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答题策略总结

2023-0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考研英语答题策略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考研英语答题策略总结

初中英语听力考试答题策略

摘要:英语听力考试是初中英语考试中的重中之重,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就必须要加强听力部分的练习,但频繁的练习也需要掌握其答题策略和技巧才能有所成效。懂得英语听力考试过程中的答题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而且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本文将主要针对中学生在做英语听力考试过程所应当学习并掌握的答题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考试;答题策略

初中英语听力是在学习简单词汇和口语的基础上,而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使孩子们更进一步的运用英语、倾听别人讲英语,听后进而使用英语交流的这样一个作用。而大多数的中学生在做听力考试过程中,都觉得很难,听不懂,很多学生在听完了听力迟迟选不出答案,而甚至有的学生在听力没有放完就胡乱选出答案,所以听力部分很容易拉分。种种问题折射出了很多学生在做听力题时缺乏技巧与策略,从而导致了英语听力考试分数低的情况。如果掌握好的答题策略,学生做听力的兴趣也就会高一些,分数随之也就会有所提高了。

一、初中英语听力考试部分分析

初中英语听力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句子和捕捉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要了解其命题思路和方向,还有其题型与话题解读。

(一)命题思路和方向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在语言技能的听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是:1.能根据说话者的语音、语调以及重音来猜测说话者的意图;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然后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3.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4.能听懂所讲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前后关系、前因后果、人物关系等;5.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作出反应;6.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二)题型、话题解读

做英语听力考试之前,除了了解命题者的思路方向以外,我们还应该理解其题型以及所要考的话题有哪些?了解了这些,我们的学生在做题之前,心里才有点底,否则会无从下笔。

初中英语听力考试部分总共分为四节,占三十分。第一节是听句子,选出所听句子内容相关的图画。这一节占五分,每小题一分,共五小题;第二节是听句子,选出与能回答句子内容的正确答语。共五小题,每小题一点五分,满分七点五分;第三节是听对话,选出能回答问题的正确答语。此题两个对话,占十分,每小题两分,共五小题;第四节是听短文,完成下列信息表格。共五小题,每小题一点五分,满分七点五分。

初中英语听力考试部分所包含的话题大概有:人物、时间、地点、数字、行为动作、询问以及建议等话题。

我们的学生只有了解听力考试部分的这些方方面面,才能更好在考试中答好题。

二、听力考试答题策略

(一)听前策略

在听听力之前我们的学生要稳定情绪,不要紧张,才能不影响做题的思路,才能保证很好的发挥。拿到试卷之后,在听听力之前的这小段时间,应该争取时间快速浏览选项一遍,确定即将要听的重点,使自己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选择性。也可以从题干或者选项对所听内容进行预测,以便听的过程成竹在胸,从而提高听力的准确度。

(二)听时策略

听听力过程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要开小差;听的过程中,念哪一题就做哪一题,不要再顾及前后题。针对不同的题型要用不同的策略。

1.在听第一节选图画时,就要注意听好句子的关键词。例如句子,“She is a nurse”,这里要选职业的图画,所以我们的学生只需注意听关键词nurse,就能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2.在听第二节听句子选答语时,一般会有陈述句,表示建议的疑问句,有表达感谢,表示祝愿或者表扬等句子。做这种题型时,要浏览答句,反推问句,还要判断其语气、语调,以及利用平时情景交际問答积累来选出正确答语。

3.做第三节听对话时,这部分一般都是日常交流,what问句较多,做这类题时,要学会勾主干推测对话大意,学会同意类转换,注意男声女声的语气语调,也要注意到Yes和No之后的回答。当听到数字时,有时往往需要运算;要学会用所学、所了解的知识来作推理,有时我们不用听听力内容,光看选项,就可以把错误答案排除,因此我们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了解及常识来作出排除法。

4.在做第四节听短文,完成信息表格听力题时,要知道此题型的重点词性是名词,短语有表示活动的动名词短语,本题多数是直接说出答案,无拐弯抹角,只要认真听就很容易听出答案来。

5.在听听力过程中,要养成速记笔记的习惯。把句中一些关键词,如:数字、星期、日期等用简单的方法快速的记录下来,以帮助做题。而且要切记,如果有未听清的材料或者有不会的词,不要纠结,应立即放弃对相应题目的思考,应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题,否则会影响考试结果。

(三)听后策略

听力考试时间不长,在听完每个句子、对话或短文之后,应迅速整理和回忆所听过的内容,然后快速作答。听完每一题之后、不要迟疑,立即转入下一题。听完整个听力部分之后,如果有没选出来的题,不要留空,随便选一个答案上去。最后,整理答案,把答案填涂到相应的位置,这样听力考试就算完成了。

三、结束语

总之,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没有好的方法、策略、技巧,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有好的学习策略,学习才会有所进步,否则整天埋头苦读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英语听力考试也是如此,只有掌握其答题策略,才能提高其考试成绩。有了好的策略加上每天持之以恒的练习,这样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所进步的。因此,初中英语听力考试答题策略不仅需要学生去学习掌握,更需要我们老师把它们烂熟于心,这样才能更好的教会我们的学生去理解、去消化,以打破“听力难”这一魔咒。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雅娣. 初中英语听力有效教学策略[J].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08年03期

[3]国峰. 《浅谈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的策略》《中国教育创新与发展》.2002.03.

[4]杨双羽.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听力理解[J].科技视界,2014年04期.

作者:农家莉

第2篇:中考英语听力考试及答题技巧

摘 要:中考英语听力考试在中考英语考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学生要想在中考英语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全面了解听力考试的题型、难度、解题策略、思路和方法等,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中考英语;听力考试;精听;泛听;解题方法;答题技巧

中考英语听力考试在中考英语考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考生英语考试的发挥及最终的成绩。初三年的学生要想在中考英语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全面了解听力考试的题型、难度、解题策略、方法等,才能在考试中从容面对。

中考听力考试的命题原则是依据教育部中考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的“外语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要重视对听力的考查”,《课程标准》 “五级目标 ”也要求在突出学科特点的同时,体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即听、说、读、写的四项基本技能。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听力试题,英语听力材料均与当前教材主题同步,体现教材的重点,难度适中。选取的材料也力求原创,结合时事热点,讲究语言及语境的地道性、趣味性、知识性。题型更加多样化,配上各种精美插图,形象生动。听力材料由专业外籍教师朗读,语音语调纯正、语速适中,为每分钟100-140个词。听力部分测试基本语句理解,初步交际运用和短文理解等。听力考试30分,题目20题。

考试时,考生在听每个句子、每段对话或短文前都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听完后,各个小题也将给出作答时间。之后将答案转涂到客观题答题卡上。听力考试分为两节:

第一节:听句子

该部分有5个句子,要求考生从A、B、C三个图画中选出符合句子内容的图画; 共5个小题,7.5分。每个句子读两遍。例如:

M:Tomatoes are my favorite.

第二节:听对话 (共15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该部分有7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1、2、3或5个小题,要求考生根据对话内容和要求从每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共15个小题,22.5分。前6段对话读两遍;第七段对话或独白读三遍。例如: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第8三个小题。

M: 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bank? I don’t know the way.

W: Go along this road till you see a supermarket. The bank is just at the other side of the road, across from the supermarket.

M: Is it far from here?

W: Let me see. Er … no, it’s only about 200 metres from here.

M: Thank you very much.

W: It’s my pleasure.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第8三个小题。

6. Does the man know the way to the bank?

A. Yes, he does. B. No, he doesn’t. C. We don’t know.

7. Where’s the bank?

A. Next to the supermarket. B. Behind the supermarket. C. Across from the supermarket.

8. How far is it from here?

A. 20 metres. B. 200 metres. C. 2 kilometres.

如何在初中总复习阶段训练听力,提高听力水平,在中考听力考试中取的好成绩,考生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听力材料的精听训练。考前数月,考生应着重把近三年来的中考、市质检英语听力考试材料进行多次试听,并且尽力将听力全文写下来,分析听力材料的各种题型以及考点,涉及到的情景对话有:问候、购物、打电话、看医生、问路、问时间、订餐、谈论天气、谈论喜好等等,测试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天气、价格、数量等要着重处理,做好笔记。笔者认为对近年来的英语听力材料进行认真的梳理、比较、复习,能够取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复习指南丛书(英语)》中的配套英语听力材料也要加以重视,里面的很多听力习题也是考试中常见的类型题、原题。考生们将精听完后记录下来的听力材料与听力原文进行对比,发现其中有听错的内容加以改正,可以快速提高听力成绩。尤其应该注意的是数字:如thirteen & thirty 的区分,还要提醒考生注意部分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读音差异,如dog 和got等单词的读音。

2、有的放矢地做好听力的泛听训练。初三年的学生因为接触的外界英语语言材料较少,缺乏英语语感,不能正确判断英语听力材料所传递的有效信息,无法明白设计题目的真实意图。因此进行大容量的泛听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熟悉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群的英语对话,可以掌握和积累有用的句型、对话、习语,提高听力的适应性和准确性,扩大自己的听力理解水平和知识面。注意掌握听力答题的技巧,捕捉听力对话中的关键点和信息点,即5W和1H,when,where,who,what,why以及how,记录下所涉及到的信息点,以便在答题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回应。对于较长的对话理解题,要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对话,从较长的对话内容中捕捉有用的信息,摒弃无关的干扰信息,从而找出题目所需的正确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给考生补充一些额外的听力材料,如各种类型的听力练习材料以及外省市区的中考听力材料,多听多练,提高学生的听力自觉性和敏感度,提高听力水平和考试成绩,以便适应即将到来的中考听力考试。3、听力考试的状态和答题过程很重要。在听力考试开始之前,要求学生深呼吸,稳住情绪,静下心来,不受外界干扰,尤其在夏天要学会适应窗外知了叫声和室内吊扇的噪音影响。英语试卷一分发下来,要学会先把听力题目的题干快速浏览一番,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注意阅读读图题中的图片,从图中找出即将考查到的内容;阅读各个题目的题干,带着问题去听听力。播放听力时,集中注意力捕捉信息,注意区分不同的语音、语调、同音词、近义词、反义词,记录下听到的数词、人名、地名、食物名称、颜色、电话号码等一些常考的项目和内容。学会用加法或者乘法计算购物和消费的金额。注意领会不同的语气,如疑问、反问、反语、责备等不同语气,进行有效判断。听力答案选好之后,要求将答案放入材料中比较,得出最终的答案。

参考文献

[1] 中考英语听力命题研究组 快捷英语中考英语听力快捷通2015(1)

[2] 《全能英语》初中编写组 初中英语专项技能实践(中考听力)2015(2)

作者:黄小军

第3篇:成因类问题答题策略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每一要素的形成和发展都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或制约。所以,探究地理事物的成因便成为一种重要的试题类型,“主要原因是”“其形成原因有”“主要受……影响”等是成因类试题的典型标志。面对此类试题,大多数同学很难轻松应对。那么成因类问题的答题策略有哪些呢?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自然环境要素的综合成因分析

例1 读下图,分析基多的气温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解析 由图中经纬度和等高线,可知基多地处赤道高山(海拔接近3000米)。赤道地区海平面常年高温(25℃以上),考虑到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基多常年温度大约在17℃(25℃~18℃)左右,气温应该终年温和,年温差较小;同时,由于山地影响,昼夜温差较大(昼夜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大)。

答案 气温特点:终年温和,年温差很小;昼夜温差大。形成原因: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接近3000米)。

点评 本题常见的错误有:1.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图示信息不能准确判断出基多所处的具体位置;2.审题不清,本题所问的是基多的有关气温问题,但部分同学却围绕降水而滔滔不绝;3.所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多虽然位于赤道附近,但其气候并非热带雨林气候,部分同学用“终年高温多雨”来描述上题则大错特错。

【思路点拔】

自然环境要素的综合成因类问题是大多以图表资料为背景,考查区域等值线地图中气温、降水等地理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再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如对影响气候的因素进行分析,首先需明确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然后再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等;影响降水的因素有:气压带和风带——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

二、自然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

例2 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解析 认真阅读地质剖面图是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原因的关键。由题干及图示可知,顺向山的岩层倾斜方向与坡面倾向一致,这样的坡面本身不稳定,再加上公路施工,稳定性更差;“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一个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岩层松动,这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

答案 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岩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思路点拔】

自然灾害近年来频繁发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地质灾害的成因,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天、地、人”三方面)进行分析,如例2从降水、地质条件的不稳定、人类活动等角度进行分析。再如,要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可以归纳如下:

1. 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2. 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

3. 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三、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成因探究

例3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

(2)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

(3)试分析近年来④地雨林面积减少的原因。

解析 由图可知,②地位于河流的中游,③地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区,④地位于热带雨林覆盖的亚马孙平原。影响湿地形成的因素要从降水、蒸发、地形、河网等方面分析;60°W东侧城市位于沿海,受交通条件影响较大,西侧城市分布受地形条件影响;④地表植遭破坏的原因主要从人类的活动影响来说明。

答案 (1)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2)东侧:沿海;航运便利。西侧:安第斯山区;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3)④地位于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近年来其雨林面积减少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开辟大型农牧场、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是对雨林造成破坏的直接原因;人口剧增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则是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

【思路点拔】

某一区域的植被、河流、人口、城市、交通等地理事物的形成和变化,均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在解答地理事物的时空成因类试题时,应锁定所学过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运用地理中的物质运动原理来分析地理事物分布及变化的形成原因。如例3中,位于不同河段的②③两地,其湿地的形成原因是有差别的,应分别从降水、蒸发、地形、河网等方面进行分析。再如以大气运动原理、季节变化原理为依托,分析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状况等地理事物的成因等。在分析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时,要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风压流原理)等角度来准备答题素材,从“热(高温)低(压)升(气流上升)雨(成云致雨);冷(低温)高(压)沉(气流下沉)晴(干燥晴朗)”等方面进行逻辑分析。

【备考建议】

在回答成因类问题时,先考虑回答问题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作答时一定要注意题目问的是自然原因还是社会经济原因,或两方面都要答。自然原因一般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工业、农业、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规律,将各种成因类的试题进行归纳总结。

1. 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

(1)火山、地震:位于板块边界、火山地震带。

(2)滑坡、泥石流的成因:①地形因素(地形陡峻);②地质因素(如断裂发育、岩性破碎);③植被因素;④气候因素(如夏季多暴雨)。

2. 气候成因分析:(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2)大气环流;(3)海陆因素;(4)地形因素;(5)洋流因素(如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是由于地处温带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3. 河流、湖泊水系和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1)流经地区河段长短;(2)气候;(3)地形;(4)补给类型;(5)植被覆盖;(6)土质疏松(或岩性破碎)。如影响流量大小的自然因素:流域内降水量和流域面积。

4. 区域农业特点形成因素(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

(1)自然条件(有利与不利): 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水源条件、土壤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与不利):市场条件、交通条件、农业技术、国家政策、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廉价与否)。

5. 区域工业特点形成因素(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矿产资源(铁矿、有色金属矿等);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地热等);运输条件(海运、内河航运)。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农业基础、工业基础和协作、劳动力数量和素质、技术水平、科技教育、国家政策、资金。

6. 港口特点与分布区位因素

(1)水域条件:航道深度和宽度、港湾避风条件、泥沙淤积和潮汐影响。

(2)陆域条件:地形开阔平坦、腹地广大、依托城市。

7. 城市特点与分布区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交通、工矿、政治、军事、宗教、旅游、科技。

8. 人口分布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交通、经济(工业和农业发达程度)、文教、开发历史。

【练习】

甲图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2题。

1. 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过度放牧 B. 过度樵采

C. 地形起伏 D. 气温变化

2. 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 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 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

C.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D. 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2011年2月22日,黑龙江省三环泡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召开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会议,总结表彰了2010年度在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三江平原湿地宣教馆。据统计,2010年三江平原湿地宣教馆共接待市域各界人士近10万人次,接待国内外专家和游客5000余人次。据此回答3~4题。

3. 我国政府成立三江平原湿地宣教馆的原因是( )

A. 三江平原土壤十分贫瘠

B. 湿地开发的成本太高

C. 三江平原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 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4. 三江平原所在的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有( )

①耕地面积广阔 ②粮食单产高 ③土壤肥沃 ④劳动力丰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下图为2010年8月12日~9月12日海地人口迁移路线和数量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 该时段内图中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 国家政策 B. 国内战争

C. 自然灾害 D. 开发国外资源

6.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成为该国最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其主要原因是美国( )

A. 政治稳定 B. 经济发达

C. 地广人稀 D. 气候温和湿润

7. 我国现有城市中约有1/2的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约占1/6,每日缺水达1600万吨。下图所示两地区均为我国沿海缺水城市集中分布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甲图所示地区城市缺水状况,可采取的措施有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跨流域调水和海水淡化等。其中,目前比较可行的是 ,简述选择该措施的理由。

(2)乙图所示地区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湿润区和河流入海口,但仍有严重的缺水问题,试分析该地区城市缺水的人为原因。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不同时间段的国际产业转移路线图。

材料二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向德国转移而没有向英国转移。请结合材料二中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参考答案】

1~6 DDDACB

7. (1)跨流域调水。理由:我国南方降水量大,水资源较为丰富;可利用现有的京杭运河、湖泊、水利设施等。(也可从其他角度回答,如: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出现地面沉降,地下水质恶化,海水倒灌等问题;目前海水淡化成本较高,大规模推广困难大)

(2)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污染严重。

8. (1)德国劳动力的年工资和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2)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和年产值的比值较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资源丰富,靠近原材料产地;改革开放等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等。

作者:张海燕

第4篇:英语各题型答题策略

一、听力理解

1.预读试题,大胆猜测。考生拿到试卷后应该快速读题,对将可能听到的信息或考核内容进行预测,带着问题听,带着预测去搜索答案。

2.整体把握,适当记录。要从整体上去把握语段,理解语篇,弄清谈话双方的身份,谈话的地点以及主要内容,然后有意识地去听。听时可适当记录,记录要简略。

3.平心静气,大胆地放。在听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听不懂的词或单句,不要着急,放过去。听力答题的良好发挥,也将帮助考生更镇静沉着。

二、单项选择题

1.直接法。即直接利用相关语法知识,通过题干中的已供信息,捕捉到解题线索,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解题方法。

2.关键词法。找到句中的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3.类推法。如果对题目的备选答案没有十分把握或把握很小,不妨利用“如果A对,那么B也对”的类推法,从而可将A、B予以否定。

4.前后照应法。此方法多用于两个以上句子或对话形式命题的题目。解题前,透彻理解,然后联系上下文,捕捉隐含信息,方能准确找出答案。

5.排除法。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先把一眼就看出的干扰项排除,缩小选择范围,然后将剩余的选项填入空白处进行检验,辨别真伪。

6.交际法。此方法可用交际用语,联系上下文直接解题。

三、完形填空题

1.略读全文,掌握大意。完形填空首先是测试理解能力,所有题目只有在比较准确地理解短文意思,了解文章结构和句子结构后,才能有把握地去填选。很多考生为了节省时间,边读边选,这样做容易出错。最好先花1-2分钟把文章略读一下,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及文章的主要线索,都要心中有数。

2.瞻前顾后,谨慎选择。文意既明,就开始选择。完形填空的每个空格究竟选哪个选项才恰当,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境,即上下文。第二,语法知识。第三,必要的常识。第四,注意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区别和一些固定搭配。

3.复读全文,仔细检查。完成选择后,最好再将短文从头看一遍。为了使这一遍阅读顺畅,建议考生第二步就把选择的词语填在空格中。阅读时,对感觉不恰当的,进行反思并修正。

四、阅读理解

1.通读全文。通读全文时应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准确理解短文的大意获得整体印象。读题时还应找出文中的关键词、中心句。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因为它们能提供主要的信息。

2.逐项选择,答易留难。在掌握了文章的大意后,考生可以带着问题第二次细读题。对于知识清楚、答案明确的直接选择。对似是而非、不好确定的疑难题先留下。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还应注意文章的整体性、逻辑性,前后意思兼顾,不得将句子拿出来单独考虑。

3.反复斟酌,全盘检查。第三次读题时,携带成果回归原文,要充满信心地复查。考生应对各个被选答案进行分析对比,去伪存真。即使无从判断时,也要猜测出一个答案,切不可留下难题不填。

五、选词填空

此类题需先将所给单词逐一浏览,就词义与词性做到全面掌握。然后可按照做完形填空的方法去完成。总之,判断正确答案要从多角度去考虑,把语境、语法、词法、常识、固定搭配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是做选词填空题的最佳方法。

六、任务型阅读理解

完成这一题型应非常细致,应认真地到原材料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且经过整理输出信息。在明白题意和文义的基础上,仔细阅读后面的题目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去完成所要求的任务。另外,任务型阅读题型涉及到写,应特别注意大小写及书写规范问题,做到每个细节都能万无一失,保证做题的准确性和得分率。

七、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作为阅读理解类题型成了必考题,用来考查学生的情景交际能力。因此对于考生而言,一定要熟悉日常交际用语及对话话题。语言是灵活多变的,所以一定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做好这类题,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仔细审题。明确大意首先要仔细审题,即在对话不完整的情况下,尽量弄懂该篇对话的大意和情景(如购物、看病、问路和应答、约会、口语应用等)。

2.分析对话。试填答案在解题过程中,要根据具体语境和上下文,分析对话中所缺部分、判断所缺的句子。

3.全文复读。融会贯通在试填好答案之后,应从头至尾再把对话读一遍,按照对话情境,中心内容,推理判断。

八、词汇考查

单词拼写要拿高分,就要做到1-6册课本中多个单词都会背、会写。平时还可以多翻译一些英语句子,先用英文念一遍,然后再用中文表述一遍。答题时不能脱离句子单看单词,应该先弄清楚句子的意思,不然会背再多的单词也徒劳无用。

九、按要求完成句子

首先,通读浏览。浏览整个句子,根据所缺失部分大致判断需要选择的词语的方向(词性)。第二,层层筛选。将不同词性单词的易考点分层细化是提高此类题准确率的实用技巧。第三,检查整句。当作答完毕后,将所填词语放入句子,整体浏览,从时态、语态、词形、数的一致性等方面检查。

十、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从三个方面考查学生:内容分主要考查文章主题是否明确、内容是否紧扣命题、语言是否精炼。语言分主要考查学生单词的拼写能力、标点符号的使用、句子语法的运用是否正确等。结构分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熟练恰当地运用所学单词、词组和各类句型,行文是否流畅,衔接是否合理。

(1)写作前先仔细审题,分析题目与要求,搞清题意。研究题目要求与关键词或要点提示之间的关系,确定主题、中心思想和要写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思路与框架。

(2)确定文章的时态,注意时态前后一致,动笔之前根据题意把需要的句型、动词短语等罗列出来备用。

(3)组织运用语言,运用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依据素材形成初稿,要做到语言表达准确、规范、地道,文理通顺,尽量使用学过的、最熟悉也最有把握的句型和结构,应尽量避免长句和中国式英语。

(4)仔细阅读全文,从整体上检查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并做修正。最后注意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第5篇:英语,按题型选择答题策略

一、听力理解

1.预读试题,大胆猜测。考生拿到试卷后应该快速读题,对将可能听到的信息或考核内容进行预测,带着问题听,带着预测去搜索答案。

2.整体把握,适当记录。要从整体上去把握语段,理解语篇,弄清谈话双方的身份,谈话的地点以及主要内容,然后有意识地去听。听时可适当记录,记录要简略。

3.平心静气,大胆地放。在听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听不懂的词或单句,不要着急,放过去。听力答题的良好发挥,也将帮助考生更镇静沉着。

二、单项选择题

1.直接法。即直接利用相关语法知识,通过题干中的已供信息,捕捉到解题线索,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解题方法。

2.关键词法。找到句中的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3.类推法。如果对题目的备选答案没有十分把握或把握很小,不妨利用“如果A对,那么B也对”的类推法,从而可将A、B予以否定。

4.前后照应法。此方法多用于两个以上句子或对话形式命题的题目。解题前,透彻理解,然后联系上下文,捕捉隐含信息,方能准确找出答案。

5.排除法。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先把一眼就看出的干扰项排除,缩小选择范围,然后将剩余的选项填入空白处进行检验,辨别真伪。

6.交际法。此方法可用交际用语,联系上下文直接解题。

三、完形填空题

1.略读全文,掌握大意。完形填空首先是测试理解能力,所有题目只有在比较准确地理解短文意思,了解文章结构和句子结构后,才能有把握地去填选。很多考生为了节省时间,边读边选,这样做容易出错。最好先花1-2分钟把文章略读一下,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及文章

的主要线索,都要心中有数。

2.瞻前顾后,谨慎选择。文意既明,就开始选择。完形填空的每个空格究竟选哪个选项才恰当,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境,即上下文。第二,语法知识。第三,必要的常识。第四,注意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区别和一些固定搭配。

3.复读全文,仔细检查。完成选择后,最好再将短文从头看一遍。为了使这一遍阅读顺畅,建议考生第二步就把选择的词语填在空格中。阅读时,对感觉不恰当的,进行反思并修正。

四、阅读理解

1.通读全文。通读全文时应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准确理解短文的大意获得整体印象。读题时还应找出文中的关键词、中心句。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因为它们能提供主要的信息。

2.逐项选择,答易留难。在掌握了文章的大意后,考生可以带着问题第二次细读题。对于知识清楚、答案明确的直接选择。对似是而非、不好确定的疑难题先留下。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还应注意文章的整体性、逻辑性,前后意思兼顾,不得将句子拿出来单独考虑。

3.反复斟酌,全盘检查。第三次读题时,携带成果回归原文,要充满信心地复查。考生应对各个被选答案进行分析对比,去伪存真。即使无从判断时,也要猜测出一个答案,切不可留下难题不填。

有几年的中考考的是图片、广告、说明等,文章长,生词多,很多考生看到题目就懵了。其实你难,别人也难,一定要记住保持平常心。

还有七句话要重点提醒:

第一句是:先看文章再做题,或是先看题再读文章,两种方法都各有利弊。中考场上最忌讳的是临时改变自己一贯熟悉的做法。

第二句是:最好先大概扫一眼文章,再细读全文。遇有个别词、句不明白,就应该大胆向前看,不要频繁回读。

第三句是:注意文章标题,这是全文中心意思的体现。

第四句是:借助跳读找细节,借助掠读找中心。扩大眼幅,争取一眼看三四个词。

第五句是:全文中心体现的是各段之和。那些干扰项,不是远离文章内容,就是以偏概全。要记得,段落中心常与该段首句、尾句相关。

第六句是:猜测词义时,一定要回到原文中,因为没有上下文就没有词义。事实细节确认题一定要核准原文,不可仅凭印象。

第七句是:推理判断题应注意从文章作者立场出发,从短文中找答案,而不是以一名中学生的立场去谈看法。

五、选词填空

此类题需先将所给单词逐一浏览,就词义与词性做到全面掌握。然后可按照做完形填空的方法去完成。总之,判断正确答案要从多角度去考虑,把语境、语法、词法、常识、固定搭配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是做选词填空题的最佳方法。

六、任务型阅读理解

完成这一题型应非常细致,应认真地到原材料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且经过整理输出信息。在明白题意和文义的基础上,仔细阅读后面的题目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去完成所要求的任务。另外,任务型阅读题型涉及到写,应特别注意大小写及书写规范问题,做到每个细节都能万无一失,保证做题的准确性和得分率。

七、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作为阅读理解类题型成了必考题,用来考查学生的情景交际能力。因此对于考生而言,一定要熟悉日常交际用语及对话话题。语言是灵活多变的,所以一定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做好这类题,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仔细审题。明确大意首先要仔细审题,即在对话不完整的情况下,尽量弄懂该篇对话的大意和情景(如购物、看病、问路和应答、约会、口语应用等)。

2.分析对话。试填答案在解题过程中,要根据具体语境和上下文,分析对话中所缺部分、判断所缺的句子。

3.全文复读。融会贯通在试填好答案之后,应从头至尾再把对话读一遍,按照对话情境,中心内容,推理判断。

八、词汇考查

单词拼写要拿高分,就要做到1-6册课本中多个单词都会背、会写。平时还可以多翻译一些英语句子,先用英文念一遍,然后再用中文表述一遍。答题时不能脱离句子单看单词,应该先弄清楚句子的意思,不然会背再多的单词也徒劳无用。

九、按要求完成句子

首先,通读浏览。浏览整个句子,根据所缺失部分大致判断需要选择的词语的方向(词性)。第二,层层筛选。将不同词性单词的易考点分层细化是提高此类题准确率的实用技巧。第三,检查整句。当作答完毕后,将所填词语放入句子,整体浏览,从时态、语态、词形、数的一致性等方面检查。

十、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从三个方面考查学生:内容分主要考查文章主题是否明确、内容是否紧扣命题、语言是否精炼。语言分主要考查学生单词的拼写能力、标点符号的使用、句子语法的运用是否正确等。结构分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熟练恰当地运用所学单词、词组和各类句型,行文是否流畅,衔接是否合理。

(1)写作前先仔细审题,分析题目与要求,搞清题意。研究题目要求与关键词或要点提示之间的关系,确定主题、中心思想和要写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思路与框架。

(2)确定文章的时态,注意时态前后一致,动笔之前根据题意把需要的句型、动词短语等罗列出来备用。

(3)组织运用语言,运用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依据素材形成初稿,要做到语言表达准确、规范、地道,文理通顺,尽量使用学过的、最熟悉也最有把握的句型和结构,应尽量避免长句和中国式英语。

(4)仔细阅读全文,从整体上检查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并做修正。最后注意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第6篇: 2018考研数学各大题型答题策略

来源:智阅网

考研数学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科目,因为一旦数学拉开差距,那势必会拥有绝对性的优势,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数学的重要性!考研数学复习过程中不同的题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答题方法,所以即将参加2018考研的小伙伴们在进行考研数学复习时做完题一定要有所总结,下面是为大家总结的2018考研数学三大题型分析及答题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选择题类

对于四选一的选择题,其中三个都是干扰项,一个是正确选项,答案只给出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不给出推导过程,选对得满分,选错得 0 分,不倒扣分。选择题有多种解题方法,常用的方法有:首肯法、排除法、反例法、图示法、逆推法等。如果各种方法都不奏效,鼓励考生猜测选项。选择题属客观题,答案是唯一正确的,数学考试中的多选题也都以单选的形式出现,最终答案只有一个,评分是不偏不倚的。对于考生来说,会做的题目靠扎实的知识得分,不会做的只能靠自身的运气。选择题的难度一般适中,以2007年试卷为例,其中的选择题都是中等难度,没有特别难的题目,也没有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题目。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数学概念、数学性质的理解,要求考生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判定、计算和比较。这一部分的32分需要考生在读书的时候深入思考,并要不完全依赖臆想,而要思考与动手相结合才能稳拿。

填空题类

填空题的答案是确定和唯一的,只填出最终结果,不需给出推导计算过程,答对得满分,答错得0分。这部分题目一般需要进行有一定技巧的计算,但不会有太复杂的计算题。题目难度与选择题不相上下,即难度适中。方法只有一个:认真审题,高效率计算。填空题总共只有6个,高等数学(4个)、线性代数(1个)、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个)各有分布,主要考查的是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数学的重要性质。这一部分24分的获取需要基础复习阶段就融会贯通的知识作保障。

解答题类

解答题占总分的百分之六十多,其中有计算题、证明题及其他解答题,一般都会有多种解题方法和证明思路,有些甚至有初等解法,但考试解答时尽量用与《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相一致的解法和证明方法,步骤表述清楚,避免因表达不清而失分。每题的分值与完成该题所花费的时间以及考核目标的有关,综合性较强的试题,推理过程较多的试题和应用性的试题分值较高。基本计算题、常规性试题和简单应用题的分值较低。解答题属主观题,其答案有时并不唯一,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能处理一个题目,更要能看到出题人的考核意图,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综合题类

计算题的正确解答要靠平时对各种计算方法,以及对综合题如何选择有效的解题方法的熟练掌握。如二元函数求最值的方法和步骤,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及其与重积分的关系,以及格林公式、高斯公式等,重积分的计算方法及一些特殊结论(如积分区域对称,被积对象具有一定的奇偶性时的情形)等都需要非常熟悉。证明题是大多数考生感到无从下手的题目,所以一些简单的证明题在考试中也会得分率极低。证明题考查最多的是中值定理(微分中值定理及积分中值定理),其次从题型来说就是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却比较庞杂,但仍然是有章可寻的。考生如果在平时就没有留太多的精力在证明题上,那么在考前的这两个月可以给出一点时间琢磨一下推理的问题,只要腾出一点脑力思考一下,这个东西并不难。解答题除考查基本运算外,还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需要考生在强化阶段加强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熟悉考研数学各大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模式,认真备考,《考研数学绝对考场最后八套题》这本书对大家现阶段的备考帮助很大,要认真学习,利用哦。

第7篇:个人总结2013政治分析题答题方法和考研答题技巧

2013年考研政治 主观分析题精讲 主讲人:杨加宁

分析题答题思路

分析大题之永远三步走:①是什么?联系原理,照抄方法该材料联系的是.原理,该原理认为.;**原理要求我们.②怎么讲?联系材料,解释说明;批驳错误观点(如果有)这个材料告诉我们.;③怎么干?提出行动,建议措施调动三个积极性:人+科技+自然条件

实战感受 .2008. 选做题 .选做题Ⅱ

.材料1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2月2日就气候问题发出了警告: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8厘米。美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得不到控制,其灾难性后果不亚于发生一场核战争。”

实战感受

.2008. 选做题 .选做题Ⅱ .材料2 .现在国际上担心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头号污染物排放国:而且再过25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总和。……中国的高速崛起,会用掉全球大半的能源,加重能源危机;由于巨大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中国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威胁。

实战感受

.2008. 选做题 .选做题Ⅱ .材料3 .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9.33%(同期发达国家排放量占77%,而此前的200年间,发达国家更是占到95%);1950年到2002年的50多年间,中国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

实战感受 .2008. 选做题 .选做题Ⅱ .材料3

.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1990年到200

4年的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长0.6%,中国增长0.38%。

.(摘自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实战感受 .2008.选做题 .选做题Ⅱ

.2007年12月14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烈共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辆排放标准,以及发展全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重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贡献。 .(摘自中国广播网有关报道)

实战感受 .2008.选做题

.选做题Ⅱ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

.(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

分析题可能之科目 .马原 .毛中特 .近现代史 .思修法基 .世经与形势政策

分析题可能之形式 34-38题:10×5=50分 .34. 马原(哲学) .35. 中特+马原(政经) .36. 毛概+近现代史 .37. 思修法基(思修) .38. 世经

1.实践(人与自然) 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08.选做题 .选做题Ⅱ

.2007年12月14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烈共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辆排放标准,以及发展全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重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贡献。

.2008.选做题 .选做题Ⅱ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

.(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

一、是什么

1.定义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 范畴①生产②处理社会关系③科学实验

3. 基本特征

①物质性(直接现实性); ②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约)

4. 实践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发源地)

①人与自身意识

②人与人

③人与自然

二、怎么讲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实践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②由于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时,首先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人和自然需要和谐相处③人类社会与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协调共同发展2.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

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 ②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 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坚决践行科学发展观

①中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②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③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怎么干:4点行动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②依靠技术进步,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持续能源③“少生孩子多种树”:ⅰ. 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ⅱ. 绿化改善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加强环保的法制宣传

.2008.选做题 .选做题Ⅱ

.材料1 [联合国]全球温室效应;材料2 国际污蔑中国 .材料3 中国说自己污染不严重;材料4 中国其实真不严重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

.(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

.2006. 选做题Ⅱ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着三种主要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增长、资源以及环境。人们将发现我们面临的是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人类必须从这种三重困境结构中寻找出路。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重困境。 .(2)分析人类发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

.2002文. 材料题

.36.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

.材料1 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立方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摘自《光明日报》2001年5月21日

.材料2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

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

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摘自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化水日产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38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1美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

.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10年之久。1958年起步,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年建设日产3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50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摘自《中国化工报》2001年3月10日

.材料4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

.请回答:①结合材料

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②根据材料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转化原理。 .③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

2005. 分析题

34、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1 2011. 分析题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转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

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前提是垃圾的有效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不同的垃圾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有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投放避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他们分出来。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了而行之,

今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理念,开展以“提升更绿色的上海”为主题的“绿色账户活动”何为“绿色账户”?这是居民对垃圾分类回收,再生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账户”实现模式,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国的垃圾问题,我们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1.实践(人与自然) 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是什么: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①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相互吸收利己的因素; .2)双方可向各自对立面转化(需一定条件) .3)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制约 .造成量变,实现质变。

.二、怎么讲?永远之第二步: .①贯穿始终的“一分为二”:A+B

.一方面,我们在干A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B; .另一方面,我们在干B的时候,也要注意做A。 .②批判割裂的“形而上学”:

.如果我们只注重A,忽视了B,我们就会…严重后果 .如果我们只注重B,忽视了A,我们就会…另一个严重后果

.三、怎么干:矛盾分析法 .⑴“两点论”: 16个字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再16个字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⑵“重点论”:

.①干事情,多选一: .抓关键--抓主要矛盾

.②对一个人或事情做判断、评价: .看主流--看矛盾的主要方面

.2008. 分析题

.34. 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袁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袁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袁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2008. 分析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

.(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1999文. 材料题

.35.1997年,我国经济在总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1 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

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35.材料2

.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

.35. 材料3

.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1999文. 材料题 .35. 材料3 .请回答:

.①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 .②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③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2007. 38. 选做题

.选做题II: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该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

.选做题II:

.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摘自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为什么不同文明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2)简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意义。

1.实践(人与自然) 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是什么? .①区别:

.内外根源、稳定性表现、地位 .②联系:

.ⅰ. …存在于…之中、通过大量的…表现出来、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

.ⅱ. …背后隐藏着…、受…支配; .ⅲ.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怎么讲?理论与题目概念对应的关系 .

三、怎么干?

.方法论意义:积极发现并总结规律

.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2009. 材料题

34、阅读下列材料: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

阅读下列材料: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阅读下列材料: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1.实践(人与自然)

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是什么?

1.感性认识vs理性认识

①区别:认识的初级阶段vs高级阶段(具体vs概括) ②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③实现从感~到理~的飞跃ⅰ. 获取丰富实际的感性材料ⅱ. 加工制作,上升为理性认识:16字箴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④实现从理~到感~的飞跃:检验认识

二、怎么讲?

三、怎么干?

①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矛盾普遍性vs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将理论和实践不断地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理论中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

2007. 分析题

34. 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

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

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 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杨定

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有人说出他的名字。

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

(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2003. 分析题

34.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尔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 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②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③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一、是什么?

2. 理性因素vs非理性因素 ①定义:

情感、意志(冲动、欲望、想像、直觉、灵感) ②作用:

理性因素:指导、解释、预见 非理性因素:动力、作用、诱发 ③两者关系:

理性因素是主导,理性因素制约非理性因素,但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④怎么干: 创新! 科学的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合力

理性分析、严密论证+自信、意志力、发散思维、怀疑精神 在工作中敢于打破成规,勇于探索,突破前人,创建全新的工作方法

.2004. 分析题

.34. 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 .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①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②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预测题目: 两种学科、两种工作的结合 .钱学森+蒋英

.预测题

.我国航天之父、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一生致力于我国的航空航天科技的研究与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他的夫人蒋英女士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培养了很多著名的歌唱家。

.钱学森谈到他的夫人蒋英:“我们结婚44年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尽管蒋英是女高音歌唱家,她与我的专业相差很远,但正是由于她为我介绍了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

.预测题

.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他们夫妇还合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对发展音乐事业的一些意见》,这篇文章中谈到怎样吸收西洋音乐的长处,和怎样继承我国民族音乐遗产的问题。

.(1)请指出该材料涉及的认识论中的哲学原理并分析其内

涵。

.(2)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有何启示。

1.实践(人与自然) 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真理的特征:⑴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内容+标准)⑵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客观性 相对性:有待深化

⑶二者联系:①任何真理都是两者的统一(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转化)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真理: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教条主义、机械僵化怀疑科学、诡辩论▲我们应该怎么办?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同

2006. 分析题【材料】34.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

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

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

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的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6分)

34.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1.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联系人与自然的关系)2. 收入分配、社会保障3. 农业与新农村(三农问题)

37.材料1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经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

家。

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料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 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37.材料1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37.材料2“十一五”时期资源节约方面的主要指标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何种要求?(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3.农业与新农村(三农问题)

1.基本理论:按劳分配: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1.基本理论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基本理论2)为什么按劳分配是主体?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1.基本理论2)为什么按劳分配是主体?首先,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2、结合材料1)如何体现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2、结合材料2)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2、结合材料3)反对错误观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同劳动价值论并不矛盾。

3. 怎样做---方法论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在消费资料分配问题上存在一种误解:即把共同富裕看成是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如果社会成员的收入出现了较大差距,就认为是两极分化,背离社会主义。该种误解犯了“平均主义”的错误。

3.怎样做---方法论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可能导致的两种错误思想及结果: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不仅不可能为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物质基础,相反地,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当然,如果不谈“共富”,只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3.怎样做---方法论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依靠什么手段富裕起来的问题?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须和只能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在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上,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有不同的重点。

3.怎样做---方法论2)怎样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从5个统筹的高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统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城镇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统筹公平和效率统筹政府作用与市场效率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具体措施★①体现了量力而行、循序渐进;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4)社会保障的功能①调节收入差距②缓解各种社会矛盾③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④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5) 社会保障可能的外延、横向联系的考点 ①与分配制度相结合(先富与共富下的社会保障) ②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结合 ③与和谐社会的结合(公平正义)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 社会保障可能的外延、横向联系的考点④与科学发展观的结合(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⑤与改革中的稳定相结合

.6) 解决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 .培育.发展.鼓励.落实.强化.建立.

.①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②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 .③鼓励人们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

.④继续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增加就业和再就业资金投入, .⑤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

.⑥逐步建立城乡统筹、规范运行的劳动力市场,完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

.2006-

37、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2006. 37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2012. 3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现行的每月2000元调至3000元。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82707人提出的意见23万余件。

材料182536人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发表意见,其中要求提高起征点的意见高达83%。2011年5月10日和20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座谈会,还分别听取11位专家和16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群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会公众对草案的意见。

6月27日,个法修正案草案再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时,二审稿对3000元起征点仍未作修改。在审议过程中,有委员表示,网上征求意见中,要求提高起征点的占83%。对如此集中的意见,草案未充分回应,很难向公众解释清楚。更有委员指出,个人所得税法不是5000元、3000元的问题,而是如何更认真地对待群众意见和老百姓的关注问题。

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以134票赞成、6票反对、11票弃权,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三条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

二、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摘编自中国人大网(2011年6月30日、2011年7月1日)

材料2此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大幅度减轻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一方面,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后,纳税人纳税负担普遍减轻。工薪收入者纳税面调整后,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使绝大部分工薪所得纳税人在享受提高减除费用标准的同时,进一步减轻税负。这两个措施是不一样的,减除费

用的提高是普惠。

通过税率级距调整进行结构性的变化,是使中低收入纳税群体在减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减税。此外,适当扩大低档税率和最高档税率的适用范围,使低税率向大部分纳税人倾斜。其次,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实行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变化联动,能够使一部分高收入者在抵消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得到的减税好处以后,适当增加一些税负。摘编自中国人大网(2011年6月30日)

(1)此次个税法修改过程如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2)结合此次个税法的修改,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趋向和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下表的数据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演变状况。单位:%

.*就业弹性系数指就业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即经济增长每变化1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值。 .请回答:(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没有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速度。

.(2)当前为了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1.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收入分配、民生问题(社会保障) 3.农业与新农村(三农问题)

1.关于农村改革: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2. 农村存在的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城镇化水平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

3. 三农问题的必要性、紧迫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个“没有,就没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4. 解决三农问题:⑴目标: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⑵具体措施有:①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②为农民进城镇变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

5. 新农村建设的要求:⑴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的投入⑵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⑶还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⑷“加快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6.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5个要求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具体数字。

.①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②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的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

.在《人民日报》“说句心里话”栏目,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的一位农民说出了这样的心里话:

.这些年,党和政府在想办法给农民更多实惠,直补种粮农民,免除了农业税,让我们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现如今,我们这个村先搞了“农民转市民”试点,全村131人今年全部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由农民开始变为市民啦!

.我家承包的土地自愿流转给集体统一经营,每亩补贴我们青苗费4880元,以后每年按照亩产1000斤粮食的市场价补偿我们,村里把流转出来的土地集中起来,引进一些现代农业项目,经营赚了钱,我们可以分红,这些项目优先从村里招聘劳动力,我儿子就可以回来打工,离我们更近了。以前大家都出去打工,地荒在那里,流转以后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们又能从中受益,对村里经济也有好处。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17年前盖的,已经破旧了,根据农民转市民的政策,房了拆迁以后,会补偿给我们两套75平方米的搂房,新房子离这不远,政府承诺我们明年9月搬家。 .最高兴的是变市民以后,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像我们这样的老人,一次性缴4320元钱,男的从60岁起,女的从55岁起,就可以每个月领156元养老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 .(2)通过该示范区的变化,指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

分析题:毛概+近现代史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新民主主义社会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 提出的原因:

要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分析题:毛概+近现代史 2.中国化的过程: ①1938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论新阶段》

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②1935年遵义会议

确立了毛泽东的实际领导

开始从理论上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

分析题:毛概+近现代史

③延安整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的思想成为全党共识

④七大

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分析题:毛概+近现代史

⑤七大党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分析题:毛概+近现代史

3.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4. 中国化的必要性

①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中国革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不同,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其他国家也不

可能相同。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而且它同中国革命、建设

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分析题:毛概+近

现代史

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

5. 中国化的伟大意义(胜、支、风)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6. 中国化的伟大代表—毛泽东思想

这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又体现了… 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①毛泽东思想是带着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经验的结晶。

2.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资本主义因素,也有社会主义因素

但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因素显然居主导地位 分析题:毛概+近现代史

⑴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工业化⑵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制度条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⑶满足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也有利于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走共同富裕之路: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分析题:毛概+近现代史

⑷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物质基础和实践基础:

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利用、限制私营工商业和引导农民进行互助合作的实践 ⑸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国际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1)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

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①土改胜利以后,分散落后的小

农经济要变为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

系妨碍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因此必须把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生产关系改造成社会主

义的全民所有制,以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2)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 (3)总结概括:

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分析题:思修法基

1.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

具体要求:

捍卫国家利益、参与全球化竞争

2. 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革创新

(1)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2)其他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

制度创新

分析题:思修法基

(3)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科技创新能力

(4)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5)创新的基础、创新的希望 人才、希望

3.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分析题:思修法基

1.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人生需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2. 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

⑴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

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

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⑵人生价值评价的普遍标准:

①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

3. 怎么创作有价值的人生?

⑴与人民群众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⑵个人价值取决于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即其社会贡献的大小;

⑶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①人与自身

自我身心的和谐(三观、调节、集体活动) ②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平等、诚信、宽容、互信

3. 怎么创作有价值的人生? ⑶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③人与社会的和谐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④人与自然的和谐

4. 道德模范的作用

⑴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印证了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内涵

⑵反映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诠释了社会的主流价值 ⑶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⑷给人以直观、鲜活的印象以及极大的精神鼓舞和感染 ⑸深化人们对道德的理解和认同 ⑹构成人们在道德实践中的标准和参照

2011.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郭明义,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几十年来,他照着雷锋那样去做,“把雷锋的道路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把雷锋的境界作为自己的人生梦想”,连续15年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相当于多奉献了5年的工作量,连续20年先后55次无偿献血,捐献血小板,累计近6万毫升,连续16年为希望工程、工友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资助180多名特困生,可是,他一家至今还是住在一间不过

43平米的旧楼里。有人曾不解地问郭明义,你这么做究竟

值不值得?“如果发出一点光,放出一点热,换来孩子幸福的笑脸,换来他人生命之花的绽放,换来人与人之间温暖和谐,我无怨无悔!”“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30年来,郭明义就像一支火把燃烧着自己,也燃烧着志愿者和社会上更多的人的爱心,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得到解决了1700多人的响应;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的建议;600多人无偿献出15万毫升热血;他发起成立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汇聚了200多名志愿者;他发起成立“郭明义爱心联队”,从12人已经发展到2400多人,捐款40余万元,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郭明义的精神是一块磁石,在鞍钢,在辽宁,在全国吸引汇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行动,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凝聚成巨大的道德力量,******,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体现了“简单中的伟大” 摘选自《人民日报》

2011.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 6分

2、为什么说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是“简单中的伟大“? 4分

2010. 37

交通环境是由人、车、路构成的公共生活之一,目前,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已超过1.78亿辆,拥有驾照的公民已超过1.3亿人。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公众强烈反响。下列是有关交通问题的一些调查数据:

有专家指出,道路交通上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的私事,但却折射出某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的缺失。要构建文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回答问题:

(1)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2)我们应如何从自身做起,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

分析题:世经 1.经济全球化

2.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一、是什么?

主要表现:三个“国际化”

材料关键字: 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数值变化

二、怎么讲? ⑴经济全球化的两面性

①加大南北发展差距、使发展中国家更易受外部波动影响 ②问题根源:

Ⅰ.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Ⅱ.制定现有世界经济规则,这些均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二、怎么讲?

⑵错误观点:(大题第二步补) ①贴标签:西方(美日)当政的高级官员/右翼、保守分子 “单极稳定论”、全盘“美国化”、“新干涉主义”、“人权高于主权”.

二、怎么讲?

⑵错误观点:(大题第二步补)

2002文-37(材料4) 摘自赖斯:《促进美国国家利益》:我们清楚地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尚未解决的关键利益——特别是涉及到台湾和南中国海——的大国。这就意味着中国不是一个“维持现状”的国家。仅此一点,就使中国成为一个战略竞争者。

摘自《解放军报》2000年6月28日:现在美国国会有极少数右翼议员提出,既然冷战期间美国用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那么今天美国为什么不重演这段历史,拖垮中国?按这些议员的逻辑:美国有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

2001文-37(材料2) 花600亿美元拖垮中国算不了什么。这600亿美元将给美国带来更大的“和平红利”。

2003-37选做题Ⅰ

摘自[美]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传统学派认为,单极从根本上是不稳定的,美国任何轻微的违规之举都有可能引发危险的动荡。

我认为情况正好相反: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

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

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及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二、怎么讲?

⑶错误观点:(大题第二步补) .②揭露其丑恶面目:“永对3句话”

.所谓的“.”理论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表现(“单极稳定论”、全盘“美国化”、“新干涉主义”、“人权高于主权”.).是毫无根据,且别有用心的,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其意在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三、怎么干?

.对于发展中国家,机遇or挑战(大题第三步)

.①既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又要其中趋利避害;

.②既要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又要加快自身发展;

.③最终目标:实现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1.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外交政策):大题第三步 .⑴旗帜+政策+两个始终不渝:

.①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②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⑵中国外交“永对3句话” .①中国的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

.中国的正确主张与国际旧秩序完全对立, .倡导国家的平等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民主、文明, .符合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的方向; .②中国的主张符合.代表了. .中国的主张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核心.本质. .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核心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

.⑶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①永不称霸

.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不称霸 .②承担责任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③和谐世界的前景——胡主席“八个字” .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Ⅰ.和谐世界的基本前提:

.Ⅱ.和谐世界的重要保障: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对待

各国互信合作,和睦相处 .Ⅲ.和谐世界的坚实基础:

.Ⅳ.和谐世界的鲜明特征:各国普遍发展,共同繁荣

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

.2011. 38 分析题

.金融危机发生后,某些西方国家的政要、媒体经常发表关于中国的言论,有“ ”我“救世”之说,也有“责任”之论--林林总总,网词翻新,人们可看到唱红脸者夸大中国的经济表现,动辄将一些不符实际的高帽加诸中国,真成了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唱白脸者却将国际金融危机、全球失衡等责任加到中国头上,无论是明“捧”实“压”,还是错“批”却“责”,

.万变不离其宗的都是吹嘘“中国责任论”,这既透露出他们所谓“中国责任”的用心,也反映出其对“真实中国”的误解。 .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西方某些人士对中国的“捧”与“批”,谈谈什么是“真实的中国”以及中国的责任是什么?

.描述固定套路: .①地理位置重要

.②地理位置→“兵家必争之地”→大国关系

.③描述顺序:

.从地图上看,.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地位

.东(与.接壤)→西(接.)→北(邻.)→南(与.隔.相望)

.→介于.与.(地理概念)之间,处于.与.(政治集团)的交叉点/连接处;

.历史上属于.的缓冲地带、能源供应地/运输通道

.2005-37.选做题Ⅰ .乌克兰

.从地图上看,.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 .东(与.接壤)→西(接.)→北(邻.)→南(与.相望)

.从地图上看,乌克兰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

.东与俄罗斯接壤,西接东欧,北邻白俄罗斯,南与土耳其隔黑海相望

.→介于.与.(地理概念)之间,处于.与.(政治集团)的交叉点/连接处;

.历史上属于.的缓冲地带、能源供应地/运输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介于俄罗斯与欧洲之间,处于独联体与北约的交叉点; .历史上属于俄与西方的缓冲地带,是俄罗斯重要的运输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2007-38.选做题Ⅰ

2013考研政治分析题答题技巧(毛中特和近代史)

毛中特分析题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概念解释型。

这类题目中有很明显的两到三个概念,通常的表述是:A是如何体现B的;或者A对于B有什么重要意义。如2006年毛中特的分析题第一问:“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这类题目的答题方法一定要突破常规的方法,通常可以从三个步骤去答。一是回答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二是回答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概念;三是用一句话去总结“所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即可。假设2014年考查这个题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哪些重要意义?”这类题目就是典型的概念解释型。答题的方法可以按照我刚才讲的三个步骤去套即可。一是回答什么叫科学发展观;二是回答什么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是总结一句话“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当然这类题目千变万化,不管怎么样,只要搞清楚是这类题目,就可以按照上面三个步骤去套。 二是标题列举型。

这类题目表面上看复杂,实际上很简单,考的就是章节的标

题,比如:2009年考查“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的创新”,主要考查的就是毛中特第八章前三节的标题,2010年考查“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考查的就是第11章第2节关于民生问题的六个方面。2014年要注意:1.如何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题目的答案也是第八章第4节的标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农村建设;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这个题目的答案是第9章第一节的标题(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除了这些外,我在上课的时候也讲过不少,不在一一列举。 三是现象举措型。

这类题目是毛中特最难的。通常需要从材料中看出我们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考生看不出来问题,接着第二问“如何解决材料中反映的问题”,考生就很难答对。这种题目第一问往往是这种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什么要强调民生问题(2010年)”,或者“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等。这种题目的答法除了大家背的知识点外,今年一定要答三句话“因为强调民生或者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二问一定要把书上的措施背下来。2014年需要注意的这类题目主要包括: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生态文明。3.文化体制改革。4.就业问题。 四是改革方法型。

这种类型考题今年需要注意一些,主要回答六个字“你是谁”,为了谁”,这样形象记忆更加牢固。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例:所谓“你是谁”,因为你是代表党在说话,所以,第一点: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第二点: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所以,第三点: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够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前三点回答的都是“你是谁”。所谓“为了谁”,记住:我们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所以,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一样,第四点“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为了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注意:文化体制改革连续3年考查选择题,很热的问题。考生一定要注意。另关于文化的还要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近现代史分析题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切口小的问题。

比如:土地问题;统一战线问题;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等。这类问题考前一定要把相关的专题背好。考试的时候对症下药即可。这类题目近3年几乎没有考。 二是跨度大的问题。

近3年几乎考查的都是这种类型,但是在考查这类题目的时候,往往第一问以某一个事件作为切入点,(比如2010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作为切入点,2011年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为切入点,2012年以辛亥革命作为切入点。)第二问去考查“四个选择”即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考查“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围绕“中国共产党90年所做的三件大事去回答”,比如2012年;如果考查“历史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制度”,一定围绕中国共产党4代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毛泽东)、开创(邓小平)、坚持(江泽民)、发展(胡锦涛)去回答,这个选择还没有考查,2014年考生需要注意;如果考查“历史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一

定要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去回答,比如2011年;如果考查“历史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一定围绕“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棏了巨大成就,从这个成就中我们得出的重要结论去回答”,这个选择也没有考查,2014年需要注意。

.中东地区

.从地图上看,…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

.东(与…接壤)→西(接…)→北(邻…)→南(与…相望)分析题:世经

.从地图上看,中东地区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

.东与中国、印度接壤,西接非洲和巴尔干地区,北与俄罗斯隔黑海相望,南邻印度洋

.→介于…与…(地理概念)之间,处于…与…(政治集团)的交叉点/连接处;

.历史上属于…的缓冲地带、能源供应地/运输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处于亚、非、欧三者的交叉点;

.有着丰富的资源,是全世界重要的能源供应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第8篇:考研专业课答题技巧总结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考研专业课答题技巧总结

考研冲刺期,专业课如何复习,考研的成绩高低取决于前期的努力程度,更取决于考场上的那几个小时的发挥。本文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专业课的答题技巧与要求的有关内容,你get了吗?

答题基本要求

1、全面

全面,是指完整地回答出所有的得分要点,没有遗漏。一般来说,在专业课考试中,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查对绝大多数考生并不构成威胁,通常都能获得基本分数。但要得到高分应尽量答得全面一些,涉及到一些细小的知识点比如年代、人名、论著名,最好知道几个就写几个,因为这种题型考的就是记忆。简答一般不须展开,最重要的要答得全面,这种题型绝对是踩点给分。因为原则上,阅卷时按点给分,有点有分,没点没分。

2、准确

准确,是指采用标准、规范的用语进行语言表述,表达严谨。专业课是考查你的专业素质,因此既要全面,是每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又要严谨有深度,在每一点上都要分析的透彻,令人信服,展现你扎实的专业功底。

3、逻辑性强

逻辑性强,是指答题要点之间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特别是论述题,要有知识点的适度展开。论述题题目一般最后出现,往往分值较高,临场发挥比较大,有两个最常出现的问题:

一是不能很好地组织和展开对问题的理论分析。专业课考试目标之一是考查大家在专业领域中进行学术研究的潜力,不能对问题进行有条理、有层次的科学分析就不能得到较高分数。

二是对现实问题和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不了解。这样的考生难以适应将来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因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生阶段的学习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具有更强的研究性质。因此,在答这类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基本理论和观点的掌握,思维逻辑的清晰,同时也要兼顾语言的组织和表达。

4、卷面整洁

说到卷面的整洁,首先肯定是要保证我们的书写清晰,至少要让阅卷老师能毫不迟疑地认得出你写的是什么。除此之外,帮帮还想要提醒大家的是,卷面上任何反常的细节,都可能被怀疑作弊试卷。毕竟被怀疑作弊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

各题型答题技巧

如果报考院校有提供考试样题和参考答案,请大家仔细研读。这部分内容是最接近真题和最接近阅卷答案的材料。可以说,出题人已经把阅卷答案示范给我们看了。千万不要怀疑,什么这个答案写的如此简单,字数少之类。因为阅卷是按点给分的,而不是看你写了多少个字。

1、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切中要点即可,每题不应该多于50字。具体写几句话要看每题的分数来确定,一般4分或4分以下的,一句即可;5分以上的,再多写一句,这一句最好结合教材,可以是教材中的原句,也可以是教材当中关于该名词的要点的归纳。

2、简答题

简答题主要考查大家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虽为简答,但作为研究生考试,也要适当展开,最好按照平时答论述题的方式回答。条目要清晰、要点要准确,不过,围绕 第1页共1页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要点所作的解说,可以相对自由和随意一些。

3、案例题

这种题型有三套思路可选择:

①可以先引理论,然后结合案例内容进行阐述

②可以先分析案例中的内容,然后写出其理论依据

③穿插理论和案例进行结合性论述

4、论述题

论述题的答题顺序基本可以这样归纳:

①解释题目中的名词及其特点与构成要件

②题目中要求回答的主体部分及其作用与意义

③结论与必要的展望,如果有能力,写一些自己的观点:可以谈学术界的争议点,理论与实践情况,中西方理论差异,多写一点内容没有关系。但是,如果没能力,尽量别暴露功底。

考试时间安排

无论是文科类的还是理科类,总体原则是基本按分值分配时间。虽然考试时间达三小时,但由于要写的东西特多,时间还是相对紧张的,所以速度是重要的。因此要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充分利用。后面还要留出3~5分钟时间,检查考号、姓名是否已填写完整,题号对应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有错别字等。

第2页共2页

第9篇:中考考场答题策略

中考既是对同学们所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又是对同学们应变能力的检验。考场如战场,中考不仅是智力因素的角逐,也是非智力元素的鏖战,谁取得中考的高分,谁就是胜利者。如何掌握考场上的答题技巧这种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对提高中考成绩就显得非常重要。考场答题是有技巧的!下面简要介绍一些答题中的技巧,希望对同学们的决胜考场,提高中考成绩能够有所帮助。

(1)正确处理考前5分钟。 试卷一般是在开考前5分钟发下来,对于这5分钟,同学们要正确把握。拿到试卷后,首先要检查试卷是否完整,是否有漏印的现象,如果出现试卷破损不完整、漏印等现象,就必须要求监考教师对试卷进行更换,否则答题后才发现这些现象那就麻烦了,那样至少会浪费时间,更可能的是会影响你的答题情绪,从而严重的影响考试成绩;其次要要利用这段时间正确的填写密封线内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生类别等,还要填写第II卷右下方的座号等;第三要检查答题卡、第II卷上的准考证号是否与准考证上一致,特别是答题卡上所填的准考证号与涂黑的数码是否一致;如果还有时间,可以放下钢笔,浏览一遍试题,大体上了解试题的数量、试题类型及结构,哪些试题可能是难题,哪些试题可能较为容易,这样才能对整套试卷做到心中有数,解题才会得心应手。

这段时间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千万不要动笔答题,如果在这段时间你动笔答题,

监考老师是会制止的,因此这样会影响你的以后的答题情绪,答题状态,那可是得不偿失。但你可以浏览试题,或者心中默做试题,只要不动笔即可。

(2)确定正确的答题顺序。 在中考考场中,确定正确的答题顺序非常重要,因为答题顺序混乱,往往既会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又会影响考场情绪和答题效果。中考试卷的制卷原则之一是对试题的排列顺序要从简到繁、由易到难,所以一般情况下一般考生按照试题的自然顺序进行答题是最好的答题顺序。按这个顺序答题既可以防止漏掉试题,又可以使解题思路连贯、完整,有利于同学们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问题,有利于同学们缓解(甚至可以消除)考试的紧张心理。在监考过程中,我发现部分考生拿到试卷后,见容易题就做,见难题就过,前答一道题,后答一道题(而且不是把题目全部答出),将试卷翻来覆去,答题来来回回,既耽误了答题时间,又影响自己的注意力和答题情绪,效果非常不好。但要注意:按这种顺序答题并不是要求同学们遇到难题照答不误、啃硬骨头,因为题目的难易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按照这个顺序遇到难题时,可以适当的跳过去,先做容易的、有把握的试题。

(3)采用正确的审题方法。 审题是解答试题的关键一环。审题时必须聚精会神,可以采用“心中读题”的方法,尽量多“读”几遍试题,甚至可以在草稿纸上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潜在条件及要求解决的问题列出来,做到边“读”题,边心中解题,最终把试题的已知条件、试题的要求等读懂、读明白。另外“读”题时要抓住试题关键性词语,如对于化学中的推断题要可以找出试题的突破口(题眼),对于简答题(譬如化学实验中的简答题)必须找准答题的要点,对于计算题

可以找出已知的数据和需要计算的问题,然后在二者之间找出合适的、尽量简答的关系进行计算。审题时要尽量要做到准、稳、慢,这样可以避免解题的随意性、盲目性。有些同学审题时粗枝大叶,还没有弄清楚题目的要求,就匆匆下笔,不加思索的解题,造成了本来应该会做的试题,因审错题意而失分;甚至有些同学解到一半考虑不对,匆匆擦掉(或者勾掉)重新开始,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考试时间,又影响了考试情绪;而有些同学审题疏忽大意、漫不经心,答题草率了事、丢三落四,把题目中的几个层次的要求当成一个要求。同学们在中考考场中一定要克服上述审题缺点,这样才能不至于答非所问,从而赢得考场上的胜利。

(4)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 理科试题(特别是化学试题)主要包括选择题和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对于不同的试题应该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选择题一般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学科基础知识与原理、基本能力,审题时可以将题目与学习过的有关知识、原理相联系。有些选择题通过上述步骤可以马上写出答案,对于选择题要认真对待,不能轻易放过每一分;另外对于没有把握的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找出试题答案,这也是解答这种试题的重要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解题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本身的已知条件,对四个选项依次进行排除,然后确定正确答案。对于推断题和计算题必须认真审题、读题,寻找解题的关键条件,然后将已知条件与要求的未知问题牵线搭桥,找出解题的正确途径。解答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特别是计算题不能套用以前的解题方法,防止思维定势而把你的解题方法引入歧途而造成大面积的失分,但可以对比以前的解题方法,然后找出适合该题的解题途径。

(5)向答题规范要分数。中考的考试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所以考场上答题速度一般是很快的,这样就可能导致答题不准确、字迹潦草、书写不工整,实际上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该注意答题的规范性。有的同学认为字写的潦草点没什么,只要正确即可,甚至有些同学认为反正答完题以后还可以检查、修改。实际上对大部分考生来说,检查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同学根本就来不及检查试卷,即使能够发现书写中的错误或不规范的地方,你要想改正或者重新抄写,你也只能是“望卷兴叹”(因为多数时候你已无时间做这些工作了,或者试卷中已没地方书写了)了。因此一定要尽力做到一次就写好,不要过多的修改,更不能出现大面积的涂改。卷面整齐清洁。对于化学而言,还必须注意化学符号的使用规范,如化学方程式中的“→或者=”、“↑”、“↓”、“△”等符号,或者其他的“高温”、“光照”等反应条件。书写格式统一规范,字迹大小整齐匀称,阅卷老师能够一看就明白,于是阅卷老师大笔一挥,你就可以得高分了。

(6)把好最后检查关。由于中考时间的匆促,解题时难免会存在某些疏漏,所以对刚刚做过的试题进行必要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解答完所有的试题后,可稍微停顿放松一下,伸伸懒腰,然后应该马上冷静下来,认真的对试题进行检查,检查审题是否正确,答案内容是否正确与完善。切记!不能做完试题后就匆匆交卷!对试卷合理的检查可以遵循下列的方法、步骤:首先检查准考证号是否填写正确,姓名、座号是否填好、答题卡是否填写的准确等。再次检查试卷是否完整,从试卷第1页开始,并且核对卷子页码。第三检查是否存在漏题现象,既要检查是否有漏做的大题,又要检查某题中的某一问是否漏答,特别要注意检查分跨在两页上同一个试题的后部分问题。第四检查时应该先检查自己认为可能错误率高

的(自己把握不大的试题)且容易出错的试题;然后再检查较难的、自己认为把握性大的试题。第五检查实验题、推断题的答案是否要完整,是否需要作必要的修改或适当的补充,化学方程式是否书写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不是都作了注明等。第六检查计算题的解题步骤是否完整。计算题的评分一般是按照计算步骤划分分数的,所以计算步骤一定要完整且规范,这样才能在得数正确的前提下得到最高的分数。

在检查试卷的过程中,不能自我怀疑而把正确的答案给为错误的。所以检查时要从基本概念与原理出发来检查自己的推理过程、验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合理。

中考考场中除注意以上解题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树立考场必胜的信心,中考试题并不都是新题,更多的还是以前训练过的题型,只要你坚信考场必胜,那么你一定能够取得中考的好成绩!

上一篇:中国企业培训市场现状下一篇:江西省林权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