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采购方式分析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形势下在装备采购中建立竞争性采购机制的背景,论证了引入装备竞争性采购的可行性;其次从定价方法、管理职能和退出程序三个方面分析了装备竞争性采购对装备价格工作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装备价格管理实际工作中的应对措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装备采购方式分析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装备采购方式分析论文 篇1:

借鉴美军立法经验 加强我国装备采购法规建设

摘 要:美军重视装备采购立法工作,建立了较完备的装备采购法规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采购法规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借鉴美军经验,对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装备采购法律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装备采购;法规体系;美军立法

我国装备采购法规建设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而逐步建设起来的。总装备部成立以来,大力加强装备采购管理,不断完善装备采购法规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家政府采购制度的逐步推进,以及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我军装备采购法规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制约了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深化改革,逐步完善[1]。为此,必须加快军队装备采购立法的步伐,用法律手段强化对装备采购全过程的调控指导,推动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美军装备采购法规建设的主要经验

美军重视装备采购的立法,建立了较完备的装备采购法规体系。

1.重视法制建设,做到事事有法可依。先立法而后行动,已经成为美国武器装备采办①管理的法定程序。1947年,美国通过的《国家安全法》是一部带有全局性的基本法,是规范美国防务活动的基本依据。一方面,奠定了防务政策基础;另一方面,确立了国防部长对三军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并规定了国防部范围内有关武器装备采办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1947年制定的《武器部队采购法》是美国三军和国防后勤局管理武器装备采购工作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军事采购的基本政策和程序。

2.装备采购法规体系完善,层次分明。美国国防采办立法分为4个层次:国会—总统及其行政机构—国防部及有关部局—三军部。这4个层次颁布的采办法规的效力不等、范围不同、内容不一。第一层是国会立法,对装备采办活动中的宏观的、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范,涉及国防科研、生产与后勤保障的主要法律,其效力仅将于宪法。第二层为行政部门颁布的法规,包括联邦政府有关条例(如《联邦采办条例》等)和行政命令(如《联邦采办工作改革》和《国防动员计划》等),是对国会立法的补充和细化,是装备采办遵循的行动指南。

3.装备采购法规既相对稳定又及时修订。装备采办立法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不允许朝令夕改。可是,装备采办计划及其管理工作庞大复杂,受国际形势、军事、科技进步和经济能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大,因而采办立法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但又要及时修订。《国防生产法》是1950年针对朝鲜战争的背景制定的,但一直每两年修订一次坚持至今,国际形势虽已发生巨变,作为一部战时动员和储备方面的基本法仍保持着生命力[2]。

4.装备采购法规明确、具体,便于操作。美军采办法规,内容和条款明确、具体,便于有关部门操作、实施。行政部门制定的条例与规章如此,国会颁布的法令也如此。如《国防生产法》、《国防计划授权法》和《国防拨款法》等,不仅阐明科研生产计划的宗旨、目标与方针原则,而且还规定实现目标的具体要求—方法、步骤、保障条件、完成日期、进展情况报告和对违法或不执行规定者的处罚等等 [3]。

5.重视立法的论证,确保立法的针对性。立法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必须充分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论证,以确保立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随着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采办管理工作日益复杂,法规的内容日趋专业化,这就大大增加了立法工作的难度,为此,美国国会设立了立法咨询与研究机构,参与立法的研究与论证工作。例如,国会技术评价局就是一个有关科技、生产方面的决策参谋机构,对国会的立法工作有相当的影响。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为一立法问题,成立临时性的专题调查委员会,研究和写出解决问题的报告[4]。

二、我国装备采购法规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采购法规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装备采购法规建设滞后。现行的装备采购法规大都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和市场经济改革初期制定的,虽然基本上保证了前一时期装备采购工作的需要,并促进了装备建设的健康发展,但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装备采购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装备采购较多的实践问题找不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

2.装备采购法规针对性不强。首先,缺少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装备采购法律。由于装备采购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涉及军队和地方相关单位,仅由中央军委发布的《装备采购条例》规范军队行为是不够的,还需要一部规范军队和地方双方、指导装备采购法规体系建设的装备采购法律,即《军事装备采购法》,以此规定装备采购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使装备采购法规效力更高。其次,缺少对装备采购全过程进行系统规范的法规。装备采购涉及装备科研、购置、维修保障等一系列活动,虽然中央军委制定了诸如装备科研、采购、维修工作条例等法规,对做好装备采购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现行法规基本上是按科研、购置、维修保障分阶段分部门进行制定的,与《政府采购法》对采购货物和科研维修服务的系统规范和各项采购活动的有机衔接相比,还不完全对应。另外,对装备采购是否适用诸如《合同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国家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当发生纠纷时,是否使用仲裁方式,如何使用诉讼方式,都存在不少难以定论的环节。

3.装备采购法规约束力不够。目前,我国的装备采购法规建设由于缺少顶层设计、总体规划、统一协调,科研、购置和维修保障立法各自为政,彼此缺乏衔接,上下不配套,不仅影响法律效力的发挥,也影响了装备建设的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效益。在装备采购各阶段,缺乏有效的审查、评估、监督、调解、仲裁方面的法规,影响了装备采购工作的依法管理。另外,装备采购工作涉及面广,由于立法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一些装备采购法规的规定不具体、不规范、不严密,原则性条款、弹性条款和随意性条款较多,法规适用的具体条件、程序等规定欠缺或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差、约束力差 [5] 120—121。

三、建立健全我国装备采购法律制度

建立健全我国装备采购法律制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和军队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借鉴美军装备采购法规建设的有益经验,立足国情、军情,建立起以军事装备采购基本法为龙头,以装备采购条例、装备发展与保障相关条例和作战装备保障条令为主干,以各项装备采购规章为基础的具有我军特色的装备采购法体系。

第一,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军事装备采购法》。它是统领装备采购的基本法律,是根据《宪法》和《国防法》制定的指导装备采购的基本法。《军事装备采购法》的框架结构和基本内容,应当与《政府采购法》保持一致。其主要内容包括装备采购调整的对象和范围,装备采购计划的编制和管理,装备采购当事人,以竞争为核心的装备采购方式和程序,装备采购合同,装备采购的质疑和投诉,装备采购的监督,违反采购规定的法律责任等。该法律应当明确规定政府、军队企业和个人在装备采购中的地位与作用、职责与分工、权利与义务等等。

第二,国家行政和军事机关共同制定的军事行政法规。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有权依据宪法或法律,联合或分别制定装备采购法规。如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可以共同制定《国防采购条例》。它的适用范围可以扩大到装备的预研、研制和生产采购以及维修保障的全系统全寿命过程。还可规定相关的法规,如《国防产品质量管理条例》、《驻厂军事代表工作条例》、《军品价格管理条例》等。

第三,军队装备机关和政府行政部门制定的装备采购规章层。国务院的部委和军委各总部依据国家法律或法规,联合或分别制定相应的配套规章,主要是为了保障装备采购法律法规体系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其表现形式为规定、办法、细则、指示、指令、通知等,也是装备采购活动顺利进行的要素规范[5] 139—145。具体可包括《装备采购合同信息管理规定》、《装备采购人员资格认证和培训管理规定》、《装备采购方式和程序管理规定》(范围可扩大到装备科研、采购、维修保障全过程)、《装备采购合同管理规定》、《法律采购审价管理规定》、《装备采购经费财务管理规定》、《装备采购合同监督管理规定》。

第四,军兵种对分管装备制定的装备采购规章。军兵种或各大军区依据国家和军队有关装备采购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系统装备和企业特点制定本系统装备采购的具体措施,其表现形式为规定、细则和通知。但它们的效力要低于军队装备建设管理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一般只在本系统内有法律效力,不得与军队装备建设管理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发生抵触或冲突。如果存在抵触或冲突,要以军队装备建设管理机关的法律规范为准。

参考文献:

[1] 解放军报评论员.深化装备采购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N].解放军报,2005—12—19(1).

[2] 邹国晨.武器装备采办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365—367.

[3] 张连超.美军高技术项目的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52 .

[4] 邹国晨.武器装备采办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367 .

[5] 魏刚,艾克武.武器装备采办合同管理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20—121.

[责任编辑 高惠琦]

作者:旷毓君

装备采购方式分析论文 篇2:

新形势下竞争性采购对装备价格管理的影响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形势下在装备采购中建立竞争性采购机制的背景,论证了引入装备竞争性采购的可行性;其次从定价方法、管理职能和退出程序三个方面分析了装备竞争性采购对装备价格工作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装备价格管理实际工作中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竞争性采购;装备价格管理

武器装备实行竞争性采购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尝试,在《装备采购条例》颁发后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期。尽管至今能够实行竞争性采购的装备数量与品种仍然十分有限,但是单一来源采购与竞争性采购并存的局面已经形成,这两类不同的采购方式共同影响着装备价格,引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装备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求。

一、在装备采购中建立竞争性采购机制的背景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装备采购引入竞争机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装备采购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指令性计划的订货模式已成为过去,军队订货部门与承制单位甲乙双方的合同制不断完善,并且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采购模式转变。国家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法》、《政府采购法(初稿)》、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明确了军品采购“实行军事订货制度”,军队采购部门为武器装备的订货主体,已与承制单位之间是需方和供方的合同关系。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一些省(市)也都对政府采购制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一些军工企业已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改革,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竞争主体,原来的行业管理部门已经转变为企业集团,并有望成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更强的竞争者。

第二,我军装备管理体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为装备采购引入竞争机制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加强了对武器装备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尤其是在装备建设中建立“四个机制”,对装备采购管理、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等理论性、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采购条例(草案)》的相继出台,以法规形式明确了装备采购工作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等价择优、等质择廉、效益最佳的要求组织实施”,使装备采购引入竞争机制有了法律依据。

第三,兵器工业实力雄厚的生产能力为装备采购引入竞争机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建国50多年的建设,我国兵器系统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首先是结构布局比较合理,除我国台、港、澳以外,兵器工业厂家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其次是生产能力强,几乎所有种类产品都有两个以上的生产厂家。尤其是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一批科研院所跻身到兵器工业科研生产领域,这些都为我们在军械装备采购中采用竞争采购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装备竞争性采购对装备价格工作的影响

第一,定价方法。在单一来源采购中,由承制单位提出报价方案,军方依据国家和军队的有关规定、采购装备的生产使用维修保障要求和承制单位的有关生产经营情况,对承制单位所报出的价格方案进行审核。这种承制单位报价后军方审核价格方案的方法即为审价。在竞争胜采购中,需要由军方组织编制价格标底或者价格方案。标底或者价格方案的编制,需要依据现行装备政策法规、采购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指标要求、装备使用维修保障中的需要、采购的数量、装备生产周期、配套设备状况、同类或类似装备的价格情况等诸多因素,对装备生产全过程中的成本费用进行测算(对于军民通用装备和军选民用的装备还要在此基础上对利润、税金等进行估算)。制定的价格标底需要接受投标单位、评标专家等各方面的检验。制定的价格方案需要在竞争性采购过程中进行协调与调整后方能确定。在竞争性采购中使用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已经不再是装备价格方案审核,而更贴近于市场定价方法。

第二,管理职能。竞争性采购条件下,承制单位依据招标文件的规定和特定的定价目标,对装备价格进行计算并且进行报价在承制单位形成报价的过程中,军事代表室并不参与。在招标单位组织制定标底,组织价格谈判。直至确定承制单位的过程中,军事代表室也不参与。对于军事代表局的职能,也有着类似的变化。军力由组织审价转变为组织竞争除定价;由在审核价格方案过程中注意承制单位是否存在提高报价、重复报价的问题,转为需要注意竞标方是否存在有意压低报价、恶意竞争等问题。依据装备价格管理目录,装备定价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由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制定装备价格,二是由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委托工业部门同军队装备部门协商制定装备价格。在竞争性采购条件下,由于装备价格是在竞争采购过程中确定后报军队装备部门批准或备案的,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军队装备部门和工业部门的装备价格管理职能都发生了变化。

第三,定价程序。在招标采购下,专家评审委员会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各竞标单位的标书评审后提出书面评标报告,由招标组确定中标单位,按照招标文件的约定确定装备价格,并报军队装备部门审批。在竞争性谈判采购下,由谈判组在谈判结束以后,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当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候选成交的承制单位和装备价格,报军队装备部门批准。在询价采购下,询价组在询价的基础上,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当且报价最低的原则进行综合评审后,确定候选成交的承制单位和装备价格,报军队有关装备部门批准。可见在竞争性采购下,装备价格不同于单一来源下经层层审核报批后分不同管理权限确定,定价程序实际上已经发生很大改变。

三、装备价格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加大“四个机制”建设力度,营造有利于装备竞争采购的环境。一是加大装备竞争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军方的主导作用,把承研承制单位的积极性引导到以竞争为主体的六种装备采购方式上来。在《装备采购条例》的框架下,按照保密要求,邀请多家合格厂商投标,按预定的标准公开、公平竞争,选择最优秀厂商签订合同,降低装备采购费用,提高装备采购质量和效益。要加速承研承制单位的设备折旧,增强军工企业基础,刺激承研承制单位加大对技术和设备的资金投入,促进承研承制单位科研、生产、检测设备现代化。二是加强评价机制建设。按照分级分层、管评分开的原则,合理设置评价机构,建立评价专家队伍,确保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增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装备采购的费效比。在评价重点上,要科学确定评价节点,优化评价程序,加强对装备的立项评价、经济评价、全系统全寿命评价以及项目的军事、技术、经济的综合评价工作,尤其要加强对装备研制各节点的经济性评价工作。要根据装备的不同类型和特点,采用先进的评价技术和评价方法,建立适合我军装备建设的全周期费用评价模型。三是加强监督机制建设。要建立一支价格稽查监督队伍,加强对招标工作、审价工作以及价格管理干部的监督和审计力度,防止装备采购过程中的腐败行为,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加强对采购合同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合同的单位和人员,要根据违约程度实施相应的经济惩罚,情节严重的要终止合同,甚至取消装备的科研生产资格,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刑事和经济责任。四是加强激励机制建设。用利润作为诱饵,与承研承制单位签订装备激励型合同,调动承研承制单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第二,要加强装备价格信息建设,为装备价格工作提供支持和保证。加强装备价格信息建设,对装备招标工作成本标底的确定,装备审价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特别重要和非常关键的。一是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搞好装备价格信息建设的顶层设计。装备价格信息建设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成本信息的分布范围广,涉及环节多,要求高,难度大。有的信息还涉及使用部队,如维修性费用,有的信息一般不被人员重视,轻易流失,收集的难度相当大;有的信息需要提取,经过艰苦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成为有很高实用价值的信息;有的信息,掌握信息的单位和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轻易提供。如果不加强统一领导,搞好顶层设计,把相关问题弄清、弄明,等到问题出现时再来研究,不仅达不到建设的目的,多走弯路,多费人力和物力,还会影响装备价格信息建设的进程。因此,在装备价格信息建设过程中,必须对装备价格信息建设的目标和途径、组织领导、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论证清楚,分析透彻,统一领导,缜密计划,搞好顶层设计。二是要突破装备信息建设的关键环节。装备信息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性、长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握难点。要加强军兵种装备价格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统一规划,实现同步建设,充分发挥军兵种价格信息集成的整体效能,使装备价格信息建设成为全军提高装备购置费的倍增器,坚持克服装备价格信息建设上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三是要加强装备价格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装备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搭建通用的使用平台,使总部与军兵种、总部与使用部队、总部与军代局、军代局与军代室、军代局与使用部队、军代室与使用部队、军代室与承研承制单位之间的成本信息的传递和更新做到及时、快捷、准确,保证以第一时间准确传送到总部、军兵种、军代局、军代室,做到上下左右“一盘棋”,确保装备招标成本标底计算和装备审價的准确性。

第三,着眼装备竞争采购的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价格专家。一是加强装备价格队伍政治思想建设,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装备价格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使之成为装备价格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精神支柱,不断增强抵御和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确保在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酒绿灯红”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二是对人才优化整合,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管理,建立价格专家人才库,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以超前的思想,系统规划人才工程,实施人才战略。围绕军代表审价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攀高,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注重培训的超前性和协调性,强化培训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减少培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技术精湛、理论知识雄厚,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价格专家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军代室要加强装备价格理论和价格知识的培训工作,把装备价格管理工作摆上军代室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握好质量、价格、进度的关系。同时要防止学用脱节的现象。三是落实军代室审价编制。把握人才的配备和调整,保持装备价格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为装备竞争采购奠定坚实的基础。编制未落实之前,各军代室要把好进人关,让政治思想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价格成本助理员,并要从制度來保证装备价格成本助理员的相对稳定,杜绝频繁换人的现象。

第四,要加强装备价格管理法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工作行为和程序。法规制度是装备价格管理工作规范化的保证。当前装备价格制度具有一定的基础,但颁布实施的法规制度大多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竞争采购中,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非科学性。为提高装备购置费的使用效率,确保装备竞争采购的顺利实施和开展,必须加大装备价格法规制度建设的力度,加快法规制度建设的进程。要在服从服务于国家军事订货的大前提下,针对装备竞争和市场经济特点,按照装备竞争采购的要求,对装备价格建设的法规制度进行需求分析,制定装备采购价格法规制度体系,并分类、分层次、分阶段地制定颁布实施。特别是要加快一些急需的法规制度制定工作。凡与《装备采购条例》不相适应的法规制度都应尽快加以修改,并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或细则,以增强装备价格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解决诸兵种价格政策理解上和操作上的分歧。对一时不能颁布出台的法规制度要及时制定相应的暂行办法,以解决装备建设急需要法规制度的问题,保证装备价格建设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健,刘宝平.采购组合拍卖在装备竞争性采购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

2、刘健,刘宝平,田碧.基于采购组合拍卖的装备竞争性采购定价模型[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9).

3、谢家芾,郑绍钰.关于提高我军装备采购效率的思考[J].中国政府采购,2005(11).

4、舒本耀.军品价格规制中的合谋博弈分析及其治理[J].军事经济研究,2009(2).

5、徐君鹏,林菁,马岩.浅议军品质量成本管理[J].中国雷达,2009(2).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二队)

作者:苏 桐 李晨尧 王泉泉

装备采购方式分析论文 篇3:

全军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的路径选择

摘 要:装备采购干部是我军装备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十多年来,全军装备采购教学协作从无到有,日趋制度化、规范化,取得了显著成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眼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装备采购人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在传承中创新,从内在需求、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对全军装备采购教学协作路径进行研究分析和梳理总结,进而推动任职培训理论创新和教学协作实践发展。

关键词:装备采购;教学协作;任职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事任职教育的不断推进,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协作培育人才早已成为共识。2003年以来,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大力开展装备采购教学协作,架起了院校与院校之间互通有无、互相合作的桥梁,对促进装备采购工作、装备采购学科专业建设以及院校培训工作,起到了“催化”和“助推”作用,同时也为军队任职培训模式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当前,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要实现广泛、深入、持久的教学协作路径,需要科学把握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内在需求,探索创新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的管理模式,不断健全完善院校联合育人的运行机制。

一、内在需求与平台基础

装备采购涉及军事、经济、管理、法律、工学等多个学科专业领域,工作范围覆盖全军,培训专业性强、教育内容范围广、学习掌握难度大。随着装备建设的飞速发展,装备建设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新装备不断投产,装备采购干部任职教育内容也在不断地拓展和丰富。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要充分依托领导管理体系,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石,紧紧围绕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大力提高培训质量效益。

(一)装备采购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升,对教学协作提出了更高远的新要求

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步伐明显加快,多型号、多批次、大批量的装备科研与生产交叉并行,进度要求急,经费保障与装备建设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国防科技工业体制调整和军民融合不断推进,大量民口企业、非公经济加入军工市场,装备承制单位日趋多元化。装备采购制度和军事代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调整了装备采购程序、方法和管理制度。新的形势引发了装备采购工作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进而对装备采购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必须加大培训协作力度,努力健全培训制度、完善培训体系、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益,尽快培训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装备采购干部。

(二)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集中统一管理,为教学协作搭建了更宽阔的新平台

在成立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组的基础上,2011年四总部提出要建立健全总部机关、各单位装备部门、军事代表机构三级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培训工作组织体系。总部主要负责装备采购管理和通用技术类培训;军兵种装备部门主要负责军兵种通用知识和技术类培训;军事代表机构主要负责新型号装备专项培训和新技术、新材料等培训;承训院校等单位在总部主管机关的集中领导和协作组的统一协调下,按照任务分工,分级分类组织开展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装备采购干部培训三级管理体系为装备采购教学协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要求教学协作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和协调力度,更加注重协作的艺术性。

(三)装备采购学科专业的优势特色互补,为教学协作奠定了更坚深的新基石

多年以来,各院校在装备采购学科专业建设上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各自的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因此,通过各院校的大力配合,加强各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促进军种间在装备采购领域内的交流,采取学术交流、跨专业培训、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多军种院校互动、多部门联合的新型任职培训协作路径,不断健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多学科支撑的装备采购学科专业体系,将有利于提高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整体质量效益。

二、管理模式的探索实践

按照质量管理理念,创新构建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管理模式,对培训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促进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四循环”规程

为促进教学协作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构建形成协作计划、协作实施、协作检查、协作总结“四循环”管理规程,保证协作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科学制定协作计划。以武器装备快速发展对装备采购人才的迫切需求为牵引,科学统筹、认真谋划,每年依据培训计划及时制定年度教学协作工作计划,指导教学协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认真组织协作实施。严格按照协作工作计划,严密组织开展各项教学协作活动,如组织人才培养方案、教材、案例、课题等评审和教材试用,组织开展教学观摩、精品课程和精品班次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召开协作组专家组工作会议和年度工作会议等。

三是严格规范协作检查。为有效控制协作工作计划的落实,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监控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如坚持对新开班次进行评估审查,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授课教员、使用教材等,对教员授课质量进行测评,对办班质量和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定期评选精品课程和精品班次等。

四是扎实开展协作总结。为确保协作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及时解决教学协作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每次教学协作活动均有总结,如每年有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教学协作年度工作总结、五年工作总结、十年工作总结等。

(二)“五统一”办学

通过多年的教学协作工作,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实现了“五统一”办学,即培训计划、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采编和教学要求的统一管理。

一是统一培训计划。按照总部机关的指示精神,紧贴装备采购制度改革对人才的迫切要求,结合装备采购干部实际和各院校的承训能力,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上报总部机关,统一纳入全军干部调学计划。

二是统一培养方案。按照总参军训部下发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统一规范,统一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邀请四总部、送训单位主管机关以及军事代表机构和院校的专家教授等共同评审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完善后,上报总部主管机关。

三是统一课程标准。各院校共同承担的同一类型的培训班,其中60%的培训课程,由协作组专家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决定,对重点课程名称和内容进行统一规范,其余40%的课程由各协作院校根据本军兵种特点自行设置。

四是统一教材采编。装备采购干部通用教材由总部统一下达编写计划,协作组统一组织评审验收和试用,试用期满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正式印发使用。

五是统一教学要求。根据装备采购干部的特点,通过师资培训班,组织各协作院校的一线教员,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统一思想,交流教学方法,统一教学要求,采取精讲和自学相结合、研讨和案例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现地教学相结合等方式,学习交流案例编写技巧,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不断提高授课水平。

(三)“六规范”制度

针对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特点,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从调查研究、审查把关、观摩检查、总结报告、年度会议和专家咨询六个方面对教学协作工作进行规范,形成系统完备的教学协作管理制度。

一是调查研究制度。根据工作需要,赴各协作院校、军事代表机构及部分承制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调研,就培训需求、送训能力、培训效果、联教联训等问题与有关单位深入研讨交流,认真分析总结,不断调整培训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工作制度。

二是审查把关制度。建立教材(案例)编写和研究课题“初审、中审、验收”的三审制度、统一组织开展评审及验收工作,并依据上年的教材课题案例完成进度质量情况,调整下一年任务分配,进一步加强了教材、案例编写和课题研究质量;统筹规划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本着“先建设、后办班”的原则,加强对拟开办班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授课教员、使用教材等的评估检查,确保办班质量。

三是观摩检查制度。积极组织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建立教学观摩制度,加大对新开班次和重点班次的检查指导,利用专家测评、学员满意度测评,评估办班效果和教员授课质量;与学员、教员座谈交流,了解培训需求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观摩、调研考察等活动,学习交流培训经验,了解各协作院校建设情况,促进院校间的经验交流和推广。

四是总结报告制度。在高效完成各种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建立总结报告制度,及时向总部机关上报总结报告(抄送有关单位),汇报工作完成情况,为总部机关及时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做出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年度会议制度。建立年度会议制度,在各协作院校间轮流组织召开协作组年度工作会议和专家组年度工作会议,总结年度工作,部署下一年工作,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统一观念认识、相互交流沟通的效果。

六是专家咨询制度。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协作组专家组、装备采购工作专家咨询组作用,为教材、案例、课题评审,以及教学效果检查评估和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三、运行机制的建立完善

(一)教学协作的联系会商

教学协作单位之间是平等协商的关系,核心任务是培训装备采购干部,并以任务带动学科专业建设,形成院校共育装备采购人才的良好局面。建立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的联系会商机制,就是以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组为主导,在总部主管机关的领导和指导下,各军兵种主管机关协助指导,各军事代表机构和各协作院校按照不同培训内容和层次,具体组织开展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工作。通过到军事代表机构、承制单位参观见学,举办师资研讨班,到军事代表室现场办班,选派优秀的年轻教员代职锻炼,选派教员参加总部组织的装备采购质量检查、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等活动,增加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开展师资聘任,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军事代表系统专家、地方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到协作院校授课、参与科学研究、编写教材、案例等,师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通过学术交流、跨专业培训、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加强院校与院校、院校与军事代表机构、院校与科研院所、院校与承制单位等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开展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和装备采购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装备采购教学协作联系会商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确定联系会商的组织形式,使联系会商制度有规可循、形成常态。

(二)教学协作的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校园建设不断推进,对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资源共享的需求越发强烈,已经成为信息化条件下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针对各协作院校面临的培训信息不对称、培训资源参差不齐、培训交流不畅等诸多现实问题,通过编印《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信息》,搭建“全军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网”等,面向总部和军兵种业务机关、装备采购系统和各协作院校,及时刊发军委、总部关于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政策精神,装备采购领域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培训最新动态、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为装备采购干部和协作院校一线教员提供全军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信息交互平台和资源载体。针对从事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的院校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均、教学水平不齐等制约院校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依据装备采购人才任职资格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特色鲜明、共性内容与特色内容相融合的全军统一的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课程体系;依据“选用与编写相结合、统编与自编相结合、教材与讲义相结合、案例与想定作业相结合”及通用型、继承性、系列化和实用性的基本原则,建立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教材体系。通过最大限度挖掘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协作的评价激励

评价机制对于组织或个人工作业务水平与效率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大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基本依据,规范的评价程序有助于获得可靠的评价结果,并能使评价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进行。在装备采购教学协作工作中,通过不断完善装备采购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专家打分和学员测评标准,采取教学观摩、学员测评、专家打分等灵活多样的评价办法,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新开班次论证准备、教材案例编写完成情况以及课程建设和班次建设、教员授课质量等方面,对各院校的装备采购任职教育协作情况进行多方位评价。同时,激励机制的制度、措施、手段与方法必须科学配套,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激励有度,才能获得最佳效能。通过优质课程建设、精品班次评选,先进个人评选和“讲好一堂课”授课评比,评选教学观摩先进单位等,有效激励了装备采购教学协作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张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我军装备采购工作十年发展综述[J].装备,2008,(7).

[2]孟会林,姚红伟.教学训练转型条件下院校与部队共育人才机制研究[J].新西部,2010,(8).

[3]赵咏梅,宋志强,罗元.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工作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2011,(5).

[4]赵咏梅.同心协作,共育人才——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装备,2015,(3).

作者:胡利民 赵咏梅 冯昌庆

上一篇:联营经营合同下一篇:数学教案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