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校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文化研究 ——基于宁夏特殊教育学校的田野调查

摘要: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含知识、价值观、道德、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能力和行为习惯等。学生文化是学生所代表的同侪团体的各种习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具有生成性,区别于儿童和成人阶段的文化特征。特殊教育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其文化样貌与普通学生文化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特殊教育学生文化对于特殊教育学生群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但长久以来在教育研究乃至特殊教育研究领域被忽视,被遗忘,特殊教育学生作为特殊教育的主体性被掩蔽。人类学以研究多样文化形态为旨趣,以探究某一群体自身及所创造的文化为核心,因此本文从教育人类学的“他者眼光”出发,借助宁夏特殊教育学校观照民族地区特殊学生群体,采用民族志的方法探索并揭示特殊教育学生群体的文化样貌,为民族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生文化研究不可忽视情境性、地域性和时代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时代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为此本文基于文化模式论、现象学、人本主义及社会生态系统等理论,综合运用教育人类学民族志的方法,选择宁夏特殊教育学校作为田野点,走进听障和视障两类残障学生的教育生活场域,对其独特的行为、心理和生活等层面进行立体的,多维的深入观察、描述和解释,探寻蕴涵于行为之中的意义以及事件背后的本质规律,深入且恰当的析出特殊学生文化样貌,进而考量宁夏乃至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发展与提升策略。本文依据便于调研原则,选择具有视听残障类型的宁夏特殊教育学校为田野点,通过情境观察、深度访谈等具体方法阐释特殊学生文化。本研究发现特殊教育学生文化是特殊教育学生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独特的行为规范、心理特征和价值观念。特殊教育学生文化既有积极的方面,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消极性。首先,从正向、积极的文化视角分析,特殊教育学生超出普通学生群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自我价值感、自我接纳、社会责任感、对未来职业的忧虑与期待以及与时代脉搏相一致的兴趣爱好等文化特征,均体现出特殊教育学生作为鲜活生命的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内在潜能和价值观念。其次,不可回避的消极性也更加凸显特殊教育学生文化的异质性。基于身体残障的情感拒斥性、被歧视所带来的自卑感与焦虑感、心理闭锁性及道德辨识力缺失等特征亦是特殊教育学生文化无法规避的特点。再次,特殊教育学生文化的型塑不仅受到自身残障状况、学校师生及同伴互动的影响,更有来自家庭支持,社会关注,特教教师职业认同感,国家对特殊学生的优抚政策以及信息技术进步的时代背景等因素所构建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各因素交织互动,使特殊教育学生文化勾连起学校、家庭、社会甚至国家。概言之,特殊教育学生文化既具有不同于普通学生的“独特性”,也与教师和家长所代表的成人文化不相悖反,其文化存在并不排斥学校和教师赋予他们的期望和要求,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他们的规划相一致。“无反知识反技能倾向”的特殊教育学生文化特征映证了学业成就和技能获得使特殊教育学生有更多职业选择的机会和融入社会的生存能力的客观现实,对知识技能的获得持积极态度的文化特征既是客观情况使然,也是社会适应的结果,具有积极意义。民族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应在理解与接纳特殊教育学生文化的前提下推进,特教学校与教师也应增强对教育对象的敏感性,适恰地自我修正,发展具有人文关怀的特殊教育。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生文化;教育人类学;田野调查;宁夏特殊教育

学科专业:民族心理与民族教育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论题的缘起

一、关注特殊教育学生文化是特殊教育的发展需求

二、特殊教育研究的政策依据

三、个人工作实践是特殊学生文化研究的动力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综述

三、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内容与基本主题

二、研究的具体问题

三、研究内容框架

四、研究目的

五、研究意义

第四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实施方案

三、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四、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发展概况——以宁夏为例

第一节 宁夏地区特殊教育发展概况

一、宁夏地区特殊教育基本概况

二、宁夏特殊教育的发展近况

三、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二节 宁夏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

一、发展概况

二、已取得的成绩

三、办学宗旨、所获荣誉及政府支持

四、生源情况

第三节 宁夏特殊教育学校的提升空间

一、师资专业结构与残障类型的低适配性

二、教师专业发展

三、应学生之需的高中教育发展

小结

第二章 习惯中塑造——行为文化的视角

第一节 第一次走进特教学校

第二节 日常学习中的行为方式

一、聋生的日记

二、盲生的一节小练笔分享课

三、聋生的美术课

第三节 师生互动中的自我成长

一、围绕课程内容的师生互动

二、师生日常互动中的学生行为

第四节 特殊学生的同伴关系样貌

一、同伴关系的重要性

二、盲生的同伴关系样貌

三、聋生的同伴关系样貌

第五节 特长与兴趣爱好

一、特长:对缺失的弥补

二、兴趣与爱好

小结

第三章 学校制度的型塑——制度文化的视角

第一节 学校制度对特殊学生文化的规训

一、文本中的制度规范

二、时间管理的弹性与制约

第二节 充满教育意味的场域

一、晨会:争分夺秒的制度规训

二、班会:德育的渗透与价值的传递

第三节 手语和盲文对特殊学生的规训

一、手语:聋生交流的工具

二、盲文:盲生绕不开的话题

小结

第四章 化育于无声——心态文化的视角

第一节 自主性与独立性的塑造

一、从依赖到独立

二、独立性:意味着独自面对困难与伤痛

三、伴随独立性的情感闭锁性

第二节 自我价值感的探索与建立

一、自我价值感:对自我之于他人的价值判断

二、自我接纳:缺憾与优点的整合

第三节 社会排斥与自我调适

一、普校的经历:难以融入的普通人世界

二、异样的眼光:接受并与之共存

第四节 封闭的群体,闭锁的心灵

一、封闭的群体

二、闭锁又自卑的内心

三、多疑又敏感的内心

四、判断力的缺失与融入主流的困难

第五节 特殊的群体:对特殊困难的接纳与适应

一、对困难的自我调适

二、特殊教育:特殊学生对命运接纳与抗争的途径

三、自我监控能力的缺失与建立

四、身体的困难与学校赋予责任间的冲突

第六节 对职业的焦虑与期待

一、有限的专业选择与狭仄的职业路径

二、身体残障的困难与无法束缚的梦想

三、漫长的自我实现之路

四、对自我的接纳与肯定

五、学习之路的压力与困难

六、生活之路的探索与困难的克服

第七节 聋生的心理干预

一、聋生的自卑心理干预

二、聋生社交焦虑的干预

小结

第五章 特殊教育学生文化生成的社会环境

第一节 家校互动构建学生文化土壤

一、家校互动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特殊学生家校互动的不同模式

三、家庭教养方式

第二节 捐赠与帮扶: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体现

一、来自社会的关照

二、效率与公平,正义的抉择

第三节 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教育职业的感悟

一、特教教师的职业价值感

二、基于职业认同与平常心的特教工作

三、教师的期待:特殊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四节 国家对特殊学生的优抚与关照

一、来自政府层面的关怀

二、整合高校优势资源为学生拓展梦想

第五节 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认知世界

一、利用VR虚拟技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多途径培养学生科技素养

小结

第六章 特殊教育学生文化形成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解读

第一节 微观系统对特殊教育学生文化的影响

一、身体残疾状况对个人的影响

二、父母的影响

三、教师的影响

四、同伴的影响

五、手语和盲文对学生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中间系统对特殊教育学生文化的影响

一、父母教养方式

二、家校合作模式

三、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外部系统对特殊学生文化的影响

一、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及所处地域对特教学生的影响

二、来自政府的关注

三、特教学校对学生文化的影响

四、社会捐赠对学生文化的影响

第四节 宏观系统对特殊学生文化的影响

第五节 历时系统对特殊教育学生文化的影响

一、身体残障变化对心理特征的影响

二、职业环境变化对就业焦虑的影响

三、信息科技发展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小结

第七章 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生文化的提升

第一节 理解和接纳特殊学生文化

一、正向、积极的特殊学生文化

二、特殊教育学生文化中不可回避的消极性

第二节 基于学生文化研究的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一、向两头延伸的特殊教育势在必行

二、推进具有人文关怀的融合教育

三、针对聋生心理问题的干预与改善

四、利用教育手段阻断民族地区残障学生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

五、互联网与特殊教育发展的融合

六、多举措促进特殊教育的地区间均衡发展

结语 重申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生文化的教育人类学思考

一、教育人类学研究特殊教育学生文化的价值所在

二、特殊教育学生文化研究需要被深入追问

三、特殊教育发展与研究的特殊教育学生文化反观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团体辅导方案

附录三 宁夏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宿舍管理制度

附录四 学生安全工作制度

附录五 新学期要求:学习、生活与计划

致谢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上一篇:电子商务成本影响论文提纲下一篇:学校图书馆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