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条例对策研究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旅行社办事处一般是指旅行社在异地设立的从事旅游宣传促销、协调联络、售后服务等工作的办事机构。依据相关资料,旅行社异地设立办事处现象在中国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旅行社办事处的产生有一定的市场合理性,却也对旅游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调整对办事处全盘否定的思路,建立配套的相关政策,促进旅行社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旅行社条例对策研究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旅行社条例对策研究论文 篇1:

新版《旅行社条例》的实施及对旅行社业的影响

摘要:新版《旅行社条例》已于2009年5月1日起实施。这是旅游行业长期以来努力的结果。现在看来,新《旅行社条例》的实施很及时,对旅行社业的发展,对市场的培育,对行业经营行为的规范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积极作用。新条例进一步降低了旅游市场准入门槛,减轻了旅行社的经营负担,同时也加大了对旅行社违规经营的处罚力度,这对我国的旅行社、旅游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都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旅行社条例》;实施背景;新变化;经营思路

国务院颁布的新修订的《旅行社条例》已于2009年“五一”正式开始实施。新条例为我国旅行社管理体制做了重要的改革,对旅行社业的发展,对市场的培育,对行业经营行为的规范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条例的出台必将促进旅行社在新的水平上进行新一轮的竞争。为了迎接新的挑战,旅行社只有做出正确的战略和战术选择,才能在全面开放的旅游市场上持续地健康发展。

一、《旅行社条例》实施的背景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旅行社在经营体制、经营模式、经营行为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996年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中的一些条款已经不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新版《旅行社条例》的实施不是偶然的,其外部原因是:中国“入世”后,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旅行社业对外接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行社业应该同步;中国的游客正在逐步成熟,对旅行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世纪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1]。

其内部原因是:中国旅游首先从入境开始,旅行社也是“外向型”的企业,国内旅游的迅猛发展,促使旅行社向“外向型”转变;信息化时代对现代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旅行社必然“升级换代”;长期以来,旅行社体制落后,机制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原有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已不能适应旅行社业发展的需要。

二、新条例带来旅行社行业的新变化

通过比较,新条例带来旅行社行业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行社的异地扩张速度加快,竞争将更加激烈

新条例实施前异地设立分社有严格的营业额标准,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办事处。新条例规定设立分社没有地域限制,也不用太复杂的手续,这相当于打破了地方保护主义,为有实力的旅行社异地扩张创造了机会。此外,有实力的旅行社门市部和营业部将逐步增加,实力差的网点逐步减少。

新条例降低了旅行社的注册资本,放松了质量保证金的缴纳方式条件,降低了旅行社的资金周转压力,这些都意味着行业准入门槛的降低,鼓励了旅行社的设立。此外,市场上将不再存在旅行社挂靠、承包现象。由于注册资本的大幅降低,那些原来挂靠、承包部门的经营者将会设立自己的旅行社,而依靠出租营业部和门市部的某些传统大社将被迫改变经营方式。通过优胜劣汰,市场走向有序的规范发展[2]。

2.旅行社行业结构将重新洗牌,逐步进入寡头垄断阶段

随着市场上旅行社数量的增加,旅行社行业会进入并购、重组阶段。国企性质的传统大社体制僵化、人才匮乏,如不及时改制、转型,将会受到新条例的深刻影响。随着新条例的实施,在传统大社中掌握客户资源的优秀部门经理们将开设自己的旅行社,造成业务的大量流失。新兴的民营资本和风险资本力量将开展一系列的并购、重组活动,民营资本旅行社将会迅速发展。特别是在风险资本介入后,这些经过市场洗礼的民营旅行社将会借助资本的力量开始扩张。规模小、实力小的旅行社或者消亡、或者加盟大的旅行社,旅行社行业在几年后将进入寡头垄断阶段。

3.专业分工更加细化,形成“批零”结合垂直分工体系

长久以来,我国一直实行旅行社的水平分工方式,旅行社无论大小,都要进行从产品设计开发、销售到旅游接待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没有形成整个产业“生产、批发、零售”形式的垂直分工体系。当前市场上仅有众信国旅、凯撒国旅等综合批发商,而专业批发商、综合代理商和专业代理商才刚刚起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新条例的实施将使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到需要细化、分工、专业的“十字路口”,未来的旅行社将是大的更大,小的更小,专业的更专业,逐渐形成“批零”结合的垂直分工体系。出境游模式将率先靠近发达国家的旅行社模式,专业分工细化,会出现综合批发商、专业批发商、综合代理商、专业代理商四种业务模式,并互相交叉。

4.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提出了具体要求

新条例明确了旅游、工商、价格、商务、外汇等有关部门的职责,进一步扩大了旅行社的监督管理机构范围,有利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借鉴相关部门的力量,填补旅游行政部门在行政执法中的空白。

5.条例更强调旅游者权益的保护

新条例更强调了旅行社及其服务人员对旅游者的服务责任和义务,真正体现了服务企业的“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导向。主要体现为:

质量保证金的收缴渠道更中立。改变由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收缴的方式,采用银行代收或银行担保的方式,保证专款专用;加强了“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加强了对导游人员的行为监督;对导游的权益以及旅行社的“委托业务”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旅行社条例》的出台充分体现了旅游行业的法治进步,为规范我国旅游市场,加强旅行社的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操作性。新条例实施后,受益最大的还是“游客”,相比较之下,众多严厉的管理规定将给旅行社带上“紧箍咒”,促使其严格管理、规范竞争,可能会造成旅行社行业的又一次重大“洗牌”;同时,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作用将更加明显,但是相比以前旅行社之间出现的“饮鸩止渴”式的不正当竞争,以及由此引起的诚信缺失等问题对整个行业的损害,《旅行社条例》对行业的正面作用不容小视,大多数旅行社将会在严格的规范和管理下脱胎换骨,走上一条更为积极、健康的发展道路,那些诚信、守法经营的旅行社将是最终的受益者[3]。

三、新条例实施后旅行社企业的经营思路

新条例实施后,旅行社行业将从小、散、乱的经营模式逐步走向集中、规模、规范的发展模式。旅行社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的优点,选择适当的经营战术,形成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把能做到的做到极尽和完美,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

1.再造业务流程,加强内部管理

知识经济的来临促使旅行社必须重视信息与消费者需求这两个决定成败的因素。当务之急就是再造业务流程,改变小作坊式的操作,向业务流程数字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构造业务流程相关联、高度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操作平台,通过市场策划、统一采购、高效营销、财务结算以及质量过程的追踪和售后服务,建立一条低耗高效、适应市场竞争的内部管理链条。

实现信息化管理,形成无纸作业,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改“串联”作业为“并联”作业,使所有相关工作都可以在互动的情况下同时进行,大幅提高流程运行效率;完善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维护,制作专门的客户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分析找出个性化服务的依据;重视员工关系的维护,摆脱业务部门经理控制业务的畸形运作,使多数员工公平、公开地掌握信息与资源,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岗位责任制、合理的分工与绩效考核标准来激励员工,从而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2.产品经营差异化,不断更新营销策略

在当前的旅游市场上,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线路组织同质化、营销手段同质化等,导致了恶性削价竞争。旅行社应该从长远出发,注重市场调查、需求趋势预测,选择符合消费者偏好的特定细分市场,深层次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以创意打动消费者,以细节感动消费者,再加上富有特色的服务,增大产品的差异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应注重开发主题旅游产品、旅游专线产品,增强产品的参与性。

我国旅行社市场环境与制度环境不健全,许多旅行社经营不规范,国内旅游者不够成熟,这些因素使得价格成为许多旅行社竞争的主要手段,而很少运用市场营销的其他手段。为适应旅游需求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的趋势,旅行社应改变大众化营销模式,采用一对一营销、区隔营销、适位营销等策略。使用多元的传媒渠道,积极与网络公司联合,设计个性化的电子商务活动方案,建立企业网站并进行宣传,在网站上发布新产品信息,建立交易体系,进行“线上”、“线下”整合,将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有效地结合起来。

3.提高服务质量,进行品牌建设

完善的服务、企业的信誉能吸引大批的回头客人,因而旅行社应规范服务程序,提高产品质量。一个有高服务质量的旅行社更能给人以信赖感,从旅行社的竞争趋势来看,鲜明的产品特色、合理的价格和细致入微的服务将成为旅游市场的最终选择。因此,旅行社企业必须从细化服务入手,通过提供充满真情和个性化的服务,使旅游者在享受实惠价格的同时,感受到来自旅行社的真情实意的关怀。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旅行社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赢得市场的信任,才能长远发展。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并且其生产和消费也是同时进行的,顾客在购买之前对将要享受的服务缺乏直观的感受和客观的评价,因此,对品牌的认知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各旅行社要增强品牌意识,注意对外形象的一致性、明确性,导入CI和CS战略,以高质量的服务树立品牌,以细分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特色产品,以产品创新来延伸品牌,建立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考文献:

[1]张江魁.新的《旅行社条例》实施中应把握的主要问题[EB/OL].百度文库.

[2]姚延波.旅行社经营与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3]王春雷.中小旅行社的经营困境与创新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2004;(5):34-37.

2014年1月第33卷第1期

作者:徐琳瑞

旅行社条例对策研究论文 篇2:

中国旅行社办事处研究

摘要:旅行社办事处一般是指旅行社在异地设立的从事旅游宣传促销、协调联络、售后服务等工作的办事机构。依据相关资料,旅行社异地设立办事处现象在中国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旅行社办事处的产生有一定的市场合理性,却也对旅游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调整对办事处全盘否定的思路,建立配套的相关政策,促进旅行社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旅行社;办事处;南京

引言

旅行社办事处一般是指旅行社在异地设立的从事旅游宣传促销、协调联络、售后服务等工作的办事机构。

旅行社设立办事处类似的分支机构,在2009年5月3日《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颁布实行之前,属于违法行为。

2001年国务院修订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同年12月27日,国家旅游局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1年),《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1)第29条明确规定,旅行社根据业务经营和发展的需要,可以设立非法人分社(以下简称分社)和门市部(包括营业部)等分支机构。 旅行社不得设立办事处、代表处和联络处等办事机构。第61条规定,旅行社违反规定设立办事处、联络处和代表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3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1)从法律制度上禁止了旅行社设立办事处。在2009年5月3日以前,尽管旅行社设立办事处属于非法活动,但现实中却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旅游目的地旅行社在该城市设立办事处,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规模城市和省会城市。以南京市为例,每周在旅行社行业中都有定期投放的各种同行杂志,依据杂志资料,外地旅行社在南京设立办事处已经属于非常普遍的现象。

一、旅行社设立办事处的驱动因素

1.营销需要。异地旅行社出于市场营销的需要而在南京设立办事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旅行社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旅行社按照业务职能可以分为两类,即组团社和接待社。对于既是旅游客源地又是旅游目的地地区的旅行社来说,往往兼具组团和接待的双重职能[1]。一些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如湖南张家界、云南丽江等,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对较低。这些地区的旅行社组团业务相对较少,接待外来团队成为公司的主要业务。对于南京市场,其直接客户就是南京的旅游组团社。旅游目的地旅行社不会固守在旅游目的地城市等待业务,到客源地南京进行主动营销也是势在必然。

在现实的旅游接待程序中,一般是南京的组团社与游客签订合同,然后再把旅游团队委托给旅游目的地接待社进行接待。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接待过程中遭遇到合同违约事项,要由组团社首先对旅游者承担责任,如果接待社违反合同,组团社有权利向接待社进行追偿。而一般组团社与接待社位于不同的地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复杂烦琐。旅游目的地旅行社主动到南京设立常驻机构帮助组团社协调解决旅游者旅游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甚至实施先行垫付团款,旅游结束后再结算的政策。此举更容易取得组团社的青睐,进而赢得南京客源市场[2~3]。

2.承揽南京组团社零散的客户旅游业务。在现今的旅游市场中,相对团体而言,零散的游客出游的更多。如南京—张家界线路,南京的旅行社收到零散的游客,因为人数较少,交通、住宿、游览等方面都无法享受折扣,导致单独成团在经济上不可行。张家界某旅行社驻南京办事处这样的机构却可以接收零散的游客拼团出行,即便在南京无法拼成团队,也可以在张家界进行拼团。何况张家界某旅行社可能在其他大中城市也设置有办事处等机构。因为长期与航空公司合作,所以在机票价格上相对更有优势,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南京市散客出游的线路。

3.利润最大化。在传统的旅游市场格局中,组团社拥有客源,所以就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接待社为了赢得业务就逐渐降低接待价格,从而导致低价竞争,接待社利润率大幅下降乃至引发生存危机。如张家界等旅游名胜地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当地旅行社却在市场格局中相对于客源地组团社处于劣势。南京是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大城市,人口密集且经济发达,居民出游意愿和消费能力都较强。接待社具有在南京开展业务,直接对游客从事一条龙服务的利益驱动。

4.法律制度困境。国家旅游局制定的原《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31条规定旅行社设立分社,必须满足年接待旅游者达到10万人次以上和进入全国旅行社百强排名两个刚性条件。并且旅行社每设立一个分社,其注册资本和质量保证金都要大幅增加。

《旅行社管理条例》(2001)和《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1)给旅行社进行异地经营设置了比较高的准入门槛。旅行社面临异地经营的种种市场因素驱动,而原法律制度对于旅行社设立分社却设置了相对较高的门槛。因此旅行社异地设立办事处变成为一种常态。

二、旅行社办事处存在的问题

1.加大市场风险。部分接待社在全国设立有众多的办事处机构,质量保证金和注册资本金却保持原状,一旦出现经营风险,接待社将难以承担,组团社和游客的合法权益面临着严重被侵害的风险。南京市场上出现的种种异地旅行社办事处,也并非都与旅游目的地接待社具有隶属关系。相当一部分成为合作分成关系,甚至直接以专线名义而非旅行社名义进行宣传。办事处成了一种介于组团社和接待社之间的中间体,一方面从组团社那边接收团队,另一方面把团队发给不同的目的地接待社。一旦组团社与办事处出现纠纷,将很难维权[4]。

2.扰乱旅游市场秩序。部分旅行社南京办事处一方面服务于组团社,另外一方面也对旅游者进行报价,办事处为了迎合旅游消费者低价预期,导致组团社市场利润微薄,行业无序竞争,而最终影响到旅游消费者的旅游质量[5]。

3.脱离政府监管。部分旅行社南京办事处直接从组团社收取旅游团款取得营业收入。没有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没有进行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游离于行业监管、工商监管和税务监管之外。部分办事处甚至直接以自身名义对旅游者进行广告宣传,直接收旅游者团款,取得营业收入。办事处无任何可以承担风险的注册资本和质量保证金,一旦经营者携款潜逃,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三、旅行社办事处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新的《旅行社条例》并自同年5月1日起施行,国家旅游局也于2009年颁布了《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并自同年5月3日起施行。《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第52条规定,旅行社的办事处、联络处、代表处等从事旅行社业务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旅行社条例》第46条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默许了旅行社设立办事处,但严禁旅行社设立的办事处从事旅行社业务经营活动。依据《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调整对办事处全盘否定的思路,建立配套的相关政策。

1.对旅游社办事处进行引导和监管。办事处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活力,监管措施应当进一步明确。设立办事处的旅行社应当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旅行社,允许办事处可以开展以下业务:代表设立社,与其合作的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代表设立社,为游客购买机(车、船)票、组织游客登机(船)等;代表设立社处理旅游纠纷与投诉。

严格禁止旅行社办事处面向游客直接开展组团业务;代表其他旅行社或经营单位从事旅游业务;以个人名义从事旅游业务。由旅游质监部门负责对办事处备案,备案应由设立社出具责任担保书;办事处经审核备案后,由旅游质监部门在主要媒体上予以公布。同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实施举报保密和奖励制度,对于拒不进行备案,依旧进行非法宣传和经营的办事处进行严厉查处,净化市场秩序。

2.政府主导集散中心,吸引异地旅行社加盟各条专线。政府也可以主导建立具有一定公益性的长线旅游集散中心,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散客长线出游信息,异地旅行社可以在集散中心内加盟专线,并进行网络化系统开发,整合其网络系统内的全国游客资源,开发定期的散客拼团旅游产品,大幅提高成团率。散客长线出游产品也将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更为便利。

3.鼓励异地旅行社在南京设立分社。《旅行社条例》对异地旅行社在南京设立分社给出了相对宽松的法律环境,根据规定,旅行社每设立一个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分社,应当向其质量保证金账户增存5万元;每设立一个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分社,应当向其质量保证金账户增存30万元。

南京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大力落实《旅行社条例》相关规定,给异地旅行社南京设立分社创造便利和条件,适度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一旦设立异地旅行社在南京设立分社变得非常便利和轻松,那么旅行社设立办事处现象就会减少很多。毕竟分社可以依法进行多元化经营活动,并且其税务和发票管理也变得非常规范,对于企业和政府而言应该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赵立民.旅行社办事处经营的市场合理性及与现行法规的矛盾协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51-154.

[2]洪波.新《旅行社条例》下旅行社营销策略的转变[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11) :32-33.

[3]夏赞才.中国旅行社代理制的深层障碍及对策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3):71-77.

[4]孙志平.旅行社驻郑办事处的发展与思考[J].中州今古,2004,(1):39.

[5]周晓梅.简析中国旅行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当代经济,2009,(14):58-59.[责任编辑 张喜欢]

作者:李致磊

旅行社条例对策研究论文 篇3:

浅论我国旅游业行风建设

摘 要: 旅游业行风建设对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旅游业行风建设的现状,指出我国旅游业行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完善旅游业行风建设提出若干对策。

关键词: 旅游业 行风建设 对策

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行风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满意度,影响到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业的整体形象,进而影响到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行业行风好,则行业兴;行风差,则行业衰。

当前,我国旅游业拥有很多明显的发展机遇,“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旅游业将保持较快发展的势头。为了保障旅游产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各地政府都十分重视旅游行风建设,在旅游行业掀起了“抓行风、树形象、讲诚信、促发展”为主题的行风建设活动,使旅游行业风气得到了进一步的好转。但是,目前我国的旅游行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地制约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我国旅游行风建设问题展开研究。

一、旅游业行风建设的重要性

旅游行业的风气如何,不仅关系到旅游市场的秩序,更直接影响到旅游城市的声誉和形象。加强旅游行风建设是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企业品质、改善旅游行业形象的根本保证。要进一步全面提升我国旅游产业素质,加快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我省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切实搞好旅游行风建设。

(一)加强旅游业行风建设,可营造良好的旅游风气,促进旅游各部门协调合作。

好的行风是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基础和前提条件,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诚信旅游服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树立旅游行业良好形象的客观要求。

加强旅游业行风建设,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可以使他们成为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维护行业形象的实践者。加强旅游业行风建设,引导企业加强诚信建设,可以让企业承诺于民、服务于民、取信于民,真正让诚信经营成为旅游企业的立业之本,经营之道,打牢旅游行风建设的基础。加强旅游业行风建设,强化日常监督,使上下监督、内外监督有机结合,能有效防止不正之风的形成,从而稳定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业行风的建设,有利于旅游法制等基础建设的稳步推进,推进《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等法规的修订步伐,使地方旅游立法工作进一步加快。加强旅游业行风的建设,有利于加强旅游执法队伍的素质建设,优化旅游法制环境,使旅游业标准化建设有效开展,行政机关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从政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做依法行政的表率,以优良的政风带动旅游系统行风的进一步好转,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二)加强旅游业行风建设,可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旅游业行风建设,通过集中整治,使扰乱旅游市场秩序、制约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一些“顽症”得到初步治理。旅游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开展诚信旅游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加强了旅游诚信信息库建设,推动了旅行社责任体系建设。与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进一步推进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推动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注重抓好全行业开展的以打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欺客宰客等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违规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严厉打击“黑社”、“黑车”、“黑店”、“黑导”、欺宰游客等非法行为,以及搞“陪游”、“伴游”等丑恶现象,净化旅游风气。“抓行风、树形象”,推进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发展,推动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使旅游市场得到健康发展。

二、我国旅游业行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旅游企业缺乏诚信经营意识。

少数旅游企业,特别是一些小、散、弱、差的旅游企业缺乏诚信经营意识,内部管理混乱。一是追求短期效益,不重视长远效益的行风建设,对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工作抓得不力。二是随意变更旅游行程,使合同形同虚设。例如有些旅行社旅游合同中项目标准模糊、执行不规范。有些导游随意更改行程,强行旅游者购物,并私收回扣。有些旅行社对旅游车检查不到位,致使旅游中途发生故障,因而压缩旅游行程。三是重经营、疏管理。超范围经营、挂靠承包和恶性价格竞争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导游包括司机和出境游领队欺宰游客、私拿回扣乃至低级趣味讲解和索要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四是顾眼前、忘大局。企业靠佣金、回扣等赚取眼前的利益,而不是去依靠企业体制、机制的改革去谋取长远的发展。

(二)旅游监督管理者认识的缺乏性。

一是少数地方在处理行风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问题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模糊认识。二是少数旅游主管部门对转变机关作风认识不足,在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法规意识、依法行政意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三是少数旅游主管部门工作者对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认识不够,工作中缺乏大局观念和主动性、创造性,对旅游行风建设和旅游业务工作建设结合不够,个别地方还有应付差事的思想,抓行风建设工作的力度不够。

(三)旅游从业人员。

目前,我国少数旅游从业人员责任意识、职业道德、知识水平明显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旅游业的需要。另外旅游市场的“黑导”、“黑车”等老大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需要进一步治理和规范。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旅游行风建设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探索解决深层次问题的途径。

三、加强我国旅游业行风建设的若干对策

(一)充分发挥旅游业行风建设领导机构的作用,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工夫。

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广泛参与是基础,宣传教育是关键。各地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在开展旅游行风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部门协调、齐抓共管、联合执法的作用。纠风部门要积极指导和协调涉旅部门,共同推进旅游行风建设工作。比如海南省旅游局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旅游行业零负团费和欺客宰客现象,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击旅游市场“四黑”(黑旅行社、黑导游、黑旅游景区、黑旅游车)专项治理工作,由分管旅游的副省长任专项治理工作的总指挥,实行部门联动执法、地方党委政府负责、旅游企业自我整改的工作机制,既发挥行政执法的处罚威慑作用,又领导旅游企业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成立了旅游行风建设小组和办公室,由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对加强旅游行风建设有要求,有部署,有检查,有整改。结合实际不断加强旅游行风建设,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在行业内外取得了共识。

(二)应用社会监督力量,促进旅游业行风建设工作。

各地在开展旅游业行风建设工作中,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得旅游行风建设工作在社会关注下不断改进和完善,在社会监督下不断整改和提高,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民主参与旅游管理,为旅游业健康发展献计献策,通过全行业的努力和全社会的关心,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旅游发展大环境。比如,各省(区、市)基本上都聘请了行风监督员,这些来自人大、政协、新闻媒体等单位的监督员,既有监督旅游业行风的热情,又有监督旅游行风的能力和经验。通过暗访、调研等形式,及时发现旅游业行风建设方面的问题,敦促政府和相关部门依法行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制定。再比如,通过“行风热线”、阳光政务问卷调查、新闻媒体公开曝光、政府效能检察和明察暗访等方式,广泛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心、支持旅游行风建设工作。由于旅游行业不正之风的最终受害者主要是旅游者,海南等地创新工作思路,推出了旅游团队推选全程质量监督员制度,调动游客参与监督旅行社服务质量的积极性。采用以上方法后,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收到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旅游企业更加诚信守法,旅游业行风建设工作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三)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将近期任务与长远目标有机结合,不断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行风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把行风建设工作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自觉把长远目标与近期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行风建设工作。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提出解决办法。针对“黑社”、“黑导”等非法经营行为,以及旅游市场恶性削价竞争、导游、司机私拿回扣等问题,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开展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创新管理体制、促进企业守法经营、引导游客理性消费为目标的诚信旅游活动,逐步建立“守信得益,失信受罚”的奖惩机制。现在,国家旅游局已把海南省作为行风建设、诚信体系建设联系点,采取措施,规范市场,努力在旅游全行业逐步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

为切实解决导游私拿回扣、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国家旅游局从解决导游薪酬机制这一根本性问题入手,通过完善导游薪酬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使导游既有可靠的薪酬保障,解决导游后顾之忧,又从完善导游等级入手,使导游有更高的追求目标,鼓励导游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此外,通过修订《旅行社管理条例》,明确导游人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约束机制。

(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以良好的政风推进旅游业行风建设。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保证中央关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落到实处。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涉及旅游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用行风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各级行业要认真开展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和效能检察等工作,使各级旅游机关真正做到优质服务、依法服务、高效服务。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旅游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素质建设,不断开展干部职工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同时,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贯彻落实具体意见,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比如,国家旅游局根据机关工作特点和旅游行业特点,对机关党员干部提出了“谦虚谨慎、勇于创新、精细严明、高效务实、勤奋廉洁、奉献旅游”的要求,在全国旅游体系树立起国家旅游局机关的新形象。同时提出建设服务性机关的要求,要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为旅游全行业服务,为地方和旅游企业服务,为广大海内外旅游者服务。

四、结语

我国旅游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得到完善,特别是在我国政府的干预下,旅游业的发展与之前相比有一定的进步。“花枝事件”的发生,更使得政府对旅游行风的建设提出更高、更加全面的要求,只有解决好产业内部的主要问题才能使整个产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正因为旅游业行风建设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旅游业行风直接影响到整个旅游业的风气,进而影响到旅游经济收入,对整个国民收入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我国政府针对旅游现状,对旅游业行风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将继续在旅游业行风建设问题上做出长远的策略,使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旅游纪检监察暨行风建设工作会议经验介绍[J].中国旅游报,2011.4.25.

[2]藏萌,杜向民,杜轶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旅游行风建设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11.

[3]吕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J].中国旅游报,2012.2.

作者:杨玲英

上一篇:半年度工作总结(3篇集合)下一篇:大学学生助理工作总结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