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同销售业务会计处理(精选11篇)
一、视同销售的内容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1)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2)销售代销货物;(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在同一县(市)的除外;(4)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7)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二、会计准则中收入的确认原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
目前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在视同销售业务发生时按货物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并按税法规定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会计准则与税法无差别,称为“统一法”;二是在视同销售业务发生时按税法规定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但是却不确认收入而直接结转相关货物的成本,计算所得税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会计准则与税法有差别,称为“分离法”。
上述(1)(2)两种代销行为,可以按实质分为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两种方式,视同买断方式代销商品,是指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合同或协议,委托方按合同或协议代销的货款,实际售价由受托方自定,实际售价与合同或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归受托方所有。如果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的协议明确标明,受托方在取得代销商品后,无论是否能够卖出、是否获利,均与委托方无关,那么,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的代销商品交易,与委托方直接销售商品给受托方没有实质区别,在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时,委托方应确认相关销售商品收入。如果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的协议明确标明,将来受托方没有将商品售出时可以将商品退回给委托方,或受托方因代销商品出现亏损时可以要求委托方补偿,那么,委托方在交付商品时不确认收入,受托方也不作购进商品处理,受托方将商品销售后,按实际售价确认销售收入,并向委托方开具代销清单,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再确认本企业的销售收入。收取手续费方式,委托方在发出商品时通常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而应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受托方应在商品销售后,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方法计算确定的手续费确认收入。会计准则与税法无差异,应按“统一法”,确认收入并缴纳增值税。
上述第(3)种行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收入的确认条件可以判断,商品的所有权并没发生转移,不能确认为收入,但是属于应纳增值税的行为,采用“分离法”处理。
上述第(4)种行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收入的确认条件可以判断,商品的所有权并没发生转移,不能确认为收入。如建造固定资产领用自产商品,应按其实际成本转入所建工程成本。采用“分离法”处理。
上述第(5)种行为,应当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并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其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采用“统一法”处理。
上述第(6)种行为,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指出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按照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结转销售成本。如果企业与被投资方形成合并关系的根据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需要划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分别采用购买法或者权益结合法进行企业合并投资的会计处理。同一控制下合并,合并双方可视为同一集团会计主体的内部单位,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投资,按账面
成本进行结转,无需确认收入,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双方应视为不同会计主体,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投资,应视为交易,需按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上述第(7)(8)种行为,在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会计处理方法,根据收入准则判断,其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应按分离法进行处理,即不确认收入但计提相关税金。
[例1]甲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自行建造职工俱乐部。该批产品的成本为200000元, 计税价格为300000元。增值税税率17%。甲企业的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第二,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会计核算通常认为应视为正常销售, 先确认收入再结转成本。
[例2]某企业以自产的产品一批分配给投资者, 该批产品实际成本600000元, 计税价格750000元, 适用增值税税率17%。
第一种情况的处理理由是:这种行为从会计角度来说, 没有发生经济利益的直接流入, 不是销售活动, 不能确认收入, 但税法规定要视同销售货物计算缴纳增值税。第二种情况的处理理由是:这种行为虽然没有直接的货币流入或流出, 但从实质上看可视为将货物出售后取得销售收入, 再用货币资产分配给股东, 因此应作销售处理, 按售价或组成计税价计入有关收入科目, 再结转成本。笔者认为第一种情况下并不是没有经济利益流入, 特别是对于以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这一行为, 与以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并无实质上的区别。
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分散在部分准则中: (1)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应付职工薪酬》应用指南规定, 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的, 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 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2)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规定, 换出资产为存货的, 应当作为销售处理, 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同时结转相应成本。 (3)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应用指南规定,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存货抵偿债务的, 应当作为销售处理, 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同时结转相应成本。
[例3]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本期以自产产品对乙公司投资, 双方协议按产品售价作价。该产品的成本200万元, 假设售价和计税价格均为220万元。该产品的增殖税税率17%。
[例4]甲企业以自产的一批产品分配给职工, 其中生产工人占40%, 车间管理人员占35%, 行政管理人员占25%。该批产品的成本为40 000元, 市价50 000元, 增值税税率17%。
此外, 根据我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 对于企业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提供劳务、以及用于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的, 应当视同销售计征消费税, 计提的消费税计入有关成本。笔者认为视同销售行为计算交纳消费税应与收入相配比, 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例5]某企业将自己生产的汽油500升用于本厂在建工程, 该标号汽油的单位售价为2.2元/升, 单位成本为1.2元/升。
[例6]某汽车制造厂将一辆自产的轻型商用客车对外捐赠, 该客车的售价为5万元/辆, 成本为3.5万元/辆。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视同销售会计处理会计准则税法
视同销售是指在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核算,而在税收上作为销售,确认收入计缴税金的商品或劳务的转移行为。由于货物(指有形动产,下同)视同销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都有明确规定,而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只有是否确认为收入的问题,对视同销售无明确规定;同时又由于税法中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与企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下的视同销售的规定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货物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令许多会计人员伤透脑筋。本文拟通过对税法与会计准则的详细解读,对如何做好货物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作一探讨。
一、理清增值税关于视同销售的相关规定
1、认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2、计税销售额确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纳税人有本细则第四条所列视同销售货物行为而无销售额者,按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属于应征消费税的货物,其组成计税价格中应加计消费税额。公式中的成本是指销售自产货物的为实际生产成本,销售外购货物的为实际采购成本。公式中的成本利润率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二、理清企业所得税关于视同销售的相关规定
1、认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第二条规定,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用于交际应酬;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用于股息分配;用于对外捐赠;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2、计税销售额确定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第三条规定,企业发生本通知第二条规定情形时,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三、理清企业会计准则关于销售收入确认的相关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规定了销售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理清两税间视同销售规定的异同
由上可见,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与企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下的视同销售的规定并不完全相同。
1、认定依据不一致
判断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主要考虑货物的所有权属。现行企业所得税法采用的是法人所得税的模式,对于货物在统一法人实体内部之间的转移,没有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不需要视同销售,比如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分公司等不再作为销售处理,除此之外须作为所得税的视同销售处理。
而判断增值税视同销售主要考虑货物货物是自产、委托加工的还是外购的。假如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收回的货物用于在建工程、职工福利、个人消费等非生产性用途,为视同销售行;但货物若是外购货物,则是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行为,需要将进项税额转出。假如将货物用于投资、捐赠、利润分配等,则无论货物是自产、委托加工的还是外购的,均为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
由此可见,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并不必然导致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有时两税关于视同销售的认定是一致的,而有时增值税认定为视同销售行为的企业所得税却不认定为视同销售,有时增值税不认定为视同销售行为的而企业所得税却认定是视同销售,需要认真区分。
2、计税销售额确定依据不一致
对于货物视同销售的计税价格,企业所得税中区分了自制与外购两种情况,而增值税不论自制与外购,计税价格的确定方法一样。企业所得税中自制的商品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此规定与增值税基本一致,但不如增值税的具体,在实际操作时,自制商品视同销售,应参照增值税的计税价格,以保持二者税基上计量的一致性。
五、依税法与会计准则的销售收入认定差异进行会计处理
对照《企业会计准则》销售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本文就常见的货物视同销售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作如下分析。
第一,将自产、委托加工货物用于職工个人消费、交际应酬消费、投资和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的,此类业务因能产生可准确计量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且货物所有权属发生转移,所以在会计、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上均应作为视同销售货物处理,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收入+销项税额)
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收入+销项税额)
长期股权投资等(收入+销项税额)
应付股利(收入+销项税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同类不含增值税价格或组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类不含增值税价格或组价×增值税税率)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账面成本)
贷: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等(账面成本)
例:某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2011年9月将一批自制产品以福利形式分给本企业职工,该批产品账面成本150000元,同类市场价格200000元(不含税),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则企业的会计分录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3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150000
贷:库存商品 150000
第二,将自产、委托加工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用于职工集体福利,此类业务因货物所有权属没有发生转移,所以在会计和企业所得税上均不作为视同销售货物处理,但在增值税上应作为视同销售货物处理,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成本+销项税额)
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成本+销项税额)
贷:库存商品等(账面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銷项税额)(同类不含增值税价格或组价×增值税率)
例:某钢材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2011年9月将一批自制产品用于本企业厂房建设,该批产品账面成本800000元,同类市场价格1000000元(不含税),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则企业的会计分录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XX厂房工程917000
贷:库存商品8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0
第三,将自产、委托加工、外购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与企业经营无关),此类业务货物所有权属发生转移,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上均作为视同销售货物处理,但因相关经济利益不能流入企业,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成本+销项税额)
贷: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类不含增值税价格或组价×增值税率)
同时,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申报时要确认该笔业务视同销售收入、视同销售成本及按税法确认的捐赠支出额(收入+销项税额)。
例:某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2011年9月将一批自制产品通过希望工程基金会捐赠给某学校,该批产品账面成本20000元,同类市场价格30000元(不含税),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则企业的会计分录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 25100
贷:库存商品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
同时,进行2011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申报时要确认该笔业务视同销售收入30000元、视同销售成本20000元及按税法确认的捐赠支出额35100元。
第四,将外购货物用于职工个人消费,此类业务虽货物所有权属发生转移,但未增加企业所有者权益,所以在会计和增值税上不确认视同销售,但企业所得税上应作为视同销售货物处理,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成本+进项税额转出)
贷: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等(账面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同时,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申报时要按其购入时价格确认该笔业务视同销售收入、视同销售成本。
第五,将外购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如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此类业务因货物所有权属没有发生转移,在会计、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上均不作为视同销售货物处理,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等(账面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总之,从以上视同销售业务会计处理方法可以看出,企业会计人员要做好货物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就必须对企业会计准则、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三者对视同销售认定存在差异进行仔细区分。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 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税务代理实务[M].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
[3] 苏春林:纳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 盖地:企业所得税纳税实务指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5]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有些交易和事项从会计角度看不属于销售行为,不能确认销售收入,但是按照税法规定,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计算应交增值税。
(1)视同销售是否确认收入---两种情况?
一种只计算销项税;
---以产品用于工程
另一种计算收入,也计算税。---以产品作为福利发给职工
(2)比较对内领用的两种情况
税法原文: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无外购)会计处理:
材料用于集体福利费用,进项税额转出;
产品用于集体福利费用,确认收入,计算销项税额。
会计处理:
材料用于集体福利工程,建筑物---进项税转出;设备—不转出;
产品用于集体福利工程,计算销项税额。
(3)比较对外领用的两种情况
税法原文: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无偿赠送他人(对外也不确认收入)等。
会计处理:
材料、产品对外(投资、分配)都确认收入,计算销项税;
材料、产品对外(赠送)只计算销项税;
企业应通过“应交税费”科目,并按照应交税费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来源: 张蓉 ◕‿◕的日志
二、具体内容:
1、每个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做记账凭证时一定要有财务(经理)有签字权的人签字后你在做),然后月末或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之所以月末登记就是因为要通过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保证记录记算不出错),每发生一笔业务就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2、月末还要注意提取折旧,待摊费用的摊销等,若是新的企业开办费在第一个月全部转入费用。计提折旧的分录是借管理费用或是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这个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和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月末还要提取税金及附加,实际是地税这一块。就是提取税金及附加,有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有税务决定。
3、月末编制完科目汇总表之后,编制两个分录。第一个分录:将损益类科目的总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贷本年利润。第二个分录: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等)。转入后如果差额在借方则为亏损不需要交所得税,如果在贷方则说明盈利需交所得税,计算方法,所得税=贷方差额*所得税税率,然后做记账凭证,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所得税虽然和利润有关,但并不是亏损一定不交纳所得税,主要是看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否是正数,如果是正数就要计算所得税,同时还要注意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相等的,采用纳税影响法时,存在时间性差异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不相等的)。
4、最后根据总账的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等)负债(应付票据,应附账款等)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料,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科目的余额(是指总账科目上的最后一天上面所登记的数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或科目汇总表的损益类科目(如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投资收益,主营业务附加等)的发生额(发生额是指本月的发生额)编制利润表。(关于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金,应该根据每一个月在国税所抄税的数额来确定.因为税控机会打印一份表格上面会有具体的数字)
5、其余的就是装订凭证,写报表附注,分析情况表之类
6、注意问题:
a、以上除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账之外,均在月末进行。
b、月末结现金,银行账,一定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每月月初根据银行对账单调银行账余额调节表,注意分析未达款项。月初报税时注意时间,不要逾期报税。另外,当月开出的发票当月入账。每月分析往来的账龄和金额,包括:应收,应付,其他应收。
三、报表问题:
企业会计报表包括四个报表,除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外还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而利润分配表只需要在年末编制,因为只有在年末企业才会对所盈利的利润进行分配。而现金流量表只是根据税务部门的要求而进行编制,不同地区不同省要求不同。在四月年检时税务部门会要求对你提出要求的。(管理,财务,营业,制造等费用月末没有余额,结帐方法采用表结法下,损益科目月末可留
余额;制造费用如果有余额,是属于在产品的待分配费用,在负债表上视同存货。)你要看你在利润表有的东西,只要你的账上有你就结转利润,这样不容易错,利润表的本年利润要和资产表的相吻合。
细节补充:
1、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在国税报(2002年1月1日以后注册的企业才在国税办理;个人所得税和其他税在地税报
2、月末认证(进项税);月初抄税(销项税)
3、以工资为基数100%,福利费为14%,工会经费2%,职工教育费2.5%,(税法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缴拨的经费,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其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4、三险一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
5、流通企业运输费,装卸费,合理损耗,检验费均计入营业费用,工业企业计入成本
6、单位无工会组织的,不能计提工会经费,更不必计提后再调整。所得税只须每季提一次就可,不需每月计提.7、现金一般从“基本存款户”中提取,一般规定结算帐户不能提取现金,如有特殊情况方可。
8、差旅费的开支范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邮电费,行李运费,杂费
9、出纳日记账保存25年.这个很难回答,每个行业都不一样,我就自己的工作内容跟你说一下,希望可以帮到你.
1.每个月月初,由出纳拿到了银行对账单,做好余额调节表
2.每个月审核付款的单据,报销的单据,给出纳付款.
3.每个月审核销售合同是否合规.
4.收集成本的相关原始单据
5.收集其他业务的原始单据
6.做凭证 报表
销售退回,是指企业售出的商品由于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企业发生商品销售退回业务,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发出商品退回。由于销售收入并未确认,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将已记入“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等科目的商品成本转回即可,发出商品被退回时,应按其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发出商品”、“委托代销”等科目。
2.已确认收入的销售退回。由于这种销售退回发生在企业确认销售收入后,则不论是当年销售的,还是以前销售的,除退货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涵盖期间外,一律冲减退回月份的销售收入。已结转了销售成本的,还应同时冲减退回月份的销售成本,以及销售退回货物所涉及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3.报告汇算清缴后的销售退回。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报告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所得税汇清缴之后,应调整报告会计报表的收入、成本等。但按照税法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缴所得税,应作为本的纳税调整事项。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国家税务总局专门出台了《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规定企业因售出商品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属于销售退回。企业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
(一) 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委托代销货物在实际销售后, 完全符合收入的会计确认条件, 在会计实务中应在收到受托方的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会计与税务处理如下:
同时:
企业所得税法对此类业务未作特别规定, 不需纳税调整。
(二) 销售代销货物
一是视同买断方式代销。受托方买断货物后的再出售, 受托方在实际销售所代销货物时, 应确认为其自身的销售收入, 会计与税务处理如下:
同时:
二是收取手续费方式代销。受托方在货物实际销售后, 按代销协议约定方法计算的手续费确认收入, 会计与税务处理如下:
受托方实际销售货物时,
同时:
收到委托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结算代销手续费并支付代销货款时
银行存款
企业所得税法对此类业务未作特别规定, 不需纳税调整。
(三) 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属于职工薪酬中的非货币性福利, 应确认会计收入;同时它又符合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的界定范围, 应确认应税收入。会计与税务处理如下:
同时:
企业所得税法确认的应税收入及应税成本与会计处理一致, 不需要纳税调整, 但作为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职工福利费支出, 应以工资、薪金总额的14%为限据实扣除, 超过部分则应作纳税调整。
(四)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 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该类业务一般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换入资产基于两种不同的计量基础, 其会计与税务处理有一定的差异。如果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 换入资产应按公允价值计量, 对换出货物应确认其会计收入。同时它又符合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的界定范围, 应确认应税收入。其会计与税务处理如下:
银行存款 (支付的补价, 收到补价则借记) , 同时:
企业所得税法确认的应税收入及应税成本与会计处理一致, 不需要纳税调整。
(五)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股东或其他投资者是本企业以外的另一会计主体,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它们的行为, 虽然没有直接的现金流入, 但其清偿了企业对外承担的债务, 实际上它与将货物出售后取得货币资产, 然后再分配利润给股东或投资者, 在经济实质上并无区别, 这一视同销售行为同样应确认为会计收入。同时它也符合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的界定范围, 应确认应税收入。其会计与税务处理如下:
同时:
企业所得税法确认的应税收入及应税成本与会计处理一致, 不需要纳税调整。
二、会计上不确认收入, 但按税法确认收入
(一)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 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按照相关会计准则, 如果一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的, 换入资产应按账面价值计量, 对换出货物不确认会计收入。但它符合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的界定范围, 应确认应税收入。其会计与税务处理如下:
银行存款 (支付的补价, 收到补价则借记)
由于会计与企业所得税法在相关处理上的不一致, 所以应作纳税调整, 即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方法确认应税收入 (视同销售收入) , 同时确认应税成本 (视同销售成本) 。
(二)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货物的对外捐赠并未使企业获得经济利益, 反而发生了一项额外的支出。但它符合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的界定范围, 应确认应税收入。会计与税务处理如下:
由于会计与企业所得税法在相关处理上的不一致, 所以应作纳税调整。同时, 如果该项捐赠属公益性捐赠支出, 应以年度利润总额的12%为限据实扣除, 超过部分或其他捐赠及赞助支出, 不得在税前扣除。
三、会计上确认收入, 税法上不确认收入
对于“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 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 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 (市) 的除外”。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的是法人所得税模式, 对于货物在同一法人实体内部之间的转移, 不作为销售处理, 不确认应税收入。会计与税务处理如下:
同时:
由于会计与企业所得税法在相关处理上的不一致, 所以应作纳税调整。
四、会计与税法均不确认收入
如果“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包括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对于这类事项, 按会计准则不确认会计收入;同时它属于货物在同一法人实体内部之间的转移, 按税法也不确认应税收入。会计与税务处理如下:
对于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或行为在计征销项税额的同时, 是否确认会计收入, 应立足其经济实质的判断和相关会计准则的运用;是否确认应税收入, 应关注货物的转移行为和企业所得税法的运用。税法体系中涉及的其他视同销售或具有视同销售特征的事项, 其会计与税务处理同样适用这一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关键词: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视同销售 销项税 比较分析
基于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与视同销售业务的相似性,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会计人员常因界定不清这两类业务的差异,在处理此类业务时,往往给会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给出了两类业务确认原则以及两类业务会计处理的方法,以帮助更好的进行会计处理。
1 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和视同销售业务的确认原则
进项税额转出是指企业的进项税额不得进项抵扣,购进的货物改变用途或发生非正常损失等原因,如果在购进时已作进项税额抵扣的,即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转入相关科目,需要在改变用途当期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视同销售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不确认销售收入,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核算,即税法上要求作为对外销售且确认计缴增值税销项税商品的转移行为。
判断一项经济业务是属于进项税额转出还是视同销售,我认为首先应判断货物在企业是否发生增值。对于已经进入生产环节,经过加工生产并成为产成品或在产品的购进货物,由于发生了增值,就应按照该产品的计税价格,计提销项税额。对于未发生增值的外购货物,仍然不能确定按照何种业务处理,此时我们可以从商业实质判断。货物在何种情况下应作为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在何种情况下应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下列进行阐述。
1.1 增值税税额转出业务的确认原则
确认进项税额转出应把握好以下原则:
1.1.1 非常损失的进项税额转出
如外购货物发生非常损失,应将其进项税额转出,如外购货物发生雷、电、火、水、风、被盗及其他管理不善等事项,这部分货物将永久退出企业,不会产生相应的销项税额,因为它是非正常事项导致的非正常损失,因此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中断,应将其进项税额予以转出,所以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应计入相关的损失中。
1.1.2 改变用途的进项税额转出
外购的货物在企业内部未改变实物形态,但改变了原来的用途,应将该货物的进项税额转出。外购的货物在企业内部未改变实物形态,但该货物用途发生的改变,如用于职工福利、非应税劳务、在建工程、改建、扩建、修缮装饰建筑物等,应将该货物的进项税额予以转出,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
1.1.3 已改变实物形态但未被领用的进项税额转出
外购的货物未被企业领用或销售,其增值未得到实现,在企业内部虽然通过加工生产改变了实物形态,如企业的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发生毁损等,形成了新的另一种货物,计入相关的损失和支出中,应将产品生产中耗费的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予以转出等。
1.2 视同销售业务的确认原则
视同销售,是企业在税务上要作为销售确认并按计税价格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商品或劳务,而在会计核算时不作为销售业务核算的行为。在处理两类业务时,正确加以确认,并计算相关税额,应根据两者的不同特点,把握如下基本原则。
1.2.1 实物形态未改变但已离开企业
外购的货物在本企业内部虽然未改变实物形态,但货物实际离开了本企业,如:①将外购货物对外投资;②对外捐赠等业务。按增值税的原理,按确认的计税价格和增值税率计算销项税额,此类业务应视同销售,主要发生在货物离开本企业时。
1.2.2 实物形态已改变并离开了企业
外购的货物在企业内部通过加工生产,形成了新的另一种货物,其价值增值已经实现,有的实物形态已经发生改变,早已经离开了本企业,如:①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②对外捐赠;③债务重组。此类业务按该货物的市场售价或组成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额,视同销售。
1.2.3 实物形态已改变并被企业内部领用
外购的货物在企业内部通过加工生产,并被企业内部领用,形成了新的另一种货物,原有的实物形态已经发生改变,如:①用于修理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②用于改建、扩建、修缮装饰建筑物;③用于非应税劳务;④用于在建工程;⑤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职工福利或个人消费等。由于该货物已经增值已被企业确认,应按货物的市价或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视同销售。
2 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和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及比较
企业会计人员对进项税额转出与视同销售两种业务可以从两方面判断区分:首先判断经济行为是否增值,如果经济行为导致增值,则属于视同销售。例如,生产的产品和委托加工的产品无论对内的消费、职工福利、用于非应税项目,还是对外的分配、捐赠、投资行为,都属于视同销售,应当计算销项税;如果经济行为没有发生增值,则进一步分析该行为是对内行为,还是对外行为。如果是对企业内部的,那么就属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情形;如果是对企业外部的,则属于视同销售。其次,如果将购进的货物用于消费、职工福利、非应税等针对企业内部方面,则属于进项不得抵扣的情形;如果将购进的货物用于针对企业外部的分配、捐赠、投资的方面,则属于视同销售的情形,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下面就两种业务分别阐述其会计处理:
2.1 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
2.1.1 外购的货物未改变原有的实物形态,但改变了原来的用途。会计处理如下:借记“在建工程”、“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科目。
2.1.2 外购的货物没有改变实物形态,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情况下发生非正常损失,导致在企业内部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口径不一致。会计处理如下:借记“其他应收款”、“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科目。
2.1.3 外购的货物在企业内部虽然改变了实物形态,形成了新的另一种货物,但在未被企业领用时就发生了毁损等非正常损失,该类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其增值未被企业确认。会计处理如下:借记“其他应收款”、“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科目。
2.2 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
2.2.1 外购的货物在企业内部虽然未改变实物形态,但货物离开了本企业,如将本企业的材料或库存商品对外投资或对外捐赠等,按确认的价值或组成计税价格和增值税率计算销项税额。会计处理如下: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
2.2.2 外购的货物在企业内部改变了实物形态,形成了新的另一种货物,其价值发生了增值,如企业将自产和委托加工的货物对外投资、对外捐赠、债务重组等,此类业务一律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其销项税额的计算应按该货物的活跃市场的售价或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会计处理如下:借记“在建工程”、“长期股权投资”、“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
2.3 两类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
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与视同销售行为会计核算规范与否,不仅影响到企业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的正确性,还会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但在会计实务中有的企业经常混淆视同销售行为,导致少缴或不缴增值税,造成会计处理错误,此时进项税额转出的界限也容易模糊不清。对视同销售与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核算进行比较,为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2.3.1 计算依据不同
视同销售行为出现无销售额的现象,是因为在会计核算上不作为销售处理。因此,按增值税实施细则的规定,其计算销项税的依据按下列顺序确定其计税销售额,视同销售货物行为而无销售额的:①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按组成计税价格来确定,表述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②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③按纳税人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2.3.2 两类业务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纳税影响不同
企业发生视同销售业务,会计人员在账务上虽然不作为销售处理,但应根据增值税法的规定,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中的“销项税额”专栏,按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税额作为销项税额处理。进项税额转出只是把按照规定将不得抵扣的,在数额上是“一借一贷”,借贷相等,相互抵减,但购进时已作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数转出。因此,在账务处理时应注意避免两种情况:一是少计应纳增值税;二是混淆视同销售行为和进项税额转出。因为两者对于计算交纳增值税的影响结果是不同的。
2.3.3 会计处理不同
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不会给企业增加现金流入量,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的销售行为。所以会计核算中是按成本转账,对此类业务不作销售处理,贷记“库存商品”、“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营业外支出”等科目。
进项税额在会计核算中因为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因此要区别加以对待。一是购入货物原先认定其进项税额能抵扣,但后来在使用中改变用途或者发生非正常损失而不能抵扣,但此时它已记入“进项税额”科目专栏。所以这类经济业务事项属于进项税额转出项目,应按增值税法规规定,将原已计入科目专栏的“进项税额”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二是在购进货物时就能确定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其进项税额也不能抵扣,这些业务事项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应直接计入所购货物的成本中,所以这类经济业务事项不涉及进项税额转出问题。
针对以上的分析,本文的重点在于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与视同销售行为如何界定,特别是实施新税制后,增值税在计算方法上实行了彻底改革。实际工作当中,两者的会计处理难度较大,很多会计人员容易混淆。会计处理结果的正确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税金的计提,从而影响到利润以及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所以如何界定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转出与视同销售行为,以及正确做好两者的会计处理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薛春燕.视同销售的会计与税务处理[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黄苏华.涉及增值税的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剖析[J].商业会计,2010,(04).
(1)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
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一是在发生时直接确认为当期费用(即费用化),另一方法则是于发生时直接计入该项资产(即资本化)。具体做法是:
①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计入所建固定资产价值,予以资本化。
②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所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予以费用化。
③属于流动负债性质的借款利息,或者虽然是长期负债性质但不是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④为进行投资而发生的借款利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⑤筹建期间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除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外),应当根据其发生额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然后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2)长期借款利息的计算
对长期借款利息的计算目前有单利和复利两种方法。
单利就是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其所生成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计算公式为:
借款本利和=本金+本金×利率×期数
复利是指不仅按本金计算利息,对尚未支付的利息也要计算应付利息,俗称“利滚利”。在西方国家,长期借款利息一般按复利计算。在我国,国内企业的长期借款利息一贯采用单利;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营企业的长期借款利息则一般按复利计算。
例1:某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于19××年初向银行借入长期借款500000元,借款合同规定:年利率为10%,5年到期,每年计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则:
按单利计算,五年的本利和为:
500000+500000×10%×5=750000(元)
按复利计算,五年的本利和为:
500000×(1+10%)5=805255(元)
实际工作中,企业每年末计算利息如下:
第一年应付利息:500000×10%=50000(元)
第二年应付利息:550000×10%=55000(元)
第三年应付利息:605000×10%=60500(元)
第四年应付利息:665500×10%=66550(元)
第五年应付利息:732050×10%=73205(元)
五年利息之和 305255(元)
第五年末本息合计为500000+305255=805255(元)
房地产出租业务的会计处理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出租业务作为一种经济类型越来越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现从其账户设置、出租、摊销、修理几方面对其会计处理进行了阐述.
作 者:焦连径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海伦农业机械化学校,黑龙江,海伦,152300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年,卷(期):“”(10)分类号:关键词:房地产出租 账务处理 摊销修理
【摘 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通过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达到套期保值规避风险或套期图利的目的。二元期权是一种新型衍生金融工具,2008年开始在美国证券交易所和芝加哥交易所进行交易,于近两年引入我国。二元期权交易具有损益固定、风险小、操作灵活等特点,在短时间内得到投资者们的认可。本文分析了二元期权交易中会计确认、计量属性选择及后续计量的问题,并结合案探究实际业务中具体会计操作处理。
【关键词】二元期权;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套期图利
随着中央银行逐步下调银行存款利率,我国进入“负利率”时代。人们取出存在银行的资金投入到市场中,购买理财产品或进行投资活动。股票市场损益难测,期货市场情况多变。投资者寻求一种操作简单、损益量化的投资工具,二元期权随之产生,并在短时间内得到投资者们的认可。
一、二元期权交易的定义
1.二元期权的定义
二元期权又称数字期权、非有及无期权,是一种衍生金融工具。美国证券交易所和芝加哥交易所于2008年开始正式进行二元期权交易,随后迅速扩展到欧洲、日本等地区。
投资者在交易平台选择标的物,预测其在未来60秒、2分钟、或5分钟后的价格变化,选择看涨或看跌,系统提示当期损益情况。例如欧元兑换美元,当前市场价格为1.13448,价内期权收益为75%,价外期权亏损100%,投资者预测其在2分钟后价格会上涨,买入看涨期权。如果两分钟后市场价格高于1.13448,投资者将获得投资额75%的收益,判断错误将损失该笔投资额。
二、二元期权交易的会计处理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应使用公允价值属性进行计量,但二元期权投资者只关注标的物价格变化趋势,其持有期间标的物公允价值变化额不影响投资损益金额。因此对二元期权使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根据购买金额确认初始投资成本。根据不同的交易目的,对二元期权后续计量做不同处理。(1)单笔交易,进行获利。交易到期时,若为价内期权,投资者依据初始投资额和收益率确认投资收益并收回本金;若为价外期权投资者损失全部投资额,确认资产损失。(2)对冲交易,套期图利。投资者对同一标的物在不同时间进行反向操作,分别预测涨跌情况,交易到期时至少成功一笔交易,计算两笔交易净损益,确认投资收益。
三、二元期权交易案例分析
A公司是一家期货期权交易公司。20X6年3月1日,A公司账户中存在20万元闲置资金,公司决定用该笔资金进行欧元兑美元二元期权交易外汇套利。
20X6年3月5日14时,市场中欧元兑美元实时价格为1.13448,交易平台提供的损益情况为收益70%,损失100%。A公司预测15日后欧元兑美元价格将高于1.13448,买入15日看涨二元期权10万元。20X6年3月15日14时,欧元兑美元价格达到1.14258,A公司根据外汇市场情况判断,欧元兑美元价格达到近期最高值,存在下降可能,购买5日看跌二元期权10万元。3月20日14时,欧元兑美元价格为1.13597,A公司成功预测两笔交易,共获得14万元收益。会计分录如下:
3月5日购买看涨二元期权
借:衍生金融工具——看涨二元期权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3月15日购买看跌二元期权
借:衍生金融工具——看跌二元期权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3月20日交割日期,每笔交易确认投资收益 100000*70%=70000
借:银行存款 140000
贷:投资收益 140000
20X6年3月21日14时,A公司进行第二轮外汇套利交易。欧元兑美元实时价格为1.14342,A公司预测15日后欧元兑美元将低于此价格,买入15日看跌二元期元10万元。3月31日14时,欧元兑美元价格1.14196,A 公司判断此价格为近期最低值,未来价格将上涨,买入5日看涨二元期权。4月5日14时,欧元兑美元价格为1.13997,A公司准确预测第一笔交易,获得投资收益70000元,第二笔交易预测错误,损失该次投资金100000元,两笔交易净损失3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3月21日购买看跌二元期权
借:衍生金融工具——看跌二元期权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3月31日购买看涨二元期权
借:衍生金融工具——看涨二元期权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4月5日交割日期,第一笔交易确认投资收益100000*70%=70000。
借:银行存款 70000
贷:投资收益 70000
第二笔交易损失投资本金100000
借:投资收益 100000
贷:衍生金融工具——看涨二元期权100000
A公司两轮二元期权交易获得净收益11万元,实现外汇套利目的。
四、注意的问题
投资者进行二元期权交易时,应详细分析每项标的资产的收益和返本比率,计算盈亏平衡率和保本率,根据投资总额和投资期限,设定止损额度,合理规划投资,使收益最大化。此外,由于二元期权交易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交易,投资者须完整记录每笔交易的会计分录,为分析过去交易事项、汇总损益情况、制定未来投资决策提供有力帮助。
参考文献:
[1] Futures Staff,刘杰. 利用二元期权对冲风险[N]. 期货日报. 2014-06-26 (003).
[2]皮灵. 二元期权的操作方式与交易策略[N]. 期货日报. 2014-09-17 (003).
[3]罗军.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及其风险探究[J]. 财会学习.2016(01).
作者简介:
李洋(1992—),男,学历:硕士在读,职称和职务: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视同销售业务会计处理】推荐阅读:
视同销售09-30
以一视同仁为话题造句10-28
商业企业退货与销售折让的账务处理10-29
销售会计职位描述11-11
会计工作总结(销售会计)范文07-26
销售技巧销售流程10-14
钢材销售销售技巧10-21
地区销售经理销售计划11-08
009-销售人员销售报告制度07-16
《销售数据分析--销售业绩》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