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读后感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故事读后感(精选8篇)

故事读后感 篇1

有一天早上,渔夫撒了三次网,什么也没捞着,他很不高兴,第四次撒网时,他觉得太重了,简直拉不动了。他脱了衣服,跳下水去,把网拖上了岸。打开网一看,发现网里有一个黄铜胆瓶,瓶口用锡封着,锡上盖着所罗门的樱渔夫一见,想把这个瓶子带到市上去,卖十块金币。他抱着胆瓶摇一摇,觉得很重,他想把胆瓶打开看个清楚再卖。隔了一会儿,瓶里冒出了一股烟,变成了魔鬼,魔鬼想要杀渔夫,要渔夫选择要怎么死,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所以骗魔鬼不相信他能住在瓶里,魔鬼见他不相信,就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团青烟,慢慢地钻进了胆瓶,渔夫立刻拿起盖子盖上。

故事读后感 篇2

应该说这部电影的情节非常简单。一位教授无意中拾到一只秋田犬, 在长期相处中, 人与狗之间有了深厚的感情。这只名叫哈奇 (在影片中它叫小八, 不过我听发音像哈奇, 姑且叫哈奇吧!) 的狗, 每天送教授坐火车去学校, 傍晚准时提前去火车站接教授回家。直到有一天, 教授在学校课堂上突发急病, 离开了人世, 再也没有能回到自己的家。而哈奇依然执着地每天在车站等待教授的归来, 这一等就是十年。

电影叙述平实, 充满生活气息。在平实轻松的叙述中感动逐渐堆积, 最终让人潸然泪下。

看过后, 两天内我向多人推荐这部电影, 在网上告诉网友要看这部电影, 在单位告诉同事要看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可以全家人一起看, 并且是在安静的环境中去看, 去体味。回到家, 我让家人去看这部电影, 病中的女儿也是看得流下了眼泪。

最让我感动的是哈奇执着的等待。老主人辞世后, 小主人搬离旧宅, 走的时候带走了哈奇。新家离旧宅很远, 原本以为哈奇会很快从悲痛中走出来, 找到自己新的生活, 但事实不是这样, 它整天郁郁寡欢。终于有一天, 它偷偷地离开了新家, 凭着自己的记忆, 回到旧宅, 但已物是人非。它见老主人不在这里, 便转身跑向了车站, 来到了自己每天傍晚等待主人的位置, 等待教授的归来, 这一等就是十年。

十年, 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年?狗的一生又有几个十年?这十年本应是哈奇充满生活情趣的美好时光, 正是它享受生活的十年, 而它却把最美好的时光全部用在了无望的等待中。有时候, 我一直想这样一个问题:哈奇是不是不知道教授的离世已是天人相隔、永无相见的一日?我认为它应该是知道的, 在教授最后一次步入车站时, 哈奇无助的眼神、绝望的吠叫, 已经告诉了我们, 它知道, 它分明知道主人此次的离去已是永别, 但是, 它依然在等待!它蹲坐在车站门前的花坛上, 眼神坚定, 似一尊塑像。看到它, 让我想到了雷峰塔外每天洒扫的许仙, 这是爱情的等待, 凄美的守候;让我想到了老母亲依杖立在树下, 盼望不归的游子, 这是亲情的等待, 厚重的等待。等候非要有结果, 才是圆满的等待吗?

花开花谢, 叶落叶枯, 哈奇在执着地等待;车站前人潮涌动, 世事变换, 哈奇在执着地等待;面前狗友的逗引, 依然不为所动, 哈奇还在等待。它仅仅是在等待教授的归来吗?它在等待人间的温情, 它在等待心灵的归宿。

在影片的结尾, 教授的外孙说, 我们不能忘记每一个爱过我们的人!生活中有很多爱过我们的人, 父母爱我们, 兄妹姐妹爱我们, 朋友爱我们……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记住, 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爱我们的父母, 莫待子欲养而亲不待;爱我们的兄弟姐妹, 莫待孑然一身, 无人可依;爱我们的朋友, 莫待此生空余追忆。看惯了人世的尔虞我诈, 人走茶凉, 哈奇的等候让我心中充满温情, 孩子的一句“不能忘记”让我相信人间仍然有爱。

《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读后 篇3

不用逐一介绍这部名著从古代世界到二十世纪的内容,我猛然想起“五四”新文化思潮涌起时,蔡元培先生对美育的倡导。人们一般常记得他一九一七年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他毕生撰写、演讲美育的论见不下四十余篇,其中《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1912年)、《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1919年)、《教育大辞书》中之《美育》条目(1930年)等,已不甚有人提及,至于先生历年美育实践活动更鲜为人注意。曩昔漫长的动荡岁月中,美育在教育方针中已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一九五七年中外注目的纶音播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德育、智育偏颇不论,美育已无影无踪,斗争哲学的恶性发挥,到大革文化命时便集历史丑恶之大成了。

风息雨住,天开云锦,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审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美育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

美育和美术不能混为一谈,美术教育包括在美育范围之内 。温迪·贝克特嬷嬷著《绘画的故事》,很值得注意。温迪·贝克特是英国天主教修女教育组织名为“圣母马利亚修道会”的一个成员。她早年曾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英语系,在南非任教一段时间后,于一九七○年回到英国,在加尔默罗修道院的庇荫下,过着敛心默祷的隐修生活。我不知其详细经历,单看她身着黑袈裟的像片,面色丰腴红润,露齿微笑,眼镜后面射出智慧而绝不呆滞的目光。对于我这样遵守清规戒律久矣的阿Q的哥哥阿P,竟又简直不能理解,何以谨严的天主教,不能禁锢她的灵魂呢?我可也十分虚诚地敬奉上帝爷,何以远不如这位译阿婆?她能成为英国BBC艺术系列片《温迪嬷嬷的大历程》《温迪嬷嬷的大旅行》的主持人,又是这本《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的著者;甚至还是《关于快乐、和平、爱与静默的沉思录》《一个孩童的艺术祈祷书》《当代女艺术家》和《艺术与神圣》等书著者。颇奇怪,隐修的女流,写出这许多书,还谈什么快乐和爱,不是尘缘未尽么?教会神职人员怎么不责成他狠斗灵魂深处,或则将她迳直逐出教门呢?海外奇闻,不可思议!

且住!不得妄谈他国内政,干涉宗教事务,触犯什么人权公约之类的洋教条。我是个本份人,读书为己,区区胘胘,冀见祖国繁荣昌盛,年青一代成大器。这部《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却是培养美感的一种生动教材,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引导。理解美,鉴别美,使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相配合,从而提高国家未来主人翁自身的精神文明素质,真正养成为文明进步的现代人。所以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

故事读后感 篇4

二、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阿基米德是如何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阿基米德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阿基米德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阿基米德成为——数学天才!

三、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阿基米德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阿基米德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阿基米德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阿基米德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阿基米德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四、雅各布〃伯努利是欧洲著名的数学家,阿基米德于1654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从13岁开始,雅各布悄悄地写起了日记,阿基米德把自己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收获及遇到的难题,统统记了下来。翻开阿基米德的日记,有阅读书报杂志的体会,有与别人讨论数学问题时得到的启发,有解决数学难题突发的奇想……日记成了雅各布学习数学的问题集,解决问题的思路集、办法集,研究数学问题的收获集、成果集。雅各布对数学的执著追求,终于使阿基米德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阿基米德33岁就成为巴塞尔大学数学教授。

五、韦达,法国数学家。被誉为16世纪最大的代数学家。阿基米

德是第一个有意识地、系统地使用字母于数学的人。阿基米德写了许多代数学著作,如《分析方法入门》是最早关于符号代数的著作。阿基米德的名著《论方程的识别与订正》是方程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标志。阿基米德发现了有名的代数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阿基米德的工作成果为近代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推进了方程论的发展。阿基米德还准确地预言了未来将出现一种运用符号的关于量的演绎科学。阿基米德对三角学、几何学、天文学也有研究,曾出版过三角学著作,设计改进历法等工作,在战争中为政府破译对方密码,赢得很高声誉。

六、苏步青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阿基米德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阿基米德上学。阿基米德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阿基米德一生的道路。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阿基米德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阿基米德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阿基米德终身难忘。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七、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阿基米德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阿基米德的数学生涯。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阿基米德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阿基米德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阿基米德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八、欧拉小时候,回家后无事,阿基米德就帮助爸爸放羊。阿基米德一面放羊,一面读书。家里羊渐渐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太小了,爸爸决定建一个新的羊圈。阿基米德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能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欧拉的爸爸感到十分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羊圈,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占地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小欧拉却向爸爸说,不用增加材料,也不

用缩小羊圈,阿基米德有办法。爸爸不相信,没有理阿基米德。但在小欧拉的坚持下,欧拉的爸爸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小欧拉赶紧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设计,爸爸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材料正好够用,面积比原来想象的还稍稍大了一些。

九、帕斯卡爱好数学, 人又聪颖, 因此进步很快.只要是学数学, 阿基米德一连可以坐上几个小时.人们看到帕斯卡小小年纪在那儿长时间地正襟危坐, 孜孜不倦地攻读数学, 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童年时的帕斯卡便阅读了大量数学书籍, 并且显露出非凡的才华.12 岁时, 在一般小孩还未接触到几何学时, 阿基米德却以令人难以臵信的卓越数学才能创立了独特的几何体系, 深得数学家们的赞赏.16 岁时, 阿基米德勇敢地攀登新的数学高峰, 参加了巴黎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组织的小组活动, 不久便写出了具有很高水平的关于圆锥曲线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 阿基米德提出了圆锥曲线内接六边形, 其三对边的交点共线这样一个射影几何的重要原理.这一原理得到数学家的一致好评, 并将这一定理称为"帕斯卡定理".帕斯卡所创造的这一奇迹震动了巴黎所有科学家.

十、赫农王让金匠替阿基米德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澡堂洗澡,阿基米德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阿基米德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很着‚尤里卡‛(我知道了)原来阿基米德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十一、今天,我读了《数学家徐利治的故事》,知道了徐立治老先生在数学上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他写的许多论文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他还培养出一批成材的学生。

徐老先生为什么能成为数学家?为什么能做出这样大的贡献?原因之一,就是他小时候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文章里写道:‚他在读书时常把伯父给他的午饭钱省下来,用来买书和买练习本,为了节省用纸,他常用手指在睡觉的凉席上练字,夜深人静,同学们早已进入甜蜜的梦乡,徐利治却来到走廊,在灯光下认真地学习。白天,他泡在图书馆里用馒头、白开水充饥……‛可以看出,徐老先生小时候学习条件很不好,连买书、买练习本的钱都缺乏,只好节省午饭钱,然而,他勤奋学习,并不因学习条件差而气馁。

十二、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275年),古希腊数学家。其著作《几何原本》闻名于世。欧几里得将公元前七世纪以来希腊几何积

累起来的既丰富又纷纭的庞杂结果整理在一个严密统一的体系中,从原始定义开始,列出5条公设,通过逻辑推理,演绎出一系列定理和推论,从而建立了被称为欧几里得几何学的第一个公理化数学体系。据资料记载,有统治者问他学几何有无简捷的方法,他回答:‚在几何里,没有来为国王铺设的大道‛。这句话后来成了传诵于古的学习箴言。他的著作除《几何原本》外,还有不少,可惜大都失传,《已知数》、《圆形的分割》是保存下来的著作。

十三、在我国古代,也流传一个利用浮力原理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非常聪明。一天,有人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很高兴,想知道这个庞然大物究竟有多重。但是到哪里去找这样大的秤呢?魏国的谋臣武士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办法。小小的曹冲却想出了一个妙法:他教人把大象牵到一只大木船上,刻下木船的吃水深度;然后把大象牵下船而向船上装进一些石块,让木船吃水深度与原来的刻度一致时即停止继续装石块。根据浮力原理,大象的重量和船上石块的重量相等,而分散的石块是可以用普通的秤称出其重量的。‚曹冲称象‛成为千古美谈。

‚曹冲称象‛的思想不仅仅是利用了物理学中的浮力原理,也利用了数学中一个极为普遍的思想:转化思想。即把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适当的方法,转化为已经解决或已经知道其解决方法的问题。

十四、笛卡儿 我们现在所用的直角坐标系,通常叫做笛卡儿直角坐标系。是从笛卡儿 引进了直角坐标系以后,人们才得以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才建立并完善了解析几何学,才建立了微积分。

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曾经说过:“只要代数同几何分道扬镳,它们的进展就缓慢,它们的应用就狭窄。但是,当这两门科学结合成伴侣时,它们就互相吸取新鲜的活力。从那以后,就以快速的步伐走向完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形数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 这些伟人的话,实际上都是对笛卡儿的贡献的评价。

十五、读完《三个数学家》这本书,我深深地被她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了,并对她们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其中,给我留下印象电子学的是希腊的希帕蒂娅。公元前370年左右,希帕蒂娅诞生在埃及。她6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她的学习态度十分踏实认真,‚她总是克服窗外种种迷人的诱惑,而专心致志于面前的书本。街上的吵闹声不时飘进她的住房,她却好像是个聋子,坐在桌前纹丝不动,对这一切都无动于衷。‛当时,她才六岁啊。当我读到‚悲惨的死‛这个题目时,心里不禁一惊,不知道希帕蒂娅遭遇了什么不幸。我迫不急待地读下去,‚四旬斋节到了,一群暴徒奉西瑞尔的命令,拦截了希帕蒂娅乘坐的马车,撕去她的衣服,用尖利的蚝壳割去她的肉,砍去她的手和脚,投入火中……‛读到这里,我热泪盈眶,我憎恨那些穷凶极恶的暴徒,更憎恨那些反动黑暗的社会。在那样的国家里闻名一时的学者竞遭如此非人的残害。看来,没有先进的社会制度不行啊。

十六、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地对母亲说:‚妈妈,您的图像我在这里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头上的每根白发,您能看清我吗?‛ ‚能,能看清楚。儿啊,妈妈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 这时,科马洛夫的女儿也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她只有12岁。科马洛夫说:‚女儿,你不要哭。‛‚我不哭……‛女儿已泣不成声,但她强忍悲痛说:‚爸爸,你是苏联英雄,我想告诉你,英雄的女儿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 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距离宇宙飞船坠毁的时间只有7分钟了。科马洛夫向全国的电视观众挥挥手说:‚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的太空中与你们告别。‛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战争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 换成我们中国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吧。

十七、我国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六十寿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运算和公式中。有人特地选定这一天的晚间登门拜门拜访,寒暄之后,说明来意:‚听您夫人说,今天是您六十大寿,特来表示祝贺。‛ 吴文俊仿佛听了一件新闻,恍然大悟地说:‚噢,是吗?我倒忘了。‛ 来人暗暗吃惊,心想:数学家的脑子里装满了数字,怎么连自己的生日也记不住?其实,吴文俊对日期的记忆力是很强的。他在将近花甲之年的时候,又先攻了一个难题——‚机器证明‛。这是为了改变了数学家‚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脑袋‛的劳动方式,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数学证明,以便数学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他在进行这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于电子计算机安装的日期、为计算机最后编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记得一清二楚。

十八、数学之父—泰勒斯.泰勒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泰勒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泰勒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十九、今天,我读了《数学家徐利治的故事》,知道了徐老先生在数学上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他写的许多论文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他还培养出一批成材的学生。

徐老先生为什么能成为数学家?为什么能做出这样大的贡献?原因之一,就是他小时候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文章里写道:‚他在读书时常把伯父给他的午饭钱省下来,用来买书和买练习本,为了节省用纸,他常用手指在睡觉的凉席上练字,夜深人静,同学们早已进入甜蜜的梦乡,徐利治却来到走廊,在灯光下认真地学习。白天,他泡在图书馆里用馒头、白开水充饥……‛可以看出,徐老先生小时候学习条件很不好,连买书、买练习本的钱都缺乏,只好节省午饭钱,然而,他勤奋学习,并不因学习条件差而气馁。我们的学习态度和徐老先生那种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相比,真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

从今以后,我要用徐老先生的学习精神来鞭策自己,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故事读后感 篇5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许多好书,其中的《智慧故事》我特别喜欢,里面的许多故事非常有趣,既陶冶了我的情操,又让我增长了知识字。

今天,我又读了其中的一篇《兔蛙赛跑》。这个故事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兔子有一双飞毛腿,便对青蛙说:“你笨头笨脑的,敢跟我赛跑一场吗?”青蛙一口答应了。他们来到起点会合,兔子喊了声:“预备――开始!”兔子就撒腿跑了起来,一下子就把青蛙甩得老远老远。突然兔子停了下来,回头得意地喊青蛙,青蛙却在前面说:“我在这里等你好久啦!”兔子吃了一惊,跑得更快了。跑啊,跑啊,跑了很长一段路,兔子觉得应该把青蛙甩下很远了,就又回头喊青蛙,青蛙又在它的前面回答:“我在这里等你好久啦!”兔子又赶紧飞奔起来。就这样,兔子每跑一段路就问一次青蛙,每次青蛙总是在它的前面回答,兔子就会以更快的速度拼命奔跑。结果还没有到达终点,兔子就在比赛途中累死了。原来比赛的头天夜里,青蛙已经串联好它的朋友在比赛沿途隐蔽了起来。所以兔子每次喊青蛙,总会有一只青蛙在前面回答它。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明白了胜败不在于跑得快慢,而是在于有没有一个充满智慧的脑袋呀!

《故事》读后感 篇6

只能说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得不去造就这样一个人。我同情他,既是因为他黑暗的童年,亦是因为他后来的遭遇。他难得托付的信任也被成伤践踏,这也直接导致了他的敏感和多疑。他无法容忍任何危及他权力的,让他蒙羞的人,包括他的仲父,亦包括他的生母。父亲的逝去,早年登基的他面对五国的乘虚而入,有着自己的战略,让他国不敢因秦王的年幼而肆意的侵扰秦国。试想十二三岁的年纪我们又在做着什么呢?而这时的他有着对政治独特的见解,有着统一六国的雄心壮志,他的军事和政治上的才能从小就可以体现出来。

纵观六国灭亡,大多归咎于君主的无能,被秦国的离间计挑拨了君臣关系,另一方面是君主的不善用人,不能够重用有才能的人。而秦王这方面做的比他人都要好,他对有才能的人放有极大的尊敬,他甚至对尉僚能够做到吃同样的食物,穿同样的布衣,尽管这让尉僚惶恐,甚至逃跑。秦王不喜他人评价自己的样貌,可他容忍了尉僚并且用他的信任换来了尉僚对秦国的忠心耿耿,在讨伐六国的行径上出谋划策。

六国统一后秦王变得更暴躁了,天下人拿着修筑长城的事指责他,可又不得不承认这样做是为了彻底的根除匈奴的祸患,他着手的一系列政策也的确让百姓的生活更便利了。也许是他本处于一个混乱的时代,突然宣告的和平让他难以平静,他居安思危得太过了,没有了让他惶恐的人,他就对自己产生了不安。他开始害怕死亡,可他终究是等不回为他去蓬莱寻求仙药的人了,临终时还记挂着登上皇位的人,即便他与扶苏的政见不同,他也终是肯定了扶苏能够委以国家重任。只可惜皇位最终还是被胡亥给夺下了,这个强大的王朝,终究是覆灭了。

我既同情赢政却也敬畏他,他能够为了摆脱过去而勤奋学习,他或许不如表面那样残暴,他喜欢大海,喜欢音乐。我坚信喜欢大海的他也有一颗追求平静的心,如果是现代,他可以毫不在意的去享受他的人生,即使是一个人,也可以过的比任何人都要自在。只可惜他是一位千古帝王,也许他的内心即使是在六国统一的时候也没有平静和安逸过。他内心无尽的孤独只能用表面的暴躁来掩饰,以使他不能忘记,那让他成就如今地位的,正是他内心深处的不甘。他或许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并不是一位贤明的君王,他终其一生换来的也不过是“一代暴君”的称号。

故事读后感 篇7

什么利器能降低品牌建设的繁复性与不确定性, 直达品牌体系的核心———故事。故事关系着一个品牌的成功, 激动人心的品牌故事尤显珍贵。本书提出的“故事营销”的概念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 而是品牌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书中用各个领域的生动案例讲述了通过故事营销树立品牌的成功案例, 同时介绍了如何设计故事母题, 如何进行故事传播, 如何设计故事营销的赢利模式等。

本书给读者最有益的启示是:在这个时代, 品牌建设之道不只是给有需求的人生产一种物质产品, 更重要的是给有梦想的人找一个实现梦想的故事!

本书适合企业营销管理者、品牌管理者作为拓展思路之参考。

【作者简介】

李光斗, 中国品牌第一人,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 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 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出身于市场营销第一线, 被评为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风云人物, 并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EMBA品牌学特聘教授。李光斗自1990年开始从事市场营销和品牌策划工作, 先后担任全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常年品牌战略和营销广告顾问, 亲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品牌发展的历程, 具有丰富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经验, 荣获中国策划业杰出功勋奖。出版专著包括:《插位:颠覆竞争对手的品牌营销新战略》、《品牌战:全球化留给中国的最后机会》、《情感营销:如何让消费者爱上你的品牌》、《升位:中国品牌革命》等。

【编辑推荐】

核心观点一:提出的“故事营销”的概念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 而是品牌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用各个领域的生动案例讲述了通过故事营销, 从而化繁为简, 树立品牌的成功案例。

故事爷爷的故事 篇8

“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对于上个世纪50到80年代出生的人们来说,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带来的不仅是童年的回忆,更多的还有对孙敬修爷爷的怀念。

故事爷爷是怎样走上这个岗位的?他有过怎样的成长经历?走过了怎样的人生道路?这一切都鲜为人知。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故事爷爷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北京,一起重温他的那些动人的故事……

东城区西镇江胡同:

幼年的孙敬修出身贫寒

9月的北京,暑气已渐渐消退,北京站西街上,车水马龙。沿着这条街,手拿地图,慢慢地行走、寻找,很快,就到了路西的西镇江胡同。

这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巷,两侧都是平房民居,可能是因为毗邻北京火车站的缘故,其中一部分改作了旅舍。几位拎包的年轻人,步履匆匆,很快就消失在胡同口。一只小鸟飞过,在地上蹦了几下,一跃而起,转眼就融化在蓝天之中。一种无言的宁静拥抱着这里,使我仿佛忘记了刚才还身处闹市。

一百一十一年前,一个男婴嘹亮的啼哭,划破了小巷的宁静。孩子的母亲却愁眉不展,看不出新生命带给她的喜悦:“咱们穷人就是命苦呀!前面几个孩子都‘走’了,不知道这个怎么样?”“你看这孩子,活泼泼的,将来肯定错不了!”丈夫用手掌拍着妻子的肩头,眼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于是,父亲给孩子取名叫孙得宠,希望他能在大人的宠爱下健康成长。

孙得宠,就是日后被全国的孩子们尊称为“故事爷爷”的孙敬修。全家人只靠父亲当人力车夫来养活,镇江胡同的生活,是异常艰辛的。母亲粗通文墨,读过些书,常给儿子讲民间故事。几十年后,孙老在回忆录中写道:“《狼来了》让我知道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孟姜女哭长城》让我恨透了那些专横跋扈的坏蛋;《牛郎织女》让我懂得了勤劳善良的可贵……”就这样,在年幼的孙敬修心中,播下了一颗“故事”的种子,渐渐生了根,发了芽……

后来因为父亲的去世,母亲带着9岁的孙敬修住进了伯父家,可是年幼的孙敬修在伯父家被当成了“使唤小子”,受尽了伯母的责骂和折磨。1909年孙敬修到以美会办的蒙学馆上小学,把名字改为德崇,从“敬业”、“修身”两个词中选了两个字,起了个别号“敬修”。

丰台区卢沟桥岱王庙:

师范的求学让生活发生转机

卢沟桥头,游人如织。沿着古桥,一直向西,下了桥,往前走几步,路北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破旧的建筑,它就是岱王庙。1910年,岱王庙内开办了一座新式学堂——京兆师范学校。

1916年的一个夏日,岱王庙外人头攒动,上千的年轻考生,围在学校门口看榜。突然,一位中年妇女兴高采烈地拉着自己的孩子:“德崇,考上了!”顺着母亲的手指看去,少年在榜中央找到了“孙德崇”三个字,下面点着大大的红点,表示考上了。少年就是孙敬修。15岁小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京兆师范学校。告别了在伯父家六年噩梦般的生活,他在岱王庙开始了新的征程。

对于家境贫寒的孙敬修来说,京兆师范是最佳的选择。这是一所官办学校,不收学费,还管吃管住。在卢沟桥头的岱王庙,孙敬修读了五年书,悄然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从一位出身贫苦的寒门子弟,逐渐成为一名知识丰富、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者。

石景山区衙门口:

求职经历并不顺利

离开卢沟桥,我转了一趟车,最后乘坐327路来到了衙门口村。这里属于石景山区,扼守着前往山西的京原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在清代,村中设有宛平县第一衙署,掌管方圆十里乡村的民政、纳税、诉讼,村子因此得名“衙门口”。1921年,孙敬修从京兆师范学校毕业后,第一个教书的地方,就在衙门口小学。

当时的衙门口小学,教师只有两位,孙敬修和一位四十多岁的李老师。然而,衙门口的教师生活,很快就急转直下。看到孙敬修那么受学生欢迎,李老师有些不高兴了,好几次找到这位同事,批评他“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太孩子气,根本不像个当老师的样子”。这还不够,李老师还时常跑到校长那儿告状,说孙敬修“年轻无知,学问太浅,不能胜任教学”。他的阴谋很快就得逞了,孙敬修在衙门口小学只教了一季便被辞退。

刚走入社会,就尝到了失业的苦果,对年轻的孙敬修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后来,他听人说,李老师之所以那样做,是为了让马上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儿子可以顶个缺。许多年过去了,年近九旬的孙敬修爷爷在回忆录中写道:“直到那时,我才明白,想当老师,光凭一股子热情不行,光搞好师生关系也不行,还得好好学学为人处世的本领才行啊!”

无论如何,在衙门口,孙敬修磕磕绊绊,走上了教师之路。当年的衙门口小学,现在又在何方呢?我打听了半天,顺着一条街往西走,到了村民指引的位置,却怔住了——眼前只有宽阔的五环路,一辆辆车子飞驰而过。又问了附近的村民,才知道,在兴建五环路的时候,原来的小学校已经被拆除了。在夕阳之中,我望着眼前的公路,默然无语。衙门口小学,留给孙敬修的,是一段苦涩的记忆,现在,就让它随着北京的发展,飘散在历史的尘埃中吧!

西城区六部口:第一次与“讲故事”触电

秋日的傍晚,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向西步行一公里左右,就是六部口。从老地图上看,路北某单位对应的位置,就是当年的北平广播电台。人们熟悉的“故事爷爷”,在广播中讲故事的生涯,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1921年,离开衙门口小学之后,孙敬修曾在灯市口大街的华语学校、钓饵胡同小学工作,不久,钓饵胡同小学并入了丁香胡同的汇文一小。1932年,当时的教育局听说汇文一小的学生会唱“抵制日货、消灭日寇”的歌,让学校组织一期节目,到电台去广播。可是,到电台演出的时候,学生们因为情绪激动,歌唱得快,比预计的时间提前了几分钟就演完了。因为是现场直播,必须把这一时间段用完,该怎么办呢?孙敬修灵机一动,走到话筒前:“我们北平市第一汇文小学同学们的节目演完了,现在,我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题目是《狼来了》……”他讲完了,节目时间刚好也到了。电台的领导很高兴,力邀孙敬修来电台讲故事。从此,孙敬修除了在汇文一小教书,每周都到电台讲一次故事。

1937年,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孙敬修在电台播讲的内容,抗日题材的故事和歌曲一律被禁止。尽管如此,他仍想方设法通过电台,向家长和孩子们传达爱国的热情。有一次,他讲了一个《大象过河》的故事,大意是:英国殖民军队侵略印度,逼着大象为他们运送军火物资。可是大象不听英国兵指挥,走到河边,站着不动。英国兵用枪托打大象的屁股,大象火了,用长鼻子卷起英国兵,扔到了河里!通过这个故事,他巧妙地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愤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1年5月1日,孙敬修走进了新成立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儿童节目“小喇叭”中继续讲故事,成为了全国小朋友们熟悉的“故事爷爷”。“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了!”每当开场白一播,小朋友们都收起淘气,捧起心爱的收音机,如痴如醉地听孙敬修爷爷用他那亲切、和蔼、感人的声音,讲述一个个或是捧腹大笑,或是受益匪浅的故事。除了中国传统的故事,如嫉恶如仇“七十二变”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等故事之外,外国童话故事像《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等也深深地吸引着中国的小朋友们。

这一句清脆爽朗的童声开场白,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成为延绵半个世纪的童年记忆。晚年的孙敬修常说:“我是个小蜡头儿,它烧了八十多年了,已经没有多大亮了,但是我要用这点儿光去照亮儿童们的心。”

上一篇:滴答滴答作文800字下一篇:国际私法第四章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