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质量保证措施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猪质量保证措施(推荐10篇)

生猪质量保证措施 篇1

一、范围

本措施规定了猪场组织、技术、投入品的采购、加工、保管、产品检测与管理、产地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本措施适用于有一定规模的集约化猪场。

二、引用措施准则

NY5030-2001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5031-2001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5032-2001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5033-2001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三、组织措施

1、场长职责

①制定饲养品种、决定全年生产计划。②制定技术人员和饲养员的生产岗位。③制定猪场生产管理制度。④负责对饲养员定期健康检查,按国家规定的传染病人员不得从事本行业工作。

⑤检查督促饲料原材料、预混料及其他添加药物,保证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兽药。

⑥负责督促检查技术员做好各项的生产记录工作和档案建立工作。

⑦负责外来人员参观猪场的审批权限。

⑧负责活猪销售头数、重量、单价、销售地的记录工作。

2、技术员职责

①协助场长制定环境卫生消毒制度,建立免疫程序,做好猪场保健工作。

②负责检查投入品(如原材料、预混料、兽药、疫苗)的质量。③负责配种、免疫、治疗、猪只转移、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并做好记录及建立档案工作。

④负责检查生猪饮用水源头水质情况,保护饮用水安全、卫生。⑤定期投放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及时无害化处理。⑥遵守场内制度,不准对外出诊治疗和猪的人工授精工作。

3、饲养员职责

①负责清扫和清洗猪舍内粪污水,保持地面干净。②不准串栋,不喂霉变饲料。

③进入生产区必须严格消毒,更换工作鞋、工作服,工作服要经常洗,保持清洁卫生。④不准从市场购买猪肉和其他肉类,所有吃肉问题由本场解决。⑤注意观察猪群,发现猪只有异常现象,如咳嗽、食欲减少,尿赤、粪稀或粪硬变化,应及时向兽医人员或场长报告。

⑥负责炎热气候把卷帘卷起来,冷的天气把卷帘放下来,做好舍内空气通风,新鲜和保温工作。

⑦每天下班前检查饲料槽,将剩余的和地下的废料清扫装回饲料袋,不可随便扫落于水沟周围,防止招惹老鼠、鸟粪、生虫等,应及时清理饲料槽内饲料。

四、技术措施

1、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技术措施 ①卫生管理制度

整理:清理出要不要的物品,不要的即给予处理,猪场四周杂草给予割除。

整顿:要留用的物品能随手取得,并加以定位、定量,改善猪场空间,以使工作环境一目了然。

清扫:定期清扫,检查畜具与设备,检查猪舍的设施、屋顶,以顺利维持工作效率的场所。

清洁: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②卫生防疫制度

防疫:从外地新引进的种猪或猪苗,必须隔离观察20-30天,经场内兽医人员检疫,确认无病健康的猪方准进入猪舍并群。

消毒

①场内外环境、蓄水池消毒,每月安排三次。用高压水枪,用2%菌毒敌喷雾,用2-3%烧碱水进行交叉消毒。

②空栏猪舍消毒,每批猪调出后的空档猪舍彻底用烧碱水消毒3-6小时后,水洗,干燥数日后进猪。

③产房消毒干净后,方可准许临产母猪进入产房。④免疫

主要免疫种类:猪瘟、乙脑、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链球菌、口蹄疫等。

免疫程序操作,遵照标签注明方法、剂量进行接种。兽药 :使用兽药严格遵守有关停药期的规定。

2、病死猪处理:按GB16548处理,猪场不准出售病猪、死猪。

3、灭鼠:定期投放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做好无害化处理。

五、投入品的采购、加工、保管

符合品种特征、色泽新鲜一致,无发霉、结块及异味、异嗅的原料。

1、投入品的采购

①原材料采购。采购玉米、豆粕、麦皮、鱼粉等原材料,从感官要求符合品种特征,选择色泽新鲜一致无发霉、结块及异味、异嗅的原料。

②兽药采购:必须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和《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允许使用抗寄生虫药和抗菌药及使用规定》中选购。

③预混料、添加剂采购 具有产品标准编号; 具有生产许可证号; 具有产品批准文号;

本产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

农业部颁布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目录》和《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执行。

④疫苗采购:新罗区畜牧水产局指定供站或新罗区生猪产业协会疫苗供应点采购。

⑤饮用水符合《NY/T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规定》的要求。

2、投入品的加工 ①配合饲料加工

机械设备清洗:配合饲料生产前,应清洗、检查饲料加工机械设备,加工企业的卫生条件符合GB/T16764的要求;

加工程序:先大量后小量的原则进行; 建立档案:各批次生产的配合饲料产品均保留样品,注明采样人、饲料品种、生产日期、批次、生产负责人,保管三个月;

禁止在饲料中额外添加砷制剂、镇静剂、ß兴奋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

3、投入品的保管 ①原材料的保管

清理仓库:原材料进仓之前,必须要清理仓库,把先进仓的原材料清理出来,堆放在前面,清扫木地板。禁止后进仓的原材料压在先进仓的原材料上面;

原材料应分类堆放在清理出来木地板上面;

配合饲料成品按类别堆放,先生产的先用,严防霉变、结块。②兽药、疫苗保管

猪场药房不准放其他工具,其他工具应放在工具间,兽药按照抗菌药、驱虫药、消毒药分类保管,放在架于上面;

疫苗放在冰箱内,按标签要求冷藏保管; 饲料产品、兽药都必须造册登记; 所用过的麻袋、兽药瓶、疫苗瓶都要收集起来,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产品检测与管理

1、产品标准

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的无公害生猪。对人类健康和动物无害,对环境也不会造成公害。

2、产品管理

①对动物耳标免疫标识的管理:无公害生猪耳标由协会生猪调运部保管和发放。技术部根据猪场的生产记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符合无公害生产操作规范和有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生猪调运部开具证明,发放耳标。

②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齐抓共管保品牌

市、区畜牧主管部门,对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基地场,从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养殖用水等生产投入品源头上加强管理,形成上下齐抓共管,以保质量安全。

③区检疫检验站负责开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七、产地环境保护

1、产地环境要求

①防止污染,相对隔离。

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坐北朝南、排水良好。养猪场应严格执行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进料与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和疫病传播。

②防疫合格、设施齐备

生活区与生产区严格分离,建有围墙、防疫沟、绿化防疫带,排放的生产用水和废弃物应符合GB8978的规定。

2、污道和净道:要求污道和净道分开,互不交叉。

生猪质量保证措施 篇2

1 影响生猪屠宰检疫质量的因素

1.1 不健全的生猪屠宰管理制度

就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主要有商贸及畜牧两部门进行管理, 内部管理机构较为混乱, 相关法律法规中无明确作业细则, 责任落实不到位, 未真正形成有效的管理审查制度。此外, 在实际检疫中工作人员没明确区别合格与不合格的肉品标准, 对不合格肉品的无害化处理力度不够, 导致整个检疫工作出现混乱局面。

1.2 薄弱的屠宰检疫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缺乏系统科学的操作流程, 各项监督管理工作未能真正落实到位。如部分基层地区, 因屠宰地点与时间不统一, 检疫管理本身就存在较大的缺陷。另外, 相关检疫人员缺乏科学的指导与督查规范, 相关检疫准宰、申报、同步检疫等工作管理不到位, 后期不合格肉品的监督管理工作更是无人问津。

1.3 检疫人员良莠不齐的综合素养

我国现有检疫人员综合素养良莠不齐是阻滞整个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重要因素[2]。检疫人员的综合素质情况处于断层局面, 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经验, 但不重视使用先进设备;而年龄偏小的检疫人员虽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 但缺乏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

2 提高生猪屠宰检疫质量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检疫制度

保证生猪屠宰检疫质量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检疫制度[3]。在我国, 《动物防疫法》虽已颁布多年, 然而在部分省市尚未真正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因而, 各省市地区、各级动物管理防疫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检疫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自身情况, 制定有地方特色的实施细则, 不断建立健全检疫制度, 为生猪屠宰工作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2.2 加大检疫管理监督力度

在各部门间应落实具体责任, 明确部门间的工作细则与职责, 对各项事务的管理与监督执法工作加大力度[4], 协调各方互助协作, 有效提高整个检疫质量。一方面, 检疫人员应以身作则, 严格按照国家规章制度进行执法办事, 规范检疫工作, 提高工作成效;另一方面, 检疫人员可加强屠宰户的守法经营与危机意识, 切实履行责任意识。

2.3 提高检疫人员综合素养

首先要提高检疫人员综合素养, 相关监督部门制定专业技能培训课程, 逐步提升检疫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水平, 提高其操作能力。其次应加强对检疫人员进行管理与监督, 严格实行人员考勤制度, 对表现出色人员可给予嘉奖, 而不服从安排、出现严重违纪行为的人员则应当给予处理。最后应加强对人员的思想教育, 不断培养其强烈的责任心, 树立尽责、爱岗敬业的良好道德形象。

3 结语

总而言之, 为提高生猪屠宰检疫质量, 相关部门应首先从建立健全管理监督制度着手, 进一步加强各项检疫工作的监督, 不断提升检疫人员的综合素养, 让其作好作好各项检疫工作, 从而保障市场流动肉品安全、可靠, 让消费者能吃上安全、健康的放心肉。

摘要: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者对猪肉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肉品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还注重肉质鲜美。然而, 在实际生猪屠宰时常常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检疫质量降低。为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保障其身体健康, 找出影响生猪屠宰检疫的原因, 并提出提高检疫质量的措施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生猪屠宰检疫,影响因素,质量,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平, 王学文, 殷宪强.提高生猪屠宰检疫质量的思考与建议[J].宁夏农林科技, 2014, 55 (8) :69-70.

[2]隋永永.影响猪肉安全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 9 (4) :184.

[3]凌钦润.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影响肉质的风险因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14, 20 (13) :136.

直击生猪疫病 求解防控措施 篇3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经历几次大起大落,就像股市一样充满风险。根据资料显示,2006年至2007年,猪蓝耳病暴发使生猪存栏数量明显下降,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然而,猪肉价格回到正常水平没多久,2011年爆发的腹泻病又给猪仔存活率带来严重影响,猪肉价格再次出现较大波动。

不难发现,养猪业的每一次起伏,很大一部分是由生猪疫病流行所致。我国养猪量居世界第一,猪病防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尽管如今防控手段已有很大改善,但猪病难控的局面仍然客观存在。

猪病难以控制究竟与哪些原因有关?如何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控制猪病的发生?近期,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系主任、国家生猪产业体系猪病防控岗位专家姜平教授接受本刊专访,就上述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记者:近年来,猪瘟、蓝耳病等疫病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且生猪疫病越来越复杂。在您看来,猪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下降,是否与这些免疫抑制性疾病有关?

姜平:我国很多猪群免疫水平低下,确实与猪瘟、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病原有关。这类传染病原可以相互作用,一旦猪群受到其中一种病原感染,很可能引发其他病原感染。我国政府和养殖企业对这些疾病的防控十分重视,采取了疫苗免疫接种、分群或“全进全出”等综合性饲养管理和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等办法进行防控,使得这些疾病得到了较好控制,急性爆发和流行正逐步减少。但亚急性、温和型病例却时有发生,发病过程和经济损失与饲养管理条件和应激密切程度相关。

记者:以猪蓝耳病为例,此前相关人士说已得到控制,但您认为并没那么乐观。那么现在您的看法是否有所改变?

姜平:我国猪蓝耳病毒的流行十分广泛,极大部分猪场都存在带毒现象,因此猪群的免疫力普遍较低。而且这种病毒的基因很容易变异,猪瘟疫苗免疫抗体常常达不到理想水平。就蓝耳病来说,我国和世界很多国家一样,分为美洲型和欧洲型两种血清型病毒。美洲型病毒存在很多基因亚型,高致病猪蓝耳病病毒就是其中一种,它的基因和毒力都很有特点,所以被单独命名。同时,猪群中还存在很多其他亚型的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它们的毒力和抗原性均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一旦时机成熟,很可能形成新变种。

当前我国普遍采用蓝耳病活疫苗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效果还是很理想的,而且养殖户对该病的综合性防控管理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所以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猪蓝耳病防控现状比较乐观。但我认为,现阶段我们应该加强对蓝耳病抗体检测和变异毒株的检测,加快研究开发安全性和有效性更高的疫苗,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要进一步改善猪群饲养设施和设备,减少次生危害。

记者:您研究蓝耳病多年,对于它的流行规律有什么发现?怎样对该病进行有效防控?

姜平:纵观国内外蓝耳病病毒的流行情况可以发现,这种病毒的流行有一定规律,大约5年一次大流行,3年一次小变异。该病1996—1997年在我国第一次爆发并流行,2001—2002年为第二次,第三次则是在2006年,且不同时期的病毒基因序列均有不同程度变异。近年来,学者们发现,该病毒基因、毒力和抗原性仍在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频繁的人类活动和猪群活动、不同生物种和病毒间的相互作用等都可能引起病毒基因变异。

我们发现,该病发病与否与该病病毒的感染状态关系较大,短期内如果猪体内病毒大量增殖,发病的可能性就很大。病毒的感染状态主要取决于猪群的免疫状况、饲养环境以及猪群中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情况。同时我们还发现,该病的死亡率、发病持续时间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猪群的管理水平、预防性用药成本和猪的市场价格有一定联系。因此,我认为除了加强病毒变异的监测,把握正确的疫苗免疫程序和接种时间,减少疫苗接种给猪群带来带毒压力之外,还要进一步改进饲养管理条件,提高卫生水平,避免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

记者:现在市场上有哪些防控蓝耳病的疫苗?养殖户怎么选择合适的疫苗?

姜平: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两类,其中,活疫苗有很多毒株,包括高致病性活疫苗(JXA-1R、HuNan112、TJM-92)、传统毒株活疫苗(R98和Ch-1R)以及进口的VR2332传统毒株活疫苗。一般情况下,活疫苗有基因重组和毒力反弹的风险,对不同亚型的流行毒株保护作用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选择疫苗不可盲目,应该根据流行毒株的情况,选择适合的疫苗,并注意疫苗免疫程序。此外,也不要忽视“全进全出”和分段饲养管理方法、封闭饲养和发病猪血清驯化技术等综合性防控措施的作用,同时,预防保健用药也可以防止细菌性病原混合感染,减少发病死亡率。

记者:猪圆环病毒也是危害很大的生猪疫病,您用8年时间研发了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能否谈谈这段经历?疫苗的效果如何?

姜平:1998年我在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兽医学院进修时就注意到了这种病毒,因为该病1997年首次在加拿大暴发时曾引发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当时我们研究组利用PCR方法对江苏省几个猪场送检的临床病料进行了检测,均为阴性。2001年年底我回国,发现很多规模猪场出现了“高热综合症”,尤其在夏季,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那段时间,实验室收到很多病料,我们也实地调查了近百个猪场,在对病原进行检测之后,发现很多病例都存在蓝耳病毒 (PRRSV)和圆环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的情况,而且猪体感染的试验证明,这两种病毒同时感染明显增强了致病作用和临床发病程度。

当时我们对发病猪的内脏和淋巴组织悬液进行了灭活处理,然后做了免疫接种,发现这种方式对控制临床急性发病有一定效果,我们猜想也许灭活型疫苗对该病具有保护作用。这就激发了我们的研究兴趣,于是研究小组开始了该病灭活型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当时国内外均没有关于该病疫苗研究的消息。在克服了病毒培养、灭活、免疫佐剂、疫苗质量标准制定等难题后,2007年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SH株)获得了农业部批准,开始进行临床试验;2010年8月在国内第一个获得新兽药注册并成功上市。目前,该疫苗由洛阳普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江苏南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销售量达5000多万头份。

nlc202309011502

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它可以有效降低生猪感染该病的几率,降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能有效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它还打破了进口疫苗对国内市场的垄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记者:我了解到您有一项关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课题入选了2013年教育部科技研究重大项目。此次研究主要针对哪些问题?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姜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也就是俗称的猪蓝耳病,这个课题也入选了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周期为5年,属于应用基础研究。我们主要是想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该病毒的免疫逃避机制,解析病毒免疫调节相关蛋白,寻找新型疫苗的靶向分子和蛋白,最终目标是为了研制新型光谱疫苗。目前,我们已经在猪肺泡巨噬细胞中发现了两种与该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的蛋白,还在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记者:政府一直号召加强对生猪疫病的防控。作为这方面的专家,您认为目前我国防控工作面临哪些难点?对于科学防控您有何建议?

姜平:我国猪品种单一,50头以上规模化猪场估计有30%~40%,规模化程度差异很大,饲养管理方式和生物安全控制相对落后,种猪群饲养标准化程度也比较低。而且我国猪病复杂,上世纪60~80年代的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三大猪病依旧存在,猪蓝耳病、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等新的猪病不断出现并流行。这些都使得我国猪病防控面临诸多困难,尤其在猪场设计、饲养管理方式、生物安全控制措施、环境控制、疫苗品种、药物质量、疫病诊断技术和兽医技术队伍建设等方面均有不足。

当前,在猪病防控方面,我们应该进一步理解和贯彻落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控、群防群控、果断处置”工作方针,在农业部统一领导下,科学设计规划布局养猪规模,引进、学习、推广先进的养猪技术,建立种猪场疫病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高技术人员培训和技术推广,重点抓好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预防和控制,不放松猪圆环病毒和气喘病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同时,还应该鼓励科研机构的临床试验研究,进行科技集成,及时转化最新科技成果,组织科技力量,进行集中攻关,控制猪伪狂犬病和猪流行性腹泻等疫病的重新发生和流行,确保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创新的?对生猪疫病研究而言,怎样才能实现创新突破?您下一步有什么研究计划?

姜平: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和生命力。我国猪病研究有很长的历史,也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如何利用这些成果也是创新。对于我们猪病研究人员来说,创新必须在关注国外疫病流行动态、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养猪特点和猪病流行情况进行,一旦确定目标,就必须根据计划逐步实施,坚持不懈。

现在,由于蓝耳病病毒致病机制和免疫机制仍未明了,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效率也未达到理想效果,同时猪圆环病毒带毒混合感染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免疫抗体和野毒抗体仍没有被鉴别出来。所以,未来5年,我们主要还是围绕这两种疾病的致病和免疫机制、诊断和免疫防控技术开展研究工作,争取为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生猪屠宰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 篇4

为了全面提高生猪屠宰的质量安全水平,保证出厂(场)猪肉完全合格,使消费者买得放心,吃的安心,根据《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全国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我们郑重承诺:

一、守法经营。我们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按照标准进行检验,确保猪肉产品质量安全。

二、诚实守信。作为政府许可批准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我们将恪守职业道德,坚决杜绝和抵制一切违法、违规和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三、严格收购。生猪收购严格执行索证制度,每头生猪进厂(场)时必须带有检疫证章、耳标、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及车辆消毒证明等有关证明,拒收经检测瘦肉精阳性和注水生猪。

四、严控质量。建立严格的生猪进厂验收制度、台帐管理制度、肉品品质检验制度和不合格肉品召回制度,生产的肉品必须经检验全部合格,并加盖检疫、检验印章,方能出厂(场)。保证不屠宰加工病死猪、注水猪等违法行为,屠宰环节检验出的病害肉全部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实行追溯。建立生猪进厂验收制度和台帐管理制度,实现肉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六、积极配合。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自愿接受指导;完善统计报送制度,按规定按时报送各项数据和报表;发现未经检疫或来源信息不完全的生猪,有义务及时报当地动检部门处理。

承诺企业: 绵阳市东方肉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负责人:李田米

生猪质量保证措施 篇5

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为了确保本企业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努力营造安全、卫生、放心的肉类食品消费环境,我们作为生猪定点屠宰加工企业郑重承诺:

一、守法经营。我们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按照标准进行检验,确保猪肉产品质量安全。

二、诚实守信。作为当地人民政府许可批准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我们将恪守职业道德,坚决杜绝和抵制一切违法、违规和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三、实行追溯。建立生猪进厂验收制度和台帐管理制度,建立肉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制。

四、严格收购。生猪收购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每头生猪进场时必须带有免疫耳标、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车辆消毒证明和非疫区证明。坚决不收购无检疫证明或临床表现不健康的生猪,不屠宰加工注水猪、病害猪和含“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生猪。

五、严格检验。宰前、宰后实行严格的检疫检验制度,保证做到按规定实施“瘦肉精”批批检,发现阳性的立即报告监管部门,做到检验记录完整,经检验合格的生猪产品加

盖检疫合格章和肉食品品质检验合格章,随货通行附有产品检疫合格证明、肉食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和车辆消毒证明。

六、确保安全。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制度,对宰前发现的疑似病猪进行隔离观察,对死猪、屠宰过程中发现的病害肉按照《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试行)》及《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病害产品无害化处理率100﹪。出场产品若出现质量问题,本企业无条件接受监管部门依法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本企业诚恳接受相关部门及广大消费者的监督,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对本企业提出批评意见。

联 系 人:

承诺企业(盖章):

单位负责人:

生猪质量保证措施 篇6

1、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原材料购买时,仓库管理部门应依据《原材料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收料,依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完成检验,决不能让不合格的产品进厂制造。

2、制造过程质量检验

质检部门对制造过程的在制品均应依“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和“标书要求”的规定实施质量检验,以提早发现问题,迅速处理,确保在制品质量;

制造产品时,应该统一管理;

制造部门在制造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除应依正常程序追查原因外,不良品当即,以杜绝不良品流人下一制造过程。

3、产品制造完成及出厂前质量检验

产品制造完成时,应该对产品统一存放,不得与杂物堆放在一起,经免产品有损坏;

产品出厂前,应该对产品再次进行严格检查,是否完全符合标书的要求,一旦有不符合的,马上剔除,立即重新制造,直到所有产品都合格为止,方可出厂。

3、现场安装

产品完工,到客户现场进行安装时,确保不能干涉客户正常经营情并征得客户同意后,方可进行安装;

在安装的过程中,不得随意破坏客户原有的东西,如需要改变原有的,必须征得客户的同意,才可以进行;

生猪质量保证措施 篇7

1 生猪生产的现况

本县生猪生产是一个传统的产业,是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尤以母猪饲养多、品种好,扬名省内外,是江北仔猪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仔猪远销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按照常年,全县存养生猪50万头,其中母猪9.5万头,年出栏肥猪82余万头,仔猪78万头。但自2005年以来,本县生猪生产同全国形势一样,生产效益下降,有不少养殖户亏本严重,到2007年春天存养量跌到最低谷。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县存养生猪30万头,比常年下降40%,能繁母猪5.8万头,比常年下降39%。生猪存栏量的下降,造成了生猪及猪肉市场短缺。生猪收购价格2007年以来一路攀升,从1月份的9元/kg,到目前达到14元/kg,比去年同期上涨159.2%;仔猪销售价14元/kg,比去年同期上涨180%,猪肉价格达到了22元/kg,同比上涨一倍,对此政府和广大居民的十分关注。

2 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造成生猪存栏量下降和生猪及猪肉价格猛涨的主要原因有四个:

2.1 玉米等饲料原料涨价

目前,玉米价格达到1.64元/kg,比2005年同期上涨41%,这样,使饲养成本剧增,饲养效益下降,影响了生猪饲养者的积极性。

2.2 生猪疫病增加

一些猪病,尤其是2006年猪高热病的影响,饲养户和饲养场猪出栏后不敢填栏,导致了存栏严重不足,空圈户增加。

2.3 母猪存养下降

自2005年底以来,由于仔猪价格低,影响母猪繁殖的疾病增多,饲养母猪不赚钱,导致了饲养户大量淘汰母猪,母猪存栏量严重下降,使得目前仔猪供应不足。这是当前猪源不足的主要原因。

2.4 从事生猪饲养的农户减少

原有60%的农户从事生猪庭院饲养,而当前仅有30%的饲养,导致了社会饲养数量减少。同时,一些规模饲养户受疫病影响,多数怕担风险,而转到了从事劳务输出等其他行业,这个现象也使社会上生猪存养量减少。

3 关于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生猪生产是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产业,其存养量多少,直接关系着猪肉上市量的多少、关系市场供应和消费、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也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这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生猪生产,把它作为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一直强调落实强有力的措施,保证养猪业健康发展。面对当前形势,结合当地实际,建议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3.1 落实补贴政策,保护母猪生产

母猪生产是生猪生产的源头。按照上级生猪生产及“二元母猪补贴实施意见”,制定落实当地生猪生产的补贴办法,鼓励和调动农户从事母猪生产的积极性,本县确保新增母猪5 000头,稳定母猪存养量,增加母猪生产能力,年繁殖优质仔猪100万头,提高仔猪供应能力,缓解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对市场的影响。

3.2 搞好信息引导,指导生猪生产健康发展

畜牧部门及时搜集全国生猪生产的信息,包括存栏量、猪肉市场供应、猪场建设、猪病动态及防控、生猪及猪肉价格、饲料价格、生猪生产预测、生猪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信息,结合本县实际,认真分析论证,预测发展趋势,计算生猪生产效益和盈亏线,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到广大饲养户和生猪加工、购销单位和个人,引导广大农民和生猪加工、流通企业健康、高效地发展生猪生产。

3.3 切实搞好疫病防治, 加强动物疫病预警机制

为保障生猪生产健康发展,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落实防疫经费, 解决好防疫人员的基本工资待遇, 形成县、乡、村完善的一级抓一级、重点在村级的生猪疫病防疫网络, 解决好最基层的生猪防疫治病问题。同时, 对饲养者大张旗鼓地宣传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组织搞好威胁生猪生产发展的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疫病的强制免疫, 确保防疫密度和效果, 减少因疫病对生猪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

3.4 鼓励发展标准化规模饲养

规模化饲养是增加生猪饲养量、提高猪病防治水平、产生规模效益的重要措施, 也是有效抵御市场冲击、建设生猪龙头企业货源基地的重要依托。为此,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对饲养规模较大的养猪场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用于基础设施配套, 提高规模猪场的生产水平。研究出台扶持生猪生产的保险政策, 提高生猪生产者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5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 为提高生猪产业化水平, 打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农业部采取措施稳定生猪生产等 篇8

今年以来,全国生猪价格整体保持上涨态势。

农业部相关负责同志近日指出,当前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养殖成本快速上升推动。今年1-5月份,全国玉米平均价格2.16元/公斤,同比上涨11.2%,比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上涨20.7%。二是生产规模压缩调整。2009年9月开始,生猪价格连续9个月下滑,累计降幅20.2%,猪粮比价连续23周低于盈亏平衡点,养殖户亏损面一度达到58.2%,部分养殖场户缩减养殖规模。三是去年异常气候导致仔猪死亡增加。受去年入冬较早、气温偏低等影响,一些地区出现仔猪成活率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

由于当前各地养殖场(户)补栏信心回升,后期生猪生产有基础,猪肉市场供给有保障;但受去年上半年行情低迷、一些养殖场户调整母猪存栏结构等因素影响,生猪市场价格仍将维持较高价位,下行空间有限。

针对当前形势,将采取以下六项措施,进一步稳定生猪生产发展,保障市场有效供给。

一是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督促各地尽快落实已经下达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和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确保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尽快落实到场户,进一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生猪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二是深入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继续加强生猪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改造,改善设施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比重。继续开展生猪生产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强化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遴选生猪典型示范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三是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下发《关于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养殖场户改进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生猪生产水平。结合农村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技术优势,强化生猪养殖关键技术培训,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四是进一步规范种猪市场秩序。组织开展以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为重点的畜牧法执法检查,强化对种猪场种猪质量检测,提升种猪质量水平。督促各地规范种猪场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与发放,加强县市种猪扩繁场生产经营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劣质种猪行为。

五是切实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生猪重大疫病基础免疫,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强化流通环节检疫监管。强化应急准备,坚决果断处置突发疫情。積极推进种猪场垂直传播疾病监测净化工作。

六是继续加强生产监测与信息引导。进一步强化生猪等主要畜禽生产和市场监测,密切跟踪生产和市场变化,加强形势研判;继续强化信息发布和预警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养殖场(户)优化调整生产结构,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力争2015年全国粮食

主产区专业化统防统治全覆盖

近日,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农业植保部门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抓手,切实加强重大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控,做好重点区域植物疫情监管阻截,加大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力度,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国主要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到30%,棉花、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到15%,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水稻、小麦等粮食主产区,蔬菜、水果优势区和重大病虫源头区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各地通过行政推动、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和宣传引导,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初步形成了以植保专业合作社、基层农技部门、植保服务公司为主体,种植大户、村级防治组织等为补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目前,全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达1万个以上,拥有大中型植保机械120万台套,从业人员近100万人,日作业能力达到3000万亩以上。同时,服务形式由单一的代防代治逐步向阶段承包和全程承包发展,防治对象由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病虫向棉花、果树、蔬菜、甘蔗等经济作物病虫延伸,服务范围由本村、本乡向跨县、跨省服务发展。

农业部有关领导强调,专业化统防统治并不是统一组织打农药,更不是只打化学农药,评价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成效,不仅要看防治效果,而且要以提高重大病虫防控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量、最大限度降低病虫灾害损失为目标,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因此,在工作推进中要突出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突出发展全程承包服务,突出重点作物、关键区域和重大病虫,突出整建制示范带动,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国规模以上专业化防治组织数量达到1万个,总作业能力达到10亿亩次以上。

质量保证措施 篇9

1本工程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合格。本着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科学管理、安全高效的方针。杜绝各类质量事故,争创优质工程,向业主提供合格满意的工程。

针对质量目标,将委派高素质的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组成工程项目管理班子,项目经理部在公司的服务和控制下,认真贯彻并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的要求,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和专业化施工保障,按照企业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全面推行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施工和一流的服务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履行对业主的承诺,实现上述质量目标。

2工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指导原则

1)强化“项目管理,以人为本”。配备高素质的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优选施工队伍。

2)严格过程控制和程序控制,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树立创“用户满意”的质量意识,使该工程成为我公司具有代表性的优质工程。

3)制定质量目标,将目标层层分解,质量责任、权力彻底落实到位,严格奖罚制度。

4)坚持“质量保证,预防为主”。大力加强图纸会审、图纸深化设计、详图设计和综合配套图的设计和审核工作,广泛深入开展质量职能分析、质量讲评,大力推行“一案三工序”管理措施即“质量设计方案、监督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

5)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确保检验、试验和验收与工程进度同步;工程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竣工资料与工程竣工同步;用户手册与工程竣工同步。严把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设备的出厂质量和进场质量关。

(2)质量管理体系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对本工程施工全过程、全方位实行质量控制和管理。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和方法组织施工,提高施工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落实。

按照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强化质量的过程管理和程序控制。项目经理部推行专业责任工程师负责制,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通过明确分工,密切协调与配合,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地控制。

(3)保证体系正常运转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各种制度。2)建立体系和制度有效运转的监督检查机制。

3)保证体系正常的运转,确实有效的对质量控制和管理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3质量保证的组织措施

(1)建立质量管理的各种相关制度 1)坚持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制度

了解设计意图,及时发现疑难问题,制定对策。2)技术交底制度

坚持以技术管理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则,项目部技术管理人员编制针对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特殊工序编制工序作业指导书。每个工种、每道工序施工前要进行各级技术交底。

3)坚持技术复核制度

避免、杜绝失误、过错造成质量缺陷和问题。4)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材料进场必须按照规范和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验收和检验,必须对材料的外观、尺寸、包装及物理性状等进行检查,对材料合格证和试验报告进行核查,重要材料应根据材料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抽样复检。

5)施工过程的三检制度

工序控制是基本的、重要的质量控制过程,三检制度即在每道工序坚持自检、互检、专检检查制度,隐蔽工程由工长、质检员、班组长等参加检查,做出结论明确、内容详细的文字记录,重要工序和隐蔽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参加检查。

6)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调查制度

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隐患、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施工人员一定要及时上报主管领导,调查分析质量隐患产生的原因,职责及解决办法,及时排除隐患。

7)问题追根制度

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追根制度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追根工作可按以下程序严格执行。

①会诊;

②查原因,挖根子; ③追查责任人; ④限期整改;

⑤验收结果,不达到效果不罢休; ⑥写总结,立规矩。8)质量文件、工程资料记录管理制度

①质量记录是质量责任追溯的依据,应力求真实和详尽。各类现场操作记录及材料试验记录、质量检验记录等要妥善保管,特别是各类工序接口处理,应详细记录当时情况,理清各方责任。

②有关工程技术、质量的文件资料管理制度:工程文件资料的完整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应真实和详尽。由专职资料员收集、整理、保管存档,做到工程技术、质量保证资料及验收资料随工程进度同步进行。

9)质量奖惩制度:实行奖惩公开制,制定详细、切合实际的奖罚制度和细则,贯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由项目质量主管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在施作业面进行检查和实测实量,对严格按质量标准施工的班组和人员进行奖励,对未达到质量要求和整改不认真的班组进行处罚。

10)选择工程所在地权威实验室,对工程材料及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进行试验检测。

(2)持证上岗资格管理

职工培训持证上岗,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应有本专业上岗证,测量、质检、安全尤其是电工、焊工、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测量员、质检员、安全员也应持有执业和职业资格证),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3)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一样,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执行、有总结,使整个管理工作循环渐进,保证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在此项目中,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标准,采用PDCA循环方法,执行中进行动态检查、控制和调整,执行完成后进行总结处理,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4工程质量保证的技术措施

(1)制定质量计划和专项施工方案 制定正确的质量计划,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明确质量检查的内容、标准、评定时间、方法,并监督执行。

质量计划是实施质量目标组织与协调质量管理活动的基本手段,制定各阶段、各环节的质量实施计划,形成一整套质量计划体系。项目经理及时组织检查分析,以实现质量改进措施,达到预期目标。

(2)执行标准规范 按照施工规范、标准、操作规程要求的程序施工,实施过程检查、记录,保证规范、标准、操作规程要求落实,不得偷减规程程序。必要时施工参数还须超过标准的要求。

(3)创新改革、使用新技术 大胆革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解决施工中的难点问题,用最小投入获得高质量的工程。

(4)选择技术先进配套的机械

采用较为先进、专业配套能力强、工作状态良好的机械和设备。(5)作业环境控制

施工中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自然环境想统一,避免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严格控制作业环境。

(6)成品保护和养护

加强成品保护,提高工程的保护和养护标准,保证已完工序、工程的完好率,从自身做起爱护已建内容,对保证工程总体质量治关重要。

(7)坚持技术交底

开工前进行总技术交底,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进行详细技术交底,所有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方式进行,未经技术交底不得施工。所有技术交底、施工详图、测量及试验资料都必须复核无误后下发。

(8)执行施工质量“三检”

坚持“施工员自检、质检员复检、项目专职质检工程师终检”的三检制度,并将检验报告呈交监理工程师审签,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签字认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作业。

(9)严把“五关” “五关”为图纸复核关、测量复核关、技术交底关、工程试验关、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关。质检人员深入施工现场,把质量问题杜绝在发生前。对于出现的特殊质量问题,必须及时查明原因、查清责任、处理责任人、提出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并按相应的事故类别上报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驻工地代表,以求尽快解决。

(10)坚持完善试验与检验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中有关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进行进货检、工序检、分项分部检、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和设备安装检,以及初检、复检、终检等,并采用工序检验记录、质量评定记录、工序交接记录、工程摄影、竣工验收文件、现场标记等方式进行标识,并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可靠。

1)进货检验与试验 a.进货前,不论对项目部自购或顾客提供物资均需按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检验和试验。

b.工程用物资需经试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和入库,经检验和试验为不合格的则作出明显的标识并组织人员立即清退。

2)过程检验和试验

a.施工中的分项工程质量应在班组自检、预检、交接检验的基础上,由项目部施工员对质量进行复检并评定等级,由专职质量员核定。b.过程中,上下道工序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并作出标识。

c.过程中的分部工程质量应由项目部技术人员组织评定。d.施工过程中对特殊部位的过程检验,如隐蔽工程等必须由项目部会同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检验认证,并做好记录。

e.过程中的砼强度、砂浆强度等必须进行试压试验。送样过程邀请监理工程师参与。

f.当有业主亲自参加见证或试验过程或部位时,要规定该过程或部位的所在地、见证和试验时间,如何按规定检验和试验,前后接口部分的要求等内容。

3)加强材料试验工作

按国家规定,建筑材料、设备及构配件供应单位应对供应的产品质量负责。在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场后,除应检查是否有按国家规范、标准及有关规定进行的试验记录外,施工单位还要按规定进行某些材料的复试,决定是否使用。无出厂证明的或质量不合格的材料、配件和设备,不得使用。

5经济措施

(1)公司准备充足的流动资金作为本次工程的财力保障。(2)制定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达到共同齐心严把质量关。

(3)加强与供货商的联系和洽商,保证原材料的正常供应。

6合同措施

(1)全面履行工程承包合同,严格控制施工质量。(2)全体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并虚心接受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对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3)严格履行供销合同,确保各种材料保质保量及时到达现场。(4)和各个施工班组签订劳务合同,明确质量责任制,签订奖惩合同,并严格执行。

(5)严格按照分包合同对分包单位和指定分包单位进行质量安全管理,将其纳入到整个工程的管理体系中,按照合同约定对其完成的工程进行检验、验收、工作量及工程款确认,并及时履行支付手续。

7信息措施

质量信息体系包括文件和资料的管理、质量信息的流通。文件和资料管理主要是技术性文件和资料,属于工程档案的部分主要包括:技术规范、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施工图会审记录、技术交底记录、监理通知、设计变更、技术性会议纪要、工程开工(停工、复工)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施工报告、施工日记等。根据《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对文件和资料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更改统一化、规范化,使文件和资料管理工作真正处于受控状态,为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提供可行的依据。质量信息流通主要指质量信息在组织机构内部的记录和反馈的过程。

8主要分部、专项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1)路基质量保证措施 1)工程材料检验

施工用黄砂、石子、级配砂石进料、质量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抽样试验。水泥入库,验看品种、厂家,做好记录,进行试验。铺装用砖、石材应有质量保证书,品种规格准确。

2)施工质量检验合格

认真做好现场的施工试验工作,路基路面各层压实度试验。测量准确,施工中的各种测量仪器和测量设备按规定周期进行校验,核对永久水准点,建立临时水准点,并随时复核中心桩,方向桩及水准点均应设置固定可靠的栓桩,栓点和明显标志。

落实成品保护措施,安排专人检查监督执行,保证成品完整性。认真做好施工技术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资料编制做到及时、准确、真实、齐全,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杜绝后补。

(2)养护工作质量保证措施

1)制定养护计划,全面实施特级养护管理。

2)成立养护指挥部,全面负责养护的计划、人员设备的落实管理。

3)公司建立工程保修定期回访听取用户意见以及现场综合检查机制,监督养护工作质量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专项观测、统计、调查、分析评定养护水平。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维护。

(3)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1)交接班时,必须填写交接卡(包括施工部位、内容、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及正在整改的问题)。交接卡交项目部存档,作为项目考核的质检员工作的一项依据。

2)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按照相关规程进行。3)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进场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检定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5)所有各项测量和引点工作均应按照《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以及实施细则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

6)测放各种功能线必须直观、明了,墨线清晰、标记规范、便于复核及查找。7)各控制点、线必须经过教算、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精准无超差现象。

8)加强场内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损坏。

9)本工程在测量工作中将全面使用电子测量仪器和计算机,实现数字化测量、管理。

(4)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1)隐蔽验收的质量控制

隐蔽验收指上道工序的质量成果被下道工序所覆盖,分项或分部工程质量被后续的分项或分部工程所覆盖。因此,要对施工全过程的分项和分部施工的各工序进行质量控制,要求各班组实行保证本工序、监督前工序、服务后工序的自检、互检、交接检查,隐蔽工程需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分部工程还需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共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篇10

1、技术、文件、资料的审查与审批制度。

(1)各单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等指导施工等技术文件的编制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须经各级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审核、审定批准。因此,必须重视其编制质量,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必要时组织机关技术人员进行讨论、论证,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施工工艺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在经济上合理,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2)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评、隐蔽验收、工程质量的检测和试验等工程技术资料,应经相关的主管审核、审定签证。

2、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项目经理部组织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本着谁施工谁负责质量、安全工作的原则,各分管工种负责人在安排施工任务时,必须以作业指导、翻样图等形式,向作业班组进行技术、安全、书面交底。主要内容是:以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工艺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依据,编制技术、质量、安全交底文件,突出交底重点,注重可操作性,以保证质量。

3、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在质量计划中明确提出技术复核计划,明确复核内容、部位、复核人员及复核方法;凡分项工程的施工结果被后道施工所覆盖,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及时填写、保管好《技术复核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中的技术、质量和管理活动的记录,重视原始记录和资料的积累,要求按规定做到齐全和准确、充实,必须按各专业质量检查评定标准的规定的实施细则,全面、准确地记录施工及试(检)验资料,按规定积累、计算、整理、归纳,手续完备。四套编制竣工图用的施工图应图面整洁,字、符一律采用碳素墨水书写,字迹端正清洁,编绘者和审定者均应在竣工图上签字盖章。按档案管理文件要求,将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审核汇总、装订成册交给业主。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包括质量保证资料和质量管理资料。(2)工程技术资料的同步性

对整个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工程质量和施工管理状况根据施工图纸和规定要求及时核验,及时签证,及时试验,及时记载,及时整理。

1)在工程前期,及时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做好工程定位记录,填写施工人员技术(上岗)资格登记表报审,提出开工申请报告,开工报告;

2)在上岗期间:上岗日记、混凝土施工日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技术复核、地基验槽记录、结构验收记录、沉降观测记录、工程变更联系单、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等日常资料,跟施工进度同步进行填写、汇集,并在下道工序施工前完成有关签审手续;质保单、合格证、试验单、复验单等质量保证资料在材料或设备使用前取得;

3)竣工之后:全面检查全套工程技术资料,填写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表、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单位工程质量综合评定表,及时填写竣工报告,编制竣工图,将所有资料按单位工程成册,提出书面交工验收通知,在验收合格后,签定交工验收证书。

(3)工程技术资料的齐全性

工程技术资料涉及施工活动的全过程,其建立、汇集和整理工作从施工准备开始,直到交工为止,全面反映工程质量状况和施工质量管理状况。按规定的资料内容系统完整地积累各项工程技术资料,在市场竞争机制的调节下,材料供应商和施工企业的技术资料管理工作日益完善,资料齐全性要求日益提高,健全技术质量管理网络,对工程技术资料齐全性严格把关,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工程技术资料的正确性

资料制作和管理人员必须熟悉与工程技术资料有关的规范、标准和规定,掌握各类工程技术资料的内容、要求和表达式,分门别类进行制作、汇集和整理,避免次序混乱,真正做到“归类清楚、符合规范要求”;

资料制作人员应实事求是地对原始资料进行制作、收集和整理,不张冠李戴,严禁伪造篡改。材料试验复验时,“试件”必须具有代表性,即要求试件能真实反映现场的实际使用情况,严禁弄虚作假,同时注意各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自相矛盾,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符合逻辑关系”;

资料制作人员认真核对其他单位或部门提供的原材料,原材料的质量保证资料中各项指标数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自行制作的资料注意数据的准确性,避免残缺错漏,真正做到“数据准确,符合标准的规定”。

5、施工阶段的混凝土与砂浆级配及试块管理制度

凡是在设计施工图中注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与砂浆均属级配管理范围。管理职责与分工:

(1)项目部工程师负责级配申请单的审核,负责签发配合比通知单,负责混凝土与砂浆强度评定(数理统计与非数理统计);

(2)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负责开具混凝土与砂浆级配申请单,负责计量工作的检查与监控;负责监督现场试块制作、送试工作及“三计量”执行;

(3)项目部施工员负责接受配合比通知单,并根据配合比通知单校验磅秤等计量器具,负责向作业组进行级配交底、中途抽查,负责现场试块制作及送试工作。

6、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实施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措施,建立技术、质量管理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管理人员身上,以确保加强施工质量检验、监督与管理。落实和健全管理责任制和质量计划,做到责、权、利挂钩。在订立班组劳务合同时,对工价实行优质优价,施工中分层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预结人工费,最终以质监站备案等级为结算依据。

7、施工图纸会审制度

施工图纸会审是很重要的环节,其余会审程序为:施工方熟悉、审核图纸,发现问题,并督促业主组织设计交底会;由设计单位介绍设计意图,图纸、设计特点及对施工的要求;由施工方提出图纸存在的问题,要求设计讨论解决;设计方提出设计变更文件,必须整理出会审纪要与设计方提出的设计变更文件,并存档。

主要人员质量责任制

1、项目经理:

(1)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管理,协调各方关系,对质量、进度、工期、安全等负领导责任。

(2)项目经理是公司最高管理的代表,在公司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对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交付使用全面负责;(3)代表公司履行对业主的工程承包合同,对合同的保证工期和质量要求负责,对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创优计划,利润指标和安全指标负责;

(4)贯彻和实施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所负责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负全面领导责任;主持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并负责贯彻执行;(5)根据公司要求组建和完善项目组织机构,负责主持对工程进行质量策划,制定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以及各项规章制度;

(6)协调各专业、各工种按综合进度计划有序施工,保证按本项目质量体系有效运转,负责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状况及质量体系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做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工作;

(7)负责分供方、分包商的选择工作,代表公司签订物资采购合同,工程分包合同和劳务分包合同;

(8)代表公司处理与项目有关的内外部关系,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保证工程施工中的资源供给;

2、技术负责人

(1)全面负责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为实现工程质量目标提供技术保障;(2)负责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办理施工洽商。对关键工序及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技术交底,并检查实施情况,做好记录、登记、标识;

(3)施工现场各级人员履行质量职责,对工程施工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指导、监督项目的文件、资料控制工作和质量记录控制工作;

(4)对工程技术质量人员实施领导工作,重点对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全面指导、检查、监督;

(5)协助项目经理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搞好施工过程控制,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制订,质量记录的管理及组织工程质量验评工作。

(6)组织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及材料计划、有关单项施工方案、季节施工方案、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和施工进度计划指导书;

(7)项目质量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协助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管理和监督,主持对工程质量的定期检查、评议、整改及工程质量验评;(8)负责组织工程的检查验收,对合格工程组织填写工程报验单,组织监理、甲方、设计院进行验收,对不合格工程责令整改,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监督落实,直至合格,并做好记录。对于质量事故,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负责整改到位;

(9)协调同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关系,协调项目各专业之间的关系,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3、安全保卫专员

(1)配合项目经理和生产负责人编制工程的安全施工方案,并监督方案的贯彻实施。协助编制安全生产计划、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监督管理并督促实施;(2)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教育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原则,遵章守纪,杜绝违章指挥,反对违章作业;

(3)及时解决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事故隐患,领导安全员、保卫人员、现场清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文明施工、场容场貌等进行全方位管理。(4)建立健全工地治安消防组织,完善治安消防领导小组,由义务消防队、班组防火员、岗位防火员、治安巡逻、安全检查员、门卫参加的立体防范网;(5)掌握和控制工地人员,认真审查、严格检查对外部劳务身份不明、有犯罪嫌疑的禁止使用,审查合格后,由项目部统一办证,在分局和派出所领导下,查处治安和刑事案件;

(6)配合项目负责人对现场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检查和验收,对不安全的隐患督促有关人员进行整改;

(7)协助项目负责人对现场的各类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记录、报告、处理及制订防范措施;

4、生产经理

(1)协助项目经理贯彻实施项目施工组织各项计划,主抓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管理。对施工进度和安全文明生产负责,通过对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合理调配,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2)协助总工程师对工程技术、质量工作进行全面指导、检查、管理;熟悉施工图纸及施工规范,监督、检查各项交底、方案的落实情况;

(3)督促各专业小组的“样板先行”验收、分项工程验收,以及与监理、甲方、设计的各项协调工作;

(4)协组项目经理处理好同各级相关部门的关系,解决好扰民问题,为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5)负责选择工程分包单位和劳务队、负责对分包方的全面管理;

(6)主持现场施工协调会,并做好记录,负责组织检查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人员落实整改措施;

全面负责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场容管理、后勤管理等工作;(7)根据项目总进度计划和月进度计划,编制周进度计划,对每日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并科学组织施工生产,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实现;

(8)给专业工长下达每月的施工任务,搞好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各工序之间的协调配合,使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9)检查劳动力、材料、机具和施工流水段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项目经理反映情况;

(10)全面负责工程成品、半成品保护的落实、检查情况;

5、质检员岗位职责

(1)、执行国家颁发的安装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照章独立行使质量监督检查权和处罚权。

(2)、负责专业检,随时掌握各作业区内分项工程的质量情况。

(3)、负责分项工程质量的评定,建立质量档案,定期向项目总工和上级质量管理部门上报质量情况。

(4)、负责分项工程各工序、隐蔽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的图像资料记录。(5)、对不合格项及时向项目总工和上级质量管理部门汇报,监督各专业工程师制定纠正措施,并协助进行质量损失的评估。

质量管理制度

一、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就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检查和控制等管理工作。主要任务是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预防和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优质.高效.低耗地完成施工任务。

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的原则:样板先行.规范操作.工序监控,一次合格,核心是一次合格;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三、施工项目应当对本项目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坚持质量一票否决制度。项目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加强计量.检测等基础工作,抓好职工培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广泛采用新技术和适用技术。

四、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1、开展保证质量的宣传教育工作,使职工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和多快好省的全面质量观点,使施工人员有强烈的质量意识,高度的责任心和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技术操作水平,严格按设计规范进行施工生产。

2、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交底及设计文件的有关要求进行,不得违章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必须按规定编制,做到记载及时.完整.正确详实。

3、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按施组计划进行设备的调配和采购,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在施工现场要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精度和性能的可靠,预防出现异常因素;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机械设备,防止使用不当给工程质量带来的影响。

4、由于原材料的质量对工程质量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要严格检查控制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由合格供方名录中采购原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应具有产品质量出厂检验合格证明,及时送检,未经检验和已验证为不合格的产品不准投入到工程上去,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

5、严格按有关规范.标准和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验和评定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每个单位.分部和分项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负责人和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并签证。

(2)监督检查施工人员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和施工技术组织措施(施工技术组织措施中必须有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内容)及其它施工技术文件进行正确施工。

(3)对施工中的重要部位和资料进行监督检查。施工中的主要部位是指隐蔽工程.上下道工序衔接的重要部位等。隐蔽工程检查程序: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会同现场质检员自检合格后,由技术人员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并备齐有关资料,于隐蔽前通知建设单位工程师.施工监理,确认合格并签证后,方可进行隐蔽。(4)采取专业检查和班组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协助项目搞好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检查,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三检制’要贯彻到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班组质量员的作用,把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控制’,做到防检结合,实行对工序严格把关。

(5)督促检查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工作。分项工程未经检验或已经检验评为不合格的,严禁转入下道工序。

(6)组织质量大检查,针对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和质量通病,制定切实可行的消除措施计划。根据施工任务的特点,可分别按月.旬组织质量大检查,有针对性地检查工程质量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质量通病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各项目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定期分析工程质量动态,预见隐患或不正常因素,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采取有力措施,组织攻关逐项消除,从而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6、对质量事故或较大的质量隐患的处理要严肃,召开分析现场会,总结经验教训,并给予教育和必要的处分。

7、在施工现场做好施工日志中的质量问题记载,做好质量报表和统计工作。质量报表必须按规定上报,不得漏报和迟报。发生质量事故,必须及时逐级上报,按《施工质量奖惩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8、环境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要素之一。实行文明施工,搞好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与管理,保持现场的施工秩序,创造出一种整洁.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

五、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必须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 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中规定的各项工作内容,达到国家规定的竣工条件。由项目部组织组织总工程师、技术、质量及有关人员进行自检,将查出的问题整改后,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质量及有关人员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填写《自检自验报告》报告公司安全质量部,由安全质量部组织有关人员对重点工程进行预验,合格后正式提交竣工验交申请。

2. 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场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要求,并经质量监督机构核定为合格。

3、具有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和竣工图,已办理工程竣工交付使用的有关手续。

4、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实行保修制度。

六、项目质量三检制度

1严格按有关规范.标准和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验和评定工作。

2、每个单位.分部和分项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负责人和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并签证。

3、检查施工人员按设计图纸.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和施工技术组织措施(施工技术组织措施中必须有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内容)及其它施工技术文件进行正确施工。

4、对施工中的重要部位和资料进行监督检查。施工中的主要部位是指隐蔽工程.上下道工序衔接的重要部位等。隐蔽工程检查程序: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会同现场质检员自检合格后,由技术人员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并备齐有关资料,于隐蔽前通知建设单位监察工程师.施工监理,确认合格并签证后,方可进行隐蔽。

5、采取专业检查和群众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协助项目搞好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检查,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三检制’要贯彻到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班组质量员的作用,把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控制’,做到防检结合,实行对工序严格把关。

6、督促检查检验批、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工作。检验批、分项工程未经检验或已经检验评为不合格的,严禁转入下道工序。

7、组织质量大检查,针对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和质量通病,制定切实可行的消除措施计划。根据施工任务的特点,可分别按月.旬组织质量大检查,有针对性地检查工程质量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质量通病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各现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定期分析工程质量动态,预见隐患或不正常因素,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采取有力措施,组织攻关逐项消除,从而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8、对质量事故或较大的质量隐患的处理要严肃,召开分析现场会,总结经验教训,并给予教育和必要的处罚。

上一篇:电子商务实习工作自我下一篇:中日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