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生产农业经济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对春秋两季生猪防疫效果调查得知,仅在春秋对生猪进行防疫效果不够好,疫病的再感染率较高。生猪的季节性防疫关乎我市农村养殖户的经济收益,也影响着我国民众的饮食健康和农业经济状况。本文以生猪防疫季节转变为主要内容,探讨了将春秋两季防疫改为四季防疫的必要性,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四季防疫的效果较好。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生猪生产农业经济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生猪生产农业经济论文 篇1:

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特点与调控对策

[摘要]生猪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畜牧业生产部门,其价格波动对农业经济和居民生活影响很大。本文从生猪产业的特点和近十年生猪价格波动情况进行分析,对生猪价格大幅度波动的原因进行了阐释,并对抑制价格波动稳定生猪生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猪价格;生猪价格波动;生猪产业;调控对策

1我国生猪产业的特点及价格波动情况

1.1我国生猪产业的特点

(1)中小规模的散户养殖占很大比重。我国生猪养殖的方式分为由散户养殖、批量养殖的专业户和规模化养殖企业三种类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饲养是我国生猪生产的历史传统和主导模式,在目前家庭农户散养方式出栏生猪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散户养殖受资金不足的限制,导致生产条件落后,技术水平低下和信息不灵,极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2)生猪生产的周期较长。在生猪饲养环节,从子猪出生到肥猪出栏,一般需要180~200天的时间,如果考虑母猪妊娠期则需要300天左右;而在屠宰加工及储销环节则要求尽量缩短流程,以保证猪肉的新鲜度。由于生猪饲养周期长,市场价格的变化并不能使生猪的供给量立即随之变动,反映出生猪生产对价格变动的时滞性。

(3)生猪生产的不稳定性。生猪是活体动物,其生长状况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饥饿、寒冷、疾病都可能导致其生长受阻甚至死亡。随着交通物流条件的改善,子猪、生猪和猪肉的区域间调运日益频繁,人员、交通工具流动量大大增加,这些都为疫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会导致区域内生猪大量死亡或被扑杀,供应量迅速减少。

1.2近十年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情况

从图1中可以看出,生猪价格在2003年之前一直趋于平稳变化幅度不大。从2004年开始至今,就频繁波动,尤其是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生猪价格上涨幅度达到十年来最高。

1.3 2011年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情况

从一年中的生猪价格走势来看,1~5月生猪的平均价格涨幅不大,涨幅仅为176%。但从6月开始生猪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79.1%。这较往年趋势比较反常,按往年惯例,一般春节消费高峰过后生猪价格会小幅下降,一直到中秋节消费高峰到来才会回涨。

2生猪价格波动的特点

2.1生猪价格波动的理论分析

蛛网模型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的波动情况。基本假设:商品本期的产量取决于前一期的价格,本期的需求量取决于本期的价格。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即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时,波动逐步加剧,越来越远离均衡点,无法恢复均衡,这时就会形成发散型蛛网,如图3所示。

E点为供给等于需求时的均衡点,对应的均衡产量为Q,均衡价格为P。假设,第一期的产量在Q1,对应的需求曲线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P1,则根据第一期的价格P1,按供给曲线,生产者将把第二期的产量增加为Q2。第二期,消费者再根据生产者提供的产量支付价格,然后生产者再根据需求者提供的价格决定第三期的产量,如此循环下去,就形成分散的蛛网模型。

由于生猪的生产周期较长,养殖户只能根据上一期的市场价格决定本期生猪产量,当市场价格较高时,他们就补栏扩养;当价格下跌时就减少母猪存栏量从而减少后期的子猪产量,进而使下期生猪产量降低。产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滞后性,使得价格出现周期性的振荡。

2.2生猪价格波动的特点

从图1生猪十年内价格波动情况可以看出,生猪价格的波动具有明显的两个特点:

(1)价格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大。按照价格高低及波动幅度不同,可以将十年生猪价格分为四个区间。第一个区间是从2000年1月到2003年9月,生猪价格基本在9.5~11元/千克波动。第二个区间是从2003年10月到2007年5月,生猪价格基本在11.6~15.9元/千克波动。第三区间是从2007年6月到2009年4月,生猪价格在17.6~26.8元/千克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第四区间是从2009年5月到2010年8月,生猪价格基本在15.5~20元/千克波動。可以看出整个十年内,第三区间即从2007年到2009年之间,生猪价格波动幅度最大,此期间的生猪价格达到历史最高峰。

(2)波动周期缩短。从上面划分的四个区间可以看出:第一个区间经历了3年零8个月;第二个区间经历了3年零7个月;第三个区间历经差不多两年的时间;第四个区间时间更短,才1年零3个月。可见,价格变动的周期越来越短。

2.3生猪价格波动的周期性

前面按照价格高低及波动幅度的不同已将十年内生猪价格变动情况分为四个阶段,从十年内的波动趋势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生猪价格呈一定的周期性。每一次都是按照“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价格上涨”这样的规律循环往复。因此,从2000年到2010年共经历了三个周期。第一个周期就是2000年到2002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内生猪价格波动幅度较小,但仍然看出有一个波峰一个波谷构成的完整周期。从2000年6月开始到2002年3月价格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出现第一个赢利期;2000年6月以前的月份,价格一直是下降阶段,出现第一个亏损期;整个周期中最低为9.47元/千克,最高价为11.04元/千克。第二个周期就是从2002年下半年到2006年下半年,其中2004年9月为波峰,价格达到15.13元/千克,而2006年6月为波谷,价格下跌为10.58元/千克。第三个周期是从2007年到2010年春节过后,这个时期生猪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波峰发生在2008年2月,价格为达到历史最高为26.08元/千克。

仅从图2中2011年全年生猪价格走势来看,我国的生猪价格一般在每年的春节前后价格较高,从3月就开始下滑,5~7月达到波谷,之后又缓缓上升,在中秋前后上升到较高价格,一直到年末。因此一年内生猪的价格就会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规律。

3生猪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

3.1供给因素

(1)供给过度分散带来生产的盲目性。生猪是最大的养殖行业,生产者、消费者达千万以上,市场高度分散,任何一个生产经营者都无法把握市场变动情况。而普通农户则更是只能按照传统习惯生产,当猪出栏时,价格基本上由收购者决定。当市场行情好,生猪能卖个好价钱时,人们便一窝蜂地补栏扩养,导致生猪供应过剩、价格下跌,生产出现亏损;一旦生猪生产出现亏损,便纷纷减少养殖量甚至宰杀能繁母猪,导致生猪供应量快速减少、价格上涨。然后又重新陷入扩养陷阱,由一轮生产过剩引发下一轮生产不足,使生猪价格始终处于波动之中。

(2)生产投入品及替代品价格的变化。饲料成本占养猪生产投入品成本的70%左右,而玉米又占饲料成本的60%左右,所以玉米的价格大小也就决定了生猪价格的高低。资料显示,从2006年开始一直2011年10月,玉米的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从1.5元/千克涨到2.45/千克,其中2011年9、10月达到历史最高为2.45元/千克,所以生猪价格也在当月最高。从10月过后到今年,玉米价格开始有所下落,目前为2.35元/千克,因此生猪价格开始回落。

产品之间具有替代性,当猪肉价格上涨时人们就会去购买其他价格相对较便宜的肉类替代品,如鸡,鸭等,而减少对猪肉的需求。一般来说,当供给不变时,对某种肉类产品需求增加会引起该类产品价格的上涨,因此人们对鸡鸭等肉产品的需求增加就会导致该类产品价格的上涨,于是我们看到鸡鸭的价格在2011年9、10月也是全年中最高。由于猪肉价格上涨会引发肉禽的替代品的价格上涨,因此,猪肉价格的变动推动着CPI的整体上涨。

(3)生产的周期性。在整个生猪产业链上,上游的养殖阶段生产周期长,中下游的加工销售生产周期短。因此,当猪肉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时,生猪价格就会上涨,饲养者为获得较大利润,就会增加母猪的饲养量而减少子猪出栏量,这样就会使得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进一步减少,从而使生猪价格进一步上涨。因为生猪生产周期长,因此在短期内生猪的供给量不会增加,这样就使得生猪价格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一直到18个月后,育肥的子猪出栏后才会使价格下降。这个时候,饲养者又担心生猪价格会进一步下降,于是就开始大量出售生猪,引起生猪供过于求价格进一步下滑,直到半年后生猪全部出售完,生猪供给量开始减少,其价格才会回升。这样的循环往复就导致了生猪价格波动的周期性。

3.2需求因素

(1)需求弹性。生猪作为农产品其需求弹性较小,需求曲线相对产量轴较为陡峭。当猪肉价格上涨后,人们会转向去购买价格相对较便宜的替代品,如鸡、鸭等,这樣就导致对猪肉的需求量减少,而由于其缺乏弹性,需求量的微小变动就会引起价格的较大幅度变化。因此,其价格波动较大。

(2)投机因素。近几年的国内市场流动性过剩为投机提供的充分的资本了条件,再加上目前国内楼市降温、股市低迷,更多热钱加速流向农产品市场,从而导致被炒作产品的价格暴涨暴跌。拿生猪来说,从2010年到2011年下半年,生猪价格从每千克16.1元左右一路被炒到29.8元。

4价格波动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

4.1影响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

价格的频繁变动,使得预期产量也随之波动。市场行情好时,新进入者不断增加,市场处于低迷时,大量的生产者又退出。依据蛛网模型理论,市场价格就会偏离均衡价格越来越远,这也就形成了不稳定的状态。因此,生猪价格的波动影响产业的稳定发展。

4.2影响生猪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整个生猪的产业链中,生猪价格波动的最大获利者主要集中在流通环节,所以,养殖户承担了大部分经营风险。由第二节我们已经知道,生猪养殖户都是按目前市场价格确定下一期生猪补栏量的。但生猪的生产周期又较长,在生猪还没来得及出栏之前价格可能就发生了变动。当前价格较预期价格上涨时,养殖户又来不及补栏,致使当前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量;当前价格较预期价格下跌时,养殖户的生猪产量又相对过剩,导致养殖户血本无归,这就影响生猪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3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

生猪价格的暴涨暴跌会影响整个生猪产业链的稳定发展,对上游饲料供应企业来说,生猪价格的波动会通过影响生猪的供需来影响饲料需求量的变动。生猪价格上涨会导致生猪供应量的增加进而增加饲料的需求,相反生猪价格的下跌就会对饲料的需求减少。对下游零售商来说也一样,当价格上涨时,由于成本较高,虽有利可图,但相对获利水平较低;当价格下跌时,就会发生亏损,影响其稳定发展。

4.4影响养殖户对未来的预期

通常情况下,养殖户都是根据上一期的生猪价格来确定本期的产量的,但由于近几年生猪价格的暴涨暴跌,导致扩散型蛛网模型的价格偏离均衡价格越来越远,使得波动规律难以把握,再加上养殖户本身搜集信息的能力就弱,因此,他们就无法设定预期产量。

5抑制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对策建议

生猪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其供求平衡与市场稳定,是长期困扰生猪生产发展、价格稳定以及市场供应的难题。要破解这一难题,摆脱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窘境,必须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以稳定生猪生产、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供应。

5.1稳步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

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势在必行。首先,实现生猪养殖从散养向专业化和集约化的转型,这样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适当降低生产成本。其次,规模化养殖可以进行标准化生产,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统一进行防疫,快速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起到疫病防控和增加产量的作用。最后,规模化养殖可以统一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维持生猪价格稳定,保证所有参与的养殖户利润最大。

5.2健全完善生猪疫病防控体系

畜禽疫病的出现常常具有突发性、涉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当出现流行性疫病时,可能造成一定区域内生猪疫病的爆发,导致大量死亡,即使死亡率不高时政府出于疫病控制也会采取集中扑杀等措施。这样会带来一定时期内生猪供应量的明显减少,从而加剧市场波动。严密的疫病预防控制是防止疫情爆发的关键,需要政府加大投入,相关管理部门和技术服务部门加强疫病防控的科技创新和体系建设,构筑起功能完善、运转有效的疫病防控体系。

5.3加快生猪产业市场预警体系建设

由于生猪的生产周期较长,生猪生产对市场的反应具有滞后性。因此,需要做好相应的监控工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预警系统。政府可通过此系统发布相关的信息,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让养殖户根据行情有所准备,并且政府也可根据该预警系统对相关政策做适当调整。虽然政府在此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数据整理、综合分析及较权威的预警报告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5.4建立生猪交易期货市场

市场问题调节的基础在于市场自身,而建立期货市场来稳定生猪的市场供给和适宜的价格水平是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减少市场波动的重要措施。期货市场可以锁定未来的交易价格、数量和交易对手,竞价交易让未来的价格充分反映当前市场的信息,以未来的价格引导当前的价格,减少当期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从而降低生猪生产的价格风险,让大量的交易主体实现套期保值。

5.5完善生猪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加大政府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能繁母猪保险、政府保护价收购和生猪肉国家储备等的调节机制。当生猪价格下跌时,通过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方式加大对养殖户的扶持力度,避免出现市场较大的异常波动,达到保持合理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供应,维持生猪产销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景海.养猪高参[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卢凤君.生猪健康养殖体系培建的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胡文峰.养猪形势良好,隐患不能忽视——基于安阳的调查[J].中国国情国力,2011(10):32-34.

[5]张兴华.新一轮猪肉价格波动的特点与宏观调控[J].宏观经济管理,2011(10):26-27.

[6]中国畜牧业信息网.http://www.caaa.cn/market/index.php?keyword=41.

作者:马亚娟 郭丽珍 许玉贵

生猪生产农业经济论文 篇2:

生猪春秋两季防疫改为四季防疫的重要性的调查研究

摘 要:对春秋两季生猪防疫效果调查得知,仅在春秋对生猪进行防疫效果不够好,疫病的再感染率较高。生猪的季节性防疫关乎我市农村养殖户的经济收益,也影响着我国民众的饮食健康和农业经济状况。本文以生猪防疫季节转变为主要内容,探讨了将春秋两季防疫改为四季防疫的必要性,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四季防疫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生猪;两季防疫;四季防疫;调查研究

相关资料显示,农民生猪养殖中发病情况比较普遍[1]。近段时间以来,我市养殖生猪的农民经济损失极为惨重,走访调查饲养人员后发现导致生猪发病的原因较多,如饲养员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饲养方法不专业,猪的生长环境差等,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生猪的防疫力度不够[2]。对于畜牧业来讲,动物防疫是必不可少的,一旦缺少防疫措施,任何人都无法成功养殖[3]。生猪养殖能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但这些必须建立在有效和规范的防疫基础之上,不然会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不良后果。2016年初到2017年底,我市生猪养殖数量持续增长,产量由最初的5万头增长到2017年底的6.5万头,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在2018年初之后,我市采用的主要防疫方法为春秋两季防疫,效果不太显著,生猪的疫情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多数农场和个人饲养者经济损失较重。2018年中期开始,我市采用四季防疫法对各大农场的生猪进行防疫,之后生猪体内产生的抗体效果较好,身体抵抗力得到提升,防疫效果理想。因此,四季防疫法的疫情控制效果较春秋两季防疫法的好,能及时控制疫病的广泛传播,保障了饲养员的经济收入,值得广泛应用。

1 春秋两季防疫的弊端

早先,春秋防疫法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该方法对动物疫病情况的控制效果良好,但如今随着环境、饲养方法以及生物免疫理论等的变化,在多年的防疫实践中,春秋两季防疫法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两季防疫存在空档期,在这个空档期生猪跑出猪栏的频率大,感染疫病的概率升高。如果春季防疫时生猪的接种数量为2 000头,到秋季防疫之前有700头生猪跑出猪栏(跑出圈外的生猪很可能会感染疫病),那么秋季防疫之前体内还有抗体的生猪数量只有 1 300头,防疫成功率只有65%左右。

春秋两季防疫的方法对于目前生猪防疫的现状不再适用。以往的两季防疫是针对疫病盛行的春季和秋季而采取的方法,但目前猪疫病的盛行季节和时间规律已改变,两季防疫已不能应对如今疫病的变化情况。

此外,防疫管理规定有了更新。目前多个地区都制定了生猪的防疫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各地区要将两季防疫转变为一年四季的防疫。

2 生猪四季防疫

2.1 四季防疫的实施

每个季节定时对全部生猪进行防疫,防疫方法为普通疫苗注射,第一个月对栏内生猪进行免疫接种,之后每個月都要对栏内生猪以及后进栏生猪进行全身防疫检查,对还未免疫和已过免疫期限的生猪进行补免。

2.2 四季防疫的同时加强疫病防治

防疫的同时还需增强消毒力度,增加消毒次数,随时保持猪圈内部的环境卫生,及早发现威胁生猪健康的潜在因素。在寒冷、多变的恶劣天气情况下减少生猪的出栏输送,降低生猪发病的可能性。出入的饲养员和运输车辆都要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如若有生猪感染疫病,需立即将其隔离,并对发病环境进行全面消毒,防止更多的生猪遭受传染,按照要求严格处理病死猪的尸体。

2.3 四季防疫注意事项

猪场或养殖户在购买疫苗时必须在持有安全许可证的疫苗指定销售处购买,提前预订好疫苗数量;在注射疫苗时应根据相关的说明和要求进行,注射的剂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注射的疫苗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之前应谨慎核对疫苗产品生产批号,检查生产日期,以免产品失效。

2.4 四季防疫的成效

我市在实施四季防疫法的基础上对生猪的生活环境进行了改善,生猪养殖的数量从2018年底的5.5万头增长到2019年初的7万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猪的发病情况和死亡情况,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从源头上降低了生猪的疫病感染率。

3 结语

将两季防疫改为四季防疫之后,我市生猪疫情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与春秋两季防疫法相比,四季防疫的效果更为显著,挽回了饲养员的经济损失,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天美. 生猪防疫工作现状和对策措施[J],2017,2(01):36-01.

[2]张玉发. 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与管理要点[J],2016,(2):9-1.

[3]赵延俊. 浅谈提高规模化养殖场效益的几个重要环节[J],2015,41(3):89-90.

作者:张凤云

生猪生产农业经济论文 篇3:

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摘要】 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市场价格波动巨大,给生猪养殖者带来了极大的不安。本文主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供给与需求方面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生猪价格与生猪饲料成本呈现相同的变动关系,而与生猪养殖量、牛肉价格呈现相反的变动关系。

【关键词】 供给层面 需求层面 生猪价格波动

中国是世界生猪生产大国和猪肉消费大国,生猪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养猪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猪肉是城乡居民肉食品消费的主要构成成分。生猪价格波动不仅影响着居民生活,也对农民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弄清楚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形式进行分析,掌握生猪价格波动的规律性,政府才能制定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养殖户才能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使生猪产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

一、生猪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生猪作为农产品的一种,与其价格波动与其它农产品具有某些共性,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我们既要分析一般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也要分析生猪产业自身特有的因素。

1、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1)供求关系

商品的供求规律揭示了一般产品市场的内在规律,即产品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产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由于农产品属于必需品,其价格弹性小且具有滞后性,所以其价格波动比一般产品更为复杂。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及经济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产品需求总体呈上升态势,而农产品生产由于受资源环境约束及比较效益低的影响,供给增长缓慢,农产品价格上涨是长期的必然。另一方面,规模经营、工厂化生产的兴起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采用使得生产效率提高,生产的盲目性使得某种产品生产短期内迅速增加,国外农产品大规模的输入等,导致某些农产品在一些时候出现供过于求而价格下滑,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周期性振荡。

(2)通货膨胀

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将会带来物价的上涨,普通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用于以农产品为主的基本生活品的支出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涨并成为其它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推动力。一旦国家退出货币宽松政策,市场需求减弱,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大部分产品出现供过于求,价格随之回落。

2、生猪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除了上述一般性影响因素外,生猪价格还受生猪生产自身特有因素的影响。我们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1)供给层面

供给关系变化是影响我国猪肉市场的根本因素,本文主要研究包括生猪的生产周期、生猪养殖量、饲料成本、生产者行为等在内的对生猪供给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首先是生猪生产周期。生猪生产周期是指从能繁母猪育成到仔猪生产再到生猪育肥后投入市场所需要的时间过程,一般需要十八至二十四个月。当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有利可图时,养殖户没有足够的仔猪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必须要先扩大母猪的养殖量,生产出足够多的仔猪,才能扩大生猪养殖规模。而养殖规模一旦形成之后,即便市场上生猪价格下跌也无法立即削减规模,直到育肥后投入市场。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形成亏损,能繁母猪存栏量被大量削减,而待生猪市场供应短缺时又无法立即扩大养殖规模,必须要先增加能繁母猪生产。这使得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振荡得以形成并比一般农产品的周期性更加明显且持续更长的时间。在我国,由于生猪生产的集中度很低,众多的散养户应对市场波动的意愿和能力较差,生猪生产周期的波动更为复杂而难于控制。

其次是饲料成本。生猪产业的影响结果大部分表现在生猪的价格上,而生猪价格的高低与养猪利润在一定情况下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候决定生猪价格高低的因素与其饲料成本具有非常明显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生猪产业的影响结果时往往必须考虑到养猪成本。在生猪生产过程中,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70%左右。因此,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上游饲料原料的供应是发展养猪生产最重要的一个限制因素。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猪价和粮价之间存在“猪粮比价规律”,也就是生猪生产成本和生猪价格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生产成本升高(或降低)导致猪肉价格升高(或降低)。

最后是仔猪价格。从理论上讲,仔猪价格也是构成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滞后4个月的仔猪价格构成了当期生猪价格,并且生猪价格也会受到滞后1至3个月的仔猪价格的影响,相关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猪价格与当期仔猪价格的相关系数最大,且有着严重的趋同性,而在这种趋同性中,二者的相互影响非常大。

(2)需求层面

第一,替代品价格。我国养猪历史悠久,猪肉消费在肉类消费中占据较大的比重。随着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牛羊肉、禽肉供给量逐步加大,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肉类消费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猪肉的消费量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其占比不断降低。因此,这些产品的供应及其价格会对猪肉的供求和价格产生影响,从而对生猪市场的波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二,收入水平。生猪消费有时还与人民的收入水平息息相关。一般来说,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他们所能消费的价位就会随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往往追求的不是价格的高低而是质量或是对补充能量大的食品;而在人民的收入水平下降时,消费者往往看重的是食品的价位的高低而较少关注食品质量等。因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也是决定生猪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生猪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1、主要影响因素

在进行生猪价格影响因素分析时,本文主要针对全国范围内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生猪的饲料价格(玉米价格)、生猪供求关系(生猪出栏量)、生猪替代品价格(牛肉价格)等与生猪价格的关系,进而得出生猪饲料价格、生猪出栏量以及牛肉价格与生猪价格变化趋势等方面的结论。

2、分析方法

(1)模型选择

第一,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在研究生猪价格波动影响因素时,我们首先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研究生猪价格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生猪价格影响的程度大小。相关理论如下:

多元线性模型是指多个变量x、y、z…之间的直线因果关系。本文主要通过建立此模型研究生猪价格与玉米价格、牛肉价格以及生猪出栏量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

多元回归方程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Y=?茁0+?茁1X1+?茁2x2+?茁3x3+…+ui

其中:Y是生猪价格估计量,x1指玉米价格,x2指生猪出栏量,x3指牛肉价格,ui是随机变量。

第二,弹性系数。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我们有时需要考察对于被解释变量来讲,哪个解释变量更重要,即需要比较各个解释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因此,在建立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后,为了比较哪种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我们引进弹性系数这一衡量标准。

线性模型弹性系数的计算如下:

?浊j=■j■(j=1,2,?撰,k)

其中?浊j表明在变量平均值周围,Xj每变动1%,将使Y变动?浊j%。

(2)参数估计及结论

本文主要是将研究数据放入计量经济学中的Eviews程序,通过运用Eviews程序中的相关程序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研究,进而得出相关结论。

第一,数据的选取。

第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及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得:?茁0=c=13.32484;?茁1=6.018844;?茁2=

-0.041598;?茁3=-1.787831。

建立的方程为:Y=13.32484+6.018844X1-0.041598X2-

1.787831

由以上的函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茁1=6.018844是回归方程的斜率,它表示玉米价格对生猪价格的影响,说明玉米价格每增加1元生猪价格将会增加6.018844元;?茁2=-0.041598也是回归方程的斜率,由于?茁2=-0.041598<0,表示牛肉价格与生猪价格存在相反的变动关系,即牛肉价格增加1元钱,生猪价格将会减少0.041598元;?茁3=-1.787831也是回归方程的斜率,由于?茁3=-1.787831<0,表示生猪存栏量与生猪价格存在相反的变动关系,即生猪出栏量每增加1亿头,生猪价格将会减少1.787831元;?茁0=c=13.32484是方程的截距,它表示不受玉米价格、牛肉价格以及生猪出栏量的影响的自发的生猪价格。

第三,弹性系数分析及结论。

?浊j=■j■(j=1,2,?撰,k)

由表1和图1可的以下数据:

?茁0=c=13.32484;?茁1=6.018844;?茁2=-0.041598;?茁3=

-1.787831;

∑Yi=103.56,

∑X1i=15.53,∑X2i=257.63,∑X3i=47.99。则:

X1=■=■=1.9414

X2=■=■=32.2038

X3=■=■=5.9988 Y=■=■=12.945

?浊1=■1j■=6.018844×■≈0.9096

?浊2=■2■=-0.041598×■≈-0.1035

?浊3=■3■=-1.787831×■≈-0.8285

由以上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浊1表明在变量平均值周围,玉米价格(X1)每变动1%,将使生猪价格(Y)变动0.9096%。?浊2≈-0.1035表明在变量平均值周围,牛肉价格(X2)每变动1%,将使生猪价格(Y)变动-0.1035%。?浊3≈-0.8285表明在变量平均值周围,生猪出栏量(X3)每变动1%,将使生猪价格(Y)变动-0.8285%。

由此可见,就玉米价格、牛肉价格以及生猪出栏量三个影响因素而言,玉米价格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生猪出栏量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牛肉价格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

三、对策建议

1、稳步促进生猪规模化养殖

生产成本是构成生猪价格的基本要素,是生猪价格定价的重要基础。发展规模化养殖是降低生猪养殖成本的主要途径。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发展中小规模养殖是我国生猪生产由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有效选择。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较低,但发展速度很快,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巨大。

2、控制饲料成本上涨

饲料成本是生猪养殖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饲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导致生猪价格的波动。玉米作为生猪工业饲料的主要成分,其价格决定着饲料成本的高低,也就决定了生猪价格的高低,因而稳定玉米市场价格对控制饲料成本上涨有关键的作用。

3、稳定生猪养殖规模

近几年来,随着生猪规模养殖的不断发展,生猪生产能力日益扩大,生猪市场趋于饱和,产能过剩的问题日渐突显,加上生猪生产长周期的特性,导致供求偏离均衡状态远而持续时间长,市场波动频繁。剧烈的市场振荡有助于淘汰过剩产能,促进生产资源向高效生产者集中,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利影响。一方面是供不应求时价格大幅上涨使城市低收入者生活成本上升难于承受,另一方面是供过于求时猪价大幅下跌使养殖户亏损严重,因而政府适度的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但直接的价格干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波动的问题。根本的手段是要稳定生猪产业的生产能力,就是要在生猪价格大幅下跌时对规模化繁殖场给予补贴,使其维持能繁母猪种群数量从而保持正常的仔猪生产能力,满足适时补栏的需要,从而避免下一周期可能出现大的波动。

4、发展特色养殖提高产业竞争力

在市场进入充分竞争的阶段,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的手段主要是价格。当猪肉成为一种生活必须品而且其满足程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需求层次发生了变化,大部分消费者对品质的敏感程度会高于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品质和功能亦即产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的竞争力会强于价格的竞争力,因此发展特色产品生产是当前和未来生猪产业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

【参考文献】

[1] 张广胜、邵祥东:中国生猪生产波动周期及效应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中国农产品市场报告(2013)[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3] 王毅、郭亚军:中国猪肉价格波动周期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7).

[4] 綦颖、宋连喜:生猪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Market Perspective.产业透视,2009(8).

[5] 李秉龙、何秋红:中国猪肉价格短期波动及其原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10).

作者:贺鸣 许玉贵 邓检

上一篇:拍摄方案(精选2篇)下一篇:党支部党建工作计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