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思想品德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形成的,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目的和基础。社会环境复杂,思想品德形成困难;学校教育存在缺陷,忽略学生的发展需要;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简单是初中生思想品德自我教育能力现状及原因。应该注意课堂引导,挖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初中生思想品德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生思想品德论文 篇1:

新形势下初中生思想品德教学研究

【摘 要】当前,“00后”已经成为国内各个初中学校的主角。由于他们具有独特的心理、思想等特征,给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下,如何帮助“00后”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显得迫在眉睫。文章分析了当前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00后”已经成为我国各个初中学校的主角。与“80”、“90后”学生相比,“00后”的学生性格张扬、个性突出,具有独特的思想、心理和素养,这给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分析当前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对于走出困境、解决问题大有裨益。

一、当前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困境

1.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体系不规范。目前,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程使用的教材存在体系不规范、内容东拼西凑,杂乱无序、一种版本用多年等问题,许多教材未把近期出现的新局势和新热点、学科界的前沿理论、党和政府新出台的政策方案编写在其中,初中生觉得陈旧乏味,内容比较空洞,而且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课教材与小学德育课本的许多内容重复或者相似,导致很多初中生降低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网络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为复杂。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初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很多学生上网不是利用网络在收集信息、查找资料,而在网吧打游戏、聊天,有的甚至上网成瘾连课都不上。同时,互联网已超越传统媒介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仓库,但这个仓库对初中学生而言既是宝库又是毒库,互联网具有不可控制性,它没有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严格审核和把关,导致互联网中信息杂陈、铺天盖地、良莠不齐,各种有利信息与色情暴力信息、虚假信息混杂在一起,使互联网的信息仓库成为信息的万花筒,从而各种文化类型、思想价值观念、生活观念、道德规范都可以找到立足之地,面对复杂而丰富的信息,初中生陷入无从选择、徘徊迷惘的困境。

3.初中生心理危机给思想品德教育带来新的诘难。当前,初中生普遍存在着沟通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心理危机。有些学生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不愿意沟通,自我封闭,把自己孤立在班级同学之外,但另一方面,内心孤独又渴望和周边同学、外界社会交往,希望得到理解支持,表现为频繁地和个别要好的同学接触。这使得其他同学对这些沟通不良、性格有缺陷的学生产生排斥,发生难以接触的矛盾。长期的人际关系紧张会使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引发不安情绪,甚至对身边同学产生敌视和复仇心理。此外,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带给某些学生生活挫折,如考试失利、生活困难等,影响他们心理情绪的稳定。由于大部分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出生以来就受家长呵护与老师关爱,长期一帆风顺,偶遇困境则束手无策,压力与挫折使得他们在心理上难以承受。而近年来初中生自杀事件已经过于频繁地出现人们的眼前,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危机,已无可避免地成了社会热门话题。他们何以忍心将自己的生命如此仓促地画上句号,给亲人留下悲痛呢?而这也给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抛出了问号。

二、改善初中生思想品德教学的对策

1.优化学校思想品德教学环境。要不断改善校内环境,首先根据学校的自然条件、人力、财力,有计划地规划校园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提高学校的硬设施建设的质量。其次,要不断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并保证实施效果,对起到良好效果的规章继续保留实施,而对于不健全、落后于高校发展的规章制度要根据新形势、新问题、依学校自身特点进行改善。最后,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须把培养什么样的人融入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之中,在校党委和团委领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自主活动。

2.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困境。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初中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育人结合起来。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内容要相对稳定并不断更新。思想品德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是始终一致的,但教师切不可照本宣科、老生常谈。授课老师应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将新局势、新问题、新理论充实到授课内容中,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使课堂教学内容具有新鲜感、时代感,更能吸引学生且增强教学实效。

(2)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量的现代科技教学媒体应运而生,诸如电脑、录像、投影仪、多功能语音教室等,同时互联网大量信息和国内外大量历史图片、录像资料的公开也给思想品德教育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理论课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现直观、生动的历史镜头和图像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大大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说服力,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中语言表达说不清、言不尽的缺陷。

3.加强初中生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的管理。现阶段网络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必要设备,网络的使用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丰富而便捷的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因此,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理论课的重要手段。网络时代,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先导性、实效性、主导性正面临严峻挑战,只有努力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跑好思想品德教育的车,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开创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学校首先实施铺“路”工程,大力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在网络上铺“路”的同时也要进行造“车”,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有特色、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和网页。大力拓展网上马克思主义教育阵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去占领网上阵地。另外创建一些贴近校园、师生的融思想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站或网页,如学校的BBS、聊天室等方式也是加强初中生马克思主义教育进网络工作的一种有益手段。

4.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是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理论课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初中学校必须及时开设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定时间进行心理测试。举办心理知识的讲座,传授心理调适的技巧。同时进行挫折心理教育与挫折心理训练,提高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素质教育的改革,社会环境的变化,让初中生走出社会有了很多机遇,却也多了更多的竞争和挑战。初中学校环境的相对“简单清纯”,让学生很少体会到挫败,挫折心理训练是为了使学生积累受挫的经验与心理体验,使其逐步认识到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坎坷的一生,有成功也会有失败,要在挫败中总结教训,越挫越勇,方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王正明.用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精神[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张正芳,胡蓉,刘慧.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8,(11).

[3]李长春.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中国德育,2010,(1).

[4]刘强.当代中等学校德育学科教学论[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

(编辑:杨迪)

作者:张美荣

初中生思想品德论文 篇2:

初中生思想品德自我教育能力提升之路

摘 要: 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形成的,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目的和基础。社会环境复杂,思想品德形成困难;学校教育存在缺陷,忽略学生的发展需要;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简单是初中生思想品德自我教育能力现状及原因。应该注意课堂引导,挖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生 思想品德 自我教育能力

一、初中生思想品德自我教育能力的现状及原因

(一)社会环境复杂,思想品德形成困难。

社会环境是影响初中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一些不良风气导致一些初中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面临问题,影响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干扰初中生对社会道德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初中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教师课堂传授的道德理论产生疑惑,因为现实社会事例与道德理论相悖,产生心理矛盾,无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因为“网络平台的特殊性,致使现在的初中生习惯在网络上发泄自己,遇到压力时会下意识地寻求网络这个‘避风港’,不必承担社会的责任与学习的压力”[1]。但是初中生在这一时期自我教育能力还处在培养时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控能力较为薄弱,对网络环境中的各种诱惑抵抗力较差。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极易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使一些初中生逐渐脱离现实生活,最终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等多方面退步。因此,网络环境与初中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初中生越对网络痴迷,自我教育能力越难形成。

(二)学校教育存在缺陷,忽略学生的发展需要。

现代初中生自我教育能力下降与学校单一的教学方式、薄弱的师资力量是分不开的。因为“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形式,以学生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以及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等原因,导致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只做单纯的理论灌输。体现在思想品德课堂中为“三中心”:首先,以教材为中心,将学生作为盛放知识的容器。在课程教学中将教材放在至上的地位,教材成为教师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师教”等于教书,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等被教材固有的内容限制;其次,以教师为中心,认为教师的教是学生学习的来源。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被动地学,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忽略,学生的主体需要被冷落;最后,以考试为中心,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考查,只是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缺乏对学生能力、思想和行为表现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其你拿着鞭子抽打着学生学习,不如把鞭子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打自己”[2]。上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无异于将本该还给学生的“鞭子”紧紧握在手中,剥夺学生握“鞭子”的权利,这根“鞭子”可以称之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三)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简单。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人将目光转向家庭教育,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在学生学习与成长中的作用。但是,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发展脱节,教育方式呈现两极化状态。一方面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理念停留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层面。家长对“成才”这一词的理解有较大误差,过于重视成绩,将成绩好坏作为孩子优秀与否的评判标准,为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给孩子报多个辅导班,却忽视道德品行的培养。另一方面“棍棒式”与“溺爱式”教育方式,不仅会弱化初中生的自理能力,还会干扰初中生对自身的正确认识与评价,找不到自身的优点和社会价值。学生更会逐渐丧失课堂学习兴趣,打击学习积极性,增加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难度。而且,家长“棍棒式”的教育方式和不和谐的家庭环境都会激化初中生的自我矛盾,使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失联,初中生德育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初中生思想品德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之路

(一)注意課堂引导,挖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1.引导学生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教育理论的重要概念,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3]。但是自我肯定不是盲目的自我肯定。教师应当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灵活切换在课堂讲授中的角色,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方便教师以更具威信力的角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逐渐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反之,学生的自我教育系统将会因缺少自我认识关键一环而停滞运行。例如,在课堂教授中教师与学生互动时,多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语言或谈话时轻拍学生肩膀等暖心的举动,都能让学生感到尊重平等,从心底里产生更多的自我肯定因素。使学生不仅完成“我不行”到“我能行”的心理转变,还增强学习自信。可以在肯定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对自身做出准确的评价,逐渐坚定自我教育方向,实现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

2.唤醒学生自我意识。

初中生自我意识具有封闭性和独立性不完全的特点,大多数初中生在这一时期没有自己教育自己的意识。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教师可以在课堂讲授中通过增加“案例重演”、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等一系列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的课堂环境。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的意识觉醒。例如教师在进行类似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六课时“公共利益的维护”的讲授时,可以就“如何维护校园的公共利益?身边的公共利益有哪些?”[4]等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抓住学生回答的细节,将其放大。然后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提问,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自己认识、发现和感悟,有方向性地启发学生自我教育,让学生的内心深处受到极强的震撼,从而唤醒学生头脑深处的自我意识,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加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元素。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共同活动,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起主体作用”[5]。传统教学模式一味强调教师的辅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发展缓慢。由此,教师应当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造,更多注入自我教育因子,研究出许多新的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所知的新型教学模式中,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有效提高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贯穿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始终。在情境陶冶教学模式中,利用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积极营造学习氛围,为学生创建自我教育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理论的同时自我教育。而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和目标导控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两种模式参与强度高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学习能力”等全方面发展[6]。

2.以自学辅导教学模式为主要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模式。

在课堂中运用自学辅导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潜在目标,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作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活动始终。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是:前期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奠定基础,教师应做好安排,布置学习内容,可以公布思想品德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范围、学习重点与难点,或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中期,学生正式步入自我教育的既定轨道,并按照教师布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自主学习,教师一方面观察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另一方面及时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可以对整节课学生的表现、自主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引起学生的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消化自主学习成果。使学生不仅获得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还能开启自我教育的大门。

(三)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发挥新型教学方法的特点与优点。

一节优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需要新型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只改进教学模式而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就会使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脱节,学生仍旧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限制,削弱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我们要发挥导学式教学法最大的特点,用案例式方法将教材内容具体化,使学生通过参与对问题的探究获得自我教育能力。让“情景式教学以主体体验为核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佳境”[7],为学生创造自我教育环境。利用活动式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多样的课堂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最终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2.多种教学方法交叉结合使用。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一节课教学方法的使用并不局限于一种。任何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在各种教学情境中“包打天下”。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境合理地选择和运用这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建议在道德与法治课实际教学中,两种或三种教学方法交叉、结合使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教师可以先以导学式教学法,将故事作为线索,为学生自我教育创造条件。之后,再以探究式教学法,利用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而且,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组合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又能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一方面,将各种教学法合理组合起来,使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相互补充,扬长避短,发挥整体优势,在课堂教学中高质量、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另一方面,各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掌握一定思想品德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78-79.

[2]田凤娟.重视自我意识特点,促进初中生自我教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01):8.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5:33.

[4]司文娟.唤醒与激发自我教育从这里起航[M].石家庄:新华教育出版社,2015:21.

[5]山东省教学研究室,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64-67.

[6]孟庆男.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6.

[7]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9.

作者:陈雨

初中生思想品德论文 篇3: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学方法之我见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品德教育则是德育工作的重点,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情感和认知的统一观。把握好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处理好教材内容,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所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初中学生的品德行为教育近年来让许多教师感到头痛,本文就针对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生的品德教育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特殊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在上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和教材有一定联系的鲜活事例、时事新闻,或者与教材相关的歌曲影片、小品相声等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进入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感受到政治就在我们身边,由此诱发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有了更多的自愿选择、自由组合、自主交流、自动探索、自我发展的权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师生、生生彼此敞开心扉,沟通接纳,吸收包容,交流合作,互动分享,形成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关系,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动起来,才能谈及知识的学、能力的养成和精神品格的发展。中学生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剖析自己的同时也获得别人的评价,从而学会正视自己及别人的优劣,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和别人。从而喜悦地接纳现实自我,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作出恰当的行为选择。

二、 教会学生调节情绪

情绪的适应功能从根本上说是服务于改善与完善人的生存和生活条件的。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情绪的适应功能的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自觉地接受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品德操守。当学生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倾向于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用功学习,积极向上,态度和善,乐于助人,并勇承重担。而消极情绪状态则使学生产生悲观意识,失去对知识的渴求,也更易对其他学生产生攻击性。学生每时每刻发生的情绪过程,老师都应该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对于控制不住自己,易于激动、发火的学生,引导他把思维活动从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上转移到另外的情绪状态中去,使自己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要重视培养独立性、自我控制,使学生明白,我能很好地管住自己的情绪,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朝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

三、 给予学生理解与尊重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这就告诉我们,尊重学生不是方法,也不是态度,而是一种教育理念、让学生从他人的尊重中获得自尊。学生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课堂教学缺少生气,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教师要面带微笑进入课堂;面对学生提问,不论学生是否答对,都要让学生体面地坐下;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取得成功的体验。这些可操作性措施,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学生由不愿意到愿意,由不喜欢到喜欢,这不仅是选择方式的转变,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要对学生的选择妄下断言,这就是对学生的尊重、负责。

四、 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要持之以恒

思想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它是一项艺术性、创造性的劳动,品德教育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热情但缺乏理智,他们追求真善美,但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不强,一语可使众人伤,一石可击千层浪。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到学生教育尤其是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效工程,它是教师的责任、爱心接力才可完成的艰巨任务。一个思想健康的学生,无论将来做什么,都不是坏处。教学过程中,要以理论为基础、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来做这个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成才才会大有希望,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

因此,品德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还必须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提供条件,创设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教材的心理学基础,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积极倡导探究发现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感悟,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激发他们内心对真善美理想的向往和追求,积极主动地以自己为认知对象,以自己的生活、以身边的环境为课堂,去正视人生、体验人生、探索人生,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进行道德修养、有效调控自己的行为等方面的能力。教材主题的选择、教材内容的编排、呈现方式等,为学生的探究、交流、活动、实践留有足够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这就告诉我们,学生认知能力、情感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一堂课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付诸行动,只有通过学生反复不断地实践,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才能形成。所以,在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必须立意要高,眼光要远,方向要明。

(乐清市乐成镇第三中学)

作者:卢永丰

上一篇:工作思路和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大学生实习自我鉴定(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