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在“东桑西移”进程中的优劣势分析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广西承接东部桑蚕业转移的现状

2006年, 我国开始实施“东桑西移”工程, 东部省市大批桑蚕企业正在向西部省市转移, 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从2000年到2005年, 东部地区的桑园面积占全国的比例年平均减少了0.76%, 中部地区年平均减少了0.45%, 而西部地区年平均增加了1.50%;蚕茧产量, 东部地区占全国的比例年平均减少2.50%, 中部地区年平均减少了0.10%, 而西部地区年平均增加了2.66%。

(一) 广西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的现状

广西紧抓“东桑西移”工程战略转移的契机, 大力发展桑蚕企业, 发展成效比较显著, 成为我国桑蚕生产第一大省。2010年全区蚕业生产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桑园面积达到210万亩, 蚕茧产量21.4万吨, 均创历史新高, 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并且, 广西的桑蚕生产初步形成了桂西北、桂中、桂南三大桑蚕优势产业带。

(二) 广西茧丝绸企业的发展现状

2010年, 广西全区有已核发鲜茧收购资格证的鲜茧收购站816家, 已核发缫丝企业生产准产证的缫丝企业72家 (生产规模为自动缫丝24.4万绪) , 全区自动缫丝机总装机规模约26万绪, 约消化区内蚕茧量的70%, 年产生丝约1.82万吨, 与2005年茧丝加工企业52家, 生丝产量不到6000吨比, 均有大幅提升。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54.42亿元, 为城镇居民和吸纳农民工就业提供了4万个岗位。

二、广西承接“东桑西移”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

(一) 三大桑蚕主产区已初具规模, 为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

广西三大桑蚕主产区域:桂西北是河池市;桂中为来宾市、柳州市;桂南为南宁市、贵港市, 它们都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能及时调运各类物资及蚕茧, “绿色通道”作用显著。2007年, 三大桑蚕主产区域桑园面积达11.58万公顷, 占全区桑园总面积约86%, 蚕茧产量达18.65万吨, 占全区蚕茧总产量约91%。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桑蚕养殖的专业乡镇, 全区养蚕乡镇数从2000年的725个增加到2007年的733个, 产茧量达500吨的乡镇数由2000年7个增加到2007年的118个, 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当属横县云表镇, 2007年, 该镇桑蚕产量0.78万吨, 占三大桑蚕主产区蚕茧总量的4.18%。云表镇发展桑蚕业的典型特色是: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通过“桑—蚕—茧”技术集成示范与产业化综合开发, 形成了浓郁的生态农业模式, 培育茧丝绸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为全区乡镇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广西“十一五”规划中强调要重点培育一批有利于提高茧丝绸业生产集中度的龙头园区项目, 利用外来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品牌及市场销售网络, 发展织绸、印染、服装等丝绸深加工产品, 拓展茧丝绸产品生产领域, 提升丝绸加工的整体水平。

(二) 农民养蚕产茧收入增长较快, 比较效益高

随着近年的科技进步和茧丝绸市场的发展, 广西蚕桑业的比较效益明显提高, 茧丝绸业也出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委员会的调查显示, 每亩桑鲜茧的销售收入普遍在3000元-5000元之间, 最高的达7000元-8000元, 2008年春季种植的新桑园也在1000元-2000元之间, 依次计算其收入是种植玉米的4-5倍, 是甘蔗的2-3倍。较高的经济效益不但提高了广西农民养蚕产茧的积极性, 也能够吸引东部桑蚕业加快对广西产业转移的步伐。

(三) 管理机制的市场化是广西承接东部桑蚕业转移的最大优势

广西在2000年就对蚕茧实行了市场价格, 对蚕茧市场采取的是开放式、市场化的管理机制。这种多家收购、以质论价、自由竞争的交易方式, 使蚕农真正得到了实惠, 提高了蚕农的积极性;而其他省 (区) 几乎都是管制型的经营机制, 也就是地方政府 (主要是县一级) 指定或拍卖蚕茧收购权, 收购者以垄断价格 (往往低于市场平均价) 强行收购蚕农的蚕茧, 蚕农的利益受到损害, 积极性受到挫伤。以干茧为例, 到2007年底, 广西干茧成交的现货价格为48000元/吨, 平均来说高于西部省市, 如四川46000元/吨, 重庆47000元/吨的价格, 平均每吨高出的这1000元—2000元的收入, 使得广西蚕农的收益相比西部其他省市明显要高。开放式、市场化的管理机制是西部其他省份虽然在桑蚕业的投入上比广西高, 但是实际收益却比广西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广西承接“东桑西移”产业转移的劣势分析

“东桑西移”工程促进了广西茧丝绸业的蓬勃发展, 成为广西农户创收的一项主要渠道。但是“东桑西移”绝不仅仅是简单地东部桑蚕业在广西落户, 如果没有形成一条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又会走东部桑蚕业逐步衰退的老路。但是, 目前广西在承接东部桑蚕业转移的过程中又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些劣势, 具体表现为:

(一) 桑蚕业产业链短, 附加值不高

桑蚕产业的高附加值是在茧丝之后的纺织、印染、服装加工等环节。但广西蚕茧仅限于加工成生丝外销, 无资源深加工企业, 产业链短, 抗市场风险能力低。而江浙等地丝绸产品已升级换代向交织、丝毛、丝麻、混纺、家纺用绸及厚重宽幅织物等高档丝绸产品发展, 所以广西茧丝绸企业的效益难以赶上江浙地区的企业。

目前, 广西仍处在原料生产、原料销售阶段, 农民增产不增收不可避免。其主要原因在于:丝绸产品对外影响力不够, 部分企业间无序竞争严重, 缺乏长远发展的目标和团队意识;丝绸工业产业链条不够完整, 终端产品少, 利润空间小, 企业效益欠佳。

(二) 茧丝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不利于桑蚕生产的稳定

我国丝绸产品主要面对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依存度比较大, 因而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茧丝原料市场价格起伏不定在所难免。广西的茧丝产品销售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一方面茧丝价格上涨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提高蚕农的生产积极性, 并能吸引更多的茧丝绸企业落户广西;另一方面广西茧丝产业发展缓慢, 技术更新支持力度不够, 企业资金积累较少, 使得供应量增长相对滞后, 茧丝交易容易产生投机行为, 促使茧丝价格不正常上涨。一旦出口市场发生了未预料到的变化, 势必造成茧丝绸产品价格大跌, 最终会对广西的桑蚕业发展带来沉痛的打击。

(三) 茧丝出口市场单一, 缺乏国际市场引导

广西大部分茧丝绸产品出口以国内东部沿海地区为主, 而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反映较慢。近些年, 从国际市场来看, 虽然美国、欧盟等对我国纺织品设限和采取其他贸易保护措施, 涉及到的丝绸商品数额较少, 对我国丝绸商品出口影响不大。但是, 由于总体需求有限, 国外针对我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时有发生。如印度继对我国低级丝征收反倾销税后, 又对我绸缎进行反倾销调查, 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了我国绸缎出口。当国际丝绸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时, 国内东部沿海地区丝绸产业相应调整一段时间之后, 广西缫丝企业的茧丝生产加工才从高位回落, 致使茧丝商品大量库存和积压, 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四、广西承接“东桑西移”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

(一) 坚持桑蚕业产业化经营, 延伸产业链, 提高产品附加值

一方面广西要适时培养桑蚕重点龙头企业, 特别是在一些桑蚕业大县、大镇建立茧丝产品生产基地, 通过“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集中生产、集中管理, 进一步提高生丝加工能力;另一方面要做好产业分工, 政府要选择交通和信息流通比较便利的区域扶持和发展一批中小型的纺织、印染企业, 不搞重复建设, 形成蚕茧—生丝加工—纺织、印染的产业链。

(二) 建立茧丝产品国际国内市场价格监控体系, 使市场

信息透明化

茧丝产品具有周期性、专用性等特点, 这就决定了茧丝产品容易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而影响茧丝产品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产品质量、信息传递和产业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我们认为, 一方面广西要尽快建立茧丝产品国际国内市场价格监控体系, 建立一套价格评估指标体系, 目的是要为蚕农和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保障, 预测和防范价格频繁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 以免产品价格波动对蚕农和企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损害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 要逐步提高广西茧丝绸企业的产业化水平, 因为产业化水平高意味着企业对产品价格的控制能力比较强, “讨价还价”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三) 以茧丝绸产品出口为导向, 逐步拓宽国内外市场

我国虽然是茧丝绸生产大国, 茧丝绸产量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 但是我国生产的茧丝绸产品有80%是用于出口, 国内市场茧丝绸产品的消费量较少。因此, 我国的丝绸产业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广西作为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重点承接省份, 应该在拓宽国内外市场, 尤其是国外市场方面狠下功夫。我们认为, 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广西丝绸产品打开国际市场的良好机遇。目前, 广西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主要是以金属制品、纺织品、水果蔬菜和化工制品为主。以纺织产品为例, 广西出口东盟的纺织产品中以服装产品为主, 真正涉及到纺织原料、面料的出口比例不到10%, 单一的商品结构已经严重制约了广西纺织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 广西应该有意识地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相关政策, 熟悉《货物贸易协议》的内容, 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 在大力发展茧丝绸产业的同时, 利用地缘优势, 拓宽市场渠道, 为顺利承接东部桑蚕业转移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为构建“东部优化、中部提升、西部大发展”的茧丝绸产业带, 我国于2006年正式启动了“东桑西移”工程。本文以广西承接东部桑蚕业转移的现状为出发点, 通过分析广西发展茧丝绸业的优势和劣势, 提出了广西做好“东桑西移”产业转移的对策。

关键词:东桑西移,桑蚕业,产业转移

参考文献

[1] 陈有禄, 罗秋兰.“桑西移”产业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07, (11)

[2] 喻嘉乐.“以东鉴西”:发展西部桑蚕产业的可行性选择[J].丝绸, 2007, (12)

[3] 蓝云.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广西桑蚕业产业化水平[J].广西蚕业, 2008, (2)

[4] 蔡玉根, 姚李军.对蚕茧价格频繁波动的思考[J].江苏蚕业, 2008, (4)

[5] 磨美华.广西桑蚕业发展优势及问题探讨[J].广西蚕业, 2008, (4)

[6] 庞凌晖.广西茧丝绸业的现状与发展[J].广西纺织科技, 2008, (3)

[7] 陆瑞好.浅谈广西蚕业产业化经营及其发展方向[J].广西蚕业, 2001 (3)

上一篇:穿戴式监护仪概述下一篇:自拟导痰祛瘀汤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