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西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精选7篇)

广西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篇1

1、是要努力拓宽宣传渠道,多方面、多方位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结合各类交通事故案例,以案说法,对日常交通违法行为要及时曝光,切实增强广大市民和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2、是要深入开展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守法意识。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针对不同单位、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要组织、督促、指导各机关、单位、街道、社区开展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培养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守法、文明交通意识。要进一步强化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注重交通安全的观念。新闻媒体也要利用案例剖析、公益广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二、加大对骑车人和行人的交通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守法自觉性和交通安全意识,净化交通环境。

努力做到政府严格执法、社会组织自律和公民自觉守法的有机结合,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新格局。

三、开展《珍视生命,善待生命,文明行走在都市》活动。

利用市民学校、宣传栏、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在广大市民中,重点是在市场经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员中,宣传“文明行走在都市”活动的意义,开展“文明行走、做文明市民”的实践活动, 提高广大市民和未成年人珍视、善待生命,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做一个文明行走的好市民,为城市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进一步加强交通标识的设置工作。

广西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篇2

一、我国《道交法》及其实施条例存在的问题

1、部分道路交通安全行政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

尽管道路交通安全法律体系中主要以法规规章为主, 但在部分法规、规章的规定之中仍存在法律冲突的现象。比如对非现场执法规定存在的冲突, 《道交法》第7条、第114条对非现场执法做出了规定。而在道路交通安全行政法律体系中, 对非现场执法规定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非现场执法与《行政处罚法》第5条规定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存在冲突。行政处罚不应以追究行政法律责任为唯一目的, 而应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纠正违法行为, 教育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等社会成员自觉守法。而非现场执法作为行政处罚方式的一种, 只强调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却忽视了对违法行为的纠正以及对违法行为人教育。同时, 非现场执法在不能确定违法驾驶人的前提下, 处罚的往往是机动车的所有人或管理人, 而真正的违法驾驶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处罚, 造成错误的执法, 有失公正。这样只是以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而处罚, 难以达到通过处罚纠正交通违法行为, 教育公民自觉守法, 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处罚目的。二是非现场执法与《行政处罚法》第6条规定的“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原则存在冲突。在非现场执法中,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通常不在现场, 在做出处罚时一般不会听取违法行为人的意见或者不会听到违法行为人的意见。同时在非现场处罚执法中, 违法行为人往往是在处罚发生很久一段时间后才知悉自己违法, 要回忆当时的具体细节为自己申诉或抗辩存在较大难度, 更难说保留证据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因此, 非现场执法与《行政处罚法》存在的这种冲突难以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在一定意义上剥夺了违法行为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2、道路交通安全行政法规部分条文不够具体明确。

比如对机动车超载行驶的治理需要进一步明晰。《道交法》第92条、《道交法实施条例》第106条对机动车超载行为作出了规定。但这些规定中, 更多的是强调对超载行为的处罚, 对处罚后如何处理超载的乘客或物品、违法状态如何消除则规定模糊。《道交法》第92条规定, 存在超载行为, 由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进行处罚并扣留机动车至违法状态消除。《道交法实施条例》第106条进一步规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扣留机动车后, 由机动车驾驶人或所有人将超载的乘车人转运、超载的货物卸载, 并承担转运或卸载的费用。尽管上述法条对超载行为的处罚以及机动车的扣留作出了规定, 但由于欠缺法律规定的支持, 在实践运行中没用专门的转运机构来落实超载乘客或货物的转运事项。于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对超载行为处罚后通行做法, 一是由机动车驾驶人或所有人自行联系转运车辆, 这样不仅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而且也是相当麻烦的事, 特别是要求外地车辆在短时间内自行联系转运车辆更是困难。二是如果超载的是货物, 则涉及到转运货物的临时保管问题, 比如保管场地、保管费用、超载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等等。三是交警在收取罚款后, 不再对超载的乘客或货物另作处理而直接放行。这样做不仅仅违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立法精神, 而且也不利于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3、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法律性质有待明晰。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法律性质在《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之前就在学界以及实务界存在很大分歧, 观点众多。一种观点认为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属于技术鉴定行为, 它从本质上说应该是一种鉴定行为, 它解决的是事实问题而非法律问题。一种观点认为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属于行政裁决行为, 它是对交通事故当事人之间的责任进行认定, 其目的在于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 符合行政裁决行为的特征。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属于行政确认行为, 它具有法律效力, 产生法律效果, 对当事人权利义务产生影响, 符合行政确认的要件。除了前述学说,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还有行政证明说[]、行政居间说, 行政调查说, 行政指导说, 限于篇幅有限, 笔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可见, 作为交通事故认定制度的基础理论,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界定存在众多学说, 观点不一, 由此产生实务操作中对交通事故认定救济方式的不统一, 交通事故认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救济等问题。

4、非现场处罚的执法困境。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 特别是高等级道路交通中车流量大, 车速快的特点, 在现实交通管理执法中, 警力不足、现场执法难度大的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现场交通执法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而类似于雷达测速仪、数码照相机等高技术设备的出现则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途径。因此, 非现场执法这一新兴执法模式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及应用价值。就非现场执法这一新兴的执法模式, 赞成者有之, 反对者也不在少数。作为有别于传统执法模式的新兴执法模式, 非现场执法存在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一是非现场执法告知程序的问题。《行政处罚法》第31条规定了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之前应当遵循告知程序, 履行告知职责。但《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都未对非现场执法的告知程序做出规定, 即使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公安部105号令) 第20条中也仅仅是规定“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可以通过邮寄、发送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这里就存在“可以”义务与“应当”义务的冲突, 以及如何保障违法行为人受告知的权利等问题。二是处罚对象不当的问题。非现场处罚一般都是通过拍照、摄像等技术监控设备确定违法行为人。但是受技术限制, 监控设备很难确定违法机动车的实际驾驶人, 同时“套牌车”、“克隆车”的出现, 更是加大了非现场执法的难度, 造成处罚人并不是实际违法人的尴尬处境。于是非现场执法中的这些制度漏洞也就催生了“买卖驾照分数”, “驾照违章处理黄牛”等社会乱象。

二、我国《道交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完善

1、加强对《道交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清理和修改。

在前文分析中, 《道路交通安全法》与其它法律法规存在的冲突导致处理交通违法行为以及交通事故的实务操作做法不统一, 条文适用混乱。此外, 诸如对超速、超载的一些规定不明确, 导致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面临执法困境。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道交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清理和修改工作, 以适应道路交通活动的发展。加强对现行法律法规的清理, 应建立常规清理与专项清理相结合的制度。这里的常规清理是对现行法律法规开展定期的清理, 使之成为一项日常的法制工作。而专项清理是指针对规范内容或对象是同一类的法律法规进行专门的清理。专项清理的好处是针对性强, 有助于集中时间和力量解决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问题, 有助于以法的形式, 在一定的时期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常规清理和专项清理工作, 发现现行法律法规中存在的冲突, 为进一步对其进行修改和编撰打下基础。在清理后的基础上, 适时对其中存在冲突、规定模糊不明确的法律法规条文进行修改和补充。除此之外, 在高位阶的法律法规修改之后, 低位阶的部门规章或者地方性法规也应在一定的时间内作出相应修改, 对没有修改又与高位阶法律法规相冲突的应予以废止。通过这些清理、修改和补充工作, 让现行的道路交通事故行政法律法规在其完善性上更进一步。

2、明确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为具体行政行为。

一种行为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主体条件, 即行为主体必须是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二是内容条件, 即行为内容是行政机关向向行政相对人作出的具有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 目的在于建立、改变或者撤销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三是程序条件, 即行为的作出应当依法律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就交通事故认定行为而言, 从主体上来说,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明确规定,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从行为内容的上看,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是一种有别于一般民事行为的独立的职权行为。从行为的程序上看,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行使职权的行为。因此,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完全符合具体行政行为要求。它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 依据法定职责, 以行政主体的身份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检验之后, 通过分析研究, 进而形成对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造成原因以及当事人事故责任划分作出认定的专门活动。笔者建议适时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 将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明确为具体行政行为。这样即可避免在实务操作中出现执法不统一的现象, 又可增加对交通事故当事人权利救济途径。

3、完善非现场执法程序。

广西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篇3

一、客运交通管制条例下的交通经济管理的目标

构建交通经济管理体系,一方面是为了客运交通供给基本满足客运出行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实现城市客运交通在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目标。对于管理者而言,需要在现有的交通经济管理体系下,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保证城市客运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为了环保,需要尽可能减少私家车的出行率,采用对私家车驾驶员征收拥挤费和对公共交通乘客提供财政补贴的方式则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目的,这样政策的制定,不仅有利于环保,还减少了交通拥挤,改善了交通环境。

二、客运交通管理条例下的交通经济管理的决策方法

构建客运交通管制条例下的交通经济管理体系,需要采用合适的决策方法。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管理者而言,可以将政策决策的研究划分为三种,分别是传统的政策决策、不确定条件下的政策决策和公共参与下的政策决策。下面,笔者将就这三种方法分别展开分析。

1.传统的管理者政策决策方法

传统的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时,从行为上看,一般会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自上而下的方法,也称为理性模型,侧重点在于识别政策成功实施的影响因素;二是自下而上的方法,侧重点则在于对参与者和组织内部相互作用的重要性的研究。在这方面取得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的有Walker,他在2000年提出了城市交通决策的整合系统图。他认为决策的本质在于让各方利益平衡,在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参与方众多,而在做政策决策时最本质的原则是在

2.不确定条件下管理者政策决策方法

在做城市交通中的决策时,一般是有多种方法备选的,需要在众多方面中选择一种来作为决策方法,或者是将这些备选方法整合,来做决策方法。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有可能带来一个后果就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能和社会的执行环境不确定。Walker也是赞同这种看法的,但是在这种看法的基础上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还是回归到他认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身上。他认为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于城市交通未来的评估不同,那么他们对于制定的交通政策的看法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其愿意或者拒绝城市交通政策的实施是不确定的。根据这种情况,Walker制定了相应的自适应性政策流程,给面临不确定条件下的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由于在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中,会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城市外部环境的发展、政策的决策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的来源,那么对于管理者来说,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处理这些不确定性。Walker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公共参与下管理者政策决策方法

近年来,每当制定出新的有关交通经济管理的政策,总会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出现,尤其是最近几年,不同利益相关者和主题对政策的反对意见日益增多。根据这种新情况,研究者在制定政策决策的过程中,逐級开始关注公众的反应和公众在政策制定中的参与过程,研究出在公共参与下管理者政策决策的方法。比较有影响力的方法,有Carlos F.Pardo(2007)介绍的几种有关引导公众对于公共交通与其他可持续性交通方式的意识与行为转变的策略。

三、总结

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而言,交通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文中,笔者简要介绍了管理者在制定政策决策时所采用的方法,希望能对构建交通经济管理体系起到一定的作用。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政策是管理者合理分配客运交通资源的重要手段,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文.浅谈编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代交通管理.2003(03).

[2]潘军,殷广涛.对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以济南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为例.城市交通.2004(02).

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篇4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对有违反《条例》和本《细则》规定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县以上交通主管部门或其受委托的航道管理机构除责令纠正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排除障碍,赔偿损失外,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条例》第十三条,本《细则》第十六条,侵占、破坏航道或航道设施的,处以不超过损失赔偿费的40%的罚款。”

6、触碰航标不报告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第二十一条“船舶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触碰航标不报告的,航标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情节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7、危害航标及其辅助设施或者影响航标工作效能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的规定,危害航标及其辅助设施或者影响航标工作效能的,由航标管理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二)海事管理部分

1、船舶未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配备船员擅自航行的 处罚种类:罚款、责令停航或者停止作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未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配备船员擅自航行,或者浮动设施未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配备掌握水上交通安全技能的船员擅自作业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对船舶、浮动设施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航或者停止作业。”

9、伪造、变造、买卖、转借、冒用船舶检验证书的 处罚种类:没收有关的证书或者证件、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伪造、变造、买卖、转借、冒用船舶检验证书、船舶登记证书、船

员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没收有关的证书或者证件;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5、使用过期的船舶国籍证书或者临时船舶国籍证书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第五十二条“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或者使用过期的船舶国籍证书或者临时船舶国籍证书的,由船籍港船舶登记机关责令其补办有关登记手续;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船舶吨位处以本条例第五十条规定的罚款数额的百分之十。”

20、转借、冒用船员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 处罚种类:没收有关的证书或者证件、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伪造、变造、买卖、转借、冒用船舶检验证书、船舶登记证书、船员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没收有关的证书或者证件;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1、伪造、变造或者买卖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船员培训合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的

处罚种类:收缴有关证件、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买卖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船员培训合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收缴有关证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还应当没收违法所得。”

22、船员服务簿记载的事项发生变更,船员未办理变更手续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员服务簿记载的事项发生变更,船员未办理变更手续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

29、不依法履行救助义务或者肇事逃逸的

处罚种类:罚款、暂扣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吊销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给予暂扣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6个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销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的处罚:

(六)不依法履行救助义务或者肇事逃逸的;” 30、利用船舶私载旅客、货物或者携带违禁物品的

处罚种类:罚款、暂扣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吊销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给予暂扣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6个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销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的处罚:

(七)利用船舶私载旅客、货物或者携带违禁物品的。”

32、未保证船舶和船员在开航时处于适航、适任状态,或者未按照规定保障船舶的最低安全配员,或者未保证船舶的正常值班的

处罚种类:罚款、暂扣船员适任证书、吊销船员适任证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第五十八条“反本条例的规定,船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给予暂扣船员适任证书6个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销船员适任证书的处罚:

(二)未保证船舶和船员在开航时处于适航、适任状态,或者未按照规定保障船舶的最低安全配员,或者未保证船舶的正常值班的;

招用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规定取得相应有效证件的人员上船工作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员用人单位、船舶所有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

(一)招用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取得相应有效证件的人员上船工作的;”

59、拒绝或者阻挠检查人员实施船舶安全检查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第二十九条“违反本规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对违法船舶或者其所有人、经营人、管理人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违法人员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拒绝或者阻挠检查人员实施船舶安全检查的;” 60、弄虚作假欺骗检查人员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第二十九条“违反本规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对违法船舶或者其所有人、经营人、管理人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违法人员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弄虚作假欺骗检查人员的;”

53、未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手续的

处罚种类:罚款、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责令停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在内河航行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禁止船舶进出港口或者责令停航,并可以对责任船员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3个月至6个月的处罚:

(二)未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手续的;”

52、未按照规定悬挂国旗,标明船名、船籍港、载重线的 处罚种类:罚款、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责令停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在内河航行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禁止船舶进出港口或者责令停航,并可以对责任船员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3个月至6个月的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悬挂国旗,标明船名、船籍港、载重线的;”

66、超载运输货物、旅客的

处罚种类:罚款、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八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不具备安全技术条件从事货物、旅客运输,或者超载运输货物、旅客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对责任船员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6个月以上直至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处罚,并对超载运输的船舶强制卸载,因卸载而发生的卸货费、存货费、旅客安置费和船舶监管费由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承担;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关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7、在内河通航水域进行有关作业,不按照规定备案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内河通航水域或者岸线上进行有关作业或者活动未经批准或者备案,或者未设置标志、显示信号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71、船舶装卸、过驳危险货物或者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口未经海事管理机构同意的

处罚种类:罚款、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责令停止作业或者航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从事危险货物作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停止作业或者航行,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船员的,并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6个月以上直至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处罚:

(二)船舶装卸、过驳危险货物或者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口未经海事管理机构、港口管理机构同意的。”

86、船舶进行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作业,未遵守操作规程或者未在相应的记录簿上如实记载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九条第二款“船舶进行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作业,未遵守操作规程或者未在相应的记录簿上如实记载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87、船舶向水体倾倒船舶垃圾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罚款;造成水污染的,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船舶承担:

(一)向水体倾倒船舶垃圾或者排放船舶的残油、废油的;” 88、船舶向水体排放船舶的残油、废油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罚款;造成水污染的,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船舶承担:

广西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篇5

一、判断题:

1、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规定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内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2、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在高速公路上拦截检查行驶的车辆,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法

执行紧急公务除外。(√)

3、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等待交通警察前来处理。(×)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 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4、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5、持有境外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考核合格的,可以发给中国 的机动车驾驶证。(√)

6、营运载客汽车5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7、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技术监控记录资料,可以对违法的机动车所有人或

者管理人依法予以处罚。对能够确定驾驶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8、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非机动车,应当当场出具凭证,并告知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

9、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受理群众举报投诉,不需调查核实和反馈结果。(×)

10、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拖车可适当向当事人收取费用,并及时告知向当事人停放地点。(×)

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委托或者组织没有利害关系的单位执行强制排除妨碍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没有监督的责任,可以不派员到场进行监督。(×)

自行车、三轮车安装动力装置的,可以收缴非法装置。(√)

11、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核定乘员、货运机动车超过核定载质量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扣留机动车后,应当将超载的乘车人转运、将超载的货物卸载,并承担相应费用。(×)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事故处理民警的意见,确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后座可以乘坐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口头告知当事人,可不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

机动车驾驶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驾驶许可的,应当收缴机动车驾驶证,撤销机动车驾驶许可。(√)

12、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期间,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继续调解。

(×)

二、单项选择题:

13、高速公路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 公里。(C)A.80 B.100 C.120 D.160

14、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 周岁。(C)A.8 B.10 C.12 D.14

15、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实施罚款的行政处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施。(B)

A.当场收缴罚款

B.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 C.根据情况收缴

D.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缴

16、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 罚款。(B)

A.10元以上50元以下

B.5元以上50元以下 C.20元以上100元以下 D.5元以上20元以下

17、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非机动车,应当 出具凭证。(C)A.协商

B.事后 C.当场 D.不

18、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A)

A.组织抢救受伤人员

B.组织抢救财产 C.组织抢救车辆 D.组织抢救公共设施

19、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可以对违法的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依法予以处罚。(A)

A.交通技术监控记录资料

B.群众举报 C.媒体反应 D.匿名信

20、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时,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故障车来车方向 以外。2(D)

A.30米

B.50米 C.100米 D.150米

21、对驾驶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驾驶人,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C)

A.拘留驾驶人

B.注销行驶证 C.吊销驾驶证 D.暂扣驾驶证

22、汽车通过急弯路时,最高时速不准超过。(A)A.30公里

B.40公里 C.50公里 D.60公里

23、非施工机动车在施工地段。(A)A.不得停车

B.可以随意停车 C.可以长时间停车 D.可以临时停车

24、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在

以上的距离。(D)

A.50公里

B.60公里 C.80公里 D.100公里

25、被扣留的机动车,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30日内不接受处理,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告 个月仍不接受处理的,依法拍卖。(B)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26、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机动车登记或者驾驶许可的,撤销机动车登记或者驾驶许可;申请人在 内不得申请机动车登记或者机动车驾驶许可。(C)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27、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支付抢救费用的,由 通知保险公司。(B)

A.当事人

B.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C.车主

D.驾驶员

28、对当事人的生理、精神状况等专业性较强的检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 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应当由鉴定人签名。(A)

A.委托专门机构

B.聘请有关人员 C.指派民警 D.请社会人员

29、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半挂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 米,载运集装箱的车辆不得超过 米。(D)

A.4.2, 4.5米

B.5, 5.2米 C.5, 5.5米 D.4, 4.2米

30、违反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可以。(C)

A.扣留机动车

B.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C.拖移机动车 D.暂扣机动车驾驶证

3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驾驶拼装的机动车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驾驶人,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C)

A.撤销机动车驾驶证

B.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C.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D.暂扣机动车驾驶证

32、执行职务的交通警察认为,应当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给予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可以先予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并在 内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D)

A.5天

B.3天 C.48小时 D.24小时

33、对行人、乘车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罚款,当事人无异议的,可以当场予以收缴罚款。罚款应当开具 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A)

A.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

B.地市级财政部门 C.县级财政部门

D.省级公安机关财务部门

34、机动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道路中心线的道路上行驶的,最高车速,城市道路为每小时 公里,公路为每小时 公里。(B)A.40,50 B.30,40 C.30,50 D.50,60 4

35、需要封闭道路,中断交通的,除紧急情况外,应当提前 天向社会公告。(A)A.5 B.10 C.15 D.20

36、尚未登记的机动车,需要临时上道路行驶的,应当取得。(C)

A.驾驶证 B.通行证

C.临时通行牌证 D.许可证

37、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的式样由 规定并监制。(D)

A.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B.国务院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公安部门

38、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机动车检验收取费用,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 核定的收费标准。(C)A.公安部门 B.交通部门 C.价格主管部门 D.质监部门

39、对未中断交通的施工作业道路,应当加强交通安全监督检查,维护道路交通秩序。(A)

A.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B.交通路政部门 C.施工作业单位 D.道路管理部门

40、遇有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重大交通事故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形,采取其他措施难以保证交通安全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实行。(C)A.限制通行 B.禁止通行 C.交通管制 D.戒严

49、对于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指出违法行为,给予____后放行。(B)

A.警告 B.口头警告 C.少量罚款 D.教育

50、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采取不正确的方法拖车造成机动车损坏的,应当依法承担____。(C)

A.赔偿责任 B.行政责任 C.补偿责任 D.以上都不对

51、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不按照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出具虚假检验

结果的,由____处所收检验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并依法撤销其检验资格;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D)A.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B.行业主管部门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52、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____。(B)

A.应当并处吊销驾驶证 B.可以并处吊销驾驶证

C.应当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D.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53、暂扣机动车驾驶证的期限从 起计算;处罚决定生效前先予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C)

A.处罚审批之日,扣留一日折抵暂扣期限一日 B.处罚审批之日,扣留时间不折抵

C.处罚决定生效之日,扣留一日折抵暂扣期限一日 D.处罚决定生效之日,扣留时间不折抵

54、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____。(C)

A.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B.处二百元至二千元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C.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D.处二百元至二千元罚款,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55、对 内发生二次以上特大交通事故负有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的专业运输单位,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消除安全隐患,未消除安全隐患的机动车,禁止上道路行驶。(A)A.六个月 B.十二个月 C.十六个月 D.以上都不对

56、公路载客汽车不得超过核定的载客人数,但按照规定免票的儿童除外,在载客人数已满的情况下,按照规定免票的儿童不得超过核定载客人数的____。(B)A.5% B.10% C.20% D.不得超员

57、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调解申请。(C)A.继续受理 B.不得受理 C.不再受理 D.应当受理

58、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达到国家规定的强制报废标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 6 在报废期满的____前通知机动车所有人办理注销登记。(B)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59、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的,可以____,令其立即撤离。(B)

A.指出违法行为,并予以书面警告 B.指出违法行为,并予以口头警告 C.处五十元罚款 D.处二百元罚款

60、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非机动车,当事人逾期不接受处理,并且经公告____仍不来接受处理的,对扣留的车辆依法处理。(C)A.一个月 B.二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7

二、多项选择题:

61、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应当____。(ABC)

A.悬挂机动车号牌

B.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 C.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 D.购车手续

62、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或者发生交通事故,妨碍交通又难以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____。(ACD)

A.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B.立即将车辆移动到路边

C.在车后50米至100米处设置警告标志 D.夜间还应当同时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

63、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在执行紧急任务遇交通受阻时,可以断续使用警报器,并遵守下列哪些规定?____。(ABC)

A.不得在禁止使用警报器的区域或者路段使用警报器 B.夜间在市区不得使用警报器

C.列队行驶时,前车已经使用警报器的,后车不再使用警报器 D.使用报警器强行通过

64、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____。(ABC)

A.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 B.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 C.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 D.通知保险公司

65、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应当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简化办事手续,做到____。(ABCD)A.公正 B.严格 C.文明 D.高效

66、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的行政执法活动,应当接受____的监督。(ABCD)A.行政监察机关

B.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C.社会和公民

D.公安机关督察部门

67、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ABCD),应当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得越权执法,不得延迟履行职责,不得擅自改变处罚的种类和幅度。A 办理机动车登记,发放号牌 B 对驾驶人考试、发证

C 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D 处理道路交通事故

68、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ABC)等设施损毁的,驾驶人应当报警等候处理,不得驶离。机动车可以移动的,应当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将事故有关情况通知有关部门。A 道路 B 供电

C 通讯 D 车辆

69、处理交通事故应当遵循____的原则。(ABCD)A.公开 B.效率 C.公正 D.便民

70、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哪些行为,又无其他机动车驾驶人即时替代驾驶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除依法给予处罚外,可以将其驾驶的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有关部门指定的地点停放?____。(ABCD)A.不能出示本人有效驾驶证的

B.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

C.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患有妨碍安全驾驶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仍继续驾驶的

D.学习驾驶人员没有教练人员随车指导单独驾驶的

7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应当及时赶赴现场,对___应当在记录事故情况后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恢复交通。(ABC)A.未造成人身伤亡的 B.事实清楚的

C.机动车可以移动的 D.机动车难以移动的

72、交通警察调查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有下列哪些情形时,应当回避?____。(ABC)

A.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B.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C.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D.与本案的当事人同一地区的

73、交通警察有下列哪些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____。(ABCD)

A.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B.使用依法扣留的车辆的

C.徇私舞弊,不公正处理交通事故的

D.违反规定拦截、检查正常行驶的车辆的

74、交通警察利用职权____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BCD)

A.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B.索取、收受贿赂 C.滥用职权 D.玩忽职守

75、对____处以罚款的,当事人无异议的,交通警察可以当场予以收缴罚款。(ABC)

A.行人 B.乘车人

C.非机动车驾驶人 D.机动车驾驶人

76、对交通技术监控资料记录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可以由____管辖。(AB)

A.违法行为发生地 B.机动车号牌核发地 C.驾驶人户籍所在地

D.任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77、以下哪种标志属于交通标志?____。(ABCD)

A.禁令标志 B.指路标志 C.旅游区标志

D.道路施工安全标志

78、机动车驾驶人在下列哪种情形下不得驾驶机动车?____。(ABCD)

A.机动车驾驶证丢失损毁 B.机动车驾驶证超过有效期

C.机动车驾驶证被依法扣留、暂扣期间 D.记分达到12分的

79、下列哪些违法行为可以采取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行政强制措施?____。(ACD)

A.饮酒、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B.机动车具有被盗抢嫌疑的

C.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12分的 D.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

8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下列哪种情况下故障机动车,应当使用专用清障车拖曳?____。(ABC)A.转向失效 B.照明失效 C.信号装置失效 D.制动失效

81、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____。(ABC)

A.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 B.交通事故的成因 C.当事人的责任 D.民事赔偿的内容

82、交通警察按照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BCD),并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被处罚人。A 执勤交警的姓名

B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事实 C 处罚的理由 D 处罚的依据

83、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应当____。(ABCD)

A.悬挂机动车号牌 B.放置检验合格标志 C.放置保险标志

D.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

84、对登记后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____等不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ABC)A.车辆用途 B.载客载货数量 C.使用年限 D.行驶里程

85、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不得上道路行驶。报废的____应当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解体。(BC)

A.所有机动车 B.大型客、货车 C.营运车辆 D.特种车辆

86、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应当按照规定____。(ACD)

A.喷涂标志图案 B.喷涂单位名称 C.安装警报器 D.安装标志灯具

87、非机动车的____和夜间反光装置,应当符合非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ABCD)

A.外形尺寸 B.质量 C.制动器 D.车铃

88、道路两侧及隔离带上种植的树木或者其他植物,设置的广告牌、管线等,应当____。(ABCD)

A.与交通设施保持必要的距离

B.不得遮挡路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 C.不得妨碍安全视距 D.不得影响通行

89、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现____的,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防范交通事故、消除隐患的建议,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作出处理决定。(ABD)A.已经投入使用的道路存在交通事故频发路段 B.停车场存在交通安全严重隐患

C.行驶的机动车存在交通安全严重隐患 D.道路配套设施存在交通安全严重隐患

90、机动车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应当____。(ABCD)

A.经公安机关批准

B.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 C.悬挂警示标志

D.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9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____,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ABC)A.现场勘验情况 B.检查、调查情况

C.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 D.当事人意见

92、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____,保持警容严整,举止端庄,指挥规范。(ABC)

A.按照规定着装 B.佩带人民警察标志 C.持有人民警察证件 D.持有交通警察检查证件

93、____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BCD)A.驾驶证遗失期间

B.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C.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

D.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

94、机动车的登记,分为____。(ABCD)

A.注册登记

B.变更登记

C.转移登记

D.抵押登记

E.注销登记

95、驾驶证的有效期分为____。(BCD)

A.五年

B.六年

C.十年

D.长期

96、____门前的道路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施划人行横道线,设置提示标志。(ABCD)

A.学校

B.幼儿园

C.医院

D.养老院

97、遇有下列____情形时,应当降低行驶速度。(ABD)

A.夜间行驶

B.在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行驶

C.机动车驾驶人感觉疲劳

D.遇有沙尘、冰雹、雨、雾、结冰等气象条件

98、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采取____等措施。(ABC)

A.限制通行

B.疏导

C.禁止通行

D.交通管制

99、驾驶机动车,不得有____行为。(ABCD)

A.拨打接听手持电话

B.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的C.下陡坡时空挡滑行

D.在机动车驾驶室的前后窗范围内悬挂、放置妨碍驾驶人视线的物品

100、____在道路上应当由监护人或者监护人委托的人负责管理。(AC)

A.学龄之前儿童

B.未满10周岁的儿童

C.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智力障碍者

广西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篇6

5月1日起,《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施行。北京市副市长张延昆今天在接受记者们采访时对条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并强调对于擅自进入轨道、隧道等高度危险活动区域,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擅自进入轨道、隧道等或追究刑事责任

《条例》规定,对于擅自进入轨道、隧道等高度危险活动区域,运营单位有权制止,违法治安管理的,有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张延昆表示,今年一季度,北京轨道交通内共发生46件突发事件,同比增涨了142%。

他表示,轨道新线规划时,要充分预测客流发展,留足车站的空间和规模;接驳要同步规划,避免老百姓出行不便。

他还指出,站前广场最好不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经营,因为设点摆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市民,但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影响人员疏散。

在地铁车站和车厢乞讨、卖艺等将受罚

从5月1日起,在地铁车站和车厢乞讨、卖艺、派发小广告等物品将受到罚款处罚。其中,对于乞讨和卖艺的,地铁运营单位有权制止,并可以处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于派发小广告的,运营单位有权制止,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派发的广告等物品,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对于此前考虑“地铁里禁食”的问题,此次并未纳入到《条例》,张延昆称是因为“考虑到没法执法”。不过,他称,仍要倡议市民不在乘车过程中饮食。

“五一起”带证导盲犬可随主人进站

《条例》规定,行动不便人士在无人陪同情况下进出站上下车,可以联系车站工作人员获得帮助。视力残障者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应当出示视力残障证和导盲犬证,导盲犬应当佩戴导盲鞍和防止伤人的护具。

对此,北京地铁公司表示,已经下发《关于视力残障者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的通知(试行)》,建议视力残障者尽量避免在客流高分时段携带导盲犬进站。另外,规定视力残障者携带导盲犬进站时,车站工作人员应当主动服务,帮助其刷卡,开启安全疏散门进站,护送乘客乘车。

轨道交通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将正式上岗

1日起,北京市轨道交通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将在318个轨道交通站点正式上岗,职责包括对危害轨道交通设备设施和运营安全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指出,今后轨道交通相关法律法规会越来越完善,“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安检、执法人员都要依法进行,乘客也要依法乘车。地铁行为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给今后地铁安全运营就提供了法律保障。”

广西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篇7

《道路运输条例》(以下简称《道条》)是我国第一部规范道路运输经营和管理行为的行政法规。《道条》的制定历经了二十余年,凝聚了几代交通人和社会各界的心血、智慧,收集了社会各方的意见。随后又依据《道条》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配套规章。由于道路运输业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道条》和配套规章的公布,受到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道条》正式颁布实施后,对其进行实施效果后评估,科学判断其具体制度的设定是否真正促进了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是否全面反映了道路运输业适应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客观需要,显得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希望以《道路运输条例》及其配套规章为依托和切入口,逐步建立和完善交通立法实施效果的后评估体系。依据《道条》的立法目的和要求,我们将在进行大量的社会和行业调查基础上,按照立法成本和效益分析的有关理念,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建立适合于《道条》及其配套规章的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

一、建立交通立法实施效果后评估体系的目的和目标

建立交通立法实施效果后评估体系的目的,就是按照经济学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把交通领域的政府立法作为一种向公众提供的特殊公共产品,科学评估该产品在实施一段时期后的成本与效益。建立这一体系的目的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了避免滥用立法资源盲目立法的行为,使一部分不必立法的项目进入立法程序,通过后评估的监督行为使促进立法的部门更加重视对立法项目的预评估;二是建立一个在交通立法领域广泛适用的科学评估平台和评估框架,使交通立法后评估走入科学化、程序化轨道;三是为我国立法实施效果后评估提供示范,促进我国立法特别是经济领域立法项目实施效果后评估逐步形成成熟模式;四是为交通立法的完善和改进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科学依据。

建立交通立法实施效果后评估体系的目标,就是为交通立法实施效果后评估探索一条科学评估的途径、形成一套严谨规范的指标、建立一个指导评估的模型。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首先从某一部具体的交通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的各项行政行为入手,逐项分析该行为所引起的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义务,以及该行为所产生的各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对交通立法成本和效益进行科学的、逐级的分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对各类成本和效益指标进行定义和描述,形成适用于广泛社会调查和统计的表格;第三,在广泛社会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汇总形成对某一部交通法律、法规、规章的总体数据,并成为对该部法律、法规、规章进行总体评估的基础。

二、构建交通立法实施效果后评估体系的原则

构建交通立法实施效果后评估体系的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以定量指标为主的原则。由于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行政行为对政府、企业和个人具有普遍的约束作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交通立法与经济、社会联系紧密,有些指标特别是经济指导可以用定量方式进行调查和统计,有些指标特别是社会性指标只能采取定性方法进行调查或描述,在指标体系设计中应遵循能够定量的指标不定性的原则。

二是直接性指标与间接性指标相结合,以直接性指标为主的原则。法律、法规和规章所引起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对直接影响的统计起来相对容易,而间接影响具有多重连锁反应,进行广泛的社会统计和调查工作量和调查成本极大而准确性又难以保证,因此应以直接性指标为主。

三是借鉴发达国家立法实施后评估先进成果与立足中国国情实际相结合,以立足我国国情为主的原则。发达国家在立法实施后评估领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由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国情不同,必须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实际,形成适用于我国的评估体系。

三、评估体系指标的选取重点和分类

在交通立法中引入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中, 可以将立法视为企业生产的过程, 立法对社会资源配置假设为企业生产, 立法成本视为企业的投资, 立法增加的社会财富视为产值, 立法的经济效益视为生产利润。因此, 一个立法项目的经济效益可表述为:

(Z代表立法经济效益, V代表立法增加的社会财富(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代表立法成本)

显然∶

当V≤C时Z≤0, 该立法项目没有经济效益;

当V>C时Z>0该立法项目有经济效益。

在立法成本C中,应重点选取立法过程成本C1、执法成本C2和社会成本C3三个构成成本作为评估体系的重点指标:

1. 立法过程成本是政府在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过程中所耗费的调研、征询意见、专家咨询、论证,以及其他技术问题而花费的成本, 其成本的大小与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成正比。这是法律酝酿、起草、审议、通过、公布等需要的费用, 是政府直接支出的, 在立法之前, 就可以计算和划拨出具体明确的数额。

2. 执法成本是政府为保障法律得到贯彻落实而支付的所有费用, 包括为法律实施进行宣传、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体制改革、审批许可以及执法监督等方面的投入, 其成本的大小与上述相关资源的配置成正比,其大小取决于立法的可操作性, 法律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则执法成本较低;如果法律缺乏可操作性, 不利于大众的理解和接受, 不利于行政机关执法,不利于法律的遵守和执行则执法成本就会变高。

3. 社会成本是基于法律的强制性,

社会为遵守法律而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资源、伦理道德、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耗费, 是约束对象为遵守法律规定引起的行为的改变而付出的成本,其中包括有形可统计的耗费, 如经济指标的变化,也有无形的耗费, 如伦理道德、生活习惯改变而引起的耗费。在社会成本中,可能涉及政府、企业和个人,应重点选取企业和个人因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义务所增加的社会成本。

在立法增加的社会财富V中,主要选取两个方面的重点指标,即经济效益V1和社会效益V2。经济效益分为直接经济效益V1d和间接经济效益V1i。

直接经济效益V1d:是指一项法律、法规或规章实施后,国家得到的直接收入。

间接经济效益V1i:是指一项法律、法规或规章实施后,间接行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V2:是一项法律、法规或规章实施后对社会秩序、规范人的行为、提高社会稳定等产生的综合效益。社会效益比较难估计,许多时候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可以用巨大、很大、较大、一般、不大、很小,通过选取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和一般公众用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定性调查加以统计。

立法的经济效益Z,是立法增加的社会财富与立法成本的之间的差值,就是立法的经济效益。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指标中,并非立法成本越低越好。按照经济学利润最大化的原理,立法成本与立法增加的社会财富的关系符合经济学中的收益递减规律。即在立法成本逐步增加的初期,由于所立法律、法规、规章质量的提高使得所增加的社会财富远远大于立法成本的增加值;而当立法成本不断增加后,其所增加的社会财富逐步降低;要使立法的经济效益Z最大,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 利润达到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适当增加立法的投入是十分必要的。

四、评估体系的应用

《道条》正式颁布已经4年多时间,运用成本效益的方法对其进行实施效果后评估不仅有助于科学判断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而且有利于推进《道条》及其配套规章的完善。

1、将《道条》及其配套规章分解为若干行政行为

如以评估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为例,根据该规定:对经营一类客运班线客运经营者的客车数量作出要求,即班车客运经营者应当自有营运客车100辆以上、客位3000个以上。

该规定要求:申请客运站经营的,要求需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的站级验收合格。客运经营者要求应当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的道路运输应急预案,报告程序、应急指挥、应急车辆和设备的储备以及处置措施等内容。该条作为行政行为n。

对某一部交通法律、法规、规章所产生行政行为的分解应该包含所涉及的各项主要行政行为,即行政行为1至行政行为n应包含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的各主要行政行为。

2、对各项行政行为进行逐项成本与效益分析并形成表格

时间: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为满足行政行为所要消耗的时间

单位工资: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为满足行政行主所要支付的单位工资

涉及数量:行政行为所涉及的行政相对人数量

频度:一年多少次

上述PXQ成本中包含了行政相对人的人力成本和行政机关人员执法成本,因此需增加行政相对人和行政机关消耗的物的成本。

3、根据设计的调查表格开展社会调查和行业调查

对定量项目进行统计加总,对定性项目可以综合评估。由行政行为1…2…n所引起的社会财富增加V1…V2…Vn,以及立法成本C1…C2…Cn。

其中Cd为立法直接成本。

4、根据调查和统计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上一篇:技巧英语翻译下一篇:听高老师公开课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