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制度设计实践操作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法律是重要的应用型学科之一,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各个高校都开设了法律课程,法律人才培养的大众化,使得以前的法律精英人才慢慢失去了社会的青睐,法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该文在论述了目前法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构建实践性法律教学机制的策略与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金融机构制度设计实践操作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金融机构制度设计实践操作论文 篇1:

普通本科院校银行业务模拟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高等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明显呈现出更加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趋势。现代教学方法日渐增多,就银行业务而言,模拟教学模式成为加强学生银行业务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银行业务;模拟教学;实践教学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129

银行业务模拟教学是指通过建立银行业务模拟实验室,购置银行业务模拟教学软件系统,对学生进行银行业务操作实训,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贴近社会实际,更具有应用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商业银行理论课程与业务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也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满足社会与用人单位的需要构筑坚实的平台。

1提倡银行业务模拟教学的必要性

11解决学生专业能力与就业单位要求相脱节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金融业的迅速发展,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纷纷扩大业务规模或增加网点,进而开始面向社会大量进行人员招聘,其中,金融学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成为入职银行的主力军。但是,多数应届毕业大学生很难能做到“入职即上岗”。长期以来金融专业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生对银行操作系统很不熟悉甚至是完全陌生的,各商业银行要对招收的金融专业毕业生从头开始进行岗前业务培训,才能安排他们到相应的岗位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刚毕业的学生其专业能力与就业单位的要求是相脱节的,还不完全具备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岗位工作的能力,即不能满足社会与用人部门的需要。银行业务模拟教学对学生进行银行业务操作实训,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贴近社会实际,更具有应用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商业银行理论课程与业务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12传统实践方法阻力巨大已不具有可行性

长期以来,对于金融学专业大学生银行业务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做法是采用实地实习的方式,通过联系商业银行,让学生到银行营业厅及管理部门亲自参与实际业务工作。但是由于商业银行是一個操作风险性较强的部门,特别是随着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加快、内控机制不断健全,对于大批量接受学生实习而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防范意识逐渐增强,一般不愿意接受学生到其部门从事业务实践活动。所以,金融学专业学生到商业银行业务岗位从事实践的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已经不具有可行性。因此,越来越多开设金融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在教学中选择模拟教学的模式,建立银行业务模拟实训平台,进行银行业务操作。通过体验学习,强化学生对银行具体岗位的了解,利用模拟操作,学习银行业务操作流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判断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为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做好相应的准备。

2银行业务模拟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模拟教学软件以银行业务模拟软件为主

银行业务模拟教学软件系统是开展模拟教学的必备条件,这类由专业教育软件公司研发或学校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多数脱胎于各银行对员工的岗前业务培训系统,在系统设计和业务设置上与银行部门的业务操作系统吻合度很高,因此能充分满足高校金融专业银行业务课程开展模拟教学的要求。这类系统通过对现实中银行业务的模拟设置,实现对学生的操作实训。每一次模拟训练中,学生都会面对虚拟的客户提出的各种银行业务要求来进行相应的操作处理,学生通过反复的模拟训练后,基本可以适应各大商业银行的储蓄、信贷、结算等岗位工作。多数模拟系统软件具有自动判断培训对象操作正确性与否并对其业务能力进行实时的评价和记录的功能。通过每一步操作的自主思考和系统不断地提示加强学生对于业务处理的理解,帮助其提高业务操作的熟练程度,并且培养其判断分析能力。

但是,目前市场上开发的银行模拟软件系统中柜员业务、国际结算、银行会计等各业务种类是相互独立、自成体系的,进行银行业务模拟教学过程中,若单独对某一类型业务进行业务模拟,这些软件系统尚可满足要求,而若开展综合性或银行内部部门交叉业务的模拟操作,依靠这类软件系统是无法得以实现的。各个高校的金融学专业都只能根据各自专业定位和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有限的一款或两款软件产品开展银行业务模拟教学活动。这样,学生模拟操作的内容就相对单一,难以对银行不同岗位及其业务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接触。

22模拟教学硬件多以计算机模拟为主

进行银行业务模拟教学需要有专门的模拟实验室以及所需的相关软硬件设备和材料。全面先进的硬件设施能够增强模拟的真实性,为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这种接近现实银行的经营环境氛围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岗位职责、规范以及岗位技能认识的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是这种配置需要的经费投入量较大,一般院校很难做到,所以现在普通高校模拟教学硬件多以计算机模拟为主。以辽宁省为例,设有金融学专业的高校中,约有90%开展银行业务模拟教学的学校在模拟实验室中配备的主要设施就是计算机,以计算机中安装的模拟软件作为教学的支撑,在虚拟场景下进行业务的模拟操作训练,只有10%的学校建立了模拟银行,除购置所需的模拟软件外,还完全按照银行营业网点的布局建立了营业大厅、对公对私的柜台、贷款管理办公室等部门,并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做到了真正的仿真。

23模拟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

模拟教学是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进行银行业务模拟教学时,具体操作要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指导教师对具体业务流程和操作技巧进行讲解、演示和示范后,让学生动手进行业务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与理论课程内容相结合,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对每个步骤做出判断或选择。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指导作用,更多的实际操作留给学生去做。这样,才能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相关的银行业务流程和操作技巧,保证业务操作过程的顺畅。

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操作水平至关重要,但就目前情况而言,金融学专业中作为模拟教学指导教师主体力量的中青年教师,绝大部分是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理论水平高,但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实践工作经验,所以在模拟教学中往往出现“会讲不会做”、“讲得好却做不好”的现象。尽管许多学校也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和对教师的培养,相关教师接受过一些银行业务或软件系统操作的培训,但却时间短,并且缺乏连续性,一些指导教师对于模拟教学软件还是无法精通掌握、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这些不足对于学生实践的质量和效果都会有所制约,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提升银行业务模拟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31加强校内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

模拟教学主要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实验室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银行业务模拟教学对相应的设施要求比较高,如果没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建设,一切好的师资、管理、制度都是徒劳的。所以,学校领导应对这一教学模式加以重视,在校内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经费投入,改进银行模拟实验室的教学环境,配备完善的教学设施,增强教学的仿真性,使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岗位职责,体验银行经营管理和业务实践操作的流程,为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打造良好的基础。同时,及时升级更新模拟应用软件,使校内实验室建设紧跟金融业务发展步伐,另外还要积极争取金融企业的支持和帮助。

32提高实践教学师资水平

模拟教学属于典型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要求有一批具有实践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普通本科院校普遍的情况是,实践教学教师本身实践经验及技能不足,这严重影响到对学生實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就银行业务模拟教学而言,要提升教学效果,首先,要强化教师自身的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能力。高校可以结合现有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创造条件送部分教师定期到金融机构实习、进修,实实在在地扎进去,到具体的业务部门干一段时间,以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为教学充实新内容。其次,可以聘请金融部门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领导及专家做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再次,学校积极引进金融企业从业人员做兼职教师等方法,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最后,拓展教学研讨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组织教师到一些实践教学做得较好的学校参观、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提高金融实践教学水平,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33选择适合本校的模拟软件

适应于银行业务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各类模拟教学软件系统也应运而生,而且越来越先进。随着模拟系统设计理念的发展及师生对银行业务实训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对银行模拟系统的建设要求达到与银行一样的仿真效果,目的是使学生可以在仿真的银行环境中进行实训。根据市场要求,专业教育软件公司研发的银行模拟系统也越来越先进。但是,对于模拟软件的选择,不能只追求新、全、贵,还要考虑校内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是否配套、与理论教学内容是否配套、与授课教师的掌握水平是否配套,否则,越先进的软件越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反而形成了浪费。因此,每个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模拟软件,既能保证实践教学的目的顺利实现,又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晓轩商业银行业务模拟实践教学情景设计[J].北方经贸,2015(2).

[2]陈立双,高凌云高等院校银行业务模拟教学开展现状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3(9).

[3]刘正桥普通高校金融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金融经济,2013(10).

[4]房红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2).

[5]高蓉蓉金融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基于应用性本科院校视角[J].科技创新导报,2013(8).

作者:郭文超 周颖

金融机构制度设计实践操作论文 篇2:

实践性法律教学的反思与完善

摘 要:法律是重要的应用型学科之一,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各个高校都开设了法律课程,法律人才培养的大众化,使得以前的法律精英人才慢慢失去了社会的青睐,法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该文在论述了目前法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构建实践性法律教学机制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实践教学 法律 职业化 反思

伴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法学专业的开设,法律人才的培养逐渐大众化和普遍化。由于社会法律人才需求的饱和,法律毕业生的就业率近年来在文科学科中往往在靠后的位置,法律毕业生的未来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在倡导依法治国执政理念的今天,高校培育的法学人才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与重用,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贡献其应有的力量,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业率虽然不能完全反映法学教育价值与目标的一致性,但其明显地体现了社会对于一门学科、一类人才的认可度。

1 目前我国法律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法律实践教学模式是近年来许多法学院、法学系进行教学改革、法学教育探索的重要体现。如西北大学法学院开设的法律援助项目,还有部分法学院构建了与当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的实习基地,为法学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与平台,在实践性法律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法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与反思。

1.1 法律实践教学范围需要进一步科学化

法律实践教学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法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行实务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不断培养自身法律思维、提升法律素养的过程[1]。实践中,对于法律实践教学范围的界定存在不明确之处,需要进一步使其科学化。部分学校将课堂讨论、法学论文写作与社会调查等纳入了实践教学的范围。这些教学活动,在根本上不具备实践教学的特征与效果,因为其没有特定的实务操作内容,仍然处于理论学习的阶段与层次,尤其是法学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与训练等环节。其实质仍然属于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与理科生的论文设计与研究存在明显的区别。另外,真正属于法律实践教学的内容未被完全、科学合理的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如诊所式法律教学环节,专业实习的机会较少,实习的时间安排不合理等。

1.2 法律实践教学项目需要具体化

法律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观念的形成,一种课程的设计,一句口号,要想实现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较高法学素养人才的目标,就需要将法律实践教学的项目科学化与具体化,将其落到实处。

模拟法庭的进行和法学学生的毕业实习是法律实践教学形式的重要体现,其中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模拟法庭的进行使学生了解了案件材料、法律文书的书写,法院处理纠纷的司法流程,对于程序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刚开始参与时,充满了好奇心与极大的兴趣,认为可以扮演神圣的法官、雄辩的律师以及公正不阿的检察人员角色。开始时会精心的挑选案例、准备审判的具体流程,在实践中学习、体会到知识的力量。但部分学校,模拟法庭的进行都是由学生自主进行,老师未对其进行专门的指导与培训。有些同学便像演戏一样,成为了纯粹的读、背诵台词,严重缺乏真实感,将实践教学的过程流于形式,失去了应用知识的意义。同时,一些学校未为法学学生提供专门的模拟法庭场所,教学设备单一。

毕业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模拟法庭的不足之处,使得学生亲身体验司法审判、纠纷解决的整个过程。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则存在一定问题。因为,法学学生的专业实习往往安排在了大四的第一学期,而此时又正是毕业生就业找工作的黄金时期。此时亦是招聘单位进校园的高峰期,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许多学生自然会放弃实习的机会去找工作,使得专业实习流于形式。同时,有些学校对于实习结果的检验与考查仅仅限于提交实习报告、开具实习证明的表面工作上。部分学生采取托人找单位盖章的方法来完成实习的任务与项目。未将法律实践教学的理念与思想落到实处,具有流于形式的现象。

1.3 法律实践教学相关配套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

首先,引进具备法律事务操作经验的教师是法律实践经验人才培养的关键与基础。一个连自己都不懂得法律实务,没有司法审判经验的老师去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法庭,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法学学生如口才、思维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亦是法律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许多学校未给学生提供与设置相关的实践课程,缺乏专业的训练与培训。其次,法学专业不占主导地位的高校,对于法学教育的投资与支持相对较少,未配备标准化的物证实验室、模拟法庭等场所,并且在日常的学习中缺乏对社会司法实践的了解与掌握。

2 构建科学的法律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全球化,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在依法治国方略的指引下,各高校均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适合于自身特色的法律实践教学体系,但在探索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完善。

2.1 确立法律教学与学习的职业化和实践化理念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高校教育的两大主要目标,法学教育也如此,一方面是为了掌握法律知识,进行学术研究;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法学学子的法律思维与处理具体事务的实际操作能力。而目前的实践中,我国法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法律概念的理解,理论框架的构建,是教学的主要与重点内容。基础知识的教育固然是最为重要的,是学习、提高的基础,但不应将人才的培养完全停留于理论阶段。而应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模式培育高素质、综合性的法律人才。在法学教育课程的设置上,其重点往往在于法律规范介绍上,以及相关概念的阐释与说明,具体讲授了法律概念的定义、特征、渊源、法律关系、责任等方面的。而对与法律规范的具体应用缺涉及的较少,并且对于最新法律规范的修订与适用情况关注较少[4]。

树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职业化观念是创新法学教育模式,培养实践性法律人才的重要方式。在课堂的教育过程中应以培养法学学生的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为目标,明确实践化的理念,才能真正将模拟法庭、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使其具体化与规范化。

2.2 制定与实践性教学理念相一致的培养方案

法学人才培养方案是进行日常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方向与大纲。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应将教学实践化的理念融入其中,与平时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应将实践型法律人才的培养作为法律教育的首要目标。因为完全专门从事法学研究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法学学生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与环境,将会是其人生重要挑战。在工作中主要还是应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纠纷。在课程方案设置方面,要充分体现实践性法律教学的要求,建议将实践性课程分为两大类:一是为培养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所必备的一些基本技能素质,如演讲与口才、案例分析技巧、公司实务谈判、法律文书写作等实践辅助类课程;二是主体意义上的实践性课程,如专业实习、模拟法庭审判、诊所式法律训练等[5]。

2.3 建立科学的法律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科学的法律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法律职业素质,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其应用知识能力的重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与互助,其主要包括了课程体系和价值体系两方面的内容。课程体系主要是为了明确传授内容、方法的问题。而价值体系主要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提高自己,为将来适应法律职业工作而做好充分的准备。法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实习科学化。首先,针对学生自己找实习岗位困难的现实问题,学院、各个系部可以与当地的公检法单位以及企业的法务部门建立其长期的合作机制,与人才培养的模式,为自己的法学学生建立专门的实习基本。或者法学任课老师可以借助自己的社会关系与资源,为学生帮忙联系实习单位。使得专业实习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并将其专业化与规范化。其次,时间安排灵活化。专业实习不需要等到大四开学才进行,应合理安排好大三、大二暑假、寒假的时间。对于准备考研学生来说,可以更加灵活的安排自己的实习时间,还能有效的进行考研复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了时间的有效合理利用。再次,使学生的专业实习专业化与规范化。参与实习的同学应组建实习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指导老师。在实习的过程中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讲述这段时间内的体会与收获,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内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及时总结经验,在以后的实习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 做好与实习接收单位的沟通工作。实践中,部分学生到了实习单位只是做一些打扫卫生、装订卷宗的简单工作,对于案件详细情况、审理过程几乎不能接触,使得实习的价值大大减小。在实习的过程中完全得不到锻炼。同时,实习基地要多元化,除了公、检、法、司等部门外,还可以到企业的法律事务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部门实习,促进全面发展。

模拟法庭虽然已经进入了许多高校法学教育教学的环节,但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实践性课程的案例还不多。应将模拟法庭纳入教学考核计划的范围之内,将其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规范化。学生经过模拟法庭演练可以感受到各种法律职业的不同角色。首先对于案例的选取要来源于生活,尽量真实可靠,要充分做好庭前准备工作,对于案件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角色都应认真对待与准备,禁止表面上的表演工作。其不仅仅是对诉讼程序的熟悉,更重要的是要熟悉与应用有关的法律知识,一个系统的训练过程。对其口才、法律思维、法律素养等多方面的锻炼与培养。学生应认真分析案件材料寻找适用的法律规范,形成自己的相关司法意见,书写有关法律文书,逐渐培养自己的法律思维,提高自己的法学素养[6]。

构建实践性法律教学体系是现代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我们要协调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使得法律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化与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张艳丽.法学本科教育目标与教学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1):95-99.

[2] 孙宗禹.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4(6):39-42.

[3] 旷文琪.要用全球人才先让自己全球化——专访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J]. 新华文摘,2007(8):42-45.

[4] 侯斌.实践性法律教学与法学本科教育目标反思[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100-103.

[5] 周汉华.法律教育的双重性与中国法律教育改革[J].比较法研究,2000(4):389-406.

[6] 燕树棠.法律教育之目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7] 胡卫萍.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法律职业素质教育[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5(S1):212-215.

[8] 王晨光,陈建民.实践性法律教学与法学教育改革[J].法学,2001(7):3-7.

作者:张波

金融机构制度设计实践操作论文 篇3: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金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现代金融人才是金融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加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建设和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应用型高级金融人才和金融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金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运用效果,提出了完善金融实践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王玲(1972-),女,江南大学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

“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网络信息、创意设计等高端服务业,而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金融业的支持与引导作用,自然也就成为金融业不可回避的课题。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现代金融业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更需要那些具备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金融专业高等教育应该确立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和教育模式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一、金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一)实践教学是金融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

金融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态势,高、中、低端及特色类人才都有其市场需求。因此,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必须取决于社会对金融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各高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江南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院校,就其教育质量及其办学基础、办学条件、办学层次来看,努力培养和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实践的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应该成为金融专业的教育目标。实践证明,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金融实践教学是有效解决实践教学目标与校外实习环境不协调矛盾的最佳途径

金融学科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故要求金融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金融实践运作技能。然而实习经费的普遍不足,实际金融机构工作环境的限制等,决定了校外实习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实践教学通过校内模拟实验室的运用、模拟业务设计及金融核算组织程序,实习成本低,仿真模拟的效果非常接近现实。校外实习不能达到的实习目的,在室内金融模拟实验中可在较大程度上得以实现。

(三)金融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金融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主要是了解并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与方法;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要是分析研究各类经济管理制度。金融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的运用,则是通过模拟银行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全部业务,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实践,培养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素质教育开辟新的路径。

(四)金融实践教学为培养信息化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奠定了基础

金融信息化的趋势对现代金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顺应金融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成为高校金融教育的新方向。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建立,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相配套,以网络、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为培养信息化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发挥着重大作用。

二、金融实践教学的运用及成效

(一)金融实践教学的运用现状

1.构建符合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根据国家“十二五”期间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所谓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就是将实践教育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制定单独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学考评体系,并且把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综合考虑,使两者紧密配合,共同实现对学生整体培养的目标。

根据一体化实践教学的要求,江南大学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根据培养计划,统筹考虑金融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建立与理论教学并行的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地分布于4年中,根据学生能力发展规律设置了分阶段的、阶梯式的实践教学方案。(2)合理设计实践教学各环节,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结合起来,具体模式有两种,一是理论课结束后,单独开设实践课;二是在理论课当中增加一定课时的实践环节。之外,针对金融行业划分,单独实践课程又分为商业银行业务实践、证券业务实践和保险业务实践,将其与相应的理论课紧密连接起来,理论之后立即实践,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增强了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了教学效果。(3)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估体系。根据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进行多元化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估。例如,对于课内实践,即实验课或实践课,按照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对于在学期末短学期单独进行的实践环节,比如商业银行业务实践、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之类,采取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写作、答辩等方式来考核。

2.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应用。在金融实验室的建设方面,江南大学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建立了金融模拟实验室,购买了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点钞机等相关硬件设备,以及与之配套的商业银行软件、保险软件、外汇软件以及证券、期货软件。其中商业银行模拟系统以现代商业银行各种主营业务为基础,根据教学目标规划设计,课程内容包括业务流程的实务讲解、业务介绍、相关凭证、问题库和模拟实验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从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到模拟实践操作,最后综合考核评价这样一个完整的循序渐进的实验过程。一共有23个实验,包括了银行会计、信贷和国际结算各业务环节。采用主体式教学法,即整个实验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完成从银行会计人员以及信贷员、国际结算人员等各角色的转换,并熟练地进行各角色所有业务的操作,使理论教学中复杂的、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使教学环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金融模拟实验室逼真地模拟市场,证券投资系统以沪深交易所的实时行情为依托,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股票、期货交易环境,训练学生的看盘、分析及实盘操作能力。保险实验室的建立,学生通过互动式操作逐步熟悉现实保险公司的实际工作流程,通过承保、理赔、咨询等角色的扮演掌握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一系列基本流程和业务处理,达到了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全面培养。

3.进行校外金融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熟悉市场、了解市场,本着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相结合的一贯宗旨,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到实际金融部门实习的机会。通过与地方金融机构合作,在适当时间安排学生到金融机构实习,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他们社会实践的能力。另外,我们还邀请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来学校为学生做讲座,指导学生做分析,拓展理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二)金融实践教学的运用成效

江南大学多元化实践教学方式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实际操作能力。金融实验是一门集知识、技能为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所以除了加强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室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实习环境。通过模拟与专题研讨、案例分析,达到“体验”市场博弈、应用理论、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操作技能的目的。学生在实验室既可以体验银行会计、信贷、国际结算业务的全部流程及业务处理全过程,又可以与沪、深交易所同步运行,看到实时行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仿佛身临其境,随时可以观察盘面的变化,进行实盘操作。

2.理论结合实际,缩短了和市场的距离,提高了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通过对金融模拟实验的操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不仅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而且达到了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的目标。据统计,金融专业的就业率名列学院前列,而且多数都在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就职。

三、进一步完善金融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引入工科课程设计理念,实现文科教育“工程化”

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下一步在岗位成才打下良好基础。江南大学已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实施“卓越工程”计划,将在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

(二)师资队伍的实践化

学校应根据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特点及时调整师资结构,从教师评聘与考核、兼职教师聘任、教师工程经历培养等多个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把一批年富力强、理论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充实教学第一线,并定期进行金融理论、实践技能的培训,使教师及时了解掌握新理论、新业务,转变教学思路,开拓教学思维,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应聘请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金融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构建一支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三)拓宽与校外联合的渠道

学校应加强与地方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与金融机构联合制定本校的金融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制定参与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邀请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满足为金融机构培养后备人才的需要。学校除了与传统银行、保险、证券业合作外,还应与一些经济管理部门如银监局、经贸局等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能从不同的机构得到不同的实践锻炼机会。(责任编辑:郭士琪)

参考文献:

[1] 葛开明.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09,(01-02).

[2] 刘波、曲春青.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8).

[3] 王晓军.论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与高校金融教学改革[J].高教研究,2008,(07).

[4] 杨彩林、曹冰玉.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设计——基于地方院校金融学专业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9,(08).

作者:王玲

上一篇:水文局活动整改方案下一篇:中小学重阳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