准编制审查水平,农机化标准化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农业机械分类、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等标准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机化的科学管理和安全运行。各省级农机试验鉴定机构在农机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农机化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制修订一批符合当地农机化发展现状的地方标准,丰富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促进了农机化质量提高和农机化技术进步。
(六)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积极有效推进。
总站举办了5期“政企联动”培训班和3期考评员培训班,共培训师资考评员800余名。组织开展第二批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建设,发布90家示范基地名单,全国农机技能培训鉴定示范基地达193家。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通用教具选型,发布5大类97种教具名单。开发4本设施养殖装备操作工系列教材,目前拥有职业技能培训教材达14本。完成全国农业职业院校大赛农机维修技能竞赛,浙江和北京开展了省级技能竞赛,收到良好社会效果。全年培训鉴定农机技能人才10万人次,连续十多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与各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站签订《质量管理责任书》,编制《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办证申报操作手册》,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站规范化建设。积极参加《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确立了由农机驾驶操作员、农机修理工和农机服务经纪人等3个职业11个工种组成的农机行业职业分类架构。累计核发职业资格证书140万人次,占农业行业人才培养总量的1/3。江苏、上海和天津等地还争取到财政专项,用于获证奖补或鉴定补贴。山西、福建、宁夏等地将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与农机维修、技术推广和安全监理、合作社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在推动项目实施同时,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安徽全省共建立13个市级分站、37个县(区)工作站,全年共鉴定各类农机技能人员10554人,在全国同行业中位居前列。
(七)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效。
总站继续强化中国农机化信息网功能和安全性,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创新宣传方式,围绕农机化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建设专栏,及时高效编发信息5万多条,在重点时段、重大事件和活动掀起农机化宣传高潮,展示农机化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成就,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开展“农机作业信息动态监测与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建立完善质量投诉监督、政务信息直报、跨区作业服务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应用系统,在农机化政务管理、生产进度集报、补贴信息公开等方面提供了信息平台支撑,使信息网的点击量连续9年保持在农业部系统50个行业网站中稳居榜首的优势地位。2014年,点击量日峰值已突破500万次,总数达5.72亿次,信息网影响力和关注度持续上升,示范带动了省级农机化信息网的发展提升,北京、辽宁、浙江、广东、海南、宁夏、新疆等省(区、市)站也积极承担本省(区、市)农机化信息网的维护职能取得实效。
(八)农机试验鉴定系统科研能力稳步提升。
总站主持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业机械适用性评价技术集成研究”顺利结题并通过农业部验收。总站参加的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玉米生产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标准研究”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我国农机和渔船节能减排潜力评估与技术路径”等项目有序实施。天津站承担的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温室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引进”项目和市科技计划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项目“日光温室太阳能地温加热设备研究”已完成项目结题材料,准备验收。一些机构还围绕鉴定工作的需要,自立课题进行研究或开发检测设备,取得好的成效。
同时,为推动试验鉴定能力建设,全系统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总站继续实施奶牛养殖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及玉米、小麦收获,水稻栽植和收获机械试验示范区建设项目。河北实施了总投资400万元的农机鉴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内蒙古完成了小型风力发电机测试风场的建设。山东完成了PTO试验室、负荷车车库和植保试验室加层基础设施土建工程。河南完成了拖拉机驾驶室安全架防护试验台的研制安装。湖南完成了农机产品综合性能集中试验基地建设。
总体来讲,各项目标任务完成较好,成效显著。特别是部级推广鉴定工作,在2014年申请数量激增、产品种类增加,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全系统齐心协力,共促规范,全面完成了各项鉴定任务。据统计,总站共收到部级推广鉴定申请2816项,同比增长33%;经审查受理申请2502项,同比增长28%。其中,总站承担368项,通过能力认定的省站及专业站承担2134项。此外,各省站还完成省级推广鉴定3613项,其他鉴定检测和质量监督抽查项目3630项。各项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农业部和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各省站及专业站和衷共济、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鉴定总站,再次向长期关心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等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系统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慰问!
二、关于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问题
2008年,农业部召开了“全国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农业机械化质量是农机产品自身质量和运用效果的有机结合,是农业机械化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质量包括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农机产品质量是农业机械化质量的基础,涵盖农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状况等,是对农业机械满足农业生产技术要求的评价。农机作业质量是农业机械化质量的重要体现,是作业标准、农艺要求、操作技能、机具状况等要素在生产中的优化组合,反映的是农业机械使用的最终效果。农机维修质量是农业机械化质量的重要保障,涉及维修网络建设、维修设备状况、配件质量、维修技能等内容,是维修后的农业机械满足其修理技术要求的程度。农机服务质量,贯穿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全过程,具有更为宽泛的内涵,是管理服务在提高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上的综合体现,对发挥农业机械化质量综合效益起着关键作用。
做好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对于提升农业机械的使用效果和经营效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农业机械化质量监督工作是法律法规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我们要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团结协作,发挥优势,配合农机化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为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发挥积极作用。我们认为,在当前补贴力度大、机具数量增长快、一些机具质量投诉较多的情况下,更要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
一要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要深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贯彻修订完善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等规章,结合各自实际工作情况,及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办法及实施细则,完善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履行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职能。
二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标准规范是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基础支撑。要围绕农机化发展需求,在清理整合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加快农机作业质量、修理质量和机具报废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优化完善农业机械化行业和地方标准体系。同时,要结合示范区建设等工作,加强标准的宣贯实施,适时开展标准绩效评价,不断提升农机化标准化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服务。
三要加强试验鉴定工作。试验鉴定是农业机械化质量保障的有力手段。要以此次农机试验鉴定制度改革为契机,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梳理现有职能,多方争取支持,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完善试验鉴定大纲,提升试验鉴定能力,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不断提升依法鉴定、科学鉴定、规范鉴定和廉洁鉴定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农机试验鉴定结果政府采信,做强农机试验鉴定品牌。配合农机化主管部门开展在用获得推广鉴定证书产品的监督检查工作。
四要加强质量调查工作。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的要求,配合农机化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开展在用特定种类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调查工作。根据农机使用者的投诉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科学制定质量调查计划和实施方案,周密组织调查活动,科学分析调查结果,按要求及时上报农机化主管部门。
五要加强投诉监督工作。要按照《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投诉监督体系建设和投诉受理调解人员培训,及时、高效、公正处理质量投诉事件,切实维护农业机械所有者、使用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定期分析、汇总和上报投诉情况材料,提出对有关农业机械实施监督建议。为农民提供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信息咨询服务。
六要加强维修管理工作。要严格落实《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积极配合农机化主管部门加强维修网点的规范化管理,充分调动农机企业、维修网点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积极性,培育和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积极促进农机维修技术和设备更新,大力开展维修人员职业技能鉴定,提升维修技术水平,保证农机维修质量,维护农机维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机使用的技术状态。
七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多渠道争取投入,加强对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工作能力,为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机手的使用操作和维修保养技能,使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新机具、新技术的使用要领,保障使用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章程;抓手;全面推进;高校;依法治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76
自2013年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第一高校章程正式公布以来,我国高校章程制定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将依法治国战略提高到新高度并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工作要求后,作为高校的基本“宪法”,章程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高校依法治校应以章程为抓手,推进全面综合治理,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1 全面推进高校依法治校需要以章程为抓手的重要原因
1.1 章程在高校办学中具有“宪法”性根本作用
从《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规定来看,章程是高校办学的总依据、根本大法。因为章程规定的内容都是高校办学方面的基本准则,也是现代大学具体制度建设的基本主线。从章程的实际作用来讲,它上接国家法律法规,下连校内规章制度。高校的依法治校实质就是在以章程为基本框架而构建与高校建设发展相匹配的规章制度体系,进而提升高校整体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1.2 章程建设是高校依法治校的首要步骤
虽然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明确要求高校“有组织结构和章程”,并应“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但是,长期以来,高校章程建设一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才开始关注高校章程建设问题。在依法治国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背景下,高校章程建设才被更加得到重视。在庞大的高校基数内,具有高校章程的比例不高。通过加强高校章程建设,反过来可以促进高校全面依法治校。
1.3 以章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是加强内涵建设的着力点
章程涉及高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功能定位等重要事项,将为高校的内涵建设提供最可靠的法律保证。同时,各行为主体的责权利在章程得到明确规定,能够防止各主体之间因责权利不清而导致的各种利益纠纷,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内部消耗对管理效率的影响,对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合理分配、整体效能的提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当前以章程为抓手全面推进高校依法治校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高校章程建设质量不高,高校的根本大法未真正普遍建立
长期以来,国家、社会和高校等各层面对高校章程建设重视和关注不够,不仅建设步伐缓慢,推进力度不够,已制定章程的高校数量不多,而且即使在已经制定的高校章程,内容简单化、形式化、原则化的情况突出,难以体现出《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上位法的硬性和各高校的管理体制、历史文化特性。可以讲,从根本大法角度看,我国高校章程建设任重而道远。
2.2 内部的制度体系不健全。存在矛盾和空白
不少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和章程没有形成配套关系,有些方面甚至脱节。在已制定的不少高校章程中,存在内部有些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等上位法相冲突的情况。甚至有些引起了学生的诉讼。典型的有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案和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等,作为被告的高校因为校内相关制度违背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或相抵触等等原因而败诉。同时,已有内部规章制度配套性不强、存在不少空白或漏洞,特别是由于传统的权利意识淡薄,在教师、学生的具体权益制度设计上急需加强。
2.3 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不强。“人治”的现象仍然存在
政策的制定,关键在执行。如果政策制定了之后就被束之高阁,不去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那政策本身就成了空头支票,就会丧失人们对于它的公信力。在我国高校治理实践中,长期以来,“人治”色彩浓厚。高校领导以言代法、重要决策“一言堂”、漠视高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能的现象经常发生。这有在我国法治是舶来品,传统“人治”文化影响深厚的问题,但是基于利益本位,高校领导自身推进的积极性不高是主要原因。
3 以章程为抓手全面推进高校依法治校的落实途径
3.1 加强科学、民主性建设,提升高校章程的权威性
高校章程建设事关高校建设发展的根本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将高校章程作为根本大法来看待,确保高校章程制定过程的严肃性、认真性和程序性。各高校应成立高校章程制定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国内外相关高校开展高校章程制定的工作经验,按照相关要求尽快启动本校的高校章程制定工作。在高校章程制定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广泛吸纳校内师生员工、各类组织主体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高校章程建设质量。
3.2 细化章程配套制度,健全高校的整体制度体系
没有高校后续配套规章制度的支撑,高校章程易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章程制定通过后,要加快完成校内规章制度建设,形成以高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并切实推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转型,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长远发展。在高校内部制度体系建设中,应充分体现高校自主办学和自我管理的特色,应细化章程条款的规定,应进一步明确高校治理过程中各行为主体的权力和权力的边界以及完善相关的程序性规定。
3.3 完善章程及制度体系的监督机制。切实增强执行实效
龙门公路管理局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大力推进依法治县工作,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我局结合本单位实际,围绕公路建、养、管、征等中心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公路养护“三十二”字方针,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健全学法、守法、执法制度,狠抓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为龙门社会经济的的健康协调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在2004年我局省、市公路管理局评为先进县公路管理局;被惠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今年又被龙门县委、县政府推荐为广东省文明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加强学习教育,提高依法治局工作的思想认识。我局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依法治县的工作部暑,从治国安邦、建设和谐龙门的高度,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把依法治县与本单位、本行业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放在重要工作位置上。
首先,是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依法治国的文件精神和中央领导的讲话精神,深刻理解邓小平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教导,重温和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学习与总结经验教训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治县,是关系国家长治久 1 安和长远发展的大计,是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是促进公路事业快速、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领导班子率先垂范,身体力行,高度重视,带头学法,带头用法,做到思想、责任、措施、时间、精力、工作的充分到位,提高狠抓落实的自学性。
其次,是认真抓好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每个月规定的学习中,坚持学习一个法律法规,从不间断,并做到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股室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重点学习了《宪法》、《公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参加学习法律法规的职工总计有600多人次。同时每月组织出版法律法规宣传专栏,坚持每月不少于一期。努力营造学法、懂法、守法氛围。
再次,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依法治国方略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对依法治国、依法治县、依法治局工作的认识。使他们深刻认识和理解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有良好的法律环境;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优化社会秩序、净化社会风气,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法制建设,使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有健全的法制作保障,有法律的约束规范才能形成安全、稳定、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确保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走上管理规范、运行有序、健康发展,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二、坚持把职工作为实施法治的主体,积极开展群众性的 2 文明创建活动。
依法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职工既是受教育者,也是实践参加者,我们积极动员广大职工投入到依法治局的实践中去,突出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股室、文明“窗口”、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随着形势发展和任务的变化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总结新的经验,使之不断创新发展。加强行业行风建设,规范工作行为;组织编写道德格言、职业道德演讲比赛、思想道德知识竞赛和法律知识竞赛;召开远离黄赌毒大家谈,做遵纪守法文明公民,见义勇为事迹报告会等,把思想道德建设引向深入,并努力发动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积极参与,齐抓共管。近年来,组织有关的各项活动3场次,组织演讲比赛及报告会共5次,参加的职工人数达800多人次。二是深入开展讲科学、反迷信的思想教育,崇尚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在广大党员职工中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教育,树立唯物主义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信奉邪教、迷信鬼神、相信巫术、崇拜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是一种污染思想灵魂的十分有害的生活方式,给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伤害,自觉地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封建迷信活动的影响侵蚀。做到不参与、不支持、不传播、倡导奋发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坚持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工程的廉政建设。我局严格按照中央最近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和省公路局制定的 3 《广东省公路局系统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廉政监督实施细则》、《广东省公路局系统工程建设廉政手册》的规定,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启动的同时,必须同时启动相应的同步预防职务犯罪机制,规范在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施工、验收、工程变更、计量支付等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的监督。在工程建设中强化监督,阳光操作,在各项管理工作中贯彻和落实相应的廉政措施和廉政要求,形成了健全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组织管理网络。局由一把手牵头成立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提前介入工程的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廉政措施的落实,防止和纠正工程建设和资金管理中的不正之风;建立工程项目责任制度,项目施工负责人同时也是工程廉政建设的责任人,明确廉政责任目标,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使廉政建设可操作可考核;落实“双合同”制度,我局4年来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合同20多份,在检查工程质量、资金、合同履行情况时一同检查《廉政合同》的执行情况;全面落实工程报告制度和建设月报制度,随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在工程各项重大决策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民主科学决策;建立廉政监督制度,在工程整治办设立廉政投诉箱,自觉接受群众的意见监督,同时做好施工协调工作,努力解决因施工给群众造成的困扰,消除误会。
四、坚持依法治路,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我局路政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公路法》、《广东省公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不断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 4 学习宣传。遵循综合治理、预防为主、依法治路的指导思想,保护路产、维护路权,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一是抓好法律法规和业务学习,提高路政人员的综合素质。局坚持把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学习作为做好路政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除组织路政人员参加市局和县法制局举办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和岗位培训外,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自行组织学习培训。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要求路政人员按规定着装、持证上岗,做到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严格执行《惠州市行政执法“十不准”》。在执法过程中认真履行职责,秉公办事,按照法律程序处理路政案件,近年来没有出现当事人提出异议或以复议形式及诉讼形式结案的情况。
三是加强执法。充分调动路政人员上路巡查积极性,牢固树立超前意识,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违章事件的发生。两年来,我局路政积极配合市局和龙门县政府做好事故多发路段整治工作,完成对塘青线S244金龙大道龙门段封堵中间防撞墙及绿化带缺口51个。配合交通、交警部门治理超限运输,处理相关案件30多宗。
五、坚持开展“万众评公务”活动,是推进我局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保证。
我们坚持继续深入开展“万众评公务”活动,推行的政务公开,提高公路部门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切实加强对行 5 政权力的监督,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依法行政,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其目的是促使我们公路部门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更加畅通,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我局已制作了政务公开栏、便民卡,设立了意见箱,窗口部门已公开了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提高“文明窗口”的透明度,取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减少征费工作的难度,使我局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养路费征收。
六、坚持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实现公路事业协调发展。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 “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方位、多领域地推进具有我局特色的依法治局创建活动,培养职工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和法制观念,争做“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好公民,树立了良好的公路行业文明形象,文明创建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依法治理工作只有紧紧结合公路各项业务工作去开展,渗透到公路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有活力、有成效;只有把依法治理工作与加快公路改革和发展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公路事业和谐、协调发展。
近几年来,通过牢牢把握新形势,与时俱进,使我局在依法治理工作中体现到提高管理水平、转变工作作风、凝聚职工精神的显著成效。通过重点突出、深入持久学法教育,全局干部职工 6 的法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知法、守法、用法,营造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浓厚法制氛围。领导干部学法的自觉性增强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增强了,职工知法、懂法的更多了。通过学法,把依法治理工作与公路建设、养护工程、费收工作、文明执法、等主要工作相结合,不断突出了自己特色,使我局在近两年来管养公路平均好路率为87%以上,国省道平均好路率为89%以上,受到省、市公路管理局的好评,从而树立了公路行业良好形象。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引用了不少名句典故,把古人智慧用于依法治国的当代实践,为“故纸堆”里的典故赋予了“新生命”。我们要学深悟透其中的深刻寓意,当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排头兵”,共同谱写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新篇章。
科学立法,“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在弄清国情、考察风俗民情的基础上立法,才能够抓住根本,制定出适宜的法律条例。不弄清国家的状况,不考察当地的风俗民情,法律条例再完备也是收效甚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公正司法,“法必明、令必行”。法律适用的平等和统一即公正司法是制定法律的首要出发点。以古论今,但凡盛世皆为法律体系相对健全的时期。以古鉴今,要加强司法人员队伍建设,切实选拔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忠诚公正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司法机关。同时,司法机关要构建更加公开、透明、高效、有序、规范的“阳光型”的司法体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既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又能感受人性温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严格执法,“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定法令条例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高高挂起,或者做表面文章、成为一纸空文,那制定再多再好的法律也无济于事。广大党员干部要做法律制度执行的表率,拉紧严于律己的“警戒线”。同时,也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当好普法宣传员,切实打好打赢“七五”普法收官之战。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加强贯彻落实《纲要》的组织领导,切保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习宣传《纲要》领导小组,并下设其办公室,做到了学习宣传工作有领导,具体工作有专人负责。办公室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X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宣传〈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对学习宣传《纲要》工作作了精密安排布置。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纲要》的学习宣传工作,在接文后,及时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各级文件精神,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规定了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文件。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在政府工作中的必然体现,是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是落实依法行政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宣传《纲要》,切实增强公务员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必将有力地推进依法行政进程。通过全面、准确、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并取得全社会对依法行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
三、结合目标要求,全面开展学习宣传工作在学习宣传中,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综合管理及服务和行政执法职能,以促进法治机关建设为目标,积极、认真地开展《纲要》学习宣传活动。一是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宣传〈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X法发〔20xx〕1号)等文件精神,为统一思想,提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积极性和紧迫性,明确开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纲要》的指导思想、目标以及方法步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及时订购学习培训教材,分发到每位干部职工手中,并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集中学习,同时要求加强自学,为强化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按照X法发[20xx]3号《关于举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培训班的通知》要求,我局副科级领导干部干部积极参加了20xx年9月15日举办的培训班,认真接受了培训教育。四是局领导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了培训和学习教育,为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五是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考试工作。按照要求,我局及时到县学习宣传《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取了试卷,并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共10人进行了考试。全局干部职工在考试中都取得较好成绩,成绩均在90分以上。
1. 重视档案工作,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这次档案执法检查引起各单位的高度重视, 有些单位的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了档案执法检查, 听取检查小组的具体建议和意见。为确保档案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许多单位建立档案管理网络, 完善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为整体提高省直机关档案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如省政府办公厅、省国土厅、省国税局等单位十分注重档案的制度化建设, 今年对档案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 明确了档案工作任务和岗位责任、档案流程等, 使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2. 贯彻落实8号令, 夯实档案基础业务。
省直各单位《机关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报送审批工作是今年执法检查的重点。各单位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 省卫生厅、省社科院等单位通过深入调研、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制定工作方案、纳入目标考核等方式, 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 编制了本单位《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经过多次修改, 顺利通过审批。目前, 省直单位已有80%通过了审批。今年, 省直机关各单位加强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的收集归档, 如省公安厅、省安全厅对“涉奥”档案进行前期监督指导, 为“涉奥”档案应收尽收提供了条件。省直机关99%的单位完成了2007年形成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73家省直机关向省档案馆移交的19108卷2327件档案全部达到质量要求。
3. 确保档案安全, 改善档案基础设施。
省直许多单位按照《辽宁省档案局关于开展档案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 把档案安全教育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时刻牢记档案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思想, 坚决防止和克服松懈和侥幸心理, 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许多单位加大对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 档案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如省水利厅、辽宁银监局、省对外贸易厅、省台办等单位投资十几万元更新档案装具, 增添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 从根本上改善了档案保管环境。辽宁日报社为档案室安装监视器, 时刻监控档案实体安全。省直有些单位加强了档案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的网络环境、监控措施和保密审查制度执行工作, 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4. 强化档案数字化, 提高档案现代化水平。
许多单位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围绕信息设施现代化、室藏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网络化、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这一目标, 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省审计厅档案管理网络软件与单位办公OA系统挂接, 使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 室藏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 从而迅速快捷查找档案提供了条件。省政府办公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把档案管理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系统具有上传公文、自动归档、档案检索等功能, 真正实现了公文、档案系统的互连。省委办公厅、大连海事法院、大连海关、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将全部档案实现数字化处理, 在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方面位于省直各单位的前列。
5. 抓住工作重点, 开发利用档案资源。
许多单位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务, 充分发挥档案独特价值, 创造性地开展档案利用工作, 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省委组织部档案室为中央巡视组和中纪委调查案件提供有关情况;为史料编写、解决离退休干部医疗、住房待遇、处理上访信件、社保等有关事宜提供可靠依据。省水利厅、省建设厅、省卫生厅等单位积极收集支援汶川地震中形成的有关档案资料和图片, 编写的《赴四川抗震救灾抢险纪实》等多种编研材料, 为抗震救灾工作积累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省地勘局充分利用地质档案资料, 在选定矿产靶区、申请立项、矿产开发、矿产转让, 特别是生态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得到领导的认可。省委办公厅、省发改委等省直许多单位积极为辽宁省改革开放30年大型图片展览提供图片资料, 为充分展示改革开放30年辽宁的巨大变化作出了贡献。
6. 加强系统指导, 促进机关档案管理。
今年, 省直许多单位加强对系统和直属单位的指导。如省地税局、省检察院将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纳入地税“两基建设”和检察系统两大考评体系, 档案工作与目标考核挂钩, 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地税、检察系统档案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省气象局今年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局直属8个单位的档案规范化管理上来, 要求厅直属单位档案工作必须达到省二级标准以上。为提高厅直属单位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 省建设厅按既定计划强化直属单位档案管理工作, 厅直属单位档案规范化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年内, 省建设厅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等单位档案工作实现了规范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此,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主要从追溯法的起源和认识法的本质、厘清几个概念和把握法的内涵、树立法治理念和推进依法治校等方面加以认识与理解。
一、追溯法的起源,认识法的本质
法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法律起源上看,法律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国家暴力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的古体字是一个非常烦琐的字,写作“灋”,许慎《说文解字》认为,字形采用“氵”作边旁,意思是量刑的标准平得像水面一样;“廌”(读作zhi,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能辨是非曲直)是用来在疑犯中撞触不正直真犯的动物,判别出真犯后将其除灭,所以字形也采用“去”作边旁。“法”字今天文字的写法省去了“廌”。这里关于“法”起源的传说,跟古罗马关于法的原始宗教图腾含义相通。古罗马人认为正义与非正义,人不知道,而动物知道一一这里有原始宗教的痕迹。实际上,很多专家都认为法的起源跟宗教有关。十多年前,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在《读书》上发表一篇短文,他不大同意许慎《说文解字》关于“法”的解释,认为法字偏旁的“氵”在中国古代构字时表示的是垂直向下、水往低处流的意思,因此,他认为“法”的初始含义,是指皇帝国王等统治者颁布律令,自上而下贯彻落实的意思。这个说法非常有道理。西方学者对“法”也有类似看法。
事实上,法律体系两种通常的划分类型,倒是综合了许慎和朱苏力关于“氵”含义“水平”与“垂直”的两种不同诠释:一是管制型的法秩序,体现国家意志和统治工具,是自上而下颁布的一系列命令和条文,这种命令和条文是公民必须遵守的规则,其特点是自上而下、纵向贯彻,体现公法优先,依托统治者的强权来实现社会治理。二是自治型的法秩序,它以公民自身权利为出发点,是公民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规范体系,其特点是分散的、横向的,体现私法优先和社会公平,依托“权利”实现社会治理。但任何法律都可能是两方面的统一体,而不是绝对的非此即彼。
虽然古今中外关于“法”的字面解释有不同争论,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都认为“法”有“平的”“正的”“直的”“对的”含义。即法是公平的、正义的,是调解人们利益关系、化解矛盾、伸张正义的手段和艺术。
二、厘清几个概念,把握法的内涵
关于法的内涵,厘清“权利”与“权力”、“法制”与“法治”这几个概念特别重要。搞清楚这几个概念,区分其含义,对正确理解和认识现实中的法很有帮助。
第一,“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相对,其含义有多种,从意志学说来解释,“权利”是主体的一种主张和选择的自由。“权利”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首先是要有“主张”,如果没有“主张”,你就不会有权利;其次还要有力量维护自己的权利,没力量维护,权利就会丧失。与“权利”相对的“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人影响他人、驱使他人服从于自我意志的能力,让他人违背自身意愿服从命令,这叫权力。“权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又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不对称的,是上下级关系或者能够施加影响的关系。“权利”和“权力”都是法律的核心术语。西方专家学者研究认为,“权力”具有自我膨胀的本性。“权力”谁也不嫌多,多多益善,不加制约,就会无止境地膨胀。所以,权力要有约束,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如何才能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呢?这就要靠法治。法治的要义,一方面要保证公民的自由、人身权利和尊严;另一方面是要约束公共权力,把公共权力关进笼子里一—二者缺一,便不成法治。
第二,“法制”与“法治”。“法制”,简单地理解,就是法律制度,它侧重于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相对应;而“法治”的含义是运用法律进行统治和治理,它不仅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法制,更注重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和个人权利保障,它是与“人治”相对立的治理体系。“法制”伴随国家而产生而发展,任何国家都有法制;而“法治”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民主,只有在民主政治制度下,才存在真正的法治。“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法律在国家治理体制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是对一切权力的制衡和约束。
落实依法治校同样需要正确处理好“法制”与“法治”、“权利”与“权力”等重要法律概念之间的关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等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制度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我们办学治校的总依据,是学校的“法制”基础;我们做事情、想问题,一切要从这些法律和制度出发,按规矩走,遵纪守法,依规依纪,这就是实践和践行“法治”,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三、树立法治理念,推进依法治校
树立法治理念,核心是信仰法律,就是要确立法律崇高的威望。必须坚信法治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也是高校依法治校的目标价值和本质要求。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法治和教育民主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标志,是推进依法治国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需要处理好高校内部和外部法律关系。在高校的外部法律关系中,要正确处理依法治校与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和社会的关系。依法治校要率先遵从国家立法机关对高等教育法律的制定、修改、解释和监督,积极与国家行政机关融入规范的法治状态,捍卫国家司法机关的评价、审查及制裁,努力成为人才培养的阵地、科学研究的主力、服务社会的基石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典范,用依法治校向全社会阐释和展现法治的基本内涵。在高校的内部法律关系中,一要正确处理学校自身、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二要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与党委领导的关系。三要处理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依法治校中应健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兼顾。依法治校是以德治校的基础和保障.是外在的他律;以德治校是依法治校的补充和提升,是内在的自律。二者相辅相成,有统一的目标指向,即教育现代化。二是从法制管理到法治创新的转变。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要真正做到有章可循、立章民主、按章办事、程序正义。严格依照宪法、教育法等,而不与之相冲突或相抵触。三是依法治校与民主治校的统一。法治与民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依法治校的实质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治理学校,核心是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民主治校是依法治校中施行民主管理与监督,即通过管理者与相对人之间的协商与对话,充分发挥师生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畅通师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合法监督,从而确保实现法治与民主的双重目标。
【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06-04
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意义12-05
全面依法治国的心得及体会汇总05-24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_加强法治烟草建设09-19
供销社年度依法治市工作总结07-23
依法治校工作机构06-02
小学依法治教工作方案10-20
依法治街道工作总结10-06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06-30
小学依法工作职责制度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