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策划开放教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广告业规模在我国生产总值中比重较低,发展质量也处于较低水平。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广告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时期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广告策划》应强化其在广告学专业课程中的核心地位。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广告策划开放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广告策划开放教育论文 篇1:

西藏高等教育30年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高等教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初步形成了能够满足西藏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涵盖高等职业、普通本(专)科、留学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国家乃至全社会为发展西藏高等教育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政策,为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经过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西藏已初步形成了符合西藏实际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基本经验,凭借这些经验,西藏高等教育将迎来更大的辉煌。(本文系作者主持的2008年国家民委科研项目“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项目编号:08XZ05)的部分研究成果。)

[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高等教育;成就;经验

[文献标识码] A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页。)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西藏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为西藏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西藏高等教育取得的成就,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提出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对于发展西藏高等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高等教育的辉煌成就

1958年,西藏民族学院前身西藏公学在古都咸阳成立,标志着西藏高等教育的诞生。经过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西藏的高校数量从1978年之前的2所发展到今天的6所,西藏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一)西藏已初步形成涵盖高等职业、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

1、西藏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 和平解放以前,整个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正规学校,更谈不上高等教育。和平解放后,西藏的高等教育开始形成,但发展较为缓慢,1978年之前,整个西藏仅有西藏公学(后改名为西藏民族学院)和1975年在西藏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的西藏师范学院2所高等院校。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西藏数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西藏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如今,西藏已有西藏大学(含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民族学院、西藏藏医学院、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2006年,西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3%。截至2007年底,西藏高校在校生为32481人,其中绝大部分是藏族学生。西藏高等教育初步形成了普通本专科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函授教育、留学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2、专业设置基本能够满足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西藏高等教育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开设了汉语言文学、新闻、文秘、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哲学、法学、行政管理、民族学、档案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体育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会计电算化、财会管理、财务会计、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广告策划与制作、旅游酒店管理、涉外文秘与公共关系、高等护理等数十个本专科专业和高职专业。这些专业基本能够培养满足西藏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3、办学层次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呈现喜人态势 1998年,西藏大学和西藏藏医学院成为西藏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短短数年间,西藏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迅猛,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藏医学院都获得了硕士学位授权。目前,西藏已有中国哲学、民族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门史、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课程与教学论、藏文信息处理技术与运用、音乐学、美术学、行政管理、生态学、水利水电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藏医等19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藏医博士学位授予点(西藏藏医学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能够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以藏医药为例,西藏藏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较快,培养了上千名藏医药专业人才。西藏藏医学院先后开设了藏医本科、中专、成人大专学历班,2005年开设藏医天文历算专业,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授予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设博士点。2007年8月,仁青加和央美获得藏医学博士学位,成为西藏历史上首批藏医学博士。2008年,西藏藏医学院有161名学生毕业,其中,硕士研究生10名,藏医药本科生111人,藏医天文历算大专生40人。(德吉:《我区藏医药人才不断涌现》[N],《西藏日报》2008年8月17日,第1版。)

4、西藏高等教育发展态势良好 西藏高等教育虽然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但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结构、基础设施、办学社会环境等日趋改善,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呈现良性发展态势。西藏藏医学院、西藏民族学院、西藏大学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并取得了良好以上水平,其中,西藏民族学院2006年接受本科教学评估,被评为良好等级;西藏大学2007年接受本科教学评估,被评为优秀等级。目前,西藏民族学院升格为民族大学的相关工作已全面展开。成立于1985年的西藏大学,作为西藏高等教育的后起之秀,是国家在西部重点建设的综合性高校之一,2004年成为教育部与西藏自治区共建高校。在教育部与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大学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新校区现已建成使用,一个现代化、花园式的综合性大学屹立在世界屋脊。此外,无论是城市还是农牧区,群众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意识不断提高。2007年笔者在拉萨堆龙德庆县柳梧新村调研获悉,村民让子女上大学,跳出农门的意识不断提高,该村近年来考取大学的人数也逐年上升。为激励本村学子奋发苦读、报效家乡,柳梧新村委会对考取大学的学生凭入学证明每人一次性奖励1000元。仅2003年至2006年间,129户人家的柳梧新村共有在读大学生17人,就读的学校除了西藏高校外,不少是诸如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区外重点高校。

(二)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从西藏公学成立伊始,西藏高校就肩负为青藏高原培养高级人才的光荣使命。西藏各高校一直以来坚持面向西藏、服务西藏的办学理念,向各族学生灌输热爱祖国、拥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和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思想。30年来,西藏高校为雪域高原培养了数万名各类专门人才,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0%以上。这些人才遍布雪域高原,成为西藏地方人民政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对西藏农牧业的贡献率已由1993年的不足15%提高到2004年的27%以上,这得益于西藏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大批专业人才,极大地推进了“科教兴藏”的步伐(何勇、郑少忠、徐锦庚:《人民西藏四十年·教育篇:不是千年胜千年》[N],《人民日报》2005年8月27日,第4版。)。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业的磨砺,我们可以肯定,其中有不少会成为精英(王启龙:《关于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A],中国西藏新闻网,2007年1月30日。)。除培养国内高层次人才外,西藏高等院校还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加强对外友好往来和学术交流,其中,西藏大学于1993年开始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40人左右。

(三)西藏高校的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西藏高校的教师队伍发展迅猛,结构不断优化。师资是办好高等教育的重要因素,国家和自治区一贯重视西藏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改观,已经基本结束师资紧缺的时代。2007年底,西藏高校教职工人数为2835人。我们从西藏大学和西藏民族学院网站发布的教师队伍数据(2008年3月1日)可以明显看出西藏高校师资的整体面貌:西藏大学现有教职工1393人,其中师资80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295人,具有正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的248人。西藏民族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30名(不含附属单位),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5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1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8%;具有本科及其他学历的教师333人;现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教师20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以上2所学校的师资状况显示,西藏基本形成了一支能够满足西藏高等教育发展、忠于党的民族教育事业的多民族结合、相对稳定、整体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二、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保障措施

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坚持从西藏实际出发,为发展西藏高等教育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这些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是西藏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1、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怀 从西藏高等教育的产生到发展,党和国家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十分关心西藏高等教育事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发展西藏民族教育和培养民族干部的重要性。1950年,为了培养入藏工作的藏族干部,中央在北京举办了一个藏族干部研究班,周总理殷切地对藏族学员说:“你们到西藏去准备建设西康、西藏,这样才对得起你们民族的祖宗。”(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周恩来同志对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论述选编》[C],中央民族学院科研处,1981年,第4—9页。)1951年元月,周总理接见西北局关于西北解放军入藏问题赴京汇报团,当汇报团负责人向周总理提出想在西藏成立一个民族学院分院时,总理当即明确回答民族学院分院可以搞,在班禅行辕可搞一个干部班,其余的干部可以在兰州培训。(吉柚权:《解放西藏纪实》[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3年,第276页。)1951年签订的《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就明确规定:“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的民族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当代西藏简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第88页。)195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专门讨论西藏工作,邓小平同志主持会议并指出:“藏族学员凡愿来内地学习的,人数不限,一个也不强迫。你们西藏自己在内地办学。”

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精神的指导下,中央于1980年、1984年相继召开了两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极大地推动了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1994年7月,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明确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式,作出了全国支援西藏和15个省市对口援助西藏的重大决策。这一英明决策为西藏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也高度重视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胡锦涛同志在谈到西藏民族学院的发展问题时指出:“实践证明,在内地办民院的决策是正确的,成绩是巨大的,西藏民族学院已经成为西藏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办好西藏民族学院,继续发扬民院作为西藏培养干部基地的作用,是坚定不移的。”

2、大量资金投入 大量资金投入是西藏高等教育事业成功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赖以发展的主要经费来源,这种情况在西藏尤为突出。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国家和全国各地对口支援单位对西藏高等教育始终给予经费上的大力支持,财力上向教育领域倾斜,为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除拨出正常的教育经费外,国家对我国民族教育还设立了专项补助费,并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从1985年起,国家每年拨出1亿元支持“老、少、边、山、穷”地区发展教育,其中拨给少数民族聚居和人口比例较大的西藏、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青海、云南、贵州8省区的比例占54%以上。(陈立鹏:《我国少数民族教育50年》[J],《民族研究》1999年第5期。)此外,国家还设置了“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边境建设事业补助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等专项补助费,这些经费有力地促进了西藏高等教育发展。1952年至2004年,西藏教育累计投入资金约120.7亿元,仅2004年西藏教育经费总投入就达23.4亿元,是1965年的674倍。(加措:《从0到1010——西藏教育事业发展纪实》[N],《西藏日报》2005年8月22日,第1版。)大量的经费投入,为西藏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

3、教育援藏 教育援藏是推动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西藏高等教育事业并采取了一系列支援措施。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内地许多重点大学的优秀教师就到西藏高校定期援藏从教。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世纪初西藏稳定工作的意见》精神,2002年10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三次教育援藏工作会议,明确由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等20多所国内重点大学分别对口支援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藏医学院等西藏高校。对口支援的形式,包括支援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接受少数民族学生跟班学习、接收教师进修、派出教师讲学、开展教学与教育管理经验交流等。各对口支援单位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大大提升了西藏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促进了西藏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以西藏民族学院为例,截至2006年底,各对口支援单位援建了一批约为260万元的实验室,援助各类图书资料7万多册和一批教学课件;55人到对口单位进修、学习,提升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对口高校派出援藏教师60多人,举办40多场学术报告;对口高校通过举办夏令营、接受西藏民族学院学生到本校跟班学习等方式,使藏族大学生感受重点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氛围,提高了勤奋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为了加快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支援西藏高等教育的力度。2006年教育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新一轮的全国教育对口支援西藏高等教育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对口支援西藏的内地高校增加到35所,受援对象由普通高等院校扩大到高职高专,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3所高职院校也成为支援对象。

4、内地办学 内地办学是西藏高等教育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为了培养民族干部,为西藏的民主改革作准备,党中央做出了在内地筹建民族学校的指示。经中央批准,1958年9月15日,在陕西咸阳建立了西藏公学。它的成立,标志着西藏高等教育的诞生,从此西藏高等教育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实践证明,中央在内地办学的决策是正确的,这一决策为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西藏公学为西藏培养了大批藏族干部,他们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时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指出:“实践证明,在内地办民院的决策是正确的,成绩是巨大的,西藏民族学院已经成为西藏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办好西藏民族学院,继续发扬民院作为西藏培养干部基地的作用,是坚定不移的。”在西藏公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藏民族学院,日后又成为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譬如,从西藏民族学院分出来的相关专业成为西藏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71年在西藏林芝地区筹建的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后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2001年并入西藏大学),成为西藏农、牧、林、水电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此外,国家在招生和毕业分配、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西藏高等教育特殊照顾和扶持。以分配为例,为了保证西藏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家在取消毕业生统一分配的情况下,直到2007年才逐步取消了西藏毕业生统一分配政策。

三、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启示

经过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西藏已初步形成了符合西藏自身地方实际、反映藏民族等少数民族特点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凭借这些经验,西藏高等教育将迎来更大的辉煌。这些经验概括如下: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家的统一是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政治保障 众所周知,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西藏的各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西藏陷入西方帝国主义的魔掌之中,为求解放,西藏各族人民展开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斗争,与此同时,针对少数西藏民族分裂分子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扶持下,策划、制造“西藏独立”的分裂行径也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近百年反抗外来侵略和内部极少数分裂分子的斗争中,西藏各族人民深切体会到:只有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才能实现各民族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发展进步;只有西藏人民和中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高等教育的伟大成就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祖国统一是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政治保障。

2、坚持把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结合起来 西藏是少数民族地区,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西藏总人口的90%以上,这一客观实际决定了西藏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即既具有国民高等教育的共性,又具有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把坚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按国民教育规律办事,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均按国民教育规律进行;另一方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根据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西藏的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确定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招生和分配政策、办学形式、学制、课程设置、改革步骤、教学用语、培养目标等。

3、坚持把国家和全社会的支持帮助与自力更生相结合 西藏是我国教育水平落后的地区,和平解放前,整个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正规学校。西藏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一直以来面临许多困难,需要国家和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加以扶持。事实上,作为全国援助西藏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高等教育从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到人才培养都得到了国家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与此同时,西藏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信自强的精神,也是推动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4、坚持高等教育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面向西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西藏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立足点,它决定了西藏高等教育不论是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发展,还是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专业设置等方面,必须以促进西藏经济发展为方向,使之同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动态结构(杨小峻、刘凯:《现代化: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藏学》2003年第4期。)。发展和稳定一直以来是西藏的两个大局,西藏高等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两个大局,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稳定服务。从学校的建立到专业、课程的设置,西藏高等教育体现出尽量符合西藏现实需求的特点,譬如,针对藏医药这一西藏特色优势,专门成立西藏藏医学院,培养藏医专门人才。从西藏公学成立伊始,西藏各高校始终坚持高等教育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理念,为西藏培养了数万名各类人才。

5、坚持高等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宪法》第36条也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问题,藏民族几乎全民族或绝大多数民族成员信仰宗教。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西藏的宗教问题将长期存在,并往往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宗教对教育特别是民族教育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宗教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上,西藏的基本经验是,一方面全面贯彻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促进高等教育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坚持宗教与高等教育分离的原则。

6、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 使高等教育法制化、制度化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西藏自治区一方面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结合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有关政策措施,根据西藏高等教育的实际,以地方法规、政府规章的形式进一步细化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此外,为了加快高等教育发展,西藏自治区还采取了保障高等教育的一系列制度和办法,把西藏高等教育纳入法制、政策所构建的制度之中。

总之,改革开放后的30年,既是我国思想解放的30年,也是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这30年,西藏社会在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和进步,这一切又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本文责任编辑 严永山]

[作者简介] 朱玉福,哈尼族,西藏民族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咸阳 712082)

通信地址: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科研处 朱玉福 邮编:712082

E-mail:anizhu818@163.com Tel:13201911287(手机)

作者:朱玉福

广告策划开放教育论文 篇2:

大策划意识的实用型广告人才培养方式探究

摘 要: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广告业规模在我国生产总值中比重较低,发展质量也处于较低水平。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广告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时期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广告策划》应强化其在广告学专业课程中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策划;知识;边缘;联动

一、《广告策划》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广告业的发展现状与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广告业发展任重道远。目前,广告专业人才依然没有形成规模梯次,专业服务技能有待提高,尤其是高端人才匮乏。

(一)经济结构转型迫切需要广告产业升级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经济社会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广告行业作为我国现代服务行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引导扩大消费、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在外部、内部环境的新环境下,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广告业发展依然面临压力和挑战。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广告业规模在我国生产总值中比重较低,发展质量也处于较低水平。市场主体的“小、散、弱”导致广告行业发展方式粗放,低效服务过剩。传统和新型产业形态缺乏高标准引领,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广告理论研究和成果应用滞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广告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时期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广告策划》是广告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大夏大学于1928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广告学系,这是中国现代广告专业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业,意义深远。改革开放后,厦门大学在国内首创广告专业,是中国广告教育的摇篮,被誉为广告界的“黄埔军校”。自创办伊始广告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有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经营与管理学、广告媒体研究、广告摄像与摄影、广告设计、电脑图文设计等。虽然《广告策划》一直被列入主干课程,但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统领地位不足。一是因为我国的广告专业很多都是脱胎于文学、新闻行业,所以对于营销的重视程度一直有限;许多开设广告学专业的院校层次较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专科,这些都造成了学界对这么课程的重视度不足。《广告策划》本应在广告学专业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的深浅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和提升。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知识系统掌握并能运用,那么其专业技能比较强,反之,专业技能比较弱,社会的适应性也较弱。因此在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应进一步强化《广告策划》的核心地位,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广告策划本质:知识密集型的高级思维

广告策划决不等同于点子,这一点在行业和学界的圈内外人士还没有达成共识。广告策划本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考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小意见,也不是单纯的“点子”,它是一种包含创造性的深度思维活动。

(一)“策划”是一种思维的科学

营销策略中,广告策划的运用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运用策略开展广告传播活动,可有效提高企业知名度,获得更好的营销效果。我国的企业经过这些年的市场磨炼,已经切实体会到广告策划在营销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企业在先进营销策划理论的认识和实践上与国外公司相比依然存在不少差距,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广告策划是为了解决企业现存问题,实现广告主特定目标,提出新颖的思路与具体可行方案的一种创新思维活动。策划的过程一定要考虑广告主的天时地利,对策划对象进行精准的定位,帮助企业梳理和整合现有资源,为其量身打造,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要宏观地进行大势把握,中观分析行业趋势,最终必須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对策。

“策划”其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所谓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理性方式,是人的各种思维要素及其综合,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样式,即认识的发动、运行和转换的内在机制与过程。通俗地说,就是人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模式化、程式化的“心理结构”。策划思维不同于经验思维、理论思维、形象思维,本质是知识密集型的高级思维,严密性和创造性是其基本的思维特质。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以广博的知识、深厚的专业素养、丰富的经验、敏锐的市场触觉为基础。

(二)广告策划决等同于“点子”

广告策划的指导性主要表现在它指导市场调査、目标分析、广告创意、广告策略、媒介安排以及广告效果测定等各个环节。如果没有广告策划的全程的指导,则各个环节就是一盘散沙,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广告策划的系统性是指广告策划对从广告目标到广告主题、从广告创意到广告制作、从媒介选择到广告发布、从效果检验到促进销售的全过程,广告策划如同一根线,贯穿广告活动各个环节,防止各环节相互干扰,矛盾冲突。

广告策划实质是要科学地认识、分析市场和消费者心理的变化规律,从而最终实现理想效果。因此广告策划必然具有科学性,它是必须以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它必须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广告全过程,如营销学、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等。

三、知识整合与创新是广告策划的灵魂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实践教学的正道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紧密关联。广告学属于技术、知识密集和应用型极强的专业,教学目标必然是以提升学生的最终实践能力中心。目前广告学专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构建科学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总结经验,思考广告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途。这包括很多方面,如实践性教学观念的强化、实践性课程的设置、专业技能的训练等方面。应该说这一观点是符合广告学专业的长远发展方向,但是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即强化理论教学,这最终才是提高广告策划实践教学效果的正道。

广告学专业的理论体系呈现出多学科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营销理论,如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传播类理论,如广告传播学,网络传播等;心理学理论,如广告心理学等。边缘学科的产生一般是因为课题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科,研究过程中便在这些相关领域的结合产生了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共同特点是,运用一门学科或几门学科的方法研究另交叉领域的对象,使不同学科的方法有机地融合。

(二)边缘学科:多学科理论的交叉与融合

策划是思维的科学,它的精妙之处在于要善于把线性思维转变成复合思维,把封闭性思维转变成发散性思维,把孤立、静止的思维转变为辨证、动态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往往是建立在一门复合性、交叉性、边缘性极强的多学科基础上。

广告学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与成熟的一门学科,经济中的许多规律广告活动必须遵守,经济学的许多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广告学。当然每一次广告学理论的突破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经济活动更上一层楼。

广告学与传播学的联系最为密切,甚至在许多研究成果中,都把广告学视为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播学以信息传播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传播学理论成果与研究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广告学,传播学中关于新媒介的研究必将成为广告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来源与依据。

在传播学的形成过程中,心理学也是重要理论支柱。作为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是通过挖掘传播现象发生的内在动力和情感因素来充实和丰富传播学研究的内容的,从而使偏重于宏观研究和过程研究的传播学能够从微观研究和心理研究方面得到取长补短,显得更具活力。

多学科是孕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广告策划》这个方向,对学生开展交叉学科课程教学,有利于促进广告行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利用交叉学科,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目的,提高廣告策划的整体发展水平。只有促进多学科交叉,方能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

四、联动教学法在《广告策划》理论教学中的价值

联动教学是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动对课程内容进行讲授,以便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培养学生逻辑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联动教学法的背景

广告学专业是一门边缘学科,多学科理论的交叉与融合是其理论教学的基本特点。这些交叉的课程的共同点是:理论抽象且相互关联,较多抽象的理论往往常常使学习者一头雾水,更难以清晰地理顺所学内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习者往往陷于理论细节的学习,而忽略了知识点之间的联动。联动是指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一个运动或变化时,其他的也跟着运动和变化。联动教学方法强调在传授基本观点和结论的同时,通过模型、章节、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行内容上的联动,这种理论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例如,策划时强调通过SWOT分析、目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分析,找到符合企业、产品的广告策略,这样可以使学生既了解这些理论的核心观点,又使学生通过理解理论之间的联系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在有限的课时中有效地讲解理论类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原理的同时将不同的理论相互联系起来,对于理解消费行为、市场现象和掌握广告传播的规律尤为重要。

(二)联动教学方法的研究

在广告策划的教学实践中,运用联动教学方法时,应根强化理论课程与实务课程之间的联动,本部分重点分析联动教学在教学实践不同层面中的运用。

1、同一课程各章节之间的理论联动

《广告策划》的理论基础相对抽象、内容繁多,枯燥琐碎的内容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向学生讲解和强调课程章节之间的联动、课程之间的联动,能够使学生走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迷茫,使学生灵活地、有逻辑性分析广告策划的问题。例如《消费行为学》的核心是消费者的需求,但是个体的需求是受许多微观和宏观的影响因素决定的,围绕“需求”各章之间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同一门课程各章节之间的联动关系相对比较好把握,因为同一课程往往由一位教师讲解,处理不同理论、不同模型、不同要点之间的联动时,通常能够比较自如地衔接。

2、不同课程内容上的理论联动

《广告策划》在广告专业中是一门实务课程,这门课程尤其需要“联动”来完成,最终实现理论课程与实务课程的衔接,以及广告具体业务之间的联动。例如前期调研与策划,中期的消费心理学与策划、传播学与策划,后期的策划与创意、媒体与文案等。只有掌握了不同课程的联动关系,学生便能能够更好地理解广告策划在整个广告流程中的意义与价值;只有掌握了不同课程的联动关系,学生才能系统地理解广告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只有掌握了不同课程的联动关系,学生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广告主的主要问题,找到有效解决广告问题的方法。联动教学不仅仅对广告策划理论教学有好处,对广告策划实践教学也是重要的第一步。针对不同课程之间的联动的现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即不同教师讲解、所用教材也存在不同的风格和体系,所以导致无法实现联动。这就需要同一专业的所有老师,共同对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进行缜密的研究,可推选一个专业课程负责人统与领协调课程的内容。

广告类专业院校认为,培养的学生应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与个人能力的适应性来衡量院校办学的水平。目前,中国的广告教育院校已发展到450多所之多。但多数人仍然认为广告行业发展的瓶颈是缺少人才。广告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广告业界早已早有人提出广告院校不必培养广告人才,因为他们不适应业界的需求。是广告人才培养的数量不够,还是培养的人才不适合社会的需求?问题显然在于后者。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先顺.建构我国广告创新型教育模式的思路——兼谈暨南大学广告学系的尝试与实践.当代传播,2008,05.

[2]李伟.实践范式转换与实践教学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7.

[3]游柱然,胡英姿.体验与建构-当代美国高校实践教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6.

[4]段辉艳,罗丽琳.递进式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与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5.

[5]刘大椿.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交叉学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6]哈里·巴尔肯.微表情心理学.群言出版社,2014,5.

[7]格里格,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0.

作者:张星

广告策划开放教育论文 篇3:

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广告策划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摘要:

信息化教学手段改进了高职广告策划课程改革中存在的教学目标较为随意、教学内容陈旧重复、教学方法守旧枯燥等问题。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告策划课程改革围绕核心职业能力要求,充分合理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全方位信息化教学资源,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广告策划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技術特点表现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同时呈现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基本特征。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都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形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观念、课程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因此,教育信息化对于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在此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利器,教学媒体成为教学系统的一个核心要素。如何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二、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广告策划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教学并非是单纯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而是通过信息技术,使教学目标更容易实现,教学内容更吸引学生、教学方法更有趣有效,教学重难点更容易攻破。对高职广告策划课程而言,同样如此。

(一) 高职广告策划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广告策划课程在改革中暴露出很多问题:首先,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缺乏充分的调研基础,从表述来看较为随意和模糊。广告策划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行业对具体岗位的要求也变化较快,这就要求教学目标一定要跟行业标准相吻合,要跟上行业发展的需要;其次,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时代性,案例选择较为陈旧。广告策划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具有深刻的消费者洞察能力,对品牌个性的把握和诊断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创新创意能力,较好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理清各个策划环节的内部逻辑关系,具有整体考虑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把握广告策划的内在规律,并选择典型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分析逻辑思路;再次,教学方法较为守旧,缺乏创新,没有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课堂进行改造。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是“00后”群体,他们对新生事物更感兴趣,更乐意使用丰富的信息化手段来完成学习内容。从对广州市几所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情况的调研结果来看,目前居多高职院校的广告策划课程并没有充分合理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使用信息化手段与学生互动方面,很多老师表示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信息化教学只是一个口号;最后,教学评价居多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显得较为片面单一,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水平。不过在调研访谈中,已有部分老师表示,考核方式已经开始向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转变,比如,改变传统考核中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的比例,同时,将学生的实践项目纳入平时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热情,考核也更为合理。

(二)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广告策划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大数据成就了互联网,互联网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化和发展[2]。因此,以互联网为技术基础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改进学习方式,提高课程改革成效起着重要作用。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广告策划课程为例,在信息化课堂改革的过程中,本课程围绕“培养能独立进行广告策划的高技能型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紧扣岗位职责要求,遵循科学工作流程,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手段。同时,完善“互联网+广告”的信息化教学体系: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微课、思维导图、大数据、APP、二维码、蓝墨云班课、弹幕小程序等资源优势,解决传统教学难以突破的“概念抽象枯燥”“‘学’‘做’分离割裂”“学生厌学被动”“反馈延迟低效”等障碍;同时,借助微视频让更多的行业专家“走”进课堂,引入丰富的实践资源,实现校企深度对接。

[HS(4]三、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广告策划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为例

(一) 广告策划课程核心职业能力要求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广告策划课程有十二年的建设基础,广告策划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位于专业课程链的下游。其先期课程主要有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市场调研、PS设计,同期互相支撑课程主要有品牌网络营销、促销策划、营销策划等,后期课程主要有《品牌网络营销与广告策划整周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

广告策划课程主要选择的背景实践岗位是(网络)广告策划专员(经理)岗位。课程同时支持网络营销策划推广专员(主管)岗位和营销策划专员(经理)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

从广告公司对广告策划专员(经理)的技能要求来看,从事广告策划工作需要具备以下6种职业能力:策划思维能力、品牌个性把握及诊断能力、消费者洞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意表现能力、媒介选择和整合能力、语言表达及人际沟通能力,同时具备文案、演讲与表达、人际沟通与合作、创意创新、职业素养等5种素质。

本课程选择的背景实践岗位:广告策划专员(经理),其典型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广告策划课程通过5大项目和14个具体的工作任务,逐步培养策划思维能力、品牌个性把握及诊断能力、消费者洞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意表现能力、媒介策划能力、沟通及表达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文案、演讲与表达、人际沟通与合作、创意创新、职业素养5种素质。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程中的具体实践与应用

1.学情分析

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为例,广告策划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该校市场营销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学过“消费者心理学”“市场营销”“PS设计”等课程,初步了解廣告策划相关知识,对广告策划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对很多内容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

2.基于工作岗位职责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

以项目三模块一“商业海报的策划与设计”为例。本课程的知识目标为:理解常见的视觉元素类型;掌握策划视觉元素的步骤和思路;掌握版面设计的原则。能力目标为:能策划海报的视觉传达元素;能设计海报的排版布局;能开展实际的商业海报策划及设计工作。素质目标为:养成专业的策划设计意识,工匠精神;形成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团队学习、合作分享的理念。

围绕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本课程确定了教学重点为:策划有效的商业海报视觉元素、设计美观合理的排版布局;教学难点为:视觉元素策划和排版布局知识技能在实际操作中的灵活运用。

3.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

为达到教学目标,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本次课程构建了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蓝墨云班课课程教学平台,教师上传教学资料,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堂教学、课后题库及下一项目的学习;利用“Flash资源”,将理论化强,枯燥抽象的内容生动展现;通过淘宝指数、百度指数搜集大数据科学、全面地分析“双十一”期间购物的消费者特质;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更好理解如何策划商业海报的视觉传达元素;通过kahoot平台设计知识问答小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商业海报版面设计知识小问答游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

4.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

本次课程创设了“教学做一体化“的信息化情境体系,将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紧密结合,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

(1) 真实情境:通过消费者采访视频,了解消费者对商业海报的态度,创设真实情境。

(2) 思维情境:在第一个分任务中通过“思维导图”“头脑风暴”展现商业海报策划的思维情境。

(3) 直观情境:在任务二中,通过动画演示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海报排版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及适用。

(4) 针对95后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利用KaHootAPP设计知识问答小游戏,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更好理解排版设计的方法,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5) 应用情境:任务三及课后拓展环节,创设应用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际策划并设计商业海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5.改革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变革后,教师会针对每一位学生有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好奇心,利用声音、图片、动画等各种多媒体方式去形象地解释问题,让一些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化,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也通俗易懂[3]。

本课程围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了教学方法。第一,任务驱动法:以中小型广告公司面临的真实工作情境选取研究对象,将任务分解为环环相扣的三个分任务,通过逐步引导,最终设计出诉求明确、传达有力的宣传海报,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海报策划及设计技能的目标;第二,情境教学法:以情境教学法为基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合理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科学创设教学情境;第三,典型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在线平台资源库中典型案例的分析及操作步骤演示,结合教师讲解,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商业海报策划与设计的共通规律,深化理解;第四,协作讨论法:设置团队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到课后讨论,明确组员分工,培养协作共事的能力和素养;第五,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第六,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认知科学家西蒙曾说,在过去,一个人有知识意味着他能够记忆和重复有关的信息。而今天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知识意味着他能探明有关信息,运用这些信息。教育的目标更应该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认知的学习策略,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能够有效地思考各领域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终身学习乃至终身创新。信息化课堂教学理应成为推进教育改革,引领教育走进新时代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梁泽鸿,全克林.面向智慧教育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J].中国成人教育,2018(11).

[2]黄璇.互联网+视域下教师继续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8).

[3]夏德宏. 浅谈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现代信息技术,2018(11).

[责任编辑:武典]

作者:徐艳琴

上一篇:公司工作汇报三篇下一篇:大学生总结报告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