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业务增值税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增值税中的视同销售业务涉及面广,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销售业务增值税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销售业务增值税论文 篇1:

分期收款销售业务增值税账务处理探析

分期收款销售分为具有融资性质和非融资性质两大类,本文首先介绍会计准则和税法对两类业务的具体规定,指出在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中,会计和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然后重点针对差异,探讨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的账务处理;通过分析提出增值税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存在,但是真正实现时无法记入财务费用的困境;指出在会计处理中没有必要确认增值税的未实现融资收益,从而补充以往理论研究的内容。最后提出针对不种类型企业,选择适当的账务处理方法。

一、会计准则与税法对分期收款销售业务规定的比较

(一)会计准则的规定 分期收款销售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非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另一种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它的确认须符合两个条件:货款分期回收,且回收期通常超过三年;合同或者协议的价款(即分期收回款项的全额)大于商品现销价格。对于非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和金额确认收入实现, 同时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既然销项税额的确认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金额为准,那么在该销售方式下,增值税专用发票应按约定付款日和付款金额分次开具,销项税额则应在以后各期收到款项时分别确认。对于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相差较大,应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记入“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增值税按照增值税发票载明的增值税额,对增值税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税法的规定 纳税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时,应该按照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作为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同时,增值税专用发票也要按照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开具。虽然增值税法的规定没有具体指名上述分期收款是融资性质还是非具有融资性质,但是由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纳税期限为一个月,因此只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货款分不同的月份收取,那么就属于增值税法中所指的分期收款销售货物。与会计规定相对照,税法所指的分期收款销售应该是既包括非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又包括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

(三)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的比较 通过比较会计准则和税法对于分期收款销售业务中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非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会计和税法计算增值税的依据都是收入本身,因此规定是相同的。而对于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税法规定按照收取的价款和价外费用作为计税依据,而“未实现融资收益”显然属于价外收入的范畴,由此税法规定的计税依据应该是未来收款的现值和“未实现融资收益”之和;而会计准则的收入应该是未来收款的现值,可见两者的规定存在差异和冲突。

二、分期收款销售业务相关账务处理

(一)非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 对于非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由于收入按照未来应该收到的款项确定,增值税按照未来应该受到的款项计算,会计的规定和税法的规定是一致的;同时由于非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的付款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可以不通过“长期应收款”,而采用旧准则的方法进行账务处理。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时,借记“发出商品”,贷记“库存商品”;分期收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二)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 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业务中,“主营业务收入”应该按照未来付款额的现值确定,这一点是确定的;主要的争议在于长期应收款、增值税、递延收益和财务费用的账务处理上。一是“长期应收款”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1)只记录应收取的货款,不记录应收取的税款。在以后每期收到税款时,按收取的税款金额,直接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该处理方式下,“长期应收款” 入账时将增值税部分忽略不考虑,没有反映出由于会计确认收入和税法确认销售额不一致导致的纳税义务延迟这一事实,这与业务的事实不相符。但该方式简单实用,并且容易被人理解;特别是对于税法导向的中小型企业比较适合采用。(2)既记录价款又反映增值税。该方法在“长期应收款”入账时将未来应收取的价款和增值税额全部入账,与业务事实相符;同时对于因会计收入和应税收入确认时间不一致形成的未来纳税义务,也通过“递延增值税”或类似科目的核算反映出来。该方法与事实相一致,但是需要增设会计科目;并且这也会产生另一问题:递延增值税是否要与分期收取的价款一样,计算“未实现融资收益”。

二是“未实现融资收益”和“财务费用”的账务处理。关于未实现融资收益包括的内容,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盖地、朱学义等学者认为,在融资性质分期收款方式下,增值税与收入一样也会产生融资收益;但是增值税产生的融资收益实现后,并不是计入财务费用,而是转化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仅仅反映由于分期收取价款而产生的部分,而不考虑分期收取增值税而带来的未实现融资收益。由此可见,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应该考虑分期收取增值税的未实现融资收益。这又可以转化为两个问题:是否存在分期收取增值税的未实现融资收益;是否应该通过“未实现融资收益”反映。(1)分期收取增值税的未实现融资收益是存在的。这是因为,虽然销项税是价外税,是由企业收取抵扣进项税后转交给国家;但企业收取的销项税在企业是有停留时间的,最短时间为月末最后一天收款,停留时间为15天,如果收款时间越靠前,停留时间越长。在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中,企业收取的款项大于现销价格而导致多收的销项税,会由于在企业的停留,而产生时间价值,因而未实现融资收益是存在的。(2)对于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在价款的融资收益实现时抵减“财务费用”;既然增值税的未实现融资收益是存在的,该增值税的融资收益是否或者能否抵减“财务费用”,笔者认为对于该收益,不应该抵减“财务费用”。原因有三:一是该融资收益与价款的融资收益不同,它比较难以确定,会随着收款日期的变化而变化,会随着假设的不同而不同;二是与分期收取的价款一值留在企业不同,企业取得的销项税抵扣进项税后由企业转交给国家,由此该融资收益由于停留时间有限,导致金额相对较小,因此对会计收益的影响不大;三是该收益也无法得到反映,因为如果反映该收益,抵减“财务费用”,会使得“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金额与税法规定不一致,不符合税法的规定。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即使分期收款增值税形成的递延收益,记入“未实现融资收益”,那么真正实现时也无法抵减“财务费用”,而是转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这样就使得把分期收取增值税记入“未实现融资收益”毫无意义。由此笔者认为,分期收取增值税的递延收益是存在的,但是不应记入“未实现融资收益”;而是全额通过“递延增值税” (增值税按照未来应收款项作为计税依据确定)科目更为适合。

三、分期收款销售业务增值税账务处理方法的选择

(一)税法导向的中小型企业 企业主要关注增值税的计算是否准确,因此其他应收款可以采用只记录应收取的货款,不记录应收取税款的方法。这样处理,虽然其他应收款没有考虑增值税,与事实情况不太符合,但是处理方法简单实用,对会计利润也没有影响。因此,对于税法导向的中小型企业适合采用这一方法。

(二)会计导向的大型企业 企业不仅仅关注增值税的计算是否正确,而且要反映资产、负债的记录是否正确。因此对于这样的企业,当销售成立时,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仅确认价款的未实现融资收益),贷记“递延增值税”(增值税按照未来应收款项作为计税依据确定)。当每次收取款项时,首先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应收款”;其次借记“未实现融资收益”,贷记“财务费用”;最后借记“递延增值税”,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参考文献:

[1]柳东梅:《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增值税计算及会计处理》,《财会通讯(综合)》2009年第3期。

[2]盖地:《税务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编辑 代 娟)

作者:杨静

销售业务增值税论文 篇2:

浅析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税务的会计处理

[摘要] 增值税中的视同销售业务涉及面广,会计处理较为复杂。文章从视同销售业务本身及与视同销售业务相关的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角度分析会计处理

[关键词] 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作者:沈沐风

销售业务增值税论文 篇3:

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浅析

摘 要:尽管税法给出了增值税的实施细则,但是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关于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相对比较复杂。对于纷繁复杂的企业实务来说,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差异的理解仍然存在难度。通过对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希望给企业工作者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在实务中,能够对企业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合理的职业判断,避免纳税风险。

关键词:增值税;视同销售;会计处理

一、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原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第50号令)第四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1.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2.销售代销货物。

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4.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7.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视同销售,是指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销售行为—由卖家向买家提供商品或劳务。但是税法上为了防止纳税人规避纳税义务,规定必须作为销售行为并计缴税金的行为。

增值税是一个流转税,因此增值税是以发生流转作为视同销售,增值税实施细则规定的八种视销售行为,都是有流转环节的。增值税的本质是依据增值额征税,而增值额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这个链条的终端有多种情况。

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分为两种情况:确认收入和不确认收入。会计处理的依据是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则确认收入;反之,则不确认销售收入。

二、会计上确认为收入的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

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会计上确认收入。

2.销售代销货物。视同买断:会计上确认收入,应当确认主营业务收入。

收取手续费:会计上不确认收入,按照委托方的代销价结转成本。受托方只就代销的手续费收入确认营业收入。

以上1和2涉及代销业务的两方。是一般销售业务的衍生销售方式。因此,实质仍然销售业务。

3.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职工为企业的服务,而职工为企业服务,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

4.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工商户,通过间接的投资方式,目的是为了取得投资收益,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这种情况是用分红的方式换取更多的投资者的投入,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因此,相关的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用于集体福利)

长期股权投资(用于投资)

应付股利(用于分红)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三、会计上不确认收入的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

1.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会计上不确认收入,直接按成本结转,贷方是库存商品。经过流转,货物的成本增加,增加额为视同销售确认的应缴纳增值税税额。

货物移送:

借:库存商品——??机构(接收方)

贷:库存商品——??机构(送出方)

确认增值税:

借:其他应收款——??机构(接收方)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增加商品成本:

借:库存商品——??机构(接收方)

贷:其他应收款——??机构(接收方)

2.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会计上不确认收入,直接按成本结转,贷方是库存商品。

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在建工程,不确认收入。原因在于,在建工程完工后,要转入固定资产,而固定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如果在这个流转环节中,确认收入,就意味着在建工程或者固定资产的计价与历史成本计价相违背。其次,如果确认收入,就增加了在建工程的金额,即增加了固定资产的金额,后续固定资产的折旧记入成本费用也会增加,最终减少了企业的利润,于企业所得税而言,可能就不太合理。因此,会计上不确认收入。

3.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会计上不确认收入,直接按成本结转,贷方是库存商品。因为无偿赠送对企业而言没有回报,不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

以上情况,相关会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非应税项目)

营业外支出(对外捐赠)

销售费用(市场推广、样品)

管理费用(交际应酬)

贷:库存商品(成本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计税价格计税)

参考文献:

[1] 白晶.视同销售业务在会计实务下的探讨[J].经济师,2013,(6).

[2] 黄珍力.视同销售行为的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处理差异浅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4).[责任编辑 陈丹丹]

作者:王琳

上一篇:党员教师述职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