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档案信息安全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网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档案信息化是基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立足于网络平台实现高效便捷的办公。但在这一过程中,档案信息化管理始终受网络风险的影响,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风险隐患。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信息化档案信息安全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化档案信息安全论文 篇1:

分析信息化档案管理归档整理分类技术

摘 要:信息化档案是未来档案建设的主流趋势,故而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优势与注意事项、原则,并通过规范档案业务流程、加强网络权限建设、合理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应用信息化电子技术等策略,以此强化信息化档案管理归档整理分类效果,满足当前信息化档案管理需求。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 归档整理 分类技术 数字签名 分级管理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档案逐渐在档案事业中突显出较强的应用优势。而针对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的归档整理分类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信息化档案管理水平,促使信息化檔案能够得到良好的安全保障,进而增加其利用率,确保信息化档案中储存的信息能够真正发挥出实践作用。

1 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1.1 优势

1.1.1 提高整理效率

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是对纸质版档案信息进行分类归档与整理保管,这种方式虽然也具有一定成效,但在档案数据利用与管理归档中难度较大,甚至极易受到人为因素干扰而出现整理不到位或编研失误等问题,进而不利于后续档案信息的合理化应用。同时,在归档过程中往往还需遵照固有流程手续,最终将降低管理效率。而信息化档案管理能够有效借助信息化技术在网络平台上将其转化为电子文件,便于相关人员随时查找与校正。

1.1.2 开拓利用渠道

信息化档案管理相比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更加高效准确。同时,它还能实施集中管理、监管,在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协助下,能够保证信息化档案信息拥有更广泛的利用空间。比如可与网络服务商保持紧密联系,以此为档案信息的利用提供重要安全保障,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多元化需求,最大化展现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

1.2 注意事项

在信息化档案管理期间,主要包括归档、整理、分类等环节。其中以归档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其注意事项展开讨论。由于归档是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首要步骤,它的操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后续事项的实施效果。因此,相关人员需切实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归档工作。虽然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确能够为管理者减轻工作负担,但应注重效率的有效提升,之所以应用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正是为了满足新时代针对工作效率方面的具体要求,故而在归档部分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其操作流程进行精简,由此在达到最佳档案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能全面提高管理效率,为信息化档案的建设与发展提供重要助力。

2 信息化档案管理归档整理分类的原则

所谓档案归档是将档案信息由文本资料整合到档案中,在此期间应保证档案信息的可靠度与真实性。而整理分类,是将分散在档案中的零散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按照相关特征有规律的实施类别区分,便于后续使用者能够快速从中找到所需档案信息。通常情况下,在信息化档案管理过程中开展归档整理分类等工作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精准性,在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保证归档、整理、分类等各个环节的精准性,防止出现失误而造成档案信息缺乏可信度,尤其是归档环节。同时,也应对重要档案信息进行特殊保护,最终提高档案管理的精准度。

(2)规范性,针对信息化档案实行有效分类时还应注重其规范性。信息化档案管理分类需要参照一定类别标准,此时应采用适合的分类方法,以免影响档案信息的利用率[1]。

(3)严肃性,档案作为记录文本资料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具有一定的严肃性特征。虽然整个工作是属于一项重复作业行为,但仍要求工作人员保持较强的严谨性,既不能产生懈怠情绪,又需要在面对每一“件”档案时始终保持端正的态度。任何档案信息在某个领域都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一旦相关人员无法形成正确的工作理念,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对此,应时刻秉承着“严肃性”管理原则。

3 信息化档案管理归档整理分类的策略

3.1 规范档案业务流程

3.1.1 创新方法

针对信息化档案管理,对其实施归档整理分类时应当结合不同档案类型选择适合的归档方法,这样可保证后续整理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通常情况下,信息化档案系统中所形成的电子档案信息,一部分是由纸质版档案转化而成。另一部分则是经由管理系统自行生成,对于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电子档案,在对其进行归档处理时应实施分类归档。比如对于纸质版档案,可直接利用电子扫描或其它方式录入信息,之后在归档时可采用拷贝手段,以此降低归档繁琐度。至于系统自动生成的档案信息可借助系统端口实施归档,以免重复打印,引发资源损耗问题。

3.1.2 明确时间

在整理信息化档案时还需要明确归档时间,并且有秩序的进行整理分类。比如针对高校这种档案信息变动量较大的场所,应按照2次/年的归档周期对其进行分类处理。其中应涵盖基建档案与科研档案等不同类型。以往常在信息化档案归档3个月后出现“更迭现象”,即新的档案信息替换旧的档案信息,而在整改优化后可将归档时间进行准确记录,这样可实现实时化归档,保障归档工作质量。所以,在信息化档案管理过程中,需事先确定好归档时间。

3.1.3 整理内容

在对信息化档案信息进行整理时,还应当保证档案内容的完整度。按照相关信息化档案管理规范可知:在对信息化档案进行归档时应保证电子文件与元数据实施同步归档。相比以往档案管理流程,由于档案数据规模过于庞大,故而根本无法实现档案背景与相关记录的实时归档。因此,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协助下,档案信息能够得到精准化归档与整理,这也能为档案分类工作带来重要助力。

3.1.4 归档分类

以高校信息化档案管理为例,在对其加以分类时,应对每个大类进行细化分类。例如将档案划分为党政干部、行政部门、学生团体、教育科研等多个类别,之后再将每个大类细分为多项小类别,并采用“分类立册”的方式将其分别存储于不同档案库中,便于相关人员快速找到所需档案信息。同时,可参照一类档案种类、二类档案种类逐层进行查找。据此,在信息化档案管理期间,还需对原有信息查找功能加以强化,包括细化分为具体年份、关键词、来源等,以此提高档案管理水平[2]。

3.2 加强网络权限建设

3.2.1 内容筛选

信息化档案虽然从查阅或是整理等部分都较为便捷,但为了达到最佳管理效果,还应进一步加强网络权限建设,由此保障信息化档案的安全。其中应借助“数据过滤”功能,对归档信息进行筛选,一方面,可验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另一方面,能够及时消除危险数据,防止其他数据受到干扰而遭受泄露风险。目前,为了实现信息化档案数据筛选服务,可采用对应的检测技术对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中涉及到的网站、编程、发件方等信息加以过滤筛查,并且还能自行阻拦垃圾信息,一能节省储存空间;二能全面保障信息安全。因此,在信息化档管理归档整理分类期间需充分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促使信息化档案保持安全防护状态。

3.2.2 分级管理

信息化档案管理为了增加其安全性可实行分级管理模式。比如可应用虚拟网络技术结合电子档案中的用户名与硬件编码、指纹时间创新管理方法。同时,还可搭配端口支持协议对电子档案信息进行加密处理,这样既能实现信息化档案信息透明化服务,又能防止信息化档案中涉及到的档案资源出现泄漏丢失现象。另外,还可根据信息化档案中分类信息的重要程度选择适合的验证模式,最大化保障信息安全[3]。

3.2.3 数字签名

信息化技术的进步的确为信息化档案的发展带来重要推动力,但也为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风险。此时可应用数字签名的形式开展归档整理分类等各项工作,促使信息化档案在其利用阶段得到有效保障。所谓的数字签名与原有纸质版档案签名形式类似。在信息化档案归档环节,要求管理者通过签署姓名的方式验证使用信息化档案信息的合法性与规范性。若管理者与实际工作者并非一人,可实施“管理职权转接”,降低信息化档案管理风险。

3.3 合理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

要想保证信息化档案管理整理归档分类工作取得较大成果,应合理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具体方法如下:

(1)需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加以完善,包括测试功能等,能够自行检测系统的安全性与实用性,这样可帮助档案管理者缓解工作压力。同时,在系统设计环节还应做好整体规划工作,并对整个流程进行有效规范。比如在数据导入阶段,需先行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分类管理。

(2)注重技术人才培训。例如可研发新型管理系统,并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这样才能增加系统的有效性,并在运行期间制定健全的管理机制,由此保证管理人员能够顺利完成信息化档案管理任务。

(3)管理者应做好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工作。比如可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性能进行檢测,若出现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应立即加以修复,以免影响信息化档案管理整理归档分类等工作进度。

3.4 充分应用信息化电子技术

若能在信息化档案的归档、整理、分类等环节充分应用信息化电子技术将有效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还能扩大信息化档案应用范围。所以,管理者在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应用高新技术[4-6]。

以二維码技术为例,在整理信息化档案期间,应以“案卷”作为单位对档案进行有效整理。为了保证档案整理信息与归档内容相一致,可对每个档案设置二维码,进而通过系统扫描可直接知晓档案详细信息,包括卷名、图号、文件编号等。一方面,二维码技术的应用可增加系统校对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能帮助管理者快速掌握档案详情,进而达到最佳管理效果[7]。同时,在归档与分类阶段,运用二维码技术还能让管理者有针对性的将其进行客观归类,防止出现与分类标准不相同结果,最终增加重新分类风险。因此,信息化档案的推广能够为档案归档整理分类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归档、整理、分类等多重挑战,故而可从规范业务流程、加强网络权限、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信息化电子技术等方面着手,确保信息化档案在后续资源利用过程中突显出真正价值,以此保证信息化档案能为工作人员减轻负担,在保障储存安全的同时,也能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最终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侯苏珊.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探讨[J].兰台世界,2020(S1):72.

[2] 田勇.信息化发展导向下的妇幼保健档案管理研究[J].黑龙江档案,2020(3):77-78.

[3] 曲文,汤琦.基于BIM的医院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与探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0,21(6):98-100.

[4] 王玉玲,朱银培.新时期高校电子档案基于信息化发展应用研究[J].兰台世界,2020(6):61-63,66.

[5] 姜莹莹.黑龙江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9.

[6] 张映雪.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8.

[7] Alexander M Petersen,Orion Penner. Renormalizing individual performance metrics for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of sports records[J]. 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the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and Nonequilibrium and Complex Phenomena,2020,136.

作者:左丽娜

信息化档案信息安全论文 篇2:

档案信息化下的信息安全风险和策略研究

摘要: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网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档案信息化是基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立足于网络平台实现高效便捷的办公。但在这一过程中,档案信息化管理始终受网络风险的影响,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风险隐患。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针对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简要论述,并提供相应举措,为促进档案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安全风险;档案管理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档案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技术积累与创新,而是通过技术与管理系统性的结合,形成完整的档案信息化风险防控体系。对于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应以安全风险防控为主,对档案实现综合性管理,达到人防、技防与一体化档案信息安全体系。目前,档案信息安全风险防控是当前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使档案信息风险防控工作具备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确保在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开展[1]。

1 档案信息化信息安全风险

1.1网络风险

档案信息化管理涉及各个行业,对于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档案信息化主要是依靠网络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各个环节与网络联系紧密,在此过程中必须要确保用网环境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能够满足档案管理的最终要求。然而,受限于互联网技术的开源性,其诞生之初就面临着各种风险隐患,因此需要对采取相应的网络防范措施,减少不良因素对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的干扰。

1.2 技术风险

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基础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风险。信息系统建设主要是基于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搭建基本框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会存在着风险。特别是随着业务规模的增长,相关关联业务的增加,使得数据总量呈爆发式的增长,在应用过程中在技术方面与人员方面难免会存在着漏洞问题。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达到人防与技防为一体的系统化管理,减少档案管理的安全问题。

1.3档案信息管理风险

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思维理念与管理模式上,应与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结合。若以老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去开展信息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其工作效率难以提升,并且会增加相应人员的工作负担,无法深挖档案数据的价值。

2 档案信息化下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2.1加强基础网络安全防护

基础网络安全防护主要是从防火墙设置以及与互联网安全控制设备两个方面入手。首先,防火墙的设置是一种常用的基础性的网络安全保护手段,主要用来区别可信与不可信网络,对两个网络段的数据信息进行严格管控。防火墙技术在传统软件防护的基础上,实现网络网关服务器的防护,构建内部网络与公共网络之间的安全网关,实现对区域办公网的保护,以确保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在基础办公过程的用网安全,提升了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的安全系数。第二,互联网安全控制设备,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主要是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隔离,通过物理阻断的方法减少由互联网络以及非法网站的入侵和访问,应用效果较为明显,能够阻隔黑客的非法入侵。

2.2加强计算机环境安全防护

档案信息化管理使用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终端。对于计算机的安全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以及恶意软件的侵袭,在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会对相应的办公电脑安装防护软件。如,360杀毒软件、主机入侵检测软件等。为确保计算机终端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可适当引入计算机内部保护系统,能够对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实现自动监控、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功能,对访问数据进行甄别,使计算机终端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入侵检测技术的使用是为了识别和应对在计算机网络访问过程中,使用公共网络资源避免遭受恶意入侵的一种技术手段,入侵检测技术的使用对于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拓宽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应急渠道,确保了基础数字档案安全结构的完整性。此外,应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用网意识,不私自在办公电脑上浏览、下载非法网页与软件,减少安全漏洞的存在。

2.3 加强技术防护

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基于档案信息系统构建的基本框架,在技术防护层面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档案信息的传输应加密处理,以确保数据资料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窃取或阅读,对利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档案数据进行保密。第二,数字签名技术的使用是为了便于辨、验证电子文件,是以用户为基础的电子认证方式,主要基于数据加密技术,提升用户使用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第三,对于信息体系下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必须要确保整个操作系统的安全有效,通过对内部系统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检测,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运行系统,减少操作系统存在的漏洞。第四,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与传统的身份验证相比,其验证方法主要是依靠身体部位特征进行身份识别,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特点,可应用于密级较高的档案传输[2]。

2.4加强对档案信息化相关硬件与软件的建设

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的管理工作需要立足于办公系统的软件与硬件设施,在相关基础框架搭建完毕后,设备供应商不会对其进行频繁的系统性维护,因此需要加强达管理工作人员信息處理能力的提升。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人员应掌握对档案数据服务器的防护、软件功能权限的分类、用户权限的划分、信息资源的使用的能力,能够使用软件设施进行网络安全防护。对于硬件基础设施则需要掌握建立硬件防火墙、路由器以及连接内部网络限制。有实力的企业单位,可成立相应的信息化服务部门,实现对档案信息网络的管理,以确保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可靠运行,以减少病毒软件的入侵。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防护技术更加先进,确保了用网环境的安全。对于在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仍要看到面临着许多潜在的风险隐患,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与风险防控意识,从技防与人防两个方面入手,能够构建一体化的防控管理模式。通过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防护意识,以及加强技术防范能力建设,确保档案管理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安全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璞.论网络环境下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8(1).

[2]项雨琪 .新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研究[J]档案学研 究,2018,02:68-69

作者:车晓飞

信息化档案信息安全论文 篇3:

对档案信息化进程中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也加快了脚步,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也存在一定利弊,在其提高档案使用效率、检索速度等诸多优势的背后,档案信息化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在积极促进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保护档案资源的安全。本文在分析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性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安全问题;安全措施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也加快了脚步,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也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要使用信息化技术,以此来提高档案管理的归类、收纳、开发工作的效率,最终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从而实现档案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网络共享。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用数字化方式来存储资料,用标准化手段管理档案,通过互联网对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实现远程查阅档案信息。

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也存在一定利弊,在其提高档案使用效率、检索速度等诸多优势的背后,档案信息化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安全隐患存在于档案资料查询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比如电子个人信息被篡改、密码丢失,造成用户的信息泄露与遗失;档案信息化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制约,例如服务器的存储空间与安全性,一旦服务器出现问题会导致信息无法提取,影响档案工作的开展。

所以,我们在积极促进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同时,也需要建设档案资源的安全与保密工作,以此来保障档案信息化的可靠性与保密性,各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应该考虑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1.关于档案管理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随着科技的进步,使用现代化科技对档案进行管理的方法与传统档案管理法相去甚远,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所采用的档案保密技术已经不能运用于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管理人员的保密知识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档案技术的安全管理工作。因此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档案安全观念、及时掌握新的信息安全理念、及时更新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更新换代慢,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保密意识不高,安全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赶不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如果未及时增加相应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信息安全性很难得到有效实现和发展,更无法满足档案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2.档案信息的防火墙技术更新换代慢

档案信息的防火墙保护是以保护信息不泄露的防守为主技术,但随者破坏信息安全性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防火墙保护技术也需要随之不断进行更新,虽然信息安全保护技术以防守为主,但仍然能满足大部分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需要。目前档案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如何承受黑客对档案系统的非法攻击。黑客通过网络非法进入档案系统以获取所需的档案资料是档案信息化的重要安全威胁,因此我们所使用的档案系统与防火墙要能够经受一定的非法网络攻击强度,对于重要的档案信息要如何加密保存也是值得考量的问题。

3.档案信息化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法律建设的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在部分领域法律建设还存在空缺。档案管理领域也是我国法律法规的盲点之一,我国目前只颁布了《档案法》,其他法律法规亟待完善。《档案法》的立法早于我国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因此不能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规范化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也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导致无法可依的现象出现。一旦档案信息出现泄漏,一方面无法追究信息窃取黑客的法律责任,一方面也无法追究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疏忽。因此,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给予约束,相关部门需要马上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安全意识与档案窃取者的法律责任。

二、保护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安全措施

1.建立健全档案法律法规

档案管理安全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是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条件下,依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范档案管理工作,保障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保密性、有序性等。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增强档案管理的行政部门执法建设,加强行政部门对于档案的行政执法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普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知识,在社区生活区普及信息化安全知识,宣传我国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增强社会各个阶层、档案管理人员与有关行政部门的安全保密意识。

2.建设档案资源的信息安全技术

档案信息的信息安全技术不包含传统的防守技术,并且已经涉及到密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标记与鉴别技术、防火墙技术、系统漏洞修复技术等多种现代化安全保密技术。档案资源的信息安全技术在不断进行更新换代,我国需加快档案信息的安全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进程,在不断吸收科研领域最新的安全保护技术的同时,要坚持自主创新,开发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技术与使用设备。建立档案安全技术的科研专项基金,鼓励对信息安全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激发广大档案管理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3.建立档案技术人员保障

档案部门要具有现代化的人才理念,坚持有规划、有策略、有层次、有方法、有途径地展开档案管理信息技术人员的职前培训与职后教育。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是有效预防与保护档案资源安全的重要方法。通过社区宣传、职位培训、广告传播与法律法规等方法,宣传与提倡对档案资源进行保护。此外,通过以上分析,还需要重视职位培训,加强对在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与安全技术实操,颁发执业证书与职位教育活动,大力吸收引进档案管理技术开发人员,重视专门人才引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所需关注的主要问题主义,档案部门必须成立有关的安全工作机构与组织人员,建设处良好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最终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有序发展。因此,本文在分析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性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措施,以供后者参考。

参考文献:

[1]邱影.探析档案数字信息安全的有效管理[J].卷宗,2012(10).

[2]冯瑞清.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信息环境安全问题探析[J].黑龙江档案,2012(3).

[3]孟世恩,王颖,何芳.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的理论思考[J].档案学研究,2004(05).

[4]王美琴.我国档案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档案学研究,2011(01).

[5]王美琴.我国档案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档案学研究,2011(01).

[6]张锐.档案信息化理论体系建设的理性思考[J].档案学研究,2008(02).

作者:宋鹏飞

上一篇:社科院调研报告下一篇:学习报告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