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控机电工程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央财支持实训基地的良性运行需要建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共赢的机制,即: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相协调,教学质量监控与生产绩效考核相协调,财务管理与相关利益分配相均衡。实训基地运行中充分发挥了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因素的作用,力争在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组织方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有质的突破。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质量监控机电工程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质量监控机电工程论文 篇1:

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及质量监控体系探讨

摘 要:理工院校开办国际贸易专业与综合性、财经类大学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其普遍的目标。然而由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质量监控等不尽合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文章就实践教学及质量监控体系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理工院校 国际贸易专业 实践教学 质量监控体系

自从1998年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第四次调整,把“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工业外贸”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际贸易专业)以来,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开设此专业。在中国教育在线高考填报志愿参考系统(2009)中查询可以得到509所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其中理工院校就有180所,所占比率达35.36%,更有统计说,全国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约有700多个,因此,就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是争夺就业空间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及质量监控体系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

一、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工科知识,形成特定的行业方向,进入企业后能迅速熟悉产品特点,逐步打开市场。同综合性、财经类高校相比,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有着独特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

然而,从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事与本专业无关或相关性极低的工作,更有甚者,毕业若干年都没能找到比较稳定的工作,成为“啃老族”。究其原因,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不能立即给企业带来客户及利润是找工作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事国际贸易需要一定工作经验的积累、国外客户的开发及维护等,而这些恰恰是应届毕业生普遍最为缺乏的。除此之外,国际贸易专业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强,要求学生涉猎的知识面比较广阔,综合素质较强,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从事商务谈判的能力,而这些也正是目前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及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的地方。最后,无论是从事国际贸易哪个环节的实际工作,都要求从业者对“产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然而应届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工业品的设计、生产、规格、包装等,从而在对外发盘时面对外商的询问不能立即做出答复,影响了交易的达成。

二、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实践课程形同虚设,无法达到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根据通常的教学计划,每学年第二学期暑假期间,都要求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为将来的毕业实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从形式上看,社会实践一般先期有动员、中期有电话检查、后期有社会实践报告,然而从学生的实际参与情况来看,很难达到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多数学生都是写一篇实践报告了事,认真一点的同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走访政府及企业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之上完成实践报告,但也很难形成有建设性的意见。

2.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独立,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际贸易类的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让学生在虚拟的贸易环境中比较真实地操作所学知识,练习具体程序的操作,熟悉现实贸易情景,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亲身经历的印象,增强真实感,强化记忆。然而大多数理工院校开设的国际贸易实验课,很大程度上与理论教学相互独立,往往是在学习完一系列实务方面的课程之后进行一到两次总的模拟操作,加之实验环节的时间往往较短,使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点。

3.实验室软硬件条件较差,无法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由于实验室软硬件条件较差、教师自身素质以及其他原因,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为理论课,教师上课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在课堂深入开展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不能切实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某校《国际贸易单据实务》课程为例,教学计划中规定总学时为32,其中实验学时为24,但是由于缺乏相配套的软、硬件条件,导致这24学时的实验课变为理论课,老师也只是拿着实际业务的一整套单据,给学生们展示流程而已,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单据制作当中来。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无法满足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需要。由于从事国际贸易的大部分环节都要与各种单证与产品打交道,从一单业务的准备、磋商到履行乃至善后,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实际业务中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由于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和其他问题,很少有单位会让学生在实习时接触到业务的核心环节,因此,也没法学习到真正能提升业务能力的知识。

5.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不到位,无法对其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评估。由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缺失,社会实践、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一般都是采用分散形式,地点大都选在校外。这样,學校的实习指导老师就不能一一对每位同学的实习情况进行检查,也不能保证实习的质量。更为严重的是,学校对分散式实践教学的监控也基本是一片空白,更加无法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评估。

因此,针对上述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是非常必要的。

三、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探讨

从各个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计划来看,实践教学由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三个层面组成,具体又包括社会实践(分若干个学期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每个环节又是根据当个学期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

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原则。从实践教学的内容来看,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安排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应用知识、掌握技能。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割交替安排不科学,实践教学单元太小、太零碎。

为了突出能力培养,应采用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构建教学模式。具体说,就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

2.按照“市场多元化”的战略目标,培养学生的全球性视野。国际贸易毕竟是和不同国家与地区商人之间的经济往来,通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商务礼仪》、《世界经济概论》等课程的安排,学生一定程度上对主要贸易伙伴有了感官上的认识,但是实际业务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因此,在上述课程理论教学结束之后,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讲座、角色扮演等互动性教学环节,可以深化理论教学的成果,变枯燥的理论为活生生的现实。

3.针对理工院校特点,开设特色课程及实践环节。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在实践课程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学校学科优势与特点,开设相应特色课程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如笔者所在学校强势学科为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电工程等,在开设理论课程时,开设了外贸商品学,并分成冶金、机电、稀土、矿产等具体产品贸易方向,增强了学生对这些产品的了解;但在相应实践教学环节明显不足,需要加强。

4.构建“三项技能于一体”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基础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相结合。对于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国际结算等单项训练课程,在学生较好地掌握各项单项训练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将各门融会贯通成系统的专业知识来进行综合训练,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核心,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来组建模拟的外贸公司,按照进出口业务部、单证部、报检报关部、运输部、结算部等业务部门,让学生切身体会外贸公司的实际运作。在掌握基础技能和单项技能的前提下,进行综合实训,不仅能夯实学生的基础,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讨

以形成较为完备的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教学质量保障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設为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控。

1.成立实践教学监督指导委员会。在笔者所在学校已经成立的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的协调与配合下,针对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分散度高的特点,由委员会随时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并作出评价,填写《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制度。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文件,但是要把这些文件落到实处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提高执行力本身就是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3.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和用人单位评价机制。就业可以说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社会试金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及水平的评价是检验学校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应当建立定期随访制度,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意见和要求,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加强社会适应性的训练。

4.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外引”、“内培”等多种手段,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业务能力,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和外贸公司的实际业务相结合,通过教师自身的经历与体会,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平台。

五、结语

国际贸易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从而对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特别是对于理工院校更是如此。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学校管理部门乃至用人单位都十分关心的话题,这也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就业情况。因此,通过学校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与培养体系,定能培养出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为人诚实,顺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注:[本文系2008年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立项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JXJG-08-6-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近距离看专业:700余所高校开设国际贸易专业[EB/OL].http://edu.sina.com.cn/gaokao/2009-03-28/1609193697.shtml,2009

2.王波.论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1)

3.何龙斌.国贸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

4.陈能军,王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5)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赣州 341000)(责编:吕尚)

作者:赵振铎 郑明贵

质量监控机电工程论文 篇2:

央财支持的高职电子类专业实训基地运行实践研究

摘要:央财支持实训基地的良性运行需要建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共赢的机制,即: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相协调,教学质量监控与生产绩效考核相协调,财务管理与相关利益分配相均衡。实训基地运行中充分发挥了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因素的作用,力争在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组织方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有质的突破。

关键词:高职;电子类专业;实训基地;运行机制;运行实践

基金项目:教育部、财政部项目“2013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编号:20130201119);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央财支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及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YB1306)

作者简介:普清民,男,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高等职业教育;李占琪,男,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技术、高职教育管理;黄春平,男,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其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而实训基地则是高职院校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和物质保障。为推动各地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和财政部发起了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各类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进行资金扶持,支持建设一批能够资源共享,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13年10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被批准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央财支持实训基地”)。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探索“央财支持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一、“央财支持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

(一)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的运行机制

“央财支持实训基地”建在学校,厂房和设备由学校提供,参加实训的学生由学校负责安排。企业提供生产任务,负责产品的工艺技术、生产销售和质量管理等。同时,企业需要支付厂房及设备折旧费、水电费和实习学生适当的报酬。结合“央财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以企业的真实产品生产为基础,以企业化管理为保障,在“央财支持实训基地”全真模拟企业的生产环境、工作流程、质量监控和绩效考核,可以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运行机制的特点是学校自主性很强,可根据实训教学的需要,决定合作的企业,选择生产任务的类型和数量。但是,这种合作方式需要学校有充分的“硬件资源”,同时,要配合企业做好实训学生的管理工作。否则,可能会导致次品、废品率过高,产品的质量不过关,或生产任务难以按时完成,造成企业经济损失,使校企双方产生纠纷。

(二)建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

建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共赢运行机制的关键是充分考虑各自的利益诉求。企业的利益诉求主要是通过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获得符合自身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最有发言权,应通过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设置和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引导高职院校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办学;利用高职院校“央财支持实训基地”的厂房土地、仪器设备、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难题;借助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等优势,解决企业在员工培训或继续教育等方面的难题。而学校的利益诉求主要是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获得稳定的实习岗位,为教师服务企业和实践锻炼提供平台。

1.成立由校企人员组成的“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负责“央财支持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工作。管理中心的人员组成可根据校企合作模式的不同、企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其目的是保证“央财支持实训基地”的正常、高效运行。在“管理中心”的指导下,校企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合作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特别是违约方需要承担的责任。同时,校企双方需要协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一方面,要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序进行,推动学校积极参与对企业职工的培训,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另一方面,要明确企业在学生实习中的教学功能,如引进校内的企业要完成多少课时实训指导任务,限制企业多少生产能力用于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等,以确保生产性实训的效果。[1]在“央财支持实训基地”,实行实训教学和生产经营双重目标管理。在运行的过程中,当二者产生冲突时,需要“管理中心”出面协调解决。因此,约束和协调机制必不可少。

2.需要构建实训中心的财务管理与相关利益分配机制。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涉及到原材料费用、企业相关人员的工资、学生的报酬、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费用等,学校的实践教学成本包括指导教师的补贴、设备折旧费、水电费等,因此,需要制定实训基地经费管理办法,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同时,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相关利益分配机制,处理好企业派出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学校派出指导教师的身份定位、工作量界定和劳资关系。

3.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生产绩效考核相协调的机制。在“央财支持实训基地”运行的过程中,学校最关心的是实践教学质量即学生的实训效果,而企业优先考虑的是生产经营绩效。其实,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关。只有建立了相互协调的考核机制,才能有利于实训基地的健康运行。因此,一要建立对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员工的管理与考核制度,使他们在与学校或企业的人事劳资关系保持不变的同时,与实训基地建立事实上的劳动关系。考核内容包括耗材利用率、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评教、出勤率、设备的维护情况和产品质量等。二要建立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与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包括产品合格率、到岗率、操作规程、教师和企业人员的评价等。

二、“央财支持实训基地”的运行实践

(一)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共管“央财支持实训基地”

在“央财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优势,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实训基地的原则,签订合作协议。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设备,企业则负责产品的生产、管理和销售,提供产品订单或生产任务,选派能工巧匠或工程技术人员到“央财支持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并对学生职业能力、敬业精神和工作表现等进行评价。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装备制造工业研究院合作,在校内建立了“中山市精密电子(SMT)制造中心”,与中山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作,在校内建立了“中山市灯具检测中心”。其中,精密电子(SMT)制造中心建有贴片和插装两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设置20个工位,配备常用的检测仪器及设备。生产线的管理采用拉长负责制,每条生产线配备1名拉长,同时,要求学生上岗时穿戴工服、佩带胸卡等。室内布置有与电子类实训相关的实物展板,墙壁上悬挂有各种管理制度等。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训计划,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实行严格的8小时工作制。将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安排在生产、测试和工艺等岗位上,让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边工作、边学习”,身临其境地体验岗位工作的全过程。学生通过参与企业产品的生产制造、质量监控、管理或销售等过程,专业技能得到了训练,职业素养得到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开展实训教学

基于中山市“一镇一品”的产业布局,有四大相关产业基地,分别涉及小家电、音响和灯具三个行业。基于职业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对课程进行整合,构建小家电、音响、灯具等典型产品制作过程的实践课程体系。以小家电、音响、灯具等真实产品为载体,校企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在“央财支持实训基地”开展项目化教学,将实训基地变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战场所。比如,5W LED驱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50W落地风扇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12W×2胆机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等。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在项目化教学中,从分析小家电、音响和灯具等产品的电路原理图开始,进行单元电路设计和PCB设计,编写工艺流程、组装和测试电路板等。通过典型产品的项目化教学,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明显提高。

(三)引进技能大师工作室

基于“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各类技能大师,在校内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面向行业,以生产性项目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把产品引进课堂,实现了课堂教学与项目实践、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教学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有机融合。[2]教学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任务分配、工艺设计和项目实施的过程。位于“央财支持实训基地”的王伟涛音响工作室,是学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中山市的音响行业紧密结合而成立的。音响技能大师王伟涛与所带领的团队以音响产品作为教学项目,向学生传授技艺。学生动手参与音响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其学习过程就是接受任务、执行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通过体验式学习,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得到了训练。

(四)与市场接轨,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实训基地积极与市场接轨,将实训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服务、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密切结合,变消耗型实训基地为生产经营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CAD)高级绘图员”考证培训累计达320人次,对“电子设计工程师(初级)”考证培训累计达90人次;并积极开展“圆梦计划”,承担了中山市近120名企业员工或退伍军人的三年制成人大专学历教育,从而立足中山,创新社会服务新理念,积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实训基地还依托位于实训中心的“中山市灯具检测中心”、“中山市精密电子(SMT)公共平台”等,对多家小微企业开展了灯具产品检测、贴片加工等服务,并与企业合作开发了多款产品,如18W×2胆机、LED条屏、LED电波钟等。

(五)加强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实践动手能力强、懂运营管理、由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是“央财支持实训基地”实施实践教学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一方面,实训基地每年都派遣教师以访问工程师的身份,到电子相关企业进行1-6个月的实践锻炼,教师作为企业的员工直接参与产品的技术开发、生产制造、质量监控或管理等环节,熟悉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获取实战经验;另一方面,聘请合作企业的能工巧匠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电子实训基地的兼职教师,并签订聘用协议。这些企业兼职教师在参与电子实训基地生产经营的同时,还指导学生的实训。

总之,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央财支持实训基地”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以这个平台内先进的设施为依托,借助于优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不仅可以有力提升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而且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员工培训等。同时,“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也有利于“央财支持实训基地”的良性运转和效能提高。

参考文献:

[1]童卫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7):86-87.

[2]普清民,李微波,黄春平.协同育人范式下的高职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4(9):72-75.

[责任编辑盛艳]

作者:普清民 李占琪 黄春平

质量监控机电工程论文 篇3: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管理探讨

摘 要: 项目管理是一种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方法。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系统内容涉及到机械、电子、通信、计算机、控制、土木工程等诸多学科,这些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结构复杂、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在工程实施中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项目管理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管理;对策

项目管理对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来说意义重大,由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在修建中要用到机械、计算机、电子与土木多个领域的技术,因此,在修建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时,如何将这些技术科学、合理、妥善的进行综合运用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项目管理实际上就是将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包含的各个工作内容以及人员,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进行系统的、合理的管理与控制,从而使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管理只有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能力和问题,才能真正推动高速公路的发展。

1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开展合理的项目管理,可科学分配、管理工程建设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完善质量监控和质量控制工作。

1.1 组织结构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施工过程的管理制度。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中,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工程建设位非常重视管理人员采取的管理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对管理人员其他方面的要求较低,比如,很多工程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缺乏对管理风险的认识,导致管理工作未起到实际效果。

1.2 项目管理各阶段管理不足。

项目管理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范围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高速公路的各个路段都有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单位去进行道路施工和维护,由于每个施工单位负责的位置不同,建筑和维护水平也不一样,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去进行维护,从而延误了施工的进度,使得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遭到降低,工程项目无法正常的去验收,在此情况下,如果工程建设单位无法保证工程管理人员的监管权力,则项目管理便无法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1.3 成本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管理的效果主要在于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效果会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建设成本的高低。成本在机电工程的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对成本施以有效且科学的控制,就能使得相应的施工效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最终使得整体的经濟效益提高。当然,在现场的施工过程当中,会存在着各种主观或者是客观原因,最终导致成本并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项目管理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的应用

2.1 建立健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和机构。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施工方确定后,施工方应首先设置项目管理体系和机构。在原有项目管理机构的基础上,组建全新、高效的项目管理体系,以保证对机电工程能灵活地进行工作安排,各部门及岗位之间调动运转自如,高质量的按期完成工程目标。

2.2 严控质量控制管理,保证工程安全。

2.2.1 健全质量检测系统。

项目管理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及把控,因此,在工程建设中项目管理应首先建立健全完整的质量检测系统,制定完整的机电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开展项目的各项工作时严格依照制度进行,同时,各部门之间也应进行工程质量的互相检验,以保证每项工作都如实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标准。

2.2.2 积极预防。

对于工程质量的把控离不开定时定期的质量检验工作,项目管理工作人员对于机电工程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容易出现事故或危险的环节及设备应采取专门的防范措施,组织维护人员定期定时的进行严格检验;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质量检验意识,全面调动项目管理及各岗位工作人員的积极性。

2.2.3 设备及材料质量监管。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建设时,设备及材料必不可少,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后期工程运行的安全情况,因此,不论是机器设备还是修建材料在采购时应将质量放在首位,管理人员及采购人员应多次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并选择信誉、可靠度以及售后都较好的厂家进行采购,不应以价格高低作为采购的标准。

2.3 合理控制工程进度及资金使用。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高质量的按期交工是承包方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控制工程进度是项目管理工作的内容之一,机电工程整体的施工应严格遵守其计划进行,找准工程的重点及路径进行主要控制和安排。实施机电工程建设前应做好具体、科学的工作准备及信息调研,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做好相应的应对策略,并提前与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和协商,从而便于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

2.4 加强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管理。

机电工程项目是高速公路修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给施工人员及部门带来很多困难,而项目管理的存在就是为了便于将所有的内容进行集中的调动配置,统一管理,从而便于项目高效开展。因此,项目管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项目部门经理的选择,不仅需要外部的专业理论内容及管理技能,还需要内部优秀的社交、沟通及心理承受力f al .其次,保证工程每一个环节的完成质量,因为机电工程的修建是需要不同的环节及工序组成;再次,依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制定对应的计划,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修建内容异常的复杂交错,面对不同的施工内容及阶段,管理工作也应做出相对应的调整以适应各个阶段工作的开展,因此,为保证工程质量及进度,项目管理部门应依照不同阶段内容制定对应的计划,从而更好地对整体工程予以控制,不仅能最大程度利用资源,还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项目管理应对工程施工的设备、技术、环节以及内容做好严谨的检验和测试,以保证整个机电工程运行的安全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坚谋.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J]. 科技传播. 2013(08)

[2] 向海英.浅谈项目管理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 科技与创新. 2016(07)

[3] 张亮.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管理探索[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6(11)

作者:胡永彬

上一篇:市场转正申请书下一篇:党校七一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