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人民满意教育心得(共8篇)
仙桥乡大麻窝小学:王 琴
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作为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一线教师,我认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倾注我们全部的爱培养出自信优秀的合格小学生。家长满意,学生成才。
对于教育来说,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缺乏爱,也就是缺少了丰富的内涵。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爱,才让教育真正地焕发出美丽的光芒。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拥有一份爱心一份真情,把我们的教育教学演绎成为一种真正的爱的艺术。
今年年初, 天津市委常委会听取了“天津精神”提炼总结活动专题汇报, 研究群众意见, 集体讨论, 决定将群众投票得票数最高的“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作为“天津精神”的表述语。
“爱国诚信”概括了天津人基本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天津有着光荣的爱国传统, 从大沽口保卫战、火烧望海楼、义和团运动, 到抗日战争的烽烟;从实业救国, 到五四运动, 天津人民在抵御外辱、救亡图存的斗争中形成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今天, 天津人民又肩负起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环渤海区域发展、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大历史使命。作为中央直辖市, 要为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是天津人共同的追求和心愿。天津人正是以这样的境界和胸怀, 谋划天津的发展, 充满激情地投身天津建设。天津人历来崇尚诚信, 对国家讲忠诚, 对朋友讲信义, 重规则、守契约、言必信、行必果。新时期, 天津人要进一步弘扬诚信精神,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把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养成诚信人格, 用诚信来规范家庭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 努力建设诚信天津。
“务实创新”反映了天津人鲜明的意志品质和精神气质。务实是天津人最鲜明的特质, 不事声张, 崇尚实干。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 尊重实际、注重实干、讲究实效的务实精神进一步弘扬, 全市人民团结一心, 干事创业, 用心把握、用心工作、用心落实, 真抓实干、科学巧干、埋头苦干, 在实干中开创新局面,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新是天津发展和进步的灵魂。天津市新一轮的发展是与新一轮思想解放、改革创新相伴而来的。在前进的道路上, 仍然需要不断破除固步自封、因循守旧,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 坚持海纳百川、勇攀高峰;不断破除畏葸不前、无所作为, 坚持迎难而上, 锐意进取。更需要大力发展创新文化, 增强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热情鼓励创新设想, 大力支持创新实践, 充分运用创新成果, 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崇尚先进、创业创造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使天津成为创新氛围浓厚、创新人才聚集、创新成就显著的城市。
“开放包容”体现了天津人博大的气魄和胸襟。天津因河而兴, 因海而盛, 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进程使天津成为南北文化交融、中西文化荟萃之地, 开放包容成为天津突出的文化基因。弘扬开放包容精神, 要求我们进一步树立开放理念, 拓宽视野, 敞开胸怀, 比学先进, 海纳百川, 博采众长;要求我们以更加博大的胸怀,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让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民和谐相处, 让不同文化共生共荣;要求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和空间, 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把天津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天津精神”既是天津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品格, 又充分体现了天津在全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也必将成为引领天津发展的精神力量。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天津发展, 教育先行。为站在更高起点、达到更高水平, 天津教育必须进一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把人才培养和质量提高摆在首位, 把“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个学生”作为核心理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个学生, 就是要公平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 坚持硬件和软件并重, 加快各级各类学校现代化建设, 缩小城乡、区域、学校之间教育差距,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更加公平, 为学生提供适合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教育资源, 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个学生, 就是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坚定人人成才的信念, 着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使学生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开发, 兴趣爱好得到充分满足, 特长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学习困难学生能得到有效帮助,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需要的教育, 在学习和发展上获得成功。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
“校舍不安全,家长就不放心送子女入学,当然也就办不了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张幸和局长向我们介绍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情况。
在上级项目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富宁县创新机制,多方筹资,全面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校安工程强势推进,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起校安工程,张幸和局长侃侃而谈:自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来,在省、州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的关心指导和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富宁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集思广益,采取有效措施,举全县之力,密切协调,通力配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全县共实施校安工程学校84所102单体,总建筑面积78 983平方米,实际总投资8 649万元。其中,排除D级危房面积55 865平方米,涉及学校78所,83个单体项目,扩建校舍面积58 621平方米。主要经验和做法有:一是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破解校安工程融资难问题。校安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工作要求高,在上级项目资金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富宁县采取政府投入、争取项目资金、企业主垫资、银行贷款、政府贴息等办法多渠道筹集校安工程款7 921.83万元。其中,国家、省投入项目资金3 620.63万元;争取希望工程项目资金320万元;企业主累计垫资2 725.3万元;社会集资或者赞助资金155万元;县人民政府配套建设资金97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100万元、安排贴息资金10.9万元、工作经费20万元。
二是注重宣传,营造氛围。通过网络、报刊、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张贴、印发传单等形式,宣传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使校安工程家喻户晓。通过简报形式反映工程实施进度、措施与经验等信息。建立信息工作通报制度,县校安办每月上报上级校安办2~3期信息。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来,县校安办共编写信息26期,制作电视专题片1个,画册1本,形成了强有力的宣传态势,为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保障学校教学秩序,确保师生安全。为既保证工程进度,又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该县各有关部门采取了腾并校舍、向村委会或村民租住房屋、搭帐篷、使用部队哨所等办法解决师生临时校舍,两年来,共搭建帐篷32顶,租借民房26间,保证了所有项目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各项目学校施工现场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实施工程安全责任制,预防安全事故。
四是克服旱灾等不利因素,积极抓好校安工程在建项目。在2010年春夏季的旱灾时期,该县共出动运水车1 500次/辆,配备抽水机16台,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五是强化政府行为,积极落实项目建设用地。两年来,县政府共为学校征地126.58亩,投入征地资金499.24万元,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当然,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克服困难,继续创新工作思路,按照省、州校安办的要求,贯彻落实好《富宁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彻底消除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富宁中小学校舍的建筑质量及综合防灾能力,推动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张幸和说。
“解决好城区学校办学压力问题,就抓住了解决学生上学难的牛鼻子”
“城区学校办学压力不能有效解决,何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谈起城区学校办学压力问题,张幸和认为,城区学校办学压力较大,是富宁教育工作的一个主要矛盾。解决好城区学校办学压力问题,就抓住了学生上学难的牛鼻子。随着富宁县投资环境的改善,农村人口向县城转移和外来人口聚集,城区人口不断增多,加上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优质教育需求,县一中、县民中,县一小、县二小等城区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要求,教室不足、宿舍紧张等情况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张幸和介绍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区教育资源供需矛盾问题,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城区学校开展调查研究,召开教育工作现场会,2008~2009年一次性投入1 000万元并整合项目资金,对城区各学校进行扩容。建设县一中学生宿舍楼,县一小、县二小教学综合楼,县民中民族体育运动场工程,并解决县职中和新华中心学校扩容征地问题,逐步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大班额问题。同时,根据学生人数增多的情况,重新对城区学校教师编制进行核编,增加了58个教师编制,缓解教师紧缺问题。2010年初,县委、县政府在全县“两会”刚结束后,第一件事就是为教育办实事,主要领导再次深入城区学校调研教育资源供需矛盾问题。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安排了800万元资金,启动县一中、县民中教学综合楼,新华中心学校学生宿舍楼和教学楼建设,使初中办学压力得到缓解。
突破瓶颈,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新路子
近年来,富宁县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发展,成为文山州职业教育工作的亮点。张幸和局长向我们介绍了富宁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富宁县职业教育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道路,原县中职校占地面积只有7.5亩,硬件设施简陋,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生均住宿面积仅1.5平方米,学生学习、生活和运动场地受到限制,招生困难,教师情绪低落,办学低谷时在校学生只有几十人,学校几乎陷入绝境。为适应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城区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富宁县中等职业学校建成职高学校,使学校在校生达2 000人、成人教育达500人、各种培训达2 000人以上的规模。2003年8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县中职校迁建至城南开发区,并将学校建设列为2004年为民办理的10件实事之一,项目计划投资1 896.5万元。2006年8月,学校搬迁到环境优美的新校区。
关于富宁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张幸和说,为不断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突破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单一、学生就业难的“瓶颈”,富宁县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以劳动力市场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新路子,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促进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同步发展,取得了5個方面的成绩:
一是采取“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全新办学模式,满足农村贫困学生学习、就业需求。2006、2008年县中职校先后与福建商贸技术学校、福建闽江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让学生零学费入学,采取“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让316名学生前往福州鸿展制衣有限公司、福建冠捷电子有限公司进行半工半读,并派教师到福建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辅导,使农村贫困学生做到“就学就业”两不误。目前制衣专业已经有90名学生被福建“七匹狼”公司录用,并有数名学生进入公司管理层,“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是利用假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拉近学生从学习到就业的距离,2007年暑假学校组织350名高二学生到惠州中建公司顶岗实习,通过3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共获得了68万元的劳动收入。2008年暑假,学校又组织296名学生分别到广东省惠州臻晖电子有限公司、广东省惠州溢丰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龙岗糖果玩具制作有限公司进行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除生活费、住宿费外,总收入109万元。所得收入既可以解决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部分费用,又减轻了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此项活动,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三是采取“送教下乡”的形式,把课堂向农村成技校延伸。为增强职业教育办学的实效性,把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开发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县中职校把教学点向农村延伸,在有条件的农村成技校办班。目前学校已在新华、归朝、洞波、花甲、里达、阿用等乡(镇)的成技校办了教学点,派教师深入各个教学点向青年农民传授新科技、新信息、新理念,把科技文化送到田间地头,提高广大青壮年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使职业教育能更好地为富宁县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增强职业教育办学的实效性,把农民引上致富之路。
四是把职业教育和劳务输出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富宁县中职校被云南省扶贫办确定为“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2007年被云南省教育厅、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确定为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百万农民培训的具体实施单位。从2006年至今学校已经进行了15期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共培训了3 000多人次,98.6%的受训劳动力已经到沿海地区就业。
五是积极创办校办企业,拓展职业教育发展空间。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学中做,做中学”,“做学合一”。具体来讲就是“学校就是工厂”、“教室就是车间”。把学校建成工厂式,把教室装成车间样,让学生能充分在学校环境中感悟企业文化、感受企业熏陶、接受技能实训,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前几年,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尝试“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自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又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进行校企合作,创办校办企业。目前,学校与广州誉维制衣厂、广福汽车修理厂达成协议,将生产车间、维修车间引入学校,既实现了“亦校亦厂、校企合一”的职业学校发展目标,又为学校学生实习和我县农民工学习技能、增加收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教育工作要主动服务“三农”
在与记者谈及“十二五”期间富宁教育的主要打算时,张幸和说,“十二五”期间富宁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主动服务“三农”。
一是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子女能上好学。根据富宁县“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将对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校建设、边境国门学校建设、学前教育建设、高中阶段教育建设、校舍加固以及教育教学设备购置等方面加大投入,规划总投资271 270万元,将建设119所学校,29所幼儿园,为农村群众解决学龄儿童少年上学难和上好学问题。
二是加大争取优惠政策的力度,保障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县将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种优惠政策,加大教育扶持力度,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效益,保障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主要争取的政策: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资金补助扩面和提高标准;民族中学高中少数民族学生生活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名额;普高和职高学生国家助学金。
三是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管理。对留守儿童进行重点管理,建立家校联合管理制度,做好与留守亲人共同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氛围环境。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在转学、借读方面给予方便,在“两免一补”、评先选优方面与当地户籍学生同等对待。在进城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通过扩建学校和扩大班额,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四是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利用县中职校、各级成技校、农广校平台,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城镇职工岗位培训;抓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在村委会开办各种培训班。
崇高的职业道德是人民满意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这种付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为突出。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低,自信也是相对较弱的,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关怀和爱,需要教师以自身的形象去感染和感化学生。首先,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其次,尊重家长是师德的重要体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学生有不良习惯或成绩不好时,教师切不可以家长作为“发泄”的对象,进行百般指责,而是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要加强联系,将学生的错误行为如实告知,更要将学生的进步表现及时通报。面对越来越难管理的学生,我们不能一味的抱怨、叫屈,而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去感化学生,因为真正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一份感恩的情怀、一道崇高的信念、一份不灭的追求。这是对学生的一生负责,是对教师职业的负责,是对国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的最真实体现。
精通的业务知识是人民满意教师的重要条件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能仅仅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他还应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自己成为一支永远燃烧的火把。不仅需要有爱岗敬业的思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还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了解现代化科技知识,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各种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如果不注重学习,必将落后于潮流。要是教师仅仅依靠自己在学生时代掌握的知识来应付教学,就很有可能在细节方面传错道、授错业,从而解不了惑,甚至误人子弟。久而久之,学生也将对这样的教师失去兴趣、信心和尊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之后再去扭转就变得非常困难了。我在平时教学中,一直很重视新知识的学习,不论哪一学科,它都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需要教师掌握更多的学科之外的知识。我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计算机、教育教学理论等各种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永远矗立于新知识的潮头。
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和耐心:我曾多次因学生学习不好或其他一些小事而发脾气,有时发完脾气感觉自己有点过分,但很快又会自己安慰自己:我是为他们好才这样的,为了他们的父母,为了他们的前途,我这样也是应该的。可真实的原因也许是宣泄自己的压抑、不满;也许想惩一儆百而求以后工作简单;也许是给点刺激以期学生灵魂之颤抖。在内心世界把师生关系定义为君臣关系或家长制下的父子关系。其实,每一个孩子对家长来说都是百分之百的希望。我们拿着人民的钱,又有什么理由不把他们的孩子教好呢?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学生构建和谐课堂,视学生为朋友,视学生为伙伴。老师和学生,只有年龄上的差异,没有地位上的级别。这样的课堂,学生情为所动,教师情为所开。从形式上看,师生不
经意间快乐的畅游于知识的海洋。学生的学习是潜意识的,自觉的,主动的,快乐的,高效的。无拘无束,平等和谐,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又怎能不乐意学习,效率又怎能不高,人民又怎能不满意呢。
---海丰县小漠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中共海丰县小漠镇委员会 海丰县小漠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四年十月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海丰县小漠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小漠的明天看教育,教育的明天看小漠。近年来,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举全镇之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实现我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体系,现将小漠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小漠镇位于海丰县西南部,东南临海,西与惠东县黄埠镇接壤,北与赤石河为界与鲘门镇沙埔村相隔。地形自南向北呈三角形片状。面积34.5平方公里,下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总人口1.1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9.6%,渔业人口占总人的26.9%;非农、渔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3.5%,此外,有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近千人。通行客家话、学佬话。
小漠镇现有初级中学l所,完全小学2所,小学分教点3个,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8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全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105人,其中:中学41人,小学57人,幼儿园10人。近年来,我镇高度重视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全镇17个自然村都建有篮球场,尤其是于2012年在镇区内建有1座占地3400平方米的文体综合中心,另外还有文化娱乐场所16个,这此设施的上马建设,大大丰富了小漠镇人民群众的文娱生活。同时,小漠旅游资源丰富多彩,1
有始建于明末的游览胜地狮山深藏寺,殿宇庄严,规模壮丽,青山绿水,群峰奇秀,驰名遐迩,游客络绎不绝。有小漠南方澳天然海滨浴场,沙滩细白,碧海蓝天,并配套了“拉大网、尝海鲜、牧海渔歌、游艇观光”等旅游项目,受到了海内外游客的青睐。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主动融入大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经济强镇,科教兴镇”之路,围绕打造人文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对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建立起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成人文化教育在内的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
小漠教育快速发展,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我镇获得省“生态文明示范村”、市“项目建设、维稳信访、财税征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连续5年获得县“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党政重视,责任到位
1、统一思想,建立教育工作机制。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虽然我镇经济基础较薄弱,但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社区教育纳入全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并制定教育“创强”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教育强镇创建工作。
镇党委、政府建立多种教育工作机制,确保创建教育强镇工作的开展。(1)建立健全镇党委政府教育领导体制,明确管理的内容和工作职责,确保教育创强工作顺利开展。(2)建立镇领导挂钩联系学校制度,每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一所学校,经常深入学校,听取学校的工作汇报。(3)建立和健全了镇、村、学校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4)把教育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对教育实行“四
个优先”:一是优先保障教育用地。我镇历来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优先考虑教育发展规划,尤其在用地规划上,优先保障教育教学用地,将最好的地方用于办学。如在2013年,我镇在镇区内选择位置最佳,环境最美的地方用于小漠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二是优先安排教育经费。我镇在财政仍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做到优先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三是优先解决教育问题。镇党委、政府始终认为“教育领域无小事”,凡是教育问题就必须研究解决对策,哪怕困难再大,也要设法解决。积极落实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措施,动员各方力量开展扶困助学解决读书难的问题,全力保障本地户籍儿童从幼儿园到中学都不因贫辍学,确保了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入学(园)率。目前,幼儿毛入园率8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入学率100%。四是优先落实教师待遇。为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我镇积极提高教师队伍福利待遇,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教师身心健康,确保广大教师安心乐教。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镇提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以来,镇党委、政府把“创强”工作列入政府工作重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创强”工作开展。一是成立机构。成立了镇党委书记刘锦荣任组长,镇长谭梅唇任常务副组长、副书记林大壮、分管教育副镇长张小亚、中学校长刘锦波、中心小学校长陈帝展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创强”办公室,负责抓好“创强”的组织、指导、协调等日常工作,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中小学校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局面。二是精心组织。我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建教育强镇调研活动,摸清了教育的底子,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标准,制定出台了可操作性强的“创强”实施方案。通过召开动员会议、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栏、张贴标语和发放宣传资料、电视宣传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创建教育强镇的目的和意义,争取社会
各界的支持,形成人人关心教育、人人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三是落实责任。首先,我镇成立文化、工商、派出所联合执法小组,依法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对辖区内企事业单位进行清查,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辖区内无违法招收童工现象。其次,通过捐资帮助贫困学生、适龄学生,扶助他们就学。
3、尊师重教,改善教育环境。我镇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教师法》,坚持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改善的做法,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教职工的心坎上。(1)采用上级拨款、政府补助、乡贤捐资等形式,解决教师安居工程,投入资金480万元,新建和改造教师宿舍共68套。目前,全镇中小学教师实现了教者有其居的目标,为安教乐教创造了良好条件。(2)根据省、市、县有关规定,落实教师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岗位津贴等多项福利待遇,逐年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3)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设立“小漠教育基金会”,实行奖教奖学制度,每年春节和教师节,慰问困难教师,在每年的教师节,镇党委、镇政府举行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大会,表彰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大力宣传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同时,增加教师当选党代表、人 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席位,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
4、出台措施,筹集资金。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投资于教育,就是投资于人民,投资于未来”的思想,重教为先、兴学为责,在镇财政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压缩行政开支,多方筹集资金,做到教育资金优先保障和“创强”资金足额到位。一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二是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创强”资金足额投入。创建教育强镇,涉及到学校工程多,工程资金与教学设备设施资金投入大,我镇党委、政府以创强为“抓手”,开展广泛筹资活动。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
二是争取海内外乡贤的支持,先后到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召开乡贤座谈会,广泛发动海内外乡贤和社会各界捐资,筹集“创强”资金。据统计,几年来,我镇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集资形式,共筹集2830
万元(包含正在改建的小漠中学)“创强”专项资金,投入教育强镇建设。
(二)优化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1、抓好硬件建设,提升教育综合实力。我镇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多方筹资用于各学校的基建、教育信息化和校园环境建设等工程,全面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水平,有力地推进规范化学校和规范化幼儿园的创建。我镇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教育情怀深深感动了社会各界热心教育人士,他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关心、支持我镇教育事业。至2013年12月止,共投入133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2014年计划投入1500万元,用于改建小漠中学。其中:2014年7月,旅港同胞杨国生先生捐资1050万元,用于改建小漠中学和中心小学的宿舍楼、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建设;2013年,莫道明先生捐资10万元,用于南香小学改建工程;发动社会乡贤和华润电厂、华城石化、昊源集团、通天地度假村等落户小漠的企业捐资270万元,用于小漠中学教师宿舍楼、元云小学和大澳小学校园整治、全镇各学校多媒体设施的建设。值得一提的是,我镇在全县率先应用多媒体教育,为全县教育信息平台提供了现场,发挥了示范推动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镇大力抓好“强师兴教”工程,高水准实施人才战略,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1)各校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我镇各校注重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逐步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任用管理模式。近几年来,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骨干教师被选拨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增强了班子的活力。(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各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培训,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责任心。开展以“正己、敬业、爱生、奉献”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强化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团结意识、竞争意识,真正做到爱、严相结合,在爱与严之间找到切合点,树立安教、乐教、勤教为荣的高尚师德。多年来,全镇教职工遵守职业道
德,无违法事件发生,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得到社会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誉。同时,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各学校每学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技能提高。如小漠中学刘锦波校长参加京苏粤优秀中青年校长高级研讨班学习、其他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教师全员培训”等,近三年还有分管教育张小亚副镇长分别带领中小学骨干教师和科目代表先后到省实验中学、深圳坪山小学、惠州市第一中学交流学习。(3)配齐配足幼儿园、中小学教职员工。三年来,我镇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对教职工素质、学历要求不断提高,目前,我镇小学教职工学历达标率100%,中学教职工学历达标率99.7%。认真落实省定编制标准配齐幼儿园、中小学教职工人数,对规模较小的小学、教学点在教师配备方面做到班均不少于1人,做到全镇学校无聘请代课教师顶替在编教师现象。(4)优化教师学科结构和逐年提高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持证率。为确保教学质量提高,我镇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科结构与中小学课程结构匹配,体育、艺术、信息技术以及小学英语、学科教师基本满足课程开设要求,配足配好学科教师。
(三)、规范办学行为,推动素质教育
我镇重视教育的均衡化和优质化发展。为此,我镇出台多项措施,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让所有在读的学生都能接受同等资源的教育。(1)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规定》,要求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公平、公正办学。不得以任何形式设立门槛招收学生,义务教育学校不得设立重点校和重点班,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入学,无任何形式的选拨性考试行为,确保学生能接受同等资源的教育。要求学校严格执行省规定中小学作息时间,保障学生每天有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还要求各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课时。不得违规补课,实现无违规集体补课现象,不得乱收费。确保办学行为的规范化。(2)成立检查组,不定时进村入校调查,从根本上杜绝不规范的办学行为。通过多年努力,我镇各校办学秩序规范、有序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良
学习环境。(3)重视德育工作。各校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力推进德育观念人本化、管理科学化、教育情感化、活动实践化,健全“社会—学校—家长”德育管理机制;建立学生素质行为综合评价机制,逐步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格局,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新的跨越。各学校以体育运动会、艺术节、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社会实践、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家长会等德育常规活动为载体,开展德育教育。每各校组织校运会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每学期开展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福利院开展帮扶活动、慰问孤寡老人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每年开展团队活动等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生活,张扬了学生个性,挖掘了学生潜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德育活动呈现出生动化、特色化的良好局面。为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我们为每所学校聘请了一名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师生上法制课,学校运用板报、辩论赛等宣传法律知识,增强了师生法制意识。同时,我镇重视中小学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举办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和防震演练,积极开展学期初与学期末的安全教育周的活动。各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多年来,全镇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生违法犯罪率均为零,无发生由于心理失衡导致学生伤害事故,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达标率逐年提高。中小学生德育优良率达到91%以上,全镇中小学操行评定优良率达到90.5%以上。(4)各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学改革。我镇各学校开展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为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开展了“学案导学”教学改革,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几年来,全镇小学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初中检测合格率达到88%以上。(5)树立生本意识,科教体艺教育放异彩。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镇各中小学认真执
行国家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四年级开设信息课,开齐开足了包括图音体等在内的所有课程。我镇各中小学在抓好德育、智育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体育、艺术特长的培训,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举办“欢乐六
一、我心飞扬”文艺汇演、举办学生运动会等各种类型的活动为载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校园文化建设多年被县评为一、二等奖,其中中心小学舞蹈《渔家娃》、合唱《歌唱祖国》分别获得县中小学生艺术展二、三等奖。我镇重视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中小学体育卫生基本条件和艺术教育基本条件基本达标,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数据上报率达到100%,学生体质优秀率达22%。(6)重视学生健康发展。我镇中小学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发展,认真落实省有关文件精神,各中小学校落实年体检制度。
(四)抓好“四大教育 ”,推动教育协调发展
我镇在创建教育强镇中,坚持均衡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1、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我镇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成果。一是落实防流控辍措施。加强学校管理,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的管理机制三结合教育工作机制,严格控制学生的流失。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率为0;初中入学率100%,年辍学率控制在1.41%以下。二是严格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同时积极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问题,抓好“低保”家庭在读子女助学金的发放,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有效地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成果。我镇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小漠中学方面:2013年中考总平均分居全县第三名。其中6位同学总分突破600分,20位同学入围县重点中学录取分数线。在县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有6位教师分别获得市、县一等奖,8位教师分别获得二等奖,12位教师分别获得三等奖。特别是黄晓丽老师,在全县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获县一等奖。余政铭同学在全国英语习思竞赛中荣获三等奖,郭苗
苗同学在初中数学竞赛中荣获全县三等奖,余思莹同学在礼仪知识竞赛中荣获全县二等奖。小漠中心小学方面:近七年来,小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学校管理及少先队集体连续荣获全县同类地区一、二、三等奖,2014年被汕 尾市教育局授予市规范化学校,几年来,有4位教师被评为南粤山区优秀教师,10多位教师荣获市、县先进教师、教育工作者、优秀辅导员称号。10多篇学生作文参加广东省第六届粤星杯作文比赛获得较好名次。20多位教师的教学论文多年获市、县一、二、三等奖。
2、挖掘潜力发展幼儿教育。我镇为了夯实教育发展基础,积极推进教育协调发展,先后投入100万元按规范化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学标准进行改建,充实和完善幼儿园设施设备,改善了办园条件。同时,重视幼儿园的管理,建立健全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从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安全接送等环节要求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实现了设施标准化,办园规范化。目前,镇中心幼儿园是公办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3、立足需求办好成人教育。我镇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结合本镇实际,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办学思路,充分发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举办各种长短班、特色班,多渠道、多层次做好各项技术教育、上岗就业培训工作。近三年来,我镇先后在各村举办了海水养殖、出海捕捞等农业知识讲座和南美对虾、鲍鱼养殖等实用型专业培训。成人教育年培训面达39%以上。
4、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我镇结合实际,以社区为依托,以提高村(居)民整体素质为宗旨,运用多种手段抓好社区教育。一是深化素质教育活动。我镇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卫生村、文明村的创建活动,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如香坑村、埔仔村分别被省、市评为“生态文明村”。二是完善镇、村两级文化基础设施,如“村村通广播”工程、“农家书屋”,中心文化广场、灯光球场和室内羽毛球、乒乓球馆等文体建设,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三是文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以民
间传统节日为载体,加强情感交流,共享奔康喜悦,不断丰富广大村民的文化生活。如春节篮球赛,元宵节灯谜、象棋比赛,端午节旺官社区和旺渔村龙舟赛,戏曲弹唱“海丰八音”汇演,尤为可喜的是,2012年参加全县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获得篮球、乒乓球比赛“双料冠军”。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镇将从两个方面努力,进一步提高教育综合实力。
1、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水平。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狠抓业务培训工作,培养更多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2、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严格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措施,努力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注重体育、艺术等特长生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自评结果。
我镇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自查自评,经自评:各项必达指标均达到了标准要求,政府责任67.3分,教育管理18.8分,办学水平10.8分,自评总分为96.9分,已达到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标准要求,特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报,敬请省教育督导验收专家组对小漠镇的创强工作进行督导验收。
中共海丰县小漠镇委员会 海丰县小漠镇人民政府
陆坪中学杨贵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为此,我市教育局在学期结束之际,举办了全市中学教师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学习活动,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收获颇深,现总结如下:
一、真正懂得了什么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1.“人民满意的教育”应是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的教育。不可否认,经过全党全社会的不懈努力,到2011年,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已经实现,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是,义务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一些地方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孩子虽然享受到了教育权利,却不能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同等的关注和同等质量的教育。
2.“人民满意的教育”应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育。现在,我国社会正从生存型消费进入发展型消费阶段,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更加强烈,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3.“人民满意的教育”应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
二、如何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呢?
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加大对教育投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只有真正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我们才能改善各地区、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全国教师特别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否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2.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当前,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公平的渴望更加迫切,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提供均等化教育服务的诉求更加强烈,因此,积极完善义务教育的资助政策,着力保障义务教育阶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均等受教育权。
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一、要过好“状态关”
精神状态的好坏, 是能否成事的首要因素。过好“状态关”, 应做到三点。
一是要有把困难踩在脚下的自信心。困难在弱者面前, 是一块绊脚石;但在强者面前, 就是一块垫脚板。我们一定要树立自信心, 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 敢于正视困难, 善于克服困难, 鼓起一往无前的勇气, 拿出破釜沉舟的气魄, 争做攻坚克难的主宰, 敢干别人不敢干的事, 善干看似干不成的事。
二是要有把标兵甩在身后的进取心。教育工作的赶超不是“要不要”和“能不能”的问题, 而是“必须赶”和“怎么超”的问题。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当仁不让的责任感, 树立强烈的进取心, 立创先之志, 施争优之策, 谋百年大计, 兴教育大业, 下定决心把教育工作的水平提上去。
三是要有把工作放在心上的事业心。教育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 特别是教师, 一定要继续保持热爱教育事业、奉献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 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珍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荣誉, 将教育作为事业来追求, 将育人作为毕生价值去实现, 将教学工作放在心上, 将学生的成长放在心上, 心无旁骛、专心育人, 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二、要过好“质量关”
教育教学质量, 是衡量教育事业发展程度的“标尺”。过好“质量关”要在六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要在强化质量理念上下工夫。一定要强化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 把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命线, 时刻牢记没有好的质量, 就没有好的生源;没有好的生源, 就没有学校的未来, 从而不断增强责任感, 激发成就感。
二是要在加强教科研上下工夫。要充分认识教科研的重要性,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科研工作。要扩充从事教科研工作的人。除了现有的从事教科研工作的人员, 还要把更多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吸纳进来。要定好教科研工作的“位”。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 总结、推广优秀学校、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和加强对薄弱学校、薄弱教师的指导提高这三个方面上来。
三是要在打造名师名校上下工夫。要重视名师培养, 要把培养教学新秀、壮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有潜质、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要重点扶持, 要允许他们“冒尖”, 更要为他们“冒尖”创造有利条件。要重视名校建设。要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学校、品牌学校。此外, 要注重优势学科建设, 力争多创立一些学科示范点, 靠特长立校, 用特长扬名。
四是要在争取优质生源上下工夫。统筹好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关系, 在学生的培养上要从最基础抓起, 只有小学教育搞好了, 才能为初中学校输送好的毕业生;初中教育搞好了, 才能为高中学校输送好的毕业生。这样, 就能够使优秀生源在区域内部形成良性循环的闭合链条, 全面提升生源质量。
五是要在探索激励机制上下工夫。要研究制订符合实际的奖惩激励机制, 正确评价教师的工作和成绩, 激发教师抓教育教学的主动性。对那些有特殊专长、有突出贡献的教师, 在职称评定、绩效奖励等方面, 要予以倾斜、适当照顾。鼓励人才“冒尖”, 脱颖而出。组织、人事以及财政等部门要在职位核定、经费安排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形成上上下下共同推动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是要在资源整合联合上下工夫。我们要继续坚持走由资源整合到规模壮大、再到布局优化的路子, 确保教育发展的均衡性, 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此外, 也要鼓励对外联合, 探索与知名的大学或高中联合办学, 实现借势发力, 以提高我们的生源水平和师资力量, 不断创造和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要过好“用人关”
我们常说“事在人为”“抓人促事”“因人成事”, 人的素质的高低, 是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过好“用人关”, 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一是选贤用能。要大力提倡“能人办教育”的理念, 让德才兼备的人走上领导岗位, 将那些立志改变教育现状的教师培养成名师, 把那些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干部、教师放到校长位置上。要更新用人观念, 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通过公开招考、组织推荐、本人自荐等方法发现能人, 通过比武打擂、竞争上岗等方式来选拔能人, 把质量作为核心评选标准, 以质量分优劣、定去留。
二是合理流动。目前, 教育系统的人才流动机制还不是很通畅, 约定俗成的限制较多, 特别是对普通干部、一般级别的教师, 设置的出口太窄。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 深入思考研究, 要建立什么样的人才流动机制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干部和教学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形成人才辈出、竞相发展的局面。
我们应该怎样真正做到依法治校,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校长必须具有强烈的依法治校意识
依法治校,校长是关键。校长只有提高认识,树立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依法治校才能成为促进学校依法管理的自觉行为。我校一位校友讲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他在读中学的时候,曾因一件小事被一位教师罚站了一堂课,当时的怨恨、受辱的感受,几十年后仍刻骨铭心。教师的某些不当举措,往往会给学生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从近年来媒体报道的重大教育事故来看,许多是因为教师缺乏法律意识,对学生问题处理不当造成的。所以,作为学校的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一定要心中有法,深入认识依法治校工作在学校运行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立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略,以此作为学校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并把它列入学校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把学校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保证学校自身的改革和深入发展。
二、加强和完善学校制度建设,
奠定依法治校基础
学校应当按照《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学校的办学特点制订办学章程及与其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和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置于统一规范和要求之下。学校管理制度应当涉及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校务监督等多个方面,其中既要包括实体性制度,也要包括学校重大事项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的程序性制度,这样才能使学校的管理制度满足合法与公正的要求,切实发挥对学校发展的规范和调整作用。
我校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精神,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提出的各项行风建设规定,坚持做到“三公开、三规范”,严格规范教育收费。通过合法程序制订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做到样样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依。比如,在教学方面,制订了《教学常规五认真条例》,强化对备课、作业、辅导、考试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并加强教学常规检查,以达到规范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激励青年教师勇挑重担,敢于争先,学校制订实施了《循环教学条例》,高三教学的安排不论资排辈,而是根据教师实绩,严格依照条例,使更多的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机会锻炼成为骨干教师;在队伍建设上,为进一步激发优秀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订实施了《学校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评选条例与职责》,评选出一批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校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发放特殊津贴,提高待遇,同时也提出相应的职责,使其示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在干部选拔上,为加快年轻干部的培养步伐,学校制订了“中层副职竞聘上岗”制度,强化量材录用、优胜劣汰的流动机制,完成了优秀教师与领导班子的“无缝焊接”,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班子结构。
同时,学校健全和完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制定具体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实施办法,为师生员工参与学校事务管理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机会,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重视教代会制度建设,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障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
三、建立执行监督机制,
提高执政团队的责任心和执法能力
制度的建构只是奠定了依法治校的基础,落实和执行才是关键。为了使良好制度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使每一个人都能自觉依照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发挥积极作用,使法治精神、法治观念真正成为我们的人文素养,学校应当建立相应的制度执行监督机构,努力提高执政团队的责任心和执法能力。在这一点上,我校专门制订了《行政人员考核条例》,并采取校长办公室督查制,由办公室主任在一把手校长的要求和参与下,对行政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分别从分管工作、听课、群众测评等方面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考核,及时整改,确保了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由于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得到了全体教职工的认可和好评。
四、把依法治校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
在全社会营造依法治校的氛围
法制教育是依法治校实践的先导,树立依法治校理念,首先要转变观念。所以,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依法治校的基础,也是加强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要不断创新,丰富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在加强道德塑造的同时,着力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成效,使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并在全社会营造民主监督的氛围。可成立学校理事会,用全社会的力量推动依法治校的进程,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作者系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校长
【办人民满意教育心得】推荐阅读:
做群众满意公仆 办人民满意教育大讨论10-12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09-15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发言稿10-16
加强学校行风建设 办人民满意教育09-10
抓落实 创特色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10-01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学习大讨论12-03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12-02
创人民满意教育活动方案07-14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强大动力11-16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服务一方水土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