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鉴读后感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镜鉴读后感

镜鉴读后感

前人之鉴 警钟长鸣 提高防腐拒变能力读“镜鉴”有感胡勇生

前人之鉴警钟长鸣提高防腐拒变能力

——读《镜鉴》有感四川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胡勇生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人为心静身即凉。”白居易这首诗隐喻着为人之道,也是镜鉴书中内涵之所在。

何谓心静,就是抱有平常心态,不因财物而心动,不因美色而分神,不因利益而驱动。《镜鉴》中的一系列案例中的人物就是因燥动的心不能平静,或因财物、或因美色、或因利益,而一步步滑落到严重违反党纪国法,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古人云“前人之鉴,后人之思”, 认真学习《镜鉴》读本后让我感悟到,前人走过的路,他人走过的路,对我的人生是面镜子,时刻启示、教育和警示着我,促使自己理性思考,时刻保持廉洁自律和自重、自省、自警的意识,在工作和生活中警钟长鸣,全身心投入到集团公司的经济建设中。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只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才能自觉地从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提高自己拒腐防变的能力。因此,学习成为我保持清醒头脑的源泉。《镜鉴》里有许多案例,尤其是年轻的领导干部,业务上非常突出,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被委以重任,很年轻就被任命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但是“德不配位”,在领导岗位后放松了学习,人生境界和

思想水平没有到达相应高度,在关键时刻没有把持住自己,导致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牺牲了自己的大好前途。这些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时时刻刻不能放松学习,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做一个有理想、有责任心、能够令组织放心的委以重任的人。申淳银从采购员做起,凭着自己的努力就担任起某公司的总经理,特别是在担任总经理的8年里,公司在他的带领下,从默默无闻的小厂,一步一步发展为在业内小有名气的公司,得到了职工的拥戴和组织领导的信任器重。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学习的放松、世界观改造的放弃,他的思想道德防线却在金钱的攻击下渐渐失守。2001年春节前,经不住私营业主房某的软磨硬泡,他收下了3万元的拜年钱,到2005年公收受了贿赂26万元。他的悔过书真是让人警醒,让人回味,让人反思。他说,“贪婪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从收受房某某第一笔贿赂时候,我曾经矛盾、紧张、彷徨,一度想退回账款,坦白自首,可由于虚荣作祟,加上金钱的诱惑,对自己这种损公肥私的行为也就变得麻木了,思想的松懈即对待经济问题的概念模糊,使得我在这条歧路上越走越远。”。

二、坚持党的纪律,遵守国家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严明纪律,遵守国家法律是贯彻党的路线,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杜绝腐败产生的重要保证。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在当今不规范的市场经济浪潮里,各种腐败和腐朽现象时有存在,滋生有各种“关系网”、“人情网”、“金钱关”、“美色关”和 “权力欲”、“利益欲” 等社会现象,为了保证不入其中,就要时刻以党章规定的党的纪律和党员的八项义务

时刻提醒和警示自己,积极参加普法教育,认真学习宪法、合同法和公司法,用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与腐败之间设立了一道“防火墙”,严于律己,从根源上杜绝腐败滋生。

要强化制度执行,确保管理到位,对重要岗位人员的廉洁从业,法律教育不可少;对自己的廉洁从业要求,万不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世上一个个贪污腐败的案例,均是由无视党纪国法,从拒绝到收小钱,从收小钱到收大钱;或者是,从开始的不好拒绝所谓“朋友”情面,而吃请受礼,觉得只是朋友间的礼尚往来,再进一步就是你来我往,随之而来的一些小的要求就碍于情面不好拒绝。最后滑落到悬崖无法勒马的犯罪的深渊。大学毕业的袁京瀛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他曾有令人羡慕职业、丰厚的收入和幸福的家庭,本应努力工作,回报社会,但因法治观念淡薄,心中没有党的纪律,为了个人私欲,一步一步贪污,挪用公款用于个人炒股,给国家和单位造成了巨大损失,结果鸡飞蛋打,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毁了自己,毁了家庭,连累了妻子,耽误了孩子,让老父母和孩子无不痛心。周爱国面对高墙电网,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他痛心疾首的《悔罪书》对我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不容忘记。他说,“自己被糖衣炮弹、被人情关系所打垮”,“由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学习和对思想的改造,放松了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忘记了自己的 职责义务,把组织和领导的教诲当耳旁风,把组织纪律和制度视同空设,把家人的告诫当成儿戏,在与厂商的业务交往中,没有把握住自己,私利膨胀,收受钱物------,今天,我悔恨万千,恨不得将自己撕碎,恨不得把一切钱财都抛弃,但一切都晚了,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防微杜渐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才能使我们的头脑保持清新、清醒,保持着一份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心态;才能从内心深处防止腐败思想的侵入。正确的人生观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真正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科学的人生观;是能真正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且最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人生观。 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人生,就是要求我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积极认真,努力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丰富和发展,也为我们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同时,金钱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但却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我们只有在为人类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为他人创造幸福,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生价值,这也是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的体现。

一位哲人说过,你工作,你幸福;你幸福,你的家人和朋友才幸福。在这个日益浮躁的世界,有的人很难理解,但《镜鉴》的一个个案例就应验了这位哲人的名言。程浩明位高权重,原本清白勤奋,但失去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金钱的诱惑下,廉洁从业的思想防线一退再退,最后以权敛财而身陷牢狱,不但造成自己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而且,使家人背上精神枷锁,生活在痛苦的煎熬之中。他忘记了“金钱不是万能的”、“他人幸福,自己才能幸福”的道理,落得个终身遗憾;许永弄虚作假,花甲之年陷牢狱,令人

痛心,他为公司做了贡献,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和地位的变化,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也发生了变化,也经不住金钱诱惑,利用职务之便大肆贪污公款,从而跌入了犯罪深渊。

上述案例给人以启迪,让我充分认识到金钱的两面性,一方面金钱是当今人们生活和在社会交往中的必需品,是人们进一步扩大市场和拓展社会网络的利器;另一方面就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当一个人对金钱观的认识产生偏差时,它带来的是诱惑、腐化堕落,直到走向犯罪,成为人民的罪人。俗话说:磨刀恨不利,但利刃易伤身,所以,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应当坚持一条道德底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如陈毅所说: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防得住“小恩、小惠、小意思”,经得住形形色色的诱惑,把持住廉洁自律这扇门,注重改造思想,加强道德素质,净化灵魂,培养出高尚的情操,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党的信念。只有这样自己的生活才会美好,才是有意义,才是真正的幸福。

四、联系群众,加强沟通,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镜鉴”案例中走向犯罪的都有个共同点,这就是官僚作风、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甚至走向群众的对立面。他们内心深处已不知道群众实际是我们党员干部最好的“镜子“,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面对群众的行为准则,也是党章对我们党员的要求,我们的行为举指群众看得清分得明,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他们。因此,为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己要把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

工作内监督与工作外监督相结合,要经常认真听取群众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做事即有灵活,又讲原则,为群众多办实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对群众反映的事情,以采用换们思维的方式去理解、关心他们,有问题时,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能解决的就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群众这面“镜子”,认真听取群众对自己的看法,对群众提出的意见有则改正,无则加免,并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及时总结,勇于自我批评,需要向群众道歉的地方,勇于承认错误,把自己的一切言行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牢记胡总书记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教诲,只有这样才能筑起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才能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清正廉洁,团结向上。

总之,《镜鉴》给人教益,启人思考,助人为德。多读《镜鉴》,多反思人生,有利于崇尚职业道德、廉洁从业;有利于加强清正廉洁、拒腐防变建设。我们要铭记方志敏烈士的一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不管什么岗位,都要保持清正廉洁,慎独自我,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困,自觉反腐倡廉,拒腐防变,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保持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原则和党性本色。

2011年7月13日星期三

第2篇:镜鉴读后感

(一):以人为镜,前车之鉴

周洁

一直很喜欢宋代著名词人周敦颐的《爱莲说》,书中曾言"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讲的是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也记得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的优美诗句,句句动人心弦,让人敬佩。

然而看了《镜鉴》,却颇感痛心,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不断在脑中浮现。这本书收录了很多企业负责人、重要岗位人员、窝案串案的腐败案例,他们大多都非常有才干,在自己的岗位上也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也一度被人们所称赞过、羡慕过,但最后却都因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而锒铛入狱,最终家破人亡、臭名昭著,令人深思。

在本书的序言中,国务院国资委委员、纪委书记贾福兴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想这也正是这本书取名《镜鉴》的缘故吧。中国有句话说"德是立身之本",德能勤绩,德以服人。但作为一名国企员工、一名共产党员,如何才能做到廉洁自律呢?我想着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欧阳修曾说过一句话"廉耻,是立人之大节",意思就是说做人有小节大节之分,知道何为羞耻是做人的"大节",万不可轻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在小事小节上过得关,大事大节上才会过得硬。我想,古今中外那些名人之所以能够坚守清廉而拒绝腐败,无非就是坚守了底线,把廉政纪律不断内化为自律意识,在一次次大是大非面前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最后被世人所歌颂。

知廉耻这是其一,其二我想就是要时时刻刻反省自己,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案例中失足的领导干部都有深刻的反思、忏悔,但都是案发后的反思,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在一天的工作生活之后,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修正自己不健康的想法和行为,一定对自己是有帮助的。要反思自己的价值取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现,作为一名大型国有企业的党员更是如此,我们的价值体现,常常会通过我们的实际工作,直接影响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与威信中去。就像本书中的很多案例,很多领导干部都是因为肯吃苦、有能力、干成了事,被组织培养到了重要岗位上任职,但在逐渐升职的过程中,由于位高权重,渐渐开始心浮气躁、随波逐流、不讲正气、为习俗所累、为时尚所惑,开始不愿意再艰苦奋斗,开始了贪图享乐、以权谋私,不知不觉中犯了错误最后堕落为腐败分子。"贪图一粒米,失去半年粮",最后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腐败总与钱财有关,也多与情义、喜好相连,因此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普通人有兴趣爱好,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普通群众一样,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随着职位的不断升迁,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广。但是,如果喜好与权力相结合,如果情义与权力结合,那么,祸患也就为时不远了。在本书的案例中,有些人顾于朋友之间的"情义",关键时候陷入了原则与情义的"两难"之中,最后被所谓的朋友拉下水,为了所谓的情义被送进"高墙之内".当然,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在社会上都会有朋友,但就有的人是冲着你手中的权力而来,这对领导干部来说,就需要慎重,从善交友。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交友中,应当有分寸、讲原则,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逾越了权力与友情的鸿沟,不但毁了友情,而且还害了自己。你收下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自然得用手中的权力给予"回报",还所谓"礼尚往来".福建海关走私案主犯赖昌星曾有过"经典"语录:"不怕官员有原则,就怕官员没爱好".不正当的爱好给不怀好意的人留下了空子可钻。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做到三国时期刘备所言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要多些"君子之交",少些"酒肉朋友",做到亲而不昵,近而有度,要抱着推动工作的愿望、提高学习的动机和从善如流的态度去交朋友,拒绝那种虚于应酬、空耗时日的泛泛之交,摒弃吃吃喝喝、拉拉扯扯的庸俗之交,远离相互利用、投桃报李的势利之交,做到交往"透明"而健康。在原则与情义之间坚持自己的原则,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常常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养自己良好的兴趣爱好,管好自己的手,用好权力,对党负责,为民谋利。管好自己的腿,时刻检点自己,不符合自己身份的地方坚决不去。管好自己的嘴,不讲求吃吃喝喝,也不讲一些不负责任,与身份不相称的话。

其二是要时刻反省自己,这其三就是要认识到贪欲之害。古人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贪如水,不遏则滔天".正常的人都有欲望,只是多少的区别。有人心如止水,淡泊明志,以孔繁森、包青天为荣。有人贪图享受,私欲膨胀,如玩物丧志,以成克杰、李嘉廷之类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作为一名党员,在树立崇高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更要以前车之鉴,通过对本书中每一个案例的思考,做到警钟长鸣。要时刻警示自己,告诫自己。不能因个人损害公司形象,不能因自己利益损坏公司利益,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讲公德、讲大局、讲真诚,做一名令群众、令社会满意的共产党员。

读完此书,令人深思,令人觉悟,又应了那句话"以人为镜,前车之鉴".镜鉴读后感

(二):做到廉洁从业须严守"四条线"

作者: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二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林征球

近期读了《镜鉴》一书,感悟颇多。该书选录了近几年中央企业查处的100个典型案例,分为企业负责人案例、重要岗位人员案例以及窝案串案案例三部分,反映了当前中央企业腐败问题的表现、特点和规律,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总结了教训,提出了警示。通过对本书案例人物的阅读了解和对书中精辟点评的学习思考,使我感触很深,更是从中得到警示、教育和启迪。"以人为镜明得失,以案为鉴促廉洁",国有企业领导和重要岗位人员如何从案中吸取教训,廉洁从业,个人认为必须严守"四条线".严守思想"防线".书中大量案例表明,重要岗位人员在廉洁自律方面出问题,最终走向犯罪,往往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的。岑毓吾在地处偏僻的乡镇医院时工作勤奋,手术出色被人尊称为"岑一刀",搬迁到城市后,随着生活环境和社会圈子的变化,岑毓吾审视问题的角度、思维方式,对生活的要求发生了变化,恪守多年的思想防线失守了,靠医吃医的贪念在不知不觉中滋长,逐步丧失了抵挡腐败诱惑侵蚀的自制力,最终走向犯罪。原某集团公司上海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建设部副总经理郑颖伟,在一些不法厂商的"公关"下,思想逐渐腐化堕落,居功自傲、自我膨胀,对待贿赂款,从最初的不敢接受逐渐到习以为常,发展到最后主动将自己的住宅交给厂商进行装修,最终被司法机关查处。严守思想"防线",关键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仅要通过学习净化心灵,培养高尚品德,而且要克服四种"不良心态".一是"攀比心态".在物质利益、职位与工资待遇,收入与付出等方面与他人相比,心里感到极度不平衡,于是不顾党纪国法,利用手中职权谋取私利。二是"从众心态".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歪门邪道以及各种潜规则极度热衷跟风,上行下效。三是"逆反心理".对组织、对同事、对群众的提醒、监督存在逆反心理。视为耳旁风,置之不理,为所欲为。四是"吃亏心态".认为自己工作多年,辛苦多年,进步没有别人快,收入没有别人高,于是伸出贪婪之手。这些不健康心态的存在,使一些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自觉不自觉地误入歧途。因此,必须坚决摒弃这些不良心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严守法纪"红线".国家法律法规、党的纪律是重点岗位人员从业的基本准绳,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任何一位公民都有遵守和维护国家法律法规的责任和义务,任何以身试法、超越法律底线的人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书中某集团湖北公司总经理杨迟临,自以为手段高明,蒙蔽度高,不会被发现,于是为所欲为、不择手段地进行犯罪活动,置国家法律于不顾,与犯罪分子沆瀣一气、相互勾结,()伪造证据,共同侵吞巨额国有资产;利用职务之便,在湖北公司多个项目部贪污、挪用公款270余万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从该案不难看出,杨从一个普通农家子弟,参军入伍在援越抗美战争中火线入党、提干,并被组织一步步提拔到掌管企业经济命脉大权的领导岗位,但他晚年不能牢记党纪政纪法纪条规,不能严守法纪红线,肆无忌惮触犯法纪红线,最终身陷囹圄。某集团上海浦东长城公司法定代表人、经理程伟,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触碰法律高压线,贪污公款523万元,挪用公款4195万元,并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落得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惨局。严守法纪红线,要牢记党纪政纪,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国家法律法规,坚决摒弃侥幸心理和枉法心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增强贯彻落实党纪国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严守权力"界线".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都掌握有一定权力,如何用好权,权为谁所用,是廉洁从业必须把握好的问题。某集团下属设备检修有限公司总经理汤至永、副总经理章国中、财务部长曹钧等人到检修公司不久,就用他们掌握的权力,不仅密谋给自己购买额外高额商业保险,用公款报销个人购买的"劳力士"男女手表,还私分公司员工个人所得税的结余,他们把权力看作了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最终他们三人私下单独投保的保单没能为他们的人生保险。某集团炼化股份公司执行董事、工会主席程宏赞,把应该为职工谋福利的权利,用在了为他人谋取私利,个人非法收受有关单位、个人钱财,最终被绳之以法。做到严守权力"界限",一要端正认识,时刻能清醒地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组织和群众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企业、为职工谋利益。二要筑牢防线,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三要遵纪守法,要带头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廉洁各项规定,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防止手中的权力商品化,不能把权力变成以权谋私的工具。四要认真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不仅要管住自己,还要管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加强对他们的教育、提醒、约束,使他们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用权力为他们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方便、充当保护伞。同时,要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从自己和身边人身上打开缺口。

严守交往"界线".交错一个朋友,往往就是掉进一口腐败的陷阱。某集团车辆厂副厂长贺果坪,在工作期间,所结识的有些"朋友"都是其管理的施工单位的领导,甚至是私人施工队的队长,他们与贺果坪进行交往看中的是贺的岗位与权力,希望获得的是贺的关照和回报,而贺没有把握好正常朋友间的交往和工作业务上的交往,多次接受"馈赠",最终在各方"朋友"为其挖好的陷阱中越陷越深,走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某集团光电公司何富罡、钱肃阳、孟建共同贪污外协提成和经营费用,私下还达到一致同盟"我们做的事非同小可!连家人都不能告诉,有事自己顶着",他们相信"铁哥们"的义气,迷信"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他们没有认识到靠金钱和权力建立起的"哥们"、"朋友"关系是短暂的,再"铁"的哥们到时候也会各奔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结识很多朋友,真朋友是为义而来,假朋友是为利而来。真朋友经常提醒你,假朋友经常奉迎你。真朋友总想和你交流,假朋友总想和你交易。因此,交友要坚持以"德"为要,以"信"为基,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绝不能只讲关系不讲原则,只讲义气不讲是非,更不能把朋友间的感情关系异化为庸俗的金钱利益关系,切实做到友情里面有原则,交往当中讲政治,朋友之间共勉励。

掩卷沉思,程明洁、顾中梁、周爱国、李中珊、武久宏……一个个腐败分子案例历历在目,其犯罪过程及带来的恶果发人警醒。他们中绝大多数最初也曾一身正气、也曾寒窗苦读十几载、也曾是领导和群众眼中的佼佼者、企业的希望,分析他们犯罪的原因,其客观上一些单位、组织缺乏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得力,以致给他们提供了可犯罪的机会和条件。主观上则是自己不能严守"四线",失去了廉洁自律的自我约束,到头来走向堕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作风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只有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重、自律、自醒,严守"四条线",才能常惧法纪之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廉洁从业,恪尽职守,造福一方。

第3篇:《镜鉴》读后感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读《镜鉴》心得体会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为一名审计法制工作者,工作之余读了《镜鉴》一书,使我感慨颇多,给人教益,启人思考,助人为德。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己,最终就会滑入罪恶的深渊。我们每个审计工作人员,只有常怀知耻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金钱,才能为人民掌好权、谋好利、造好福。

一、要常怀知耻之心

《镜鉴》中那些犯案的人员心存侥幸,无视党纪国法,铤而走险,却在深陷牢狱之后痛哭流涕,动辄撰写万言书,向组织向单位向家人忏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西方相传人类意识的觉醒,来源于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从此洞晓廉耻,而我国古代早将“廉耻”视为首义。孟子曾说“人不可以无耻”,“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欧阳修也认为“廉耻,是立人之大节”。这就是说,自我修养,应该从知耻开始,一旦有了羞耻之心,社会上的道德建设也就开了一个头。做人有小节大节之分,知道何为羞耻是做人的“大节”,万不可轻视。我们每个审计人员都必须在小事小节上过得了关,大事大节上才会过得硬。康有为曾讲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做人要从知耻做起,知耻才能明德。要树立忠于党、忠于人民事业的大德,也要培养待人处事行为规范的“小德”,而后者是达到更高思想境界的基础,在我们审计队伍中要倡导个人修养、内省、自律,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要常思贪欲之害

古人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贪如水,不遏则滔天。每个人都有欲望,只是多少的区别。有人心如止水,淡泊明志,他们明白“正”字近乎“止”,是以杨震拒金,以清廉为荣;林则徐不治家产,以俭朴为荣。有人贪图享受,私欲膨胀,他们不明白“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是以成克杰、胡长清之类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我们每一名审计干部,要想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就必须在树立崇高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通过警示教育,常思贪欲给党、给单位、给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做到廉洁自律,警钟长鸣。

三、要正确对待权力

《宪法》第九十一条和《审计法》赋予了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的权力。审计人员只要是实施审计工作,就有了审计检查权、处罚权和收缴权。但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为民服务,用得不好,就可能把自己给害了。我们每一个审计人员,尤其是在一线实施审计的同志,经常面对的是被审计单位的人,如果不在思想上筑牢防腐防线,滥用权力,吃、拿、卡、要或者收受贿赂,轻者就要受到纪律制裁,重者就要受到法律惩罚。因此,我们审计干部手中的权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不是私有的,千万不能占有,应时刻想着为被审计单位服务,为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服务,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更应该勤俭节约,守住清贫,守住底线,同时要守住成绩,守出效果。

四、要正确对待金钱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我们审计人员经常和被审计单位

账务打交道,审计中查出问题后,被审计单位就有可能以达到“消化问题”的目的,给审计人员钱、物、购物卡等“好处费”,进行拉拢腐蚀。因此我们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思想上要有过硬的“防火墙”,才能经得住金钱的诱惑。要时刻提醒自己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应该处罚和收缴的违规资金,是财政资金,是国家的钱,是人民的钱,不得占有或者挪用。一旦被金钱迷住了方向,到头来就会鸡飞蛋打,人财两空。《镜鉴》里面许多案例值得深思,值得注意。我们审计干部的工作职责就是查审经济问题,治理经济秩序,揭露腐败行为,维护经济发展,因此“打铁还需自身硬”。在金钱上千万不能与富人攀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多与一些穷人,譬如同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农村的一些老百姓比一下,就会感到十分满足。同时,要牢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以上是自己学习《镜鉴》后的肤浅体会,我认为廉政建设这根弦,必须牢牢绷紧,一刻也不能放松。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作为担负着重要职责的审计人员,更应该坚守道德的底线,坚守做人的基本准则,坚守法律的刚性条款。如果人生是一条河,船上的水手就是我们自己。“慎”与“不慎”,往往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是翻船落水还是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读后感

读完《镜鉴》之后,想起白居易的“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作为国税干部,我们只有常怀知耻之心,思贪欲之害,才能让躁动的心冷静下来,为人民掌好权、谋好利、造好福。

一、要怀知耻之心

《镜鉴》中那些犯案的税务干部心存侥幸,无视党纪国法,铤而走险,却在深陷牢狱之后痛哭流涕,动辄撰写万言书,向组织向单位向家人忏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西方相传人类意识的觉醒,来源于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从此洞晓廉耻,而我国古代早将“廉耻”视为首义。孟子曾说“人不可以无耻”, “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欧阳修也认为“廉耻,是立人之大节”。这就是说,自我修养,应该从知耻开始,一旦有了羞耻之心,社会上的道德建设也就开了一个头。做人有小节大节之分,知道何为羞耻是做人的“大节”,万不可轻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在小事小节上过得关,大事大节上才会过得硬。康有为曾讲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做人要从知耻做起。

知耻才能明德。道德应该有三个层次:以不损人为前提的自利、以助人为前提的互利、以无私为前提的奉献。奉献必须提倡,但是更多的人应该是互利,至少应该守住“不损人”的道德底线。其实,古今中外,那些名人之所以能够坚守清廉而拒绝腐败,无非就是两种动因,用康德的话来说:就是要随时想到“头顶星空、心中道德”。要坚守底线,我们还须不断地修炼道德、仰望星空,把廉政纪律不断内化为自律意识。书本知识不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德性”,道德品质不是“灌输”,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人格素质要靠自觉的修身养德。既要树立忠于党忠于人民事业的大德,也要培养待人处事行为规范的“小德”,而后者是达到更

高思想境界的基础,在我们国税系统的干部队伍中要倡导个人修养、内省、自律,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君子慎独”的孔子,到“吾养吾浩然之气”的孟子,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到“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都是我们应当追求的高风亮节。不要心浮气躁、随波逐流,要养静气、清气、正气,不为习俗所累,不为时尚所惑,在同事间要道义相砥、过失相规,在集体中形成道德评价的良好舆论氛围。现在贪官犯赃,怕的是刑法,就是不怕羞耻两字,未守住底线,自律意识缺失。法网恢恢总有漏洞,道德自省无处不在。只是依靠刑法而不教育干部明德知耻,就不可能从思想根子上铲除腐败。

二、要思贪欲之害

古人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贪如水,不遏则滔天。每个人都有欲望,只是多少的区别。有人心如止水,淡泊明志,他们明白“正”字近乎“止”,是以杨震拒金,以清廉为荣;林则徐不治家产,以俭朴为荣。有人贪图享受,私欲膨胀,他们不明白“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是以成克杰、胡长清之类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作为一名税务干部,在树立崇高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还要通过警示教育,常思贪欲给党、给单位、给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做到警钟长鸣。

一要多看“前车”之辙。即看看那些正在监狱中服刑的职务罪犯的境况,想想自由的宝贵;看看职务罪犯家人痛苦的神情,想想幸福的含义。二要多读“悔恨”之言。即多读读职务罪犯的检讨、悔词,多读读纪检监察机关的办案纪实,想一想即便“魔高一尺”,也会“道高一丈”,想一想“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警世恒言,任何自以为隐密的伎俩,都可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三要多设“假如”之景。思考一下,假如自己因贪欲被抓,群众会怎么想?假如自己锒铛入狱,自己的前途何在?家人的幸福何存?此外,我们还可以看看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想想如果自己贪污腐化,必然会损害群众的利益,这样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税务干部就是要在多看、多听、多想中,增进对贪欲的怕,对行为的慎。四要多交“草根”之友。俗话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草根”之友处“江湖之远”,他们的心声和诉求是我们依法行政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对居“庙堂之高”的“精英”们和“大款”们,要多些“君子之交”,少些“酒肉朋友”,做到亲而不昵,近而有度,要抱着推动工作的愿望、提高学习的动机和从善如流的态度去交朋友,拒绝那种虚于应酬、空耗时日的泛泛之交,摒弃吃吃喝喝、拉拉扯扯的庸俗之交,远离相互利用、投桃报李的势利之交,做到交往“透明”而健康。

第4篇:《镜鉴》读后感

让使命苏醒——读《镜鉴》有感

合上有着345页的《镜鉴》,百余名锒铛入狱的阶下囚,和着一声声的忏悔,他们的形象由远及近。脑海里“五四”运动学生的呐喊声依然清晰,刚刚看过的红色电影《风声》里男女卧底所受酷刑的场面也历历在目。此时眼前犹如出现两个屏幕,两个时代,

两种人生,鲜明的反差,让人深思。

同样是身处炼狱,一面是背负罪名,自我毁灭;一面是万古流芳,坚贞不屈。曾经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无法战胜革命战士的理想信仰;今天金钱与利益的诱惑却悄无声息的腐蚀着一批批干部的思想灵魂。

回望历史我们看到,陈燃为表忠诚之志,一身囚衣奋笔疾书“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荡。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再次回眸,我们听到陈毅被困后坚守革命的信心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一句句、一首首,都是掷地有声、大义凛然、舍生忘死的誓言,不仅仅折射出先辈们的文学素养,更多的是表达出了他们对党的赤胆忠诚,救大众出苦难的坚定信念。而抬头再看看眼前的另一屏幕,一个个空调洋房幸福生活中的国企员工、干部,也曾面对党旗许下铮铮誓言,也曾面对人民表过无限忠诚,更曾在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唯独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迷茫了心态,遗忘了誓言,将高昂的头颅钻进了腐败的枷锁之内。如果金钱的诱惑能让人俯首称臣,那革命先烈们为何还要宁死不屈?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一份坚不可摧的革命信仰,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一份坚不可摧的对民族兴旺的历史责任。

同样是共产党人,毛泽东强行带着弟弟姐妹走出韶山参加革命,无一幸免,都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多少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上演着舍小家保国家的故事。另一屏幕里的人呢,利用家属大肆敛财,获取不义之金供家人挥霍......同样是家人亲,同样是手足情,革命者们本可以过贫寒但能安居的生活,为什么非要背起行囊一起冲锋陷阵?那是因为革命者心里怀着那份对党的深情厚谊“没有国家哪有小家,没有先人的献身哪有后人的幸福生活。”当法网恢恢罩住不法分子时,往往是幡然悔悟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国家。如今的我们抬头看看为国牺牲的代代先烈,多少悲壮会涌向心头,再低头看看今天的幸福之路,多少恩情又应长挂心间!

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焦裕禄,弥留之际留遗嘱,让骨灰埋入沙丘,时刻守护兰考人民;写下“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孔繁森,两离桑梓,独恋雪域,将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雪域高原;当地震来临时,张开的双臂护住桌下的4个学生的绵竹市东汽中学51岁教师谭千秋。 用鹰的翅膀保住了4个少年鲜活的生活,而他的妻儿却永远失去了如山的依靠......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九十多年的风雨沧桑,一代代不屈的中国人浴血奋战换回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代代新中国的赤子,经过了艰难探索描绘出社会主义蓝图。九十二载岁月峥嵘,新千年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已将民族复兴的重任交给了奔向小康的一代人。

如果说法律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越过者自有大法的惩罚。那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的红色底线呢?它在每个人的心里。《镜鉴》中一段段活生生的事例犹如一个个嗡嗡炸响的警钟,敲响了法律的尊严,更震撼着每一个人内心世界,让心底里的道德荣辱苏醒,历史使命苏醒,党性觉悟苏醒!

回望新中国的成长之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足以让我们坚定信仰、懂得责任。侧耳常听,一段段悔之晚矣的故事,一声声悲痛低沉的警钟,会让每一个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环顾四周,无论是贫瘠的沙漠高原,还是风雨无情的灾区,一个个将百姓、将他人的利益看作比天还大的人,足以激励我们珍惜生活,满怀激情。几代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几代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第5篇:《镜鉴》一书读后感

分公司在工作之余组织经理及重要岗位人员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镜鉴》一书,并在经理办公会中以案为鉴,进行集中讨论学习。

《镜鉴》收录了十年间查处案件中的60个典型案例,分为九大类,囊括了违法犯纪的主要类型和领域,每个案件由法律条文、案例、综合点评三部分构成。主要讲述一小撮企业从业人员被利益驱使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为领导干部及关键岗位人员敲响了警钟,通过案例的警示达到反腐教育的作用。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警示案例”,通过一个个鲜明的案例反映了个别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经不起金钱、物质、特权的考验而违法犯纪,读后让人扼腕叹息。第二部分的“条规汇编”,通过法规文件,明确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制度、严肃纪律、约束行为提出了要求,规范了标准,使《镜鉴》一书更为尽善尽美,达到了用身边的事教育人,用身边的案例警示人,用身边的教训鞭策人,用“条规汇编”约束人的目的。

读完《镜鉴》之后感触颇深,案例中的人员曾经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通过自己的打拼,个个身居要职,却因为拿了本不该拿的东西,要了本不该要的东西,最终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心里既为他们倍感惋惜,又对他们痛心疾首。读过《被情面送进监狱的名校长》之后,面对自己敬重的一个职业心中无限感慨。作为一名师者,应是忠诚、敬业、奉献,看着我们评价教师的这

些华丽语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因为没有把握自己人生的准则,没有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各种人情关系前迷失了自己,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我深受教训和警示,同时也引发了深深的思考。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何以史为鉴、从中吸取教训,如何从我做起、从自我管起,并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管得住自己,经受得住考验,是一个非常现实也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一个人一旦走上领导岗位,不管他主观愿望如何,形形色色的诱惑往往接踵而至。联想到市公司**经理在第四季度回忆中的内容,谈到公司最近的一段时间可谓“多事之秋”,从充值卡被盗事件,到网络弱覆盖越级投诉事件这些问题触目惊心,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阻力,从这些情况可以折射出我们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某些员工责任意识淡薄,在其位不谋其政,“责任”两个字,看似简单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责任是指使人但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亦是指做不好分内应做的事,而应该承担过失。而工作的实质精神就是责任意识。对于我而言“责任”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特别是对于一个从事我们这样工作的人来说,责任就是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坚持原则,慎始如终是我们在工作中首先应做到的立足之本,在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严谨负责的态度。

读到郑郁一案时,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涉及的有方方面面,有企业、有个体、有老板、有私营、有领导,一定要牢牢把握主动权,切不可为“哥们义气”丧失原则,清理好自己的“交际圈”。工作、生活上的朋友要多交,多接触,整天游手好闲的朋友应少来往,最好是不来往。我甚至可以说,成也“朋友”,败也“朋友”。郑郁在初期因为王某是学生的关系经常来往,把他视为“朋友”、“哥们”,这可以说是人之常情,但错就错在这“哥们”背后隐藏着一颗邪恶的心,他想利用郑郁手中的权力来发学校新校区建设的非分之财。这个例子警告我们,如何交朋友、怎样处理与管理好自己与工作对象的关系是摆在我们每个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每天都在“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可一旦你的朋友成为你的工作对象时,你又如何能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呢?

我们值得参考:第一,交友谨慎,不交势利之友。古人说得好“以势相交,势尽人散;以财相交,财竭交绝;以权相交,权终缘尽。”这就是所谓的“势利之交,难以经远”。第二,切忌把工作对象“朋友化”。俗话说,“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一旦你分不清谁是工作对象谁是真正朋友的时候,你就难于公私分明了,这种暧昧的关系势必影响你的执法,和他交朋友风险太大,往往在关键时刻只会把你拉下水。第三,珍惜“君子之交”。有人云,得一知己足矣。可见,结识不与权势挂钩、不与铜臭沾边

的真心朋友不是件容易的事,是需要缘分的,所以要特别珍惜。第四,控制应酬,自我保护。某高人说过:“过多的应酬、交往,不仅劳神伤身,更大的风险还在于许多不正之风是从酒桌上吃出来的,许多不干净的关系式在酒桌上建立起来的。”因此,作为涉世不深的年轻干部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可去可不去的应酬最好不要去,对工作对象的宴请更要是婉言拒绝。

每个党员干部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干好本职工作。目前,有许多年轻的同志在公司关键岗位上担任了重要职位,面对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我们要诚心诚意的提醒他们,一定要好好的把握自己。路在脚下,但并不平坦也不笔直,要经得起颠簸,要把握好方向,时刻小心陷阱。《镜鉴》一书读后让我在倍感震撼之余更加明确的鞭策自己,谨以此读后感想与大家共勉。

第6篇:《镜鉴》观后感

不要把自己的一生,当作偿还灵魂罪恶的筹码

——《镜鉴》观后感

是疯狂泯灭了良知,是贪婪吞噬了理性,是泪水荡涤了心灵,是忏悔昭示了新生。不要把自己的一生,当作偿还灵魂罪恶的筹码;不要让无尽的悔恨,担负人性救赎的沉重;忏悔录,警钟为你而鸣!

看着《镜鉴》中一个个忏悔的面容,让我想起了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忏悔录》节目中的这段旁白。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为一名运营管理岗位工作者,工作之余观看了《镜鉴》视频,使我感慨颇多,给人教益,启人思考,助人为德。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己,最终就会滑入罪恶的深渊。我们农行人,只有常怀知耻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金钱,才能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农行的未来。

一、要常怀知耻之心

《镜鉴》中那些犯案的人员心存侥幸,无视国法制度,

铤而走险,却在深陷牢狱之后痛哭流涕,向单位向家人忏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西方相传人类意识的觉醒,来源于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从此洞晓廉耻,而我国古代早将“廉耻”视为首义。孟子曾说“人不可以无耻”,“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欧阳修也认为“廉耻,是立人之大节”。这就是说,自我修养,应该从知耻开始,一旦有了羞耻之心,社会上的道德建设也就开了一个头。做人有小节大节之分,知道何为羞耻是做人的“大节”,万不可轻视。我们每个农行人都必须在小事小节上过得了关,大事大节上才会过得硬。康有为曾讲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做人要从知耻做起,知耻才能明德。要树立忠于党、忠于人民事业的大德,也要培养待人处事行为规范的“小德”,而后者是达到更高思想境界的基础,在我们农行队伍中要倡导个人修养、内省、自律,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要常思贪欲之害

古人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贪如水,不遏则滔天。每个人都有欲望,只是多少的区别。有人心如止水,淡泊明志,他们明白“正”字近乎“止”,是以杨震拒金,以清廉为荣;林则徐不治家产,以俭朴为荣。有人贪图享受,私欲膨胀,他们不明白“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是以成克杰、胡长清之类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我们每一名农行员工,要

想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就必须在树立崇高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通过警示教育,常思贪欲给单位、给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做到廉洁自律,警钟长鸣。

三、要正确对待权力和金钱

正确对待岗位赋予自己的权利,因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为民服务,用得不好,就可能把自己给害了。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银行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天天要与资金打交道,因此我们更要有坚强的意志,思想上要有过硬的“防火墙”,才能经得住金钱的诱惑。一旦被金钱迷住了方向,到头来就会鸡飞蛋打,人财两空。以上是自己学习《镜鉴》后的体会。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应该坚守道德的底线,坚守做人的基本准则,坚守法律的刚性条款。如果人生是一条河,船上的水手就是我们自己。“慎”与“不慎”,往往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是翻船落水还是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把自己的一生,当作偿还灵魂罪恶的筹码。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日

上一篇:建筑工地管理制度下一篇:我党历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