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力量的理解

2023-0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道德的力量的理解

游戏化,赋数学理解以生长的力量

摘 要: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是指根据教学目标,融入游戏元素、运用游戏机制,吸引学生、鼓励行为,促进数学知识技能掌握、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基于学科本质和儿童本位,将数学的教育性和游戏的娱乐性有机融合,变“学数学”为“玩数学”,实现认知、情感、元认知的和谐共振。教学中,教师要审视游戏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鼓励自主参与,重视建模迁移,加强交流活动,让数学游戏化学习“有味”“有用”“有劲”,促进数学理解的生长。

关键词:游戏化;数学理解;建模迁移

数学理解的问题,说到底是学习主体的认知问题。“人是游戏者”,越是充满游戏精神的学习就越是能成就高品质的成果。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以“聚焦学科本质,促进深刻理解”为目标,把游戏作为介质干预工具、超越游戏本身,帮助学习。

一、厘清: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内涵

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是根据教学目标,运用游戏元素、游戏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数学知识技能掌握、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基于学科本质和儿童本位,与儿童的天性合作;它具有与压迫控制相对的解放性,与抽象性相对的形象性,与结果性相对的过程性,与个体性相对的团队性,对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个体经验等多重因素充分尊重,实现身体、认知、情感、元认知的和谐共振,最终能带来更满意的质量、更愉快的体验,更强大的社会性联系,更宏大的意义。

二、审思: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现状

“游戏”对小学数学理解的意义和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可,但由于部分教师对数学游戏化学习认识的不足,以及将数学内容进行游戏化、教育化表达能力的缺失,日常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1. 游戏化=游戏,认识浅表化

有教师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开展“闯关游戏”“棋牌游戏”等游戏活动,才能被认为实施游戏化学习,这样的认识是肤浅的。游戏和游戏化的目标不同。游戏是一个自我完备的系统,有着明晰的开始、进行、终止的节点。对输赢有明确的定义。教学游戏化不需要严格按游戏活动的程序操作,它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应用游戏的部分元素(诸如故事、挑战、反馈、奖励等)来鼓励学生学习数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2. 游戏化=有趣,教学低效化

有趣好玩可以是游戏化学习的一大特色,但不应该作为教学设计的驱动因素。盲目放纵学生的热情,以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难以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数学游戏化学习必须有“价值追求”——深度理解,通过让学生经历游戏体验,建立模型,最终实现反思迁移,拓展提升,而不仅仅是玩游戏。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去设计数学游戏化,排在第一的就不是如何将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去展现、该如何控制游戏时间等,而是要思考如果要让学生更好地实现数学理解,该选择怎样的方式。

3. 游戏化=数学课,操作盲目化

游戏毫无头脑,不讲章法的侵入学习过程,教师冒用游戏规则去执行教学的秩序,让游戏化成为教师的表演,而不是学生的游戏,丝毫没有考虑“这一数学知识有开发成游戏化学习的需求吗?”“是否存在省时、省力、更有效替代方案?”对所有的数学课进行游戏化改造是不可取的,具备以下特点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游戏化学习:学生学起来容易感觉枯燥、机械,但又有记忆与练习的、必要的;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抽象或复杂的概念、规律;学生缺少深入情感体验或不理解他人想法的;本身非常适合学生运用身体来感知的。

三、探寻:促进理解的数学游戏化学习的实践策略

大量研究表明,不能吸引學生、没有互动,或缺乏“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不可能真正投入,真正的学习不可能发生。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把教学元素和游戏元素进行混合设计,实现“教育性”和“娱乐性”的融合,让游戏超越“消遣”,成为数学学习的工具。

1. “有味”:激励全情投入,增强理解动力

游戏即是学习,学习即是游戏。游戏化的挑战、好奇、控制和幻想等个人动机,竞争、合作、尊重等集体动机都可以转化为数学理解的动力。

(1)拟真——以强代入感吸引

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中,往往会通过角色植入、情节植入、道具植入、场景植入等方式创设“拟真”情境,模拟或还原生活实际,使数学问题由抽象变直观,增强主体角色的代入感。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三角形高的理解是难点。为此,教师创设了“海绵宝宝过山洞”的游戏场景。面临“怎样才能通过山洞”的现实问题,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三角形海绵宝宝,将不断翻转后得到的水平方向的高与山洞高度逐一进行比较。在这个情境中,三角形的3条高不再是抽象的“顶点到对边的距离”,而与生活原型中“水平方向的底,竖直方向的高”建立了联系,在抽取“垂直”这一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学生在“非水平方向的底”上作出“非竖直方向的高”。事实表明,“拟真”的故事情境的设置,能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理解。

(2)探秘——以大问题驱动

人们会基于天生的好奇而开始探索,而这无非是人类学习活动最重要本质所在。在数学游戏化学习中,除了要创设那些摸得着、看得到的,惟妙惟肖、生动活泼的情境,更重要的是设置合适的问题任务情境,激励学生去一探究竟。

如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教师让学生寻找“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借助学具,探索位于各种不同正多边形上动物的身体和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断、猜测验证、反思发现,尾巴接回的秘密与图形边数的公倍数有关,其实就是在求两个正多边形边数的公倍数。设计一个好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挑战,学生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会获益良多。

(3)开放——以高自由度触发

康德认为,自由是游戏的灵魂。数学游戏化学习中,开放的游戏情境能给予学生更大自由思考的空间,进而突破思维的限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上有充分的选择权,有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调控,有机会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如“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教师设计了“打海盗船”的游戏情境,让学生自主确定长方形框内海盗船的位置。学生自主探究,通过画一画、量一量、写一写的方式进行个性化表达:仅画出一条线来确定位置的;利用点与边线的距离找交点的(有距左边6厘米,距下边1厘米;有距左边6厘米,距上边4厘米;有距右边2厘米,距上边4厘米,等等),构建“方格图”的……在求同中学生体验到,数对确定位置的本质是依靠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这两个参数确定位置;在求异中领悟到,正是由于参照点、方向的不同,导致表示距离的数据不同,给交流带来麻烦,从而产生统一规则(参照点、方向、距离)的需求。参照点的规定、单位的引出、坐标轴的出现、行列的揭示水到渠成。

2. “有用”:重视建模迁移,发展理解能力

理解即思考,而学会思考的重要方面是学会数学抽象、学会逻辑推理、学会数学建模,这是促进理解的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主要目标。

(1)实现游戏元素与学习内容的精心配置

在数学游戏化学习中,应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于数学的本质,实现游戏元素与学习内容的精心配置。为了让学生能在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下,用科学的思维方式逻辑清晰地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动,构建思维模型,规定“思维的动作”,培育元认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凭借情境元素、规则元素可以实现“红绿灯法则”“侦探法则”“智慧树法则”“摄影机法则”等思维模型的建构。

如“红绿灯法则”分为观察、思考、行动三步骤,让学生克服冲动,经过思考进行理智行动,关注他人或环境,集中注意力,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十分重要。教学可凭借情境元素、规则元素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当你分别遇到红、黄、绿这三种颜色的灯时,你的行为是什么?”“遇到红灯没有停,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通过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模拟生活情境,在不断地经历与体验中建构与完善思维模式,从而帮助他们学会学习。

(2)实现玩中体验到建构模型的自然过渡

数学理解的提升与培养是亿个建构过程,如果我们把学生的理解比喻成“摩天大厦”,数学游戏化学习就是建造摩天大厦的脚手架。建构的意义在于拆除!最终形成的优秀思维品质是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核心能力。数学游戏化学习,要把“玩、学、思”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玩中体验,建构模型,巩固提升,设计创造。

如“探索由四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怎样写积最大的奥秘”教学就按上述步骤展开。第一步,玩中体验:从0~9十张卡片中任意抽取四张卡片,组成一个“两位数×两位数”的算式,谁的积大谁就赢。初玩游戏熟悉规则,再玩游戏思考秘诀。第二步,建构模型:①图形析理。用面积模型表征阐述算理(如图)。②形式表征。教师用四个直条表示任意抽到的四个数,从大到小依次命名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这个算式怎么写一定获胜?③连接经验。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④反思提炼。两个数的和一定,它们的差越小,积越大。第三步,巩固提升。第四步,设计创造:创编游戏探究奥秘。如四个数组成一个“两位数×两位数”的算式,怎样写积最小?四个数组成一个“两位数+两位数”的算式,怎样写和最大?……

3. “有劲”:促进交往互动,增强理解毅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单向、独白式的教学,它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项交互关联的活动体,它通过交往获得动力,通过互动得到创生。游戏充满交互,数学游戏化学习应效仿这一互动的广度和深度,让数学学习充满后劲。

(1)重视实时反馈

反馈是学习的重要流程之一,它能够保持知识映象的连续性,也可以保证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通过自控练习、视觉提示,频繁的问答活动、进度条,或给出的评论为学习不断提供反馈,帮助学生付出更大努力,拥有更大雄心。游戏化学习可运用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运动的方式,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使学生在反馈评价中获得激励,自我调整。

如“两位数加减法练习”时,教师创设了小黑兔和小灰兔比赛拔萝卜的游戏情境。大屏幕中间是一个大大的胡萝卜,萝卜两侧分别是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图像。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角色模拟游戏,“结果大于50”的萝卜归小白兔,“结果小于50”的萝卜归小灰兔。随着萝卜身上两位数加减法竖式“46+34”“76-39”“4□-2□”“24+2□”的依次呈现,扮演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一边在脑中进行计算,一边还要做出动作反应,究竟是“我们要”还是“他们要”。每答对一题,电脑会做出视觉反馈,伴随着音响效果,萝卜会立刻收入兔子对应的箩筐。生动直观的即时反馈,让学生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学习状态。

此外,部分技术软件自带反馈功能,通过积分、证章、排行榜进行定量反馈,如作业的时间、正确率、分数、排名等。除此之外,还有定性的反馈,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段时间内的易错题有哪些,薄弱点在哪儿,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及时、全面、主动的反饋,让游戏化学习充满魅力。

(2)重视团队互助

游戏可以使游戏玩家间产生兄弟般的默契。数学游戏化学习可效仿游戏中的分享性社交、征服性社交、趣味性社交、挑战性社交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问题驱动、思维碰撞、质疑反思、探究辨析等所支撑的沟通对话、交流互动,进行学习经验分享。为学生提供“兵教兵”的机会,激发学习先进者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水平,同时带动中下等学生的进步。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集体的场效应,利用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促使学生相互竞争与合作,让学生依靠自己或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儿童从来都是游戏着的儿童,而游戏着的状态也就是儿童的状态”。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以自主参与为前提,以建模迁移为核心,以团队互助为保障,吸引学生、鼓励行为,在促进数学知识技能掌握、问题得以解决和数学素养提升的同时,学生的规则意识、团队意识、关注他人,延迟满足等都能得到很好培育。

数学游戏化研究发展到现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成果,但也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更为有效地实施数学游戏化?如何才能更好地平衡游戏的娱乐性与数学知识的教育性之间的关系?游戏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匹配度是怎样的?能否开发与教学内容配套的电子游戏?……这些都是我们今后需要重点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作者:包静娟

第2篇:论中国共产党的道德力量

[摘 要]诞生于伦理本位国度的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道德建设和道德修养,从而成为典型的“道德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传统道德和时代道德相统一的化身,被“德化”之后的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影响力,赢得了国家的领导地位,从而成为执政党。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应深刻认识加强党的道德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把加强党员个人品德建设作为加强党的道德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党的纪律、坚持走群众路线,以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道德力量;道德型政党

[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及党的建设时指出:“要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需要。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始终把党性修养置于首要位置,高度重视自身的道德建设,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道德型政党”。《左传·襄公》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不朽。”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就是将立德、立功、立言高度统一,互相促进,创造不朽事业。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巩固和加强党的道德建设,进一步“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进而增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一、中国共产党是传统道德和时代道德相统一的化身 诞生于伦理本位国度的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建设,先后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并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同时自觉地践行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具有了巨大的道德力量。毛泽东说:“孔子的这类道德范畴,应给以历史的唯物论的批判,将其放在恰当的位置。”[1]中国共产党承继了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自建党后便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持续地德化自身,彰显道德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施仁政”的要求,邓小平提出了培养“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命题,江泽民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胡锦涛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以德立党、以德治党、以德兴党的历史。在政治伦理视角下,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先进时代道德相统一的人格化代表,中国共产党就是典型的“道德型政党”。

第一,党的思想建设被“德化”。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思想建设置于各项建设的首位,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政治抱负、终极的价值追求和利民的道德取向。一般说来,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改造和克服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在具有伦理本位传统的中国,党的思想建设被深深打上了道德烙印。一是党的指导思想不仅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而且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立足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现代以来革命、建设和改革需要的科学理论体系,更加注重中国人民的道德诉求和价值取向。二是中国的无产阶级虽然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理想,但是她毕竟是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东方大国成长起来的先进阶级,其思想必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尽管马克思立足于“世界历史”背景,强调“工人无国界”,但是中国无产阶级思想受中国语境的影响,必然有着中国人民特有的道德倾向。三是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虽然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会通之处,但其最具中国特色,反映了中国式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取向。党的历代领导人无不重视道德建设,有时甚至把“思想道德建设”与“思想建设”两个概念不加区分地相提并论。从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提出“四有新人”,从江泽民提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到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最根本的就是要求党员加强党性修养、道德修养,磨砺个人的品质,成为新时代的道德楷模。

第二,党的组织建设被“德化”。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深刻地体现了党的组织行为规范,彰显了对真善美的维护、对道德理想的追求,从根本制度上较好地保证了向善的组织行为方向。在这一根本组织制度规范下,党不仅具有了强大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战斗力,而且具有了较强的纠错力、修改力和校正力,能够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自觉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而保证党具有“三个代表”的本质性品质。其一,在党员素质方面,党始终重视对党员的道德要求。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无一例外的都是宏旨鲜明的道德文章,号召党员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为了保持我们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的纯洁,提高我们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3]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的道德模范,如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是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精神的道德之化身。其二,在干部政策方面,党始终坚持“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这是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正是因为党坚持“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任用标准,所以建构了党员干部队伍整体上的良好道德形象。其三,在组织纪律方面,党始终重视对党员的道德约束。早在1989年,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就颁布了《关于共产党员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党纪处分的若干规定(试行)》,倡导“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要求党员模范地“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否则要给予严肃的党纪处分。对此,《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如果一个人没有较高的道德情操,那么是难以被党组织吸收入党的;如果一个共产党员的道德品质败坏,那么就有可能受到党纪处分甚至被开除党籍。党的组织原则、党的干部政策和党的组织纪律,从正面导向和反面约束中保证了党组织的纯洁性,实际上就是保证了党组织的崇高德性和党员个体的优秀品质。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年

第1期 赵传海:论中国共产党的道德力量

第三,党的作风建设被“德化”。党的作风表现为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以及生活作风等多个方面。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总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优秀品格。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在工作中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即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这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针对于党员队伍的现实生态,着眼于道德建设的先进引领,涵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两者都体现了崇尚美德的善。一言以蔽之,党的作风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就是当下的“党德”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有道德的党,中国共产党人是有道德的人。“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及其一贯思想,就是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所谓整体,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也就是指整个社会、民族和国家。可以说,一切传统美德都是围绕着这一整体精神展开的。”[4]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使党的整体行为和个体行为都体现出整体主义的美德,培育和弘扬了特有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一系列“党德”规范。坚持为人民服务,至少体现了道德的三个维度,即爱民的慈爱之心、忧民的怜悯之心、利民的造福之心,表明了党的终极关怀向度和最高价值追求。

二、中国共产党重视道德建设所产生的伟大力量 纵观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为什么有些国家的共产党出现了式微的态势、被人民群众远离甚至抛弃,其领导的事业也走向失败?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党德”不彰。有学者指出:“中国自有孔子以来,便受其影响,走上了以道德代宗教之路。”[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从根本上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力不在于物质资源的丰盈,而源于她坚持道义、代表道义、发展道义,始终占据了道义高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广泛支持,这就是常说的“得道多助”。“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最高形式的体现,它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人的价值。”[6]在历史维度上,先进道德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也赋予了她以力量;纯正的党格、党员的光辉人格构成了软实力,使党具有了战无不胜的伟大力量。这种力量既体现于其内聚性,也体现于其外张性。

第一,强烈的凝聚力。道格纳斯·C·诺思说:“一个社会的健全的伦理道德准则是使社会稳定、经济制度富有活力的粘合剂。”[7]道德就是粘合剂,对任何一个集团都是如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虽然也出现过路线斗争和意见分歧,但是,总体上从未形成分裂格局,始终保持了团结统一的态势。从中国近现代政党发展史来看,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长期保持高度团结统一。从同盟会到国民党、从孙中山到蒋介石,尽管存续了国民党之名,但是早已不是本来意义上的统一的国民党了,不仅党的宗旨发生了变化,而且党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党中有派、派中有党,实际上分裂为多个党派。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来看,也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革命党或执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长期保持高度团结统一。苏联共产党在她只有20万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她有200万党员的时候,打败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犯;在她拥有2 000万党员的时候,却丧失了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仅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现今拥有8 000多万名党员,成为世界上独立国家党员人数最多的执政党,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团结统一,不仅因为她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还因为她能够坚持党性修养,注重党员的道德修养,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政党伦理规范,产生了习惯性的聚合力;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引路人,不仅因为她指明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还因为她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扬了道德旗帜,占领了道德高地,赢得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追随。

第二,巨大的感召力。“中国人民所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8]被道德化之后的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感召力,获得了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一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最广泛的道德要求。有学者曾指出:“在一党执政的条件下,各个利益群体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共享’一个政治代表,各个群体的利益、愿望和要求都要通过一个政党来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有广泛的包容性、全面的代表性,把利益关系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9]中国共产党放弃“私利”,代表“公利”,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利益置于最高位置,反映了本质上的“普利性”和“利他性”,代表和协调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德性本质和德行壮举。中国共产党将“内在德性”与“外在德行”统一起来,内外如一,言行一致,诚信于天下,行走于大道,感动人民、号召人民,形成了超越时空的感召力。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由衷敬佩和衷心爱戴。《孟子·公孙丑下》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引用了这句名言,阐明了坚持正义与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众多的中国共产党人所表现出来的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的战斗精神,不谋私利、立党为公的忘我精神,求真务实、不务虚名的实干精神,以及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深深赢得了民心,召唤着广大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跟着共产党走”这句朴实话语,最具有道义力量的说明性,最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意味着党的道德境界感动着人民,唤起了人民对善的向往,形成了“党与人民心连心”的共振、和谐局面。

第三,顽强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以来,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对内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还是对外维护国家主权、争取世界和平,都取得了伟大胜利。一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战斗堡垒,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就是一面鲜艳旗帜。党的战斗力源自于人民群众,最关键的环节则在于党的有效组织,在于党占据着道德高地,广大人民群众“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因而拥戴之,形成了一呼百应的壮观局面,因而有着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力量。

第四,深远的影响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征程中,通过组织的政治影响和党员的模范影响,引领了社会道德风尚的改进和发展。特别是在执政以后,党领导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规定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时刻唤起人民对消极腐朽道德因素的批判,对积极先进道德行为的倾慕,进而影响和培育了文明健康、和谐向上的社会风气。中国共产党的“党德”规范源自于公民道德规范,又远远高于公民道德规范。社会成员既从党员的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来认识和评价党,又以优秀党员的品质为行为楷模和效仿标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社会成员讲道德、重修养、尚品行,进而推动了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例如,中国传统社会中讲“仁爱”,却有着男尊女卑的“三从四德”,反映出道德原则与道德要求的差异性;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里以及她执政之后的社会环境里,提倡男女平等,反映出新社会新时代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要求的一致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加速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改变了中华民族命运,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也改进了中国人的道德价值取向和道德表现形式,在民族历史转化为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毫无疑问地也影响了全世界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行为。中国共产党在现代中国时空中重视和坚持自身道德建设,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在国内与国外、在过去与未来都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在于她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归根结底在于她能够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把道德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与人民心连心。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力量,不仅源自于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机构的团结,而且源自于高扬道德的旗帜,鼓足道德的风帆,因而成就了自身的伟大和光荣。

三、保持和增强中国共产党的道德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两大历史性课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道德问题。党的领导,首先是对社会道义的领导或者说是对社会价值观的领导,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时,如果放松道德建设和道德要求,那么就会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党的威信就会下降,领导能力就会减弱;党的执政地位,要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或者说要具有社会合法性,首先是党要行得端、走得正,如果放松道德建设和道德要求,那么人民群众对党就会离心离德,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动摇。从查处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看,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几乎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0]就当前党的道德状况来看,主流是好的,但是仍然存在着令人担忧的区域和突出问题,尤其是有些党员底线失守、思想滑坡、道德失范,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变革时代,进一步加强党的道德建设,增强党的道德力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要深刻认识加强党的道德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旧思想、旧道德包括剥削阶级的思想和道德,也将长期对中国共产党产生影响。马克思曾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11]由此可见,加强党的道德建设,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历程的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从深层次看,加强党的道德建设,有三大难题:一是工具理性对道德价值的消损。在以理性取向为特征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现代性冲击着传统性,工具理性冲击着价值理性,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以科学主义为特征的工具理性消损着以人文主义为特征的价值理性。二是功利主义对德性主义的威胁。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又使人们的价值追求出现了功利化倾向,形成了对传统道德的一种巨大冲击”[12]。在现实生活中,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功利主义对以无私奉献为特征的德性主义构成了威胁和挑战。三是西方价值观对民族道德观的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冲突与交流呈现出对冲的局面,尽管西方价值观念与中华民族价值观念有会通契合之处,但也有矛盾抵触之处,道德的民族性与西方世界观的冲突同样不可避免。处于古今中外对接与断裂环境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对道德的选择不再单一。正如学者们指出的那样:“这是一个一切都在变动,使人失去方向、感到迷茫的时代。”[13]党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充分估计到道德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下大力气增强党员的德性修养,树立党员的道德形象。

第二,要切实明确加强党的道德建设的重点和关键。中国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启发人的善性、遏制人的恶性是建设道德社会、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基本路径。明代庄元臣在《叔苴子·内篇卷二》中说:“人之有心,犹舟之有舵也。舵横则舟横,舵正则舟正。故善检身者先治心。”由此看来,修身的前提是“正心”,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党的道德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是加强党员的个人品德建设,即修身为先。这是因为,党的先进性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党员来体现,党的整体道德水准有赖于每个党员的品德修养水平。党员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人格品质,是一种最直接、最生动的力量,最具基础性和根本性,最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无论是刘少奇关于共产党员修养的论述,还是邓小平关于“四有新人”的论述,都要求全体党员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以便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基于对思想多样、价值多元国情的深刻认识,江泽民、胡锦涛都提出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四自”修养法,其实质也是重在强调党员修身。党员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要自觉地按照共产主义道德、社会道德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实践,努力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达到崇高道德境界。胡锦涛指出:“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模范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模范地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为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作出表率。”[14]党员要把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操守和品行,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培养高尚的个人品德,自觉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

第三,要科学把握加强党的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一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现在的党员学历层次比较高、知识面比较宽、思想比较活跃、开拓创新精神比较强,但由于一些党员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浪考验,加上在个人成长中忽视“内功”修炼,以致在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前,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道德品行呈现明显不足。这就迫切需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把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增强党性修养中,培养出与时代相适应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形成美好的道德语言、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不断发现和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二要坚持不懈地强化党的纪律。邓小平指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共产党员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15]。培养党员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靠党组织的思想教育和纪律约束。任何一种纪律都是一种道德规范,都有特定的伦理基础,这一伦理基础表现其确定和存在的合理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党的纪律性的严肃性,扭转治党不严、失之过宽的局面,抵制和反对歪风邪气,防止或减少党内不道德现象的发生。三要坚持不懈地走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腐败变质的危险。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修养,才能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赢得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应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紧密联系群众,时刻关心群众,自觉地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修养,提升品格,树立形象,引领潮流。总之,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德建设,必须弘扬优良传统,强化德性修养,彰显人格力量,引领社会风尚。“伟大而艰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加以推进。”[16]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加强党德建设,党才能够赢得民心,增强领导力和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更好地领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

[参 考 文 献]

[1] 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48.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0.

[3] 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03.

[4] 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18-19.

[5]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96.

[6] [英]塞繆尔·斯迈尔斯.品格的力量[M].宋景堂,译.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1.

[7] [美]道格纳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历以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48.

[8]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820.

[9] 汪洋.党内文化新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73.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4.

[12] 董四代.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349.

[13] 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38.

[14]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每日电讯,2006-07-01(1).

[1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2.

[16]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6.

作者:赵传海

第3篇:高尚道德:孩子们成长的精神力量

西岗区是辽宁省大连市的中心城区,全区32所中小学,50所幼儿园,建有现代化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心、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学生2万余人。作为建设和谐西岗的先导,西岗教育发展已在大连市率先实现了科学发展、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和特色发展。2007年通过辽宁省“双高普九”验收,为西岗教育实现新跨越夯实了基础;率先实施区域整体“小班化”教学改革,承办了由《人民教育》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小学小班化教育研讨会暨环渤海地区论坛,“活力小班”经验向全国推广;率先建立并有效实施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体系,全面提升了区域整体办学水平。西岗区“让每一个学生都进步”的教育理念以及“微笑每一个、健康每一个、智慧每一个、创新每一个、高尚每一个”的教育愿景,已逐渐成为现实。

大连一直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和道德意识作为德育的主线,创设了学工、学农、学军等多种德育形式,并依托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新时期,西岗区审时度势,深入思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坚持德育“市域为先、区域为本、校域为根”的原则不动摇,在传承大连本土德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德育内容和载体,努力将德育目标具体化、内容精细化、方法实效化、管理科学化,真正使德育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有感悟、受教育。经过几年的探索,教育局在全面实施德育的同时,在经典吟诵、校园义工、网络德育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体现了区域德育特色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吟诵和歌唱中华民族传统古典诗文,曲调优美动听,节奏简明欢快,配以情境舞蹈,易学易唱易记。仿佛祖先就在孩子们的身边倾听,仿佛祖先在和孩子们一起歌唱,这优美感人的吟诵和歌唱,给孩子们自己听,给孩子们的父母听,给老师听,给祖先、未来听,在吟诵和歌唱中——

让孩子们在传统美德熏陶、滋养中成长

吟诵和歌唱中华民族古典诗文是西岗区中小学德育的一个有效载体。古典诗词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源泉。许多经典古诗文就是以小见大、循循善诱的德育教材,加强中华经典文化的探究和学习,对提高中小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度,提高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西岗区教育局专门下发《中小学“吟诵和歌唱经典诗文,走近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指导意见》,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与之有机结合,通过吟诵和歌唱这两种艺术形式实现中小学德育形式和载体的创新,让全区中小学生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受到艺术的感染和洗礼,让所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都能在高雅的文化层面上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将来做人做事、成才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和思想根基。

——“四个落实”为保障

组织落实。形成区教育局行政干预,教师进修学校专业支持,学校具体落实三级联动组织网络。各校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德育主任、语文和音乐教研组长、班主任组成的经典吟诵领导小组,策划和部署学校经典吟诵活动,把活动设计、读本开发和教育科研相结合。

教材落實。聘请国学、音乐等教育专家,研究推荐适合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各年龄段学生诵读的《弟子规》、《论语》、《新学堂歌》等经典诗文,确保学生人手一册经典书籍;鼓励学校自主开发校本经典诵读教材。

师资落实。组织经典诵读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班,对全区语文、音乐教师进行专项朗读、吟唱专业培训,统一认识,明确经典诵读活动的目标、要求、途径和方法。

时间落实。各学校每周安排1~2次晨会课时间诵读经典,并利用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进行诵读。除了诵读,每天还有10分钟的吟唱活动,并将此作为一日时间管理的必做内容。

——“五个结合”促成效

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中的长廊、楼梯充满诗画韵味,橱窗内陈列学生书写的《弟子规》、《三字经》等书法作品,教室里开辟经典诵读教育专栏。学校定期组织经典诵读主题班会、师生读书报告会、评选“诚信之星”、“礼仪天使”等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启迪,将高尚品德内化为自觉行为。

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在语文课外阅读中融入经典诗文,学生人手一本读书笔记,把诵读诗文的体会以日记形式写下来;教师人手一本包含经典教育教学理论锦句、经典诗文摘录等内容的笔记本,每学年写一篇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教学案例、教学后记。开展用诗说话比赛、演讲比赛、古诗研讨课比赛、经典诗文字帖和读书笔记展示等各类师生共同参与的语文竞赛活动。

与艺术活动相结合。我们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新学堂歌》吟唱活动,深得孩子们喜爱。每年定期组织西岗区海娃合唱团、学校合唱队进行国内外艺术交流,并挖掘师生潜力,将其他经典诗文加以配曲、演唱。同时通过美术课的写、画、贴、剪等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对古典诗文的理解通过配画、小手工、手抄报等形式表达出来。

与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经典诵读把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发扬民族优良传统作为重要达成目标,把诵读活动深入到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过程中。开展“走近诸子百家”的探究学习活动,把《三字经》和《弟子规》中有益的文明礼仪、尊老爱幼等典故作为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学生对照经典章句,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实践,逐步将经典中的思想精华内化为行为习惯。

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学校为主、家庭为辅,家校同读共进的诵读活动。制定《家庭教育公约》,把亲子共读经典作为“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重要内容。向家长推荐经典诗文网站,搭建亲子共读经典故事、绘画书法比赛等活动平台,邀请家长交流诵读教育经验,全面提高学生和家长的人文素养。

——吟诵经典成效斐然

每天清晨、中午、课间操,“人之初,性本善……”等古诗文诵读、吟唱的声音都会回荡在大连市第三十七中学的上空。这已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程。白云新村小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编写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丛书,深受学生的喜欢。

2009年6月,西岗区教育局举办全区中小学谷建芬《新学堂歌》——中华传统古诗文少儿歌曲演唱会。2010年1月,又成功承办大连市首届“中华诵”中小学经典诵读比赛成果展演活动,好评如潮。

2010年1月下旬,西岗区教育访问团对友好城市日本岩手县花卷市进行了教育交流访问,其中“吟诵和歌唱中华传统经典诗文”的演出,让日本友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了花卷市当地中小学师生的普遍好评,赢得了国际声誉。花卷市议会议长高桥淑郎说:“孩子们的演出非常棒,这是我看到的最精彩的演出。这样的教育文化交流会不断地促进日中友好。”

在开展诗文吟诵、感受国学经典活动中,西岗的孩子们深入诗境,感受诗美,体味诗情,领悟诗蕴,品格得到提升,追求得到升华。

校园义工,体现出的核心价值是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捧出的是一颗爱心、责任心和助人之心,这是人性中的最美好、最崇高的境界,这也是学校德育追求的目标。小小校园义工,在给他人带去帮助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心灵的快乐和精神的升华——

让孩子们在劳动的欢愉中成长

西岗人有这样的共识:劳动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只有那种在亲身劳动中发现、展示和看到自己的人,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长辈(包括父母、教师)道德力量的影响,敏锐地感受到集体的影响,才能真正成为可教育的人。

如何让学生在劳动中建立自己的信心,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才能和天赋,让劳动成为强大的德育力量?西岗区以“感恩心、责任感”为主题,把义工服务活动作为德育有效载体,让学生去关心别人,在义工服务活动中把自己的劳动、智慧奉献给别人。

——重引导,立规范

创设浓厚氛围。积极宣传义工先进事迹,向全区中小学发出开展义工活动的倡议,制定学生参与义工服务规范,让孩子们明白参与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亦是“自助”;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我们邀请大连市慈善总会及星级义工对学生进行培训,向学生传授义工应有的价值观和服务技能,引导他们成为一名合格义工。在2008年先行试点的基础上,目前义工活动已在全区中小学校普遍开展。

联合多方力量。中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参加义工活动,需要依靠多方力量的配合和支持。教育局联合民政部门、文化部门、慈善总会、红十字会、街道社区、家长等社会相关部门及人员开展活动。一是给学生提供合适的义工服务场所,在社区、书城、图书馆和部分公共场所开发和设立更多适合学生参与的服务项目;二是参与对学生的义工服务考核,出具相关活动证明;三是对不适合独立参与的小学生则鼓励家长带领孩子一同服务,建立亲子义工队。

形成义工文化。义工社团建有网页,定期交流思想和体会。对学生做义工的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列入德育考核内容,作为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评先活动的重要参考条件,记入个人档案。号召中小学组织小义工快板队等文化宣传队伍,定期深入社区、车站、市场、公园等人流集中区域进行宣传。利用义工网积极倡议在家庭向父母献爱心、在学校贡献一份力、在社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倡议。设立“年度星级义工”和“优秀义工活动组织”奖项,定期开展义工表彰活动。

——手拉手,常态化

在活动机制的建立方面,西岗区结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学习生活实际,形成了“手拉手、常态化”的义工服务活动特色。“手拉手”体现在小学生与父母之间、同学之间、中小学生之间;“常态化”指将义工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必修功课。在校内,侧重同学之间的手拉手义工互助、美化校园、参与大型活动组织等;在校外,引导学生立足社区,从身边小事做起,并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适合的义工活动场所,将义工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形成常态。

我们以义工意识的渗透教育为主,义工服务活动为辅,作为少先队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亲子义工队,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义工服务。2010年5月24日一早,西岗区五四路小学二(2)班的36名小义工,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下,在大连市奥林匹克广场开展“为玉树灾区小朋友卖报募捐”活动,一份报纸定价1元,但很多热心人都多付了报款,有的甚至往募捐箱里投了100元买一份报纸,从早晨8时到中午,共卖出700多份报纸,募集到1320元善款。孩子们通过大连市红十字会全部捐给灾区。

红岩小学将学生德育与红领巾义工社团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每天放学后,学生晓梅都要到她领养的社区小花园看看,“我通过查找各类有关种植的书籍和资料,了解相关知识。我一定要把我领养的小花园照顾好。”自从红岩小学红领巾小义工社团倡导开展“争做社区小主人”活动之后,红岩社区的每个小花园和橱窗都有专人“领养”。这些孩子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护绿小卫士”。他们为社区的环境卫生忙碌着,还为社区内的孤寡老人送去爱的温暖……

在中学,学校将义工意识培养和义工活动开展两线结合,由团委牵头成立义工社团组织,一方面加强义工意识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把学生参与义工服务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大连市第七中学学生义工定期到西岗区图书馆协助参与图书整理、清洁卫生、义务引导等活动。二十六中学的学生义工在校园内组织图书义卖活动,形成互相帮助、友爱和谐的人际氛围。尽管高中阶段学习生活很紧张,但是第五中学的学生们仍然抽出时间参加义工活动,“公共场所环保”、“义务向导站”、“爱心助学”等活动中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学生们收获很大。

西崗区委、区政府对义工队伍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对以义工的形式将未成年人组织起来的做法给予极大肯定。目前,西岗区有近30%的中小学生加入了义工社团组织,在市、区慈善总会注册的义工人数也逐年增多。学生通过做义工,在了解社会、为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强烈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保洁小卫士”、“爱心小天使”、“文明小使者”,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

网络德育,是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背景下的网络德育建设、网络德育实施和网络德育引领。信息技术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每个孩子都拥有了网络世界,放大拓展了孩子们的学习领域、认知范围和成长空间,德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必须建立高效、可控、健康的网络德育——

让孩子们在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网络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为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创设了良好的数字化环境。大连是一座具有浓厚现代气息的沿海开放城市,西岗区作为大连市的网络信息中心,多年来形成了“数字西岗”这一区域信息化发展特色,在西岗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区教育局在中小学全面实施了高水准、高层次的信息化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先进单位。这为西岗区教育有效地实施网络德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建设,提高网络素养

在硬件方面,我们重视信息系统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创建网络教育的高标准硬件环境。建设了高标准的“班班通”工程、安全与病毒防护系统、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信息化工程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构建了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系统、网络教育电视台系统等一系列标志性工程。

在软件上,注重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技术人员,对行政管理人员、校园网管理员、学科教师及精英团队开展培训。每所学校至少有两名专业教师参加网络管理员专业培训,学科教师全员参加学科教学应用技术培训。每年不定期举办其他应用系统培训班。

我们建立了中小学信息化工程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区服务站技术人员分片负责,下校现场指导,为学校及时解决问题,解除了基层学校在应用信息设备过程中的后顾之忧,提高了软硬件应用效益。

——利用网络,提升德育课程实效

在网络上搜集各学科中的中外学者、名家故事并结集成传记类读物,整理成语故事300则,形成区本德育教材,向全区中小学生推荐;结合各类德育课程与区本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向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将信息技术课与德育相结合,开发了上网指导课,开展相应的网络道德教育,并推荐一些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优秀网站,让学生学会运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

——打造网站,拓展德育教育时空

建立德育主题网站,创新德育形式,让德育生动而有效。在西岗区德育主题网站上,设有“书香校园”、“我最喜爱的真心微笑”、“美文欣赏”、“中华传统美德”、“国防教育”等栏目,并建立“心理健康”和“班主任工作室”两大板块,通过“心理讲座”、“案例分析”等栏目,让教师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帮助教师学会自我心理调控;以科研、讲座、案例分析、论坛等形式,帮助班主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不断提升德育工作品质。同时,鼓励和支持中小学建立各具特色的德育网页,设立特色精品栏目,如“家校联系平台”、“教师博客”、“校园论坛”、“聊天室”和“电子信箱”等。

——开展活动,打造立体德育网络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网络开展各类德育专题研究性学习,由学生自行选择德育研究主题,如围绕“感恩心、责任感”的教育活动,开展“我的成长足迹”研究,进行“中国各地文化研究”及“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等。通过网络搜集资料,为全区学生建立网络数字博物馆。八一军营小学要求全校三~六年级开展不同层次的军营文化研究性学习,并确立“战斗英雄”研究项目,让学生在网络上寻找战斗英雄、研究战斗英雄,用英雄的高尚德行感化学生,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

举办网络知识、网络创意、页面设计、个人网站等电脑网络大赛。为加深学生对网络的理解,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鼓励、指导学生设计制作网页或网站,建立个人主页,展示自己的风采。在西岗区各中小学的网站上,有很多学生网页,这些内容既是学生们知识的积累,又成为他们精神升华的原动力。

开展“网络与道德评说”活动。在德育网站上及时报道社会、学校中优良的或不良的行为习惯,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香炉礁小学利用校园电视台创办德育大讲坛,对社会热点问题展开网上主题调查与讨论,将科学引导和自主探究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关注道德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去调查、分析、理解和剖析,最后获得道德见解。

德育,是思想的引领,是心灵的对话,是人格的塑造,更是人本教育的灵魂所在。高尚道德,则是孩子们成长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西岗区德育的支点。

多年来,西岗区面向全体,以培养良好的社会化人格为目标,让孩子们在德育活动中继承传统文化,学会感恩与付出,懂得理解与合作,唤起自我教育的欲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西岗区充满活力、魅力无穷、影响深远的道德实践活动必然会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每个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必然会更有效地推动西岗区素质教育水平的再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李生滨

第4篇:道德的力量与力量的道德

爱 在这里延续——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侧记

9月18日晚,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道德的力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颁奖晚会并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颁奖。这是晚会结束后,李长春等领导同志与全体道德模范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优美深情的歌声唱出了人们对爱的真切呼唤,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怦然心动;字字真情唱出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关爱,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备感温暖。

伴随着《爱的奉献》这首熟悉的旋律,《道德的力量——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颁奖晚会》,在庄重、神圣、热烈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

从307名候选人中遴选出的53名道德模范向我们走来了,他们不是伟岸高大的英雄,他们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是我们的邻居、同事、朋友,因为他们的平凡,我们也许会忽略他们的伟大,但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发现,就一定会发现被平凡包裹着的那颗金子般的心。

7月26日,退休女教师李明素介绍说,洪灾时她就是靠这把木梯将不少被困的群众从别家的楼顶转移她家来的。 面对当时汹涌而来的洪水,她顾不上抢救自家的财物,却和家人一起搭救被困的乡亲,帮助32人脱离险境。近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退休女教师、共产党员李明素在洪水中组织救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李明素,这位重庆退休女教师,面对汹涌洪峰中一幢幢成片垮塌的民房时,挺身而出。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河北农民林秀贞,义务赡养本村和邻村的6位散居孤寡老人,30年来从未间断。

这两位普通的女性,是“善”的化身,她们用自己不平凡的举动,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用爱与奉献谱写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

“现在想老师吗?”“非常想。”“两年过去了,还会想到这些,是吗?”“对。”6个被救儿童走上舞台,流着泪,哽咽着向人们说出了心中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殷雪梅,用生命铸就了崇高的师魂。

面对危难,面对无助,如果能有一双援助的手伸过来,你一定会永生难忘在濒临绝望时,被重新注入体内的那股坚强和力量,就如同看到黑暗中的光明使者。许多和殷雪梅老师一样的人,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做出人生的抉择,把平安和生的机会留给他人。这一个个瞬间构成了一幅幅悲壮的画面。面对灾难和死神,他们大义凛然、义无反顾、知险而上、不畏流血牺牲,体现了他人至上的高尚人格。 9月18日晚,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道德的力量》在北京举行。这是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武秀君(左)在晚会现场接受主持人采访。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突遇车祸离开了人世,留给她的不仅仅是羸弱的老人、幼小的孩子,还有高达270万元的巨额债务。“我尽我所能,维护了一个好人的名声”,简单朴实的话语,却是对“诚信”的最好诠释。她用4年多的时间,还了202万元的债务。武秀君,这个农民的女儿,不知道会让多少欠债不还的人为之汗颜,让多少讨薪未果的农民兄弟心头一暖。武秀君给我们树起一个诚信的标杆,这个标杆,是全社会的财富。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袁隆平,这位视科学为生命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默默奉献。

这么多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执著于追求自己人生目标的人们,他们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坚守的动力,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根基。一曲《祖国》,向这些恪尽职守的模范们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

“老公,吃饭了,你要和老婆一起吃饭,一起过中秋。”这是罗映珍对瘫痪在床失去意识的老公说出的肺腑之言。这位妻子,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的病榻旁,含泪写下600多篇爱的日记,用亲情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山西小伙赵云亮,为我们上演了一出捐肝救父的动人故事。他对妻子说:“孩子有妈妈照顾,就能活。但是爸爸没有我的肝,不能活。”

大爱无声。是他们,用人间的大爱,诠释着生活的真谛;用人间的至孝,显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无论天荒地老,无论沧海桑田,是他们的一颗颗赤子之心,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随的荣光。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我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晚会在《我和我的祖国》歌声中落下帷幕,现场的观众情不自禁地加入到合唱的队伍中„„

颁奖典礼结束了,但是爱的升华没有终结。至德天地,化育天下,爱是相互感染、相互支撑、相互传递的力量。这个力量,从这个舞台,一直延续下去,推动我们这个社会愈加和谐、进步。

第5篇: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学习理解和收获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蓬勃发展,教育也不例外。作为教师的我,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慕课、可汗学院和翻转课堂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有其优越的地方,如何将这些教学模式移植而不是简单复制(简单复制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于自己的教学中去,是今后我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我已经基本能够熟练使用;动画制作、仿真实验、电子白板、微课录制还处在初级入门阶段;影音编辑软件、学科实验软件等的使用也涉猎较少。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了这些信息技术手段的强大功能。因此,结合自己、自己所带学生以及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地选择一些信息技术来学习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注意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地逐步实施。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同时应该不断反思,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

第6篇:道德的力量

《道德的力量》心得体会

8月24日周四下午,公司为我们开展了《道德大讲堂》的报告会,由传统文化协会的宋老师风趣幽默的给我们讲了三个小时的《道德的力量》,宋老师深入浅出,引经据典,我感触颇多。

首先,宋老师从“什么是道德?道德有什么作用?”这个方面出发,给我们 举了很多事例,讲了关于八德、五常、道德的至高境界以及道德核心等,笼统的说,一提起道德,人们毫无疑问的会将它与善良,美丽,正义,光荣等联系起来,和法律一样,也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通过社会风俗,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实行。而道德也取决于你的眼光,如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看待道德的想法不同,道德的衡量标准也会有很多,你觉得对的他不一定赞同,你觉得错的他或许觉得正确,因此,道德也是主观意识里的,宋老师表示,对待人,应在道德的层面上假定善意;对待事,应在制度的层面上假定恶意。对于人际关系方面,用道德来衡量,对于事情,则不能站在道德角度,而应该在制度方面来衡量,比如说死刑,为何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支持者觉得如果没有死刑,这个社会会变得混乱很多,这是站在制度方面的,而反对者认为,死刑是个很残忍的刑法,应该取缔,这则是站在道德方面来说的。

其次,宋老师又讲了“什么是传统美德?传统美德的时代意义在哪?”从《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老师引经据典,案例剖析,给我们讲述了传统美德的意义。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所以,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做一个讲道德的小公民,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们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接着,宋老师讲了“什么是信仰?信仰有何力量?”人类生活有三种状态:从物质到精神再到灵魂。物质基础满足之后人们往往会转而更高的精神追求,精神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对于灵魂的追求又会有所求。信仰往小了说,有个人信仰,往大了说,更是有国家信仰。国家信仰关乎国家未来发展道路,政治理论以及法律制度;个人信仰更是有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内无愧于心,外无愧于人。信仰,是一种类似三观大礼包的东西,对世界、对自身、对幸福及对金钱等等的一套综合认知模式。信仰是绝对的,它不以任何物质条件的变化而转移,它能托起沉沦的人生,点亮心灵的灯盏,给人一种精神的仰望和生命的活水。而对于我,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共产党便是我的信仰,共产党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便是我的理想。

最后,宋老师总结上述观点,反思“在多元中应该坚守和放弃什么?”的确,在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中,整个社会变得多元化,各种层次类型的文化差异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不免会有人们在成长中迷失自我,我们应该坚守的和应该放弃的到底是什么?而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在一个辩证的角度去思考,去打量,理性分析,作为新入职的我们,更是应该学会独立思考,思想独立了,精神才能自由。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无论是对待生活还是对待工作,都应该思而后行,行而后定,这样我们才能成长得更快。

通过《道德的力量》讲座,我获益匪浅。所有关于哲学,信仰和道德的话题,无外乎是想让人们精神觉醒,精神觉醒意味着灵魂独立,我们在匆匆忙忙的生活工作中,应该空出一点时间给自己的内心,去冥想,去问问内心,如今的自己是否是内心所想要的自己。生活在继续,我们不应苟且。

第7篇:道德楷模的力量

作者:李亚杰 文章来源:《半月谈》2007年第19期 点击数:

金秋九月,是北京最美的季节。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前夕,为全体公民尊敬、钦佩和学习的道德模范,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接受人们最由衷的赞誉、最崇高的褒奖和最衷心的致敬。

自2007年7月起开展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建设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评选范围最广的活动,共评出53名全国道德模范,254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他们中间有“助人为乐”模范,用爱心为社会与他人撑起一片明媚蓝天;有“见义勇为”模范,在德行善举之中弘扬社会正气;有“诚实守信”模范,用一诺千金的行动诠释诚信真谛:有“敬业奉献”模范,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默默付出而升华了人生价值;有“孝老爱亲”模范,用温暖和关爱唱响了人间真情。

9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全国道德模范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既是对全国道德模范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也为我国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一大批先进人物都是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榜样。在新中国健康成长的每一历史阶段,都矗立着道德楷模精神的丰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每一巨大成就,无不铭刻着千千万万道德楷模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闪烁着道德楷模精神的时代光辉。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人们的道德观念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优良传统美德仍然起着主导作用,热心公益、孝敬亲长、勤俭节约、崇善尚德等成为公民道德状况的主流;另一方面,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见利忘义、奢侈浪费等落后甚至腐朽的道德观念也对社会成员产生不良影响,一些领域出现道德失范。

3457 历史和实践一再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动规范,引领着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是建立社会良好秩序、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一个重大创新,是我们党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

树立当代道德模范,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化为活生生的具体形象,人人都可以感知,都觉得可以亲近、可以动心、可以动情,可以成为具有无穷力量的榜样。这次评选的全国道德模范,并非都有惊天动地之举。尽管岗位不同、职业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都来源于平凡生活,来源于老百姓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让人们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这将十分有利于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传播到千家万户,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渗透到工作生活中,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们的距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道德模范的思想灵魂,而道德模范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体现。深入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从学习道德模范入手,而推举和学习道德模范,正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继续和深入。

“百行以德为首”,全国道德模范是我国新时代新阶段的道德旗帜,是千百万人民群众道德意识、道德愿望和道德追求的集中体现。一名道德模范“站”起来,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变得具体生动。一名道德模范“亮”起来,就是在社会上竖起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就是在群众中确立起一种正确价值导向。

一花引来万花开。在全国道德模范的激励和带动下,更多的道德模范必将在神州大地涌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将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将得到弘扬和光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将取得更大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必将越走越宽广。◇

第8篇:申论--道德的力量

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普通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老太太伤情严重,对此,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这一动人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公德之美,它犹如一股清泉,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田。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道德范畴内的问题却屡屡出现,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以教育为根基。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

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才能推动良

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惟其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

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国家者,积人而成。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辩证吸取中华传统传统道德精华,去其糟

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提高中华人民的整体素质。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相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大力提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之花

必将灿烂绽放,吾国必将长治久安。

第9篇:道德的力量人物事迹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李明素事迹

李明素,女,55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 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能十分渺茫。李明素毅然决定带领一家三口,立即展开营救。李老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当30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李明素来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起,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们顺着梯子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就在最后一个人离开不到10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失在滚滚洪水之中。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的。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通过。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

李明素说,“在这次洪灾中,虽然我的损失很大,但受灾的群众还很多,需要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决心和信心与党和政府一起共渡难关,困难只是暂时的。”朴素的话语,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

2007年,李明素先后被重庆市妇联、全国妇联评为重庆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吴显才事迹

吴显才, 男,53岁,中共党员,重庆市巫溪县乌龙乡大坡村党支部书记。

15年来,吴显才义务赡养了45位老人,先后有22位老人在他的关怀中安详地走完生命历程,6位老人回到了亲人身边。目前,吴显才仍在赡养17位老人。

1988年寒冬的一天,吴显才在路上碰到一位老人,她穿着破烂的单衣,蜷缩在路边,冻成一团。吴显才把老人送回家,看到这位老人无依无靠、一贫如洗,被子又黑又臭,枕头竟是一块砖,他泪如泉涌。他在周边几个村里做了调查,结果发现有几十位孤寡老人过着类似的生活。1990年,吴显才说服妻子,倾其所有,买下家对面的一个废弃酒厂,改造成一座有16间房屋的敬老院,并给敬老院取名“常乐”,希望老人们能够天天快乐。年底,来自8个村的16名孤寡、残疾老人,住进了敬老院。

70岁的马昌炳老人刚到敬老院时,因为长期没有吃肉,一吃肉就拉肚子,吴显才每次都帮他清洗。70多岁的田代翠老人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吴显才细心伺候她,让她认了自己做儿子。63岁的谭传贤是个哑巴,还有智力障碍,唯一的依靠哥哥去世后,她顿时失去了生活来源,吴显才听说后收留了她。任国贤与老伴谭吉寿,拉扯智残儿子生活,因年事已高而生活陷入困境,吴显才收留了这一家三口,一养就是11年。

吴显才15年间收养的45名老人中,有半数是残疾人。那些去世的老人,都是吴显才这个“儿子”送终。他们在弥留之际,老泪纵横地叫着“恩人”,拉着吴显才的手久久不愿松开。1993年,吴显才购买了1.5亩荒山,开辟了“常乐敬老院公墓”,在墓地栽树种花,让辞世的老人与鲜花、松柏为伴。当年,国家民政部向他颁发了一块“德高义重”的匾牌。

建成敬老院时,吴显才就背上了6000元贷款。以后每年都要为敬老院提供近1万公斤大米、1000多公斤猪肉、近500公斤食用油、两三百公斤盐巴,加上缝制衣服、添置被褥,还有医药费、丧葬费、电费及其他开支。吴显才还拿出家里的3亩承包地,供敬老院种菜种粮;在自家承包的荒地上,开垦出20亩药田;办养殖场,建棕器加工厂、预制件厂、木材加工厂三家小作坊。15年来,他先后投入了30多万元,让这些无依无靠的老人生活无忧。去年12月,他又投资13万元第二次改造敬老院,每层楼设一个带洗澡间的卫生间,老人们睡上了席梦思床垫,电视机换得更大了,厨房里摆上了电冰箱。

2006年吴显才被评为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陈培玉(已故)

陈培玉,女,生前为重庆市巴渝航运公司下岗职工。

一个被群众誉为精神永不下岗的下岗女工,一生十多次救人,最后为救落水群众献出了年仅44岁的生命。

2004年10月20日晚,在重庆巴南区轮渡渡口,两名群众不慎跌入滚滚长江,此时,在轮渡上的陈培玉听见呼救声后,来不及脱掉衣服和鞋子便纵身跃进湍急的江水中。波涛汹涌中,她奋力向落水者游去,并抓住了落水者的衣服,可落水者在慌乱中突然将陈培玉的脖子紧紧扭住,两人不停地在江面上沉浮,陈培玉最终英勇牺牲,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见义勇为的壮歌。

陈培玉的救人壮举不是偶然的,与她44年的人生经历和她一贯的英勇行为分不开。生前,陈培玉的主业是船体除锈油漆工,“副业”则是下水救人,并一干18年。1983年秋,陈培玉回涪陵老家,遇到一位被江水冲出几十米外的落水者,她一个猛子扎进江中,搏激流,闯险滩,将落水者高高举过头顶。1988年夏天,陈培玉的邻居巫天幸不慎落入长江,危难之时,陈培玉不顾一切跳入江中,半个小时后巫天幸被救了上来,陈培玉却累得瘫倒在地。1981年和1988年长江涨大水,陈培玉作为公司水上抢险队惟一的巾帼英雄,和男同事一起积极救援,救起多名落水者。2001年,她跳入河中救起了因在河边洗衣而落水的下岗职工李新萍。

18年来,陈培玉不顾自身安危,十多次跳入长江救起落水群众。一次下水救人就有一次生命危险,陈培玉10多次下水救人,就经历了10多次死亡的威胁。

陈培玉家境困难、生活艰辛,但她依然热忱地帮助身边的人。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个“随便哪个时候都笑嘻嘻的人”。性子直、热心肠,周围的人有个大事小事,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说话,谁家有点什么麻烦她总是从头到尾,关注到底。

陈培玉2004年被重庆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廖桂林事迹

廖桂林,男,49岁,中共党员,重庆市开县厚坝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廖桂林凭着终身信仰和一身正气,用忠勇、热血、善良谱写出一曲曲英雄之歌,被家人称为“管得宽”,被群众唤为“廖英雄”,被媒体誉为“三峡上空一只高翔的雄鹰”。

在2004年百年不遇的“9•4”洪灾中,廖桂林凌晨冒着瓢泼大雨去街上帮助转移群众300多名后,又在洪水中带病连续奋战了17个小时,救出小孩、老人20多人,直到体力不支被洪水卷走。他获救后,发现自家财物已被洪水“洗劫”一空,女儿也因洪水浸泡心脏病复发住院。在去探望女儿的途中,忽见丰胜沙发家具厂发生火灾,他又第一个奋不顾身地冲上前扑火,因车间30多桶燃油物品连续爆炸,被炸成重伤。他在医院苏醒后第一句话就问大火扑灭了没有,妻子心疼地回答他:“火已扑灭,附近的加油站、学校、医院和1000多户6000多居民的生命财产都保住了,你怎么能刚出洪水又进火海啊!?”他脸露笑容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上,谁上?!谁让我是„管得宽‟呢。”

2001年8月,廖桂林为救金峰乡新华村村民谢小春,死命抱住歹徒。眼看歹徒高举菜刀,要朝谢小春的脖颈砍去,他毫不迟疑地用自己的胳膊硬生生挡住了这一刀,结果左手肘缝合了18针,至今还有一条两尺多长的伤疤,4个指头完全失去功能。中央电视台记者问他:“老廖,今后你再遇上持刀歹徒怎么办?”他回答说:“为了正气,我不怕死,今后遇上了我还要上!”廖桂林就是这样用鲜血维护着社会正气,先后见义勇为60余次。他空手夺刀、悬崖搏斗、追擒逃犯、勇夺炸药、跳河救人、危房救孤,15次负伤,4次住院,全身留下了十几处刀疤,听力、视力严重下降,左手只有大拇指完好无损,其余四根手指都只剩下半截,法医鉴定为6级伤残。

廖桂林从事基层调解工作18年,调解了各类民间诉讼近1300件,免费法律咨询1万余次,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他还照顾赡养罗文贵、熊丛贵两位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长达30多年,为他们提供住房、衣物、钱粮,打水、做饭、熬药、擦身洗澡、倒大小便,任劳任怨,直至老人去世。他将社会各界送给他的慰问金、救助金全部捐给了五保老人和失学的贫困儿童;一家人节衣缩食,省钱给因脑出血全身瘫痪10年的母亲和患有重度风湿性心脏病的女儿看病。

廖桂林先后荣获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并在人民大会堂作了先进事迹报告。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张和龙事迹

张和龙,男,47岁,中共党员,重庆石龙技工劳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这位巴南区石龙镇大连村三社的农民,1984年汇入民工流,1999年任重庆市巴南区群龙劳务输出公司经理,开始带领家乡民工“闯天下”。在创业征途中,他以诚信为基石铸就了全国劳务品牌商标“石龙技工”。

张和龙视信守合同为企业生命,为保证合作方对民工数量和素质的要求,他不惜高成本异地征收民工和超成本培训民工;为保证按时交货,不惜用高额补助组织员工加班,不惜改铁路运输为航空托运;为保证产品质量,对员工操作要求严而又严。公司成立不久,承包了黑龙江尚志市帽儿山钢铁厂暖气片生产劳务,由于原材料涨价导致生产成本超高,公司如兑现合同就会严重亏损甚至破产,但他没有走人,毅然借钱兑现了合同。守合同、讲诚信为公司获得了续包权,赢得了社会美誉,推动了公司发展,而今已成为10多万人的石龙劳务集团,在全国建了9个分公司。 在创业之初,因履行合同导致公司亏损,有人提议减发或缓发民工工资,张和龙断然否定说:“我也有过打工拿不到工资的经历,按时足额兑现工资是我在招收工人时的郑重承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言信行果。”发工资的日子越来越近,民工紧锁的眉头,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悄悄让家人贷款汇去,如期予以兑现。

近6年来公司为帽儿山钢铁厂创利1.5亿多元,上缴国家税金近2000万元。张和龙不仅视纳税为义务,而且把热心公益捐款捐物也看作“义务”,悄悄关注着尚志市的特困家庭,时刻惦念着老家的路桥、校舍等,先后个人捐款75000多元。他说:“我在家乡长大,在尚志创业,不能丢了根、忘了本。”

张和龙以诚信获得了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首届十佳农民工等荣誉称号。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段彩均事迹

段彩均,男,42岁,中共党员,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段彩均诚实无价、守信天价,让一个负债率高达300%的国有老企业涅盘而生,一年扭亏、三年跃升为重庆工业企业50强,目前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家装电线生产企业和最大的铜型材产品加工制造企业,创下瞩目的“鸽牌奇迹”,是国企成功改制的典范。

2001年初,段彩均及其班子在一无固定资产、二无流动资金,负债700余万元危难之际,投资组建了现代国企——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凭借着“不相信国有企业搞不好、为全体职工创造政绩”、“诚信、向上”的理念,主攻家装电线电缆,以“诚实”为基石,实施质量品牌领跑战略,推行质量事故全额赔偿并加扣10%的企业名誉损失费的制度,以现代企业家的优秀素质引领着团队向市场传递着诚实信息,市场也因此让“鸽牌”展翅高飞。至今,资产总额达到5.9亿元、产销额12.19亿元,分别增值50倍和20倍,经济规模保持年均80%增速,累计上缴国家税金6600余万元。今年底产销额将突破16亿元。荣获中国机械工业500强、重庆市最佳诚信企业等称号。

段彩均在全体员工中培育“质量等于饭碗”的意识,将守信意识融入每个环节,使“真心真诚、有利有义”成为鸽牌人与合作伙伴及顾客们合作的基础,出现了鸽牌公司特有的“三大怪”现象:产品质量没问题也可以退换;经销商没订货急着把款交;供应商自愿先供材料后收钱。出现了“调整价格、现款现货”、“宁让价格、不让市场”、“宁让价格、确保资金回笼”和“顾客满意、商家赚钱、公司发展”多赢局面。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与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其电线电缆产品获得“国家免检”资质,家装布电线和电工用铜型材产品的产销量均列全国前三,占领了重庆家装电线市场90%以上的份额,“鸽牌”已成重庆名牌、西南地区著名商标和老百姓心中电线电缆“精品”的代名词。

段彩均不仅实现了企业的重生,而且对员工以诚相待,对社会勇于回报。解决了近678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公司每位员工每月不仅能领到20斤大米、2斤色拉油,而且住房公积金、养老金、失业金、医疗保险金等都足额到位。主动捐款修建重庆机电鸽牌希望小学,资助社会慈善事业,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展示了自己的拳拳爱心。

段彩均先后荣获中国管理100人、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等称号。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邓平寿(已故)事迹

邓平寿,男,中共党员,生前为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 邓平寿志在乡亲脱贫致富,扎根山乡31年;情系边远落后的虎城,两次放弃进城升迁机会,2007年2月累死在工作岗位上,年仅51岁。他被誉为“21世纪焦裕禄式的人民公仆”。

1998年,邓平寿走上虎城镇党委书记岗位时,面对这个因贫困落后而闻名的穷山沟,以敢啃“硬骨头”而著称的他发出了要摘掉这顶“穷帽子”的誓言。

一身布衣,一双胶鞋,一个黄布包就是邓平寿的生动写照,长年累月,他吃住在办公室,行走在田间地头,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虎城方圆78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哪棵桑树干没刷白,哪条路垮了块石头,哪家有个难处,他都记得清清楚楚,都解决得利利索索。多年来,他用近40个工作笔记本,记录了乡亲冷暖和百姓心声。

面对百般热情挽留他的群众,邓平寿毅然放弃担任县领导的机会。他总是对乡亲们说:“你们放心,虎城的事一天没做好,我就一天不离开虎城。”他急群众所急,曾经穷得连房顶都补不起的杨嗣才,在邓平寿的帮助下,办起了挂面加工厂,年销量超过40吨,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他想群众所想,当广西桂林客商谢裕明在虎城开办的竹木公司出现用水、用电、用工等困难时,邓平寿主动上门服务,让这位异乡人快倒闭的公司获得了新生。他盼群众所盼,当虎城蚕茧品质不高,价格逐年下滑,有的村民绝望地砍掉桑树时,邓平寿先后两次邀请原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专家到虎城讲解科技知识,还走村串户亲自传授科学养蚕的方法,让千亩桑园再显生机。

邓平寿提出了“修好一条路,耍好一条龙,壮大一根虫”的发展思路。一条龙即柚子带,一根虫即栽桑养蚕。在邓平寿的带领下,虎城共修建、硬化了村、组级公路48条、108公里,使100%的村、85%的组通上了水泥路;虎城蜜柚荣获国家金奖,畅销全国、远销香港、澳门;全镇蚕茧产量居全县第一,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5倍。 群众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邓平寿的身体却一天天垮下去。2007年2月1日,这个“小病拖、大病磨、实在不行才吃药”的铁汉子,永远地离别了他无限眷恋的乡土和乡亲,而这一天离他51岁的生日还差3天。

2007年邓平寿荣获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央主要媒体把他作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石元英事迹

石元英,女,51岁,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教委派驻湖南省保靖县小学教师。 重庆秀山县保安乡龙家村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离他们村最近的学校,就是隔河相望的湖南省保靖县坝木小学。为了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秀山县教委派出当时的民办教师石元英到坝木小学上班,工资由秀山发放。

由于河上没有桥,不管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石元英每天清晨带着孩子们来到河边,脱掉鞋袜,卷起裤脚,背起年幼的孩子,拖着大一点的学生到湖南去上学,下午又带着40多名学生涉水回家。从1987年去坝木小学上班的那天起,石元英背着村子里的孩子们踏上求学之路,一背背了18年。

1989年一个上午,下了四个多小时的倾盆大雨。石老师背着一名学生走到河中间时,上游洪水汹涌而来,一根两米多长的木头顺水横冲直撞,情急之中,她将身子稍稍一侧,木头顶了一下右小腿后呼啸而过,右小腿顿时一阵钻心地疼,但她不敢松手,将最后一名学生背上岸后,才发现右小腿大块皮肉已搭拉在一边。至今,石元英右小腿还有块鸡蛋大的疤痕。

18年来,上万次往返这条河,石元英不知在河里多少次摔倒受伤,但令她欣慰的是,没有一个学生受伤。在石元英的努力工作下,龙家村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在校学生没有一个中途辍学。而她自己,却因为长年涉水,患上了风湿病。

1989年8月,一场大雨导致这条河暴涨,无法通过。放学后,石元英只能带着孩子们,从下游5公里远的桥上渡河。途中山路滑坡,石元英背着学生踩着松软的泥路艰难前行,自己10岁的儿子紧跟在身后。就在此时,儿子脚下一滑,差点掉进奔流的河水中。听到儿子叫声的石元英,惊出一身冷汗,幸亏一位与儿子走在一起的六年级学生,一把拉住了下滑的儿子。

2006年,石元英曾经教过的一个湖南籍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湖南省保靖县政府奖励坝木小学5万元,并奖励石元英5000元,那一天是她多年来最高兴的一天。如今她的学生中,28人考上大学,其中5人考上研究生。

如今,秀山县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在河上架起了一座桥,然而石元英依旧背着一名先天残疾、行动不便的13岁学生,不分春夏秋冬,穿梭在学校与村子之间。

石元英20多次被秀山、保靖两县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2004年9月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师。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马福元事迹

马福元,男,20岁,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学生。

家在重庆南川的马福元,出生仅3天母亲就离家出走,12岁时父亲病逝,一贫如洗的家里只剩下他和78岁的爷爷相依为命。 17岁的马福元好不容易考上了学杂费、食宿费全免的"宏志班",80多岁的爷爷却意外摔伤,从此卧病在床。马福元背起爷爷去上学,用微薄的生活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木棚房,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爷爷。由于房间很潮湿,爷爷风湿病一受寒就会发作,几乎每天晚上,马福元都要为爷爷暖被窝。"这娃儿真懂事,学习再忙,他都要把爷爷服侍得妥妥帖帖的。"邻居们对这个懂事的孩子赞美有加。一次,邻居阿姨给他几个鸡蛋,他担心爷爷不吃,就把鸡蛋蒸成鸡蛋羹悄悄地埋在爷爷饭里给爷爷吃,自己却一棵白菜吃上两三天。读书期间,为给爷爷治病,他一直坚持在学校伙食团打工。

许多报刊和网络报道了马福元的事迹,其中也有海外媒体。一位美国的华裔人士了解到他的事迹后,对他进行了资助,称赞他"不是可怜人,而是男子汉"。也有网友这样评价马福元:"孝心很多人都有,但不是很多人都有孝行,佩服他在困难中的坚毅和对爷爷的不离不弃。"

马福元没有因为照顾爷爷耽误学习,他成绩优异,表现突出。2006年3月,还在读高三的马福元,获得了由团中央、全国学联评选的中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特别奖,在200多名候选人中得票最高。其实马福元对这些都不那么在意,他甚至很少看报纸和网络对他的报道。他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在校大学生。作为学生,我希望自己在一个平静的学习环境中,扎扎实实搞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本领,回报社会特别是无数给予我太多关爱的人。这既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爷爷对我的期盼。"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谢方珍事迹

谢方珍,女,29岁,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镇乡坪村村民。 在大巴山深处的城口县,有这样一位"带夫"出嫁播洒爱心的农家妇女。她7年如一日,毫无怨言地服侍高位瘫痪的丈夫,照顾残疾多病的公公和婆婆,用弱小的身躯支撑起了濒临破碎的家。

2001年3月,21岁的谢方珍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嫁给了香坪村的村民彭道平,夫妻俩恩恩爱爱。可甜蜜的日子才刚刚开始,灾难就降临到了这个原本清贫的家庭。同年7月,丈夫不幸遇车祸造成下肢高位瘫痪,看着瘫痪在床的丈夫,当时谢方珍觉得生不如死。这时,娘家人劝她赶快离开这个家。但是,面对心爱而无助的丈夫和这个风雨飘零的家,身怀有孕的她不忍心离去。她在心里暗暗作出承诺,用我的一生,尽我的全力,照顾丈夫,不让这个家破碎。于是继续留在这个遭遇灾难的家,用她弱小的身体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她白天忙碌着十几亩地的庄稼,饲养5头生猪,本已疲惫不堪,但夜里仍细心照顾丈夫,每隔1个多小时都要为彭道平翻身,以免丈夫长褥疮,所以只能睡上4个来小时。丈夫眼看着备受煎熬的妻子短短几个月瘦了20多斤,几次想自杀都被妻子劝阻开导。本无力抚养孩子,为了给瘫痪的丈夫活下去的勇气,她毅然把孩子生了下来。4年里,她不知偷偷流了多少泪,也曾多次想过自杀。但一想起自己心中的承诺,她又挺起脊梁,勇敢地面对艰难的生活。

由于家居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任凭谢方珍拼死拼活地劳作,起早贪黑忙碌,这个家的生活及丈夫的药费还是难以为继,不久她家已欠债3万余元。为了挽救这个在绝境中的家,她萌生了一个惊人的想法,带夫携老出嫁。她惟一的条件就是:"娶我可以,但我必须带上我的丈夫和公公婆婆。"就这样,2005年她带着前夫彭道平和公公婆婆,嫁给了与她志同道合的村民彭道俊。彭道俊加入这个家后,共同支撑这个困难的家庭。如今彭道平的身体状况稳定,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现在的丈夫彭道俊对谢方珍重情重义的举动十分钦佩,他说我为有这样的妻子而骄傲。谢方珍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一、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李明素(女) 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林秀贞(女) 河北省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村民

刘月生、王世昌(女)夫妇 刘月生系原军委工程兵副政委、离休干部;王世昌系国务院国资委离休干部

丛 飞 生前系广东省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

邱娥国 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调研员

全二平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邮政局小佘太镇邮政所所长兼乡邮员

吴天祥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巡视员

刘国江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国家税务局工人

党素珍(女)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杜儿坪矿矿工家属

李玉兰(女)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天桥街道居民

二、全国见义勇为模范

王树先 生前系福建省永定县抚市镇里兴村村民

殷雪梅(女)生前系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城南小学教师

徐 伟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韦正雄(布依族)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教育辅导站教师

魏青刚 河南省固始县武庙集乡钱老楼村村民

赵传宇 湖北省长江大学学生,现为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

谢芳秋(女)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生

艾尼·居买尔(维吾尔族)新疆大学学生

李学生 生前系浙江省温州金有利皮鞋厂工人

王贵连(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依龙镇初晓村村民

曹 茜 青海省西宁市环球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出租车司机

三、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文花枝(女)原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导游,现为湘潭大学学生

曹道云 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

武秀君(女,满族)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镇滴塔村村民

王乐义 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

范玉恕 天津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副总工程师

尚金锁 河北省柏乡县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

徐 辉 安徽省合肥燃气集团蜀山区服务所副所长

单 增(藏族)西藏山南地区建筑工程建材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

王一硕 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徐丽珍(女)福建省寿宁县凤阳乡基德村村民

李静娜(女)海南兴旅导游服务有限公司中级导游

四、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袁隆平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方永刚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 钟南山 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云泉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

王顺友(苗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投递员

许振超 山东省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固机经理

李素芝 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

刘玉莲(女)新疆哈密市二堡镇二堡村乡村医生

包起帆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申纪兰(女)山西省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

五、全国孝老爱亲模范

曹于亚(女)四川省成都市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生

罗映珍(女)云南省临沧市公安局装备财务科科员

刘 霆 浙江林学院学生

洪战辉 中南大学学生

谢延信 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人

黄来女(女)武汉大学学生

张 晓 甘肃省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

乌兰其其格(女,蒙古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牧民

韩 瑜(女)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心小学教师

沈利萍(女)宁夏书画院工会主席

杨怀保 湘潭大学学生(陕西省勉县籍)

上一篇:个人工作总结心得体会下一篇: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