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2006年2月15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计量中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无疑是新准则的最大亮点。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体现了一定时间上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它能够真实地反映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或企业在清偿债务时需要转移的价值。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论文 篇1:

关于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思考

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以投资者信息的需求作为目标,真正实现信息决策相关性。鉴于传统计量属性历史成本计量方式的不足,公允价值是在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能够提供及时充分、能够面向市场而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的信息,并且极大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也便于使用者做出决策。但是“公允价值也是一把双刃剑”,也存在自身的不足,由于在会计实务中,它不仅适用于初始计量,還适用于后续新起点计量, 而后续新起点计量大多是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有些地方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它的使用虽然克服了一些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弊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主管判断的经营风险,特别是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利弊分析如下: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势

(一)能够迅速地反应企业财务状况。公允价值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及时反映市场的经济动态,能够比较合理地计量资产未来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运行状况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让投资者比较真实客观的掌握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克服历史成本以过去成本为计量属性的而导致不能及时反映因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经营状况的变化。例如投资性房地产等新兴行业。这些行业取得初始资产的成本通常非常低,后来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造成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这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就能比较合理地反映资产价值。

(二)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公允价值具有历史成本法所不具有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公允价值的预测价值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掌握过去和现在的事项,并据此对未来的事项进行预测并做出的决策。它的反馈价值主要体现信息使用者以前的评价和预测结果予以证实或纠正,从而促使信息使用者对以前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充分的判断。在实践中是面向未来的预测信息要比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对决策更有用。也就是说,具体到计量属性,面向未来的公允价值要比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对决策更有帮助,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三)更加符合资产的本质定义。历史成本计量法主要提供的是面向过去的历史成本信息,人们难以通过会计资料直接获得有关企业未来价值方面的信息。而公允价值从理论上解决了资产定义中定性与定量的时间维度统一性的难题,其侧重点在于对资产使用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衡量,强调站在交易双方都接收的市场角度来衡量市场价值。因此,公允价值的概念从理论上解决了资产定义中“能够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本质定义。

(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使用价值,其突出的特点强调了交易的公平性、参与交易双方的自愿性,突出重点在于对资产使用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衡量,这体现了资产的本质特征。历史成本反映的是在资产获得时或者负债形成时市场对其价值的评价,无法反映在资产转让或负债偿还时才反映其价格的变化。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与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公允价值(现值)与历史成本相比,提供给使用者决策的相关信息为目标的决策有用性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有助于提高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能力。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缺陷

(一)可能成为随意操纵业绩的工具。“公允价值”的运用成功与否与资本市场的成熟与否紧密相关,由于公允价值定性因素大于定量因素,这必然使“公允价值”很难判断。目前在我国评估机构对于公允价值的经验比较欠缺,比较可行的操作规则尚未出台,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一定困难,甚至变成企业操纵业绩的工具。如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时,或者出于维持公司现有业绩,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资产交换产生收益增加利润。这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资产信息可靠性受到质疑。

(二)现在的公允价值信息有时不完全可靠。虽然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有投资决策的相关性,但是现实中因为公允价值也使用到后续新起点计量,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没有由市场直接决定,就可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也可以采用专业评估人员的评估结果,这在确定过程中主观判断较强,缺乏一定程度的可靠性。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由于公允价值信息的获取存在不确定性,致使与资产或负债的风险和收益相关的信息具有很大的不对称性,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三)使用信息时存在一定困难。与历史成本相比较,公允价值能够随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是由于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信用的变化莫测,这很容易产生资产价格频繁变动的现象,最终反映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波动性变化。同时,由于公允价值的运用具有很高的主观估计成分,可能给使用者并不能提供非常相关的信息,也可能会导致企业会计报表不具有可比性,增加会计报表使用者在分析理解上的难度。

三、提高公允价值可靠性的对策

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产权秩序的一种重要计量手段,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和相关性的重要途径,它代表了会计计量体系变革的总体发展方向。但是从国内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来看,部分存在执行不到位而导致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偏差,部分公司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也表明距离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还有一定差异,仍需要进行改革与完善:

(一)加强研究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由于我国目前公允价值理论研究的尚不够深入,也尚未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目前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的相关要求与现实需要难以适应,通过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建立操作性强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从具体技术层面上,应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将目前分散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中的与公允价值计量有关的规定进行系统化,规范公允价值在具体实务操作上的要求,提高实际技术操作水平及职业判断能力,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在会计报告中增加对公允价值的披露,以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为公允价值全面应用提供保障。

(二)通过完善资产评估市场来增强公允价值可靠性。在很多情况下,公允价值确定离不开评估技术。只有评估业务规范,才能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没有资产评估技术的支持,公允价值计量实施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要发展健康资产评估行业,建立与公允价值想适应的经济环境,建立公开的市场价格体系,优化市场资产的估价系统,充分发挥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应有的监管作用,建立起完善的控制机制,增强公允价值可靠性。

(三)通过加强职业教育来提高公允价值的认识。会计人员的素质对公允价值的正确实施影响很大,公允价值采用现行市价也要求会计人员能够领会新准则体系的内容、要点和精髓,熟悉金融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熟练地操作相关技术,及时收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了解和熟悉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要求,能更好地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顺利实施。因此,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大职业培训,转变会计人员的计量观念,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得理论与实务的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应用公允价值的需要。

综上所述,由于交易和事项的复杂与多样性,公允价值在未来的会计计量中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向,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会同时采用。但是公允价值计量应该是会计发展方向,因此,要积极推行会计制度创新,不断地加强公允价值研究,并为推动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逐步获得全面的运用并走向成熟营造公允价值的适用环境,不断与国际惯例趋同。

(作者单位:江西中烟工业公司)

作者:张 军

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论文 篇2:

谈新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运用

[摘要]2006年2月15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计量中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无疑是新准则的最大亮点。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体现了一定时间上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它能够真实地反映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或企业在清偿债务时需要转移的价值。本文通过公允价值在我国在运用历程,说明了新准则采用公允价值的必要性,提出其在以后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经历则可谓一波三折。1999年开始实施的“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是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最早运用,因遭到了不健康市场环境和不成熟发展阶段的制约,公允价值却成了调节利润工具。基于此,财政部不得不在2001年1月发布的准则修订稿中,采取了最为谨慎保守的态度,尽量减少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在债务重组中只有债权人在收到用于偿债的多项非现金资产时,按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占全部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其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在非货币性交易收到补价的情况下,按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来计算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应确认的收益。但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及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并轨, 2004年7月宣布将重新采用公允价值,并于今年2月刚刚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将公允价值列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除在债务重组及非货币性交易中采用公允价值外,在资产减值、金融工具、房地产等方面均运用了公允价值。

一、新准则运用公允价值的必要性

1.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资本市场日益发展,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无形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软资产大量涌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如 “期货”、 “期权”、“远期合约”、“互换”等的出现,使公允价值——这一新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成为必然。因为在这些衍生金融工具中有些金融工具只产生合约的权利或义务,而交易和事项尚未发生。但从法律的角度看,由于签约双方之间的报酬与风险已开始转移,此时尽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尚未完全实际履行,但为了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会计上也要求对其进行确认、计量。因为此时签约双方的权利、义务尚未执行,业务尚未发生,此时不可能有历史成本(因为历史成本是已发生业务的实际价值),因此会计就不能对该业务进行计量、反映。而采用公允价值属性计量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公允价值是理智双方在无干扰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其价值的确定并不取决于业务是否发生,只要双方同意就会有一个价值。因此会计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按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义务进行计量、反映,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

2.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按照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提法,财务会计的目的在于“为现在或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其他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而“会计信息要于决策有用,要具备两种主要的质量,即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对于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对企业资产或整体价值的评价,更具有相关性;企业在涉及到金融工具等新产品时,公允价值能反映市场对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估计,有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未来作出合理的预测,并有利于验证其以前所作预测的合理性,更具有可靠性。公允价值的本质是真实与公允并存,是市场的无偏定价,同一会计主体各个会计期间以及不同会计主体之间,计量技术往往是一致的,这使得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也大大增强;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若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等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使谨慎性原则更趋合理。

3.打破历史成本的局限性

通货膨胀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得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受到致命的打击。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既不能反映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一般物价变动,也不能反映计量对象的个别价值变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商誉、技术、人力资源、衍生金融工具等,根本无历史成本可循。另外在计算企业的盈利能力时,传统的计量模式下,计算收益的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的,而计算收益的成本、费用,则是按历史成本计量的。很明显,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即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另一部分则是由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价格差,从而出现虚利实分的现象。并且在历史成本下,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间接费用的分配、所得税会计处理等,都存在着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损益计算几乎可以任意调节。但如果企业计算收益的成本、费用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则上述现象就可得到很好的解决。

4.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

资本是指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或取得这些能力所需的资金或资源。资本保全是指企业在开始营业到清算为止的全过程中,必须保证资本的安全与完整,它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补偿和利润分配要保持资本的完整性,保证权益不受侵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耗费生产能力或资源,同时为了进行再生产,又必须购回这些生产能力,只有这样简单再生产才能维护,扩大再生产才有基础。但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进行。而企业对其耗费的生产能力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此时不管是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则即使是在物价上涨的条件下,计量得出的金额也可在现时情况下购回原来相应規模的生产能力,这样企业的资本才能保全,企业的生产才得以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此外,对于企业的商品来说,从其本质来看,其价值不是一个定数(历史成本),而是一个变数,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动,因此只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才符合资本保全的理论。

二、运用公允价值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技术较难掌握,涉及许多估计,误差较大,因而造成信息可靠性降低。首先需说明的是,公允价值确实不能提供绝对可靠的会计信息,任何信息系统都无法提供绝对可靠、一致的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财务报表框架》中提到:成本或价值在许多情况下都需要估计,合理的估计是报表编制工作的一部分,这并不会贬低其可靠性。历史成本计量固然有资料容易取得、可验证性的特点,但是按历史成本计量得出的会计信息却不能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信息使用者在使用这些信息对现在和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决策时,这些按历史成本计量得出的信息就有可能由于其“不相关”、“没有参考价值”变得 “不可靠”。相反,公允价值计量虽然有数据、资料不易取得,计量过程有时需主观估计的缺点,但是由于公允价值是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会计信息能够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信息使用者在对现在和未来进行经营决策而使用这些信息时,这些信息是“相关的”、“有用的”因而也是“可靠的”。针对广泛运用公允价值带来操作上的难度,会计界提出财政部包括相应的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并公布一个具体指南,对于公允价值的定性和定量给予一个明确标准,使公允价值这个标准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

问题二:认为公允价值会导致利润操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和欺诈。我国在起初运用公允价值时,因遭到了不健康市场环境和不成熟发展阶段的制约,有些上市公司确实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但事实是,公允价值要想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需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一是上市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二是会计、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三是证券市场监管失灵。事实上具备了这三个要素,任何制度也不能有效发挥防护作用,再好的准则也无能为力。即问题不再于公允价值本身的问题而在于政策的执行运用,公允价值是操纵利润的手段而不是根源、只有消除根源才能杜绝利润操纵,这是公允价值能合理使用的一个必要前提。公允价值作为一项技术,既可以用来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也可以用来扭曲会计信息,作好作坏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诚信水平。另外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充分地考虑了我国国情,对公允价值做了审慎的改进。比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规定了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要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和其他相关信息,能对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才可以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见严格地按照准则实施,公允价值在我国就会真的做到公允。

问题三: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电算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等,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大范围的推广與运用。很显然,这些问题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确实存在。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相信随着经济环境的逐步改善,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理财学各种计量模型研究的日臻完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可操作性”,一定会取得长足进步,会计各要素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必将得到普遍的推广。

再者,公允价值计量全面付诸实施之前,还存在着一系列重大问题:一是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只适用于房地产投资及证券投资的计量,而不适用于相关负债的计量,如果这样,那么它对那些严重依赖举债经营且拥有许多房地产投资及证券投资的企业意味着什么;二是有关公允价值计量是否仅适用于金融机构,如果这样,那么对于部分参与金融业务的多元化经营企业,其财务报告到底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还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三是由于公允价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差额是通过损益表反映,还是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里等。这些问题都亟待会计理论界进行研究和解决。

总之,公允价值的运用虽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但现阶段不可能、也不应将所有的会计要素都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做法,即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公允价值,以求得会计信息有用、相关、可靠。并且在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环境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会计由历史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过渡已成为必然。相信通过会计界同仁的不断探索,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将日臻完善,会计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必将得到普遍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谢诗芬: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纵横谈.时代财会,2003(2)

[2]卢永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会计研究,2000(4)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

[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200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史花笋

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论文 篇3:

解读新准则确定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摘要] 以往研究理论认为公允价值不是某一特定的计量属性,只是选择计量属性时应追求的理想目标,充其量只能说是在一定意义上广义的计量属性或计量属性的统称。而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位于独立其他四种计量属性的第5种计量属性。本文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公允价值和计量属性的关系,指出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位成为第5种独立属性的原因,并得出我国新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以现行市价为主,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会计模式的结论。

[关键词] 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公允原则

一、研究背景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并且正式确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5种会计计量属性。

在此可看出,我国新准则体系增加了公允价值这一独立的计量属性,那么公允价值的实质是什么,与其他四种计量属性的关系又是什么,它是否能成为独立的第五种计量属性?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二、公允价值的涵义

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会计界对其存在多种理解,其中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定义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在此将我国新准则所下的定义与IASB及FASB作一比较:

我国财政部在最近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IASB在1995年发布的第32号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FASB在1998年6月发布的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中,将其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购买或出售一项资产的金额。”同时指出,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是公允价值最好的证据。随后在2000年2月,FASB正式发布的第7号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中,对公允价值下的定义是: “自愿的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或销售)中,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这里的公允价值不再局限于资产,而显示了可将公允价值运用到对负债的计量。

从上述具有权威性的定义中可看出,无论是IASB和FASB,还是在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相同。

三、公允价值和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公允价值的本质是市场对计量客体价值总额的确定,只要参与市场交易的双方通过某种可观察的市场金额或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估计,从而自愿达成一致的交易价格就是公允价值。FASB在2000年2月发布的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NO.7)中也指出:SFAC.NO.5中所描述的某些计量属性也许和公允价值是一致的。其实自从有了会计计量,人们就在追求计量的公允性,公允价值和会计计量是同时产生的。只是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在不断的发展。

1.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历史成本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取得资源时的原始交易价格,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前提并从企业投入价值角度所进行的计量,而公允价值既可以基于实际交易也可以是假设的,并不要求站在企业角度来区分投入或产出,而是站在市场的角度采用公平成交价来计量。

在初始确认时,如果资产不是在熟悉情况和自愿双方的公平交易中取得,历史成本金额与公允价值金额不一致。如果是公平交易,而又无相反证据时,则已收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通常被普遍认为是公允价值。当然,在新起点确认时,相反证据就很容易找到,故历史成本就不能认为是公允价值了。

2.重置成本与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就是在本期重购或重置持有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前者强调站在企业主体角度的投入价值,而后者强调站在独立于企业主体的市场价值(对于买方而言是投入价值,对于卖方而言是产出价值)。

为了在新起点对某一项资产价值进行重新确定,当参照同类或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来确认,假设是从市场上购买的,表现其客观公允性,故在这种情况下的重置成本就被看作是公允价值。

3.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是指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当产品期限比较短时,比如一个营业周期之内或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变现净值也可以认为是近似公允价值的。

4.现值与公允价值。现值指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理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现值的公允与否取决于预期的现金流量、时期和贴现率三个因素,当这三个因素被普遍认同而非个别或特殊个体认同也就公允了。因此,特定个体计量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能认为是公允价值,只有在非特定个体计量时才能被认为是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在选择计量属性时的一个理想目标。历史成本作为已经发生的交换价格,无疑最接近公允价值,可以看作是公允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在没有实际交换价格的情况下,是通过模拟实际交换价格来实现公允价值的方式,它们也可以看作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而现值是在无法模拟交换价格的情况下,通过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来逼近公允价值的一种方法。因此公允价值是市场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代表一定时间上市场公认的市场价值,选择每种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有可能是公允的,也就是说公允价值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如重置成本、可实现净值和现值。

四、新准则公允价值定位问题

在美国,FASB在1984年发布的第5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NO.5)中列举了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公允价值与这五种计量属性相比较,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六种计量属性,仅仅只是这五种属性在市场交易条件下的一种再现和重复。而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位为并列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以及现值的第5种计量属性。

对比美国财务会计准则,我国基本准则虽然少了现行市价计量属性,但在整套新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以现行市价为主,其他四种计量属性并存的会计模式。

现行市价又称脱手价值,是指在正常清算下,销售资产可获得的现金数额或其他等值。对于某些金融工具(有价证券)是按其现行市场价格报告的。可以说其内涵与公允价值最为接近。只是前者完全依赖于可观察的市场价格,故难于对无形资产,专用设备或厂房等无现行市价的资产进行恰当计量。而公允价值是可基于得到的最佳信息进行估计确定的。

新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而这些具体准则对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要是依照市场的价格。如果一项资产(负债)能有活跃的公开市场且有公开标价的,这种标价基本可确认为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这种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及不确定性风险之后形成的共识。

在整套新准则体系中,如果没有活跃市场的时价或交易价格,多数都规定不允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比如,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企业会计准则第3 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条规定: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又比如对于金融工具后续计量的条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的条件是在活跃市场中必须有报价。

通过上述可知,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首先考虑的就是市场价格,当不能得到可观察的市场价格时,才利用其他计量属性及得到的信息进行估计确定。现行市价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核心,但我国基本准则没有将现行市价列为独立的一种计量属性,这也是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位于独立于其他四种计量属性成为第5种独立属性的原因。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整个新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体现的是以现行市价为主,其他四种计量属性并存的会计模式。因此新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实质和定位与以往研究(国内外)基本是一样的,公允价值不是某一特定的计量属性(现行市价),而是多种计量属性的统称,也是其他四种计量属性计量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

但在基本准则中,我国没有将现行市价列为独立的计量属性,而认为它是公允价值的独特的内涵,也就是说公允价值特定包含了其他属性所不具备的核心部分——现行市价。因此新准则不得不将公允价值定位于独立其他四种计量属性成为第5种独立属性。我们认为,还是将现行市价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取代公允价值单独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只能作为会计计量时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以“公允”的原则进行会计计量。如果说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那么就没的必要其他计量属性存在了。

作者:陈斌海 蔡 奋

上一篇:党员对照检查材料(精选2篇)下一篇:国内企业经济统计论文