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2023-0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统计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红卫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

【摘要】红卫农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快农场城镇建设和各项事业超越发展的一个重点。为此,红卫社区党工委在召开楼宇党小组、楼栋长座谈会的基础上,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调研。

【关键词】红卫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

红卫农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快农场城镇建设和各项事业超越发展的一个重点。为此,红卫社区党工委在召开楼宇党小组、楼栋长座谈会的基础上,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红卫农场拥有3700住户,12000多人口,红卫社区党工委下设四个居民委,环卫、绿化、城管、保安四个队,社区服务,职工活动二个中心,拥有129人的员工队伍,队伍人员构成大致分三类:一类为企业下岗、单位退休人员、二类为分流人员、三类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近年来社区队伍人员更换频繁,给社区正常工作和队伍稳定在一定程度造成了严重影响,平均每月都有人员离岗退岗,今年1-11月份,社区共先后离职人员12名,占总人数的9%以上。有的从事社区工作5、6年的老员工,最终选择离开,队伍动荡形同散沙;一万多居民思想境界、文明程度,综合素质与现代小城镇建设还有差距,都待提高,这就需要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来进一步解决。

二、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新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观念的碰撞和更新进一步突出,职工群众对物质和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多元化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全新、复杂的背景形势下,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发生着许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当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凸显。一方面,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体制讲究生产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流动性,造成职工的流动性相应加大,随之出现“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趋向,人们在社区活动中的空间增大、时间增多。同时就业岗位和方式的多样化使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意识开始淡化,因而与此相对应的社区作为每个人必定的生活区域,作用也日渐突出。原来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般依托单位进行,现在社区承担了更重要的作用,更主要的职能,唯一的能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并将以新的方式进行展开。

2、当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变化。在新型分配方式的驱使下,群体之间的利益差距逐渐拉开,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需求在原本就复杂的基础上,更呈现出层次化的特点。以第二居民委辖区的居民来看,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包括:困难群体(包括残疾、特困户等);无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普通工薪和高薪阶层;在职和离退休的黨员干部等。由于经济、文化层次分明,差距明显,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不尽相同。从需求层次来看,呈“生存、享受、发展”的阶梯形构成,这种需求上的反差给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弱势群体在为生存而拼搏,比较富裕的群体在享受的同时为发展而努力。这就决定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得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宜,因事而动,更具针对性,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化。

3、当前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要逐步提高。首先是党工委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加大居民委党支部自身建设的力度,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发挥20个楼宇党小组120名党员的作用,特别是针对社区工作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发挥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第二,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培养机制,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要在全面提高思想政工作者素质上下功夫。培训,建立学习型政工队伍,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的主要途经。

4、当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不拘一格。目前,思想政治工作正以多样化的形式深入社区,并与文明小区的创建工作相融合,今年,我们社区党工委明确提出了“四进”社区的内容,制定了实施计划并积极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我们社区党工委共组织文化活动数十次,并在小区内建立完善了文化广场、职工活动室,门球场,篮球场,普法、科普宣传栏,健身园等多处基础设施,这些都已成为贴近百姓生活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深受居民群众的欢迎。

三、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复杂的新情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对新形势下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高,而教育主体薄弱。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人力与物力的缺乏使得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对象和需求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层化与队伍建设薄弱形成反差,目前,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居民委干部楼宇党小组和退休党员为主,面对众多的教育对象,势单力薄,人员的缺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二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内容与物质条件的不足形成反差,各类形式多样的活动都需要资金的支撑,而社区资金来源途径少,资金缺乏,很难由社区独立的组织各类活动。

2、社区基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复杂,而教育针对性弱。根据现状的分析,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有很多类,但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笼统的宣传教育容易留于表面、留于形式,无针对性所引发的是实效性差。打工人群、无业人群、困难人群、党员干部都需要对其特殊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分别要侧重加强法制观念、转变思想再就业观念、自强自立精神、奉献精神等的思想教育。

3、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丰富,而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参与面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逐步丰富是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群众和党员干部既是社区内受教育的对象,又应该承担自我教育的教育主体作用,这才能符合形势发展的需求。而目前发动起来的只是少数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且以退休党员为主,面窄人少,造成无论什么活动都只有“老面孔”参加,特别是在职党员职工始终处在被动的地位,积极性、主动性差,发牢骚的多,关心公益活动的少,不愿参加志愿者活动。

四、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消除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空白点”;群众利益格局的变化要求我们研究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人们社会活动方式的变化,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对社区工作中起到指导性作用。

1、以职工群众的思想和需求为切入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把职工群众的思想和需求作为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社区管理人员,特别是居民委干部要通过串百家门,及时了解不同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掌握热点和难点问题,努力做到民有所求,我有所应。随着形势的变化、新情况的出现,掌握动态,及时应变,使思想政治工作贴近人心,不入俗套,常做常新。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了解社情,更多地邀请居民和党员干部加入社区和居民委的议事层,出谋划策,共商小区的管理和发展;登门拜访,走街串巷,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做到“知底、知情、知心”。

2、以为民办实事,排忧解难为着力点。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求虚实结合,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社区干部和社区和居民委干部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多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尤其对于困难人群,应通过发动我们的社区自愿者结对帮困,给予及时、有效地帮助,做到经济上解困、生活上解忧、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如第一居民委居民罗刚,64岁,患有脑血栓、高血压,老伴有又是精神病,生活困难,不能自理,社区针对实际将各种待遇都尽数落实到位,社区干部还肩负起生活所需,经常为他们老两口送米送面,冬季没有烧火柴,社区的干部们利用星期天为割柴并送到他家中;第四居民委干部长期义务照顾88岁高龄的“五保户”老人孙淑芬,视同亲人。

3、以建设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重点。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所肩负的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因而必须加强社区的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人力保证。一方面,要提高社区管理人员和居民委干部的素质,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做思想工作的能力,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系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通过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扩大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覆盖面,发挥小区自治的作用,实现小区内居民的自我教育,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积极投入到小区活动和小区建设中来,积极抵制不良思潮、不良风气和不良行为。

4、切实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把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区越来越成为各种社会功能的重要承担者。新的形势要求各级领导要转变思想观念,真正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重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上新台阶。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城市管理、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确立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社区建设的灵魂的观念,切实把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推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作者:董贤平

第2篇:档案工作如何服务民生的调研报告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这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推动民生档案工作深入开展,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为此,我局将民生档案工作做为了今年的工作重点,并由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与县人大联合开展民生档案专项执法检查。利用检查的机会,对劳动、卫生,政法、财政,教育系统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民生档案进行了详细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生档案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生档案是指在管理、服务部门形成的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是社会管理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始凭证。是进行社会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档案部门服务民生,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有利于维护公民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这次我们重点调研了15个单位的民生档案,情况不容乐观。

(一)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大部分单位领导加强了对档案工作的重视,成立了档案工作管理小组,明确了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落实了主管部门,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档案员,构建了档案管理网络体系,档案工作纳入年度计划及相关人员岗位职責,经费纳入预算并优先予以保障。大部分单位设立了综合档案室,并建立了各项档案管理制度;能够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按照规范标准,对各门类民生档案进行了收集、整理,编目,基本符合要求。

(二)民生档案工作的收集与整理情况比较好。15个民生档案形成单位中有10个单位完成了2007年以前的民生档案工作整理任务。有5个单位的档案整理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比如县一中的学籍档案、县房产局的产权证和拆迁档案、县社保局的医保档案、县技术监督局的质显监督执法档案、县经管局的土地承包档案等。

(三)档案保管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大部分单位档案工作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建立了专用库房,购置了密集架等现代化的档案专用设备,民生档案工作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如宾西开发区,现已建成标准化档案室,新上了密集架,配备了电脑、复印机、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现代化设备和档案管理软件,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全部档案实现集中统一管理。

(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比如县一中、县林业局,县房产局等单位都将档案目录输入电脑,进行了微机检索。县一中利用校园网将全部学籍档案进行了电子化管理,县国土局还把城镇土地规划范围之内的土地权属资料全部扫描到电脑存盘,以利于以后对原始资料的查用;县林业局的林权档案全部输入电脑,制成了电子档案,

全县民生档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档案法律意识欠缺。有个别单位可能从不知道《档案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民生档案要归档。1、民生档案未列入综合档案室集中管理。大部分单位的民生档案都保存在承办部门,未列入综合档案室集中管理。2、收集不齐全。许多民生档案资料还散存在个人手中。3、整理不规范。有些单位的档案只装订好,写好封面,没有编号写目录,带来查找上的不方便;有些单位全部档案未编案卷号,统计档案数量只能是一卷一卷的去数,这个问题在各学校表现较多;4、档案人员兼职多,变动额繁等。有的单位档案人员身兼数职,档案工作仅仅是一个搭头,档案的日常管理难以顾及;有的单位档案人员变动频繁,一年一变。年年是新手,队伍不够稳定,带来业务上的不熟悉和管理上的混乱;有些单位档案人员素质太差,领导安排档案工作人员时是在照顾闲人,对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影响。5、个别行业主管机关没有很好履行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所负有的监督和指导职能,以致档案工作出现混乱或者一定程度的滑坡。三是档案保管条件较差。有些单位没有专门的档案库房,也没有专门的档案柜,整理好的档案只能堆放在文件柜里,有的甚至堆放在不同办公室的地上;有些单位领导安排档案室时总是将其置与最顶层、最西头或最东头,并且杂物多、损毁污染比较严重,多数单位档寨室无去湿机,无空调,防潮、防高温措施达不到档案保护标准,不利于民生档案的保管。

四是档案的统计和利用有待加强。有些单位根本无查阅室,仅仅在库房里摆了一个桌子;有些单位各种档案无检索工具。查找档寨只好到库房里一本一本去翻;有些单位没有建立档案统计合帐,查借阅利用档案没有登记,查了也不知道有什么用。

二、加快民生档案工作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民生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国家、省档案局应出台民生档案工作的指导意见,民生档案应纳入综合档案馆的接受范围。各单位应加强对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视。成立民生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配备具有较高素质的专(兼)职人员,并明确档案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充分发挥主管作用,将民生档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纳入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加强领导,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民生档案工作的保管条件,制定有利于民生档案工作开展的办法、规定,将民生档案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档案人员的目标管理之中。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二级机构或所管单位的民生档案监管工作。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监管,制定本行业民生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整理办法、管理规范等标准文件,经常举办系统档案培训班,到本系统最好的单位击取经,让每一个档案员都变成业务能手,确保民生档案工作走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标准化。

(二)要大力加强档案业务建设。一是加强民生档案的收集工作,各单位应该做好各门类民生档案的收集工作。收集工作是民生档案管理中最前提最关键的一步,因为有了档案。档案室的整理、编目,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才具备物质对象一离开档案,档案工作就是“无米之炊”。因此各单位应当建立干部每到年底以及异动时就必须移交民生档案给机关档案室的制度,再辅之以经济等形式的制裁,用制度来保证民生档秦的齐全完整。二是要规范民生档案的整理工作。各单位在每年的6月底以前就应该完成上一年度的民生档案整理工作任务。为了使民生档案整理得到规范化,标准化,各单位档案员在参加档案局业务培训班的基础上,要加强自学,不懂的就和档案局的业务指导人员多多联系。

(三)要重视档案的保管和保护工作。各单位必须安排专门的档案库房,且不能在最顶层,最底层和东西两头,保持档案库房的清洁明静、通风透气,做好防火,防盗、防高温、防潮、防虫、防霉、防光,防尘等十防工作;要有专门的档案柜,其规格和质量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要购置温湿度计,去湿机、吸尘器、灭火器等档案专用设备,确保档案安全,尽最大努力廷长档案的使用寿命。

(四)要大力加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保管民生档案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各单位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做好、做活档案利用工作,要求不但有纸质检索工具,更要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民生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将所有原始档案采用全文扫描输入电脑,制作好电子目录,并且逐步发展成可以提供网上在线查询服务,充分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尤其是要加强编研工作,大力推进档案信息的深加工。只有这样才能够快捷的查找档案,更好的服务民生,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一个有用的平台。

作者:武立平

第3篇:浙江省私营企业工会工作者及工会工作基本状况调研报告

摘 要:问卷调查显示,私营企业工会工作者具有较年青、学历高、管理人员多、兼职多等特点。私营企业工会工作人员工会职业知识能力总体评估并不高,总得分为61.446分。总体上,对工会职业知识掌握程度的分布为,“熟悉”的占13.3%、“基本了解”的占40.9%、“一般了解”的占29.0%、“有点了解”的占11.9%、“不知道”的占4.9%。私营企业工会工作完全遵循“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这一原则展开运行。

关键词:私营企业工会工作者 工会职业知识 私营企业工会工作运行

根据浙江省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果(2015年2月公布),2013年末,浙江省私营企业法人单位数为72.3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86.7%。2013年末,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私营企业32.9万个,占88.7%;在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有799.9万人,占65.8%。2015年,据浙江省总工会统计,私营企业工会占全省企业工会的68.9%,其中,占独立企业工会的67.6%、联合企业工会的82.1%,私营企业工会涵盖企业占全部企业工会涵盖企业的78.6%,私营企业工会会员数占全部企业工会会员数的60.7%,特别是农民工会员的65.8%。私营企业工会专职干部占全部企业专职干部的48.1%,私营企业兼职工会工作人员占全部企业兼职工会工作人员的63.9%。由上可见,私营企业工会及其工作决定了浙江省企业工会及其工作的基本特色。

2.1私营企业工会工作人员工会职业知识能力总体评估。我们从“工会法、劳动法、工会章程、劳动关系知识、劳动就业相关知识、工资收入相关知识、社会管理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经济财务会计相关知识、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劳资沟通企业民主管理、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争议处理、工会其他业务、政治政党相关知识、宪法法律相关知识、心理学相关知识、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性工会组织、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工会及其活动、工人阶级理论、调查方法与技巧等”这些工会及相关知识方面对工会干部进行“熟悉”、“基本了解”、“一般了解”、“有点了解”、“不知道”五等级的能力评估。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总体上,“熟悉”的占13.3%、“基本了解”的占40.9%、“一般了解”的占29.0%、“有点了解”的占11.9%、“不知道”的占4.9%。

我们再将私营企业工会工作人员职业知识能力量化分析,首先将工会干部个体对工会干部职业知识的每个选项的熟悉程度分别量化为熟悉程度得分:满分100分,最低0分。具体为:熟悉100分,基本了解75分,一般了解50分,有点了解25分,不知道0分,在统计汇总时,计算每个选项下熟悉程度得分的算术平均数,即总体平均熟悉程度(0-100之间)。

显然,掌握工会职业知识与对工会工作的认识及工会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似乎矛盾的相关关系,这可能与我们的工会理论知识体系自身的矛盾性相关(这一问题本文不进行探讨)。

三、私营企业工会工作人员工作状况

私营企业工会工作完全遵循《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的规定“企业工会贯彻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原则,协调企业劳动关系,推动建设和谐企业”。即企业工会工作原则是,“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是企业和职工两个维护,而且将企业发展放在前面。

1.私营企业工会工作“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以企业为中心,开展工会工作”的基础:担任工会工作者的原因、担任工会工作前的职业身份及由此形成的认识。“您担任企业工会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主与职工都信任”的占70.7%、企业主信任的占16.8%、职工信任的占12.6%,企业主信任的比例竟然比职工信任的比例还高4.2个百分点。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看到了私营企业工会工作者与私营企业工会工作相互影响的全貌。

参考文献:

[1]美 克林.盖尔西克著,《家族企业的繁衍》, 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年版.

[2]李路路,《轉型社会中的私营企业主-社会来源及企业发展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200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徐小洪,《冲突与协调—当代中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5]陈信行编,《工人开基祖》,台湾社会研究杂志社,2010.

作者简介:虞少敏(1973--),女,浙江省总工会干部学校讲师 ;刘若实(1981—),女,浙江省总工会干部学校讲师;戚伟红(1967—),女,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工会主席。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浙江省总工会、浙江省工运研究会委托课题“浙江省私营企业工会定位及其运行的实证分析”的研究成果,立项号:2016A04.

作者:虞少敏 刘若实 戚伟红

第4篇:乡镇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乡基本概况:xx乡位于xx市最北端,是全市唯一的xx乡,全乡四面环水,形似孤岛。2008年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来的8个村调整为现在的四个村,有96个村民小组。全乡行政区划面积28.6平方公里,人口17100人,4500户,全乡耕地面积21000亩,属于人多地少的地区。

当前我乡统计工作的现状

1、统计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根据国家统计方法制定内容适应适应经济体制发展形势转变的需要,乡镇统计的方法制度和统计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乡镇统计工作除了农业统计外,又逐步增加了综合、劳动工资、和规模工业等统计内容。国家的农村抽样调查也逐步扩大,建筑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抽样工作逐步转移到基层,各项普查工作任务直接压了乡镇统计员身上了。因此乡镇统计工作繁重琐碎可想而知。然而乡镇统计人员地位低,难以提拔,待遇差等,造成大多数统计人员不愿意从事统计工作。尽管乡里配备了统计人员,但不是专职人员,而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有的甚至一年几换。由于统计人员 经常调换新人,而新人往往由于缺乏对综合性较强的统计工作的了解,一时难以胜任。并且新换人员往往是非专业人士,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缺乏统计专业知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造成统计资料的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数据打架、瞎估冒评等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真实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根据(统计法)规定,要撤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

2、部分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够,法制意识薄弱。乡镇统计人员形同打杂,身兼数职,统计工作往是附带性工作,统计人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其它工作上,统计员不能专心搞统计工作,造成乡镇统计员对统计业务一知半解,不能熟练掌握统计必备的知识,难以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再加上乡镇统计人员的人、财、物权在当地党委、政府,统计人员常常不得不按领导意图更改统计数据,造成虚报、瞒报、甚至造成闭门造车现象。

3、统计服务不到位。由于乡镇统计工作繁琐,报表较多;而统计人员少、兼职多、业务素质不强、统计工作附带性强等特点,统计人员无瑕开展统计优质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整理 ,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再加上统计人员地位低、待遇差,部分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工作热情,统计工作也往往局限于马虎应付,不能保证各种统计报表准确、及时上报和国家大型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4、对统计的投入不足,统计办公条件差。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乡镇当前存在财政紧张,不用说大型普查经费,就连正常的统计办公经费也难以保证,统计人员的差旅费、电话费都是自己垫付,更谈不上福利补助。乡镇统计人员工作繁琐、地位低、生活清苦,条件艰苦,严重挫伤了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对当前乡镇统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和搞好乡镇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咨询服务,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为做好乡镇统计工作,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素质,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乡镇统计工作水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现提出如下思考与探索。

1、改革乡镇统计管理体制。当前政府各项政策和管理对统计数据的依赖不断增强,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在很xx度上决定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我国“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乡镇一级统计管理是直接面向农户、面向个体私营单位的,也是任务重,工作条件艰苦,统计力量最薄弱的环节。鉴于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来源严重不足,运转困难,必须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为此,对乡镇统计工作可以实行工商、国税等部门模式,执行“垂直管理”的模式,当地政府协助管理,由上级管理部门对乡镇统计人员实行三权在上的管理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性,而且可以减少当地政府对统计数据的干涉,从而确保第一手统计资料的真实可靠。

2、进一步完善统计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针对当前乡镇统计的管理较为松散的现状,必须严格贯彻落实《统计法.》以及现有的相关统计法律法规。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目标考核制度》等配套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人、财、物以及各项统计工作,管理和约束乡镇统计工作,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真实可靠。

3、创新工作思路、完善统计网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搞好当前乡镇的统计工作,必须要有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勇气,对当前乡镇统计工作进行大胆创新。首先要组建乡镇综合统计机构、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具体负责本乡镇的统计工作。其次要整合统计资源,健全统计网络。乡镇统计工作仅靠专职统计人员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在各村、各单位指定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加强对各村、各单位的组织和协调,整合各种统计资源,形成覆盖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报送渠道畅通的统计调查网络。

4、加大经费投入、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为了保证乡镇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对乡镇统计的经费投入可以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由县级财政予以保障。针对乡镇统计工作较为繁琐,工作量较大,而统计人员待遇却低的情况,可以由上级业务部门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提高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要不断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这是促进乡镇统计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上级统计业务部门要建立定期学习制度,对从事统计业务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初任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5篇:文化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当前文化统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思路

随着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文化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统计数据越发成为我们认识文化现状、研究文化问题、制定文化政策的重要依据。近些年来,全国各级文化统计工作者按照部党组的要求,紧紧围绕文化发展这个主题,依托“文化系统统计能力建设工程”,开拓创新,扎

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数据支撑。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统计基础非常薄弱、统计力量明显不足、统计管理比较滞后等因素制约,文化统计工作从数据质量到文化产品,从统计基础到统计制度都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需要重点加以改进和解决。

一、近年来文化统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文化统计通过完善统计制度、优化统计软件、规范统计流程等工作,在统计制度改革、统计信息服务、统计基础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文化统计工作反映文化发展、服务文化决策、引导文化实践的作用。

(一)指标体系更加完整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化、信息化等新兴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普遍应用,对现行的文化统计制度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在2009年、2011年和今年分别开展了三次文化统计制度的修订工作,在统计制度中增添了美术馆、动漫企业、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和产业示范基地等统计报表以及电子图书、实际拥有产权面积等统计指标,使统计制度基本涵盖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指标体系更趋于科学化、系统化,能够更加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当前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全貌。

(二)调查模式更加多样

为进一步增强统计数据时效性,有效提升统计数据服务文化管理决策水平,2011年在现行文化文物统计制度中,增加了7张文化文物主要统计数据快速调查表,数据实行半年度报送,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动漫企业以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内容。同时,结合业务工作需要,相继组织开展了全国美术馆、剧场等专项调查,形成了以年度调查为基础、快速调查和专项调查为补充的文化统计调查模式。

(三)技术手段更加先进

统计信息化是实现统计工作规范化、便捷化的根本,也是提高统计数据时效性的保障。为进一步加强文化统计工作,完善文化统计软件功能,2009年,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研制开发了“全国文化文物统计系统软件”。该软件操作界面简洁,极大减轻了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和工作管理水平。今年,我们还将在单机版的基础上研发网络版,将会实现数据的在线传输与储存,有效提升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四)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为进一步规范文化统计工作,加强文化统计管理,保障文化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2012年我们以部长令的形式正式颁布《文化统计管理办法》。该《办法》对管理体制、统计机构、数据质量等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重点对统计项目的制定和审批、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统计人员的设置与培训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文化统计工作,为我国文化统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数据质量更加准确

数据质量是文化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文化统计工作水平的根本标准。为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我们在工作中采取设置审核公式、加强审核力度等措施,将数据控制重点前移到基层填报单位,并在年报数据会审过程中,采取按文化发展情况分组交叉审核的方式,将一些经济情况类似、发展水平相当的地区分为一组,相互交叉比对审查,有效地确保了各省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文化统计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统计服务更加优质

通过创新性地开展统计分析研究和统计产品改版,形成了以《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文化统计提要》、《中国文化统计手册》、《中国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为主打的系列产品。这一系列统计产品内容翔实,观点明确,形式美观,可读性强,在各部门统计工作中处于领先地位,对文化决策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特别是《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是文化系统第一本正式公开发行的统计分析报告,引起了业内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相关宏观管理部门的高度肯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今年,我们又在年报数据中选取部分核心指标,试编了《文化发展统计公报》,用数据向全社会直观解读文化改革发展成就,进一步提升了文化

统计数据权威性和影响力。

(七)统计影响更加深远

近些年来,文化统计数据在体制改革、规划编制、经费测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文化统计工作也受到了部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近期,我们依托历年统计数据,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演艺设备协会等科研机构共同开展了“

中国文化发展指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我国新建剧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在文化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其中,《我国新建剧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还得到了刘延东同志的重要批示,极大拓展了文化统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文化统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体制机制、历史沿革、思想认识等多方面原因影响,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障碍。突出表现为三个不适应:一是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不适应。随着统计工作任务的不断加大,各级文化统计部门人员不足、素质不高、统计经费欠缺的问题越发突出;二是统计需求和统计水平不适应。随着文化内涵不断扩展,文化统计调查范围不断扩大,当前部分领域的文化统计数据还存在着范围不全、口径不

一、质量不高的问题,难以适应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三是统计责任和统计服务不适应。当前统计服务还仅仅停留在数据年度比对分析的层面,没有对数据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难以充分实现统计数据研判发展阶段、预测发展趋势的作用。

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

文化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部门进行科学决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指导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 由于统计观念和统计意识淡薄,一些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认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字加加减减,实质意义不大,甚至把统计工作定位为“闲职”,可有可无。

(二)队伍建设薄弱

据了解,在全国文化统计人员中,基本上均是兼职从事统计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下,兼顾统计工作,且不少文化统计人员工作变动频繁,专业素质欠缺,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性很难保证,统计报表存在迟报、缺报、误报等现象,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三)业务经费欠缺

近年来,随着文化统计工作量不断增多,文化统计工作任务逐渐加大,文化统计工作专项经费不足的问题越发突出。据了解,目前统计培训、统计调研、统计监察等统计业务活动基本上均无专项预算,相应统计经费的落实也极其困难,严重制约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数据分析不足

由于各级文化统计人员大多为非专业人员,在统计分析能力方面较为欠缺,目前的统计分析多停留在统计数据的文字描述层面,深度分析、能够提出观点和建议的分析较少。而且,受编制少、软件对比分析功能欠缺等因素的限制,统计人员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在数据审核汇总上,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对数据进行挖掘,致使大量的数据失去了生命力。

(五)考核机制缺失

目前,文化统计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地方各级统计人员报送数据、撰写分析仅仅凭借自身的工作责任心,容易形成“报不报送一个样,早报迟报一个样,数据好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想法。加之目前各基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基本上均已合并,文化统计人员还要负责广电、出版和体育统计工作,据了解其他部门均已对数据报送情况、数据质量和统计分析撰写等内容开展考核评比工作,致使统计人员工作重心很难放在文化统计工作上,严重影响文化统计工作水平。

三、下阶段的工作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文化统计工作的主要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文化统计管理办法》,继续努力实施“文化系统统计能力建设工程”,通过建设文化单位名录库系统、文化统计信息化系统、文化统计分析监测系统和文化统计人才保障系统等四大文化统计系统建设,高质量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为新时期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统计保障。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文化统计工作力量

按照《文化统计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一是督促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加强对文化统计工作的领导,健全统计机构,并把统计数据作为规划编制、资金下拨的依据,提高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二是进一步充实统计工作人员。要求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必须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各级地方文化行政部门承担统计职能的有关业务机构应当配备相应的统计人员;三是加大统计工作经费投入。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保障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将统计培训、统计调研、统计监察等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部门预算;四是加强对文化统计人员培训工作。着重提高统计人员的数据加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统计报告撰写能力,全面提升各级文化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五是建立文化统计工作考核机制。制定具体考核标准和量化指标,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工作,提升文化统计整体工作水平。

(二)进一步改进文化统计工作手段和方法

一是加强调研,对文化统计的功能、组织方式、指标体系、调查方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形成一套既满足国家和地方管理需要,又符合文化发展实际的统计调查制度和方法;二是针对文化领域不同门类的特点,探索运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科学测算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三是拓展文化统计数据来源,加强与国家统计局、工商、税务、民政、商务等其他政府部门以及各文化行业协会、文化咨询机构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实现统计数据的共用共享。

(三)进一步加快文化统计信息化建设

一是根据文化统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尽快建设文化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缩短文化统计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查询、管理和发布的时间,有效提高统计数据采集效率,确保数据的时效性;二是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积极推进文化单位名录库系统建设,全面准确掌握文化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有效避免调查对象的遗漏和重复,确保填报单位的真实性;三是加大对基层的扶持力度,适当配备信息化设备以改善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环境。

(四)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一是丰富完善产品。在进一步完善现有统计产品资料的基础上,尽快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文化发展统计公报》,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统计产品;二是提高服务质量。继续开展全国文化文物领域统计分析研究工作,提高《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质量,同时依托科研机构和各地统计人员,积极开展统计课题研究工作,提升统计分析的深度与广度;三是建立指标体系。研究建立反映文化发展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科学的测算,及时反映全国和各地区文化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升统计工作的在文化决策中的地位;四是加大宣传报道。充分利用纸质传媒、网络传媒等各种载体,加大对社会各界的服务力度,充分发挥文化统计信息的功能和作用。

第6篇:党内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党内统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调查研究工作,也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字资料,认识党组织和党员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索发展变化的规律。基于以上认识,我部把党内统计工作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从年报布置到汇总,再到分析应用,认真扎实地抓好党内统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做到统计数字准确、统计报表完整、统计程序规范、统计上报及时,较好地完成了每一年的党内统计年报任务。

一、主要经验

1、领导的关心重视,这是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保证。多年来,部领导对党内统计工作十分重视,为保证党内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每年都向市财政争取年报资金;为适应年报由手工转入微机的需要,帮助组织科配备了两台计算机;为保证部里统计“不断线”,每次调整人员前,都要先选择好“接班人”,并对搞好“传帮带”提出明确要求。在党内统计年报过程中,分管领导经常给予指导,在年报会场确定、年报计算机操作培训地点选择、人员抽调等多方面,帮助协调,解决矛盾。在年报结束时,对上报本认真审阅,仔细询问报表中的指标含义、填写方法和有关要求。部领导的关心、重视,既为顺利完成年报任务提供了保证,又增强了负责统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严谨的作风,强烈的责任心,这是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关键。每年年报布置之前,都认真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确定年报单位,分发年报表格,复制程序软件,制定年报日程安排等,紧张有序,一丝不苟。召开年报布置会,认真准备,耐心讲表,帮助组织(人事)科长及微机操作人员正确理解指标含义,弄清表内、表间、对比和逻辑关系,掌握微机年报软件操作的程序、要领。对帐和上报时,认真把关核对,坚持原则,按照统计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影响年报质量的疑点。由于年报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在年报过程中,我部同志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1999年是党内统计信息建库的第一年,边学习,边实践,在扬州市率先完成了建库任务。今年,又在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按时完成了xt2000的测试工作。

3、加强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统计队伍的业务素质,这是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前提。按照我市党内统计年报分工,组织部负责牵头、审核和汇总,党委(党组)负责填写。因此,党委(党组)年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全市年报的质量。为此,我部年报会,除“以会代训”外,近几年,根据计算机在党内统计工作的广泛应用,每年都搞一次专题业务培训,系统讲解运用计算机进行党内统计的日程、程序、操作要领。为纠正基层年报中错误,释疑解难,负责年报的同志还经常深入基层,手把手进行指导,使得年报上报质量不断提高。

4、运用党内统计成果,为党建工作服务,这是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计的目的在于运用成果,在研究确定每年党建工作思路时,我部都能够自觉地运用年报统计的成果,对有关数字进行分析研究,肯定所取得的成效,排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并把薄弱环节作为提高工作水平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和三年规划。如,针对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女同志偏少的现状,我们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上,努力扩大源头,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新党员中35岁以下、女同志的比例;再如,针对政府部门党组织设置不健全的问题,建议市委建立健全了市直部门党组,进一步增强了市直部门管党的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市党内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照党内统计工作的内在要求,新形势对党内统计工作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

1、对党内统计地位、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不少基层单位未把党内统计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组成部分,摆上应有位置,因而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未对年报工作给予强有力地支持。一部分从事党内统计的同志,认为与数字打交道,枯燥又繁琐,缺乏应有的工作热情,存在着为统计而统计或者应付马虎了事的倾向。

2、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还不够高。我们目前的党内统计工作大都由组织(人事)干部和乡镇部门的打字员承担的,这一部分人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层次的人较少,前学历的更是凤毛麟角。同时,搞年报几乎是半途出家,缺乏应有的统计基本知识,特别是计算机应用到党内统计工作后,更感到束手无策,平时又不学习和钻研。在基层,懂党内统计知识的人员不会操作计算机,会操作计算机的又不懂党内统计知识的现象比较普遍。

3、党内统计队伍不够稳。尤其表现在乡镇组工干部身上,每隔1-2年,乡镇党委、政府就要换届,每次换届都要进行调整,有的同志才刚刚进入角色,就被提拔交流,交流的和接替的未做好“传帮带”,年报工作的衔接严重脱节,极大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再则,具体从事微机操作的同志大都数是没有编制的聘用人员,近几年机构改革、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农村税费改革、事业单位配套改革不断,他们的去留难以保证。

4、党内统计的质量还不够好。有的对统计报表的指标含义,对比、表间、逻辑关系掌握不了,机械地参照上一年,对其中的增减变化不能够及时真实地反映;有的违背统计的规律,对生成的数据随意进行手工改动,以致一些数字变化较大,缺乏逻辑性、真实性和合理性。

5、应用党内统计成果的意识还不够强。许多单位年报完成就将年报资料束之高阁,不能自觉主动地对年报进行分析研究,为本地、本部门党的建设服务。有的同志主观上不想应用,认为年报数字枯燥、繁琐、单调,搞年报分析比较麻烦,没有必要。有的同志不会应用,就统计而统计,不能够将数字进行分析研究,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鉴于以上不足,我们认为,党内统计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提高对党内统计的认识,认清党内统计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组织基层党组织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工作规定》,加大力度,宣传党内统计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及要求,将党内统计工作列入到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的重要范畴,使基层党组织对党内统计工作引起高度重视,摆上应有位置,在时间、人员、设备等方面给予保证。这样,党内统计工作人员从事统计工作就会有信心,责任感也会大大增强,统计的质量就会有新的提高。

二是要解决统计人员的问题,最好有专人负责。统计学是一门集统计、分析、数学等知识于一体的综合学科,统计工作的要求非常严格,而党内统计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各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内统计工作,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党内统计工作,保证党内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不能年年更换统计工作人员,确需调动时,也要做到先配后调,做好交接工作。在人员选择上,要选配党性强、工作踏实、悟性较高、具有相当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党员担任党内统计工作。

三是解决现代化统计设备问题。党内统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用,将党内统计工作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从长远角度看,党内统计中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将进一步深入,这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向。要适应未来的现代化办公条件,一方面要配备好基础设备。而一些统计单位条件较差,自身根本无能力解决统计工作所需现代办公设备。目前,有许多独立的统计单位年终党内统计工作由组织部门帮助完成,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组织部门只是掌握整个面上的情况,而具体的情况则需要各统计单位自行进行工作。另一方面,要增强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意识。目前,有少数基层党内统计工作人员因习惯于用算盘操作,不会操作计算机而不得不请打字员帮忙,因而错误认为算盘操作较省事,只要将上年的数字加加减减即可。因此,要想方设法对宫内统计人员进行必要的计算机培训,使他们认识到微机操作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四是解决退伍军人党员党组织关系滞后于统计工作时间的问题。目前,全国各地都存在着退伍军人党员的党组织关系接转滞后于统计工作时间的问题。为了将统计数据的误差减少到最小限度,最好将每年12月份退伍军人党员的党组织关系仍先由部队统计,到次年的元月份再由部队通过特快信件的形式,将上年12月份未转出党组织关系退伍转业军人党员的党组织关系,统一寄至地方安置办或军转办,因为退伍军人回到地方后首先而且必须会到地方安置办或军转办报到。然后由地方安置办或军转办的专门工作人员将这些党组织关系转交给他们。这样做既可解决每年漏统的问题,也可以避免假党员的出现。当然,这样做要求部队和地方相互通气,密切配合。

三、新形势下对党内统计工作的初浅认识

第一,党内统计的地位

我们认为,党内统计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中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件,它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对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基本结构、发展变化及党内生活等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和党内监督,它为党的建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统计的目的不是为了统计而统计,而是要将统计的成果运用到党建工作中。因此,对党内统计的资料收集、整理、调查和数据的汇总、分析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对党内统计工作的作用有个清醒的认识,积极做好统计工作。

第二,党内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对党员和党组织的状况、发展变更、党员的教育管理及党内生活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实行统计监督,为党的建设、党的组织工作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为上级组织部门制定党的建设工作规划、方案,指导基层组织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资料,做好党组织和党员情况的分析预测。

二是对基层党组织执行有关党的建设的方针、政策、计划及党内生活制度等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揭示基层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完善。

三是为研究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第三,党内统计工作的要求

一是统计的准确性。要客观、如实、细致、全面地反映党员和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全面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吃透统计口径,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能以平时工作的一些指标来改动形成的真实数据。

二是统计的科学性。要将统计的数据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要科学、客观,严密合理,力求做到统计的成果实用性要强,能够从统计对象的量关系中正确地反映出质的变化。

三是统计口径的统一性。作为基层统计单位要根据上级部门给定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不能随意更改口径,对一些不适应新形势的口径,及时向上级组织部门提出,以便上级党组织及时修改。

四是统计的时效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迅速地将统计资料和分析报告提供给上级组织部门,不能拖拉,否则会降低统计工作的使用价值。

总之,党内统计工作是一项有严格要求的科学工作。关键还在于人,因此,各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内统计工作,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配备好统计人员,为党内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今后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几点措施

根据我市党内统计工作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加强党内统计工作:

一是提高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内统计工作的认识。在组织工作会议突出强调党内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党内统计工作作为一项独立的考核内容,纳入到党建目标考核之中,从制度上保证党内统计工作的进行。同时,督促基层党组织尽量将党内统计工作的专(兼)职人员配备好,保证队伍的稳定。并想方设法,为统计人员配备专用的计算机,保证统计工作的保密性。

二是进一步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将党内统计知识纳入到党务工作者业务培训的内容之中。过去,我们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对党内统计知识只是简单一带而过,没有作为专门的一讲。今后,我们将把党内统计知识作为一项专门的一讲,认真讲解。同时,在每年的年报工作会议结束后,也要再次进行辅导,让基层党内统计工作者完成吃透统计指标和要求,认真进行统计工作,保证统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是在党内统计结果的运用上下功夫。当前,我市党内统计资料的数据较为真实、可靠,但基层党组织还未认识到统计结果的作用,没有将统计的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为此,我市将在统计结果的运用上下功夫,由各基层党组织自行对本单位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构变化,提出不足,总结经验,引导各基层党组织自觉运用统计的成果。

四是采取奖罚的措施,激发党内统计工作的热情。在适当时候,我市举办党内统计工作评比,对优秀的党内统计工作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不能胜任党内统计工作的党员干部适当予以调整,以激发广大党内统计工作者的热情。

第7篇:乡镇统计工作调研报告一

乡 镇 统 计 工 作

调研

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着搜集、整理、提供基本统计资料,对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及时的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等职能。乡镇统计工作是农村统计工作的基础,是农村统计数据的源头,特别是在当前,面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党委和政府都将“三农”问题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做好乡镇统计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乡镇统计的职责:

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执行国家统计标准,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和管理本乡、镇的基本统计资料。

二、乡镇统计的工作范围及内容。

对当前农村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和农业生产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农村基本情况、农业生产条件、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总产值及增加值的计算、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一些涉及农牧业、农村、农牧民的调查、普查。其中农业生产条件包括劳动力构成、耕地变动、牲畜存栏、农业机械、化肥等能耗、水利建设等方面;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则较全面的反映出各个乡镇的基本情况、农牧业生产条件、乡镇经济情况、乡镇企业、乡镇机构、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生活等情况。

三、乡镇统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1、各乡镇统计人员变换频繁,县级统计部门无法控制。 各乡、镇政府负责统计工作的同志由各乡镇安排,大部分又是年轻人,所以乡镇政府统计人员变换非常频繁。乡镇政府

在变换统计人员时,很少考虑统计工作连贯性、业务性的需要,随意性较大。各乡镇的统计人员很少有干五年以上的,一般是

二、三年,甚至各别的一年换多个。这样的变换频度是很难适应统计工作需要的。

2、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由于统计工作专业性强,人员变动频繁,基层人员统计业务培训总是跟不上步伐,造成一些统计员业务水平不熟悉,特别是新接手的同志反映统计工作非常难做。农牧业统计最原始的数据是由乡镇组织所辖各村的会计上报的,有些村会计由于对统计指标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统计数据从源头上就出现错误。

3、社会对统计认识和重视不够,一些统计人员统计法制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报表数字随意填写、改动,有些人报上来的数字不是错误连篇、逻辑不通,就是做过手脚。乡镇报表迟报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进度。

4、人为因素的影响太多。由于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政府对下级考核时会把耕地保护、人均收入、产值等指标作为重要依据。乡镇统计人员业务虽然受县统计局指导,但人、财、物都归乡镇管理,因此,其工作完全受制于乡镇领导,统计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

5、与各部门的数据存在差异。

个别乡镇统计上报数据与农业、牧业、林业、民政等部门掌握的数据不一致,统计数据与其它部门的数据不一致,影响到统计作为法定数据发布部门的权威性,从而影响到整个统计系统的权威。

6、普查频繁,增加了统计部门的工作压力。

目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全国性普查比较频繁,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基本上是一个紧接一个,这样的普查频度给乡镇统计的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

四、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统计法制意识的宣传,加大执法力度。

《统计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是统计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上方保剑。借统计执法检查之机加大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乡镇领导和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制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并要加大惩处力度,对证据确凿的统计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严惩,不能手软,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为才有位,要想乡镇能够认清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必须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并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促进乡镇统计人员和统计对象按《统计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统计。

2、保证统计人员的稳定,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工作是业务性较强,联贯性较强的工作。统计人员的稳定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统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保证。因此,各乡镇应确保统计人员的稳定,要严格按统计管理条例的要求,调换工作时,应征求县级统计部门的意见。在选调统计人员时,要确保统计人员的素质。

3、加强乡镇统计人员培训,提高统计人员能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统计工作队伍是搞好乡镇统计工作的关键。有好的工作手段和条件,也有好的制度,但必须要有“人”去做,因此常言说“一靠科技,二靠法制,归根到底靠人才”。农业统计的数据主要是由乡镇统计员上报而来的,因此,他们的业务水平、责任意识对乡镇统计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统计员变动非常频繁,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必要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并形成一种制度,从统计的意义、统计的方法理论、统计法制、各种统计指标的理解等方面展开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认识和业务素质。各乡镇统计员反映,他们对统计业务培训也有着强烈的愿望。

4、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关系。 《统计法》规定,统计部门数据具有法定地位,所以在乡镇统计员上报来的数据与农业、牧业、林业、民政部门等的数据有些差异时,为了更加准确的反映出当前农业生产情况、变化趋势,为了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一定要经过认真的分析审核后才能公布。县统计局发现乡镇上报数与部门数据差别较大时,要先与乡镇联系、核实,如乡镇统计员的数据不是调查而来,又说不出不能保证可靠性,要求乡镇统计员重新调查,或者征求乡镇统计员的认可后以部门数取代之,而如果发现是部门的数据存在问题的,也会与其他部门沟通,告知其情况,要求他们改正,总之是要以数据真实为唯一标准。

5、纠正错误历史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由于各种原因,乡镇统计数里有一些多年来就存在的错误数据,比如:有的乡镇的上报的耕地面积偏少、有些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偏大,牲畜头数不实等,要赶紧想办法把它们纠正回来,把基数调到符合实际的水平,不能让错误的数据持续影响农业统计的质量。现在农业普查已经处于筹备阶段,农业统计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把各项数据调整准确。相信农业普查后,会对以后的农业统计工作提供更好的统计环境。

XX统计工作站

2011年11月5日

第8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统计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日趋凸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借助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机,县统计局班子成员深入王子树乡进行专题调研,以此探求加强“双基”建设、提升源头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促进统计工

作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县统计局根据省、州、县人民政府的总体部署,完成了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工作,全县9个乡镇统计站于在各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挂牌运行。9个乡镇统计站有编制19名,现实有统计人员11人,其中:新招录2人、调入1人、所属乡镇统计改革自然过渡8人。其中陇把镇统计站统计员用工方式为聘用。根据《统计法》规定,乡镇统计员主要负责农村基层统计工作,配合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乡镇经济在全县总体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积极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健全统计保障体系,对于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至关重要。但是,经过实施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后形成的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改革不彻底,改革目标不到位

纵观省、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所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都很理想,但由于各地的条件以及对统计工作理解、重视、支持的程度不一样,因此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就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情况来看,仅仅是人的理论归属问题和统计工作的安排上有了结果,改革政策上明确的其他改革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匹配,统计人员不安心工作

统计工作无论是在统计干部的切身感受上还是在社会公众的理解认识上,都是一项非常清苦、枯燥的工作,特别是处于统计最基层的乡镇统计员,为完成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常年抛家离子奔走于乡村之间,却由于统计工作经费的严重不足,与其他行业岗位相比,乡镇统计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

因此,乡镇统计员不安心工作形成两种倾向:一是各使奇招要求调离统计岗位;二是在工作上忽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难以保证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统计人员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不够,统计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乡镇统计站人员基本是从原乡镇统计人员过渡而来,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对统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基本上处于初始状态,因此不能满足现代统计工作的要求和需要。导致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学习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的主要因素:一是乡镇统计员在乡镇统计体制改革进入统计站时缺乏竞争性,属自然过渡,少数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没有工作责任心的同志也进入了统计岗位;二是虽然在乡镇统计改革的方案中明确了人、财、物归属于县统计局管理,但由于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作经费奇缺,加之乡镇人民政府人少事多的矛盾日趋突出

的实际,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在时间上、精力上、工作任务上更多的服从于乡镇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在办公及生活条件上更多的依赖于乡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因此乡镇统计站及统计人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其学习的自觉性在时间上没有得到保障,统计专业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根据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明确:“乡镇统计站的人员工资、办公等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除正常的公务经费外,每个乡镇统计站每年的工作经费不低于2万元。每个乡镇统计站的工作经费按1万元的标准由财政支付,从开始按每个乡镇2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但由于县财政困难,无法将政策规定的经费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在经费难以保证的前提下,乡镇统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办公条件、统计人员的培

训、外出调查等因缺乏资金的支持而无法得以正常开展。

三、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建议

继续完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

要以法律形式具体明确乡镇统计机构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从网上了解到,吉林、北京、新疆、辽宁等省、市正在进行统计改革试点,实行统计垂直管理。这是统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对稳定统计队伍,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全

本文由那一世范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 版权归属原作者 面提升统计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实行统计垂直管理,其有益之处非常明显,其关键之处是可以实现依法统计,从源头上保证数据质量。

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

一是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

入县级财政部门的常年预算,或直接列入中央、省级预算,然后逐级拨付;二是千方百计解决好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问题,建议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

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乡村两级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素质。考虑到基层的经济承受能力,任何统计培训都必须实行免费培训,以提高基层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统计培训的实效性;四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要努力实现乡镇统计计算机联网直报,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改革农村统计方法制度

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胆破除那些陈旧落后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统计方法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在国家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村统计的全面调查,取而代之的是以方案简单、指标较少,符合国际规则,能及时满足各级政府需要的抽样

调查、专项调查和一次性调查。这既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又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统,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和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及惩处力度。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调研报告由于调研时间仓促,存在问题及建议难免缺乏深刻认识和可操作之处,但我们真诚希望借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机,认真解读和破解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期促进统计的科学发展和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那一世范文网,!

第9篇:基层法院司法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法院司法统计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人民法院的司法统计工作是指对审判工作所产生的各种数据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社会现象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分析的过程。是一项重要的调查研究工作,司法统计是人民法院掌握审判工作情况、总结审判工作经验、调整审判活动运行的

重要依据,它对改进审判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各类数据进行保存和提供利用等工作的活动过程。是对法院工作主要是审判工作和其他有关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是人民法院和各级领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确执行法律和政策,做好各项审判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重要保证。长期以来,云南省巧家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将司法统计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在人员素质、管理机制、硬件保障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并注重在工作中摸索经验,多措并举,将司法统计工作与案件流程管理、案件质量管理等工作有机地结合,使法院司法统计工作更好地发挥服务审判的作用。

一、基层法院司法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深层次原因

(1)重视程度不够,未调动干警积极性。

司法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综合管理工作,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一些法院干警以及领导眼中,司法统计工作只是法院工作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干不出业绩,抓不出成就,因此往往忽视其重要性。只注重统计工作成绩,未关注统计人员投入的劳动过程,有丁点的通报则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和全院各庭室同志的配合而失去工作热情,致使兼职人员迫于完成统计任务而应付了之。

(2)司法统计员水平不高,缺乏业务培训。

目前,本院司法统计工作人员属于非专业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司法统计培训,因此司法统计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全靠积累的经验去操作,由于缺乏相应的连续性的培训,难以实现统计工作的创新,但如果人员更替,老统计员的数据统计不够科学、规范,新统计员很可能会出现同类问题,并且没有被纠正的机会。或是对电脑操作不熟悉,或是各类法律程序知识欠缺,终因理解的偏差导致录入、生成错误。

(3)审判案件录入不及时、基层法庭未联网。

1. 数据报送不及时。老式的司法统计结案数据都是由各相关庭室报送至司法统计员,有的案件应上半年已结案,因为承办人未及时报,可能拖至年底才将结案信息报至司法统计员,从而导致各月结案统计出现差异。此外,由于司法统计工作是逐级进行的,各级法院完成此项工作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尤其是基层法院,因为每个月份都是最先开始司法统计工作的,为确保整个法院系统的司法统计工作顺利进行,上级法院对基层法院的报表工作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而基层法院的司法统计工作本身也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数据核查与合成,这就要求各个庭室的报表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上报本庭室的各类办案作息。但是,实践中,部分庭室习惯性的将报表时间拖后,没有给司法统计人员预留整理信息的时间,从而导致基层法院的司法统计工作完成得较仓促,难免出错。

2. 现行三套新老统计报表并行局面,形成重复劳动,难以实现高效和快捷。《人民法院案件信息管理与司法统计》通过不断的更新升级,确以成熟;内网案件信息的录入,可以实现司法统计报表自动生成,建立起全面、科学、高效、快捷、准确的司法统计体系。但是,在逐级的报表方面,现行老法综表、新综合表、内网自动生成表三种报表并列报送局面确有加重基层负担、重复劳动、将简单业务复杂化之疑?目前由于在审判环节内网案件信息录入滞后,导致“自动生成”错误,统计员只有到各录入环节一一查询原因,投入了时间、精力却不能被理解。

3. 基层法庭数据报送工作迟缓。由于基层法院的财力、人力、物力尚不能达到安装局域网到基层法庭,无法在近期内实现局域网联网,所以数据仍需要每月基层法庭到立案庭录入报送,不仅保密性不强,安全值不高,而且报表人员还不得不为录入、报送数据往返于基层法院与其派出法庭之间,造成人力与财力的浪费。

(4)司法统计人员多属兼职,统计队伍不稳定

基层法院司法统计工作都由立案庭负责,作为全院的立案、案件流程管理部门,肩负除司法统计以外的八个方面的工作职能,业务繁琐、复杂,但由于编制等问题,立案庭人员本来就相对偏少,他们在繁忙的业务工作中还要兼职诉前调解、判后答疑、申诉复查等事务,顾此失彼现象难免。

二、解决基层法院司法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司法统计工作既要相应的统计专业知识也需要法律知识,更需要各级法院领导和干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本人认为做好基层法院的司法统计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准确定位,提高重视度。司法统计工作在法院综合事务中虽不居显要地位,但法院领导并不能因此而忽视。搞好司法统

计,对于领导及时掌握审判工作动态,了解审判工作质量,研究审判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科学决策,科学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统计软件的不断升级,设计功能不断增多,新报表模式出台,旧报表仍不取消?工作量日趋加重,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耐心和毅力是一个挑战,统计人员一要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提高计算机

操作水平;二要加强司法统计知识的学习,掌握统计工作的内在规律,认真分析统计数据,积极主动提供统计信息;三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保证上报数据质量,为本院的审判管理和上级法院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3)加大办公自动化建设力度,完善网络化功能。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基层法院的办公自动化建设程度并不高,以本院为例,目前虽然已建立了局域网,但是,现在还处于使用的初期,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便。此外,由于局域网覆盖不全面,基层法庭数据录入和报送工作仍要到县院进行。因此,应大力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对司法统计工作给予政策倾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尽快启动基层法庭的局域网建设,以增强数据报送的效率,同时,为司法统计人员配备相应电子设备,保持数据传输通畅,为司法统计工作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4)稳定队伍,严格管理。基层法院各个庭室应该指定专人来完成报表工作,并保持人员的稳定性,以保障司法统计工作的连贯性。统计员对各庭室每月上报数据记录在册,同时,各个庭室报表人员也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护好用于报送数据的计算机及相关数据,当电脑或者系统出现问题时,应该主动找相关人员维修,不等不靠,避免因个别庭室录入、报送不及时,影响全院的司法统计进程。

总之,司法统计工作是基层人民法院非常重要的一项日常工作,能为院领导进行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改进法院审判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因此,应更好地推进司法统计工作的各项硬件和软件建设,激发司法统计人员工作热情,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最终提升法院司法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上一篇: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下一篇:工厂宿舍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