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统计报告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本公共卫生统计报告

基本公共卫生统计报告 篇1

及财务分析公式

一、基本数字部份

1.编制人数:根据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数填列。

2.年末在职职工人数:指当年年末支付年底工资的在岗职工人数,包括合同聘用制人员,不包括临时工、离退休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和返聘人员。

“合同聘用制人员”指年末单位在职的全员聘用合同制人员

“卫生技术人员”指年末单位在职的执业(助理)医师、护师、注册护士、药剂人员、检验和影像人员等卫生专业人员。不包括专职从事管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

“财会人员”指年末单位在财会岗位工作的实有人员。

3.平均在职职工人数:指每月在职职工人数的加权平均数。

4.年末离退休人数;按单位年末实有人数填列。

平均离退休人数:指每月离退休职工人数的加权平均数。

“纳入养老保险人数”反映本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养老保险范围的离退休职工人数。

5.临时工人数:指单位全年聘用临时工的平均数,不含终点工。

6.编制床位:指卫生主管部门核定的编制床位数。

7.年末实际开放床位:指年末实际开放的床位数。

8.平均开放床位:填列全年每日开放床位的加权平均数。

9.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科每日夜晚12点钟开放病床数之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应计算在内,包括因故(如消毒、小修理等)暂时停用的病床,不包括因医院病房扩建、大修理或粉刷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的病床。

10.诊疗人次: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包括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出诊、赴家庭病床、下地段等外出诊疗人次,本院职工的诊疗人次数,外出进行的单项健康体检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局部的单项健康检查人数等。

其中:门急诊人次为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

11.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科每日夜晚12点钟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钟的住院人数)之总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床位,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钟以前死亡或因故出院所占用的床位。

12.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出院者(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住院日数的总和。

13.出院人数:指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出院病人数,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

14.年初、年末固定资产总值:以单位账面的实有价值填列,不包含在建工程和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15.业务用房:指单位用于维持正常业务开展需要的用房,不含住宅、停车场和商业用房等。

16.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结算的医药费。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结算的医药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算的医药费。

17.临时工工资:根据全年实际发放临时工劳务报酬数额填列。

18.一年以上其他应付款:填列本单位向金融机构等其他单位举债超过一年以上并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的债务。

用于基本建设负债:填列本单位向金融机构等其他单位举债超过一年以上并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债务。

用于设备购置的负债:填列本单位向金融机构等其他单位举债超过一年以上并用于医疗设备购置的债务。

19.应收医保病人欠费:指享受医疗保险病人所欠医疗费用的年末余额。

20.应收公费医疗病人欠费:指享受公费医疗病人所欠医药费用的年末余额。

21.确认无法收回的病人欠费:指无结算对象或经正式办理费用结算后,尚有余额无法结清的病人欠费年末余额。

医保病人欠费:指享受医疗保险病人(含本单位医保病人)的医药费用与医保部门正式办理结算后仍有余额未能结清的年末余额。

公费医疗欠费:指享受公费医疗病人的医药费用与公费医疗管理部门办理正式结算后仍有余额未能结清的年末余额。

“三无”病人欠费:指“无收入、无家属、无身份”的“三无”病人经医院诊治发生的医药费用。

二、财务分析部份

1.每职工平均诊疗人次=诊疗人次数÷平均在职职工人数

2.每职工平均住院床日=实际占用总床日÷平均在职职工人数

3.每职工平均医疗收入=医疗收费÷平均在职职工人数

4.每床位占用固定资产=年末固定资产总值÷实际开放床位数

每床位占用专用设备=年末专用设备总值÷实际开放床位数

5.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实际开放总床日×100%

6.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7.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出院者占用总床日÷出院人数

8.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年末数÷固定资产年初数-1)×100%

9.净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年末数÷净资产年初数-1)×100%

10.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医疗收费÷(固定资产年初数+固定资产年末数)÷2]×100

11.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合计×100%

1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负债×100%

13.速动比率=(货币资金+应收医疗款+其他应收款)÷流动负债×100%

14.总资产周转率=(医疗收费+其他收入)÷(固定资产年初数+固定资产年末数)÷2

15.应收医疗款周转天数=(年初应收账款+年末应收账款)÷2×365÷医疗收费

16.库存物资周转率=(药品费+卫生材料费+其他材料费+低值易耗品)÷库存物资

17.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门诊药品收费+住院药品收费)÷医疗收费×100%

18.药品周转天数=药品平均占用额×365÷(门诊药品收费+住院药品收费)

19.每门急诊人次费用水平=门诊医疗收费÷门急诊人次

“其中:药品费”=门诊药品收费÷门急诊人次

20.每床日平均费用水平=住院医疗收费÷实际占用床日

“其中:药品费”=住院药品收费÷实际占用床日

21.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每床日平均费用水平×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

“其中:药品费”=每床日平均药品费费用水平×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

22.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比例=(财政补助收入÷医院总支出)×100%

23.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占基本支出比例=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基本支出×100%

24.在职职工人均财政基本支出补助=财政基本支出在职人员经费补助÷平均在职职工人数

25.离退休人员人均财政基本支出补助=财政基本支出离退休人员经费补助÷(平均离退休人数-平均养老保险人数)

26.公共卫生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公共卫生支出÷支出总计×100%

27.在职人员经费占医疗卫生支出比例=医疗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中的(人员支出-离休费-退休费)÷医疗卫生支出×100%

28.公用经费占医疗卫生支出比例=医疗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中的除人员经费外的支出÷医疗卫生支出×100%

29.在职人员人均工资性收入=(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绩效工资+伙食补助费)÷平均在职人员数

30.百元医疗收入的医疗卫生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医疗收入)×100

基本公共卫生统计报告 篇2

1.1 卫生统计信息的重要作用

卫生统计信息内容包括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信息、卫生监督信息、疾病控制信息和妇幼保健信息;调查范围涵盖了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居民健康状况和与健康相关的各个领域。卫生统计信息是卫生工作的数字化反映, 是卫生工作产出的精确表现, 是卫生决策的重要依据。卫生统计信息档案则准确反映了卫生工作的历史轨迹, 卫生统计信息在卫生政策制定和卫生管理决策中起到了眼睛和耳朵的作用, 是卫生规划、计划、决策、监督的重要工具, 必不可少。

1.2 基层卫生统计队伍建设现状令人担忧

受计划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和历史延续等因素, 卫生统计工作一直是卫生管理领域中的薄弱环节, 领导重视不足。卫生统计队伍严重缺乏, 卫生统计制度落实不到位, 卫生统计基础资料不健全等问题普遍存在。卫生统计成了卫生估计, 大量信息失真, 看统计报表不如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卫生管理凭经验, 雾里看花。尽管近年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强化卫生统计工作, 卫生统计制度不断健全、统计地位明显加强、统计手段持续改进, 但是卫生统计工作像一张网, 基层卫生统计队伍是网底, 是卫生统计工作的最薄弱环节, 只有加强基层卫生统计机构的建设才是做好卫生统计信息工作的必由之路。

1.3 加强卫生统计基层调研工作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随着卫生决策的科学化和卫生管理的现代化, 卫生统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国家和省卫生行政部门都成立了卫生统计信息中心, 部分地市卫生局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 卫生统计信息化、网络化逐步普及, 卫生统计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基层卫生统计工作是卫生统计工作的主体, 也是薄弱环节。通过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 找出问题, 寻找对策, 对于全面推进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现实而紧迫的意义。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潍坊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的专、兼职统计工作人员 (下称统计人员) 。本次共调查156所卫生机构, 其中县及以上医院30所, 占调查总医院数的19%, 乡镇卫生院120所, 占调查总医院数的77%, 妇幼保健院6所, 占调查总医院数的4%。共调查卫生统计人员199人。

2.2 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 对所抽医院发放调查表及问卷, 对收回资料, 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2.3 调查内容

调查卫生统计工作人员的年龄构成、性别比例、学历构成、最后学历毕业专业和职称构成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卫生统计工作人员的年龄、性别构成情况

县及以上医院统计人员男女性别比为1∶1.9, 而乡镇卫生院男女性别比为2.1∶1。从年龄结构看, 均以20~39岁所占比重最大, 县及以上医院占73.4%, 乡镇卫生院占65.9%。具体情况见表1和表2。

3.2 卫生统计工作人员的学历构成情况

调查了各级医疗机构从事卫生统计工作人员第一学历的构成情况, 在县及以上医疗机构中以中专和大专学历最多, 占71.9%, 其次是大本学历占20.3%;在乡镇卫生院中以中专最多, 占47.4%, 其次是高中学历占20.0%, 本科学历占11.1%。具体情况见表3。

3.3 卫生统计工作人员所学专业情况

县及以上医疗机构从事卫生统计工作人员中, 第一学历专业为会统专业的占31.3%, 卫生管理专业占18.8%, 计算机专业占14.1%, 护理专业占12.5%, 医疗专业占6.3%, 其他专业占9.4%, 无专业占7.8%。在乡镇卫生院从事卫生统计工作人员中, 第一学历专业为会统专业的占26.7%, 卫生管理专业占11.1%, 计算机专业占5.9%, 护理专业占14.8%, 医疗专业占8.1%, 其他专业占8.9%, 无专业占24.4%。

3.4 卫生统计工作人员专、兼职情况

根据卫生部卫生统计人员配置标准, 应配备卫生统计人员248人, 实有统计人员181人, 占应配置人员数的73%。在现从事统计工作人员中, 专职统计人员36人, 占总人数的19.9%。具体情况见表5。

4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4.1.1 基层单位领导对卫生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 重视程度不足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 单位领导往往将工作重心全部放在医疗业务、质量管理、基本建设上, 忽视了统计信息工作。只注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卫生统计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致使各科室不注重统计工作。统计人员为了一些数字常常跑断腿、磨破嘴而得不到准确数字。导致临床一线的统计数据不能反映真实的客观情况, 甚至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统计报表, 根本起不到为医院提供卫生信息的作用。

4.1.2 卫生统计人员配备严重不足

无论是县 (区) 及以上医院, 还是乡镇卫生院, 都存在卫生统计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各级医疗卫生单位配置统计人员标准, 调查单位应配备专职统计人员248人, 实际配置专职统计人员36人, 仅为标准的15%。即使加上兼职统计人员, 也只占到配置标准的73%, 仍不能满足统计工作的需要。同时调查发现, 医院床位越多、规模越大, 卫生统计人员越缺乏。

4.1.3 卫生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太低, 不适应卫生统计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一是学历层次普遍很低, 县级医院统计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20.3%, 乡镇卫生院统计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更低, 仅仅为11.1%。二是知识构成杂乱, 专业对口人员比例太低。县及以上医院从事统计工作人员仅有33%的人员学习过会统专业, 乡镇卫生院该比例为26.7%。三是年龄结构不科学。

4.1.4 卫生统计机构建设不健全

通过调查发现, 多数医疗卫生单位并没有设置单独的卫生统计机构, 而是合并在财务科、办公室、医务科等科室, 在人员设置上也是以兼职为主。这种情况导致了卫生统计调查制度难以落实到位, 统计规章制度不健全, 统计基础资料不完善。

4.2 几点建议

4.2.1 加强卫生统计工作的领导, 提高认识

搞好统计工作关键在领导。为了取得领导重视, 提高卫生统计工作地位, 卫生统计人员一方面应经常向部门和单位的领导汇报, 提供有关资料, 使领导全面细致的了解统计工作, 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怎么做, 意义如何。引起其高度重视, 支持我们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 学习掌握现代统计专业知识, 吸收先进的工作经验与工作方法。在具体工作中, 统计信息在计划、预测、控制决策等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无可替代, 资料不全、信息不通会给工作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这种教训必会引起领导的重视,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认识到卫生统计人员所做的卫生资料收集、整顿归纳分析等工作与医疗、护理、预防、保健等工作同样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艰苦劳动, 他们所提供的各项统计信息是领导作出正确决策的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 同样是有经济价值的。

4.2.2 加强卫生情报信息网络建设, 提高专业素质

建立健全基层卫生统计信息网络是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组织保证。基层卫生统计机构应与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相适应, 在卫生行政部门应设立卫生统计信息办公室, 医院设立信息科或统计室, 乡镇卫生机构设立卫生统计信息室。形成上下三级业务指导网络, 做到层层有人管, 事事有人抓, 件件有着落。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统计人员进行有计划地培训, 可利用年报统计调查、专题报告、专项培训, 在岗培训、出外深造、岗位自学等形式, 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解决当前统计人员素质低、业务差、知识面窄的突出矛盾。

4.2.3 加强卫生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 提高工作效率

各级卫生统计信息机构应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 配备与之工作相适应的基本设施, 达到四有:有专用办公地点, 有微机、上网络、配备相应的应用软件等统计设施, 有办公用品, 有齐备的统计表、卡、册、簿。

4.2.4 加强和完善卫生统计制度, 提高管理水平

要根据统计法及实施细则, 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统计报表制度和检查考核标准, 明确规定统计内容报表种类、格式、报送时间程序和质量要求。坚持层层例会制;坚持对统计报表和资料进行月审、季查、年评制;坚持年初有计划、季有信息简报, 半年有分析、年终有总结;搞好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积累, 并保证其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要明确规定统计人员的职责和奖惩办法, 把统计工作的优劣与单位统计人员的奖惩挂勾, 使责权利结合起来, 确保卫生统计工作质量。

4.2.5 统计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所有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

包括纵向时空比较和横向与先进水平比较的具体分析, 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切住突出矛盾, 抓住影响卫生服务质量、干扰卫生事业发展、危害人员健康的主要问题, 拟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为领导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做出正确的决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应树立信息观念, 善于用数字说话, 用数据表现实绩, 自觉采纳统计分析的结果, 并把卫生统计工作纳入医疗、预防、保健、质量管理的范畴进行考核。科学的统计数据是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也是构筑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的重要基石。因此, 统计工作的优劣, 直接影响着决策的正确与否, 影响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而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统计的质量和效果, 对此, 必须加强统计工作, 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 为统计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把统计工作作为医疗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提高卫生统计工作的地位及统计人员的威信, 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卫生改革中的作用, 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以适应卫生管理科学化的需要。

摘要: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 调查卫生统计工作人员的年龄构成、性别比例、学历构成、最后学历毕业专业和职称构成情况, 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研究, 找出问题, 寻找对策, 对于全面推进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现实而紧迫的意义。

基本公共卫生统计报告 篇3

四成受访者或其家人存在就业困难问题,农村高于城镇,其他市州高于成都市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受访者或其家人是否存在就业困难时,40.7%的受访者表示存在。分城乡来看,52.7%的农村受访者或其家人存在就业困难,较城镇受访者(32.8%)高出19.9个百分点。分区域来看,43.4%的其他市州受访者或其家人存在就业困难,较成都市受访者(29.3%)高出14.1个百分点。

受访者对目前当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就业培训方面的满意率为70.8%,城乡及区域均差异不大。

进一步问及对就业培训哪方面不满意时,表示“开展就业培训少”和“劳动权益保护没有落实”的受访者最多,均为22.0%(详见图1)。

近九成受访者参加了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八成受访者认为办理养老、医保手续方便

调查结果显示,88.9%的受访者参加了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11.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什么保险都没有参加过。从没有参加保险的受访者职业分布来看,主要为下岗/待业人员、家庭主妇和自由职业者。

当问及在当地社保或者医保机构办理养老、医保相关手续的便利程度如何时,表示“非常方便”的受访者占16.0%,“比较方便”的占29.7%,“基本方便”的占34.0%。认为“不太方便”和“很不方便”的分别占14.0%和6.3%。

农村受访者表示不方便的占24.0%,比城镇受访者(17.7%)高出6.3个百分点;成都市受访者表示不方便的占21.5%,比其他市州受访者(20.0%)高出1.5个百分点。

超八成受访者认为在当地医疗机构就医看病方便,对当地医疗机构服务满意率为76.6%,城镇均高于农村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在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看病的便利程度如何时,表示“非常方便”的受访者占17.8%,“比较方便”的占31.8%,“基本方便”的占32.7%。认为“不太方便”和“很不方便”的分别占11.6%和6.1%。农村受访者表示不方便的占21.8%,比城镇受访者(15.0%)高出6.8个百分点;区域差别不大。

受访者对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满意率为76.6%。城镇受访者满意率为77.1%,比农村受访者(75.8%)高出1.3个百分点;成都市受访者满意率为78.7%,比其他市州受访者(76.2%)高出2.5个百分点。

进一步问及对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哪方面不满意时,表示“服务态度差”的受访者最多,为47.7%;其次是“药费高”,为46.8%;第三是“检查费高”,为31.0%;“过度检查和治疗”和“医疗技术差”并列第四,为20.1%。

半数以上受访者不清楚当地救助标准变动情况

当问及是否知道最近当地城乡低保、“五保”对象以及孤儿等救助标准变动情况时,50.9%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不清楚;7.1%的受访者表示有明显增加;19.6%的受访者表示“有一定增加”;22.4%的受访者表示“基本没变”。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表示不了解的为53.4%,比农村受访者(47.0%)高出6.4个百分点;分区域看,成都市受访者表示不了解的为54.7%,比其他市州受访者(49.9%)高出4.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对当地救助标准变动情况表示“不了解不清楚”的比重均较大,建议相关部门应注重加强惠民政策信息的宣传力度。

对当地政府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满意率为67.0%

受访者对当地政府目前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满意率为67.0%。分城乡来看,农村受访者满意率为68.6%,比城镇受访者(66.0%)高出2.6个百分点;区域相差不大。

进一步问及对当地政府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哪方面不满意时,表示“申请保障房条件门槛过高,没有申请资格”的受访者最多,为27.0%(详见图2)。

受访者对小孩入园、上学方便程度,以及对当地幼儿园、中小学的管理和教学质量均较为认可,但乱收费现象仍不容忽视

78.3%的受访者认为当地目前小孩入托儿所、幼儿园方便,城镇高于农村,其他市州高于成都市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当地目前小孩入托儿所、幼儿园“非常方便”的受访者占20.9%,“比较方便”的占27.1%,“基本方便”的占30.3%。认为“不太方便”和“很不方便”的分别占14.1%和7.6%。

城镇受访者认为方便的占80.7%,比农村受访者(74.8%)高出5.9个百分点;其他市州受访者认为方便的占80.3%,比成都市受访者(70.8%)高出9.5个百分点。

81.1%的受访者认为当地目前小孩上小学初中方便,城镇高于农村,其他市州高于成都市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当地目前小孩上小学初中“非常方便”的受访者占21.5%,“比较方便”的占27.9%,“基本方便”的占31.7%。认为“不太方便”和“很不方便”的分别占12.2%和6.7%。

城镇受访者认为方便的为82.7%,比农村受访者(78.7%)高出4.0个百分点;其他市州受访者认为方便的占81.7%,比成都市受访者(78.8%)高出2.9个百分点。

67.5%的受访者表示目前当地小孩入园、上学存在乱收费现象,城镇较农村更为突出,成都市较其他市州更突出

当问及当地目前小孩入园、上学是否还存在收择校费、捐助费、培训费、课本费等乱收费现象时,仅有32.5%的受访者表示“基本上不存在”,其余67.5%的受访者均表示存在。其中,13.1%的受访者表示“普遍严重存在”;14.0%的受访者表示“多数有所存在”;40.4%的受访者表示“个别有所存在”。

分城乡来看,城镇受访者表示“基本上不存在”的占27.1%,比农村(41.0%)低13.9个百分点;分区域来看,成都市受访者表示“基本上不存在”的占20.2%,比其他市州受访者(35.7%)低15.5个百分点。

受访者对当地幼儿园及中小学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满意率为84.9%,成都市高于其他市州,城乡相差不大

调查结果显示,对当地幼儿园及中小学的管理和教学质量表示“非常满意”的受访者占9.9%,“比较满意”的占27.8%,“基本满意”的占47.2%。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11.6%和3.5%。

分区域看,成都市受访者满意率为90.0%,比其他市州受访者(83.7%)高出6.3个百分点;城乡相差不大。

近七成受访者对当地政府及社区(村里)组织开展文化体育健身活动满意,城镇高于农村,成都市高于其他市州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当地政府及社区(村里)组织开展文化体育健身活动的满意率为69.1%。城镇受访者的满意率为73.3%,比农村受访者(62.5%)高出10.8个百分点;成都市受访者的满意率为75.1%,比其他市州受访者(67.5%)高出7.6个百分点。

基本公共卫生统计报告 篇4

自查报告

为了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要求以及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基本药品使用管理工作,我院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 在院领导高度重视及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上半年我院做了如下工作:

一、公共卫生服务方面

(一)、组织管理;

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自的分工,全面开展工作。同时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和要求制定了责任医生工作考核制度,把公共卫生服务十一大项目工作分解落实到相关人员,确保每个项目有专业人员把关开展工作。同时院内各科室密切配合、协调共同完成有关工作。

2、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组织了本院有关科室人员进行项目知识培训,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目规范》的有关知识和要求组织学习,使相关人员掌握项目工作开展的有关要求,和具体做法重点。

3、资金保障 2012年乡村一体化补助经费刚到位,我院将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对经费进行规范管理。

4、职能下沉

我院公共卫生涵盖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医师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开展。

5、信息报送

我院公共卫生工作,及时真实的整理成电子文档或书面材料上报领导机构。

(二)、公共卫生各项目工作

1、居民健康档案

为辖区内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总数10150人,建档率超过70%

2、健康教育

我院2012年上半年制作健康宣传栏2版,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1种,制作了5种健康知识影像资料进行播放宣传,举办了5期健康教育讲座。通过以上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群众的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改变了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提高了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

3、儿童保健

0--36个月的儿童建档145人,儿童接种率(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麻疹疫苗)达到100%,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达到100%

4、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上报传染病及时率达到100%。

5、孕产妇管理

孕产妇保健孕产妇建档33人,孕产妇管理达到100% 7、65岁以上老年人保健

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1931人,对65岁以上老年人我院每年分期分批进行健康体检。

8、慢性病管理

高血压建档1084人,糖尿病建档214人,重性精神病患者21人,对高血压和糖尿病进行监测,每年进行4次的面对面随访,建有高血压分级和糖尿病管理材料,对慢病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

9、卫生督导

定期对辖区内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和学校卫生、食品安全进行卫生督导,记录内容完整,真实准确。不定期调查辖区内由无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及时上报卫生监督部门。(三).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

部分居民健康档案不规范,项目填写不完整。慢性病人的健康干预指导不到位,针对存在问题,下一步把公共卫生工作抓实抓牢,加强责任医生的业务学习,重点培训公共卫生工作重点,有计划进行健康教育,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二、2012年上半年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情况

1、采购方式: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平台进行采购。选择配送企业是:安徽华源医药公司、河北国大海升医药有限公司,黑龙江欣合永顺医药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同致有限责任公司、鄂伦春旗鑫永春药业有限公司,鄂伦春旗荣瑞医药公司。

2、制订采购计划:根据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平台公布的目录上药品品种、规格,结合我院临床用药和实际需求制订药品采购计划。、药品采购验收记录真实、完整。

4、资质:向配送企业索取有效资质证明

5、在药品采购中严格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履行职责。

6、2012年上半年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金额为20万元左右,药品品规为200余种。

7、卫生行政部门和监管部门对我院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工作进行了督导和检查。

三、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情况

1、定期检查监督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抽查医生处方合格情况,并实行处方点评制度。

2、组织学习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课题,学习基本药物的相关内容。

3、药品价格执行中标价格,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非基本药物执行备案采购,加成率15%。

4、规范我院医师用药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5、2011年拨付基本药物专项资金分配到账5万元,专项资金分配使用落实到位,药品网上采购和基本药物使用中的不足,本院在实施药品招标采购工作中,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本院情况希望:

1、增加目录品种,拓宽用药渠道。

2、增加基本药物中标药品生产企业基本药品种规格和剂型。

3、增加基本药物专项资金。

请上级部门对我院公共卫生服务、网上药品采购、执行基本药物制度进行督导检查,使我院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

中心卫生院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报告制度 篇5

为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报送行为,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制定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报告制度。

一、确定专人:村卫生室要确定一名固定信息报送人员,无特殊情况不能更改,要求责任心强,懂计算机基本操作。

二、定时上报:村卫生室每月20号把报表上报到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进行整理,30号前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得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或纂改。

三、数据核对:信息报送人员要及时、准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管理各种数据,在报送前,要加强对报表逻辑关系、数量关系、动态对比关系审核,发现错误及时查找原因,核对订正,杜绝逻辑错误和非正常数据出现。

四、报表流程:公共卫生科的纸质报表,必须经院长审核同意,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交区卫生局或疾控中心。

基本公共卫生统计报告 篇6

统计分析报告

为客观反映我局公共机构能耗情况,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节能数据和分析资料,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正常化、规范化,特作如下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分析报告。

一、基本信息情况

根据2012年统计,我局总用能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用能人平均数为8人。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及日常用电、日常用水、等。

二、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2012年用电消耗2890千瓦时;用水消耗277.7吨; 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48.1度/平方米,人均用电量为361.25千瓦时/年,人均用水为 34.7 吨/年。

二、能源资源消耗变动情况

经统计,2012年能源资源消耗呈现下降的态势。其中,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同比下降8 %,人均用电量同比下降

6.2 %,人均用水量同比下降 7.5 %。

2012能源消耗总量同比总体下降,实现局本级用电、用水、用油能耗指标有所节约,但下降幅度还应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13年我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成效。

(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对大能耗设备的监控,尽量减少使用并加大改造力度。严格执行车辆淘汰制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

(二)加强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局机关各处室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利用局门户网站、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媒介进行宣传,营造公共机构节能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机关节能管理。严格执行我局已有的各项节能制度规定,强化公务车节油、车辆维修、办公节电、日常节水、办公耗材及其它节能事务管理措施。

基本公共卫生统计报告 篇7

目前, 企业要加强统计工作, 对以下几点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一、设立综合统计部门, 并使其职责明确, 充分发挥作用

各大中型企业都应设立综合统计机构, 或在其他机构中设立综合统计岗位, 明确其职能, 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综合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岗位应具有以下职能: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 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 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 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部门、车间, 明确其报送或提供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部门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 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并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二、把握数据的源头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统计数据质量体现在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适用性等方面。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必须从原始记录这个源头抓起。原始记录是统计基础工作的基础, 不得有半点虚假。要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数据的产生, 就必须保证原始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上级要对报表进行抽查验证, 尤其要抽查统计口径、统计标准、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等。

三、依法统计是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对源头数据的控制, 重要的手段是依法统计。严格执行《统计法》与统计制度, 维护统计的严肃性, 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某些利益的驱动, 是诱发统计数字弄虚作假的根源。统计数据是统计信息的具体体现, 统计信息是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状况, 企业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 把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料整理好、分析好, 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利的帮助, 而失真的统计信息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依法统计, 保证统计数据真实性, 是统计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手段。

四、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工作是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统计工作涉及的面较广, 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统计人员既要精通统计科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坚持原则, 尊重科学, 严谨求实, 遵守纪律, 忠诚统计, 不出假数。高素质的统计人员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 只有精通统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 才能更科学、更准确地对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计算, 才能提供准确的数据, 写出符合实际的统计分析, 把全面的统计信息传递出去, 为领导决策提供最有力的依据。培养高素质的统计人员, 才能为统计数据的准确提供有效的保证。

五、大力推进统计改革和建设, 加强统计工作的关键

科学可行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 是保证和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及时性的关键。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必须大力推进统计改革和建设。统计改革的核心在于制度方法, 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和统计制度方法, 建设和完善统计制度体系, 加快信息化建设, 才能使数据采集更具有科学性, 在调查方法和制度建设上要有创新的思维, 通过不断创新才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统计制度方法。

六、建立科学有效的统计数据质量监控系统

规范的统计内部数据质量自我评价和管理, 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一环。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 逐步建立起网络环境下的统计质量监控模式, 定期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评价, 把统计调查误差、技术误差都纳入重点控制范围, 对统计数据的可靠程度和误差大小进行评价,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不断提高和改进统计数据质量, 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如果一个企业按照以上方法, 建立或完善了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流程, 则对其企业管理具有以下作用:

1.能够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 也能够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

2.能够反映企业的规模, 也能够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 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等。从结构上, 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等。

3.能够反映企业的发展速度, 也能够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在速度方面, 主要反映生产、服务投入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 可以用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4.能够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 也能够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 包括了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 则主要是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

5.能够反映本企业的情况, 又能够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

北京市基本单位统计工作二十年 篇8

二十年回顾

1993年,随着《基本单位名录库调查统计报表制度》和单机版的“北京市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系统”的建立,北京市基本单位统计工作拉开序幕。二十年的时间里,北京统计人为将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为一个可实现统一管理、即时维护、集中存储、信息多方共享的基础数据库这一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多项举措在全国首创,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基本单位名录库

1996年,全市在各区县统计部门启动了统计登记工作,从而实现了新增单位及时纳入名录库管理,为名录库更新维护开辟了新的渠道。

2006年,北京建立了国税、地税、工商、民政、编办、质监和统计七个部门名录库共享交换制度,实现了名录库系统与地税、质监部门数据通过网络即时交换,在全国基本单位统计工作领域中率先实现了与部门数据的即时交换共享。同年,为实现普查数据与非普查年份年定报调查单位的平稳衔接,建立了法人单位经营情况调查(即“准规模”调查)制度。依据税务部门提供的纳税资料推算法人单位的经营情况,将可能达到专业规模(限额)标准的单位作为准规模单位,下发各区县进行实地查找,组织填报相关报表,经评估核实后,及时纳入年定报统计范围。在全国首创 “准规模”调查工作,为北京的年定报调查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7年,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推行企业一套表为契机,我们制定了《基本单位年定报统计工作方案》,提出 “先入库、后采数”的工作原则,在全国首创了“基本单位年定报调查单位增减变动维护”审批的工作模式,对所有纳入“北京统计数据集中采集平台”的调查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同年,鉴于基本单位年定报调查与名录库调查的目的和范围不同,建立了《基本单位调查统计报表制度》,加之原有的《基本单位名录库调查统计报表制度》,使制度的应用范围更加清晰,调查目的更加明确。

各项大型普查为基本单位统计管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1996年,北京市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除农户和个体户以外的所有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都纳入调查范围。这次普查是全市对各类单位首次进行的清理和调查,全面更新了北京统计调查单位名录库。

2001年,北京市启动了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进一步摸清了各类单位的底数,掌握了北京基本单位的组织形式、经济结构、规模结构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以及行业分布、地区分布等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覆盖北京市部门间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信息共享且能动态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系统,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监督、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政策及规划城乡建设等提供基础信息,并为开展其他普查和各类抽样调查奠定了基础。

2004年,以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通过普查全面掌握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从而建立健全了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此次普查首次将基本单位统计的结果与专业报表进行了有机结合,为今后的统计调查对象的统一管理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

2008年,北京市开展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对象为在本市范围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通过这次普查,进一步健全了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基本单位统计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2005年,全市建立了网络版的“北京市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系统”,拥有单位统计登记及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两大功能。系统由市区两级即时更新维护,实现了市区两级统计管理部门对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系统的统一和网络化管理。网络版“北京市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系统”的建设完成,标志着专业间、区县间调查对象“不见面”的壁垒被成功打破,有效解决了重复统计这一痼疾,使专业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

2011年,国家统计局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名录库管理系统”,并采取分布式日志采集的方式,收集各省级基本单位统计数据。为解决与国家系统的衔接,同时保留北京市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原有统计登记、“准规模”调查、工商税务等七部门比对共享工作特色,全市启动了“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保证了与国家系统的顺利衔接。

展望未来

历经二十年发展,北京政府统计的名录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未来如何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名录库的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名录库的作用,笔者建议应围绕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提高基本单位名录库地位,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纵深协作

由政府牵头,在部门层面之外成立专门机构,搭建部门之间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建立高于统计意义和用途的可共享共用的单位名录库。提高基本单位名录库服务社会管理的基础地位,在现有的共享基础上,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加强对部门数据的研究分析,解决部门间相类似标准不一致的问题,最终实现部门间可共享信息在统计领域取之能用。比如如果直接取得税务部门的单位纳税收入,即可取消“准规模”调查工作,直接应用部门信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

直面基本单位统计的现状,明确基本单位统计的调查目的与范围

目前,统计系统基本单位统计工作的基础相对于数十万量级的调查单位还是薄弱的。如何让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取得最佳效果,需要进一步将基本单位统计的范围与内容进行细致地梳理与总结。可将所有单位按对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划分出层次,逐级分配力量进行调查维护,第一层面应为规模(限额)以上单位,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年定报单位。第二层面是潜在能成为规模(限额)以上的单位,如根据纳税情况确定的“准规模”调查单位,或在工商登记时注册资本比较大的单位等。第三层面是上述范围以外的其他单位。

提升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影响力,拓宽名录库的服务领域与对象

要提高基本单位名录库地位,需加强名录库的数据质量控制,还要加强拓宽名录库的服务领域与对象。首先应加强对政府的服务,基本单位名录信息要更好地服务于各级政府的宏观管理,基本单位统计要从经济总量、经济性质、经济结构、行业状况、资源配置等众多方面,对基本单位名录库进行深加工和分析;其次是加强部门间共享服务,可将名录库列示出可提供范围的信息,公示于各政府部门,更好地为部门开展各项调查研究提供有力的帮助;再次是加强服务社会公众意识,名录库应建立社会服务平台,提供其他部门所不具备的统计特色指标,免费向公众提供服务。

回顾北京市基本单位统计的二十年,经过北京统计人的不懈努力与探索,我们已走出了一条具有北京特色的基本单位统计之路,但就名录库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距离理想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在短期内也不可能消灭这种差距。愿有关部门根据北京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改进和完善全市的基本单位统计工作,更好地发挥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基础作用。

编辑:单之卉 / 邮箱:szh@bjstats.gov.cn

基本公共卫生统计报告 篇9

(一)项目立项背景及依据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关于做好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皖卫基层秘〔20xx〕22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金寨县20xx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实施,所有居民均可免费享受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项目由县卫健委统一组织,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实施。

(二)项目预算及资金来源

20xx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由中央、省级、县级资金三部分构成,合计4543.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为3304.1万元,省级资金为1081.9万元,县级资金为157.5万元。

(三)项目计划实施内容

全县各乡镇(社区)常住人口及在我县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均可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服务为重点,深度推进医防融合,全面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和新划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两癌检查、叶酸发放、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重大疾病监测、地方病、职业病防治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四)项目组织管理

县卫健委根据省市下达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民生工程任务目标,及时下发《金寨县20xx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年度项目资金标准、目标工作任务,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本单位相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明确任务分工,规范开展各项工作。

(五)项目绩效目标

1.顺利完成20xx年度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任务数、覆盖率等相关数量指标达标,项目质量有保障;

2.提高全县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做好对居民的卫生保健宣传;

3.资金及时拨付,做好资金管理工作。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按照县财政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要求,对涉及纳入部门预算的所属单位的县级项目支出绩效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开展评价工作。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政府部门管理水平。绩效评价的对象和范围为全县各乡镇(社区)常住人口及在我县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均可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

本次指标体系设立以《安徽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的通知(财绩〔20xx〕627 号)为参考,从中选取最能体现评价对象特征的共性指标,并针对部门特点,另行设计具体的个性绩效评价指标,对评价指标设定遵循相关性、重要性、可比性、系统性、经济性原则。所有评价指标按权重设定了科学合理的分值,确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并对评价指标的内容做出说明,形成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分值为 100 分,其中:产出50分,效益30 分,满意度10分,预算资金执行率10分。评价计分采取百分制,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综合评价得分90 分以上(含 90 分),绩效级别评定为优; 综合评价得分 80-90 分(含 80 分),绩效级别评定为良;综合评价得分 60-80 分(含 60 分),绩效级别评定为中;综合评价得分60 分以下,绩效级别评定为差。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绩效评价工作,业务科室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对照20xx年度项目工作开展、资金使用、财务管理、产生的效益等情况进行评价,财务科结合项目实际完成情况,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完成此次评价工作。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经评价,20xx年度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完成情况较好,预算编制合理,项目和资金管理较为落实,整体项目效果较好。本次绩效评价综合得分为100 分,评价等级为“优”。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

项目立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采购,材料符合相关要求,预期产出效益符合正常的业绩水平,与预算确定的资金量相匹配。

(二)项目过程情况

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4543.5万元,实际支出资金4543.5万元,预算执行率100%。预算资金根据全县人口数下达指标,中央直达资金下达后,财政追减了年初预算。资金拨付手续完整,资金支出符合预算批复的用途。财务审批流程严格按资金管理办法执行,资金支付管理资料真实、合法、完整。

(三)项目产出及效益情况

从全年四季度督导考核结果和各单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自评资料报送情况来看,全县各单位较好完成20xx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全县20xx年度累计共建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509332份,覆盖率94.15%。

2.健康教育。20xx年我县持续推进健康教育工作,经统计,全年全县各乡镇健康教育资料累计印刷138130份,发放138130份,音像资料播放4745次,时长67035小时;宣传栏设置312个,更换1872次;开展健康教育讲座2103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次数414次。

3.预防接种。20xx年在全县199所小学及幼儿园开展预防接种建证建卡查验工作,建证、建卡、建档率均达到100%,应查验儿童9590人,实查验儿童9590人,儿童查验率100%,满7岁新入学儿童和2~4岁新入托入幼儿童的六种疫苗接种率均达90%以上。

4.0~6岁儿童健康管理。新生儿访视4556人,新生儿访视率98.80%;3岁以下儿童17003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15446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0.84%;7岁以下儿童47295人,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人数43650人,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92.29%。

5.孕产妇健康管理。20xx年,全县产妇数4561人,总活产数4611人,孕产妇早孕建册4428人,早孕建册率97.08%;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4425人,系统管理率97.02%;孕产妇产后访视4555人,产后访视率99.87%。

6.老年人健康管理。20xx年我县老年人健康体检管理继续实施“增项扩面”工作,截止12月底,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完成体检59562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1.43%,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69.50%。60-64岁老年人健康体检11117人,并通过体检系统上传至个人电子档案。

7.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全县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65489人,规范管理56681人,规范管理率86.55%。登记管理糖尿病患者18399人,规范管理15831人,规范管理率86.04%。

8.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20xx年全县共发现结核病患者222例,完成了全年任务的100%,全县肺结核患者管理率100%,规则服药率97.84%。

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我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累计建档3329人,报告患病率5.53‰。在册患者2995人,在管患者2662人,管理率88.88%,规范管理2579人,规范管理率86.11%。在册患者服药人数2657人,服药率88.71%,规范服药人数2315人,规范服药率77.30% 。面访率77.46%。精神分裂症在管2557人,服药人数2257人,服药率88.27%。精神分裂症规律服药人数1959人,规律服药率为76.61%。居家患者稳定率99.27%。

10.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20xx年,我县传染病防治工作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规定的时间节点,认真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全县法定传染病报告2634例,及时报告率与及时审核率均达到100%,其中,乙类传染病1392例、丙类传染病1242例,处理传染病预警信息141条。全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两起,分别为南溪中学腹泻聚集性疫情和果子园实验学校流感聚集性疫情。两起疫情发生后,县卫健委、疾控中心2小时内进行了网报,并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处置,由于报告及时,各部门处置得当,未出现疫情蔓延。全县全年共调查处置传染病聚集性疫情11起,均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11.卫生监督协管。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协管办公室,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共配备71名专(兼)职协管员,357名村级信息员。20xx年全县卫生监督协管总任务数为1489家,其中公共场所902家,生活饮用水107家(包括农村集中式供水),学校123家(包括各小学点),医疗机构357家。网上录入协管本底档案数1632家,超出总任务数的9.60%;全年开展一次卫生监督协管员培训工作和四次考核工作,四次全范围巡查工作,总巡查次数为1152次,包括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公共场所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安全巡查、医疗机构安全巡查以及职业卫生安全巡查。协管巡查发现非法行医1起,报告1起,未发现非法采供血信息,计划生育相关信息及食源性疾病信息和职业卫生相关信息。全年协管发现问题数752次,报告234次,卫生计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为31.12%。

12.中医药健康管理。各乡镇、梅山社区服务中心均已常态化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0-36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均结合金寨县公共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化管理,实现工分制管理。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我县以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三年行动为平台,结合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项目,更新配备全县村卫生室(站)健康一体机服务仪器,优化升级后台应用平台,不断提升乡、村两级医资力量和硬件水平。

一是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大练兵活动。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确保正常业务开展的前提下,发动所有医务人员,利用县级集中培训、乡村两级小班教学、模拟测试等多种方式,强化练兵,着力提高基础理论和技能水平,提升解决群众健康问题的能力。

二是着力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能。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优化全县城乡居民体检项目,推出体检开放日、模拟体验门诊服务、慢病自我管理小组等举措,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体系,为居民特别是脱贫户提供健康检查、慢病管理等惠民便民服务。

三是拓展服务项目,增强群众参与意识。20xx年我县继续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增项扩面”工程。以各乡镇村(居)委会下设公共卫生委员会为契机,充分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元素,持续改善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环境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逐步夯实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的知晓率和获得感。

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基层公卫队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部分公卫人员业务不熟、指导能力不强;二是流动人口较多,电话号码更换频繁,易出现失访;三是群众健康意识不强,对体检、随访的参与度、积极性不高,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造成一定困难。

七、有关建议

(一)进一步夯实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进一步明确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任务,在机构建设、设备配备、工作经费、人员编制待遇等方面予以保障。合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优化人员结构,加大人员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培养村医后备力量,提高基层医疗队伍素质。

(二)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导考核。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利用两卡制加强对服务项目实施的检查和考核,建立项目资金与服务效果挂钩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三)进一步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使用。根据项目实施要求,明确项目资金开支范围和开支比例,加大检查力度,确保项目资金使用规范。

上一篇:中考话题作文高分技巧下一篇:小学校园安全的班会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