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发展外汇业务研究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云南省因地理区位特殊而具有十分重要战略地位。在2009年底举行的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云南省确立了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即“桥是大通道,头是大前沿,堡是大基地。”作为我国五大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农业银行,以其独有的优势业务在构建西南开放桥头堡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农业银行发展外汇业务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业银行发展外汇业务研究论文 篇1:

浅谈银行个人外汇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个人外汇业务是指境内个人、境外个人的外币兑换、跨境汇款、外币储蓄业务等,是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跨境交易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农业银行作为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个人外汇业务的发展必然不可忽视,并将成为银行提高中收、维系客户、增强客户粘性的重要手段。接下来,本文将以农行九江分行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一、个人外汇业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个人外汇产品和服务体系

我行个人外汇产品和服务根据不同功能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外汇理财及投资类、跨境汇款类、出国留学类、国际商旅类,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目前网点主要业务类型为个人结售汇、个人跨境汇款、个人外币储蓄等。

(二)外汇开办网点及人员配备情况

到2021年10月底,全市个人外汇业务开办网点26个,其中留学金融服务中心1个,个人外汇特色网点10个。掌上银行可办理个人外汇业务网点73个。

(三)个人外汇发展系统内以及同业情况

2021年1月至10月,全市个人外汇業务中收实现3.45万元,对全省个人外汇贡献度为6.64%,完成全年计划的24.63%,在全省排名末位。个人外汇收入市场份额1.8%,排名四行末位。

二、个人外汇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个人外汇业务在全行综合绩效、季度考核方案中分值比重提高不少,但也暴露出现阶段个人外汇业务发展的许多问题,在“不会办、不愿办、没得办”三个层面有待突破。

(一)人员专业度有待提升--不会办

一是对个人外汇产品不熟悉。网点外汇经办人员往往是做一些上门的客户,业务中常以对公客户为主,并没有对个人外汇产品过多关注;非外汇经办人员长期以来不曾接触外汇业务,对个人外汇产品的学习了解程度低,更不可能主动向客户介绍。二是对个人外汇业务办理流程不熟悉。我行办理个人外汇业务的网点多以各个支行的营业部为主,并且只能办理简单的个人结售汇、个人跨境汇款、外币储蓄等业务,对于不常办理的境外账户开户、外币投资、环球汇票等业务流程不熟悉,无法给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三是对最新的外汇政策不能及时掌握。由于外汇政策时常更新,且外汇文件和政策内容多,又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经历集中学习、到业务办理中融会贯通、再到深入理解的过程。实际上,网点外汇经办人员办理业务时缺乏支撑,政策不熟悉等情形,甚至出现不同网点回答口径不一致的问题,引起客户误解,降低服务体验。

(二)主动营销意识薄弱--不愿办

长期以来,个人外汇业务的发展在全行不断被边缘化,放任发展现象严重,各层级对个人外汇的考核、激励不足,员工办错了甚至可能受罚,导致部分网点员工外汇主动营销意识薄弱。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等客户提出具体的外汇业务需求,经办人员才会想到相关产品进行介绍。因为主动走出去营销外汇客户意识不强,对于新客户的拓展少之又少。这种缺乏主动的状态,使得员工营销技巧越来越差,对客户及市场需求感知越来越弱,对个人外汇业务的发展极其不利。

(三)营销客户路径不清晰--没得办

随着个人外汇业务发展重视程度的提高,部分支行、网点想做外汇,但是无奈找不到客户,在发展中营销客户路径不清晰,导致业务提升有限。虽然我行产品设计对留学客户、商旅客户两类主要的个人外汇群体进行了覆盖,从上级行传导的政策中也指明了营销路径和方法,但是到了支行、网点,仍然显得手足无措。

三、对个人外汇业务发展的建议

针对我行个人外汇业务发展面临的现状及问题,结合个人外汇业务长远发展目标,下面将从“搞定员工、搞定客户、搞定业务”三大方向提出几点浅薄的建议。

(一)梳理产品,明确优势

农行个人外汇在四大行中市场份额占比低,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吸引客户到我行办理业务,应梳理我行的个人外汇产品优势帮助客户进行比较。目前,我行主要办理的三类业务都较他行具有优势,个人结售汇点差优惠多、个人跨境汇出汇款手续费低、外币存款利率高。为进一步优化客户体验,让客户办理业务时即感受到实惠,建议上级行根据客户等级设置不同的优惠。

(二)建设队伍,提升服务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个人外汇队伍,提高网点服务客户能力。一是组织培训,每年通过总行、省行、市行、支行不同层面的培训,达到个人外汇操作、政策、人员全覆盖;二是打造个人外汇网点的“领头羊”,将浔阳、九龙、经开区支行营业部作为重点发展对象,让外汇业务经办人员经历复杂业务考验,成立外汇专家团队;三是推动跟班学习制度,非“领头羊”网点外汇经办人员要向“领头羊”网点取经,必要时到现场跟班学习;四是严格带证上岗,要求外汇经办人员必须考取岗位资格证书,强化业务学习。

(三)完善考核,提高激励

进一步完善对个人外汇业务的考核激励措施,让每一个营销人员都感觉到外汇业务发展与自己的相关性。一是细化考核对象,落实到人。将个人外汇考核与支行分管行长、网点主任、外汇经办人员挂钩,在季度方案中对支行分管行长绩效挂钩,在网点大排队中与网点评分挂钩,在年度考核中与外汇经办人员薪酬等级挂钩。二是细化考核指标,提高激励。外汇考核指标要从简单的中收细化到个人结售汇、个人跨境汇出汇款、境外账户开户等具体指标,对于每万美元交易、每笔开户设置积分奖励,并在现有奖励基础上进行提高。

(四)细分客群,精准营销

根据个人外汇客户的特征和需求,分类成不同的客群,再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实现精准营销和差异化服务,提高客户维护及拓展效率。我行个人外汇客户群体主要可以细分三类:一是留学客户群体,这类群体出国时间长、花费高,1个留学生家庭顶半个私人银行客户,是我行主要拓展群体之一,可通过各大高校(包括大学、高中、语言培训学校)、出国留学中介等机构进行批量精准营销;二是出境旅游客户群体,这类群体主要由青年客户、老年客户、亲子或家庭游客户,部分公司团体游客户构成,可通过旅行社、旅游中介等机构进行批量精准营销;三是海外工作客户群体,这类群体主要由出国劳务客户和外派商务人士组成,可通过出国劳务中介、大型企业、跨国公司、辖内高等院校进行批量精准营销。

(五)推进有序,确保合规

外汇业务受到外汇局监管,全行在大力发展的时候,尤其不能掉以轻心,要有序推进,确保业务合规。近年来,为推动外汇业务“便民化”,外汇管理局不断“简政放权”,从事前监管转为事后监管,商业银行则扮演“代位监管”,站在风险防控的第一线,每年接受外汇管理局对各项业务是否按照规定办理的检查。这就要求我行网点员工必须加强业务和政策学习,同时加强二级分行、支行对基层行的指导和检查工作。

作者:陈志琴

农业银行发展外汇业务研究论文 篇2:

建构我国西南开放桥头堡:农业银行的角色定位

【摘要】云南省因地理区位特殊而具有十分重要战略地位。在2009年底举行的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云南省确立了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即“桥是大通道,头是大前沿,堡是大基地。”作为我国五大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农业银行,以其独有的优势业务在构建西南开放桥头堡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关键词】桥头堡 商业银行 对外 优势

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边疆省份和多民族聚居区,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与东南亚、南亚多国邻近,具有面向西南开放的独特优势;丰富的自然和旅游资源为云南成为西南开放桥头堡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强的世界经济背景下,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构建西南桥头堡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增进睦邻友好;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我国西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和边疆和谐稳定。

一、桥头堡

在云南省建立西南开放桥头堡对于我国西南经济乃至全国经济都将有积极促进作用。

“桥是大通道,头是大前沿,堡是大基地。”为此,国家将出台各种政策性措施支持云南桥头堡建设,搭建与周边经济合作平台,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与水平,建立农村流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等。

众所周知,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货币,而货币良好的融资方式离不开商业银行的纽带作用,而中国农业银行在构建西南开放桥头堡的作用也随之突显出来。

二、中国农业银行在构建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我国的五大商业银行之一,其网点遍布我国城乡,成为我国网点最多、业务辐射范围最广的大型现代化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已由最初的农业信贷、结算业务,发展成为品种齐全,本外币结合,能够办理国际、国内通行的各类金融业务。

“三农”业务历来是农业银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中国农业银行持续深入推进服务“三农”工作,逐步积累了县域资金、网络、专业、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城乡联动、综合经营市场的格局。中国农业银行新时期服务“三农”的积极努力,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农业银行“三农”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为促进“三农”业务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积极推动了农村金融服务环境的改善,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国农业银行构建的全方位服务“三农”的信息科技技术架构体系,无疑为云南省的“三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构建西南开放桥头堡,中国农业银行将在积极拓展服务“三农”金融产品的同时,不断加强系统建设,依托系统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业务效率的提升,做到体统联通、内外联通和产品联通,全面提升为云南省“三农”和县域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实现东、西部“三农”地区差异化业务的需求,构建立体化、广覆盖、低成本、面向“三农”的特色渠道服务,全面提升对县域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质量与层次。

中国农业银行以其传统优势业务之一的农村信贷,为云南的广大农民和村镇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致富贷款,在构建西南开放桥头堡的过程中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扩大内需,大力实施“云品出滇”工程,有效支持与推动了当地企业在国内大城市和国际目标市场建立分销中心和商品展示营销平台。

2012年,云南省银行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460.9亿元,比上年增长84.2%。其中,资本项下结算175.5亿元,增长1.2倍;贸易项下结算247.1亿元,结算额占同期全省外贸总额的1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2个百分点。而中国农业银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企业可以通过贸易融资受益,而贸易融资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门槛,是流动资金贷款无法比拟的。农行针对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建构,将推出一系列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外汇业务,保障企业资金链的有序开展,降低企业对外经营风险,有助于省内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帮助云南省的企业带着优质的产品走出云南,在享受国家特殊政策照顾的同时,农行将通过自身的惠企业务为省内企业与境外企业加强区域合作打造沟通桥梁。

农业银行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具备专业知识的团队负责银团贷款业务,能够为客户提供贴身的服务,减少客户凑资事务,降低凑资风险;农业银行在全国的网点众多,与社会各行各业联系广泛,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优势,能够有效为客户规模化经营和发展服务,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农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银团贷款业务的过程中,能够对客户其他银行业务的需求,将给予强有力的后续保障支持,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构建,各项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大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都离不开中国农业银行资金贷款的强有力保障。

三、深远意义

2011~2012年末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8%,比上年末略低0.6个百分点。其中,年末全省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7.8%,比上年末大幅下降31.4个百分点。年末全省中长期贷款余额和短期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72.2:25.7调整为68.1:29.1。全省银行业积极调整信贷投向结构,不断增大对涉农、中小微型企业及民生改善的信贷投入。银行业在全省的不断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金融作用也随之体现出来。

中国农业银行应该发挥商业银行的有利优势,形成助推力量,切实担当起支持云南桥头堡建设的重任。农行发挥商业银行主导优势,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加大对云南现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优势产业的信贷投放;拓展了融资渠道,创新了融资产品,并且提供了多元化、多方式、多渠道的金融服务。协调与扶持了桥头堡贫困地区经济,通过“三农”服务为广大云南农民提供了创业与就业机会,为广大乡镇企业的扩大生产经营提供了资金保障,使得云南农产品能够有效、顺利的走出去。

2013年4月1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银行在昆明签署《支持桥头堡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和《推进云南省特色城镇化发展合作协议》,在未来五年,农业银行将根据国家对云南省实施桥头堡战略和支持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向云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产业提供总额不低于人民币1500亿元的意向性信用额度,向云南省城镇化建设提供不少于800亿元人民币意向性信用额度。

四、小结

中国农业银行将利用自身的国际外汇业务,为桥头堡云南省“走出去”战略提供了资金保障,降低了金融风险,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通过中国农业银行全国网点覆盖面广的优势,加强了国内与东南亚和南亚的经济合作联系。并且中国农业银行还將通过投放金融理财产品,增加理财投资途径,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提高桥头堡云南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民众更好合理投资资金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宣宇才、胡洪江.《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M].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

[2]邓道勇.《云南拨9950万元补助农村金融机构》[J].中国经济时报,2010.

作者简介:付建伟(1977-),男,云南建水人,在职硕士研究生,项目管理专业,研究方向: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研究。

作者:付建伟

农业银行发展外汇业务研究论文 篇3:

中国教育产业发展中的金融问题研究

金融改革和金融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为中国教育产业发展中的金融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本文针对中国教育产业发展中的“经费危机”作出自己的分析和阐述,由于“经费”问题与金融业有直接的联系,从而分析了金融业在解决这一问题中应起到的作用,随之笔者提出了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议。

一、发展教育事业必须解决经费危机问题

经费危机是世界各国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主要障碍。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全世界大学在校生人数从1960年至1990年的30年间增加了4倍,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几乎达到10倍。一方面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一方面国家财政拨款有限,这就使得高校经费危机在所难免,使富国和穷国同时陷入窘迫境地。其他国家姑且不提,仅以世界首富美国为例:斯坦福大学已连续3年紧缩预算,每年压缩1800万美元。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教育体制。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旧体制逐渐暴露出它的不适应性。我们有12亿人口,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成巨大的人才优势,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机遇,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必须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使高等教育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当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师资力量问题,有教学设施问题,有后勤服务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而投入不足反过来又大大制约了教育的发展。我国规定,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应逐步实现占国民生产总值4%,而目前只达到2.5%。如果能增长1个百分点,就得七八百个亿。我国目前正在接受学历教育的人口超过3亿人,每年还有近1000万名普通学校学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其中大部分学生的年龄是15岁左右。近几年,教育事业发展很快,教育消费日益升温,越来越多的人迫切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国家的招生名额也一再增加。许多高等学校有心多招学生,却因教学设施不足、改造资金有限而一筹莫展。据了解,目前上海高校系统使用了10年以上的各类实验室有600多个,如全面改造约需资金7.5亿元左右。如果仅仅依靠国家的教育拨款完成改造,至少需要8~10年的时间。政府投资是有限的,即使教育支出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也远远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要。

置身于知识与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教授给学生所学专业的全部知识,任何人也不可能大学毕业就一劳永逸,再不需要学习。终身教育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它改变了教育的时空观,使得人才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高等教育不能落后。尽管经费问题同时困扰着富国和穷国教育发展,但是各国皆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在韩国、印尼、越南和独联体各国,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私立大学,韩国私立大学占全国大学的80%以上。世界银行认为,韩国经济飞速发展与高等教育大幅投资是在同期出现的。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了一系列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我国跨世纪教育振兴的全面展开。随着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出现了结构性变化,社会企业、团体、个人的捐资投资,外资利用、学费,高校自身科技开发有偿服务,共建、联合办学投资等,成为高校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单一国家拨款体制已经改变。以拨款为主、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等教育经费分担体制正在形成。教育具有公益性质,教育投入巨大,因此应解放思想,创新教育投入方式,完善教育投入体系。目前,银行业看好教育产业的发展前景,计划逐步增加教育贷款的比例,并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在校园里,师生们日益感受到银行的金融服务正以越来越快的步伐进入教育产业:高校里出现了银行贷款建造的学生公寓,银行与高校联合开发的科技产业园区诞生,学生求学还能得到助学贷款和留学贷款的帮助。学校借助银行贷款,可以把将来的钱集中到现在使用,办成多年想办而办不成的事情,扩大招生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银行开拓了新的业务领域,信贷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也发展了还款有保证的优良客户。这些现象表明,我国的银行业与教育产业已进入战略合作的阶段。如此这般,作为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金融业必须认真思考开办教育银行问题,作为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教育产业要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这个问题,从而解决“经费危机”问题。

二、发展教育产业要开办教育银行

教育能为受教育者及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仅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也有利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科技成果产业化。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银行和其它金融部门的支持,教育产业要发展,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应该考虑开办教育银行,希望以此探索一条为教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的新途径。

(一)开办教育银行是适应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了金融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与商业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一个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中国现行银行的设置,并非单一地按照服务对象或贷款用途加以划分,它的基本分工实际上包含两种划分方式。中国工商银行主要办理中国工商信贷和城镇储蓄业务,也办理部分外汇业务和固定资产投资业务;中国农业银行主要办理中国农村金融业务,也办理少量城市业务和外汇业务;中国银行是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也办理少量储蓄业务;中国建设银行是办理固定资产投资的国家专业银行,也吸收储蓄存款和部分流动资金贷款。鉴于此,“教育银行”应从支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科技成果产业化、教育消费三大领域人手,促进教育产业化的迅速发展。

开办教育银行是适应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原因之一,有利于强化金融宏观调控。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教育体制。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旧体制逐渐暴露出它的不适应性。对中央银行而言,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教育的指示,站在战略高度,带着深厚的感情落实科教兴国的大事,促进教育产业发展,决策向教育产业贷款,真正发挥专门从事金融宏观决策和调控的中央银行的作用。原因之二,有利于政策性业务的实施。教育既是消费,又是投资。银行储蓄与个人消费信贷的结合,不仅可以加快教育消费的进程,而且可以放大教育消费的总量。此外,银行储蓄与办学机构的结合,能够全面放大教育投资的总量。原因之三,有利于加强对教育政策资金的管理和抑制通货膨胀。“教育银行”专门经营教育政策性信贷业务,有利于加强对政策性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减少各种挤占挪用,使资金良性循环、封闭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教育银行”可以发行教育债券;可以充当国际

教育活动的中介机构,引进国外资金投资教育;可以鼓励教育消费、促进人口素质提高和经济增长,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

(二)开办教育银行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在目前市场商品普遍供大于求、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卖方市场”,那就是教育消费市场。无论是助学贷款,还是留学贷款,教育消费信贷前景都被银行业一致看好。随着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舍得为子女教育投入;年轻人为了适应未来激烈的竞争环境,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愿意重新走入学校,更新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自身。调查表明,“为子女上学作准备”的储蓄动机所占比重达44%,银行存款中相当大的部分是未来的教育投资。教育消费无论是现实的需求,还是潜在的需求,都十分巨大。由于国内教育资源的紧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自费出国,到海外寻求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伴随着数量庞大的中国留学生拥出国门,数百亿元巨资飘洋过海,英国首相布莱尔曾明确地对英国大学的校长们说,你们要看好中国的这一市场。中国人能拿出数百亿元的教育投资,用于出国留学,这充分说明教育消费的市场是非常巨大的。

虽然我国发展教育的现实资源相对不足,但潜在的资金资源、师资资源、设备资源、市场资源等十分丰富。以资金资源为例,政府投资是有限的,即使教育支出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也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如果教育形成一种新型产业,走向市场,就会增加教育经费,真正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这样,国家用同样的钱可以办更多、更好的学校,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高涨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教育能为受教育者及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毫无疑问的。据西方经济学家测算,90年代,发达国家居民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是12.3%,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指标更是高达23%。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所以,开拓教育市场,需要金融支持。

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围绕大学建立了具有“产、学、研一体化”特征的高科技园区,它反映了高等学校和社会生产联系日益密切的发展趋势,标志着高等学校职能的扩大。高等学校通过和企业的密切联系,将科学研究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高等学校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兴办了一批高科技产业,虽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已不乏成功的例子。这些校办产业对高科技产业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由于校办产业和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不仅出成果、出产品,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人才。校办产业在参与社会生产的同时,筹集了资金,改善了办学条件,从而也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这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新时期的一种重要形式。 “产、学、研一体化”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种趋势预示着现在银行要像支持高新技术一样支持教育产业的发展。

(三)开办教育银行是充分发挥教育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的需要

“教育银行”具有“政策性”和“金融性”的双重特性,是两者的辩证统一。它本身既不是政府机关,又不是财政拨款机构,而是以银行的机制、方式和手段来更好地完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特殊金融企业。其经营和管理既要准确体现出政府的意图,又要严格按照银行的一般规律来办事。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开办教育银行,使其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首先,要准确理解经营方向的政策性。这种政策性主要体现在“教育银行”是充当政府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工具,是政府提供低利贷款的窗口。因此,必须深刻领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这一精神实质,坚持在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时保证教育优先的适度超前发展,坚持在安排各级财政预算时实现教育经费的3个增长,宁可其他方面的事情放慢一点,也要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其次,要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保证教育经费用在该用的地方,坚决反对和防止浪费,真正把握经营目标和非盈利性。这种经营目标既适应教育产业所具有的利润率低、风险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又符合“教育银行”自身资金来源、运用和利益补偿等特点。因此,“教育银行”在业务经营活动中必须坚持不以盈利为目标的经营原则,自觉地承担起扶持、保护和发展教育产业的重任。第三,要严格执行经营范围的界定性。这就决定了教育银行业务领域必须配合政府以及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的需要,严格按照界定的业务范围经营。

三、开办教育银行的基本条件

开办教育银行,主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通过政府担保的方式运作,以此鼓励银行为教育产业提供贷款,围绕精简、高效的办行目标来实现。

首先,按照“精简、高效”和与当地业务量相适应,有利于经营管理的原则设置机构。“教育银行”的机构设置与国有商业银行比较,是一种改革和创新,符合金融管理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的要求。

第二,加大吸存力度,提高资金自给率。提高资金自给率是立行的关键。必须树立存款立行、存款兴行的思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吸存力度,拓宽存款领域,壮大资金实力。

第三,建立教育消费信贷制度。发展教育产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尽量维护教育的公平。教育消费信贷制度的建立,将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应当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扩大教育消费信贷范围,鼓励教育消费。充分肯定教育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制定扩大教育消费信贷的具体政策,包括政府贴息的优惠办法,进一步扩大个人高等教育消费的信贷市场,延长还贷年限。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建立贫困学生助学金、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向学生提供资助等多种办法,帮助贫困学生筹措教育费用。

第四,按照高起点、高目标的要求,在门市对公、联行估算、项目数据库、各类档案资料和信息统计、储蓄、出纳等业务,都要开发应用计算机,加快电子化应用步伐,提高营业和办公自动化水平,无论是在办公用房还是现代化装备上,都要超过其它金融机构。原因是其它金融机构有着较长时期的发展史,有一定基础。“教育银行”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坚持在改革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效益。要使教育银行立于金融之林,必须牢固树立服务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和效益观念,要有开拓进取精神,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办公手段上去适应我国教育市场在不久的将来进入的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作者系长春金融高专党委书记、高级经济师(长春 130022)

责任编辑:黎立

作者:吴顺达

上一篇:才艺大赛企划方案下一篇:风景区消防安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