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小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化艺术教育一直是我国落后地区的教育痛点,受长期本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广西农村各中小学对美术、音乐等文化艺术类的课程极不重视、教师对文化艺术教育的认知不高、艺术类师资匮乏、艺术设备不足。因此发展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就广西民族教育的文化艺术类教育所出现的障碍进行研究,为其提供理论支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中小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中小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论文 篇1: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综合艺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以综合艺术教育课程为出发点,基于云南省姚安县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困境和原因,并提出应对挑战的措施和策略。

综合艺术教育困境与出路中小学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贫困民族地区中小学,要不要开展艺术教育?如何开展艺术教育?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也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上,其他学科教育同艺术教育有着深刻的联系,构成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不可分割的“教育整体”。

自《艺术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相关的著作和文章层出不穷,研究者纷纷对综合艺术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策略、教学方式等方面加以论述,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不同观点。鉴于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名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教师,在结合自身二十余年的从教生涯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云南省姚安县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就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艺术教育的困境和出路作粗浅的探讨,以期为本地区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中小学艺术教育与综合艺术课程

我国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开始于19世纪末。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标志着我国新式学校体系的开始,虽然当时还没有设立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但随后在1903年清政府又重新拟定了一个《奏定学堂章程》,又称为“葵卯学制”。“葵卯学制”第一次肯定了图画和手工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正式确立了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之后,随着一系列教育标准的制订和实施、艺术院校的建立等,我国的艺术教育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按照中央民族大学高曼曼的观点,以时间为序,我国的艺术教育经历了建国之前、建国初、文化大革命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新世纪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六大阶段,并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特征,但都紧扣时代背景,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印记。

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综合艺术课程并非是音乐课和美术课的统称,而是在全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立足于我国艺术教育的长远发展所提出的新型课程。它摒弃了传统音乐、美术的分科制教学,实行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学科的相互交叉融合,其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艺术课程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艺术门类上划分,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从学科内容上划分指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创作。而事实上,因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于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省而言,自2002年昆明市五华区实施试点以来,艺术教育课程仅在经济条件好、师资力量配备齐全的发达地区得以贯彻。鉴于此,笔者所研究和探讨的艺术教育,仅限于狭义范围内的音乐和美术课程。

二、姚安县中小学综合艺术教育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姚安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国土面积1803平方公里,姚安坝子面积119平方公里,县城栋川镇海拔1870米,全县辖5镇4乡,77个村(居)委会,120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回等23个民族,总人口20.79万人,多数人口分布在广大的山区农村。在地理区位上,姚安位于攀枝花、大理、昆明三大城市大三角中心地带,是滇中城市群中的节点城市,是南永经济带的中间地带,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在历史上,姚安文化名人荟萃,唐代李善、骆宾王,明代李贽、徐霞客等均有诗文留姚;姚安籍文人陶珽、陶珙兄弟有诗集传世;清代高奣映博学多才,著书八十余部;清代姚安军民府知府纪容舒,史称姚安公,其子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姚安多有美谈;民国赵鹤清画集《滇南名胜图》饮誉海内外。有“姚安高氏历经四朝近千年为官的历史”的政治文明传奇和“一门出五举,三步两道台”的佳话;大成中学培养过中共云南省委早期领导人赵祚传,养育过2006年“梦想中国”冠军得主熊汝霖。自古以来,姚安就有浓厚的教育之风。

(二)姚安县中小学艺术教育概况

截止2011年底,全县有中心完小、村完小共66个,其中,坝区學校29个,其余37所学校全部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全县共有中小学教职工2202人,其中从事义务教育教师有1554人。小学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教师26人,音乐和美术教师18人。但这些人中只有7人上音乐和美术,其他教师都在上语文和数学。总的说来,除了县政府所在地栋川镇中心学校按照有关规定开足体育、音乐和美术课程之外,其他的学校都没有开足综合艺术课程,出现“有专业教师不开不上专业课,没有专业教师不开课”的艺术教育课程尴尬格局。

(三)姚安县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姚安县中小学艺术教育自改革开放至今,发展较为缓慢,除了偏僻的地理位置导致各方面的信息不畅通,观念落后等因素外,音乐和美术课堂长期被忽视,艺术教育学科不被视为重要学科是阻碍整个地区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与教育部门对农村艺术教育关注的不断加深,艺术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一系列有关该地区尤其是半山区和山区的艺术教育问题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由于受地域因素的制约,艺术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1.应试教育体制下艺术课程未列入各级升学考核科目

首先,虽然姚安县各级教育部门重视艺术教育并制定了相关条例与要求,但受目前我国应试教育升学模式的制约,音乐和美术课程未列入各级升学考核科目,长期以来,特别是在90年代,各级分管艺术教育的领导,心有余力不足,动不了真格。他们以胳膊(艺术学科)扭不过大腿(应试学科)来形容他们所处的尴尬的状况,很难从实质上深入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和从根本上实施素质教育。

其次,从教师履职情况来看,音乐和美术教师履职晋级考核分数没有加分,为了职称,许多音体美教师改行上语文和数学课,以保证他们在晋级考核中能更上一个台阶。

最后,农村小学由于师资不足,音体美专业教师都分配去上语文、数学课,不能从事自己专业教学。同时,这些学校也不开设音乐、美术、体育课。

2.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奇缺,配备不足

在师资方面,姚安县中小学校的艺术教育师资状况长期令人堪忧。因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乡村学校配不起也养不起专职艺术教师的状况普遍存在,大多由非本专业的其他学科教师(艺术爱好者)兼音乐和美术课,教学质量与效果只能停留在低级程度上。部分乡村学校连能兼音乐课的教师都没有,音乐课只能虚设。近十年来,从师范类学院音美专业或专业音乐、美术学校毕业到姚安县任教的专职13人,在师资配备方面严重不足;

其次,就科班出生的音乐美术毕业生而言,受乡村经济、生活条件、文化氛围、个人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师范类学院音美专业或专业音乐、美术学校毕业大多不愿去乡村学校任教的状况一直存在。从与报考艺术类学院毕业生的交谈中得知,在大学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专业学习中,由于艺术类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专业的学习上,回家乡的农村中学里教授音乐和美术课,不但工资不能满足自身的期望,学校的硬件设施、文化氛围等也成为其不愿意回到故土报效家乡的重要原因。随着城市中从幼儿至老人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艺术类毕业生趋向于选择培训机构、家教,甚至于择机在需要参与文艺演出的单位担任排练、指挥、导演等,收入可观。以昆明各大广场盛行的广场舞为例,按人头每人最低10元的收费标准,一个老师带30个学生,光是人头费就可以到3000元。从短期的经济收益看,相当于在农村中小学任教一个多月的工资。

3.艺术教师继续教育仍有瓶颈

自从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以来,笔者发现艺术教育的教师存在继续教育难的问题,这其中存在着学校领导不重视与教师本身不重视以及艺术教育教师进修机会和途径少三方面的原因。一些参加学历补偿教育专升本函授的教师,因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原因,以及音乐函授教育形式本身的局限性与不完善,使得函授教育的“水份较大”,这些都影响着艺术教师自身素质的切实提高。受到传统的“大三门”与“小三门”观念的影響,音乐和美术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及待遇(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及津贴分配等)普遍不如其它“主课”教师,音乐和美术教师常为待遇不公影响工作热情与情绪。以我认识的一个学生为例,该生于2004年从省属重点师范院校美术系毕业后,到县城(还未到乡镇一级)中学上了五年的美术课,从未有过进修的机会。后不满足于自身的现状,考上研究生后辞职就读于省城某校美术系。就其目前的情况看,尚未毕业的他一幅画(正常水平)卖价在2000元左右。当问及毕业后是否从事教书一行时,回答是否定的。

4.音乐课程开设与教学普遍存在问题

由于师资持续短缺,师资素质低下,姚安县不少乡村学校音体美课形同虚设,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音乐和美术教师常为“阵地被占领”(课程被“主课”占用)而苦恼和叹息。这种现象在高中阶段尤为普遍与严重。在师资不足与缺少的学校,艺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不规范、随意的现象,把艺术课变成简单的娱乐活动,不仅有损学科的科学性,对学生也是误导和不负责任的。以音乐课程为例,音乐教学设备的状况比较差,受经济状况的影响,专门的音乐教室不是每校都有,音乐教室条件差、环境差的现象在不少学校存在。只有少数条件好的学校为迎接验收、达标、评估,对音乐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不少学校音乐教学设备陈旧落后。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的要求,就目前姚安县的情况而言,尚未达到通知要求的三分之一。在广大乡村学校,钢琴,风琴等基本的教学用具也不具备,教学音响设备、多媒体音乐教学更是奢谈。设备对于姚安县绝大多数中小学艺术教师而言,仍然是梦想。

虽然近些年来,随着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姚安县艺术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然而,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主张“乐以教和”,明确指出艺术化的行为和人格,是社会教育和自我修养的最终目的或最终阶段。古人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正是对人综合艺术能力的追求。功能主义学派认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则是教学发展的主要延续场所。代表人物舒尔茨(T.W.Schultz)指出,学校教育与知识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因素。他指出“教育远不是一种消费活动,相反,政府和私人有意识地做投资为的是获得一种具有生产能力的潜力,它蕴藏在人体内,会在将来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具传递和维护(复制)文化的作用,以及对新知识的发现、创新、传承和再创造功能。

三、姚安县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出路与对策

作为滇中要塞,姚安的经济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教育教学资源上,姚安拥有丰富的本土化课程开发资源。中小学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征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针对姚安县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困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目前出现的问题。

(一)提高相关政策的落实力度

首先,应提高对相关政策的落实力度。通过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教育观念有所改变,许多人都充分意识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然而,因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相关政策的落实力度的监督和奖惩力度不够,很多时候,相关政策只变成了写在墙上的标语,而没有真正起到文件的作用。其次,完善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引导学校确立以“优化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校本艺术教育理念,制订艺术教育工作计划,并有条不紊的按计划实施。学校应尽可能地提供学生进行音体美活动的必须的场所,创造条件加强各种艺术教育设施的配套完善。建立艺术图书和资料库,提高学校的艺术氛围等。作为国家73个重点扶贫开发县之一,政府应做好国家“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自愿赴边疆艰苦行业就业先进毕业生、志愿服务基层志愿者”的宣传和后期保障工作,积极引导和吸纳志愿服务边疆的毕业生到我县就业,做好政策的调控者和宣传者、保障者。

(二)构建艺术教育教师培养和任用体系

首先,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政策力度,开足音体美课程,确保音体美专业教师在校上音体美专业课,使他们学以致用。其次,运用绩效方式,吸引更多的艺术专业教师到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任教,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等;第三,要培养建立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自己的艺术教师骨干队伍,地方相关部门机构定期对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现有的艺术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对偏远地区的艺术教师更要注重音体美的综合培训,使之成为较全面的艺术教师;第四,可以采取对口支援的方式,选派城镇学校较为专业的艺术教师、师范学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到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进行短期任教,以缓解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艺术教师不足的现状;第五,从生源源头入手,针对艺术类学生学费高,入学经济门槛高等特点,采取定向培养方式,资助有志于从事艺术教育但家境贫困的艺术类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后回家乡任教,做好返乡就业条件的提供者。

(三)完善教师履职考核体系,将艺术教育课程纳入晋升考核范畴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教师,一个观念能够解决的现象,也非一蹴而就可大功告成的问题。在不能够改变现行教育格局的情况下,应完善教师履职考核体系,将艺术教育课程纳入晋升考核范畴,尊重“副科”教师的主体地位,以保证体育、音乐和美术教师在学校基本待遇,如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及津贴分配等得到保障,使他们作为艺术教师的职业生涯有奔头,有盼头。稳定音体美教师队伍。

(四)發掘教师潜能,开发本土化课程资源

姚安县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虽然没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的艺术教育(如:音乐、美术)教学设施,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却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如长篇史诗《梅葛》被誉为“彝族的百科全书”“姚安花灯”源远流长,彝族打跳欢歌载舞,以及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可运用于欣赏教学、节奏训练、野外采风等教学之中。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又因其接近学生生活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弘扬民族音乐。同时,姚安的地理环境与地方特产也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立体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村学校虽不一定具有雄厚的资金配备现代化的音体美教育教学设备,但它地处农村,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师生来说唾手可得,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加工成精美的具有特色的乐器;我们不一定能欣赏到中世纪欧洲的画风,但盛夏田野中那翩翩起舞的荷花,那翻滚的麦穗,金秋收获时节那黄橙橙的稻谷,甚至山野中那放牛的娃,那扛锄的大爷,都能成为学生们心中最美的风景画。

四、结语

苏联教育家舍吉宁认为:“艺术教育如果被分割成零碎的、彼此脱节的条块,知识的世界就变成彼此隔离的‘孤岛’。”因此,他很早就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综合艺术教育的理念。他介绍说:“我们第一次抛开了通常的音乐专业课的形式,我们读诗、写小说、画速写、去捷列克河和森林旅行,在夜晚的篝火旁听神奇动人的故事,音乐知识不是我们最

基本的内容。”或许姚安只是一座孤岛,艺术教育也只是一座孤岛。但知识的世界不可能,也绝不会是一座孤城。鉴于此,笔者认为,撇除地域上的差异和学科上的偏见,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立和实施,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而且能够促进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边疆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空间;更重要的是,试图通过艺术课程的实施,改变“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格局,以更好地贯彻“教育公平”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改革[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3).

[2]高曼曼.民族地区中小学综合艺术课程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

[3]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4]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5]纪河.学校教育社会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8-22.

[6]高曼曼.民族地区中小学综合艺术课程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32).

[7]高曼曼.民族地区中小学综合艺术课程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

作者:盛汝芬

乡村中小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论文 篇2:

文艺视角下的广西农村民族教育:障碍及消解

【摘要】文化艺术教育一直是我国落后地区的教育痛点,受长期本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广西农村各中小学对美术、音乐等文化艺术类的课程极不重视、教师对文化艺术教育的认知不高、艺术类师资匮乏、艺术设备不足。因此发展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就广西民族教育的文化艺术类教育所出现的障碍进行研究,为其提供理论支持。促成“壮族文化艺术”与“教育和谐”的有机结合,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民族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广西民族教育;农村各中小学;壮族文化艺术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文艺视角下的广西农村民族教育:障碍及消解》

一、广西农村教育发展现状

(一)广西农村艺术教育及民族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1.农村艺术教育

目前,广西农村文化艺术类师资短缺,在教师分配中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不足,导致没法规划出最有效的农村教师编制,农村中小学的艺术类课程作为“副课”经常由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的任课老师来授课,一方面“主课”的任课教师教授艺术类课程的质量参差不齐,且不够专业,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这些老师的授课压力。

农村各中小学校依然将美术课程、音乐课程视为“杂课”[1],文化艺术类课程的形式大多流于表面,还经常出现文化艺术课程被数学、英语、语文等课程占用的情况,艺术课程在农村不受重视,成为文化课程附庸。广西壮族文化艺术的教育课程在农村基础教育中也是屈指可数的。

2.农村民族教育

广西加大了对民族教育的财政支持,但是广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在义务教育普及的情况下仍然出现许多学生辍学的现象,许多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无法得到保障,民族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稳步发展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广西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民族教育规模还需要不断扩大。

(二)艺术教育发展趋势

1. 国内方面

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是一个重大的命题,相较于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文化艺术教育仍然存在流于形式、专业性不足、重视度不高、课程占比小、专业师资匮乏等问题,且由于学生的升学压力逐年增大,学业竞争激烈,而各中小学以考试作为升学的主要标准,在这样单一的考量体系下,学生为以后获得较好的学习资源,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考试科目”上,从而冷落了艺术类课程。再者,许多学生家长不能足够重视文化艺术教育。国内的中小學未开设足够多的艺术课程;广大中小学生没法累积足够多的艺术素养。现阶段我国公立学校所提供的艺术课程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艺术课程需求,导致我国少年儿童艺术素养偏低,缺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国民对艺术的教育认知不足,不够重视。农村儿童几乎没有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的机会,而农村儿童家庭也无力支持其学习艺术,农村艺术教育基本条件建设较差。

虽然国家颁布了有关重视艺术教育发展的政策,但仍然存在城乡艺术教育发展极不均衡,艺术师资极度匮乏,艺术设备普遍不足的等问题,文化艺术教育的发展缺口仍然存在。

2.广西区内

广西区内针对少数民族教育制定了多项条例,大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发展,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教育促进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18年11月28日通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鼓励并促进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投入民族教育,扶持具有壮族特色的相关学科建设,支持弘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地方的课程设置上,中小学可开设民族艺术和民族体育等相关的选修课程,深度挖掘壮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

二、广西民族教育及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障碍

(一)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的障碍

1.教育普及率

近年来,广西的民族教育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由图1可知,在广西,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普及率较高,在校人数最多。由此可见,中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阶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在中小学处于萌芽阶段,亟需高质量的文化艺术启蒙课程。

2.财政支出上

由图2可知,广西虽然加大了对艺术教育的财政扶持力度,但艺术教育的总产出仍然较少。在财政上的支持还需要科学的规划。

(二)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障碍

如图3所示,广西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支出占比较少,城镇儿童在文化艺术类实践活动中大多数会选择参观当地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艺术熏陶的实地条件不够多元。相比较而言,农村儿童的文化艺术教育设施更加的薄弱,农村儿童几乎没有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的机会,由于所在居住地与城市有着较远的距离,加之每次考虑出行的安全问题,使农村艺术教育的实施尤为艰难,再者,农村艺术教育的基本条件较差,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

对文化艺术教育的认知度不足:农村学生的家长有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学历不高,思想比较传统、艺术素养不高,在本身的思想上也不注重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再者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对壮族的艺术以及文化并没有深刻的认知。而农村大部分在职教师和学校领导对文化艺术教育也缺乏认识。

相关的艺术设备配备不足:由于广西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经济发展缓慢,教育也十分落后,对教育投入的资金不足,引进艺术相关设备难度大,引进之后,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也是一大难题。与壮族文化艺术相关的书籍少。

艺术类师资不足:编制不足,工资待遇较差,工作环境较差导致农村艺术类师资极度缺乏。

三、促进广西农村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对策

(一)经济支持与政策支持

当地政府加大财政支持、政策支持,有效的促进壮族聚居地区学校建设、教师培养培训、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文化融合创新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加快推进壮族民族聚居地区文化艺术教育服务的普及。依靠广西当地的区位优势不断开展壮族艺术文化活动,培养农村孩子的艺术细胞,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艺术文化教学课程。

(二)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与广西农村中小学、当地村干部及教师合作开展对当地学生展开壮族文化艺术教育,开展抛绣球、唱山歌等一系列有趣的文娱活动,给学生以体验式、沉浸式的艺术文化熏陶,体验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魅力,保有广西的文化多样性。

(三)“流动博物馆”“流动图书馆”

针对广西农村中小学生难以实地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问题,以大学生支教队伍的形式,搭建车上流动博物馆、图书馆,让农村中小学广大学生亲身体会壮族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加大宣传

通过拍抖音短视频和纪录片的方式,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实时记录大学生的支教过程,宣传民族艺术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媒体展现广西民族艺术文化教育的趣味性以及其深刻的意义。

(五)公益募捐

通过宣传,吸引更多的教育者和志愿者投身于广西农村中小学的建設,并通过公益募捐来帮助广西农村中小学引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艺术设备。

(六)高校合作

与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美术系、舞蹈系、艺术设计系;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美术学;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学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等院校院系合作,鼓励艺术专业学生参加特岗教师考试,支援农村,解决高校的就业问题。

(七)补足配齐紧缺学科教师:相关部门应制定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不断加强补充相关配置

重点补充农村、欠发达和民族地区乡镇村中小学教师。逐步提升文化艺术类教师的工资及福利,达到吸引文化艺术类师资流向农村的效果。

(八)加强教师培训,建构课程架构

加强对乡村学校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尤其是转岗教师的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要建立稳定和长效的教师培训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村艺术教师发展提供机会。与此同时,可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到总的教学计划中去[2]。在农村中小学建立一个可行性强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教育教学的课程架构。

(九)充分利用信息化解决开课问题

要充分使用好广西政府为广大乡村学校配备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以慕课、微课、小视频课堂等方式,拓宽文化艺术类课程的授课方式,为文化艺术类课程服务,努力帮助实现广西农村中小学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参考文献:

[1]杨青楣.农村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以江西上饶县为例[J].中国文艺家,2017(4):227.

[2] 刘深.关于广西高校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体系建构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4(47):4-5,35.

作者简介:李培云(1999-),女,广西桂林,本科,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谭芳冰(1999-),女,广西桂林,本科,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张莹(1992-),女,广西钦州,硕士,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作者:李培云 谭芳冰 张莹

乡村中小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论文 篇3: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初探

在“素质教育”越发被重视的大环境下,教育观念在改变,教育方法层出不穷,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也在适应世界的变化而发展。“音乐教育”方法的一次次变革,当然也包含在内。“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因此,这一概念日益丰富和完善。而音乐是人类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故而“音乐教育”更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但大多数地区的人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这一观念,譬如我国的边陲,或是众多省份的农村,这些观念落后,国家政策没有起到太大影响力的地区,忽视音乐教学的现象是可想而知的。初次深刻接触到“音乐教育”,或者说对“音乐教育”产生兴趣是在2015年上半年,作为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为考音乐专业教师资格证做准备。在阅读了大量的“中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这两方面的相关资料之后,发觉书本上描述的素质教育理想状态实在是“丰满”,而现实却是“骨感”的。向当地“青春之光志愿服务团”了解到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时,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关键词】音乐教育;推行;调查

1 观念意识落后、教师之间没有达成共识。

王友祥与潘恒亮的文章《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提到“我校的部分老师对艺术教育认识模糊,认为艺术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重点,是非考查科目,至于培养艺术人才是专业学校的事。”由此可以想见忽视音乐教学、占用或“砍掉”音乐课的现象简直会是“家常便饭”。作为老师,农村音乐教育发展到今日,仍然抱有消极对待、简单应付的态度,而且在农村小学,基层领导对音乐教育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且本身艺术素质低下,他们普遍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由此可见,此种倾向是过去、当前乃至今后影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真正向前发展的最为严重的危害。因此,我认为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必须从根本出发,将这种落后的观念和意识连根拔起,必须彻底改变学校领导、教师甚至家长的对于音乐教学的观念,真正使乡村小学重视音乐教学。

2 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难实施的原因及对策》一文中将现任小学教师的音乐素养程度分为三类:第一,未进行过教师的系统训练,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差,指导学生实际训练的技能十分有限;第二、虽经过教师的比较系统的学习,但音乐的能力不突出,更无特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只停留在能简单的识谱上;第三种,进行过专门的比较系统的音乐教師培训,对音乐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我相信,目前在乡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非专业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而第三种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应该是在极少数。正是因为这样,农村学校的非专业教师不擅长弹奏钢琴,上课不用钢琴,长期闲置,钢琴只落成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更有甚者能唱两首歌便成了音乐教师。由于这些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等方面以及对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和小学专业音乐教师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一现象实在令人担忧!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3 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

首先,缺少音乐专用教室。通过一些志愿服务平台发布的新闻图片,可以发现在农村小学教室都是狭窄阴暗的,普通教室的容量都十分有限,更不用说提供专用音乐教室了。假使在班里进行音乐畅游课,学生坐在原来的教室上音乐课发出的声响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班级上课,音乐唱游活动更加难以开展。其次缺少音乐教学必需的教学设备以及音响资料。虽然学校有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但极少用在音乐教学上。这就牵扯到了教育资金问题,彭倓《对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一文中说到:“加强音乐教学的设施建设,首先,国家应该增大对乡村中小学的教育投资。其次,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增强地方财政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农村落后状况。”

4 音乐教材不符合农村小学实际教学情况

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显然与农村小学生现实的情况是脱节的,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在此情况下不少学校虽然订了教材但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不得不抛开教材。许多教师没有乐理知识、不渗透五线谱常识没有音响资料哪里还谈得上如何去欣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来进一步改进音乐教材,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编写科学、合理并具有农村小学特色的音乐教育教材。

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初探”,对影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严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导致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原因远不止这些,望能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友祥,潘恒亮.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0.

[2]张万河.农村小学艺术教育难实施难的原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0(04).

[3]曹广壮,郑颜文.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改革对策[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4]刘吉惠.关于加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2).

[5]汪洪洋.浅谈乡村学校艺术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

[6]彭倓.对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8(01).

作者简介

姬妲瑾 (1996- ) ,女 ,汉族,安徽省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中国矿业大学 音乐系大学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为音乐学专业。

胡之垣 (1995- ) ,男 ,汉族,江苏省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中国矿业大学 音乐系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音乐系 江苏省徐州市 221116

作者:姬妲瑾 胡之垣

上一篇:冬春农业科技培训方案下一篇:市场综合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