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推荐7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严格执法、规范运作、搞好服务、促进发展的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认真抓好《种子法》的贯彻实施,不断加强执法力度,规范种子行业经营秩序,有力地保障了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贯彻实施情况
全**种子经销企业**家,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具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家,种子销售商店**家,每年为农户提供备耕种子**吨左右,占总供种量的**%。有**家企业开展种子繁育工作,大豆繁育面积**万亩,繁育大豆种子**吨;小麦繁育面积**亩,繁育小麦种子**吨。**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种子法》的贯彻实施,做出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完善执法主体,保障责任落实到位。为了贯彻落实《种子法》、推进种子公司政企分开,强化市场监管,于**年9月启动种子公司政企分开工作,于**年5月1日圆满完成种子公司政企分设工作,成立了种子管理站,承担全**种子市场执法检查工作,为认真贯彻实施《种子法》奠定了基础。目前,种子管理站隶属**农业局管理,副科级建制,现有编制**人,其中具有执法资格人员**人,具有检验资格人员**人。为强化种子管理站执法主体建设,相继配备了种子执法和种子抽样车辆,购置了必备种子检验设备,目前正着力推进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认证工作,认证
所需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用书及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等软件资料已准备完成,计划今年将完成认证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依法治种氛围。结合科普之冬、科技大集、“3·15”消费者权益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种子法》和购种相关知识,通过对假劣种子坑农害农典型案例分析,使农民了解“套牌”种子、未审定品种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以及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两年来,共印发《种子法》、《选购种子注意事项》等宣传资料5余万份,送科技下乡30余人次,接受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同时对辖区种子经销企业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培训,通过几年来的宣传贯彻,种子经销企业依法经营的觉悟进一步提高。三是严格市场准入,保证种子质量安全。严格按照《种子法》和农业部《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要求,加强种子生产经营审批工作。对新申请加入的市场经营主体,严把办证条件和程序关,并以告知书的形式分发给每一位申请者,使申请者对办证条件一目了然,便于申请者监督发证机关的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对已经取得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理,对不具备法定条件的及时吊销、注销。通过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和种子备案工作,整顿和净化了种子市场,从源头杜绝了假劣种子的产生。四是加强市场监管,整顿种子市场秩序。每年冬季,以供种数量大、品种使用区域广及近两年在监督抽查工作中出现种子质量不合格、群众反映质量问题较多的企业为重点,开展冬季企业监督检查行动。2014年对市场待销的所有的农作物种子按品种按批次逐
一普查扦样,种子质量检测合格率96.6%,对检测不合格种子就地封存,对已售出的种子全部追回,并对违法企业给予行政处罚。每年春季,以玉米、大豆为重点,采取乡镇自查、市**联查和省级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春季种子市场专项整治行动。2014年走访农户500余家,发现并立案的种子案件**起,涉案种子**吨,上缴财政罚金**万元,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余万元。去冬今春,联合工商、质检、植保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次,检查农资经销店**家,查处**公斤问题玉米种子,确保了备春耕生产用种安全。每年7-8月,开展夏季种子生产田执法检查。2014年共检查大豆、小麦种子生产田3.6万亩,制种田合格率98.3%,对不合格制种田涉及企业依法进行了处理。五是规范品种引进,严格品种区域管理。将规范新品种试验做为贯彻落实《种子法》的一个重要举措,扎实抓好新品种试验、生产示范的各项工作。2014年全区优良品种试验示范品种及面积创历史新高,承担全省**区玉米区试共**个参试品系、生试**个参试品系;第**大豆预备试验**个参试品系,区域试验**个参试品系,生产试验**个参试品系。同时完成大豆良种化工程示范展示面积**公顷、**个品种。为选育适合**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大豆新品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是转变服务职能,创造种业发展环境。为切实保证农业生产用种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种植安全,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企业实行绩效考核,年初制定企业目标管理实施细则,细化具体责任和目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年底评估考核排比。定期召开辖区种子经销企业座谈会,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考
评细则进行自查,提升种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聘请12名种业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种业社会监督员座谈会,督促种业行风建设。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近年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贯彻实施《种子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种子管理站集种子行政执法和质量检验于一体,承担着国家和省种子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职能和社会公益职能,工作经费主要来源于固定公共财政拨付,没有其它任何收费项目,致使工作经费不足,履行法定性和公益性职能困难。二是执法队伍有待加强。种子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质量,现有种子执法人员都是从种子公司过渡而来,虽然具有执法资格人员**人,但能独立办案人员只有**人。加之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与现代种业发展不适应。三是执法机制有待完善。**相关种子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监察制度、备案审查制度、错案追究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尚未全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齐抓共管“统”的功能还发挥不够好,给个别企业和不法商贩违规生产经销种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四是市场监管难度较大。由于**积温带特殊,近几年霜期拖后,生育期延长,部分农民有购买我省未审定区域种植玉米品种的现象。今年工商营业执照办理前置,行业许可改为后置,给种子企业监管带来难度。个别不法商贩采取隐蔽销售方式兜售种子,极易造成坑农害农案件发生。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食品安全法》概述
(一) 《食品安全法》重新修订并出台的背景概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竞争的恶性化。很多企业为了追求高额的经济效益或者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惜以身试法。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在食品原材料上面不按国家法律规定违规使用具有安全隐患的食品原材料。诸如我国近年来的毒奶粉、地沟油等“食物”不断冲击着人民的眼球和耳朵以及危害着人们的身体。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这些重大问题, 不仅仅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损害, 同时也不利于我国政府公信力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提高。在《食品安全法》之前, 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食品卫生法》, 该法在食品安全问题监管上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在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还不够, 没有一个完整规范的食品检验制度。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说明, 新的《食品安全法》出台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鉴于很多国家在食品安全领域内颁布的法律规定都沿用《食品安全法》的命名, 我国也为新修订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律定名为《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过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饮食方面的安全问题。立法过程中, 对于食品卫生的关注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确立, 再到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的举动都是国家下定决心整治食品安全问题的最好体现。在历经两年时间, 若干次调研活动, 对全国范围内的法律机关及相关法律专业人士征求意见, 并于法律出台前一年召开专题讨论会讨论相关问题的基础上, 最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情况下, 颁布了《食品安全法》。无论是从法律的制定过程还是法律的内容方面来看, 《食品安全法》制定的目的都在于规范食品企业的经营活动, 为我国人民食品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二) 《食品安全法》核心解读
通过《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法》的比较可以知道, 我国在法制理念和监管模式上实现了巨大的转变。通过两部法律的名字比较就不难发现, “安全”和“卫生”相比, “安全”在内涵上将“卫生”深化了, “卫生”的外延比“安全”就少了许多。《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提高了食品安全监控力度, 强化了食品安全制度的建设。
综合来看, 《食品安全法》在立法宗旨上面, 坚持以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立法第一位, 展现了明确责任、强化管理的管理理念。《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推动了食品安全领域中食品安全制度建设的开启。《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有利于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制度, 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强化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增强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能力。为我国食品安全建筑起了一套长期管理机制和法律长城。
《食品安全法》还有效推动了我国制度创新的进程。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与后续检查制度等整合到一起实现制度之间的无缝连接。明确规定了政府将会在食品企业出现问题产品后介入企业的召回工作, 并且由政府主导强制执行食品召回方案。这样规定, 有利于推动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机制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 对于食品检查制度也重新开始, 废除了之前实施的食品免检制度。基于安全考虑, 在权衡再三之后, 将保健类食品也纳入了法律管理体系范围内实行监管。同样, 为了引起全社会进一步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对于明星代言食品产品的现象, 明星需承担食品产品出现问题的连带责任。
二、《食品安全法》在我市贯彻执行取得的效果
(一) 我市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制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结合本市的特点, 我市在原有的食品安全制度上通过补充和修改完善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根据国家相关条例规定, 我市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上, 首先是明确落实了企业在食品安全上为第一责任人, 指导我市食品企业在事先预防和生产经营过程上强化管理, 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同时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可追溯机制, 在出现食品安全事故之后, 能够迅速追溯到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其次, 在我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中, 将《食品安全法》中原则化的规定具体化, 从而使我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中便于操作。最后, 从制度上强化我市各级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职能, 推动我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统一指挥下, 协调配合对食品安全问题实现动态、立体和全方位的监管。
2.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印发的相关管理办法, 结合我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 制定印发了相应文书规范我市餐饮服务及食品安全工作。
3.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了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管理, 同时也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法》在我市的顺利施行, 制定了食品在流通环节安全监管的具体规定。从食品流通环节上加强了本市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监控力度。同时, 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要求下严格执行工商总局制定的食品市场准入、食品市场巡查、食品抽样检验等相关制度。
4.同时, 我市也根据国家卫生部以及国家质检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强化了我市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了我市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其中,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强化了对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 不仅仅是指导餐饮企业完善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验票索票制度, 还定时对餐饮企业近两年的采购票证进行检查。根据质监部门要求, 制定了规范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活动的意见。通过对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加工活动的规范, 有效提高了我市企业加工食品的安全性, 极大减少了加工企业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
5.根据《食品安全法》以及国家相关部、委的联合文件, 我市开始建设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并且, 在体系建设上初步取得效果。为了构建我市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我市根据国家相关文件, 结合我市自身特点, 召开了全省范围内的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 工作会议在我省相关部门主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上对食品企业就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我省特别是我市的食品行业大型企业纷纷在会上作了行业自律发言, 最后还签署了能够加快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的诚信宣言。
(二) 我市建立相关机构体系
卫生部在《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 根据相关规定成立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 委员会主要成员是我国在医学、食品、营养以及农业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主要是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的检测和评估工作规划, 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相关的标准。我市也根据相关规定, 组织我市相关专家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发布的评判标准, 对我市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检测。同时, 为了促进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率, 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保持紧密联系, 加强沟通, 从而有效提高了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效果。
(三) 我市开展了食品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除了加强政府的管理监督以及企业的自律以外。作为消费者的人民群众还需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因此, 我市在鼓楼广场举办开展了南京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该活动旨在推动我省和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能够更进一步的发展, 将我市打造成食品最安全地区。通过本次活动, 有效的提高了我市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从消费者方面推动了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其中, 我市还在全市范围内多次召开食品安全问题座谈会, 在食品安全宣传月中设置固定地点进行定点宣传, 采取派发宣传资料和派遣流动宣传车等方式进行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宣传。
同时, 对于广大企业, 特别是食品企业要加强《食品安全法》的法律宣传普及工作, 帮助食品企业进一步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其中要注意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 使执法人员深入了解和正确运用《食品安全法》。在提高普法工作效率的同时, 能够更好的帮助人民群众学习《食品安全法》, 树立起牢固的食品安全意识。整个教育宣传工作都贯彻执行了《食品安全法》, 使得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政策在我市得到了落实开展。
(四) 我市对违规食品企业加强打击力度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部署, 我市开展了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整顿工作。对于食品添加剂、食品流通、餐饮消费和保健食品等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进行了重点检查, 对于违法企业采取坚决打击的手段。在之前我市出现的“问题奶粉”上, 行政管理部门介入企业召回工作, 督促企业在第一时间召回相关奶粉产品。对于“问题奶粉”中的不法分子严惩不贷, 进而监督企业进行彻底整顿或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做出相应惩罚。在食品安全检查工作中, 我市行政管理部门对重点场所的重点部位进行清查, 在食品生产和食品加工中进行了重点环节的排查, 采用严格的手段对市场进行净化。在食品加工添加剂问题方面, 还组织成立了打击小组, 对敢于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的食品企业进行打击和专项整治。在我市大力度的清查下, 很多食品违法案件浮出水面, 同时对于违法企业的惩罚和整顿也对我市食品企业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三、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缺漏与不足
随着我市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时间推移, 在贯彻执行中, 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市执行《食品安全法》的难度。当然, 只有找到了问题所在, 才能根据问题研究出对策。经过总结可以发现, 在贯彻执行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种种原因, 在实行机构改革之后, 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上面, 由药监局、公安部、商务部、国家质监局等多个部委根据职能的不同进行分阶段管理。在新的《食品安全法》里, 其主要精神就在于构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同样, 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大前提就是建设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我国, 之所以没有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统一到一两个部门中去, 是因为食品领域所涉及产业链过长, 地区之间发展水平不平衡。针对此, 《食品安全法》确定了由政府统一领导, 多部门进行分段监管的政策。在我市, 为了更好地履行《食品安全法》所赋予的义务, 我市市政府对相关部门进行了较大的职能调整。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 我市强化了质监部门在食品生产环节的监控职能, 提高了工商管理部门在食品流通环节的检查力度。
我市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面按照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形成了现行的“无缝对接”式监管。但是, 在我市食品安全具体工作中, 由于《食品安全法》与现行的其他法律法规也存在着交叉和重复, 因此各个部门职能交叉的情况依然不少。我市某些监管部门在工作中出现过以下问题, 如各个部门之间缺少配合, 各自为政。对于自己部门有益的监管工作抢着进行管理, 没有益的工作则不予理会。从而导致管理脱节, 互相推脱以及管理错位和越位的现象。
(二) 制度规范有待进一步提高
《食品安全法》自从颁布之日起到现在, 贯彻执行时间还不长。现阶段与之匹配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都落后于《食品安全法》, 不能很好地配合《食品安全法》开展食品监管工作, 无法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完全贯彻执行。其中, 核心就是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 导致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没有一个准确的依据来进行执法。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总体水平较低, 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过多重复和交叉, 甚至有些标准出现矛盾。体系中还有一些重要的食品标准缺失, 某些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低于同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标准。很多企业在标准的实施上也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对于我国强制的标准也没有很好的执行。体系的不成熟造成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和发达国家及估计组织相比有很大差距, 无法很好地实现与国际接轨, 也造成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在世界舞台上的可信度不高。
由于我市分管食品安全问题的部门较多, 同时这些部门都有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权力。因此, 在我市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里, 有太多重复交叉的标准规定, 甚至有些标准基于不同的考虑而产生对立。标准制定的泛滥是缺乏有效统一的协调机制, 迟迟没有解决的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问题使得食品生产加工等相关企业在生产上有诸多困扰。同时, 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仅影响了企业生产, 还给市政府相关部门在食品监管工作上带来不少尴尬。
(三) 执法监管工作程序和方法不规范
我市相关部门在执法工作中为了一己私利或者人为减轻执法工作强度, 没有对食品企业进行认真监督和抽查, 造成了监督抽查工作混乱。为了完成任务胡乱发布食品安全监测信息, 为了能从食品安全问题中捞取个人私利而巧立名目多收检验费。法律法规地完善, 还需要人地执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 不能严格遵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执法, 根本无法达到食品安全监管应有的效果。我市在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时候, 某些单位的某些个人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没有正确理解和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至于在执法过程中, 往往会碍于各方情面或者种种原因而徇私。
(四) 缺乏健全的问责机制
我市在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时候, 没有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问责机制。一定程度上, 《食品安全法》对于违法处罚标准有所提高但是还不算足够严格。对于违法企业而言, 制假售假的目的就在于追逐非法的高额经济利润, 对于《食品安全法》里规定的最高罚款10万元而言, 其高额经济利润也足够吸引违法者铤而走险。其次, 在我市贯彻执法过程中, 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并没有确切的规定食品问题管理人员失职的惩罚措施。对于我市食品安全问题中出现问题的监管机关和工作人员, 并没有可供遵守的相关规定, 只能按照一般做法进行相关处罚。
四、进一步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办法举要
根据我市长期以来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市《食品安全法》的贯彻执行和提高我市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明确划分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
首先, 要正确协调好分段管理。为了避免各部门管理陷入错位的境地, 需要通过加强协调组织, 实现部门的联合管理,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形成合力。在制度上确保食品安全工作能够在统一的组织下连续进行。同时, 还要积极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防止职能交叉。明确分段监管的各阶段监管任务能落实到各个部门, 发挥各自的监管优势, 确保食品安全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
其次, 处理好上下级监管工作的关系。在我市以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 要注意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加强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管理。
(二) 推进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各个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该准确了解自己的法定职能, 提高责任意识。用积极的态度开展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活动, 全面掌握食品安全情况, 明确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从而研究出更好的监管措施。对于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要进行清理工作, 对于本市食品安全的相关政策要加快整理, 修订的工作。另外也还要根据在法律法规建设上采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 在科学的调研基础上, 审时度势, 积极推动监管工作实现科学化。
(三) 加强我市执法能力, 规范执法手段
一部法律的贯彻实行, 需要人来进行遵照执行。因此, 我市要加强对食品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法律培训。将食品安全执法落实到执法人员上去, 同时要完善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机制, 加强对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的管理。在食品安全监管中, 不仅仅要对违法食品企业加大惩处力度, 还要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违法监管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完善行政问责机制。
五、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辉煌成就的同时, 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问题, 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成了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市也根据《食品安全法》制定了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以期有效治理我市食品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黄薇.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9 (04) .
[2]本刊编辑部.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写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之际[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0 (06) .
[3]肖岚, 何江红, 周凌洁, 王熙.浅谈《食品安全法》在快餐业中的应用[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1) .
[4]张立华, 郭晓宇.解读《食品安全法》关注八大亮点[J].中国食品, 2009 (06) .
[5]李远碧, 李李, 张晓丽等.政府在处理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作用——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J].卫生软科学, 2013 (04) .
[6]高向群.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的若干思考[J].江苏卫生保健, 2010 (03) .
关键词: 新种子法;种苗;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6)04-0079-05
2015年11月4日新修订的《种子法》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第二次审议,根据国家主席第35号令,2016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1]。新《种子法》修改调整的对象涉及育种者、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管理者和执法者六大主体,涵盖科研、生产、流通、进出口、种质资源和新品种保护等领域,标志着中国种业已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和依法治种时期。贯彻落实新《种子法》是林业系统的一件大事。采取措施,加大学习、培训、宣传力度,让新法走进千家万户,让林木种苗管理、生产、经营者知法、懂法、守法是营造种苗市场一片蓝天的关键。
1 把握修改思路,理解新法目标
原种子法自2000年实施以来,在打破国有企业垄断,构建各类种子生产经营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调动社会各类资本进入种业的积极性、开启全国种业市场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林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种子法》在资源保存、育种创新、新品种保护、种苗执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急需做出修改和完善[2]。从2011年开始调研,到2013年将修改种子法列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经过农业和林业种苗行业人员的艰苦努力,通过反复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历时近五年时间终于颁布实施。
种子法修改的总体思路有三点:一是着力搭建现代种业制度框架。立足于种业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地位,着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的现代种业法律制度,着力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二是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严格监管有机结合。划定政府监管边界,明确监管职责,建立市场导向下的严管模式。监管重点是规划计划、市场准入、市场秩序、质量标准、维护农民权益等。在监管环节上,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有法可依。三是把握“转型升级”的度,循序渐进[3]。在扶持政策方面,明确了财税、信贷、保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优惠政策,形成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的政策合力。
如果说修订前的种子法是种业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顶层设计,那么新种子法就是发展现代种业在制度上的顶层设计,其意义是重大和深远的。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也是林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更是提升林业建设水平的关键。《种子法》是林木种苗工作的根本大法,是开展林木种苗各项工作的遵循和依据。新修订的《种子法》出台,为进一步做好林木种苗工作提供了有利契机。
2 掌握新法变化,了解新法亮点
新《种子法》修改多达88处,章节的变化反映了世代的需要。原《种子法》共十一章78条,新修订的《种子法》变成了十章94条,少了一章,但总条文数多了16条。其中法律条文的数量由15条增加到22条,占总条数的23.4%。将原《种子法》第四章种子生产,第五章种子经营和第六章种子使用,合并为新《种子法》的第五章种子生产经营。原《种子法》第七章种子质量,第九章种子行政管理,合并为新《种子法》第六章种子监督管理。新增第四章新品种保护,第八章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好新《种子法》,理解和把握其六个方面的亮点和重点是关键。
(1)明确了行业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进一步规范了行业管理行为。新《种子法》对种苗行业管理、品种审定、新品种保护和种苗质量检测等方面的从业人员进行了法律规范。在对种苗行业管理方面有两项具体要求,首先是要求林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其次要求林业种苗行政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职尽责,对发现案件不及时处理或违法、违规处理的,由政府或主管部门给与处分。在品种审定委员会工作人员及种子监督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方面,要求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工作人员及相关测试、试验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公正廉洁。发现上述人员的违法行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有关机关应当及时依法处理。自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品种审定工作。在质检人员的法律责任方面。因检测结果错误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品种测试、试验和种子质量检验机构伪造测试、试验、检验数据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给种子使用者和其他种子生产经营者造成损失的,与种子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情节严重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取消种子质量检验资格。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打造种苗市场的蓝天,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非常必要。新《种子法》对林木种苗管理者提出了严格的法律规范行为,充分体现了政府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2)加大了对种质资源和新品种保护力度,充分体现了林木种质资源在林业中的战略地位。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林木种质资源是林业的战略资源,它是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林业发展、生态建设的关键。新《种子法》高度重视林木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加大了资源保护力度。规定国家依法保护种质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地的种质资源属公共资源,依法开放利用。同时新增了两项审批内容,共有三项行政审批事项:一是禁止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者采伐的,应当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二是从境外引进种质资源的,依照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三是向境外提供种质资源,或者与境外机构、个人开展合作研究利用种质资源的,应当提交国家共享惠益的方案,报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nlc202309091616
新《种子法》增加了新品种保护一章,它是构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的重要一环。国家建立了新品种保护制度,对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和适当命名的植物新品种进行法律保护。一是规定一个植物新品种只能授予一项植物新品种权,同一植物品种在申请新品种保护、品种审定、推广、销售时只能使用同一个名称。二是取得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得到推广应用的,育种者依法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三是对违反新品种保护制度的违法行为进行了详细的处罚规定。
(3)减少了行政审批,体现了市场配置、简政放权的总体要求。主要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实行许可制度,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作为一项特殊行业,需要林业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后方可开展活动。新《种子法》将林木种子生产、经营两项许可合并为一项行政许可,充分体现了国家减少行政审批,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严格监管有机结合的原则。同时还取消了申请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时对资金的要求,取消了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员的资格考核,取消了申领许可证作为申领营业执照的前置审批项目,并将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的有效期由原来的三年延长为五年。
新《种子法》划定了政府监管边界,明确了监管职责,建立了市场导向下的严管模式。这既体现了减少企业负担,也充分调动了林农的积极性,鼓励更多企业、资金投入到林木种苗事业中来。
(4)加大了处罚力度,提高了法律的威慑力。新《种子法》围绕完善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拓宽处罚范围,共涉及40多处。增加了对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植物新品种申请权和植物新品种权权属纠纷救济途径的3项规定。增加了对植物新品种侵权行为等22种种子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措施。加大了对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等10种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增加了因生产假、劣种子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被吊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等3项从业禁入的规定。在整个林业法律法规中,新《种子法》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是最严厉的,这充分体现了林木种苗重要的基础地位和在林业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5)明确了林木种苗执法主体地位和职责,提高了种苗行业地位。新《种子法》明确了林木种苗管理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规定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综合执法机构或者委托的种子管理机构,可以开展林木种苗执法相关工作。新《种子法》完善了执法体系和手段,规定林木种苗执法机构可以进入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对林木种苗进行取样测试、试验或者检验;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生产经营档案及其他有关资料;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违法生产经营的种子,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及运输工具等;查封违法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明确种子执法主体,使种苗执法工作有了法律依据,有利于加强种苗管理机构建设和稳定执法队伍。
(6)扶持政策单列一章,加大了对林木种苗发展的支持。近年来国家林业局连续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包括林木良种补贴、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等,对林木种苗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次《种子法》修改对品种选育、生产、示范推广、种质资源保护、种子储备给予扶持。鼓励推广使用高效、安全制种采种技术和先进适用的制种采种机械,将先进适用的制种采种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和收储提供信贷支持。支持保险机构开展林木种苗生产保险。鼓励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与林木种苗企业开展育种科技人员交流。
3 采取新措施,落实新任务
(1)积极开展宣传贯彻活动,修改配套规章。
新《种子法》颁布后,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还需采取措施,确保《种子法》宣传到位,培训到位,效果到位。要努力营造一种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要让种苗生产者、经营者充分了解新法,守法生产经营。特别是行政审批人员、种苗执法人员和种苗管理人员要充分掌握《种子法》的新规定、理解《种子法》的新要求、适应《种子法》的新变化,为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和依法行政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抓住时机,根据新《种子法》和国家林业局出台的配套法规,认真梳理各地行政审批事项,积极做好新证办理的相关衔接工作。要对现行的法规、规章及有关文件进行认真清理,凡与《种子法》的规定不符的,要按规定程序予以修改完善或者废止。要按《种子法》的要求,全面落实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标签、档案、质量检验等制度。要根据新《种子法》要求,进一步规范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管理。要精简办证流程,规范证照填写,提高办证率和服务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开展网上申报审批工作。
(2)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强机构建设。林木种苗是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湖北省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实现绿满荆楚的战略部署。确保“绿满荆楚”良种壮苗供应是种苗工作面临的又一项新任务、新挑战。新《种子法》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的出台,对进一步促进全省林木种苗工作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施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全省林木种苗工作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保障措施,指明了林木种苗发展方向。新《种子法》也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财政、信贷、保险等方面对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推广、种子储备、良种基地建设、种业创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对于这些扶持政策,我们各级政府、各级林业部门应一项一项抓落实,争取为全省林木种苗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种苗管理,机构建设是关键。目前我省林木种苗机构还不完善,特别是县级种苗机构建设还相当薄弱。新《种子法》明确了林木种苗管理机构法律地位,赋予了林木种苗管理机构的行政执法权。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依法加强各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建设。尚未成立林木种苗管理机构或已成立机构但没有预算的,要主动、积极与当地政府及编委联系,争取机构编制。各地应充实林木种苗机构,配备必要的装备设施和相应的检验检测设备,保障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需要加强队伍人员的业务培训,建设一支廉洁公正、作风优良、素质过硬、装备精良的种苗管理队伍,提升林木种苗执法水平,维护林木种苗生产安全,保障林木种苗市场秩序。
nlc202309091616
(3)做好资源调查、收集和保护工作,不断选育新品种。林木种质资源是林业的战略资源,是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林木良种选育的重要基础材料。调查、收集、保护和开发林木种质资源意义重大。目前,国家林木种苗的投资重点已经由良种基地建设转向了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国家计划对资源库采取分类分级管理模式,确定一批国家级重点资源库,像重点基地一样,拿出真金白银投入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等。我省地处中原,物种资源丰富,珍稀濒危树种多,开发利用价值高,摸清家底对于进一步促进林业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我们应加大对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濒危状况的调查力度,建立资源数据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制定和公布省级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名录,建立林木种质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开展全省濒危、珍稀树种评价、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完成我省国家级和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完善林木种质资源出口初审和引种登记制度,在有效保护我省生物多样性和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林木种质资源。
在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的同时,可以依靠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组织专业人才,积极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尽快选育一批高产、优质、高抗的新品种,不断满足林业发展需要。
(4)建立健全执法队伍,加强种苗市场监管。目前,我省造林绿化林木种苗质量较差、种苗市场监管不力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我省造林绿化成活率和森林质量。个别地方由于忽视种苗工作,苗圃苗木质量不达标,造林地苗木质量不合格,育苗、造林档案缺乏等问题比较突出。为进一步提高林木种苗质量,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加强林木种苗执法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今后,应从以下两方面加强监管:一是要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管。切实加强种苗生产基地、流通领域和造林地的林木种苗质量检查。坚决杜绝不合格苗上山造林。要把种苗质量检查作为一个常态化工作来抓,每年都要对重点苗圃进行质量抽查,特别是对保障性苗圃、定点苗圃、造林中标苗圃要重点抽查。二是要继续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林木种苗和侵犯植物新品种权专项活动。要根据国务院、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坚持不懈地将该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切实保护广大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5)加强基地管理,不断提高林木良种、穗条的产量、质量。林木良种基地是良种壮苗的生产车间,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种苗的质量和数量。必须科学制定良种基地发展规划,完善重点良种基地管理机制,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提高良种生产能力。加快良种换代步伐,重点建设高生产力种子园、采穗圃,加强珍贵树种母树林培育,不断提高良种品质。
一是要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要按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国家和省级林木重点良种基地管理工作。二是要加强林业保障性苗圃建设。林业保障性苗圃的主要任务是生产林业重点工程苗木、生态造林苗木和珍稀树种苗木,确保林业工程造林用苗数量和质量。由于保障性苗圃属于公益性质的苗圃,市场竞争力差,各级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确保保障性苗圃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要大力推广容器育苗、嫁接育苗等现代育苗技术。大力推广林木良种,加快繁育珍贵树种。要加强温室大棚、自控荫棚、喷灌滴灌等现代化育苗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容器苗、良种苗生产力度,逐步提高容器苗、良种苗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林业造林的质量和效益。
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新《种子法》的颁布实施为林木种苗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全省种苗人需乘势而上、不辱使命,抓住机遇,狠抓落实,为全面提升林木种苗行业管理水平,为湖北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化发展做出新贡献。
参 考 文 献
[1]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5号)[EB/OL].(20151104)[20151104]http://news.sina.com.cn/c/20151105/docifxknius9621326.shtml.
[2]陈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导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23.
[3]魏登峰,李姗.为发展现代种业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详释新种子法[J].农村工作通讯,2016(02):1417.
[4]国家林业局.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EB/OL].(20160419)[20160426]http://www.gov.cn/xinwen/201604/26/content_5067947.htm.(责任编辑:唐 岚)
工作的意见》情况的汇报
政协沧州市委员会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颁布后,沧州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意见》和省委《通知》结合起来,迅速开展了不同层面的学习贯彻活动,基本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积极主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政协工作的发展。现将学习贯彻情况汇报如下。
一、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学习贯彻活动
《意见》颁布后,市委非常重视,把推动《意见》和省委《通知》学习贯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委主要领导就学习贯彻《意见》和省委《通知》作出指示,要求制定相应措施,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市委书记办公会就学习贯彻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确定由联系政协工作的副书记主抓此项工作。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传达贯彻文件精神,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把学习贯彻《意见》和省委《通知》作为共同任务抓紧抓好。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把《意见》和省委《通知》列入学习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心组成员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市委党校把《意见》及统战政协理论知识列入教学计划,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新任领导干部进行培训。为把学习贯彻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在分析前段学习贯彻情况的基础上,市委于今年8月初下发了《关于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就各级各部门如何按照省委《通知》要求进一步学习贯彻《意见》提出了意见和要求,有力地推动了学习贯彻活动的深入开展。市政协把学习贯彻《意见》和省委《通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从政协系统到政协机关,从政协委员到政协领导班子,都采取了集中学、自学、培训讲座、收看录像、知识竞赛、交流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深入扎实的学习贯彻活动。市政协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机关全体干部的学习都做了具体的安排,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先后组织机关干部收听收看了学习贯彻《意见》的音像资料,组织委员收听收看了省政协学习贯彻《意见》电视电话会议,参加了《人民政协报》举办的“沈阳机床杯”学习贯彻《意见》知识竞赛,召开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人民团体学习贯彻《意见》座谈会,邀请有关专家举办了委员学习《意见》辅导讲座。与此同时,以政协党组名义在《沧州日报》刊发了《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努力开创我市政协工作新局面》的文章,对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学习贯彻《意见》提出了要求。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做好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进一步推动政协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为更好地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今年9月份,市委、市政协联合对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政协和政协各参加单位学习贯彻《意 见》和省委《通知》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召开了情况汇报会,市委副书记石锡贵同志和在机关的政协主席、副主席听取汇报,石锡贵同志还做了即席讲话。与此同时,还对部分县(市)进行了重点检查,市委办公室下发了检查情况通报,推动了学习贯彻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以学习贯彻活动为契机,利用新闻媒体加大了对政协工作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扩大了政协的社会影响,为政协更好地履行职能营造了更有利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政协履行职能的工作机制
在贯彻落实《意见》和省委《通知》的过程中,市委进一步加强了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政协工作的支持。根据《意见》和省委《通知》精神,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的意见》。这一专件与2004年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印发的《中共沧州市委关于加强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沧州市人民政府、政协沧州市委员会加强工作联系的制度》两个专件,不仅保证了政协在市委领导下和市政府支持下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也进一步规范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程序和机制。一是坚持工作制度。市委把政协工作纳入工作全局进行部署、检查、落实。市委常委会议每年都听取政协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政协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把对上级党委有关政协工作指示、决定、规定、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重 视和支持政协开展工作的情况,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察考核内容,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把党政职能部门支持政协履行职能特别是办理政协提案、建议案的情况纳入督查的重要内容。二是坚持协调制度。市政府召开全体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邀请政协领导及有关专门委员会负责人参加。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召开重要会议,视情况邀请政协领导或有关专门委员会负责人参加。市委、市政府职能部门召开工作会议,邀请相关政协专门委员会负责人、市政协委员代表参加。市政协召开全委会议、常委会议和组织开展重要活动,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和列席。政协专门委员会举办专题协商会、座谈会等,政府对口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三是坚持通报制度。根据需要和政协要求,市委、市政府坚持向政协通报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大方针政策落实、重要工作部署、重要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坚持每年向政协常委会议通报一次提案办理情况。有关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和政协委员普遍关心的问题,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廉政勤政情况,有关社会生活中的突发重大事件,也及时向政协委员通报。四是坚持联系制度。市委通过政协组织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促进团结、维护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党政职能部门加强与政协专门委员会的对口联系,经常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开展对口协商;积极支持政协的视察和专题调研,共同开展调研活动,建立协商议政、咨 政议事的合作共事机制。五是坚持批办反馈制度。对政协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建议案,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阅批,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办理,政府办公室及时书面回复办理情况。对政协提交的重点提案,市委、市政府领导逐件做出批示、抓好督办落实,政府办公室及时向政协提案委通报办理情况。对政协送阅的调研报告、视察报告和社情民意信息等,党委、政府领导作出批示,党委、政府办公室及时向政协办公室反馈办理情况。市委、市政府认真坚持以上制度,把政协工作列入了重要日程。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议先后两次听取政协工作汇报,研究讨论政协工作。市委书记郭华、市长孙瑞彬两位主要领导先后两次来政协通报工作,沟通人事安排,帮助政协解决委员活动经费和车辆等实际问题,先后三次参加市政协组织召开的重要会议和活动。市委、市政府其他领导先后两次向政协主席会议、三次向政协常委会议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有八位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就政协大会发言、调研报告、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70多份文件作出批示。市委、市政府先后四次转发市政协有关文件和报告。
三、推进“三化”建设,积极履行政协职能
按照《意见》和省委《通知》要求,市政协把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自身工作运行机制。对以前制定的全委会议、常委会议、秘书长会议工作规则、专门委员会组织通则、加强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意见、党派团体提案的处理办法、提案审查立案工作 的实施办法、提案工作条例、充分发挥委员作用的意见等十几项工作制度来了一个回头看,本着《意见》精神,对一些条规作了补充和修改,从而使政协的“三化”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进一步健全协商制度。坚持重大问题协商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坚持每年年初主动提出协商题目,与党委、政府沟通后,安排全年协商计划,拟定协商方案。运用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和专题协商座谈会等形式,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协商讨论。为增强协商的针对性,注重抓好三个环节:协商前,将有关协商议题的文件资料提前发送给委员,并组织委员围绕协商议题进行调查研究活动;协商时,主动邀请党政领导到会通报相关情况,邀请党政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直接听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协商后,将形成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送有关部门办理,并对意见和建议采纳情况加强跟踪反馈,力争实现向实际成果的转化。通过规范运作,提高了协商质量,为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一些重要决策的贯彻落实。
二是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工作。把提案作为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通过寄发提案参考题目、印发辅导材料、举办提案工作培训班、加强撰写提案指导等措施,努力提高提案质量。与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提案交办大会,增强办理的效果。主席会议协商确定重点提案直接呈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保证重点提案的办理和落实。通过主席 会议督办、主席副主席分包督办等形式,加大对重点提案的督办力度。采取与新闻媒体合作、与市委、市政府“两办”联合督查、组织委员视察等措施,推动提案的办理和落实。召开提案点评会,直接听取提案者的意见,对承办单位的提案办理情况进行点评,促进提案办理质量的提高。把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通过全面发动、健全信息工作网络、召开信息工作座谈会、聘请特邀信息员、组织信息员培训等措施,积极拓宽信息渠道,广辟信息来源。市政协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反映社情民意。通过《社情民意专报》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许多来自基层和群众的真实情况。把视察作为加强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根据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每年选择6至7个题目,采取主席会议视察、专门委员会视察等形式,组织委员开展视察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我市有关工作的开展。把民主评议作为加强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选择几个职能部门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有关部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此外,还把特邀监督活动作为加强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推荐选聘政协委员担任执纪执法部门的特邀监督员,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遵纪守法、廉洁持政等方面情况进行监督。受市委、市政府委托,市政协领导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统一进行的各项督查工作,进一步强化了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
三是进一步加强专题调研和专题议政工作。针对全市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按照“少而精、专而深”的原则,每年都精心选择5至6个事关全局而又适宜政协操作的重大课题开展调查研究。这些课题,都是在征求部分常委、委员意见的在基础上,经主席会议研究并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协商后确定的。每项专题调研,都由市政协领导带队,组织有关委员和部门负责同志、业内专家参加,吸收有关民主党派和县(市、区)政协参与,通过多种方式展开深入调研,确保调研成果的高质量。在搞好专题调研的同时,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选择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约谈会和举办委员论坛的方式,组织委员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此外,注重发挥委员的专长和优势,组织委员通过各种形式对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进行各种咨询、服务活动,进一步拓宽参政议政的领域。
四、按照《意见》和省委《通知》要求,全面加强政协自身建设
一是努力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责创造条件。按照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委员中不少于60%,政协常委中不少于65%的规定,目前,市政协组织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委员和常委总数中都占到了这个比例。市政协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全市大政方针的讨论协商及其履行职责的各项活动,切实尊重和保护他们发表意见的权利,对于党派的提案、大会发言、社情民意等,都予以特别重视。坚 持每年两次召开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通报工作,沟通情况,加强联谊。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经常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进行沟通和联系,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市政协召开各种会议,组织调查、视察、考察等活动,都安排相关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思想上的相互沟通,工作上的相互支持,保证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组织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二是积极发挥参加政协各界别的作用。注重通过例会发挥界别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界别议政会、市情交流会等。全会期间组织界别讨论;安排大会发言,注意突出界别的特点。在提案工作中,提倡同一界别委员围绕有关专题撰写集体提案,并对党派团体提案的办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以保证界别提案的办理质量。在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中,通过召开界别座谈会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在界别中聘请特邀信息员,负责收集和反映本界别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专题调研、视察、考察、讲座、扶贫义诊等活动,尽可能把相关界别的委员和专家学者吸收进来,充分发挥界别的人才智力优势。每年按界别举办一次联谊活动,沟通情况,联络感情,以激发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主动创业奉献的热情。在例会闭会期间,由专门委员会联系相关界别的委员,并通过他们与各界群众建立联系,了解各界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充分发挥 人民政协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的优势。
三是充分发挥委员履行职能的主体作用。通过常委会议期间举办学习讲座、组织收听收看录音录像报告、集中培训、印发学习资料、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帮助委员了解情况,熟悉政策,扩大视野,不断增强委员履行职责的能力,为委员发挥主体作用夯实基础。制定《关于加强委员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委员的职责,规范委员的行为,为委员发挥主体作用提供重要保障。坚持联系委员制度,开展走访委员活动,密切同委员的感情交流,及时了解并帮助委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与委员所在单位的联系和沟通,认真了解委员工作、生活及社会活动情况,帮助委员处理好本职工作与政协工作的关系,为委员参政议政争取了更多的便利与支持。在委员中广泛开展岗位建功立业活动,鼓励和引导委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捐资助教、扶贫济困、义诊、义务咨询和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办实事、做贡献,调动了委员发挥主体作用的积极性。
四是进一步加强政协机关建设。在贯彻落实《意见》和省委《通知》的过程中,市委对加强政协机关的各项建设进一步提出了要求,从思想、制度、组织、作风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指导,市政府对政协机关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市政协委员的活动经费由每人每年150元调至500元。办公设施、车辆配备、办公经费等方面也都得到了较好保障。到目前,本届市政协机关共提拔处级干部 6 名,科级干部 9 名,调入年 轻干部10名。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有关文件精神,经市政协协调,编制、人事部门解决了县(市、区)政协机构设置不统一、人员编制相对较少的问题,保证了县(市、区)政协工作的开展。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给予政协以极大的鞭策。市政协自我加压,从各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机关建设。结合《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加强对机关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组织和推动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巩固和发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机关工作人员的统战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根椐工作需要,对机关财务管理等制度进行了必要的修订,机关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五、贯彻落实《意见》和省委《通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工作的打算
我市贯彻落实《意见》和省委《通知》虽然有了良好的开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政协工作的认识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一些新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领导干部缺乏有关政协知识,对政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政治协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协商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协商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民主监督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依然存在形式比较少、渠道不够宽、方法不够活问题。三是政协机关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有待改善,政协机关干部提拔使 用的机率较小,双向交流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为全面加强我市政协工作,推动政协事业进一步发展,今后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继续做好工作。
(一)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各级党委、政府、政协结合《江泽民文选》中有关论述的学习,把学习贯彻《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真正从时代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政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提高重视和加强政协工作的自觉性。各级党委把是否重视政协工作、能否发挥好政协的作用作为检验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到思想上重视、政治上关心、组织上保证、工作上支持,不断推进政协组织更加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政协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履行职能,努力使政协工作在党的全局工作中有位置、有作为。政协党组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关于人民政协的方针政策,把党的有关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贯彻到政协的全部工作中去,推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二)进一步加大对统战理论和政协知识宣传教育的力度。各级党委宣传部门采取切实措施,组织和推动新闻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进一步加大对政协和政协工作宣传的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对政协工作的认识,为政协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校把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列入干部培训规划、教学计划,组织他们深入学习统一战线 理论和人民政协知识,以适应新形势下政协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继续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各级党委、政府、政协要按照《意见》的要求,把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准确把握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科学内涵,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提高认识和把握新时期政协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能力。通过制度建设,努力克服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随意性和表面化,按规定应在政协进行协商的事项,一定征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来自政协的监督和批评,并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及时作出答复。
(四)进一步支持政协开展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帮助政协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做好党委、政府与政协干部的双向交流工作,做到在提拔使用上通盘考虑、同等对待。注意选调一些适合做政协工作的年轻干部到政协机关工作,解决政协机关人员老化问题,切实增强政协机关干部队伍的活力,为政协事业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泗洪县航道管理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以前,由市局、县局、县站多次举行该项法律的学习、培训和考试,使该部法律在未实施以前,就已深入到全站每位行政执法人员的内心深处,为该部法律的正式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我站认真对照该项法律,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先后由市局、县政府、县局多次对我站行政执法依据和行政执法标准以及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进行检查、梳理,没有发现也不存在违规实施情况,以及乱收费、乱罚款等无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的不当的违法行政行为。受到市、县各级领导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工作汇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情况汇报》。
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结合我站行政执法依据和标准,目前,我站行政执法权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执法;二是规费征收。作为国家行政执法机关,泗洪县航道管理站行政执法权限主要来自县交通局的行政委托,执法依据则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1987年8月22日国务院国发78号文发布,198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1年8月29日交通部号交工字号发布,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江苏省内河交通管理条例》(1995年8月11日江苏省第8届人大代表大会第16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江苏省航道管理条例实施办法》(1992年11月2日省政府令第31号发布,根据1997年12月15日省政府令第116号修正,发布之日施行)。规费征收的执行标准主要是遵循:
1、拖轮、推轮:9元/月·千瓦;
2、驳船、客轮:3元/月·总吨位;
3、货轮:10元/总吨位;
4、挂机船等:11.5/月·总吨位。执行依据主要遵循是:
1、《江苏省内河航养费征收和使用办法实施细则》(江苏省人民政府1994年3月16日第45号令颁布)。
2、《关于降低内河航养费征收标准的通知》。
对于以上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我站都能认真遵照执行,都能够认真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自建站以来,从未有一起“三乱”行为和“三乱”事件的发生,较好地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效地履行了职能工作的职责。
务,努力推进全市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讲话,并结合我院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通过学习,全院干警一致认为,**检察长的报告,客观真实地总结了2008年全市检察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了2009年检察机关面临的形势,符合我市检察工作实际,特别是对2009年的工作思路有了清晰明确的安排,坚持三个“至上”,五个“更加”,三个“加强”,两个“推进”,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报告高屋建瓴,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论述深刻,思想性和针对性都很强,对做好全年的检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全市检察机关2009年检察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检察长的报告,对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市、全市政法工作会,全国、全省检察长会议精神和市委书记熊清华同志对检察工作的重要指示提出了具体要求,我院全体干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检察长在报告中对2009年检察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措施要求都有明确要求,并进行了深刻阐述。我院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贯彻落实全市检察长会议精神和**检察长的报告,认真部署,精心谋划好下一步工作,抓住重点,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切实履职,确保认识上有提高,措施上有保障,让检察工作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县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局。
在传达贯彻会议精神中,我院全体干警对市委政法委书记葛平的重要讲话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葛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全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各项工作所取得了显著成绩。对如何抓好今年的检察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当前检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正确把握做好检察工作的新要求。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和科学发展观引领检察工作,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自觉服从、服务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二是必须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全市检察机关要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职能,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透明度,使公平正义以群众看得见、听得懂、信得过的方式得以实现,进一步提升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
三是必须狠抓检察队伍建设,切实打牢推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思想政治基础。不断加强检察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提高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关系,加强请示报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
在传达贯彻学习中,杨幸勇检察长还介绍了全市表彰会的情况。我院被评为2008年全市先进检察院,这是市院党组对我院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院今后工作的彭励和鞭策。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对今后的工作杨幸勇检察长提出了具体要求:
首先,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深入地把全市检察长会议精神和**检察长的报告及要求贯穿落实到检察工作中来。2009年**检察院将紧紧依靠上级检察机关、党委的正确领导,以班子团结、队伍和谐、干警进取为保障,求真务实,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稳步、健康发展,努力在2008年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其次,是要进一步加大各项业务工作力度,切实履行宪法、法律所赋予的监督职能。要按照《**市基层检察院规范化建设工作考核标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各科、局、室、队必须全面完成考核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并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和发展,不断向“全国模范检察院”迈进。
第三,要进一步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关心、关注民生,为切实服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要妥善处理涉及企业的案件,坚决查办贪污贿赂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犯罪案件,坚决打击损害妇女儿童、残疾人、下岗人员、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犯罪活动;注重“三农”问题,全力做好涉农检察工作,注重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犯罪,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在化解矛盾纠纷上下功夫,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把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统一到为民执法之中。
关于贯彻实施《森林法》的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下面我将交通部门对《森林法》贯彻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十一五”期间我县交通事业发展迅猛,自《森林法》颁布以来,在公路改造工程动工前,指挥部专门对施工单位进行培训教育,增强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及工人的环保意识。在工程的施工中,树立“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新理念,将环保作为审查重要内容,严格按指定的废方区弃放,杜绝随挖随弃现象发生。结合公路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公路标准,在优化设计、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做到对环境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大程度地保护、最大限度地恢复,为保证与环境相协调,并且结合古蔺公路用地窄、绿化难度大这一实际,我们在公路绿化上充分利用公路边坡、边沟,见缝插绿,全面覆盖可绿化的公路用地;在保护原有野生植被的基础上,对公路绿化进行补充完善,提高绿化标准。严格要求栽种的质量,及时采取有效方法防治树木病虫害,保证了成活率,使公路绿化向标美化、整体化迈进,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冬有绿的优美公路绿化生态景观。使来往车辆和行人都感到耳目一新。为了加强我县现有公路绿化管理工作,我局制定了公路绿化部门职责,公路养护段负责全县公路绿化的日常管养工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推荐阅读:
某区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情况的报告10-16
关于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情况的汇报10-01
关于中华魂放飞梦想演讲稿07-04
关于贯彻落实县春运安全工作会精神的汇报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