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理论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均衡汇率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研究比较系统且取得一定成果的均衡汇率理论主要有: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REX)和均衡实际汇率理论(ERER)。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均衡汇率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人民币汇率理论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人民币汇率理论论文 篇1:

麦金农人民币汇率理论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启示

摘要:近年来,与众多主张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国外著名经济学家相比,主张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固定不变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更加受到国内的关注。遗憾的是,至今还缺乏对麦金农人民币汇率理论的全面剖析,其理论主张到底对中国有多大意义也缺乏全面的认识,笔者试图通过对麦金农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全部文献进行研读,分析其理论体系中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美元本位; 高储蓄两难

一、麦金农人民币汇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教授及其合作者就开始关注东亚汇率问题,在主要对日元汇率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东亚汇率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当人民币升值问题成为国际热点问题后,麦金农将其东亚汇率理论应用于中国,提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一系列主张。因此,要正确认识麦金农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观点,必须系统研究其东亚汇率理论体系,其人民币汇率理论只不过是其东亚汇率理论的进一步延伸。通过对麦金农关于东亚汇率、人民币汇率文献的全面研究,笔者将其人民币汇率理论的主要内容按其逻辑体系概括如下:

1.世界美元本位[1]

麦金农教授认为,在当前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欧元区除外),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和国际借贷中起着主要作用,在东亚地区更是如此,存在着世界美元本位。即使是本币已经国际化的日本,美元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国际借贷的主要货币。2002年,日本对亚洲出口的44.7%和从亚洲进口的71%是用美元计价的,其对外借贷也大部分用美元。世界美元本位是造成东亚汇率困境的逻辑起点,也是美国低储蓄的重要原因,但世界美元本位是历史决定的,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局面不会有本质的改变。

2.害怕浮动[2]

麦金农教授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证明东亚地区汇率存在着害怕浮动现象。理论上,事实上的美元本位使东亚地区在国际贸易结算和国际借贷中主要使用美元,而大部分东亚经济体其国内金融市场是不完善的,缺乏一个有效的远期外汇市场。为方便厌恶风险的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套期保值,抵消远期外汇市场缺失的影响,政府倾向于提供一种非正式的套期保值机制:保持短期和中期汇率的稳定。在实证上,麦金农通过对东亚汇率的研究,发现东亚汇率存在着高频盯住美元现象,虽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大部分东亚经济体汇率弹性加大,但危机过后又出现了向高频盯住的回归。

3.对弹性论的批判[3]

对弹性论的批判是麦金农反对人民币升值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弹性论认为,一国本币升值可以抑制出口,促进进口,从而减少本国贸易顺差。麦金农认为,本币升值确实可以减少出口,但同时也会减少进口,从而对贸易差额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有可能贸易顺差不减反增,日元升值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本币升值之所以会减少进口,麦金农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本币升值使本国收入减少,从而导致进口减少;二是本币升值后,本国国内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减少也会导致进口减少;三是本币升值会导致国内出现通货紧缩,从而名义汇率上本币升值而实际汇率上本币贬值,因此进口也会减少。

4.东亚高储蓄两难[4]

东亚高储蓄两难问题是麦金农东亚汇率理论体系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麦金农认为,对有高储蓄美德而不能以本币进行对外借贷的东亚债权国而言,随着美元的对外债权的不断增加将会陷于高储蓄两难。因为随着对外债权不断增加,两种情况将会发生:(1)国内美元资产的持有者担心美元资产贬值而挤兑美元,迫使本币升值;(2)贸易逆差国开始抱怨其持续存在的贸易逆差是债权国操纵本国汇率的结果而要求调整汇率。而这两种情况又是相互作用的,使本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旦在外界压力下本币升值,由于升值无助于贸易顺差的减少,从而不仅不会减轻升值的压力,相反还会导致本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螺旋和零利率流动性陷阱。麦金农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日元升值就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通货紧缩螺旋和零利率流动性陷阱而不能自拔,这10年被称之为“日本失去的10年”。

5.对SM模型的推崇[5]

在对斯堪的纳维亚一些国家对外贸易研究的基础上,林得贝克1979年提出斯堪的纳维亚(SM)模型。SM模型认为,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瑞典、挪威、丹麦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其本币是盯住美元的,国内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美国同类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也高于非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这些出口部门的工资增长率也是高于美国同类部门的工资增长率,并带动国内非出口部门的工资增长,从而使这些国家相对于美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不断缩小,与美国的贸易收支失衡问题逐步得到改善。麦金农认为,传统理论认为工资是粘性的,因此需要用加大汇率弹性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但是在高增长经济体中,工资是有弹性的,所以SM模型提出的用工资调整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是可行的,相反,本币升值会使工资调整的步伐放慢,影响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6.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张[3]

反对人民币升值的主张是麦金农以上理论的必然结果。麦金农认为,中美贸易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的官方和私人的储蓄率太低,而要求人民币升值是不必要的,也是危险的。对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其主张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中国的最优选择是继续维持1美元兑换8.28元人民币不变,反对人民币升值,因为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中国步日本后尘,陷入通货紧缩螺旋和零利率流动性陷阱;调节中美贸易失衡主要靠美国提高储蓄率和中国的国内工资调整机制;二是在2005年7月21日中国加大汇率弹性后,麦金农主张中国的次优选择是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与中美通货膨胀率的差异保持一致。

二.麦金农人民币汇率理论评析

麦金农教授关于人民币汇率的理论体系有其一定的科学性,但是由于其理论基础还不是很牢固,对中国的国情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其有关人民币汇率的理论体系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有些主张是行不通的。下面作一简单评析。

1.对弹性论的批判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从理论上讲,麦金农认为本币升值会因收入和投资减少导致进口减少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对高储蓄国家而言,实际上本币升值使收入减少导致的进口减少这种效应是微不足道的;而本币升值也不一定就导致外商投资减少,比如在中国,据有关估算,其他条件不变,假如人民币升值5%,外商投资就可以通过向内地推移500公里而抵消升值造成的冲击,无需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6];更重要的是,东亚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国内外的制度因素对其进口影响更大,所以总体上本币升值对进口的抑制作用不会超过对出口的抑制作用。

2.购买力平价理论不适合作为两国汇率决定的理论依据

麦金农教授认为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应与中美通胀率的差异保持一致,这实际上是把购买力平价作为人民币与美元之间汇率决定的基础。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说明,购买力平价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证上都遇到许多难题。在理论上,在国际间资本流动频繁的今天,只考察商品市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无疑是缺乏现实基础的;在实证上,无论是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购买力平价理论都很难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

3.SM模型有其局限性

SM模型主要是以北欧一些小国为基础的,其结论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笔者不能认同麦金农教授过分推崇该模型。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出口产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在出口部门就业的劳动力以非熟练劳动力为主,这些劳动力的供给弹性是比较大的。麦金农教授注意到我国城镇工人的工资水平近年来保持11.7%的上涨率,但更应该注意到出口部门中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因供给弹性较大而上涨幅度较小,所以主要依靠工资调整机制来解决中国贸易收支失衡会因为中国的产品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给弹性问题而行不通。

4.过分夸大了人民币升值的成本

麦金农教授过分夸大了人民币升值的成本,认为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步日本后尘陷入通货紧缩螺旋和零利率流动性陷阱,这种观点是不现实的。首先,不能将今天的中国和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进行简单的类比;其次,日本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出现的经济衰退不完全是日元升值的结果,日本错误的货币政策和脆弱的金融体系也要负很大责任;最后,影响物价水平和利率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尤其对中国而言,汇率因素的影响更小。

三.麦金农人民币汇率理论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启示

1.解决中美贸易收支失衡需要两国间的政策协调

麦金农指出中美贸易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低储蓄率,所以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无益于事,关键是美国提高储蓄率。确实,近年来美国官方和私人的储蓄率过低。官方因为大幅度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美国家庭因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而减少储蓄。低储蓄导致的两个缺口必然表现为贸易收支赤字,所以即使人民币升值而美国不提高储蓄率,美国的贸易收支赤字并不会减少,而是可能从中国转移到越南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以解决中美贸易收支失衡问题需要两国政府间的政策协调,一方面美国应采取措施提高储蓄率;另一方面中国也应采取措施适度减少储蓄率。

2.中国解决贸易顺差问题的手段应多样化

麦金农否认汇率对解决贸易收支失衡的作用的观点值得商榷,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单靠汇率是无法解决贸易收支失衡的,需要采取多种手段。麦金农的汇率理论体系至少对我们有以下启示:一是通过工资调整机制解决贸易收支失衡。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农民工的显性工资增幅过慢,隐性工资中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今后应逐步提高工人的显性工资,完善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发挥工资调整机制在调节贸易收支失衡中的作用;二是把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上议事日程。人民币汇率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在对外经济交往过分依赖美元有关,今后应有意识地提高本币在我国对外结算和对外借贷中的比例,现阶段尤其应该利用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扩大其在东亚地区的影响。

3.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是我国汇率改革成败的关键

麦金农强调人民币升值幅度与中美两国通胀率差异挂钩来稳定人民币升值的观点不一定可行,但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如何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这一点无疑值得我们借鉴。目前由于缺乏对人民币升值的稳定的预期,导致我国政府意欲推行的“藏汇于民”政策无法实施,大量国际游资流入我国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这两个市场的泡沫特征日益凸现,如何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值得我国政府进一步深思。

作者单位: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参考文献:

[1] Ronald I.McKinnon. The World Dollar Standard and Globalization, New Rules for the Game. [EB/OL]http://www.stanford.edu/~mckinnon/papers.htm,2005-03-09.

[2] Ronald I.McKinnon. Trapped by the International Dollar Standard. [EB/OL] http://www.stanford.edu/~mckinnon/papers.htm, 2005-08-15

[3] Ronald I.McKinnon. Why China Should Keep Its Exchange Rate Pegged to the Dollar: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from Japan. [EB/OL]http://www.stanford.edu/~mckinnon/papers.htm,2006-07-18

[4]罗纳德.I.麦金农.美元本位下的汇率—东亚高储蓄两难[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25-30.

[5]麦金农,邹至庄.国际著名学者关于人民币升值是非评说.国际经济评论[J],2005,(11-12):5-9.

[6]王信.评麦金农《美元本位下的汇率——东亚高储蓄两难》.世界经济[J],2005,(4):76-77.

作者:吴美焕

人民币汇率理论论文 篇2:

均衡汇率理论研究综述

摘 要:均衡汇率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研究比较系统且取得一定成果的均衡汇率理论主要有: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REX)和均衡实际汇率理论(ERER)。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均衡汇率问题。

关键词:均衡汇率;FEER;BEER;NATREX;ERER

文献标识码:A

均衡汇率的完整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Nurkse于1945年提出:在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情况下内外部同时实现均衡时的汇率。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均衡汇率理论,主要从理论上定性地研究均衡汇率的概念和意义;80年代以后,随着时间序列和协整等现代计量经济理论的出现,及其在均衡汇率模型上的成功应用,均衡汇率理论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目前研究比较系统且取得一定成果的理论主要有: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REX)和均衡实际汇率理论(ERER)。

1 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

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由Williamson于1983年提出。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将均衡汇率定义为与宏观经济均衡相一致时的汇率。这里的宏观经济均衡包括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两个方面。内部均衡指充分就业和低通货膨胀率,外部均衡指经常项目的可持续性。FEER不考虑短期经济因素对汇率的影响,而主要强调中期的经济影响因素。

FEER宏观经济均衡的核心是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匹配,即CA=-KA。其中CA为经常项目,KA为资本项目。决定经常项目的因素主要有国内需求(yd)、国外需求(yf)和实际有效汇率(q),经常项目的函数表示为:CA=b0+b1q+b2yd+b3yf=-KA,b1、b2<0,b3>0。由此可得到均衡汇率的表达式为:FEER=FEER(-KA,-yd,+yf)。因此,只要给定经常项目中的参数和中期净资本流动的值,就可以估计得到FEER的均衡汇率。所以FEER的均衡汇率的计算需要进行大量的参数估计和判断,主要包括:

(1)经常项目模型估计;

(2)一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国潜在产出的估计;

(3)资本账户流动均衡值的判断。

FEER把基本经济因素影响带入均衡汇率的估计中,通过模型给出了一个系统的均衡汇率计算表达式,相比之前的均衡汇率研究,其具备了很大的可操作性。但是FEER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①FEER在实际运用中需进行大量的参数估计,这对于经济数据不完备的国家和地区而言不太可行;②即使是在数据资料相对完备的发达国家,参数的估计和判断中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2 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

行为均衡汇率理论由Clark和MacDonald(1998)提出并使用,该理论构造了解释实际汇率的简约方程。BEER认为实际汇率由影响汇率波动的长期、中期经济基础因素、短期暂时性影响因素及误差项决定。总的汇率失调是由短期因素、随机偏差以及经济基础因素偏离其均衡值程度决定,现实的汇率失调是由短期因素、随机偏差决定的。Clark和MacDonald在Faruqee(1994)和MacDonald(1998)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汇率决定的简约方程:BEER=BEER(r-r*,gdebt/gdebt*,tot,tnt,nfa)。其中,r,r*分别代表本国和他国的真实利率,gdebt,gdebt*为本国与他国的政府债务,tot为贸易条件,tnt为国内非贸易品与贸易品价格比,nfa为净外国资产。

显然,与FEER相比,行为均衡汇率提供的简约方程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它弥补了BEER体现影响汇率实际行为变量效应的不足。它不仅考虑了中期经济基础因素对汇率的影响,还考虑了短期因素和长期经济基础因素。

3 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REX)

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REX)由Stein于1994年提出。其基本概念是:在不考虑周期性因素、投机资本流动和国际储备变动的情况下,由实际基本经济因素决定的能够使国际收支实现均衡的中期实际均衡汇率。NATREX的均衡出发点为:CA=S-I。其中CA表示经常项目,S、I分别表示储蓄和投资。NATREX刻画的是一种动态均衡概念,它会随着节俭度、劳动生产率、资本密集度以及对外负债等基本经济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在中期内,NATREX=NATREX(k,F,Z)。k为资本密度,F为债务密度,Z表示影响均衡汇率的外生基本经济因素。同时NATREX又描述了存量均衡,在长期内,资本存量、外债规模是外生基本经济因素的函数,NATREX=NATREX(Z)。

NATREX刻画了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一个动态的结合流量和存量的综合理论。由于资本、债务和外生经济基础变量随着时间的变动而变动,所以自然均衡汇率是一个移动均衡汇率。这是NATREX与FEER的根本区别。

4 均衡实际汇率理论(ERER)

均衡实际汇率理论(ERER)最早由Edwards1989年提出,是一种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的均衡汇率理论。ERER充分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的特点,描述了发展中国家所特有的宏观经济特征,例如汇率管制、贸易壁垒、官方汇率和黑市汇率并存等。Edwards将均衡实际汇率定义为:假定其他相关变量(如税收、国际贸易条件、商业政策、资本流动和技术等)的值可持续,实现内外部同时均衡时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ERER定义的均衡状态为长期稳定均衡状态,同时满足国内的非贸易品市场均衡和对外部门达到均衡。ERER最终得出的均衡汇率的表达式为:ERER=ERER(tot,ngcgdp,tari,tech,capf,other),其中tot为贸易条件,ngcgdp为政府非贸易品消费占GDP的比重,tari为进口关税,tech为技术进步,capf为资本流动,other为其他经济因素。

相对于其他均衡汇率理论,ERER充分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特有的实际状况,因而较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均衡汇率的测算和汇率失调程度的评价。

5 结语

FEER、BEER、NATREX和ERER四种均衡汇率理论都有比较系统的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备很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各种均衡汇率的研究都注重于基本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均衡汇率的影响,并利用这些因素与均衡汇率的关系来估计均衡汇率,各个理论在经济因素的选择上各有不同。在研究具体一个国家的均衡汇率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Williamson,J.,The exchange rate system,Washington: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revised edition,1985.

[2]Williamson,J.,Estimating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s,Washington: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4.

[3]Clark,P.B.and MacDonald,R.,Exchange rates and econmic fundamentals: a Methodological Comparison of BEERs and FEERs in MacDonald,R and Stein,J,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s,London,U.K.: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9.

[4]Stein,J.L.,The natural real exchange rate of the US dollar and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flows,in(eds.)Williamson J.,Estimating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s,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4.

[5]Edwards,S.Real Exchange Rate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Concept and Measurement[S].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2950,1989.

[6]張静,汪寿阳.人民币均衡汇率与中国外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张新政 王立丰

人民币汇率理论论文 篇3:

汇率本质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摘要]在开放经济运行中,汇率是居于最核心地位的变量。因而对于汇率的研究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对认识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升值以及汇率改革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家汇率决定理论的回顾分析,浅析对汇率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汇率理论 马克思汇率理论 汇率本质

汇率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产生发展,尤其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的产物。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汇率是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下面试图通过对西方经济汇率理论和马克思汇率理论的回顾,来浅析对汇率本质的初步认识。

一、西方经济学汇率理论

西方经济学汇率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和供求价格论。这种汇率理论假定两国劳动生产率是不变的或中性的,从而排除了劳动生产率和劳动价值量对汇率的影响,而仅考虑货币数量的变化或金融资产数量的变化引致的两国货币或金融资产相对价格的变化对汇率的影响。

国际借贷论,它是以国际收支所引起的国际借贷和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解释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的;购买力平价论,它认为汇率取决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对比,而物价水平又取决于两国的货币数量;汇率心理论,它认为汇率虽然决定于外汇的供求,但对外汇的需求产生于人们用它可以购买外国商品与劳务来满足某种欲望,由于人们对外汇主观效用评价不同,由此构成了外汇的供求关系;均衡汇率论,它认为汇率的决定和变动取决于外汇的供求,而外汇的供求又是由国际收支尤其是经常项目的差额所决定的,因此,均衡汇率取决于外汇资金流量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利率平价论,它认为两国货币的利差尤其是货币短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影响并决定了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之间的关系,而两国货币的利差又取决于两国货币供求数量的变化;货币主义汇率论,它是在购买力平价论基础上,结合现代货币学派的货币数量论,进一步用两国货币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致物价水平的变化来解释汇率的决定;资产组合平衡论,它认为汇率表面上是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实际上是以两国货币计值的金融资产的相对价格,因此,汇率应该是由在两国资本相对流动过程中以两国货币计值的金融资产的供求状况所决定的。由此可见,西方经济学各种汇率理论都是以货币数量论和供求价格论为理论基础的。

总之,西方经济学汇率理论对于汇率的认识有着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假设前提的固有缺陷,这就决定了西方经济学汇率理论无法科学地认识汇率的本质。

二、马克思汇率理论

马克思主义汇率理论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后期,以马克思完成《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两部宏伟著作为标志。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里,各国普遍实行的是贵金属本位制,因而,货币本身就具有价值,铸币平价构成了不同货币兑换的客观标准,在马克思看来,汇率就是两国货币问的兑换比率或比价,它取决于两国货币所具有的或代表的价值量之比。

马克思主义汇率的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所论述的是不同国家在不同生产率水平基础上生产同一种商品所具有的统一价值。但是,由于各国劳动生产率的现实差异,使得不同国家生产的同一种商品所包含的内在价值量并不相同。因而,各国货币所包含的或代表的价值量也就不同。这样,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即汇率就是由各国货币所包含的或代表的价值量的多少所决定的。汇率就是指两国货币所包含的或代表的内在价值量之间的交换比率。因此,马克思主义汇率理论显然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汇率理论依据劳动价值论要求的基本假设前提是存在一种同质的可以相互折算的价值量,而且,这种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这样,马克思主义认为,汇率的基础则是由各国货币所包含的或代表的价值量的多少所决定的。在马克思看来,影响汇率波动的原因主要有:外汇供求状况、国际收支差额、心理预期因素以及两国货币所具有的或代表的价值量的相对变动。

三、汇率的本质

通过上面对马克思汇率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理论在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假设前提以及基本观点等角度分析,我认为马克思比较正确地揭示了汇率的本质,即汇率是国际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必然产物。国际商品交换的发展必然地要从最初的物物交换、易货贸易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贸易,而当货币最终固定在黄金上,各国货币在国际的使用时,必须脱去其民族的外衣,按照纯金的含量进行折算,于是出现了铸币平价,并产生了不同货币之间折算和兑换的标准比率,即汇率。因此,马克思主义汇率理论认为,汇率在形式上表现为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但实质上汇率是指两国货币所包含的或代表的价值量之间的兑换比率。

汇率不仅体现了两国货币之间的价值对比关系,而且它还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中具有价格传导功能。在国际贸易中,一国商品和劳务的价格通过汇率转换成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从而使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国际具有可比性。在国际金融活动中,不同的货币单位通过汇率转换成外汇市场所需要的货币单位,使国际资金融通和资本流动成为可能。汇率的本质是价格水平,汇率的变化在中长期只与通胀(通缩)相关,名义汇率并不能决定一国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陈岱孙.厉以宁.国际金融学说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常丽,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作者:常丽

上一篇:保密工作自查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工作问题整改方案(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