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员工安全生产文章(通用10篇)
是啊!安全这么简单的二字,切让很多的人勾勒出了他们伤心的画面,就是因为那么一个简单的动作,那不经意间的触碰,致使自己遗憾终生,甚至丧失了生命,后悔莫及,所以,我们要提高对它的认识,并保持一定的警惕性,让它与我们同行。
看,那不是水泥厂一车间矿粉班的全体员工吗?他们在干嘛呢?原来是他们在进行每五天一次的安全教育活动,你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厂里的关于安全带规章制度,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标识牌也不放过,最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更安全的操作设备,他们在逐一的学习着,并根据自己所在岗位的安全要求,做了总结,在互相监督的情况下,一一落到实处。
因为作为工人,只有设备安全了,他们才能更放心更安全的工作。我相信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做得更好,因为他们需要安全作为工作和生活保障,学习安全与安全同行。
农机安全工作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各级政府及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 要不断增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识和做好农机安全工作的责任感, 层层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那种“会上说起来重要, 会后不重要”的观念和“挂在墙上, 说在嘴上”的做法不可取。各级农机安全管理部门, 则要转变作风, 深入第一线, 狠抓“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 根据农业机械及农机手分散在千家万户、流动分散性强、安全隐患多、监管难度大的实际情况, 采取有效措施, 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农机安全监理员和每一位农机手的心中及实际行动上。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侥幸心理是农机安全生产的大敌, 许多农机事故的发生都来源于农机手的思想麻痹和侥幸心理, 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要着重从细处着眼。农机安全监理员要细致耐心的向农机手宣传农机安全的重要性, 使农机手明白“安全是致富之本, 事故是败家之源”的道理。机械的操作者农机手也要小心仔细, 集中精力操作使用机械, 做到“生产再忙, 安全不能忘, 生产再急, 安全第一”, 克服思想麻痹和侥幸心理, 形成“人人懂安全, 事事讲安全, 处处防事故”的良好氛围。
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贵在“全”。一是保障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经费, 按有关规定, 实行全额财政拨款。二是全方位、全过程不留死角和盲区, 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三是要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 做到落实责任制, 做到有人办事。四是要加强源头管理, 宣传动员农机手全部参加技术培训, 通过考试考核取得驾驶证, 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实行牌证管理, 并全部参加第三者强制险。五是实行全天候动态检查管理, 对事故多发地, 派人实行24小时监管, 发现农机手违章违法的行为, 及时纠正, 将事故隐患消失在萌芽状态。
【关键词】安全意识;培训;煤矿生产;探讨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对自身生命安全问题的观念认识。煤矿员工的安全意识不仅体现在他们对自己生命的处置态度,更体现在当危险降临时,他们对安全问题的应急处理能力。如果他们的生命安全观念出现偏差,就极有可能会出现轻视自身生命安全或他人生命安全的现象。因此安全意识是煤矿员工去规范自身行为的基础,我们必须把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训当做首要问题去研究。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导致煤矿生产中出现安全问题。
一、煤矿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不得不说,在煤矿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煤矿生产单位的管理不到位,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并不健全,对反“三违”行为的惩罚力度不足,才会导致反“三违”行为多次发生;其次是因为在实际生产中施工作业的条件恶劣,很多煤矿企业片面追求生产效益和经济利益,造成井下作業条件恶劣,设备也很简陋,员工因此对生产工作产生厌烦心理,影响了作业行为;再有就是有的员工因为生活或者工作的不如意造成精神疲惫和巨大的心理负担,工作时注意力不够集中,由此引发了安全事故。还有的是因为员工自身安全意识淡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造成员工自身安全意识淡薄的原因都有那些。
二、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的主观原因
(1)取巧心理。有的员工贪图眼前里微小利润或者害怕麻烦,便以不正当的手段忽略自以为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安全规章制度,结果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2)侥幸心理。有的员工因为偶然的一次违章操作并没有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便因此产生了侥幸心理,在潜意识中将那一次偶然的操作成功当做必然发生的状况,在以后的操作中盲目自信,即使知道违章操作会有危险产生,却仍然违规操作,出现投机取巧的行为。
(3)无知心理。这多是因为员工自己平时不注意学习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难以察觉自己在实际作业中的违章行为,更难以制止别人在操作中的违章行为反而误以为是正确的,从而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
(4)麻痹心理。麻痹心理多半出现在有着丰富经验的员工身上。这一类员工因为经常从事某一项工作,自以为自己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思想上麻痹大意,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或者没有重视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仍用自己习惯的老方式去处理问题,结果引发安全事故。
(5)逞能心理。出现这种心理的操作员工多半是为了在工作上为了表现自己,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懂装懂,或者出于一时的冲动即使知道是违章行为,还要去做,结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害人又害己。这是一种对安全生产极为有害的心理。
(6)压抑心理。压抑心里的出现多半是因为员工因为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因为人际关系出现的问题导致精神压抑,心里有负担,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工作,对于危险的警惕性降低了,反应迟钝,导致出现问题是不能做出正确有效的处理,引发安全事故。
(7)逆反心理。这多半是因为员工在工作中跟上级发生矛盾,因此在工作中会出现一种逆反心理。无组织无纪律,甚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所欲为,铤而走险,结果酿成大患,害人又害己。
三、如何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1.强煤矿企业中员工的安全意识
通过实践发现,员工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安全意识,才能对法制观念进行不断的巩固和强化,自觉遵守规章纪律,在施工作业时严格按照煤矿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员工必须刻苦地学习安全技术理论,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才能避免在操作的时候出现错误,对出现的故障和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对员工加强安全培训
要确保煤矿企业的员工的人身安全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培训不可以应付差事,走走过场,必须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班次,结合实际,使员工能够丰富自身的安全知识,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保证培训的质量。安全培训必须要体现它的严肃性,从严治学,建立起教学管理等各项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且逐步完善它,同时一定要注意将建立的规章制度贯彻实施。培训过程中,培训者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教学手段,要考虑到现场实际、培训对象的特点,能让学员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者可以向培训对象讲述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安全事故的案例,使员工对自己的安全行为进行反思,逐步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安全责任,进而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
3.加大对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
对于有些无视规章制度的顽固分子必须用法规来约束。因此,各级安全监督检查部门必须充分发挥作用,依法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对违反安全制度的人员要进行严肃公正的处理,对安全意识淡薄的风气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坚持安全一票否决制,奖罚分明,使广大员工能够引以为鉴,达到惩前毖后的效果。
4.重视和投入对安全培训的基金
为员工安全培训所设置的基金的使用,煤矿企业一定要重视起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度的加大基金的投入量。基金不可以滥用,应该将它切实用在培训方面,以获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基金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按照《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规定》等有关条文给予的经费政策,将安全基金的费用进行充分的利用。二是要提供符合标准的培训的教室宿舍和必要的教学设备,以保证将培训正规化,提高培训的效果。三是要保证培训的对象。培训的对象应该来自生产一、二线的职工,无论企业当前有多大的困难也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进行培训和轮训。培训基金要为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总结
综上所述,要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就必须对煤矿企业的员工做好安全生产的培训工作,对煤矿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进行不断的提高,确保员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错误,将操作中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让员工将安全操作养成一种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加大对员工的精神状况和生活情况的关注力度,适时的安排一些娱乐活动为员工排解心理压力,确保员工不会因为自身的压力而出现对安全事故的警惕性降低。
参考文献
[1]贾宗太.煤矿特殊工种安全培训的几点经验[J].煤炭高等教育,2003(05)
[2]陈鑫.如何提高安全培训的质量[J].煤矿安全,2004(06)
[3]梁海慧.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6
安全是我们海利尔生产正常的基础和前提,公司领导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并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和稳定的头等大事,所以我们要“以安全为栀,扬安全风帆!”今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关爱生命、安全发展”,旨在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切实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贯穿到生产及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这样我们海利尔企业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安全重于泰山,无论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若不能提供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带来无穷的隐患。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怀着侥幸心理去工作,所以很容易造成让我们始料不及的事故。如果有一天,事故不幸发生在你我身上,我们又当如何?悲剧的发生往往只在一瞬间,在那一瞬间,一切美好都将化为乌有,幸福的家庭破碎了!大好的前程断送了!亲爱的朋友,您想过吗?家人整天以泪洗面,谁又会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海利尔的安全是我们发展的最重要环节,它对我们的持续和谐发展和效益的提高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关联着每一位员工家庭的幸福.因此,多年来安全生产是人们不断关注和思考的焦点.也许你会说:不就是那本规程嘛,我们早已掌握到位了.但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真爱生命”这几句话是否真正植入我们的心中?这是每位海利尔员工都应自省和沉思的话题。多少年来我们周围听到的、看见的、经历过的,那些由于主观上不重视安全而酿成的悲剧依然在不断的发生,在延续......那血淋淋的场面和亲人撕心的叫喊,哪一幕不叫人触目惊心?也许这只是一时的疏忽,一不留神。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却给、社会、企业、家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让原本幸福和睦的生活失去了欢声笑语,让充满生机的家庭顿感悲惨和凄凉。因为出现疏漏,发生事故,不是安全不到位,而是我们的员工没有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放在心中。我们不能小看小小的一本安全操作规程,它的每一条每一章都凝结着前辈们的鲜血和教训。不能小看一顶安全帽,一根安全带,它就是呵护我们生命的守护神。生命是宝贵的,血的教训是惨痛的。大量的事实证明,每一起事故的背后几乎都存在着严重的违章问题。人的主观因素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事故的发生都源自疏忽大意,每一次事故的背后都留下许许多多的懊悔与哀伤,我们要在哀思中反思,在反思中牢记,牢记这些用生命换来的教训,只要人人心中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真正提高安全思想意识,永远不忘安全这个永恒的主题,我们的平安之花才会在海利尔的每个角落盛开的更加长久鲜艳!
4、6月16日,由调度中心牵头,各单位配合,组织开展了井下停产撤人演练、“应急预案演练”、夏季“三防”防洪、防讯应急实战演练和矿井停电、停风应急实战演练。通过演练活动,锻炼了职工队伍,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应急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定期检查和各级人员的不定期巡查,使我公司安全月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全面,有力地推动了安全工作,为我公司安全生产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现场环境。
四、几点体会
今年是全国开展的第10个“安全生产活动月”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一)思想认识到位,才能认真搞好“安全生产月”活动。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行动难以到位。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活动,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了,安全生产事故下降了,对企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领导重视,才能给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企业安全工作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主要负责人,特别是基层领导者,因为他直接是上级安全大政方针的落实者、执行者、贯彻者,他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和谐发展,更牵扯到广大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利益。作为企业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在一手抓好生产的同时,还要狠抓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生产系数,最大程度保障群众的人身安全。
(三)把握创新,才能使“安全生产月”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不断适应安全生产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创新思维,创新思路,在形式和内容上突出鲜明特色,确保“安全生产月”活动取得实效。
(四)突出重点,才能达到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最终目的。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们安全生产意识,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着力构建和谐平安社会。在活动中,我们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上,通过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发现和消除了一批隐患,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
尽管公司“安全生产月”开展的轰轰烈烈,卓有成效,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精品项目不多,内容和形式较为单调。
六、努力的方向
我们将认真总结近年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经验教训,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努力搞好来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再提高;
二是在推介精品项目上,再创新;
三是在准备策划上,再认真;
四是在增强效果上,再下功夫;
五是在整改安全隐患上,再努力;
六是在营造氛围上,再加油。
七、认真总结,以月促年
6月底,各单位对“安全生产月”活动都进行了认真总结上报,同时对安全月工作突出的人员进行了奖励。通过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检查、整改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全体干部员工进一步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的主题思想已深入人心,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加强,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都及时得到了整改落实,保证了企业的安全。
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责任为天。今年六月是全国统一开展的第十三个“安全生产月”,为切实做好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我乡成立了乡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由乡长XXX任组长,乡党委委员XXX和副乡长XXX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任成员,并制定了工作方案。
六月月初,我乡召开了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前组织各个生产企业代表观看了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会上乡长强调,安全生产无小事,要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要定期组织人员进行设备,线路的检修。一旦排查出问题,如果能解决的话,乡政府将尽最大的人力物力进行解决。如果不能解决,将认真的对存在隐患进行梳理,形成文字材料,向县里的相关职能部门反映,请求解决。总之,我们会竭尽全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努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性政府
六月月中,书记、乡长带队安全生产大检查小组对乡里的各个企业行了检查,重点检查了各个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和落实情况,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的配备情况,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情况,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及使用情况等,要求各个单位严格按照要求设立安全生产标识牌,制定完备的安全预案,并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让员工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正确使用灭火器逃生。
关键词:企业,生产部门,员工绩效管理
随着电力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 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促使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员工绩效管理和提高生产部门的安全可靠性, 以充分发挥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 我国电力企业生产部门员工绩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所以, 电力企业有必要对生产部门员工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以更好促进员工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
一、生产部门员工绩效管理的作用
员工绩效管理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 电力企业生产部门员工绩效管理, 能够实现生产部门目标。电力企业生产部门的目标是由员工的个人目标而组成, 所以只有促使员工完成自身工作目标, 才能实现企业生产部门的总目标。绩效管理是连接生产部门和员工之间的纽带, 而加强员工绩效管理, 有助于提升生产部门的总绩效水平, 使生产部门实现目标。其次, 有利于生产部门信息流通和加强部门文化建设。在绩效管理条件下, 生产部门更加注重员工的参与, 所以在制定绩效目标等计划时, 员工可以参与其中, 形成有效的交互沟通, 既加强了生产部门领导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 又促进了生产部门和谐文化建设。最后, 进一步加强生产部门的管理。生产部门管理虽然在电力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但却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所以实施生产部门员工绩效管理, 有利于提高生产部门管理水平[1]。
二、生产部门员工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提升国民经济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绩效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力企业生产部门的发展, 但是仍然存在不完善之处, 难以充分发挥对电力企业的积极作用。
首先, 电力企业生产部门缺少绩效文化。由于我国电力企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 缺乏市场监管, 降低了企业绩效文化建设力度。另外, 电力企业长期受重视生产、轻视管理的传统思想观念束缚, 影响了员工绩效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发挥。其次, 员工绩效指标制定不够合理。一方面, 生产部门的员工绩效目标与企业总目标不相适应。多数电力企业制定绩效目标来源于企业盲目追求的全面性, 使绩效目标不能符合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要求。另一方面, 员工绩效标准不具科学性, 主要表现在绩效指标不够全面, 且忽略企业长期目标。最后, 员工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 主要包括绩效管理责任未能有效落实到个体、绩效管理与日常管理脱离、缺少绩效沟通和反馈机制等问题, 对电力企业生产部门的员工绩效管理不利[2]。
三、生产部门员工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
1. 加强生产部门员工绩效文化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生产部门员工绩效管理工作, 企业有必要加强绩效文化建设。首先, 电力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战略管理体系。受传统电力企业垄断地位的影响, 企业绩效文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所以, 企业加强员工绩效管理教育, 以增强员工的绩效管理认识能力, 使员工更好理解绩效管理的内涵。其次, 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是企业绩效管理的主体, 而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 所以企业有必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促进员工理解和认识绩效管理工作的重点, 增强员工对绩效管理的适应能力。最后, 电力企业生产部门对生产和管理应有正确认识, 既要重视生产, 又要重视管理, 进而为员工绩效管理营造良好的绩效文化氛围[3]。
2. 企业制定合理的员工绩效指标
为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生产部门的员工绩效管理工作, 企业有必要制定合理的员工绩效指标。首先, 制定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绩效目标。一方面, 企业绩效目标要依据企业发展战略而制定, 不可过于追求目标的全面性, 突出重点目标, 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考核。另一方面, 建立完善的生产部门绩效管理体系, 有效分解公司战略目标, 并及时反馈战略执行情况, 以加强绩效管理体系的完善。其次, 科学制定绩效标准。对于专业的电力企业业务人员, 应设置细致的考核指标, 使员工明确战略导向, 并对绩效目标逐一考核。对于非专业的业务人员而言, 也应设置合理的明细的绩效指标, 符合业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并进行严格的考核。
3. 加强企业生产部门的员工绩效管理
加强生产部门员工绩效管理工作, 是确保绩效管理有效的关键。目前, 我国电力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绩效管理工作, 但是在工作开展中存在问题。为此, 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 将绩效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其次, 绩效管理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最后, 加强绩效沟通和反馈[4]。
四、结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电力企业有必要加强管理, 促进电力企业更好发展。为此, 电力企业必须对现有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以采取有效策略, 促进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员工在电力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主观能动性作用, 对电力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所以, 企业加强生产部门员工绩效管理问题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王彦霞.企业中管理类知识员工的绩效考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 2010.
[2] 孔海花.车间—任务型企业生产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 2011.
[3] 马俊.员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 2014.
关键词:员工价值生命周期大型企业新员工 培训
新入职员工是企业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他们从学子转变成为企业人的过程中,要想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就必须重视新员工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员工是公司的未来和希望。如何结合新时代新员工的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模式的设计,从而使新员工将个人所长和企业需求相结合,保持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利用其特点,快速在企业中找到定位,这些是人力资源部门在开展培训策划时重点要考虑的内容。
一、新员工的特点与现状
(1)心理上存在适应期
由于新员工刚刚步出校园进人企业, 面临一个完全崭新的工作生活环境, 从心理上会产生全新世界的新鲜感以及完全不熟悉的陌生感,也会因为对未来的不可预知而带来些许的畏惧感,甚至对于不符合自身特点的事物产生排斥心理。另外,新时代的新员工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他们的价值观、态度、为人处事的方式比较个性化。这些都会促使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都表现的生疏和不适应, 需要一个良好的机制帮助他们调整,增强新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尽快实现由学生向员工角色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企业文化,岗位规范,岗位胜任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和掌握,尽快进人岗位角色, 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学习能力强,可塑性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
新入职员工成长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环境下,擅长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习。且由于新员工较为年轻,刚从高校毕业,且受家庭生活方面的干扰较小,同时因为没有即成的工作经验对新的理性科学的排斥和干扰,所以对于新的理性科学的吸纳能力较强,因此, 新员工突出表现为学习能力较强,接受新事物快速,短期内提升空间大,具有潜力大,可塑性强的特点。
(3)多元化特征明显
大型生产制造型企业因具有生产流程严密、工艺技术复杂、建设投资庞大、生产技术先进以及产品或者行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服务性等性质特征,所以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往往实操型生产技能员工是大型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生力军,所以新员工呈现明显的所学专业的多样性和专业性特征。且由于部分行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新员工的很多技术技能类的培训无法从外部市场直接获取或购买,所以大型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培训,特别是专业技术和生产技能类的培训更多的依靠内训,即依靠组织内部培养的内训师进行课程开发以及利用内训师开展内部员工的培训。因此相对而言,新员工及其培训的多元化特征明显。
二、员工价值生命周期理论
根据企业员工价值生命周期理论,一个新员工在一个企业里某一个岗位上的价值, 可以按照6 个月为一周期分为4 个阶段。
图1中国企业的员工价值生命周期在0至6个月的“学习投人阶段”,在第7 个月到第12 个月的“价值形成阶段”,从第13 个月到第18 个月是“能力发挥阶段”,第19个月起到第24 个月是“价值提升阶段”。各阶段特点见下图。
图2中国企业价值全生命周期阶段特点三、培养模式设计
在0至6个月的“ 学习投人阶段” , 员工主要希望能找到“ 两个定位” 。一是公司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定位,个人在公司里如何发展,这份工作是否能帮助培养个人今后职业生涯所需要的技能?二是个人在团队里的定位: 即公司及部门(或项目小组)里的团队成员对这个岗位及个人的要求是什么?在这个阶段, 员工对公司基本上不创造明显价值,企业通过丰富多样的培训形式,在短时间内将公司概况、企业文化、理念、总体工作要求等内容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快速了解企业及要求,从而为快速融入企业打下基础。
在第7 个月到第12 个月的“ 价值形成阶段”,员工比较在意自己在企业中和在周期亲朋好友及技术同行中的的地位作用、和价值。通过相关专业部门交叉学习、网络学习等形式,了解相关专业的工作方法、技术流程、管理方式,员工会对工作相关专业线的流程有清晰的认识,有整体感,从而找到在企业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中,找到相互间的衔接点,为工作衔接和跨部门的工作做好的准备。
表1培养模式设计
时间周期培训阶段培训形式培训内容0至6个月集中培训军事训练 、团队训练、专题课程、参观实践、交流座谈和小组讨论。情况介绍和工作要求、企业文化、安全知识、综合素质训练等。第7到12 个月轮岗培训相关专业部门交叉学习、网络学习相关专业管理的流程、规范,专业技术工作的要点以及与其他相关专业部门的衔接。第13到18 个月在岗学习师傅带徒弟、网络学习、部门小组学习等形式所在部门岗位的专业技术工作要点、专业管理规范等。第19到24 个月周期考核采用竞赛、考试等形式按照考核标准制定的培训内容。从第13 个月到第18 个月是“ 能力发挥阶段” ,在这个阶段, 员工能力的充分发挥有赖于來自两个不同方向的“两个授权” 。一个是企业给予他提出自己工作思路和想法的空间和机会, 授权他就局部的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改进。另一个是员工自己经过独立的思考,在一
定的范围和时间内, 按照自己的思路, 去尝试一些想法,从而影响到公司各方面的发展。在这一阶段, 着重挖掘的是员工在管理能力、综合素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的潜力。通过师傅带徒弟、网络学习、部门小组学习等形式,全面学习所在部门岗位的专业技术工作要点、专业管理规范等。
第19个月起到第24 个月的“价值提升阶段” ,首先要评估这位员工是否有一定的管理潜能。第二个评估是这位员工的实施能力, 即把想法变成现实的操作能力。根据工作要求和岗位规范,制定考核标准和要求,通过采用竞赛、考试等形式对整个周期的能力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
四、总结
新员工培养是大型生产制造型企业人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员工价值生命周期理论,一个新员工从入职开始,其在企业里的岗位价值按照6 个月为一周期分为4 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特点,新员工的培养模式在价值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阶段设计,每个阶段设定不同的培训形式、培训内容、评估标准和要求、责任人,从而促进新员工保持其优点的基础上快速融入企业从而在企业中找到发展定位。
参考文献:
[1]赵民.员工价值也有生命周期, CO.公司[J].2003,(11):2-3.
[2]李芳.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及培训策略[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64-66.
[3]吴丹楠.员工在线学习培训机制研究——以S饲料集团公司为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Sharon B.Merriam,Learning in Adulthood A Comprehensive Guide(Second Edition) 《成人学习的综合研究与实践指导(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王馨婷, 高海防.以员工为核心的新员工培训[J].人力资源管理, 2009,(9):30-31.
张志刚
2014年8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第13号主席令公布了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标志着安全生产领域的基本法以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新版《安全生产法》一改旧版法律“重经济发展,轻生命安全”、“重整改,轻处罚”的先天缺陷,在安全生产方针、机制、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政府监管和事故责任追究等方面做出了重大修改,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安全发展”战略的强化,体现出党和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典治理安全生产乱象的坚定决心,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安全生产法治保障。
作为一名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安监人员,我要为《安全生产法》的这次大修大声叫好!修正后的《安全生产法》有着许多鲜明的亮点。但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我认为还是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全面加大了事故预防的措施;二是全面提高了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这两大着力点明显是国家上层针对安全生产基础基层十分薄弱、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层出不穷的乱象祭出的新的强大“杀器”。可以预见,这两大“武器”及随后各项配套法规、规章的完善,必将使全国各类安全生产乱象快速实现由“乱”到“治”,进而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好转。
一、强化源头预防,引导企业主动防“患”
新《安全生产法》在强化源头预防方面做了许多规定,这些规定有很多是在原法律规定里既有的。比如新法第18-48条始终在明确一件事,那就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必须依法履行的法定职责至少包括以下几项重要内容——设置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保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考核合格并不得随意更换;保证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合格上岗;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依法履行“三同时”职责;为员工投保工伤保险等等。这些规定无一不是为了落实新法第17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惟其“安全生产条件”合格了,一个单位才可以正常存在,才会有发展和壮大的机会。笔者以为,这是本法自始至终都在强调的最重要的“源头预防”思想的切实体现。
再比如新法第20条也沿袭了2002版《安全生产法》原有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个体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作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只有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才能正常生存和发展,而保证安全生产条件合格的唯一手段,就是需要大量投资去建造或购买大量安全设施,投资去培训合格的员工,投资去确保生产经营场所符合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各项要求。这是确保“源头预防”思想得到贯彻执行的基本保障。因为只有投入大量资金,才能确保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才能使职工处于安全的生产和经营环境中,才能将各级政府的要求和行业协会,以及社会群众的监督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新法在源头预防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增加了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重大违法信息公告制度。如新法第24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了应该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的企业范畴。这类企业一旦配备了注册安全师,就能充分发挥注安师的管理知识和智力优势,帮助这些企业克服安全管理能力过于薄弱的不足,迅速显著提升重点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提供可靠的智力和技术支持。新法38条则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有了规定,这条规定是将行政规定上升为法律的明显体现,该规定源于国家安监总局制定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上升为法律意志后的新法38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 治理情况应该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这项规定旨在通过引导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最终让企业都能学会加强自身安全管理,定期发现和清除隐患。只要企业学会并做到了自我管理,其在防范事故方面的作用远比监管管理部门一年定期几次的监督执法有效得多。这才是源头预防的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然,新法的创新远不止这些。比如为了防止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实习时由于缺乏安全技术而引发事故,修正后的《安全生产法》就在第25条中明确要求“应当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学校应当协助生产经营单位对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这项规定只要能真正应用于实践中,就能有效避免实习学生由于技术水平和防范技能过差而引发安全事故,从而起到保护实习学生和其他职工的目的。新《安全生产法》的源头预防作用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只有将这些规定切实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建立起生产经营单位、职工、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群众五位一体的安全生产新机制,才能起到引导企业主动防范先天事故隐患的目的。
二、提高违法成本,重拳推动企业除“患”
面对《安全生产法》实施12年来安全生产基础基层仍然薄弱的现状,新版《安全生产法》全面体现了乱象须用重典的立法思路。根据对新《安全生产法》的粗略统计,新版《安全生产法》用了19条的篇幅(占全部法条总篇幅的16.7%)阐述了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违法应受的处罚,比旧版法律增加达7条之多。而非新增部分除多数规定可以在执法过程中发现隐患时即“可以”直接处以大额罚款(一般为5万元或10万元以下)外,还全部提高了针对逾期未改正隐患的违法行为的罚款幅度——普遍提高1倍以上,有的条款提高的幅度甚至更高。不仅如此,为防止企业及其相关人员以各种理由拒不执行安全监察部门的整改指令,新版法 律扩大了处罚对象的范围。这一变化明确体现在新法的第94、95、96、98、100、101、102和105条,这些条款体现了“双罚制”的思想,即如因为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要求整改各类隐患或问题,不仅要对单位处以罚款甚至停产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外,还要对“生产经营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罚款的行政处罚(分别处以1万元以下、1-2万元或者2-5万元的罚款),这种“双罚制”的规定对各类企业及其直接责任人员绝对是一把利剑,将有效推动企业及其有关人员主动除“患”。
当然,罚款只是行政处罚中的经济手段,针对那些以各种理由拒不整改重大安全隐患的“老赖”行为,新版《安全生产法》还有更绝的手段——建立了严重违法行为公告和通报制度。新法75条明确要求“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库,如实记录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告,并通报行业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这是针对实践中一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不怕罚款怕曝光’而出台的针对性法律规定。如果这些企业仍象以前一样拒不整改重大违法行为,一旦登上了安监部门的“黑名单”,国土、投资、证券监管等单位就可以采取联合制裁措施,逼着企业正视自己的违法行为。这条规定有助于建立安全生产的失信惩戒机制,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促进企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面对如此严厉的法律规定,只要安监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硬起来、严起来,将这些法律规定落到实处,可以想见,过去那种各类单位将监管部门的整改指令束之高阁置之不理,或将整改要求极尽拖拉之能事消极对待的现象必将消于无形。这种严惩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违法行为的做法,必将有效推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进而逼迫企业主动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创造无“患”安全企业。
三、强化责任追究,逼迫企业不敢“出事”
新版《安全生产法》显著加重了对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罚和追究力度。
(一)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面对事故采取何种措施进行了有效约束
新法第106条明确规定,一旦发生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在向上级部门或政府报告的同时,立即组织抢救,且不得擅离职守或者逃匿,否则就将面临降级或撤职处分,并将接受安监部门“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罚款”;逃匿的将处以拘留,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个处罚就到位了。如果再发生事故时,主要负责人隐瞒不报或者逃跑的,只要贻误事故抢救,拘留甚至判刑不说,还要从经济上制裁你!这就是处以主要负责人上一收入的60—100%的罚款。
(二)显著提高了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主要负责人的罚款和责任追究力度。
新法第109条明确规定,发生一般事故,罚款20万元至50万元,较大事故罚50万元至100万元,重大事故处100万元至500万元罚款,特别重大事故则处罚500万元至1000万元;而特别重大事故的情节特别严重的,罚款1000万元至2000万元。这个处罚额度在现行的社会法系里,绝对是罚款额度相当大的法律规定之一。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新《安全生产法》对事故单位和个人执行的是“双罚制”。即不仅要对事故单位进行罚款,还要对单位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和经济处罚。新法91条就有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法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不仅“给予撤职处分”,犯罪的将“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并且“自刑罚执行完毕或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发生的“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 负责人”!这种针对主要负责人的严厉处罚——限制其终身任职的规定可以说以前是绝无仅有,其严厉程度不可谓不重。当然,因为不履职而导致发生事故的,经济处罚也是必然选项,本法第92条就按照事故级别明确了事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接受的经济处罚的幅度——分别处以上一年收入30-80%的罚款。这种对事故负有责任的“双罚制”在我国其他法律中并不多见,可以称得上是严之又严。
上述关于生产安全事故的惩处性法律规定只要落实到位,单单是罚款就足以使一个中、小企业因为资金周转困难而自行灭亡(对大型国企也会起到相当大的震慑作用),更遑论还有针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甚至刑事处罚了。这些规定从法律保障上逼迫企业和其主要负责人应想千方设百计地去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严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以保证企业生命的正常延续和发展,并保证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业历程甚至是人身自由不因生产安全事故而受到影响。
总之,此次《安全生产法》的修改,完全不同于2009年那次细枝末节的缝缝补补,而是在从安全生产方针到机制、从源头防范、事故应急处理和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的一次彻底的大修,这种大修是12年来安全生产实践的重要体现,也是期待未来安全生产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美好愿景。相信随着“安全发展”战略的深入人心,随着大修后《安全生产法》的深入实践,多年来持续紧张的安全生产形势必然得到有效缓解,并将最终根本好转,从而为保障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抓好生产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工农产业融合。近年来,**市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抓龙头企业带动融合。龙头企业是实施“以工哺农”、推动产业融合的载体之一。我市把发展、培育龙头企业作为重要环节来抓,狠抓“引进”和“培育”。按照“谁有能力谁牵头,谁能牵头扶持谁”的原则,在工商登记、贷款贴息、企业用地等方面,对龙头企业予以政策倾斜,使其迅速成长、不断壮大。近两年,全市共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44个,累计完成投资10.2亿元。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粮食加工、油脂加工、棉花加工、果蔬加工、水产品加工等5个农产品加工型重点产业群,全年加工各类农副产品70万吨。
——抓基地配套促进融合。我们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优质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狠抓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全市基本建成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果蔬生产基地、畜牧生产基地和水产品基地。全市农业生产正逐步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
——抓利益共享推动融合。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采取“几提供一回收”、“以养(种)还贷”等方式签订生产合同,确立契约关系,企业指导基地农户按合同要求规范生产,企业严格按合同规定价格收购,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共同体。
(二)抓好生产发展,必须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市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和龙头企业的原料需求以及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实行有标生产、品牌销售,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建设和发展。全市先后发布了柑桔、砂梨等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立了总面积达55万亩的无公害蔬菜、柑桔、水稻基地,白洋柑桔示范基地、问安优质稻示范区被列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按市场需求培育品牌。采取申报名牌产品培育品牌、通过展会宣传品牌、开拓市场推介品牌、招商引资引进品牌等方式,不断提高**农副产品中名优品牌的数量、规模及“含金量”。全市已有27个农产品被国家认定为绿色食品,培育出了**大曲、九龙仙米、环星色拉油、百里洲梨、白洋柑桔、七星台大蒜、玛瑙禽蛋等一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精品名牌。
——按农民要求推广科技。我市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为契机,建网络、搞示范、抓培训、上工程,全面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全市建立健全了四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技推广体系;按照“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要求,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建好“一口池”(沼气池),落实“一张表”(测土配方施肥通知单),推广“一盏灯”(频振式杀虫灯),抓好“一根针”(畜禽防疫)。
(三)抓好生产发展,需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市在这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抓好培训提高农民。认真实施“阳光工程”,实行劳动、农业、科技、教育部门联动,市、镇、村三级联合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规模、层次和效益。全市建立了5个农民工培训基地,开设对口专业,每年示范性培训、转移农民5000人以上。今年上半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00多人,引导从事农产品营销、运输、建筑、中介服务等二三产业“亦工亦商”的农民近3万人。
——促进创业转移农民。我市把引导农民自主创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典型示范、市场连接、“龙头”引路、“大户”带动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农民创业兴业,尤其是鼓励农民直接掌握生产资料,进行经营性创业,实现由“劳务型”向“老板型”转变。同时争取更多的能人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形成滚雪球式的创业叠加效应,努力提高农民的资产性收入。
——建立协会组织农民。按照“依托一个产品,建立一个组织,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通过政府引导和农民自发组织相结合,放手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狠抓农村个体运销大户、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培植和扶持了一批购销实体、种植能手和专业大户,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综合竞争能力。目前,全市已发展各类专业协会84个,农村经纪人队伍达1万多人。
(四)抓好生产发展,必须认真落实党的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市近年来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认真贯彻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
购置补贴、重点粮食品种最低保护价收购等惠农政策,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调控,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今年全市安排农林水支出1304万元,比去年增长102.79%,农业切块项目安排591万元,比去年增长97%。上半年,全市已发放粮食直补资金达873万元、柴油化肥综合补贴650万元、早稻良种补贴88万元,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是改善农村交通条件。近三年市、镇、村三级道路改造建设共投资1.5亿元,建成县道4条66.6公里,乡镇道路170条1200.7公里,村级公路176条1267.4公里,形成了市、镇、村之间公路互通互连,全市198个行政村到市区半小时直达的三级路网格局。计划再用三年时间,完成通村公路硬化工程631.3公里,达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标。二是提高水利设施水平。近年来,全市已先后完成下百里洲江堤加固等一批大型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上百里洲江堤整险加固、中小型水库整险、末级渠系等项目进程明显加快。今年以来,先后投资1.34亿元,完成土石方80万方,修复水毁工程12处,完成渠道硬化29公里,渠道清淤40公里。三是采取得力措施,提高农田产出能力。
【生产员工安全生产文章】推荐阅读:
生产车间员工辞职报告09-21
企业员工安全生产培训资料05-25
员工安全生产职责的主要内容11-28
生产部员工管理制度10-03
生产部门员工个人工作总结11-07
生产车间员工半年工作总结11-24
员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A10-14
生产管理中心先进班组优秀员工评选细则09-25
生产部员工XX年工作总结发言06-02
生产车间安全文章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