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七认识人民币(一) 学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题七认识人民币(一) 学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精选4篇)

课题七认识人民币(一) 学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篇1

教科书第21~2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蹦鼙嫒细髦置嬷档娜嗣癖乙约岸运们的实际价值有所感知。

2迸嘌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碧寤崴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下课后老师就准备到这个商场购买东西。你们知道老师到商场购买东西必须带上什么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不难回答出是“钱”。

教师:对,买东西必须要带钱。(课件出示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的钱)美国的钱叫美元,欧洲的钱叫欧元,日本的钱叫日元,中国的钱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比鲜度嗣癖

教师掏出一叠人民币。

教师: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

学生认人民币,学生认一张老师在黑板上贴一张。不认识的大家一起认,然后把它贴到黑板上。贴钱的时候按分、角、元从小到大分类贴。

教师:(指黑板)从贴这些人民币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以下几点:

(1)人民币有的是金属做的,有的是纸做的。教师顺势介绍金属做的叫硬币,纸做的叫纸币;

(2)分和分在一起,角和角在一起,元和元在一起。教师顺势指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并板书在相应的位置上。

教师:(拿出1元的人民币放在

上)老师这儿有个问题,你是怎样知道这张人民币就是1元呢?

学生可能回答:因为上面有一个“壹圆”字。

教师:这里的“圆”和“元”是相通的,这是辨认人民币的一个重要标志,你们还可以从这张人民币上的哪些地方辨认出它是1元呢?(显示人民币的正面和反面,学生在上面找1元的字样)你能找到其他人民币上表示面值的数吗?

学生找后,抽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可以从这些地方辨认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上除了有表示面值的数以外,还有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出人民币上还有不同的图案和防伪标志。

教师:人民币上有不同的图案,但是有一个图案是每张人民币都有的,你们能发现这个相同的图案吗?

引导学生观察出国徽的图案。

教师:对,国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是非常庄严、神圣的,所以我们应该保护人民币。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人民币呢?

学生说保护人民币的措施。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上有表示面值的数、图案、防伪标志,请拿出你们的钱和同桌一起找一找这些表示面值的数、图案和防伪标志在哪儿?

学生一起互相说。

教师:你们会认钱了吗?

教师:老师考考你们,请翻开书24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做完后集体汇报。

2鄙钊肴鲜度嗣癖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真的认识人民币了吗?

教师:老师还想考考大家,(拿出1元钱)1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教师:5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教师:10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教师:铅笔大概值多少钱?

……新课标第一网

教师:所以,我们不但要会认人民币,还要会估计它们能买些什么东西。知道这张人民币的价值,才算真正认识了人民币。

3比嗣癖业亩一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到商场买东西需要一些零钱,所以(拿出1元的人民币)老师想要把这1元的换成一些1角的。你们会拿多少张1角跟我换?

教师:你们觉得这样换公平吗?根据生活经验,学生觉得公平。

教师: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1元=10角。

出示:1张1元和10张1角相等的图及1元=10角。

教师:(拿出1角)1元=10角,想一想1角又等于多少分?

学生根据前面1元=10角可以得出1角=10分。

出示1张1角和10张1分相等的图及1角=10分。

教师:我们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后就可以公平地换一些钱了。(拿出2元)比如2元能换多少角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1元等于10角得出2元就可以换20角。

教师:(拿出1元)1元可以换多少张5角呢?

引导学生得出1元可以换2张5角。

教师:10元可以换多少张5元呢?

引导学生说出10元可以换2张5元。

教师:请翻开书22页,做议一议。

学生做完后订正。

三、课堂小结

教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人民币有哪些单位?1元等于多少角?1角等于多少分?

四、课堂延伸

课题七认识人民币(一) 学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篇2

教科书第101~102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蓖ü摆小棒,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迸嘌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备惺苁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你喜欢的方法选择其中的两道来计算。80-732-963-426-742-543-632-965-9

学生独立计算后抽一两个学生竖式板演32-9,并口述计算的过程,特别让学生说清楚是如何退位的。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退位减法的笔算。

板书课题:退位减法(二)

二、新课教学

1苯萄Ю3

出示例3情景图。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情景图,说一说从这幅情景图能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回答:图中有两幢高楼,左边的高楼有19层,右边的高楼有32层,图中的一个小朋友还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右边的比左边的高多少层?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32-19

教师板书:32-19。

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它和我们上一节课学习减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前面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今天所学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师: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时向前一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让我们还是首先借助小棒来帮助我们验证吧!

要求学生先拿出3捆零2根小棒表示出32,再让学生想办法从中拿出19根小棒。学生同桌或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观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学生活动后抽一学生汇报。

教师:你从32根小棒中拿走19根后还剩多少根小棒?

教师:你是怎么拿的?给大家介绍介绍。

引导学生说出:32根小棒中只有2根是单根的,减去9不够减,可以把3捆中的任意一捆打开,从10根中拿出9根,把剩下的1根和原来的2根放在一起,共剩下3根单根的。(或者把原有的2根和打开的10根合在一起,共12根小棒,再拿出9根,最后还剩下3根小棒)从整捆的小棒中拿出1捆,还剩下1捆零3根,所以32减19等于13。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大屏幕上显示这个过程。

教师:通过同学们摆小棒,我们验证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基本一样,那它们的竖式计算又是否一样呢?请同学们先独立列出32-19的竖式。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竖式。32

-19

13

教师:这个竖式同学们会算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竖式计算后抽一学生板演。

教师追问:在竖式计算时你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回答出:相同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减起,32个位上的2减9不够减,需在十位退1作10和原来的2合在一起成12,12减9剩下3,对齐个位写,然后再十位上退1后剩下的2减1,得1,1对齐十位写,由此得到32-19=13。

教师:这个竖式的思维过程和我们刚才摆小棒的思维过程一样吗?

学生不难发现是一样的。

教师:那我们在竖式计算这类减法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要特别注意退位的10要在被减数的十位头上打上小圆点,十位上的数相减时,也要注意被减数要少1。

教师:通过我们竖式计算,同样我们也验证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和我们前面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吗?

教师:完全一样吗?比较一下32-9和32-19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后说出:32-9和32-19都是个位上的数不够减要向十位退1作10,其中32-9个位上不够减在十位退位后,十位上的数不需要再减,而今天所学的32-19个位上不够减在十位退位后,十位上的数还需要再减。

教师:同学们除了小棒、竖式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计算32-19呢?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可以口算。

教师追问:具体说一说怎么口算。

引导学生说出他口算的过程:(1)可以先把32分成20和1212-9=320-10=1010+3=13(2)把32分成22和1010-9=122-10=1212+1=13

教师:在计算时,同学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同学们,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你学会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做做练习吧!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

第1题教师黑板上出示算式:45-18

教师:根据这个算式,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一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另一人竖式算一算,然后再比一比,看你们得到的结果是否一样?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抽两名学生上台分别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和竖式计算的过程,集体评价。

2.课堂活动

第2题

出示第2题的要求:先估计差的十位上的数是几,再计算。并出示其中的第1小题:72-29=□3

教师可请一学生先示范估计,并追问他是怎么想的。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出:被减数个位的2减减数个位上的9不够减,所以被减数十位上的数要退位,因此在估计时要少看1。即应该6-2=4,十位上的数字是4。该生估计后请另一个学生竖式板演验证。最后让学生翻书到第102页第2题,独立把估计的十位上的数完成在书上,在本子上竖式进行验证。

四、全课小结

课题七认识人民币(一) 学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篇3

教科书第106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绷系生活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会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的计算,会掌握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蓖ü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备惺苁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应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黑板上出示:35+28+17=27+20+45=68-39-12=92-43-40=

教师: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请选择黑板上的任意一道连加和一道连减,试着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吧!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分别抽4名学生到黑板上竖式板演,并让其中两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教师:我们在计算连加和连减的算式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要特别注意加法中的进位和减法的退位。

教师:看来同学们前面的知识学得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这些基础上继续学习加减。

教师板书:加减。

二、新课教学

1苯萄Ю3

出示例3情景图。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情景图,说一说从这幅情景图能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回答图中的信息有:一年级的小朋友在一个礼堂开联欢会,礼堂里只有80张椅子,一年级一班有学生48人,二班有学生45人。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数学问题,主要引导学生提出“还差多少张椅子”这个数学问题。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还差多少张椅子”这个数学问题。

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椅子要差?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一班和二班的人数合起来超过80了。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大致估计的。因为四十几加四十几不少于八十几。

教师板书这个数学问题后追问:这个数学问题该怎么列式解答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8+45-80。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指导学生说出先把两班学生人数合起来,再和椅子数相比较,看两个数相差多少,就知道差多少把椅子了。

教师:这个算式又该怎么算呢?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的算式和今天学习的算式都是有3个两位数在相加或相减,连加或连减算式中的运算符号相同,不是加号就是减号,这道题中既有加号也有减号。

教师:像这样既有加号又有减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加减混合。

教师补充完整课题。

教师:在一道加减混合的算式里又可不可以竖式来计算呢?

教师:这道题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应该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教师:下面请竖式尝试算一算吧。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请一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主要

引导学生列出以下两种竖式:48

+45

9393

-80

1348

+45

93

-80

13

教师:这两种不同写法的竖式一样吗?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比较、择优,得出自己最喜欢的那种写法。

教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加减混合和前面学习的加法、减法都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不管是在怎样的算式里100以内的加减都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个位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位和个位相减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位的问题。

教师:这个算式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算法,学生还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①40+40-80=08+5=13

②80-48=3245-32=13……

学生说出算法后教师还应追问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算?

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来算。

三、巩固练习

学生在小组内动手合作完成课堂活动第(3)小题,可一个学生操作小棒,另一个学生根据摆法口答算式。

活动完后抽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课题七认识人民币(一) 学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篇4

学习重点

1、能认、读、写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以及各数的组成。

3、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并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回顾所学,强化旧知

1.□□□□□ 2.△△△

○○○○ □□□□□

□比○多( )个 △比□少( )个

○比□少( )个 □比△多( )个

> < > <

师生互动,夯实基础

1~5的写法

分与合:把一个数(0、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当两种物体一个对一个,没有多余时,我们就说这两种物体“同样多”。如果其中一种物体有多余,有多余部分的物体就“多”,没有多余部分的物体就“少”。

3= >5 6<

“=”是等号,表示两个数相等;“>”是大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是小于号,表示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张大嘴巴的那面朝着大数,尖尖的朝着小数)

1~5的加、减法:求总数用加法,求一部分用减法。

3+2= 1+2= 2+2=

0的认识和加、减法

(1) 0表示一个也没有,它也是一个数

(2) 一个数加0或减0都得它本身

(3)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5-0= 2-2=

当堂测试,查漏补缺

一、在里填上“>”“<”或“=”。

5-32+0 3+15-4 1+32+3 4+02+2

5-03-3 2+11+2 5-13+1 4-22+1

二、看图列式计算。www.xkb1.com

1. +=

2. -=

3. +=

三、猜一猜。www.xkb1.com

+=5+=4-=3

=( ) =( ) =( )

上一篇:传统文化的意义下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