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作文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下的力量作文(推荐12篇)

当下的力量作文 篇1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

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 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

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

“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

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

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财富——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乞丐,即便已经拥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依然在四处寻找欢乐、成就、安全或爱

情的残余,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这些,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当下的力量。

对我而言,《当下的力量》是一个发现之旅。在这本书的引导下,我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这本书是在完善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路标,是一本需要读很多遍的书。它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小我”向“大我”走近。让我生活得自在、开心、快乐„„也让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自我的源头。面对生活时,它让我多了些宁静与平和。

胡玉萍

当下的力量作文 篇2

一、青年强则国强, 青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的论述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期许, 以及相信社会进步的重担应由年轻人去承担的信念。《开讲啦》作为首个青年电视公开课栏目, 它的受众定位十分明确, 主要是“90后”青年。“90后”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最显著的“受益群体”, 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以及较为开放的社会环境, 使得这一代人思想更加开放、价值观念更加多元, 所以想要满足迎合这一群年轻人的收视品味, 对于栏目主创团队来说确实是一大挑战。

从商界精英到文艺界翘楚, 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动人的情怀感染着每一位青年人。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 种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从生存环境和生活境遇上来看, 青年一代不得不面对社会的板结与固化, 就业难、高房价等一些现实问题都让青年人无法那么乐观积极地看待事物, 更不敢提及和实现自己的梦想。青年人亟待精神补给, 《开讲啦》应运而生, 它不是在兜售励志的成功学, 而是用真诚的精神内核鼓舞着青年人的士气, 每一位嘉宾所表现出来的对于事业、生活的热爱是纯粹的、不可复制的, 热爱和不计回报的付出才是成功的基石, 于是《开讲啦》就颠覆了青年人对于成功的世俗定义。

二、平等语境还原平凡人性, TV2.O 新思维理念抗衡新媒体挑战

近年来, 自媒体的不断发展为受众自由表达创造了新语境, 争取话语权成为了社会各阶层之诉求, 公众通过对社会事件的讨论, 进而表达态度观点。约翰 . 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认为:“依靠个人和理智活动能力, 主张言论自由进而形成“观点自由市场”, 在此市场中, 最好的思想总会得到承认, 而最劣的思想则会失去作用。”TV2.0即是电视新思维理念, 作为数字网络生活的一个节点, 它改变了由大众传播向个体传播的传统模式, 使电视节目由个体传播转向大众传播, 而这也正符合自由表达言论的理念。TV2.0就是要将互联网传播理念与电视栏目创作相融合, 而《开讲啦》正是TV2.0的绝好诠释:演讲内容具有极强的个人色彩, 传播方式是典型的2.0方式;嘉宾演讲环节占据节目时长的1/3, 其余时间是嘉宾与青年代表的交流时间, 有效突出了互动性, 而这些都是电视新思维抗衡新媒体冲击的有益尝试。

就是在这种自由的讨论和平等的语境下, 《开讲啦》传播效果和影响力都十分显著。大比重的提问互动环节是质疑精神和不盲从于权威的意识的集中体现, 节目尽量使开讲嘉宾褪去光环, 叙述的也不过是平凡人通过坚持、由于热爱以及对生活的乐观和豁达从而迈向成功的故事。从中抽象出的对于人性的理解, 升华出的对于生活的感悟, 概括出的对于生命的尊重都是《开讲啦》具有直指人心力量的重要因素。

新媒体对于电视的冲击是一个全球化问题, 凭借着资源优势, 电视传播仍具有绝对权威, 尤其是央视这样的国家媒体。《开讲啦》正是借助央视平台, 所请嘉宾含金量高, 在这个大师缺乏的时代, 为我们的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指点迷津, 为年轻人登高而望提供更为宽广的视野和坚实的臂膀。

三、总结

首先, 《开讲啦》作为深夜播出的电视谈话类栏目, 名列央视栏目收视率首位, 这说明真正具有人文关怀和独具匠心的电视栏目定会受到观众的喜爱, 而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文化程度, 也是可以在其受众喜爱的电视节目内容上管窥一窥的;其次, 网络媒体的冲击, 以及自媒体形成的TV2.0的传播模式让受众更加自我, 《开讲啦》在中国当下栏目形态克隆严重的情况下, 便成为原创电视栏目的典范。南方周末曾做专题报道称, 《开讲啦》为“换一种腔调, 讲点正能量”的电视栏目, 因此《开讲啦》被称之为“中国思想好声音”不足为过。

摘要:由央视综合频道与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栏目《开讲啦》, 自2012年8月27日首播以来获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广大观众好评如潮, 本文将从栏目受众和传统媒体经营理念入手来分析《开讲啦》栏目特点, 从而探寻《开讲啦》取得如此出高收视率的深层原因, 彰显《开讲啦》被称为“中国思想好声音”的人文关怀内核。

关键词:《开讲啦》,栏目,人文价值,TV2.0,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晴川, 罗闽儿, 陈颖, 郑必朋.‘说人话、不端着、够真诚、正能量’——对话唯众传媒总裁、央视一套《开讲啦》策划杨晖[J].南方电视学刊, 2012.

什么力量推动当下的经济回暖 篇3

自从1月至4月的相关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发布以后,各方便争议不断。一些乐观的机构和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见底甚至已经走出低谷,整体经济正在复苏;而另一方则持怀疑态度,认为单凭借短期数据来判断还为时过早,未来几个月的中国经济还扑朔迷离。

5月26日国家统计局出面“定调”:总的看,中国经济取得较好开局,主要经济指标止跌回稳,整体经济的表现好于预期、好于世界。而次日央行发布的《200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则说:目前经济反弹基础尚不稳固,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数据大体上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那问题就出在对当前整体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上。就在此时,一些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忧已见诸报端。

一般而言,在一国经济见底的时期不应当出现“通货膨胀”这个词语。而如果在经济低迷时期反倒出现了通货膨胀预期,那只能产生一种疑问:前四个月的经济回暖迹象真的是刺激内需政策的作用吗?

政府投资占了主要部分

从现在已经公布的各项经济指标来看,前四月推动中国经济强势反弹的主要原因是投资的强劲增长,其中政府投资占了主要部分。自从2008年11月中央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公布以来,到2009年4月已经安排了两批中央投资,第三批中央投资也正在进行。截至4月30日,中央新增投资已经累计下达预算3924亿元。正是由于这一点,大家普遍认为凯恩斯式的积极财政政策促使中国经济好转。

但所谓中央投资只是资金预算,真正落实到位,对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还需要一个过程。就生产方来说,光是工程招标、设备采购、签订施工合同等环节尚需要数月时间。至于通过迂回的生产过程,进入到消费领域,真正对消费者产生利益,那更是一段漫长的时期。而我们的经济“复苏”的过程却几乎是与中央投资计划安排同步进行的。怎么可能投资预算刚刚下达,经济就立刻回暖呢?更何况,相对于中央投资94%的平均到位率而言,地方配套资金到位仅有48%。地方财力窘困的状况必然会使得依赖政府支出的刺激经济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也许我们对于政府刺激内需的政策过于乐观了些,预期也过高了一些。凯恩斯政策虽然是应对经济萧条的特效药,但毕竟不是速效救心丸,不可能指望今日施行明日便见成效。

回顾上个世纪那场大萧条的历史,应该更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凯恩斯的刺激有效需求政策—直到二战前都没有发挥切实影响。如今被许多人误认为是凯恩斯政策标志的罗斯福新政既不是凯恩斯提出的,也没有能使得美国经济真正复苏。一直到二战爆发前,美国失业率都徘徊在两位数的水平,远比现在还高。当时唯一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的经济体,就是战前希特勒的德国。真正拯救了凯恩斯刺激内需政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期间政府支出增加和赤字上升,变成了一场凯恩斯政策建议最好的实验。也就是说,经过了数年的战时经济,蔓延世界的大萧条才被遏制。

财富效应的结果

所以,我们还不应急急地把目前在股市、楼市、信贷、固定资产投资、消费以及相关指数上出现的经济向好苗头立刻归结为凯恩斯政策的影响。那么如果不是刺激内需政策的作用,又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经济向上的趋势呢?其实,如果从诸多喜忧参半的经济数据来看,这应当是“庇古效应”的结果。

所谓庇古效应,也就是财富效应,一种应对经济萧条方法的称呼,是剑桥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庇古于1943年提出的。庇古是剑桥学派权威马歇尔的弟子,也是马歇尔讲席的继任者。他和马歇尔一样都可以算作凯恩斯的老师,凯恩斯在剑桥的讲师职位薪金就是用庇古自己的基金支付的。但是,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攻击的靶子就是以庇古为代表的经济学理论。为此,庇古不得不做出反驳,其中就包括后来被作为有效反驳凯恩斯理论的“庇古效应”。

他指出了经济萧条时期一个有益的副作用:私人部门手中财富的真实价值会提高。伴随着不景气的经济形势,总的价格水平下降、工资紧缩,会使得私人手中以现金、有价证券等形式持有的流动性资产价值相对来说变得更大,简单而言,就是钱变得更值钱了。这样的情况下,私人必定会重新调整手中的流动性资产,如此,私人部门会减少储蓄并增加支出,从而扩大总需求,使得经济向充分就业水平回归。

按照这个观点,大萧条时期应当做的就是增加失业、削减工资,促使经济重新回到均衡状态。暂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看上去显得过于消极、不人道、不合乎情理。先简单想想自2008年下半年起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一些情况。

首先是伴随着大量私营企业倒闭,许多公司用缩短工作时间方式变相裁员、缩减工资。而反映物价水平的CP!指数和PPI指数,前者自2008年11月回落到3%的警戒线以下后,从2009年2月开始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后者则是连续五个月下降。以上都符合“庇古效应”的前提条件。

然后紧接下来便是11月上旬开始中央4万亿以及24个省市18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相继出台,极大抬高了民众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态度,导致通货膨胀预期的出现。同时自1月份开始对私人消费者来说存在着过节、结婚生子计划等消费需求。对企业来说则存在着一年伊始的信贷安排等投资需求。所以一方面是由于价格水平下降、工资缩减带来的流动资产价值上升;一方面则是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对未来价格走势上升的预期,以及特定时间条件下刚性需求的存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迫使私人部门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投资支出。这样就出现了消费者过节消费支出大量增加;卖房炒股,使得房地产业量价双回升,股市接连上新高,而企业则利用信贷指标放开之际增加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使得仅前四个月新增信贷就达5.17万亿元的天量,超过2008年全年,并且已经完成了今年的新增贷款目标。

在如此的需求激增情况下,宏观经济指标怎能不显示出转好态势!而所有这些经济特征都符合“庇古效应”的刺激需求政策。

还需长期措施的推进

实际上,“庇古效应”强调的是在遇到偶然因素引起的经济下滑情况时,由经济体依靠自身的稳健机制自动地回复到稳定状态。但是如果遇到的不是暂时性的经济波动,而是大范围的、由于经济结构更深层次的原因所导致的整体经济进入周期性萧条时期,那么它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私人部门流动性资产的价值不论怎样上升,也有耗竭的时候,到那时就不能再依靠财富效应来提振经济了。所以,面对前四月用电量持续下降、工业增速放缓,人们有理由担心当前的经济回暖是否能持续下去。

此时就需要反过来思考内需刺激政策,凯恩斯式的经济政策绝对不是简单地鼓励消费和投资,而是强调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推动私人部门有效需求的提升。因为在排斥政府干预的传统经济理论体系中,如果不考虑对外贸易,一个封闭经济体的需求就仅由两部分构成:消费和投资。但是凯恩斯对这两部分需求都不信任。消费者的投机性需求、企业家的动物精神以及脆弱的金融系统都会导致经济体内在的不稳定,造成过多的储蓄不能转化为投资,使得有效需求不足。这样凯恩斯政策的核心就是把政府加入需求的行列,依靠政府支出来刺激需求的增加。

凯恩斯政策真正发挥作用需要一段时间。就目前来看,当“庇古效应”的影响逐步减弱的时候,积极的财政政策计划经过将近半年时间的逐步实施,其效果应该在近期开始显露。5月份的各类经济数据即将陆续披露,相信主要指标仍然是进一步向好的方面转变。并且,在接下来几个月内中国经济都会因凯恩斯政策而暂时获益。

然而,还不能根据凯恩斯式的内需刺激政策来确定中国经济未来长期的发展趋势。历史已经证明,凯恩斯政策虽然是一种短期内缓减经济萧条阵痛的良方,长期服用却会带来严重的负面作用。而中国经济即便没有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早已有问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投资结构的失衡以及生产结构的失衡——有这些存在于中国经济结构深层次的问题都不能指望用一种短期政策能够彻底解决。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 篇4

我们大多数人的回答可能是:等我拥有了足够的金钱,等我拥有了完美的爱情,如果我没经历那段刻骨铭心的失败和痛楚我想我有了我想要的自然就幸福了

于是你活在你的未来和过去,你焦虑、忧伤、浮躁、压抑、痛苦,惶惶不可终日,唯独没有正视当下,体会当下,安于当下。殊不知,无数的未来正是由无数点滴的当下组成,无数点滴的当下又会成为无数的过去,如果你连当下都把握不好,那么你将又失去今天、明天和昨天,最终幸福将离你远去,一无所有。

直到前天我看完埃克哈特・;托利写的《当下的力量》,我才深一步的思考: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当下,在没有达到和拥有你想要的东西时,依然幸福和快乐呢?

书中用比较哲学的语言和逻辑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的思维和无意识让我们偏离当下,我们一直活在思维的惯性和寻求自我价值的圆满中,当我们不能正视现实或不能认同自我时,焦虑的情感就攫住了我们,使我们不得平静和愉悦,更谈何幸福和快乐呢!

其实,现实中的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要在当下发生,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时间只是一个幻想。只有通过向当下的臣服,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它还告诉我们怎么通过临在状态达到彻底的愉悦、平和和宁静,从而积聚更多的能量,在每一个当下得以释放;怎么通过痛苦之身体悟当下,寻求解放;怎样通过当下连接本然的自己。他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爱,什么是真正圆满的爱情关系。总之我们要不断地审视自己,正视生命的本然,不扭曲,不变形,安于当下,懂得臣服,不抱怨不焦躁,以无为而有为。

在阅读中,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耶稣说,看那野地的百合,它们不耕不织却长在地上。

这句话虽平常,但是却让我们懂得,应该怎么去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任何事物和存在都有它的前因和后果,何不去把握当下的每时每刻,积储能量,等待爆发,那么,您自然就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篇5

常常听到许多哲学家告诫要活在当下,当时也只是听听罢了,根本不能真正理解“活在当下”四字的含义,直至有机会读到埃克哈特.托利写的《当下的力量》一书,才真正地豁然开朗起来,并从心底里喜欢上这本书,“活在当下”的确赐予了我太多的力量。

多少时间,我们都活在过去和未来,而忽略了当下的时刻。而事实上,过去的一切将一去不复返,未来的事情总是让人难以预料,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宝贵的,但多少人都把最宝贵的当下白白浪费了。特别是像我这样爱胡思乱想的人,脑子里永远充满着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憧憬,殊不知错过了多少珍贵的时刻。读完此书,一种强烈的活在当下的欲望油然而生,一次次地体验着当下时刻的神圣与美妙,那种快乐与平静是多少拒绝当下的人所不能感受到的。

多少人在大脑的折磨下度过一生,任由它攻击、惩罚,并耗尽生命的能量。

读了此书我才知道,当不需要运用思维时却出现思维并认同思维,是多么恐怖且痛苦的事情。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我们从来都不会去质疑自己的思维,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思维是正确的,并代表了真正的自己。事实上,思维制造了我们的痛苦,对思维的认同让我们陷进痛苦中久久不能自拔。思维带我们进入过去,于是有了遗憾,有了懊悔,有了自责,有了悲愤,有了难过。思维带我们走向未来,进入一个虚幻、飘渺的世界,于是有了焦虑、不安、紧张、压力。所有这些,均是痛苦的根源,但我们从不会有意识地从思维里走出来,反而深深地认同于它,因此我们就陷进了痛苦之中。古人所云:难得糊涂,大概就是告诫我们不要总是活在思考之中,暂停思维也是一种难能可得的智慧。

受苦是需要时间的,在当下它不能生存。

如果我们现在感到痛苦、焦虑、难过,请闭上眼睛,有意识地把关注点放在此刻,放在这一秒中,不去想前一秒或后一秒钟,那么我们就根本不会感到丝毫的痛苦,保持临在状态是最好的解脱方式。保持临在,意味着不再无意识地受到思维的控制,不再无意识地认同于思维的指引,而是有意识地关注当下,把意识聚集在此刻。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人对我说了句羞辱我的话,我的立即反应必定是恼羞成怒,这是因为我无意识地认同了思维:他正在侮辱我,攻击我,我必须反抗。这也是小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为“自我需要问题、冲突和‘敌人’来强化它身份赖以生存的孤立感”。但倘若我保持强烈的临在意识,我深深地进入此刻,进入当下,我便不会产生愤怒,那么后来所有的冲突也就可以避免发生了。

所有内心的抗拒都是各种形式的消极体验,所有的消极心态都是抗拒。

我们总喜欢活在过去和未来,是因为我们抗拒当下。也许现实中有重大的任务等着我们去做,也许现实中有太多的烦心事困扰着我们,所以我们开始逃避,开始拒绝接受现实。然而这些事情并不能因为我们心里上的拒绝而消失,它们依然存在,任何抗拒、逃避都是无用的,只会给我们带来消极的心态,最终带来痛苦。面对现实,接纳事实,臣服于当下的一切,然后采取积极的行动处理,心平气和地与事实共事,我们便会被所接受的事实带进一个宁静的状态,所有的麻烦事也都会迎刃而解。谨记:不去抗拒,就没有人受到伤害。

“活在当下”的力量的确巨大无比,没有了懊悔和焦虑,多了几分宁静,真正把自己从痛苦之中拯救出来;关注于当下时刻,全心全意高质量完成此刻的任务,快乐和喜悦便由此而来。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 篇6

经典语录:

为什么当下是最宝贵的事物?因为它是唯一,也是所有你能拥有的。你的整个生命就是在这个永恒当下的空间之间展开的,而这个永恒的当下也是唯一不变的常数。生命就是当下,你的生命从来没有一刻不是在当下,将来也不会有。

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在过去发生,它只能在当时的当下发生;没有任何事物会在将来发生,它只会发生在当下。

唯一能让真正的改变发生,并让过去瓦解的地方,就是当下。

时间当中不会有救赎,你无法在未来获得解脱。

临在才是解脱的关键。所以,你只能在当下获得自由。

把你的生命缩小为眼前这一刻。你的生命情境也许充满问题――大部分的生命情境都是如此――但是找找看你在当下时刻有没有任何问题。不是明天或十分钟以后,而是现在。你在这一刻有任何问题吗?

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然后告诉我,在这一刻,你有什么问题。当你全神贯注于当下,是不可能有问题的。如果一个情境发生了,你不是去处理它,就是去接纳它。何必把它变成一个问题呢?

做事的方法永远比你做的事来得重要。

不要关切你行动的果实,而是关注行动本身。瓜熟自然落地,行动的结果也自然会在最佳时刻呈现。

压力的产生,是因为你身在此地却想要到彼处,或是身在此刻却想要前进到未来。

在实际生活当中,你需要应对、处理的,不过就是此时此刻。

等待是一种心智状态。基本上,它意味着你要的是未来,不要此时此刻;你不要你拥有的,要的是你没有的。无论何种等待,都会让你无意识地在两个状况之间创造内在分歧:一个是此时此地,另一个是投射出的未来。这样一来,你会失去当下,也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

我的感悟:从过去和未来的心智中解脱出来,不再受控于“小我”,专注当下――此时此刻,把每个“当下”认真度过,用每个有质量的“当下”累积未来。

★ 《当下的力量》的读书笔记

★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

★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 当下的力量读书心得

★ 当下的力量阅读感悟

★ 励志书籍推荐《当下的力量》

★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作文

★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1000字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篇7

大脑的思维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制造我们的痛苦,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性焦虑和永远在外在世界无法寻得满足的肇因,都来自与大脑的思维(第三章)。作者也在书中一再强调:我们远离了真实的自我,是我们受苦的元凶。他称真实的自我为本体或存在(being)。在《遇见未知的自己 》这本书中,我称之为“真我”,而这也是我们人类有孤离感,惶惶不可终日,始终不快乐、不满足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呢?作者的意见是: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因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所以它不停在外在的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我们的小我,我们愈感到空虚和孤离。挥之不去的远离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远离了作者所说的:本体或存在(being)。

作者还提到了一个我们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pain body)(见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能量场,它是我们过去未被合理地表达和适当地释放,而累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场。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好像一个寄居在我们身体之中的恶魔,在它沉睡的时候,一切相安无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顺利,或是有相关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时候,它就会苏醒。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人,会突然变了一个人,出现言语或肢体的暴力行为。或是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一件小事情会引起情绪上的轩然大波。这就是痛苦之身被唤醒的结果。

好了,我们有一个不能正常运作的大脑思维,常常给我们找麻烦。现在又来了一个痛苦之身,时不时的跳出来搅局。难怪我们的人生苦多于乐,而且常常身不由主。怎么办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好几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源自于一个最基本的理论:活在当下。当下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时间只是一种幻象,越说越玄了!其实,只要这样想,就不难明白了,读后感《当下的力量读后感》。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但是我们多少人还是活在过去之中不肯放下?未来还没有来临,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拥有的,不就是当下这一刻吗?只要搞定现在这一刻,你就没有问题了。未来就算一定会来临,但是它也一定是以“当下”的方式出现的,不是吗?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这里,可是脑子跑到过去了,带来了愤怒、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于是产生压力、焦虑、恐慌。

活在当下,活在每一刻中,作者称之为“临在”(presence)(第五章)。临在指的是有觉察力的安住于当下。所谓觉察力,就是观察自己脑袋里面思维的能力,作为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之流的观察者。临在的力量一来,你的喋喋不休就会停止。还有一个培养临在、进入当下的方法就是去观注我们的内在身体(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内在身体的能量场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可以试着把眼睛闭上,然后去感觉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么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觉得到它吗?有没有感觉到气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书中有很详尽的冥想方法,教你与你的内在身体做更多的连结,这样就可以培养更多的觉察力。

作者一直强调“ 无意识”(unconsiousness)和“意识”(consiousness)的差别(第四章)。他认为,所有人类的疯狂行为,都是出自于无意识,受到我们从小被制约的人生模式操控。比如说,你对一件事情的反应、看法、做法等,通常都有一定的轨迹可循,但是你不一定喜欢或赞同它们。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一个被编好了程序的计算机。所以使用书中的一些教诲,练习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能够增加我们有意识的部分,夺回一些自主权。

有一个“未显化状态”(unmanifested)也是作者着墨甚多的地方(第七章)。由于作者本身很喜欢《老子》一书,所以未显化状态可以比为“道”,就是在天地万物成形之前就存在的混沌状态,是万物生命的源头,但是它从未诞生,也未曾消失过,而且无所不在(听起来很像存在、本体)。在它之中,没有二元对立的好坏、对错、是非、黑白。是一个“一”的境界。相较于“外显世界”(manifested),就是我们眼见的物质世界,未显化状态体现在“ 空”、“空间”以及“静默”之中。看起来很神秘,但是,如果我们越多地接触它,我们越能感受生命的能量,也越能在“外显世界”中过得更好。书中详述了接触未显化状态的一些方法,请读者好好去体会、实践。本书第十章,谈到了“臣服”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刚开始无法接受。其实臣服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蕴涵着强大的行动力和正面向上的能量。我个人最喜欢读第十章,因为不但把臣服这个观念讲得淋漓尽致,更做了很多前面章节的总结和回顾。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篇8

当人们活在当下,与内在的寂静有所连结,便可超越复杂的心智与情绪,发觉潜藏于内心深处恒在的平静,满足与力量。

——埃克哈特·托力

我们拥有着最最珍贵的东西—当下的力量。

我们的生活由万千片刻组成,而当下只是那沧海一粟,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仅仅是活在当下,不是吗?

我们总在不自觉的悔恨着过去,忧虑着未来:任凭过去占据着自我的注意力,任凭自我的思维过程创造愧疚、骄傲、怨恨、愤怒、遗憾或者是自怜?任凭目标占据着自我的大部分注意力,任凭它夺走你当下所做本该带给你的欢乐。这些思维的偏离让我们丧失了那份宁静与清澈、丧失了那些瞬间的精彩片刻。

当下的力量作文 篇9

思维是开悟的最大障碍。思维本来只是一个工具。但是我们大部分人都被思维所控制了,成为了思维的奴隶。无论何时,当你想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你能做到吗?我们有时候会想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当别人劝我们说那你不要去想啊,但是我们能控制吗?我们通常都是说我没办法控制自己不去想。这就是我们内心不得宁静的根源。我们很多人甚至每时每刻都在思考。我们认同于所有我们思考的东西,甚至认为那些就是我们自己。大脑只是完成任务的工具,任务结束,大脑就应该休息。

那么如何才能从思维中解放出来呢?

1.观察倾听自己的思维

倾听自己大脑中的声音,特别是那些重复的思维模式。在倾听的时候,不去做任何评判。当你在倾听思维时,你不仅意识到了这种思维,而且还意识到了你在观察这种思维。这样一个新的意识层面就产生了,你会感觉到那个在思维背后更深层次的意识。思维就会因为丧失了力量而很快消散。

2.专注当下

我们认同于思维的自我就是“小我”。对于小我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最重要的。小我总是想把过去的事情复活,因为没有过去,你将会是谁?小我还会把自己投射到未来,以确保它能继续存活。即使小我在关切当下时,它关切地也不是眼前的当下,因为小我是以过去的眼光来看当下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练习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比如在洗手时,关注与洗手有关的所有感觉,或者观察自己的呼吸,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在思维中创造空白。当我们的思维空白时,我们就能感受到内心深处深深的宁静,祥和。

思维创造出了情绪和痛苦。只要你认同思维,处于无意识状态,痛苦就不可避免。思维总是否认当下,并试图逃离当下。因为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它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对你进行控制,所以它视当下时刻为威胁。思维和时间是密不可分的。虽然我们需要大脑和时间来生活,但是当它们控制了我们的生活时,痛苦就产生了。想一想,如果没有人类,只有动物和和植物,还会有过去和未来吗?如果你去问一只鸭子现在几点,它可能就会说:“现在就是现在啊”。而且当我们看见两个鸭子打架,他们打完以后就会平静的各自游开当作刚刚的事情没有发生一样,他们已经专注在当时的当下时刻,没有在去思考刚刚的打斗,我们人类呢?我们已经被思维控制,无法专注当下,总是专注在过去的事情上,或者就是在以过去的经验,评断现在或者担忧未来。我们从未真正的抛下所有的思维只是去感受当下时刻。所以,我们的所有痛苦都是来源于思维和时间。

如果你不想再创造痛苦,不想再增加过去的痛苦,那么就请你不要再创造时间。至少不要创造除了做必要事情之外的时间。请务必认识到,当下时刻是你所拥有的一切,没有任何事物任何人可以存在于当下时刻之外不是吗?如若不关注当下,你所体会到的所有情绪痛苦都会残留一部分,继续在你体内存活。它们会与你过去的痛苦合并,在你的大脑和身体里扎根。这些累积起来的痛苦是形成了体内的一个消极能量场“痛苦之身”。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个“痛苦之身”。有时候你会看见一个温文尔雅的人突然间暴跳如雷,这就是他的痛苦之身被唤醒了。平常的时候,痛苦之身在休眠,当遇到一些和你过去的痛苦产生共鸣的事情时,它就会被激活。痛苦之身以我们的负面情绪为食,一旦你被痛苦之身控制,你会想要更多的痛苦。如果你认同于自己的痛苦,痛苦之身就会不断壮大,当你开始不再认同它,观察它,它就无法再控制你的思维了。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600字 篇10

书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点是如何看待过去、现在、将来。过去是最容易让人产生悔恨的地方,当你能了解最重要的是如果度过当下这一秒的时候,你就不会再为了后悔过去没有做好的事情而耗费情感。未来则是容易产生焦虑、不安、害怕的地方,当知道当下这一秒最重要之后,我也不应再为未来的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不安,还是好好度过当下时刻吧。

只要能够让心灵处于平和、沉静的状态,完成一件紧急的工作,与看娱乐节目、发呆、做其他无意义的事情并无区别。当下这一秒要做什么,不要跟随理性、不要跟随情绪,要跟随你的心灵。如果今天必须提交一份重要、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投入的工作,即使想通过娱乐来逃避行动的话,心灵也会通过焦虑情绪告诉你,你并未正确度过当下。所以要跟随心灵,剩下的就很简单了,观察到你真正需要的,对我而言通过情绪就能知道,我是否在做当下应该做的事情。

以前也研究过GTD,最后的发现对我来说,问题不在于任务如何分类,而在于如何推动自己去做事情。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是值得在当下做的事情,而不是用紧急、重要四个象限来机械的决定要做之事。可以大段时间的浪费生命,如果这同样能让我的心灵处于平静,什么也不做,什么成果也没有也是一种积极的行为,这是以前从未想过的,所以《当下的力量》对我是更有帮助的一本书。

《六祖坛经》中有一个小故事,大意是一个和尚问一个得道高僧说如何开悟,高僧回答吃饭、念经、睡觉。和尚说这些我也做啊,高僧则回复:我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念经的时候念经,该睡觉的时候睡觉。用《当下的力量》来解释,就是高僧所作的在每一刻都是心灵中认为的最重要的事情,因而能够心无旁缪的行动。而我则在工作的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想着工作,为过去而悔恨,为未来而焦虑,经常处于不安的状态。这些焦虑不安非但没有任何用处,还消耗了大量身体能量。

发现当下的美好中考作文 篇11

它在园野里嬉戏

迎着和煦的春风,踏着轻快的步伐,告别了手机和电视,沐浴着和煦的阳光,一切是那么美好。静静地坐在流水的桥边,聆听着水的细语,靠在树下闭眼休息,树叶的“沙沙”声与鸟儿的啁啾声合成了一曲慢音乐,悦耳动听,花草整齐地舞动着腰肢,似乎在欢迎着什么,蝴蝶,蜜蜂在花丛间忙碌着,好不勤快!……

我发现,这便是当下的美好!

它在困境中拼搏

“加油!加油!”我使出吃奶的劲儿,终于,终于完成了目标!为了使我的体育成绩能够有所进步,我每天坚持跑800米,做40个仰卧起坐。真是不敢想象,原来只能做20个仰卧起坐的我竟也成了领先的“成功人士”,甚至喜欢上了它。曾经一度我迈不过25个这鸿沟,但是坚持就是胜利。我喜欢挥洒汗水的感觉,我喜欢一次次突破自我的感觉,我喜欢那全身沸腾的感觉。……

我发现,这便是当下的美好!

它在思维间跳跃

“哗哗哗、沙沙沙”一支笔在卷面上飞速地奔跑,“我解出来了!”每当我解数学题的时候,总有一种要施展七十二变的感慨。面对着七拐八弯的数学题,我常常会有一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体会,被耍得团团转。我曾经在数学大题上吃尽了苦头,但现在它成为了我胯下的骏马,使我向着好成绩奔去。我痴迷于飞速转动大脑的快感;痴迷于苦思冥想的纠结;痴迷于拨开云雾的通透;痴迷于一往无前的勇气。……

我发现,这便是当下的美好!

啊!多么美好。身边的一朵花儿是美好;父母的一句夸奖是美好;收获的荣誉是美好;失而复得的喜悦是美好……

美好是清泉,让你尝尽甘甜;美好是光明,为你驱散黑暗;美好是港湾,为你遮风挡雨;美好是繁星,装点满夜天空。

让我们停下那疾驰而去的脚步,慢一点,收回那走马观花的眼睛;细一点,让我们体会那变化万千的生活,从细小的事中发现当下的美好,不必徘徊失望,因为发现当下的美好,珍惜当下的美好,真好!

一段美丽的当下生活作文 篇12

时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不觉,从我刚踏入杭四中的校门,成为她的一员开始,已近一个学期过去了。当我被时间的流水又带过了一段旅途,才又开始感伤它的倔强和匆匆,然而我也感谢它带来的美好,以及未来的回忆。

四中的美丽自是不必多说的,单是她趁着秋风起舞的落叶就已够人咀嚼许久,我最想写写的是四中的人美。美丽的心灵比景色更加美丽,更何况我们四中两者兼具呢?

这天的中午,食堂一如既往的拥挤,在一段时间的等待过后,我捧着餐盘,径直走向我们班的“势力区”坐下。吃饭是一件愉悦的事情,通常在饭后我都会心情愉快,但这一次,情况却有所不同。饭后起身时,我的手很自然地就贴到了校裤,这才发现我的.校园卡已不知丢失在食堂的哪里了。

于是我在这有限的空间寻找,走过所有我来时走过的区域。然而我所看到的,不过是一双双不停迈动的使人心烦意乱的脚,而没有校园卡,甚至别的东西。

一起吃饭的同学建议我先去挂失,我也正是这么想的。我曾有一次和室友讨论关于校园卡每日限额的问题,室友就和我讲了一个发生在他初中学校的故事,说是他们初中学校校园卡没有每日限额,有一次,一个同学的饭卡遗失了,等第二天他再补办时,发现卡里的余额已经很少。在这时我却想到了这个故事,心里不免更加焦虑。

挂失校园卡需要学生证,我返回班级拿上时间证,看看手表知道时间已经不多。我只得在心里暗暗祈愿今天充值的人比较多,充值室会晚些关闭。我的腿迈动得比任何一节体育课上都快,不亚于在体育中考时的速度。不过即便我这样尽力地跑,还是事与愿违,食堂里只有阿姨们打扫卫生的身影。

我只得忐忑地走在回班级的路上,心烦意乱。

在一楼圆桌边的小黑板上,我用粉笔写下:高一三班魏振国于食堂遗失饭卡一张,愿拾到者交还本人,谢谢!

注定是一个不安稳的午休了,我想,那么还是睡一觉吧。

我仿似被羁绊着走进了教室,教室的安静与我的表象吻合而与我的内心相反。我沉沉地睡去,不再想。

下课铃响起,我睁开双眼。我好像在短暂的梦中梦见了我的校园卡其实没有丢,只是在我的口袋夹层了安稳地待着。虽然觉得好笑,但我还是不可抗拒地把手伸进去摸了摸。没有。

“魏振国,有人找你。”声音打断了我的自嘲。我走向门外的那位同学,期待他是来归还我的校园卡的。但经历了这么多次“事与愿违”后,我也不抱有太大的期望。面前的这位男生我并不认识,未等我开口询问,他便将一张校园卡交到我的手里。

哦!这真的是我的校园卡!在这一天里我的很多期待都落空,只有这一个真真切切的实现了。而一旦只有这唯一的一个实现了,那么其他的期待落空又有什么要紧呢?

我不住地对他表示感谢,他回以微笑。更令我感动的是他还向我赔不是,说本应该马上送还我这里的,却因为他到班时午休已经开始,让我担心了一场。

我看着手里的校园卡,享受这失而复得的喜悦。有这么一瞬间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他之所以现在送还是因为他已经用我的卡购买了东西。但我立即就为这个错误的念头感到吃惊,甚至怀有一种罪恶感。

我吃惊于我对于美和善的怀疑。

这种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入侵我的思想,这是所谓的理性的“思考”吗?我尚未踏足社会,但通过媒体,我开始试着去了解它。在最近几年反映的问题多是道德的缺失,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如此,我们应该相信这个社会还是美好的事物更多一些。

感恩每一个美和善,不要让它们心灰意冷。

上一篇:初三语文的教学反思下一篇:生物仪器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