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经营与市场管理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对尖扎县种子户生产经营行为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种子户收入的影响因素,认为户主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程度、经济能力、组织化程度和种子市场环境都会影响到种子户的收入。提出了完善种子知识传播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完善种子市场管理体系等对策来提高种子户收入预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种子经营与市场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种子经营与市场管理论文 篇1:

澜沧县种子经营市场现状及管理对策初探

[摘要] 通过对澜沧县粮食作物种子经营市场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积极探索今后种子市场的管理措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子;经营现状;管理对策

种子是农业特殊生产资料,它决定着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水平的高低,影响一个地区的粮食安全,所以一个地区种子经营和管理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取得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确保种子质量,保证农民用种安全和利益,要狠抓种子质量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种子市场监督管理。

一、种子经营市场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县级的种子市场逐步放开,种子经营户增多,种子经营渠道多样化,给农民带来便利,同时由于农作物品种繁多,种子质量隐患较大,如何确保种植户合法权益及农作物丰产丰收,是摆在种子工作者面前。

经初步调查,全县20个乡(镇)共有粮食作物种子经营户48家,其中城区11家,乡(镇)37家,经营的水稻、玉米品种共计78个,其中水稻品种61个,玉米品种17个,种子市场混乱,缺乏有效管理,品种多、乱、杂,执法和检查措施跟不上,质量难于保证,严重威胁着农民利益和粮食增产增收。

二、种子经营市场中存在问题

1.种子经营委托文书不规范

《种子法》第5章第29条规定:种子经营者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或者受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以书面委托代销其种子的,可以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经调查,我县48家种子经营户中只有1家具备水稻、玉米种子经营许可证,其余的47家都是受委托代销种子的,这些种子委托代销文书式样各异,书写规格不统一,大多数委托书上只注明委托的品牌名称,而不具体到某个品种或组合。这样将可能导致经营者受利益驱使,随意在受委托的品牌名称后添加某个品种名称,该品种一旦出现问题,则比较难以追查。

2.种子包装袋标注内容不规范

标准的种子包装袋上应标注以下内容:种子类别、品种名称、品种使用说明书、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品种审定证编号、品种检疫证编号、种子质量指标、适宜种植范围、种子生产日期、种子生产产地等。通过检查,市场上的种子包装不规范、标注内容不全面。例如:大多数种子包装上没有注明种子生产日期,一旦出现种子积压时,部分唯利是图的经销商到次年仍会出售隔年陈种。在仓储管理不当时,小袋包装的种子由于透气性较差等原因,发芽势和发芽率下降较快,特别是使用包衣剂的种子,以上两项指标降低得更快。因此销售没有生产日期的隔年陈种时,将严重损害用种者利益。

3.经营品种多、乱、杂

经调查统计以上48家种子经营户在我县辖区内销售水稻、玉米品种多达78个,其中水稻61个,玉米品种17个,水稻品种系列中有Ⅱ优、汕优、D优、冈优、中优、宜香、川丰、国香等,玉米品种系列中有兴黄单、会单4号、正大、雅玉、罗单等。每个系列有多个不等的品种组合,引进种源杂乱无章,有的空间跨度很大,不论南北方、东西部,不管气候适不适应,只要销路好,统统引进,价格越高,销路越好,现在大部分农民素质还比较低,把“高价位”与“好品质”等同起来,其实高价种子纯粹是商家炒作的结果。这种多、乱、杂的问题导致了品种引进的盲目性和危险性,轻者坑农害农,重者贻误农业发展。

4.新品种未经审定盲目推广现象严重

《种子法》明确规定: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应当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审定;审定通过的品种可以在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但通过市场调查,可以看出部分种子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新品种“未审先推”现象突出,同时还存在大部分品种虽然经过审定,但未经当地试验示范种植就盲目推广,在我县乃至我省区域内海拔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对品种的适宜性要求很高,具有典型的区域性和适应性。在不适宜区域经营推广国审主要农作物品种和其它省份审定但未经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同意引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对农业生产都存在潜在隐患,盲目推广的结果必然导致假劣种子和种子纠纷案件的发生。

5.种子经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种子法》第32条规定:种子经营者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种子使用者提供种子的简要性状,主要栽培措施。使用条件说明与有关咨询服务,并对种子质量负责。“种子”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特殊商品,它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商品,它要求种子经营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种子经营人员素质差,主要表现为缺乏对种子基本知识和种子经营法律法规的了解,有的经营人员竟然不能正确区分“杂交种”和“常规种”,还有的不能说明种子的来源,不知道什么是品种审定,什么是种子检疫,更不知道种子质量指标的要求是多少,这样的种子经营人员看重的只是经济利益,为农服务意识差。

三、加强种子经营市场管理的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县级种子管理机构

县级种子管理站是隶属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种子管理工作的事业单位,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赋予其较大的职权和执法手段,必须突出做好种子市场监督管理,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品种档案管理三大职责功能,从品种引进到种子的生产经营、质量监督都应有具体、明确和易于操作的管理标准,使种业管理覆盖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管理科室,配备专职人员,正常开展种子执法业务工作。另外,种子管理执法工作专业技术性强,社会责任重大,必须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落实工作经费,以保障种子市场有效管理和监督,规范种业市场。

2.加大对《种子法》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分发宣传单等多渠道、多层次地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农民知法懂法,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举办《种子法》培训班,通过学习、宣传和培训,在社会上形成执法管理人员学法懂法,依法行政,种子企业学法知法,守法经营,种子使用者学法用法,依法维权的良好氛围,有力提高种子管理的法制水平。

3.建议省、市级人大尽快出台与《种子法》相配套的《种子管理办法》和《种子管理实施细则》

随着种子市场化、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在执法过程中遇到一些具体问题,难以实施有效执法。例如:关于超范围经营,关于擅自变更经营场所,关于制种户私留、私卖杂交种子,关于农民自繁,自用剩余常规种子等问题,《种子法》中没有明确具体处罚规定,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有关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便于在执法过程中行使有效的严格执法,才能建立统一有序、公平竞争的种子市场,促进种子行业健康发展。

4.配备相应的种子检验检测设备、仪器

我县种子管理站种子质量检验检测设备陈旧、老化,已严重不适应现代化检测的要求,应加大投入力度,更新检验,检测仪器,使之适应种子市场的需要,及时、准确、无误地检测出假劣种子。

5.加强对种子经销人员的培训工作

种子经销人员要求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经县级种子管理机构进行业务培训合格后,持“上岗证”方能经销种子,培训内容要以种子基本知识和种子经营的法律法规为主。

6.建立健全品种推广档案

在我县辖区内推广的品种必须经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经市场种子管理部门试验示范3年以上适宜推广种植的品种,建立品种档案资料库。其它未经审定和试验示范的品种一律不得在县内推广种植。

7.规范委托文书和种子包装袋标注内容

委托证书必须以打印形式注明受委托的品种名称、经营许可证号和品种审定证号,否则视为无效委托。种子包装袋上必须标注品种、品种使用说明书、品种审定证号、品种检疫证号、种子质量指标、适宜种子种植范围、种子生产日期等,否则视为不合格种子。

8.建立种子质量报检制度

对我县的种子批发商,要督促其做好种子报检制度,种子管理站检验人员要及时取样检测,合格种子发放“复检合格证”,不合格种子进行及时处理,从源头上杜绝假劣种子进入我县种子市场。

作者:李正芸

种子经营与市场管理论文 篇2:

少数民族地区种子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在对尖扎县种子户生产经营行为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种子户收入的影响因素,认为户主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程度、经济能力、 组织化程度和种子市场环境都会影响到种子户的收入。提出了完善种子知识传播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完善种子市场管理体系等对策来提高种子户收入预期。

关键词种子;收入;影响因素;少数民族地区

A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eed Household Income in Minority Areas—Taking Jianzha County in Qingha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U Qingjun(Jianzha County Seed Management Station,Jianzha,Qinghai 811299)

Key wordsSeed; Income; Influencing factors; Minority areas

作者簡介吴青军(1973—),男,河南舞阳人,农艺师,从事种子检测与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7-03-10

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不可替代。种子户是生产经营种子的最小单位,其生产经营活动必然以获取一定经济利益为出发点。通过考察尖扎县种子户的生产经营行为,可以看出种子生产新技术、新成果只有被种子户应用于生产中,并获得不低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经济利益,才会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尖扎县地处黄河上游1 700 km2,海拔1 960~4 800 m,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坡大沟深,耕地细碎,农牧并举,以种植业为主。现有种子户1 394户,5 526人,制种田153 hm2。笔者通过对尖扎县种子户生产经营行为的考察,分析了影响种子户收入的因素,提出了提高种子户收入的对策。

1少数民族地区影响种子户收入的主要因素

1.1种子户科学文化素质低,对种子生产新技术的认知能力差作为种子生产的基本单位,种子户户主的文化水平、科学素质对种子生产有直接影响。种子生产经营与粮食生产经营相比,种子生产经营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劳力、智力、技术,风险更大。这要求种子生产经营者应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主动规避风险,取得利益。由于尖扎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大部分农民信仰宗教,宗教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在诸如播种期、收获期、用药时间等重大农事活动中都伴随相应的宗教仪式,导致种子户难以认识到种子生产新技术的作用。全县1 349户种子户户主大多为40~50岁左右的男性,文化程度较低,这些人处在家庭核心地位,必然使经验和传统习惯在种子生产中占主导作用,种子户户主会不自觉地排斥陌生的新技术或对新技术产生恐惧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制种收入。家庭中文化程度较高,认知能力较强的青年成员,一部分由于转入非农行业完全脱离农业,没有脱离的则在大部分时间从事比较效益较高的其他行业。近10年来,1 394种子户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94名青年全部脱离农业生产,留下务农的310名青年均为初中以下文化,这其中的187名女性均为小学文化。留在家中务农的青年在家中话语权较弱,影响不了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农村劳动力的这种分化,必然会影响种子户的生产经营取向,影响种子户收入。

1.2种子户缺乏从事种子生产的动力和经济能力[1]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农业投入总量不断增加,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实际收益是减少的,种子户收入减少更加明显。以粮食种子生产為例,2006—2016年尖扎县种子田单产一直在3 750 kg/hm2左右,基本没有增加,2006年粮食与种子价格比约为1∶2.5,2016年为1∶2.0,种子价格相比于粮食价格下降了25%,若不计人力成本因素,按当年价格计算,2006年种子收入为2 025元/hm2,到了2016年种子收入则为2 520元/hm2,10年时间种子名义收入增加了495元/hm2。考虑到病虫害逐年加重,防治的人力投入增加,2016年种子生产中人力成本已是2006年2倍(2006年约60元/工日,2016年为120元/工日以上),2016年的种子户收入实际是低于2006年的。另外,制种与其他行业的收入相比也比较低。种子生产与本地建筑业相比收入太低,从事种子生产的农户人均年收入约1 200元(2016年价),而建筑业为21 600元(2016年价),收入差距巨大。由于生产种子的实际收入减少和比较效益低下,种子户从事种子生产的动力不足,种子产量和质量不稳定;现代农业对种子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工艺日趋复杂,需要种子户撑握更多地知识和技能,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加上气候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生产种子的风险。种子户现金收入低,可支配收入少,经济能力弱,一旦制种失败就会使全家生活陷入困顿,因而他们宁愿从事技术含量低、风险低、成本低、收益低的“四低”型粮食生产,即使失败也不伤根本,对种子生产只进行维持性投入,将有限资金投入其他风险较小的行业中去。种子生产投入不足必然会导致种子生产经营收益减少。

1.3种子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种子户组织化是种子生产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基础,将分散生产经营的种子户以利益为核心组织起来,有计划、有次序、有分工地进行种子生产经营活动,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制定统一的生产经营规则,增强种子户经济实力和定价权,依靠系统的力量来保障种子户的收益。尖扎县自2009年登记专业合作社以来,已经有150家各类农民合作,但没有一家种子方面的农民合作社,种子生产依旧以农户为单位生产,户均经营种子田约0.11 hm2,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具有生产经营的灵活性,但难以准确了解市场需求,不能及时把握市场动态,生产上具有盲目性和随动性,经营上易受市场波动影响。卖方市场时,种子户沽价惜售,买方市场时压价抛售。单个种子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处于种子产业的最底端,专业化程度低,经济实力弱,缺乏信息、设备和科技手段,没有能力发展种子加工业。分散的种子户,无论在经营手段上、经济能力上都无法完全适应市场要求,没有机会参与制定价格和分配利益,合法权益易受侵害,难以分享种子产业链条带来的最终利润。其结果是种子户经营种子获利只占种子最后价格的20%上下,而流通、加工等部门获利往往是种子户的2~3倍,种子户更多是种子生产者的角色。

1.4种子市场不健全,种子户利益易受到侵害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实施,尖扎县种子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出现了生产主体多、供应种类多的局面。种子户作为最基本的种子生产经营者,一方面是种子生产者,要从事具体的种子种植,另一方面又是种子供应者和销售者。种子户往往是种田的行家里手,却不擅长做生意,由于市场的逐利本质,种子户的利益容易被侵害。这主要是由于只要获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即能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个人、小公司、大公司、假公司以同样的身份参与种子市场,不良公司和个人套购种子的行为经常发生,导致正规公司制种成本上升,这些上升的成本往往会转嫁到种子户身上;对于违反《种子法》的种子经营者,在使其退出种子市场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监管难,处罚难。一些被取缔的种子经营者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具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书面委托,依旧可以继续从事种子经营活动,最终受害者依然是种子户;种子企业信誉评价体系不健全。种子信誉评价包括企业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年限、企业违规违法纪录、企业违规违法处理情况、企业受奖情况、种子价格稳定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等信息。由于种子企业信誉评价标准不统一,这些信息又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种子户难以获得企业的真实全面的评价,不易区别公司的好坏,使信誉好的公司和“游击公司”(指每年更换制种子基地的小公司和个人)同台竞争,“游击公司”不顾及公司信誉,安排生产时,信口开河,夸大种子性能,虚报种子价格,种子产量大时压价收购,供给少时又提价抢购,出现种子质量问题则一走了之。既扰乱了种子市场又增加了其他企业的制种成本,损害了种子户长远利益;种子市场质量检测、监督体系覆盖面不够,技术手段少。目前种子质量监控体系只形成了省、市2级种子质量检测、监督网络,没有覆盖到县以下地区。真正具有种子质量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大部分集中在省会等中心城市,州、县地区缺乏检测设备及技术手段和专业人员。而这些地区恰恰是种子生产的主要地区,种子户交易时进行确定性检测的时间长、费用高、时效性差,不能及时评定种子质量的优劣、等级,易被不良种子企业操控价格,造成种子同质不同价,同价不同质,影响了种子户的收入;种子市场信息采集和发布体系不成熟。种子户生产经营过程中,及时、准确、有效的种子信息对种子户的生产经营决策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信息失真或延误就会损害种子户的利益。现在种子信息收集供给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有效的种子信息绝大多数以汉语形式集中在政府、科研院所、大企业中[2],藏语的种子信息量少质低。种子信息传递途径不畅通,信息传递手段少,种子户获得的种子信息與从事种子生产经营的公司和个人相比,信息数量少,质量低,时间滞后,易使种子户成为交易的受害者。

2提高种子户收入的对策

2.1提高种子户的科学文化素质

2.1.1多形式、多途径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办好农村职业中学,并将少语农业职业技术课程纳入民族地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教育计划。重点加强对即将回乡务农的中学毕业生的少语农业技术培训,可以在这些学生毕业后增加一年的免费农业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较高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成为新型农业劳动者;加强对已回乡务农的青年劳动者的实用农业技术培训,一方面,科技人员在田间地头对他们进行现场培训,另一方面,在条件好的城镇通过联合种子生产经营部门、管理部门和农技部门集中举办科技培训班,增加种子户的科技视野和判断能力[3]。

2.1.2做好科學技术的宣传、普及和应用指导。首先,要借助现代传媒强化科普教育,通过藏汉双语广播、网络、光盘、文字等多种形式传播双语种子信息、扩大受众面,逐步引导种子户增强从事种子生产经营的信心,进而增加投入。其次,县级种子经营管理部门和农技部门做好种子技术的指导和咨询服务,着重解决种子户生产经营中的共性问题,培养有较高水平的少数民族种子员和致富能手,加强少数民族种子示范户,示范村建设,不断让种子户从种子新技术的运用中得到实惠,激发种子户的生产热情[4-5]。

2.2降低种子户生产经营风险,增强种子户抗风险能力由于种子户生产经营中在面对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因此要想方设法降低种子户生产经营风险[6]。

2.2.1建立种子户最低收入保障制度。通过最低收入保障制度保证种子户既使制种失败也能获得不低于当地平均收入水平的收入,保护种子户的生产积极性,降低种子户面对自然的风险;要建立和完善政策性种子生产经营保险机制,种子户(尤其是生产经营粮食种子的种子户)参加保险,分散转移风险,降低种子户面对市场的风险。

2.2.2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种子户将经营土地的使用权入股种子生产经营综合企业,由企业统一生产经营种子,种子户收取土地流转股份收益及为企业务工带来的收益益。

2.2.3健全种子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建立现代化的省、州、县3级种子信息网络,完善种子信息收集、分析、传递体系,向农民提供有关种业的双语政策法规、标准、企业信誉、产品性能、种子技术、种子供求及预测信息。通过提供准确、灵敏、及时、高效的种子信息服务,引导种子户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降低决策风险[7]。

2.2.4提高种子户组织化程度。这是现阶段种子户增强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的有效途径。通过土地确权,将土地和种子户生产技能股份化后参与到繁育、生产、加工、流通的各环节中,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组成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等组织,其对内的非营利性和对市场的整体性相结合,既保证了资金、信息、技术、人员在合作组织内部的有效流通,面对市场时又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话语权。单个的种子户通过这样的经济合作组织把种子生产、贮运、加工及流通等环节联系起来,分享产业链带来的利益,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变化的能力[1]。

2.3进一步完善种子市场管理体系近年来,种子市场日趋活跃,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进一步完善种子市场管理体系建设十分必要和紧迫。

2.3.1建立健全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利用国家和省上现行政策,逐步建立起省、州、县三级质量检测网络,加大对县级种子检测机构基础设施的投入,培训相应能力的种子检测员,改进和完善检测方法和手段,规范各类种子的检测项目和检测程序,提高检测的实效性和准确性,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3]。

2.3.2进一步细化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的市场准入许可。在现行种子许可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种子市场准入采取“抓大放小”的分类许可管理,这样既能保证主要种子市场的稳定性又能保证种子市场的灵活性。所谓“抓大放小”即对粮油棉等关系国计民生,效益又相对较低的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要大幅度提高准入门槛,对企业资金规模、生产经营能力、实验、检测能力、质量保证程序等制定较高的标准,对于达到要求的企业则给予一定财政补贴或政策、税收、信贷方面的优惠。这便于管理又能保证大宗粮油种子质量和种子户的合理利益;对于利润较高,需种量相对较小的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则实行有管理的自由竞争,通过竞争,保留下一批重质量、讲信誉的种子企业。

2.3.3充分发挥县级种子管理站的职能。加大品种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对主要农作物审定品种的推广和退出的少语信息的发布工作,配合执法机关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种的行为,进一步加强种子质量的田间监督和管理,做好种子户和种子的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余海鹏,孙娅范.农户科技应用的障碍分析与对策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1998(10):23-25.

[2] 肖洪安,陶丽.农户对市场信息的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探析:基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研究,2008(9):40-44.

[3] 吳青军,陈军.从一件种子纠纷的处理看基层种子管理工作[J].中国种业,2016(4):33-35.

[4] 任大鵬,郭海霞.合作社制度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基于集体行动理论视角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8,29(3):90-94.

[5] 史贤华.对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调查分析与对策:以大包干发源地安徽省滁州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研究,2008(6):96-102.

[6] 李晓华,尹梦丽.现阶段主产区种粮大户经营状况与发展对策:基于安徽省种粮大户的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研究,2008(10):21-25.

[7] 李苏.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系统[J].农业经济问题,1998(11):56-57.

作者:吴青军

种子经营与市场管理论文 篇3:

个旧市种子生产经营监管体系建设的做法及成效分析

摘 要 为了更好地开展种子管理执法工作,种子管理站通过开展种质资源管理、品种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经营许可管理等内容,既能维护品种选育者、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也能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基于此,重点分析了个旧市种子生产经营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关键词 种子管理;生产经营;监督管理

从2007年事业单位种子公司改革成为种子管理站后,个旧市种子管理站工作重心由原来的种子研究生产、种子经营、种子市场管理等工作转变成为单一的种子管理执法单位。

1 个旧市种子管理站的基本情况

1.1 种子管理状况

种子管理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个旧市辖区面积1 587 km2,耕地面积12 666 hm2,年种子投入量

272 500 kg。集市场次多,远到80 km外的蔓耗镇、50 km外的尼格温泉,近到城区集市,全市大小集市共30个,全年共计1 560场集市,平均每天4.3场次,再加上全市9个乡镇79个村委会的476个村小组的各种流动种子交易,监管对象遍及全市乡镇的建制村,管理工作点多、面广、线长,工作量大。

1.2 单位现状

个旧市种子管理站是一个集种子行政执法的事业单位,隶属于个旧市农业局,下设办公室、市场管理科、品种管理科、检验检测科,编制16人,在册职工13人,各学科专业技术人员12人,工勤人员2人。其中,高级农艺师4人,农艺师6人,助理农艺师2人。

2 主要做法及成效

2.1 种子市场监督管理

2017年,针对个旧市的9个乡镇、40家种子经营户,严格履行“全覆盖、零容忍、严格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全年不间断开展种子市场检查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384余人次,动用执法车辆96辆次。从2017年初开始,向全市40家经营户下发《个旧市种子管理站2017年经营备案通知书》40份,签订《个旧市种子经营品种质量承诺书》40份,建立事前监管制度。2017年,备案种子经营户40家。

截至2017年6月14日,两杂种子在个旧市基本已经销售完毕。经过备案调查,在个旧市辖区内销售的的两杂种子共涉及杂交水稻41个品种,常规水稻4个品种,备案水稻销售水稻种子共计13 790 kg,涉及杂交玉米品种62个,备案销售玉米种子共计163 187 kg。

种子管理站向全市7个乡镇种子经营户下发《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行政执法告知书》《个旧市种子管理站关于2017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并向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种子经营户、农产品种植大户等监管单位、企业、个人宣传种子法,宣传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注意事项。同时,种子管理站同步做到告知一次,宣传一次,约谈一次,签约一次“四个一次”,工作实现100%全覆盖。截至2017年5月,共发放《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行政执法告知书》48份,以及《个旧市种子管理站关于2017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40份。

经过市场监督检查,2017年共查处种子销售违法案件11起,没收违法销售两杂种子123.9 kg,其中未审先推包装种子11.9 kg;应当包装而未包装杂交玉米种子

112 kg,其中,包衣种杂交玉米种16 kg,未包衣的杂交玉米种96 kg。

种子管理站积极处理投诉信访件,截至2017年11月,共受理种子投诉信访件4起。配合州农业执法支队、市农业执法大队捣毁无证销售种子经营点一个;在鸡街镇倘甸农贸市场没收散装杂交玉米种子112 kg;在鸡街镇石榴坝村制止一起无证生产杂交玉米种子行为,退回老百姓制种押金、够种款达5.4万元。

2.2 种子监督抽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相关法规要求,结合个旧市的实际情况,2017年个旧市种子管理站种子检验科在全市境内对从事种子生产经营的企业及所生产经营的种子进行监督、抽查,总共扦取“两杂”种子检验样品24个(其中,杂交和常规水稻样品9个、杂交玉米样品15个),扦取样品代表水稻种子15 000 kg,玉米代表样品144 000 kg。为进行抽查扦样工作总共动用执法车辆14次,检查种子销售店铺40家,出动种子检验员65人次,检查乡镇8个,农村集贸市场15场次,抽检的24个品种净度、水分、发芽率检测均符合国家要求。

在检验工作中,检验科检验员严格按照《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抽样工作。抽查人员持执法证亮证抽样,每次抽样人员不少于2名,其中一名必须是具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按要求样品扦取后填写《种子扦样单》,门市部销售的种子由门市部负责人(或授权委托人)签字、盖章。

2017年的抽样工作,做到了不重复抽查同一企业的同一品种批次,严格按照规范抽查程序,妥善留存取证、送达等证据,及时按样品逐个整理备查,确保证据链完整、可追溯。扦取样品重量满足水分、净度、发芽率等项目检测,每个玉米检测样品扦取1 000 g以上,每个水稻检测样品扦取400 g以上,备份样品同检测样品数量,符合红河州种子管理站下发的抽样规定。在转基因种子的检测中,个旧市种子管理站抽样4家种子生产企业种子制种基地的5个样本,均没有检测出转基因成分。

2.3 种子生产基地巡查

2017年,个旧市进行杂交玉米制种的企业共4家,分别是广东天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金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正大种业有限公司、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4家公司在全市计划制种5个,实际落实种植5个品种,制种面积达68.8 hm2,共生产杂交玉米种子299 100 kg。

种子管理站对重点区域、种子企业、制种基地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总共出动执法人员138人次,动用执法车辆35车次,对杂交玉米制种基地进行了3次专项执法检查。检查田间杂交玉米制种15次、种子生产企业15次,主要检查企业的制种区域、田间隔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向企业提出整改条件。在种子生产检测中,个旧市生产的5个玉米品种,未检出异源基因。

3 种子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3.1 应当包装而未包装种子

在个旧市范围内还存在一定数量的散装种子在各村寨集市违法销售,散装种子经营者具有反侦查能力,隐蔽销售能力相当强,并且有相当数量的农户支持散装种子销售,造成时有种植者减产的情况。

3.2 品种审定不规范

目前,种子市场销售的杂交种子为国审、省审、滇特审、滇引。种子市场检查中发现种子经营者只注重销售利益,超规定区域范围经营特审、滇引种子,且经营中没有向购买者介绍种子特性,造成后期买卖双方之间发生矛盾。

3.3 种子包装标签标识不规范

3.3.1 种子种类、品种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

2017年,个旧市种子管理站执法人员在用手机扫描一些种子的包装二维码时发现该批次种子呈现的内容与包装袋印刷内容不一致,通过和种子生产经营公司联系后,发现并不是该生产经营公司生产的。最后,个旧市种子管理站将该批次种子定性为违法销售。

3.3.2 包装标识不全

在种子经营市场巡查中,个旧市种子管理站执法人员发现一些种子经营企业的包装袋没有印刷品种审定号、登记编号、农作物种子检疫证明编号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41条规定:销售的种子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附有标签和使用说明。标签和使用说明标注的内容应当与销售的种子相符。种子生产经营者对标注内容的真实性和种子质量负责。标签应当标注种子类别、品种名称、品种审定或者登记编号、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生产经营者及注册地、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和信息代码,以及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销售授权品种种子的,应当标注品种权号;销售进口种子的,应当附有进口审批文号和中文标签;销售转基因植物品种种子的,必须用明显的文字标注,并应当提示使用时的安全控制措施。

4 种子经营市场巡查中存在的困难

1)种子市场经营执法点多,工作量大。个旧市辖区共有9个乡镇,大小集市共30个,全年共计1 560场集市,平均每天4.3场次,再加上全市79个村委会的476个村小组的各种流动种子交易,造成工作量繁重。2)执法人员不足。个旧市种子管理站虽然有持证执法人员11人,但是50岁的阶段执法人员有4人,40岁的阶段执法人员4人,30岁的阶段执法人员2人,且持证执法人员11人中有3人被抽调到其他单位参与其他工作,且都是年轻人,导致实际执法人员只有8人,还必须兼职财务、档案管理、后勤等工作。3)种子检验仪器老旧,在种子检验中经常发生仪器故障,会严重影响检验时间及检验质量。4)随着“生产经营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执法人员和种子检验人员现在掌握的执法知识与检验知识老化,逐渐与现在的新知识新技术拉开差距。5)种子执法的经费不足,缺乏相应的现代执法办案设备和交通工具。6)對种子法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由于生产、经营、使用者分散在广大农村,宣传难以做到全覆盖,部分干部和群众对种子法的基本内容了解得还不多,对贯彻实施种子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5 做好种子经营市场专项整治的对策

5.1 进一步加强宣传与培训,营造依法治种良好氛围

当地政府应加强执法人员培训,迅速提升种子执法相关业业务负责人员的工作业务素质,迅速提高种子执法的服务水平,保障适应种子管理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同时,种子管理站要认真做好相关台账,建立和保存包括种子的来源、产地、数量、质量、销售去向、销售日期和有关责任人员等内容的生产经营档案,保证可追溯,以便保护种子经营者和购买者的合法权益。种子管理站要通过电视新闻、村镇广播、宣传墙报等多种形式,在基层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使种子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帮助农民群众提高鉴别假冒伪劣种子的能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在宣传法律的同时,种子管理站要重点宣传个旧市主推的优良种子种苗,发挥好专业合作社组织、种植大户的用种示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优质、示范效果好的种子种苗,保障农民群众用种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5.2 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种业管理体系建设

种子管理站要加强种子市场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种子经营可追溯体系,加大对种子经营市场的巡查与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查处种子购销中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确保种子经营的来源与去向明晰,确保农民购买种子后发生纠纷可追源头,可究责任。市政府应加快种子种苗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既要进一步调整、确定、细化有关部门职能,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又要整合监管资源,做好各部门的职能衔接;既要防止出现执法“空白点”,又要避免交叉、重叠执法。针对当前种子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市政府要充实种子种苗监管人员,保障执法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提高执法监管的科技含量,使依法监管有必要的技术支撑。

5.3 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种业市场经营秩序

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努力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种子管理站要定期开展种子经营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严格执行“两证”发放程序,按法定有效期审核;对无经营许可证或持有无效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要坚决取缔,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现象。种子管理站要在种子经营的旺季开展经常性的专项检查和综合执法,加大对流动种子商贩的治理力度;要定期对种子经营者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经营者的素质。此外,种子管理站要从严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种子种苗的行为,坚持顶格处理,绝不姑息,对于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作者:林振睿

上一篇:培训技能总结(通用3篇)下一篇:价值工程与施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